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最新罪與罰讀後感範文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5.81K

讀後感是指讀過一部作品後內心所產生的一些感悟,在讀到優秀的作品時,不妨拿起手中的筆寫一篇讀後感吧,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最新罪與罰讀後感範文三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最新罪與罰讀後感範文三篇
最新罪與罰讀後感範文1

拉思科裏涅科夫開始似乎是一個唯物主義者,他不佩戴十字架,因此他相信如果自己有了3000盧布的起始資金,就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就能讓自己和母親以及妹妹生活得更好——這是一個多美美好而幸福的幻想啊,也是一個大學生在正常不過的夢想了。雖然在書中沒有赤裸裸地説過“讀書改變命運”之類的話,但羅提亞的母親卻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他身上,可見他們也對讀書有極高的評價;而在文中也可以看出,普通人對於讀書人的尊重,可見知識分子已然是正在通向上流社會的路上。因此,他有這樣的夢想,有這樣的堅持,也是客觀條件使然——這正是唯物主義的思路。

可是物質並沒有讓他得到解脱。在他殺人之後,既沒有受到刑訊逼供,也沒有遭受人身攻擊,相反在得到司維特里喀羅夫的幫助之後,他在物質上雖算不上富足,卻足以正常生活;再加上他朋友拉如密亨的友好相助,相信他是可以順利實現自己的夢想的。但是他卻飽受折磨——精神的折磨,一直恍恍惚惚,甚至給人瘋癲的感覺。我在讀書的時候,一直有一個大膽的猜測,如果他在殺人後並沒有什麼精神異常,而是被警察刑訊逼供,以他的聰明才智和如簧巧舌,一定可以為自己開脱,甚至逃過法律的制裁,真正變成他所向往的英雄——拿破崙。因為事實上,他已經銷燬了所有對自己不利的證據,更何況有人站出來主動為他背黑鍋。但是這些都沒有影響他最終的自首,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選擇了自首呢?

有人認為是索尼亞的感化,是索尼亞讓他勇於面對自己的罪行——這個理由,十分有説服力,也比較羅曼蒂克。但就我看來,就算是沒有索尼亞,他最終也會自首——從他開始計劃“謀財害命”就註定他要自首。看看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呀——他是一個可以把自己最後一分錢都送給好不相關的可憐人的人。他自己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依靠母親和妹妹接濟,而他的母親卻是依靠抵押自己的撫卹金來資助他,而她的妹妹也在家庭教師的崗位上飽受折磨。然而當他看到素未謀面的無辜少女時,依然會毫不猶豫的將自己的錢送給警察,讓警察送其回家;當他看到瑪爾美拉陀夫幾個可憐的.還是,和身患肺癆的妻子時,也毫不猶豫地將自己最後剩下的錢留給了他們。這種仁慈,從何而來?不是從客觀的環境中學來的,要知道他所生活的環境,已經沒有那麼仁慈——已經有盧辛那樣的人在社會上混的風生水起,難道會是一個仁慈高於一切的世界嗎?他身處一個物質的世界之中,怎麼會對這些現實充耳不聞呢?他是知道的,所以在理智上他是可以説服自己殺人無罪,甚至是有功的。但這並不能真正動搖他的信仰——他本來是有信仰的。

他這種信仰就究竟從何而來?只可能有兩種來源——其一,是他所接受的教育,尤其是啟蒙教育,我們可以猜測甚至是斷定,是他的母親啟蒙了他和他的妹妹,而他的母親是一個堅定的宗教信仰者,她仁慈、博愛,這些品質都被灌注在他幼小的心靈之中,雖然後來他接受了唯物主義,卻不能擺脱這種仁慈博愛的影響,他和他的妹妹都麗亞一樣,可以愛別人勝過愛自己,可以為別人放棄生命,所以他不能容忍自己為了自己而剝奪他人的生命。其二,這種仁慈來源於人性本身,如果不是因為教育,那麼這種信仰就是人性本身了,用中國古語説是“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這是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本質原因,從這個角度看,羅提亞不過是經歷了一次“人——非人——人”的蜕變過程,他的自首不過是迴歸人的本性而已。因此,那個時代雖然很多人很窮,卻是仍然是一個有希望的時代。

他自首究竟是害了自己,還是救了自己?有人説,他只不過是在宗教中找到了力量和解脱,這話的意思似乎是説,他仍然應該堅持唯物主義取向——這話説得是多麼殘忍,難道堅持唯物主義不也意味着他堅持自己“殺人無罪”的理論嗎?難道這不是也意味着,人要拋棄仁愛之心嗎?那麼,如果人拋棄了這一切,人還是人嗎?

最新罪與罰讀後感範文2

第一次讀陀翁的書,然而對他的名卻是如雷貫耳,一直心怯不敢輕易打開,讀了長長的兩百四十多頁的序後,還是雪藏了幾個月,再次讀序,看正文。開篇的序寫得非常具體,譯者簡述了西方文學史的發展;陀翁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他的生平,作品創作的歷史背景以及他個人思想轉變的過程。在瞭解了這些情況後再讀書就好像找到了小説在整體框架下的一個發展基本點。

《罪與罰》,關於內容和作者的創作精神,看到有些書友書評寫得很棒,自歎不如,就不復述。對於小説的整體感覺,添加幾個看法,説不定會對還沒讀此書的朋友增加點興趣:

一,這是一本心理大戰書,看到聰明人之間的脣槍舌戰、鬥智鬥勇,實在很過癮。

二,這是一本懸疑推理書,故事情節緊湊,邏輯縝密,看似無意的情節設計往往會令讀者意外到吃驚。

三,這還是一部多幕長篇戲劇式悲劇。陀翁把地點集中在彼得堡的幾個場景點,故事主線明朗,中心人物集中,圍繞兩個人物而展開故事情節: 羅佳和他的妹妹杜尼婭。

陀翁的書,放在任何時代都不過時。緩一緩,第二本繼續。

最新罪與罰讀後感範文3

從來沒讀過這麼厚的書,其實全篇就是講主角拉斯柯爾尼科夫殺人後,承認自己所犯罪惡的歷程。第一次一口氣看了一百多頁,讀得酣暢淋漓,但是暫停之後再看就有點啃不下去了,讀得相當煎熬,這文字功力心理描寫真的是太牛了,彷彿跟拉斯科爾尼科夫一起經歷這罪與罰的過程。

比較有意思的是拉斯柯爾尼科夫是為了他抽象的理論而殺人的,他早已形成他的“平凡的人”與“不平凡的人”的理論,凡人必須遵守世間的法律,而非凡的人,也就是英雄,則可以為了崇高的目的而不顧手段的卑劣,這是清除障礙的必要步驟,他用行動來檢驗自己是不是英雄,是不是像拿破崙一樣不受法律的約束。但是一殺完人他就害怕了,然後就是漫長的“罰”,一次次和法律的交鋒和自己的交鋒,慢慢顯露出拉氏的價值觀,好在他最後被持有完全相反價值觀的索菲亞救贖自首。

對我來講比較難啃得下來,但是我想如果等我能啃得下這種文學作品的時候還是值得好好再仔細讀一讀這本書,分析下拉氏每一次和自己交鋒,和警局交鋒,每一次轉折,每一次的價值觀暴露,這還是很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