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青年調查報告6篇

欄目: 調查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6W

想要寫好一篇調查報告,我們需要對調查情況進行一個較為全面深刻的反思回顧,在認真完成了調查任務後,我們就可以動筆寫調查報告了,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青年調查報告6篇,供大家參考。

青年調查報告6篇

青年調查報告篇1

此次調研使用軟件“……”製作問卷後在網絡上發放,並回收統計結果。20__年10月23日-20__年10月25日三天時光內共回收有效問卷102份,其中男生佔49.02%,女生佔50.98%。

(1)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對象中,47.06%的人是談過戀愛的,52.94%的人回答否。由數據可見,如今的大學生其感情觀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談戀愛在大學學校已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了。

(2)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對象中,有13.73%的人並不想談戀愛而是想以學業為重;有79.41%對的人其戀愛動機是為了尋找人生伴侶共同提高;儘管調查顯示有接近八成的人其戀愛動機是積極向上的,但還是有6.86%大學生對人生觀、價值觀把握不定,看到周圍的人在談戀愛便選擇盲目從眾而談戀愛。所以端正戀愛動機也有它的必要性。

(3)調查顯示,約有七成的`大學生對選擇戀愛對象時所研究的因素偏重於 “共同話題等精神上的契合”,可見他們的思想還是趨於成熟的。而樣貌、身高等外表因素、家庭情景或有無事業心這些因素也佔必須比例。

(4)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對象中,38.24%的人認為自我不具備迎接拒絕愛的本事;61.76%的人認為自我具備本事在應對別人示愛時能及時做出自我的選擇。

(5)調查顯示,遭受戀愛挫折時,超過一半的人能坦然應對。可是仍有7.84%的人其心態不可取,選擇偏激報復。感情是生活中完美的事情。在處理戀愛挫折的問題上,正確的態度是做到失戀不失德、失戀不失態、失戀不失志。

(6)調查顯示,多數人贊成戀愛是婚姻的基礎這一説法。還有超過一半的大學生表示能夠理解婚前性行為,可見性在大學已經不是禁忌的話題。人的觀念開放了,對於婚前性行為的態度大多數人表示“只要兩情相悦就能夠”。相比起以前的封建思想,此刻的大學生在思想上開放了很多。所以,性教育的科普也極其重要!

(7)調查問卷中對於大學生戀愛成功與否的預估,選擇可能能夠及能夠成功的人佔多數,可見多數大學生對大學戀愛是期待的並且相信堅持走下去會有沒好結果。最終關於愛江山還是愛美人這一歷史悠久的問題,多數人還是選擇江山社稷為重啊。

感情是美妙的,它教會我們許多的人生道理,作為當代大學生應當樹立良好的感情觀,感情不是自私地佔有對方的感情,而是自覺自願地為所愛的人付出感情、承擔職責。要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才能使大學生的戀愛減少走“彎路”、進“死衚衕”的可能性。所以,作為大學生我們對於戀愛要有正確的態度,端正戀愛動機。戀愛過程中學會尊重對方,進而使自我在未來婚姻道路上更加順利。

青年調查報告篇2

不到兩個月的練習階段我在 國中練習, 配備了核算機收集系統、多媒體教育系統、教育現場評價系統、校園播送系統、閉路電視系統,使校園教育設備收集化,完成了教育伎倆的現代化。目前對中學生上網狀況查詢如下。

(一)中學生及其家長對收集的立場和相關行為的狀況

1.中學生上網率極高,上網時間長,大都家長卻從未上過網,大局部教員上網經歷不敷豐厚

互聯網以共同的魅力吸引着廣闊中學生。查詢顯示,93.5%的中學生透露表現對收集感興致,並有11.4%的中學生以為“很長時間不上網是令人難以忍耐的”。週末和節假期是中學生們上網的頂峯時段。 與孩子們比擬,家長和教員們則大為減色。45.2%的家長透露表現不調查收集為何物,沒上過網的高達69.2%,只要7.7%的家長常常上網。大局部教員的上網時間少、上網經歷分明不足。

2.大都中學生對在校上網的前提不稱心,家長、教員呼籲改善前提

關於課餘時間裏在校上網前提透露表現稱心的中學生只要19.4%,不稱心率達59.2%。24.9%的中學生在學校裏學會了上網技巧,而38.3%的中學生則以為學校並沒有把需要的收集技巧教給他們。還,不少教員關於學校的收集資本近況,特殊是現有資本的應用率透露表現不滿。據教員們反映,校園收集設備和多媒體教育設備首要用於展現課件與開公開課,而未能充沛運用於平常備課和教室教育,更不克不及充沛知足學生們在校上網的需求。

3.大都家長既贊成後代上網,又擔憂後代上網影響學業

關於後代上網,27%的家長持贊成的立場,對立的只要15.9%,大局部家長則順從其美,但近折半的家長透露表現但願後代未來能從事收集工作。高達九成的家長以為,收集最大的益處是“能使後代坦蕩眼界,增進見識,並把握好電腦技巧”;還,29.5%的家長還感覺收集能促進後代的進修興致,11%的家長以為“收集沒有任何益處和效果”。58.5%的家長透露表現,最不克不及承受的事是孩子上網會糜費時間,耽擱學業。明顯大都家長心裏非常矛盾:既但願本人的後代能享用收集的益處,更怕因沉淪收集而曠費學業。此外,令家長們深感焦炙的事還有:閲讀淫穢、反抗、暴力信息,發生網戀,痴迷收集遊戲等等。

(二)收集情況對中學生的影響

1.收集情況對中學生的積極影響

(1)中學生運用互聯網有助於構成全球認識,增強對國度對民族的責任感。透過收集的窗口,他們存眷“家事、國務、世界事”,使視野空前坦蕩起來。全球認識的加強,順應了中國參加wto的新情勢,關於中學生們往後走入日趨一體化的世界,明顯是大有益處的。

(2)互聯網為中學生進修供應了有利前提,拓寬了他們的視野。收集資本在必然水平上知足了中學生們進行探求性進修、研討性進修的需求。

(3)中學生運用收集有助於擴展交往的侷限,促進芳華期心思的健康發展。收集上,電子郵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南地北、素昧生平的人拉到“零間隔”,在互相徵詢、攀談、評論、傾吐、討教的進程中,極大地知足了中學生們興旺的表達欲、顯示欲和社交欲。這關於舒解壓力,堅持芳華期的心思健康有必然的益處。

(4)中學生常上網,激起了對英語和現代科學技能的進修熱情。

2.收集對中學生的負面影響

(1)網上信息垃圾使中學生深受其害。

(2)中學生沉淪收集對學業發生衝擊。

(3)網上聊天激發網戀,查詢顯示,6.7%的中學生坦言本人有過“網戀”行為(實踐比例會更多)。網戀中存在很多感情圈套,中學生往往是受益者。

(4)收集不良文明弱化了中學生的品德認識。

(5)網吧治理問題仍然嚴厲,給中學生形成諸多問題。

(三)對策與建議

收集情況對中學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應戰,還也供應了很多時機。同志在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大會上強調指出:“關於信息收集化問題,我們的根本方針是積極發展,增強治理,趨利避害,為我所用,起勁在全球信息收集化的發展中,佔有自動位置。”這是我們進行收集德育工作的指點思想。我們建議:

1.更新教育觀念,推進學校收集德育工作的開展

第一,經過宣傳和進修,使全體德育工作者轉換觀念,一致思想看法,丟棄“收集有害論”,消除“收集驚恐症”,充沛看法到收集德育的主要性和收集在中學生生長進程中的主要效果。

第二,從新定位學校德育的目的,把青少年兒童的品德成熟度作為收集德育的首要目的,出力培育學生準確的品德價值觀、判別力和克己力。

第三,從新設計學校德育的內容,在原有德育內容的根底上突出價值觀教育,加強辨認評價和選擇品德信息的才能;注重品德意志力的練習,使學生的品德看法與行為理論一致起來;開設收集德育課程,增強學生的收集品德認識和收集責任感。

第四,應用核算機和收集技能,拓展德育的時間和空間。

2.培育收集德育步隊,加強收集德育力氣

其一,經過各類方式的培訓、講座和審核,使各級教育治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體教員把握收集根本常識、技藝,並熟習收集德育的運作方法和伎倆,學會經常見的德育課件開拓東西(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考究實效的前提下,改良和充分當前施行的“市中國小教員核算機審核”的方法與內容,如添加教員應用收集開展品德工作的審核內容。

其二,選拔並培訓一批思想政治本質高,網上溝通技巧好,具有豐厚的收集經歷和技藝的專兼職收集德育工作者,由他們供應在線指點,協助上網中學生處理各類心思、思想、進修等問題;還,留意在網上搜集整治有代表性的德育問題,向有關本能機能部分反應,以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

3.增強對中學生進行收集品德和收集行為標準教育,盲目築起心靈的“長城”

一是增強以幻想信心為主題的思想質量教育,用準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築起心靈的“長城”,抵抗網上各類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腐蝕。

二是增強中學生收集行為教育和平安教育。制訂“市中學生收集行為標準”,加大宣傳力度,進步自我維護認識和自我約束才能。

三是各校可以組織中學生一致閲讀思想人品教育的主題主頁,向他們引薦國表裏諸多優異網站,把中學生們的上網熱情轉化為盲目進修進步前輩文明、薰陶崇高情操的動力。

青年調查報告篇3

在瓊瑤筆下,感情是無往而不勝的,能夠依靠,能夠寄託,能夠創造,甚至是驚天地泣鬼神。“只要有了愛,一切困難都是能夠戰勝的,一切夢想都是能夠實現的。”王朔的“我們明明白這是個圈套,還心甘情願的鑽進去。”這些都是我們所熟悉的名人們的感情觀,而我們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對完美的感情總是充滿了憧憬,在當今社會,談戀愛在大學學校中逐漸成為普遍現象,可是當代大學生的感情觀隨着時代的提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本文就大學生戀愛的現狀、戀愛的態度、婚姻的態度、戀愛動機、戀愛消費、戀愛中的性問題以及失戀的應對等方面進行了調查。

調查時光:20__年4月15日至20__年5月15日

調查對象:湖北醫藥學院全體在校學生

調查方法:採用了分層抽樣,隨機抽樣對各學院各年級的學生進行了關於戀愛觀問題的抽樣。主要採取書面調查法中的問卷調查,共發出紙質問卷60份,回收50 份,問卷回收率為83%;同時發起網絡問卷調查,以電子郵件和網絡日誌形式發出,作為紙質問卷的`補充,收集到8份。共58份。

一、我校大學生戀愛觀的現狀

戀愛觀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戀愛問題上的集中體現,是對戀愛和感情所持的基本觀點和態度。大學是人生的黃金階段,也是人生戀愛觀構成的關鍵時期,在此經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我校戀愛觀進行了一個調查,瞭解我校大學生感情觀的現狀。

(一)大學生戀愛現狀

理解調查的學生年齡在18~23歲,其中男生31人佔53、4%,女生27人佔46、6%,調查結果我們能夠發現有近67%大學生有過戀愛經歷或正在戀愛,且男生戀愛比率較女生高,同時大學生戀愛在大一、大二、大三年級所佔的比例呈上升趨勢。戀愛已經成為大學學校生活的一大組成部分。

(二)大學生的戀愛態度

大學生對在校期間談戀愛的看法

大學生對戀愛所持的態度有進取、消極兩種。大部分學生認為,大學生談戀愛無可厚非,是一種正常現象,因而持進取態度。僅有少部分同學認為不好。顯而易見,大學生認為在校談戀愛是一種正常現象。

(三)大學生的戀愛動機

表3調查顯示,大學生的戀愛並不完全是對於完美感情的追求和嚮往,更多的是出於感情以外的原因,包括寂寞、好奇心、從眾心理等等,極少一部分是為了婚姻而戀愛。

(四)在戀愛中的消費態度

能夠看出來,大部分大學生認為應當是男生掏錢,這點還是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有一部分認為應當aa制,共同付出共同承擔;而女生掏錢的情景和不分彼此的情景相對較少。

(五)失戀後的擺脱方法

對於失戀以後的擺脱方法,大部分學生選擇了理性的方法,比如轉移注意力,或者找好友傾訴,但也有一部分不明白怎樣去化解失戀的痛苦,選擇報復對方來到達內心的平衡。

二、大學生感情觀及存在問題分析

(一)大學生戀愛心理特徵

1、依靠心理。由獨生子女的孤獨感和習慣了他人的呵護與關愛所致,屬於“情感寄託型”的戀愛動機,缺乏獨立意識和自立本事,易受挫,需要一個人來傾訴。

2、孤獨心理。有的同學覺得自我在大學裏一個人太寂寞,整天無所事事,急於找另一半來跟自我度過無聊的時光。

3、遊戲心理。其戀愛動機是為了滿足與異性交往的慾望,尋求刺激,甚至發生了婚前性行為,完全持一種不負職責的態度。

4、大眾心理。周圍人都談戀愛了,自我還沒談戀愛覺得很沒面子。

(二)當代大學生感情觀存在的問題

大學是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其心智雖趨於成熟,但在處理大學中戀愛的問題時卻往往不夠理性,本次調查結果凸顯大學生感情觀的迷茫與困惑。

1、戀愛動機不明確。調查顯示,高達25%的大學生因為一個人孤單,內心空虛而選擇戀愛。大學生在經過高中緊張的學習之後,進入了一個相對放鬆的環境,在學習目標不明確的情景下,一些學生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於是便將注意力轉移到談情説愛上,以尋求短暫的歡樂。

2、不注重戀愛的結果。目前戀愛的大學生,有相當一部分人根本沒有研究過畢業之後的發展,“只在乎以往擁有,不在乎天長地久”的心理遍佈在大學生羣體中。他們把戀愛當做大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大學不戀愛,便覺得大學不完整,而從未研究過將來的婚姻和組建家庭,這就造成“畢業那天一齊失戀”成為一種正常現象。有 24%的同學從未研究過戀愛與婚姻的關係,在感情觀上表現出不負責的態度。

3、道德觀念淡化。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15%的同學贊成未婚同居,更深刻地體現出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的開放及不負責的態度,很多學生從未研究過未婚同居給他們帶來的潛在嚴重後果。

4、感情與學業定位不當。調查結果顯示僅有25%的大學生認為戀愛影響學習。在感情與學業面前,多數同學把感情放在較重要的位置上,認為只要有感情,其它一切都不重要了。完全沒有理解作為一個學生的根本任務。

青年調查報告篇4

王英姿有點不知道該怎麼形容自己這類人:遇見陌生人問路,即使她不知道也會掏出手機打開導航。她剛來北京讀大學時就成為了一名志願者,最難忘的是本科畢業後去四川支教一年的經歷。平日裏會留意志願者的招募信息,時間合適就和小夥伴走起。

她愛公益、愛行動、不愛冷漠,愛挑戰、愛拼搏。在朋友圈裏她會曬支教日記和孩子們的笑臉,最重要的是,從不曬包包。

團北京市委進行的“北京青年1%抽樣調查”就關注到了像王英姿這樣的青年志願者。截至xx年3月,在“志願北京”信息平台實名註冊的青年志願者有近130萬人,佔據北京志願者總數的半壁江山。

志願服務的“北京範兒”

“被質疑志願服務動機?肯定遇到過!”曾任校青年志願者協會主席的元方告訴記者,上大學時就有人質疑她是為了加學分,工作後參與志願服務被人説是好出風頭,“但真的都是少數,大部分人聽到我的經歷都會説,好贊!”

對於參與志願服務的動機,課題組的調查揭示,59.1%的受訪者選擇了“奉獻愛心”,37.2%的受訪者選擇了“積累實踐經驗的需要”。同時,在志願者應具備的素質方面,66.5%的受訪者認為最重要的是有“樂於奉獻的志願精神”。課題組認為,“奉獻”成為北京青年志願者的關鍵詞。近四成受訪者選擇積累實踐經驗,跟青年的角色十分相容,表明志願服務是認識社會、瞭解社會的窗口,通過志願服務經歷來獲得成長也是青年內在的發展需求。

讓元方感到驕傲的時刻通常出現在假期回老家,留在家鄉的同學聽她説起志願服務經歷時會“點贊”,但覺得“不是一路人”。甚至有同學在聽她説喜歡“做公益”時回了句“你手真巧”。“他以為是做工藝品啊,這在北京絕不會發生,感覺‘志願服務’挺普及的,因為它代表着北京範兒!”

元方周圍的朋友基本上都參與過志願服務,她曾和大學宿舍同學利用寒暑假去西部支教,也在xx年北京奧運會時成為“鳥巢”的一名志願者,用微笑共同打造了北京名片。根據團北京市委對3.5萬多名在京青年調研數據顯示,在問及“你最希望參加哪些活動”時,選擇“志願公益活動”位於前列;在問及“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方面,選擇同意的佔79.8%;在問到是否認同“當別人有需要的時候,我會主動伸出援助之手”時,選擇同意的佔76.7%。

調研分析認為,首都青年高度認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高度接受和認可志願服務活動。這大概就是讓黎肖樂覺得“驕傲”的“北京範兒”吧。

志願服務遵從內心驅動

在很多對志願服務持觀望態度的人看來,向需要的人伸出援手並非易事。究其原因,有人認為做志願者是“有錢有權的人才做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針對北京青年志願者的調研恰恰與以上結論相反。

真的是有錢人才能做志願者嗎?數據顯示,在收入方面,剔除在校學生數據,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佔24.5%;收入在1000元到3000元之間的佔36.8%;收入在3000元到5000元之間的佔20.6%;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佔18.1%。而xx年北京市職工月均工資是5793元。

非得是有權的人才能參與志願服務嗎?數據表明,工作職務方面,剔除在校學生數據,其中“辦事人員”佔26.9%,“專業技術人員”佔22.3%,“一線工作人員”佔18.8%,“單位負責人”僅有3.7%。

調查顯示,大多數青年志願者是基層一線工作人員,收入和職位不高。這與西方國家志願者普遍“有閒、有錢”的情況有明顯差異。

對於青年志願者的非京籍青年所佔比例,調研發現非京籍青年佔34.1%。調研分析認為,志願服務是外地青年融入北京、認知社會、參與公共事務的一種途徑。加強青年志願者工作是推動社會融入、組織重構的有效途徑。推動不同青年羣體之間的融合,對於構建新型的青年社會關係具有重要作用。

志願者學歷整體較高

剛剛過去的五四青年節,志願者王英姿細細梳理了一下自己青春裏的那些事兒:“懷念青春時,絕對不能不提志願服務。”

真正參與志願服務是在王英姿讀大學時。去四川達州宣漢縣支教,還成功舉辦了一台關愛留守兒童的晚會。大學裏連續3年都是中國網球公開賽的志願者。本科畢業後加入研究生支教團,重返宣漢支教。這些志願服務經歷被她形容為“到了80歲想起依然會微笑的事”。

“不管你來這個學校之前是否瞭解志願服務,一進大學,最大的社團就是青年志願者協會,周圍會有一批參與志願服務的小夥伴,你也會受到感染啊。”王英姿告訴記者,在她的母校中國傳媒大學,志願服務經歷是每個同學的必修課。

這一點和調研情況相符。數據顯示,在第一次參加志願服務年齡方面,選擇在18~24歲之間的佔46.7%;其次是15~17週歲,佔27.7%;14週歲以下的佔16.3%。在25歲之後首次參加志願服務的僅佔10.1%。

志願者的參與經歷大多是從中學和大學本科階段開始,課題組分析認為,學校階段是培養志願服務意識、發展註冊志願者隊伍的關鍵時期。從另一角度也説明,針對已經走上工作崗位、走向社會的青年,志願工作的力度和覆蓋面還有待加強。

像王英姿這樣讀了研究生依然對志願服務抱有熱情的青年羣體不在少數。在調研中發現,擁有本科(含雙學位)學歷的佔56.1%,擁有研究生學歷的佔14.4%,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佔84.7%,青年志願者學歷層次普遍較高。

做志願者不只是為“點贊”

調研組在問到“參與的志願服務涉及哪些領域”時,全體受訪者中有47%選擇“社區服務”,有41%選擇“環境保護”,39.1%選擇“大型賽會”。調研組分析認為,北京青年志願者參與志願服務的領域呈現出比較明顯的多元化特點。社區、環保、大型賽會等三類志願服務參與率較高,這與北京的城市發展水平和功能定位密切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調研組進一步揭示,雖然服務領域多元可喜,但相應的培訓卻不足夠。在一對一探訪中發現,志願者十分關注崗前培訓,很多受訪對象認為這是志願者應該享有的權利和保障之一。但在培訓時長方面,有18.1%的受訪者表示從未參加過培訓。大多數針對志願者的培訓集中在 “30分鐘到1小時”,佔30.1%,選擇“1個半小時以上”的僅有29.4%。

在志願服務培訓形式方面,選擇“為所有崗位的志願者開展志願服務理念為主的通用培訓”的佔32.9%,選擇“針對具體志願服務崗位進行崗位培訓”的佔30.8%。調研發現,由於培訓力度直接影響志願者服務效果,廣大青年志願者對培訓的需求反映強烈,亟須掌握助老、助殘等方面專業技能,進而更好地為服務對象提供專業服務。

作為曾經的志願者、現在的北京科技大學指導老師,於羣也有自己的擔憂:“大多數孩子熱情有餘,但沒有堅持。我不希望我的學生參與志願服務只是一時衝動,是一次性的,體驗一下就完事。”

調研數據顯示,在參與志願服務的頻率方面,“不定期參與”的是常態,佔48.2%。在每年參與志願服務時間方面,選擇“在50小時以下”的佔56.4%;選擇“50~100小時”的佔31.6%;選擇“在100小時以上”的比例較低。課題組認為,北京青年志願者平均服務時間整體偏低,志願服務頻次不高、時間不長,常態化程度偏低。

“都説志願者是北京的名片,名片是需要隨時揣在兜裏、常常拿出來的,是必備。”於羣希望他的學生能把參與志願服務當成一種常態、一種生活方式,而不僅僅是秀在朋友圈裏、為吸引點讚的一張照片。

青年調查報告篇5

[摘要]

愛情,人類永恆的話題。我這篇調查報告以我所在的大學——山東財經大學東方學院為基點,進而折射出大學生普遍的戀愛觀。本次調查的目的是讓大學生了解自己的戀愛觀,從而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戀愛觀。

[關鍵詞]

大學生;戀愛觀;調查

從我本人來説,我現在是大二的學生。我到現在為止,從沒有談過戀愛。在我看來,戀愛是一種負擔,一旦戀愛,彼此的心裏都得裝着對方,都是對方的羈絆。時間和精力都耗費在之中,是我所不能容忍的。但是我和其他人交流過,他們大多數和我的想法不同,他們覺得戀愛是一種經歷,是人生的一種財富,每個人在大學都應該經歷,大學的戀愛是純潔的,不摻雜雜質的。鑑於對愛情的不同觀點,開始這場調查。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

1.研究方法。本次調查採用個人專訪,希望以此真實、客觀、全面、科學地瞭解大學生的戀愛觀狀況。

2.研究對象。本次調查選取了東方學院在校本科學生,隨機專訪了在校生女生30人,男生30人。

3.調查時間為20__年5月。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在校生女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女生接受調查的有30人。女生中有6人至今沒有談過戀愛,在談過戀愛的24人中,有22人正在戀愛中。

(二)在校生男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男生接受調查的有30人。男生中有1人至今沒有談過戀愛,在談過戀愛的29人中,有27人正在戀愛中。

1.在已戀愛的的男女生中,覺得自己有理想戀人的男生佔2/3,而女生只有1/10,這説明在對待戀愛對象的態度上,男生比較實際,而女生比較傾向於理想化。

2.在對待異地戀和愛情能否天長地久的問題上,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看好還是不看好,人數都是50%。

3.在戀愛時間份額問題上,60%的女生認為佔大學生活時間的35%就夠了,男生則普遍認為在35%—65%才適合。從中看出男生的戀愛慾望比女生要強,而且這也説明在本校女生比例遠大男生比例的情況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對待失戀的問題上。40%的男生選擇了感到悲痛欲絕,而同樣選擇這個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時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會再找一個,這説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樂觀。

5.在對戀愛對象的要求上,大多數男生比較重視女生的內在美,而女生則要求男生內外兼修。這也説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存在着較大差異。

針對男女生的許多不同,做了對比的記錄。70%表示是否戀愛無關緊要,只有個別認為不談戀愛是不完整的大學生活;關於尋找戀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為寂寞和空虛,並非為了尋找下半生伴侶。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戀,少數人(以女生為主)把愛情看得很重;在戀愛時間上,女生把戀愛時間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學業;有60%的人有暗戀的對象並表示會表白,部分表示不會表白(女生居多)不難看出女生比較矜持,把愛深藏,而男生卻勇於表達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輕易愛一個人,且對戀愛的對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戀人的外貌,女生則更注重內在修養,戀人品行成為主要依據,家庭經濟背景也很重視。

在上述調查中,男生的戀愛比率明顯比女生高,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得益於我們經管類學校男女比率1:3的現狀。這樣的話,目前我們國家男女比率嚴重失調,那麼可以推測未來男生的單身率會較高!

因為我所調查的範圍比較小,內容單一,所以從網上搜集了一些大學生的戀愛觀的調查。我發現現在的學生的戀愛觀,普遍比我們的父輩開放,大家在戀愛上責任感普遍比較弱,不像我們的父輩“不在乎曾經擁有隻在乎天長地久”的戀愛觀,而我們這一輩普遍承認“只在乎曾經擁有不在乎天長地久”的戀愛觀,而女生越來越在乎對方的家室、背景等比較表面的東西。

戀愛觀無所謂對錯,只不過我們每個人應該用心對待自己的每一段感情,別把感情當兒戲。

青年調查報告篇6

感恩我們的教師。教師是我們生活的啟蒙。

從幼兒園到大學,從一到十,從不會到會,這一切都有着教師的汗水。還記得第一課教師給我們捉手寫字,教我們一遍又一遍地認字。短短的45分鐘課堂,卻發現教師的聲音有點沙啞。當時教師還會鼓勵我們:你們真的太棒了,教師都讀可是你們。

就這樣,鼓勵着我們求知。猶記得自我考試不及格的時候,教師單獨找我們問話。不是説要立刻報告家長,而是告訴我們不及格很正常,這次會幫我們保守祕密,可是以後得努力學習,下次必須要爭取及格。就這樣,鼓勵也好,寬容也罷。成績逐步提高,知識日漸益增。教師便成為了一向鞭策自我的動力。不會忘記學校生病的時候,教師也會像家人一樣,就算是夜半三更都會陪着我們去找醫生,時刻關心着自我的病情,不停地叮囑我們要注意身體,問寒問暖。就這樣,學校的學生都會是安然無恙,平安無事,歡樂成長。

或許,一生中,教師便註定是殷勤施教,不求回報。來過一批又一批的學生,畢業一屆又一屆學生。有很多的感悟,也有很多的喜悦。慢慢地,學生變成了工人,教師變成了退休員工。

辛勤的教導,不計回報。培養出一代又一代天驕。而自我卻慢慢地白髮蒼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