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雙減政策下的影響心得感悟四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9.29K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持續規範校外培訓(包括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雙減政策下的影響心得感悟四篇,供大家參考。

雙減政策下的影響心得感悟四篇

  雙減政策下的影響感悟1
  
  “雙減”是為學生整體減負 避免校內減負,校外增負
  
  距教育部明確公佈“雙減政策”以來,對教培行業衝擊力度相當之大,足以顛覆這個行業。從“朝陽產業”變成“夕陽產業”就在一瞬間。
  
  截止目前,大量的教育機構經歷了倒閉潮,裁員潮。行業凋零到了極值點,分析國家雙減政策實施後,各地接連推出結合本地學情的課後延遲服務,且節假日不準學生補課,週中只能上到晚上8點30,這進一步壓縮教育機構生存空間。
  
  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還沒有回温的可能性。剩下來的學科類培訓機構依舊在黑暗裏苟延殘喘,摸索前行!
  
  中國小升學壓力依舊存在
  
  國家力排眾議,堅決執行“雙減政策”。為了讓國家選拔真正的高精尖人才,學生需要分流分層教學。
  
  但是面對會考百分之50左右的淘汰率,家長們絕不會坐以待斃,努力讓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畢竟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固有心態是普遍的。
  
  以前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壞與否,都會去各種補習班,各種教育產品應接不暇。根據家庭經濟情況以及孩子的學習情況,選擇“班課”或者“一對一教學”。但現在基本上算“一刀切”了,明面上給家長減負了,實則家長內心的惶恐和焦慮不減反增。
  
  焦慮的家長
  
  學科類教培機構出路在哪裏?
  
  經過整頓後的教育培訓機構出路在哪裏?這是教育行業相關人士的共同訴求,
  
  因為“雙減政策”影響的重災區是“學科類培訓機構”,尤其針對的是小初階段培訓機構。目前K12和學科類培訓的盈利空間基本為0,除了縮減機構規模外,轉投素質教育(藝術類培訓),成人職業教育方向的機構較多。也有把機構改造成“繪本館”或者“書店”,以另外的形式服務學生,做相關的周邊衍生產品。
  
  學科老師轉型之路依舊艱難
  
  很多教育機構的老師轉型迫在眉睫,出來找工作,才發現自己除了教書“一無是處”。
  
  那麼除了一部分繼續留守原教育崗位的老師之外。
  
  大部分的老師因為學生生源不足,課程又調整到了週中,補課時間減少,課酬收入大幅縮水,無奈選擇了離開!
  
  雙減政策下的影響感悟2
  
  大家好我是小輝老師,隨着教育政策的轉變。現在家長們閒談時,最熱的話題非“學區、雙減分流”莫屬了。這件事關係到自己孩子的未來誰能不關心呢?
  
  從今年3月末份開始教育部辦公廳就陸續發佈新的政策,想必大家都有所瞭解,學區新政策,取消學區房,小升中開始實行公辦學校區內搖號,私立學校全市搖號。以後各個國中之間的生源差距會縮小很多。
  
  雙減分流的話可以理解為
  
  1. 禁止外界補課,讓學生們課內外負擔減輕,讓50%的學生願意且能學生升高中上大學。
  
  2.隨着發展,讓職業教育成為學生們的自主選擇。
  
  3.到時候會有企業加入進來,直接和職教對接,擔任企業的技術職位。
  
  在這個注重學歷的社會,職教的優點和缺點比較明顯了,優點是可以直接進到企業,且受到重用,缺點就是沒有本科學歷。
  
  今年4月份菏澤一中被爆出不讓差生參加會考,隨後山東省教育廳緊急發佈通知,嚴禁九年級學生分流,剝奪學生會考權力。從這點看出以後分流是必然的趨勢。
  
  現在的中職招生方式,有會考前自主招生,以及根據會考成績招生,由家長學生共同選擇,以後政策實施必將有一部分被分流到中職,這也是的我們這些家長特別注重,學校的教學質量,及以後的出路。
  
  一方面,隨着國家的進步和發展,我國從代工生產逐漸向高精尖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國家安全與自主性對精密製造能力的需求已經迫在眉睫,必須慢慢捨棄進口核心器件,中國負責外圍零件組裝代工出售的模式。
  
  產業結構升級的背後,是對大量高素質製造業人才的需求。
  
  到2025年,製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才缺口將近3000萬,在關鍵技術領域仍然存在着許多“卡脖子”的問題,高端研究、科技成果轉化、轉化成果行業應用、生產服務一線的技術型人才嚴重缺乏。“卡脖子”的問題,高端研究、科技成果轉化、轉化成果行業應用、生產服務一線的技術性人才嚴重缺乏。
  
  國家要產業轉型,這就需要大量人才在高端製造業裏,趕上這次的風口,我們普通人也將迎來一場從工程師紅利。
  
  我相信大部分人從小時候都聽過這樣的話:好好讀書,以後才能有出息,不然就要像XXX那樣,每天只能怎麼怎麼;看看那誰誰誰,人家生活多舒服。教育從根本上講大部分老百姓吧更多的資源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是在未來想讓孩子有個更好的出路,有更多的機會,現在的社會中,高學歷大學生成為人力市場的主流,相比以前就顯着不值錢了,有了職業教育相信以後這個問題會解決受教育過後的工作問題。
  
  雙減政策下的影響感悟3
  
  雙減分流的話可以理解為
  
  1. 禁止外界補課,讓學生們課內外負擔減輕,讓50%的學生願意且能學生升高中上大學。
  
  2.隨着發展,讓職業教育成為學生們的自主選擇。
  
  3.到時候會有企業加入進來,直接和職教對接,擔任企業的技術職位。
  
  在這個注重學歷的社會,職教的優點和缺點比較明顯了,優點是可以直接進到企業,且受到重用,缺點就是沒有本科學歷。
  
  現在的中職招生方式,有會考前自主招生,以及根據會考成績招生,由家長學生共同選擇,以後政策實施必將有一部分被分流到中職,這也是的我們這些家長特別注重,學校的教學質量,及以後的出路。
  
  一方面,隨着國家的進步和發展,我國從代工生產逐漸向高精尖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國家安全與自主性對精密製造能力的需求已經迫在眉睫,必須慢慢捨棄進口核心器件,中國負責外圍零件組裝代工出售的模式。
  
  產業結構升級的背後,是對大量高素質製造業人才的需求。
  
  到2025年,製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才缺口將近3000萬,在關鍵技術領域仍然存在着許多“卡脖子”的問題,高端研究、科技成果轉化、轉化成果行業應用、生產服務一線的技術性人才嚴重缺乏。
  
  國家要產業轉型,這就需要大量人才在高端製造業裏,趕上這次的風口,我們普通人也將迎來一場從工程師紅利。
  
  我相信大部分人從小時候都聽過這樣的話:好好讀書,以後才能有出息,不然就要像某某某那樣,每天只能怎麼怎麼;看看那誰誰誰,人家生活多舒服。教育從根本上講大部分老百姓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是在未來想讓孩子有個更好的出路,有更多的機會,現在的社會中,高學歷大學生成為人力市場的主流,相比以前就顯着不值錢了,有了職業教育相信以後這個問題會解決受教育過後的工作問題。
  
  雙減政策下的影響感悟4
  
  最近,教育行業的改革可謂是天翻地覆,先是前段時間的“會考分流,不再允許會考生復讀“,之後又對校外培訓機構進行了一系列整頓,無論是對學生,家長還是各類機構來説,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就在上週六(7月24日),教育部官網正式公佈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文件,正式宣告“雙減”政策落地。
  
  其實,國家此次對課外培訓的“重拳出擊”,很大程度上也與提升生育率的目標相關。因為,通過一系列的民意調查,我們發現當前居民生育意願持續下滑,而探究其原因,越來越高的教育負擔是重大因素芷儀,因此,規範課外培訓、降低教育成本、給家庭養育減負,成為了提升生育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今天,咱們就來解讀一下這個“雙減”政策吧。
  
  首先,此次“雙減”政策主要針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課外培訓,有幾個要點是需要我們關注的,
  
  1) 市場準入上: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類校外培訓不再審批,現有的機構全部轉為非營利性機構,以前按照備案制登記的線上學科類教育,都要重新辦理審批手續。
  
  2) 業務範疇上:線上線下在節假日/休息日/寒暑假均不允許上課,同時線上教育每節課的時間也受到了限制,不得做拍照搜題業務,禁止在境外聘請外籍人員,不允許進行學齡前培訓,價格要按指導價制定。
  
  3) 融資形式上:不允許上市,包括借殼或者境外上市,上市公司不允許投資學科類培訓機構。
  
  4) 營銷模式上:禁止課外培訓廣告,禁止誇大、虛假營銷。
  
  總體來看,政策的監管程度是非常嚴格的,首先,強制目前的學科培訓教育機構都要轉型,並且只能轉為非營利性,這就意味着學科類培訓機構基本上在教育市場中一下子就失去了投資價值;
  
  第二,現有校外機構的辦學的時間還受到了嚴格限制,這意味着原本的辦學場景基本消失,行業需求將大幅減少;
  
  第三點,不允許上市,這意味着當前已經上市的教育培訓機構,只能選擇剝離學科類培訓業務,或者選擇退市。
  
  那麼,這個“雙減”政策對整個教育行業將產生什麼影響呢?
  
  第一,    對學科類的校外培訓而言,政策的監管力度超預期,行業料將大幅收縮。
  
  有人預測説,”雙減”政策僅僅是規範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的起點,未來,國家肯定還將出台更多的配套監管政策。
  
  大致來説,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課外培訓的相關公司包括學大教育、高途課堂,學而思等最近幾天好幾家公司的股票也呈現出了斷崖式下跌的狀況;而中公教育等主要從事職業教育的公司、主營民辦學校業務的凱文教育、主營企業管理培訓的行動教育,均不在本次文件的管轄範圍之內。
  
  第二,對非學科類的校外培訓而言,目前的政策監管影響不大,但是不排除後續政策強化監管的可能性。
  
  與學科類培訓相比,雖然前段時間國家也有一定的改革和約束,不過相對而言相關寬鬆:
  
  1)市場準入上:僅要求區分類別,嚴格審批;2)業務範疇上:線上的非學科類培訓同樣限制了每節課的時長;3)營銷模式上:與學科類培訓一視同仁,禁止廣告;4)融資方式上:沒有提出具體要求。
  
  另外,非學科類培訓未來也有可能被適當引入學校的課後服務。在文件第25條中提及:課後服務不能滿足部分學生髮展興趣特長等特殊需要的,可適當引進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參與課後服務,由教育部門負責組織遴選,供學校選擇使用等。
  
  總體來看,非學科類培訓受此次政策監管的影響不大,目前暫時沒有規定非學科類培訓不能在節假日/休息日/寒暑假進行辦學,但政策的整體導向是“減負”,非學科類培訓同樣也應適度、不應占用過多的精力與成本,因此,不排除後續政策強化監管的可能性。
  
  第二,對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而言,由於校內教育的重要性提升,教育信息化產業可能間接受益。
  
  “雙減”政策發佈的目的是減輕中國小生過重課外負擔、減輕家庭為課外培訓的支出成本,這不僅要嚴格管理校外培訓機構,更要提升學校內的教育質量,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緩解社會焦慮,降低家長送孩子參加校外培訓的衝動。而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則是提升校內教育質量的重要一環,加強教育信息化產業建設與“雙減”政策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對此:一方面,7月21日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關於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後續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方向;另一方面,本次的“雙減”文件中的第12點也提及:做強做優免費線上學習服務,意味着在線教育後續更可能是依託公共的平台、以免費公益的形式提供,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需求仍然存在且有望提升。
  
  總體來看,由於校內教育的重要性提升,校內教育提質的需求也隨之提升,而教育信息化是從硬件方面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方式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疊加近期的政策文件也對教育信息化行業進行了積極表態和指示,預計未來教育信息化行業前景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