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荀子的勸學讀後感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7W

書是讓我們的思想境界提高的載體,書看完之後最重要的讀後感一定要寫,讀後感也叫讀書筆記是我們常用的一種應用文體,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荀子的勸學讀後感7篇,供大家參考。

荀子的勸學讀後感7篇

荀子的勸學讀後感篇1

學習的意義何在?

學習學習再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和世界上其他以聰慧著稱的民族一樣,中華民族也是勤於學習善於思考的。像荀子的《勸學》這樣勉勵人們不停地學習的文章有很多。然而對於大多數平凡的人來説,學習的意義何在呢?

學者們總是容易走理想主義的路子。他們懷着美好的願望,誠摯甚至帶點天真地向人民大眾發出號召:學習吧!並且專斷地把學習和書本劃等號。但他們並不瞭解,或者説並不完全瞭解勞苦民眾的生活。他們有凌晨3點從温暖的被窩裏起來趕到批發市場進貨的經歷嗎?有面對一大堆傲嗽待哺的兒女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辛酸嗎?有走到半山腰被土匪洗劫一空,坐在石頭上痛哭流涕的體驗嗎?沒有。如果真正地感受到了民眾的那種艱難困頓的生活,或許我們就明白:要求他們勤於學習是不現實的民眾起早貪黑地勞作,掙一點血汗錢,養家餬口。他們已經習慣於這樣艱難的生活,固然堅韌頑強,卻也有些麻木。你給他幾個錢幣,他會喜極而泣對你感恩戴德,你若是説:學習吧!知識就是力量,它會帶給你財富和地位。他可能就會不屑地掉頭走開甚至嗤之以鼻,他們也學習,學的是能帶來物質利益的一些工作的經驗技巧,這與君子所提倡的學習差遠了。

學習不止對青年學生的意義自然重大,毋須多言。不過拿來作為一種鞭策所有人的座右銘,又讓人覺得勉為其難了。

荀子的勸學讀後感篇2

?勸學》以“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開篇。是戰國時期傑出思想家荀況的上乘之作。它告誡世人要將學習作為人生的羅盤、燈塔。

做一個刻苦學習的人,善於學習的人,要像思想家那樣去行動,像實幹家那樣去思考。在讀書的過程中強調“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帶着目的、帶着思想、帶着問題去學習,自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讀書還貴在學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要把努力學習和獨立思考相結合,學習前人的智慧,思考自己進步的方法,記錄自己的心得,用行動來實踐。

荀子所云“鍥而不捨,朽木不折,鍥而舍之,金石可鏤”。學習的態度需要達到堅持不懈的精神,可並不是所有的學子都意識到這一點,即使心知肚明,也未必能落到實處。有的人還未領略到真諦,就半途而廢,豈不惜哉!也有的人虎頭蛇尾,而忽視了另一半的孜孜 不倦,到頭來種的是西瓜,得到的是芝麻,豈不惜哉!

積土成為高山,風雨從山裏興起。積水成為深淵,蛟龍就在淵中生 長。積累善行養成美德,人就能情操高尚。人為知識而活,為讀書而生, 生命有限而學海無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 成江海”。也就是説在生活中,在學習中稍有用心,稍有留心的話,你就 會發現每時每刻都會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收穫,積少成多、積 土成焉,天長日久,你就會發現,你已成為一位知識的富有者,告訴 我們要想達到勝利的彼岸,重在持之以恆。“駑馬十駕,功在不捨;楔 而不捨,金石可鏤。”學習知識、增長才幹,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 程,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心無旁騖,耐得住寂寞,頂得住誘惑,抗得 住干擾,靜下心來學,循序漸進學,聯繫實際學,鍥而不捨學,方能 有所收穫,有所提高。

?勸學》讓我讀懂了“粗實的鐵棒能磨成纖小的繡花針,憑的是一股堅韌不拔的氣概,涓涓細流能穿透剛硬的石塊,憑的是一種不折不撓的精神”。正如: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荀子的勸學讀後感篇3

?勸學》中有言,古語云:不積蹞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騎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意思是説:行程千里,都是從一步一步開始;無邊江河,都是一個個小溪小河匯聚而成;引申意思是如果做事不從一點一滴中做起,那就不可能有所成就。

古人尚且懂得這一道理,並把它用於日常工作與生活中。那麼對於新時代的我們也應該要懂得凡事也應該從點點滴滴做起,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逐步積累,以達到量變引起質變的效果。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有着自己人生的夢想和目標,那麼要怎麼讓自己的夢想成真、而不是空想呢?過去的一切都不説了,從明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之時開始,不管你是誰?你想想,是不是該向着自己的目標一步步前進了呢?我個人認為自己以前就是一個不學無術,一天貪玩好耍的人,但我想不管過去如何,那畢竟都已經過去,我們的目標是什麼?不就是為了將來嗎?既然過去已成事實,再也無法改變了,那麼從現在做起,我想只要自己一步一步,踏踏實實的向着自己的目標前進,做好這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我相信即使不一定能完全實現自己的目標,結果應該還是不會讓我太失望哦。

這就猶如中學化學在元素週期表中,隨着核電荷數的增加,原子半徑依次減少,金屬性遞減,非金屬性遞增。當外層電子數增加到8個電子時,原子半徑出現突變,隨後又呈現出金屬性和非金屬性遞變規律。雖然最終得到的不一定非要一定是金屬或者非金屬,但是性能上確實是發生了質的飛躍。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類似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就像恩格斯説過的:化學可以説是研究物體由於量的成分的變化而發生質變的科學。

儘管我以前很懶,也很墮落,而且我也只是偶爾為自己的這些行為懊惱一下,但我不後悔過去的種種行為,不論對與錯。因為我知道自己的將來是需要現在好好的去創造的,我也不期待有什麼奇蹟會發生,只希望自己的人生好好的走下去。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為山九仞;豈一日之功。我相信在接下來的日子的,只要自己努力向着自己的目標前進,一天一小步,十天一大步,就這樣一步步走下去,鍥而不捨,可能近期不會有太大的飛躍,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所成就的,當然這種成就不一定非要是物質上的。

荀子的勸學讀後感篇4

?勸學》荀子的作品,偶然間得到這本書,細細品味了一下,收穫頗多,現在就我所得略談下我的一些感想。那就是關於教學的主體性問題。

?勸學》中有云“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災害乃作”,這句話意思不必多解釋,網上隨便百度一下就知道,主要意思是強調主體的的主動性。哲學上也曾説過“外因是事物發展的重要條件,內因是根源,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

教學強調主體的主動性,主要是針對赫爾巴特傳統教育的三中心提出來的,傳統教育強調“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教材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新教育思想主要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一活動為中心,以經驗為中心”。那麼新教育思想為什麼教學要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呢,在這裏有必要向大家解釋下。首先,從接受的知識看,作為多年的學生你有沒有發現課堂上的知識有些很枯燥,但你必須得學,必須接受教師的“灌輸”,可是學完了之後真正記住的又有多少?在大學中60分萬歲的情形很顯然在告訴我們:這些我們不感興趣,及格就行,管它將來怎麼樣。是的,大家只是在學習那些自己不感興趣,但又不得不去學的“應試”知識。所以説,教學內容沒吸引力,學生大多是沒興趣,學生一旦沒有了興趣,被迫違心地學習,最終導致的結果是“60分萬歲”。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很多不會是國之棟樑。其次,從教學方式看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死記硬背,採用灌輸的做法,最終導致老師在講台上唾沫四濺,學生在課堂上一言不發,或是呼呼大睡,這樣的教學效果顯然是不成功的,談到教學的主動性,早在法國啟蒙運動時,盧梭就測光提出過“自然教育”,強調要以兒童為中心,充分發揮兒童的的主動性,否則兒童沒有興趣,一味地被灌輸,學到的知識過幾天就忘記,不能真正做到學為所用。後來美國只用注意加杜威的“兒童中心論”都強調要把學生的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強調培養學生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自己去學。教師的職責是引導而非獨裁,是為學生的學習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引導,啟發學生進行,自我學習,自我評價,自我控制,即我們所説的自我教育。

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呼籲教育改革,但鮮有成效,不是教育改革者的錯,而是我們實踐者的錯,教改者已經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措施,但我們由於某些條件的阻礙,往往沒能將其落實好。例如我們很多年前,提倡的“減負”,表面上看,課本的內容減少了,實際上我們卻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將空缺補上,這既消耗了教師的精力,又使得學生總感覺學到的東西不繫統,不連貫。拿筆者為例,我們小時候的數學課本上有好多原則或是法則,每條都很清晰。但現在看看我們的數學課本,很少有這樣條理清晰的法則。我們的想法是好的,但為什麼當想法落實時,卻顯得有些蒼白無力?

我們要授學生以“漁”,而不是單純的魚,由於中國的國情,我們又很難改變傳統教育在我國的地位,但我們不能就此而退縮,我們應繼續努力,朝着更好的教育制度前進。在改革的路上,堅定住目標,始終如一地走下去。以學生為主體的口號我們不僅要打着,關鍵是要落實好,貫徹好。

[關於荀子勸學篇的讀後感]

荀子的勸學讀後感篇5

?勸學》是戰國時期傑出的思想家,荀況的上乘之作。顧名思義,勸學,即勸勉、鼓勵學習。這篇寫於兩千多年前的佳作,至今讀起來仍令人回味無窮,給人以啟迪。

一提到學這個字,就不禁令人想起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無止境、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些激人奮進的千古名句,以及鑿壁偷光、畫灰練字、頭懸樑,錐刺股的動人場面。古之聖人尚且如此,何況今之眾人乎?

學習,最重要的是端正學習態度。正如荀子如言: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學習的確需要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可並不是所有的學子都意識到這一點,即使心知肚明,也未必然落到實處,有的人淺嘗輒止,遠未領略到真諦,就半途而廢,豈不惜哉!有的人一曝十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結果光陰搭上去,知識未獲得,豈不冤哉!也有的人虎頭蛇尾,過分沉湎於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忽視了另一半的孜孜不倦,到頭來種的是西瓜,得的是芝麻,豈不悲哉!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要想達到勝利的彼岸,貴在持之以恆。對待學習,一知半解就自以為是,稍遇挫折就頹唐不振,持這種態度的人是無法成大器的。德國化學家李比希研究海藻時未能鑽研到底,結果與新元素失之交臂;已年過半百的談遷在27年心血一夜間化為烏有後,並沒有一蹶不振,反而以超人的毅力重振旗鼓,歷經艱辛11載,完成了鉅著《國榷》。粗的鐵棒能磨成纖小的繡花針,靠的是一股堅韌不拔的氣概;涓涓細流能穿透剛硬的石塊,憑的是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

倘若你有了這堅持不懈的毅力,再用以專一的態度,就如虎添翼了。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你若今天立志做畫家,明天發憤當詩人,後天又刻苦練鋼琴,鴻鵠之志倒是有了,但這朝三暮四,不專心致志的態度,到頭來怕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當然,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專一併不值得肯定。當今社會,一日千里,瞬息萬變,不僅要求人們精通數理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對於時事動態,乃至琴棋書畫,足球、電腦也不可忽視,這就需要我們在一技之長的基礎上,全方位地學習,全方位地獲取能量。

人的一生是在不斷學習和積累中度過的。同樣是忙碌的一世,結果有的人收穫甚微,一事無成;而有的人卻碩果累累,功成名就。這些都和學習態度密不可分。前者或如不能一躍十步的騏驥,或如六跪二螯的螃蟹;後者則似十駕的駑馬,似一心一意的蚯蚓。究其原因,如是而已。

荀子的勸學讀後感篇6

荀子以他縱橫捭闔的雄辯、嚴謹細密的邏輯,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和應取態度,他勸勉世人為學,語重心長,發人深省。

荀子指出 “ 學不可以己 ” , 是很合乎道理的。知識是浩瀚的海洋,隨着社會進步,現在的知識遠比古代豐富。知識日新月異,經驗年積月累,沒有一個人能夠説他已經囊括了全人類的知識。學習如同在知識海洋上遨遊,不可停止一日,不可荒廢一時,要長此以往,永遠進取,才有可能到達知識彼岸。知識的寶庫奧祕無窮,用陳舊知識顯然不能扣開成功的大門,只有吐故納新,不斷獲取最新信息充實頭腦,才能在五彩繽紛的現實生活中不被事物的雜亂無章現象所迷。 “ 學不可以己 ” ,一旦停止學習,就會落後於時代,被歷史前進浪潮淘汰掉,這是時代提出的迫切要求。只有不斷汲取知識瓊漿玉液、甜汁蜜果,才可能提高自己。

孔子與他的弟子顏回有一段精彩對話,顏回説: “ 南山之竹,生來就直,不需要墨線校準。 ” 孔子説: “ 箭頭裝了箭尾,其飛不更輕巧,其入不更深嗎? ” 形象説明學識可以增長才乾的道理,顏回深受啟發,於是欣然拜孔子為師。荀子也説: “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 ,同樣説明了學習潛移默化的作用。 “ 非學無以廣識 ” ,常學則可以 “ 智明而行無過 ” 。通過後天的學習,完全可以改變人的自身缺陷,陶冶性情,行動變得高尚,思想變得豁達,識解變得通徹,頭腦變得靈活,道德日益趨於至善至美境界。學習可以改變一個人,愚拙平庸變得聰明非凡。如果我們養成好學不輟的習慣,一生該學多少知識啊!像蠶一樣不斷吃進桑葉,又會吐出一縷縷光潔的絲,那麼你的努力將獲益非淺,社會也將受益非淺。

學習不是為了裝潢,為了談吐吹噓,而在於假借外物,如上高台,登高而博見,如順風而呼,使聞者彰,這實際上彌補人的能力之不足,發揮智謀的無窮威力,達到 “ 致千里,絕江河 ” ,物我所欲,改造自然的目的。

明白了這一點,就會知道為學容不得半點弄虛作假、一知半解、好高鶩遠的做法,反對淺嘗輒止、驕傲自滿、見異思遷的態度。而應該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 “ 今日悟一事,明日知一理 ” ,積硅步,聚小流,鍥而不捨。有一付對聯説得好: “ 好大喜功終成怨府,貪多務得哪得閒時 ” 。學習不要以為瑣細而委棄,認為高難而卻步,要有日積月累的功夫, “ 快船遲開晚進港,笨鳥先飛早入林 ” ,駑馬十駕,功在不捨。登上萬仞高峯,每一步都是同等重要,沒有咫尺跬步積累,休想到達絕頂。

孔子説:“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也。自得也,則得久,得久則居之安,居之安則取之左右逢其源”。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 最無益,無過於一日曝、十日寒 ” 。精巧的工藝品,全憑人工摩玩鐫刻之不已。滴水穿石全憑持之以恆,堅持不懈,一以貫之,聚焦於一點,用心專一。蚯蚓雖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卻在土壤中自由穿入,上食埃土,下飲黃泉。我們學習需要這種精神,才能由知識的必然王國到達自由王國,進入運用自如、左右逢源的境界。

荀子的勸學讀後感篇7

荀子的《勸學篇》中的很多觀點是正確的,可以與現在政府的政策和法規,社會提倡的觀點相吻合。如果:“君子曰:學不可以已。”我們現在提倡學習型社會,提倡終身學習。“金就礪則利,”接受磨練才能真正成材,日本提倡的挫折教育是很有道理的。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真所謂看人挑擔不吃力,不參加高一級別的比賽,就不知道山外有山高手林立,不知道獲獎的艱難。

“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越是不看書的人,越是看不起讀書的人,《封神榜》中姜子牙(姜太公)不會做小生意,怕老婆,然而,他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所謂“抓大放小”。

“幹、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剛剛分配到一所學校的新教師實際上是差不多的,為什麼我們學校的新教師成長很快呢?校長為他們創設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習近平台和成長環境。所以,新教師應該感謝我們的顧校長。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説明學習的時間應該比思考的時間多,並非只要學習不要思考。我還要加一句:“吾嘗終日而學矣,不如須臾之所做也。”學以致用,要善於動手實幹,動手實驗,才能將創新思維轉化為創新成果。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要善於利用各種有利條件為我所用,如:學校與青少年活動中心比較近,動員有經濟實力的家長帶着孩子到活動中心接受免費培訓,參加作為軍體項目的遙控飛機比賽,可以提高我們學校的科技軟實力,讓我們學校考核年年第一,為學校再創輝煌作出應有的貢獻。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繫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要防微杜漸,不要“忠言逆耳”真正的朋友是給你提出批評的人。

“君子慎其所立乎!”我們要“慎獨”。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蹞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專心致志地去鑽研一樣事情,才容易出成果。所以我認為:“樣樣事情都想完成,可能有一、二樣事情完不成,樣樣事情都想做得最好,肯定有一、二樣事情做得不是最好。”

“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襪子穿得一隻兩樣也沒有關係,只要一心為公,只要能夠出成績就好。所謂人無完人,要允許一心鑽研業務的人犯一點小錯誤。有的人讀歷史小故事,認為古代的君王也很講道理,可能比某些國*領導人更加“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