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職場 > 工作報告

赴山東省濰坊市考察學習情況報告範文

欄目: 工作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52W

  赴山東省濰坊市考察學習情況報告範文



為學習借鑑發達地區經驗做法,加快推進我旗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近期,我旗組織部分鄉鎮、村主要負責人一行14人赴山東省濰坊市考察學習。考察團採取現場參觀、查看資料、小型座談、個別走訪等方式,重點對濰坊市20個農業產業化、基層組織建設等典型示範點進行了實地調研。考察情況如下:

赴山東省濰坊市考察學習情況報告範文

濰坊市位於山東半島中部,全市總面積1.58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27.72萬人,現轄四區、六市、兩縣,2016年末地區生產總值5522.7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21.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000元;是我國農業產業化的發源地,是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市、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山東省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是農業部確定的國家現代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基地和農業國際合作示範區。

濰坊市發展農業產業化的基本思路是:

用管理現代工業的方法組織現代農業的生產經營。依靠科技拉動,建立人才工程,確立主導產業,實行區域佈局,依靠龍頭帶動,發展規模經營。確立主導產業,就是充分發揮當地優勢,按市場要求,選擇那些市場容量大、單位產出高、經濟效益好的產品作為開發重點,集重點產品生產、加工、貯運、銷售為一體,形成產業優勢。確立了棉花、煙草、蠶繭、果品、水產品、瓜菜、生豬、肉雞、牛、羊、兔、食用菌、工藝品花卉等16個主導產業和產品。實行區域佈局,圍繞發展主導產業和重點產品,科學規劃,合理佈局,發展多種專業生產區和各類專業鄉、村、户,建立各縣特色的商品生產基地。依靠龍頭帶動,組建和扶持外聯市場,內聯千家萬户,集信息、科研、加工、運銷、服務於一體的龍頭企業或企業集團,通過龍頭帶動,引導廣大農民將產品銷往國內外市場。發展規模經濟,圍繞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商品率,優化組合生產要素,充分挖掘生產潛力,大規模、大批量地組織生產和經營,形成規模優勢,構建了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發展模式。

濰坊市發展農業產業化主要採取以下幾方面措施:

第一、培育完善市場體系,建立長期、穩定、暢通的農產品銷售渠道。壽光市在大力發展蔬菜綜合批發市場,帶動蔬菜產業迅速膨脹的基礎上,按照農業產業化要求,狠抓了農副市場體系的配套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以批發市場為中心,以沿路市場為軀幹,以及農貿市場為支點,以中介組織、運銷隊伍為紐帶的農副產品市場網絡。銷售網伸向全國30個省市區和美國、加拿大、日本、俄羅斯等國家。其中,壽光新蔬菜批發市場,佔地3000畝,年成交蔬菜40億公斤,交易額56億元,帶動本市發展蔬菜80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蔬菜產業的迅速發展,為農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去年這個市農民人均純收入13273元,其中蔬菜產業佔純收入的近七成。安丘市盛大農產品市場是全國最大的生薑批發市場,是全國生薑價格的生成市場,帶動了全市生薑產業大發展。

第二、加強和扶持龍頭企業建設,增加示範帶動能力。從90年代初開始,諸城市以外貿公司為龍頭,在肉雞生產、加工和經營上,形成了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經營格局。近幾年來,他們又按照產業化的思路,不斷拓寬領域,完善機制,強化龍頭企業建設,帶動主導產業發展,使貿工農一體化上升到產業化水平。目前,已形成肉雞、食品、糧油、蔬菜等幾條帶動農村經濟的“產業鏈”。例如,安丘市大力發展出口創匯模式,形成了以田宇食品有限公司、瑞豐食品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户+基地”模式保鮮蔬菜加出口企業羣。

第三、強化大規模商品基地建設,形成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優勢。安丘市從本市農副產品的實際出發,以市場為導向,通過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建設,狠抓名牌產品的規模生產,使一個“名牌”帶起一個主導產業,一個主導產業帶動一方經濟發展,成為中國農產品的重要出口基地。目前,該市已發展起了大葱、大蒜、黃煙、蜜桃、大姜、蘆薈等15種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產品,湧現出了淩河鎮前儒林村大葱、大姜標準化生產基地,興安鎮七里河大蒜標準化生產基地等一大批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建設示範種植基地。

第四、堅持系列化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加快農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步伐。濰坊市的農業科技示範園建設已具有相當規模,涵蓋了全套的進口設備、技術、品種和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如壽光蔬菜產業集團、壽光國際蔬菜博覽會、壽光正和蔬菜示範基地、海澤拉優質品種示範基地、華以生態農業示範基地等。從生產到銷售一條龍的服務公司遍地開花,如壽光欣欣農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山東洛城農發有限公司,硯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從國家級的示範區,到個人承包的小型科技示範小區;從示範工程園區,到土法上馬的農家小院;從種養加工的系列生產,到貿工農一體的經營模式,應有盡有,一應俱全。科技示範園區和服務公司己成為濰坊市推動農業科技進步、普及提高農業科技水平、示範帶動農民致富的紐帶和橋樑。

第五、創新發展方式、實現多種經營。濰坊市不斷整合生產要素、探索創新土地流轉模式,形成了社區帶動型、龍頭企業帶動型、特色農業帶動型、都市農業帶動型、土地股份合作帶動型幾種模式。土地流轉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和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促進了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和農業產業化升級。濰坊市注重發展鄉村旅遊,鼓勵靠近市區的地區,開發出貼近自然生態環境、具有迴歸自然感受、科技體驗示範功能、迎合城市居民心理、填補濰坊市缺乏自然景觀的城市農業項目,吸引城鎮居民來這裏度週末、過假期,不定期來這裏體驗農村的田園生活,形成了大中城市周邊近郊城市農業產業化經營新的閃光點。寒亭區楊家埠村充分挖掘當地明古槐與明古屋聞名遐邇,木版年畫、風箏譽滿全球的有利資源,興建了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帶動了本村經濟的發展。濰坊市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推動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坊子區坊窪裏村成立玉泉窪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由五個合作社組成,從事有機農產品培育、種植、加工,生態循環養殖,農產品銷售,休閒觀光采摘等四大產業結構,打造以“循環農業”為主體的生態農業種養殖觀光園區。昌樂縣庵上湖村黨支部把發展現代農業、帶領羣眾致富作為工作的切入點和着力點,建立“黨支部+合作社”模式,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專業合作社組織的技術和市場優勢有機結合起來,推動產業發展、集體增收、農民致富,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的新路子。

濰坊市農業產業化的主要成果:

第一、加快了市場主體發育,緩解了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一方面農副產品加工、經營龍頭企業已達4700多處,全市85%以上的農户在其帶動下進入了國內外市場。另一方面,農產品收購、加工、貯藏、運銷等產區產後相關產業的發展,使廣大農民種養有指導,生產有服務,銷售有門路,價格有保護,加快了進入市場的步伐,提高了參與市場競爭的本領和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第二、促進了規模優勢的形成,較好的解決了農業提質增效問題。農業產業化的推進,形成了一條條具有相當規模的經濟隆起帶,使農村經濟總量大幅度增長。廣大農户藉助龍頭企業的服務,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通過向規模要效益,農業的經濟效益和農民的收入明顯提高。

第三、提高了勞動者素質和農業創匯能力。農業產業化激發了廣大農民科學種田熱情,學科學、用科學成為自覺行動,農民的科技素質和勞動技能迅速提高。目前,全市獲得縣以上認證的農民技術員已達4萬多人。廣大農民科技素質和勞動技能的提高,使產品的科技含量不斷擴大,內在質量明顯提高,保證了農產品多品種、成批量地打入國際市場,增強了農業的出口創匯能力。目前,全市有15處農副產品出口生產基地,已有19類500多個品種打入國際市場。

通過參觀考察濰坊市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主要的收穫和啟示有以下幾點:

第一、農業產業化發展需要政府充分發揮引導、組織推動和服務職能。濰坊市歷屆市委、市政府從戰略的高度重視農業,把農業作為重中之重,用工業化的思維謀劃農業,這是濰坊市農業現代化的最主要經驗。做好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發展規劃、種植示範、科技培訓和市場培育,做好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對於那些對於農業產業化發展重要意義的環節,靠市場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由政府出面來做。比如建設壽光農產品物流園、壽光市現代農業示範園、壽光市蔬菜高科技示範園,比如為實現增收的目的,政府出資建市場,引導幫扶企業、着眼提升競爭力,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農業產業化升級轉化。

第二、農業產業化發展需要選好村“兩委”帶頭人。濰坊市重視農村基層幹部的培養,把致富能力強和帶富能力強做為選拔標準和培養目標,注重發揮村級帶頭人的引領作用和基層黨組織的核心作用,發展比較好的村和社區都是因為有一個好的帶頭人。比如壽光市三元朱村、奎文區孫家社區、昌樂縣庵上湖村等,從王樂義等一大批優秀黨員的身上,看到了農村黨員幹部帶動農民致富的巨大力量。

第三、農業產業化發展要培育新型農民。濰坊市經驗表明,培訓一個人、研究一個家、示範一個村,帶動一大片。目前,濰坊市有13萬農民獲得了農技員以上職稱,80%的青壯年農民掌握了1-2門農業實用技術,通過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培養興趣愛好,在同一產業上把農民組織起來,舉辦各種專業協會和合作社,凝聚合力闖市場,推進產業發展步伐。

第四、抓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要堅持不懈。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濰坊市的農業產業化調整從起步到成功用了三十多年。壽光蔬菜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到享有中國“菜籃子”和“瓜果之都”的美譽,憑的正是“要幹就爭第一”的氣魄和堅持不懈的幹勁,只有實現了種植規模化、生產區域化、服務社會化、產銷一體化,農牧業產業化才有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