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工作經歷

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蹟6篇

欄目: 工作經歷 / 發佈於: / 人氣:1.73W

小夥伴們在撰寫事蹟材料的時候需要強調思路清晰,我們可以將寫事蹟當成是欣賞人物故事的過程,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蹟6篇,供大家參考。

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蹟6篇

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蹟篇1

工作中,憨厚、樸實的我一方面積極向老員工虛心請教,一方面利用休息間隙對產品進行熟悉、組裝、維修,將自己的滿腔熱情完全投入到了工作之中。艱苦的努力,務實的工作,很快使我成了公司的業務骨幹。 “一個人可以沒有文憑,但決不可以沒有知識”,這是我十分欣賞的一句話,為此,我幾乎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在了鑽研業務上,努力將自己的工作吃透,幹好。

隨着公司業務的拓展,工作難度也在加大,因公司業務人員少,一人身兼多職,我的主要工作是代表公司出去招投標、整理投標樣品。在整理樣品的過程中,嚴格把關,因為樣品在投標過程中佔的比重較大,會直接影響到投標的結果。有時候遇到提供樣品數量多的情況時,就必須花上好幾天的功夫,而且在整理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難題,這就需要和相關技術人員進行交流,爭取滿足客户的技術要求。

記得去年我們公司共投了七標段,每個標段七本標書,做好的標書有三箱,再加上樣品七箱,由於投標時間緊迫,也為了安全期間,只能標書隨身帶,我一人拖着沉重的標書和樣品,到了中途的徐州轉車時,已經是疲憊不堪,一想到時間緊,任務重,也不可有半點怠慢,到了菏澤之後,就是緊接着擺放樣品,等擺好之後,已經是晚上十點多了,當然這樣投標的次數有很多次,可是我沒有一次怨言,時刻把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個人的得失放之後。

這二年,隨着公司業務拓展。公司通過代理商,業務涉及的省份較多,有新疆、福建、山東、天津等地,出差的頻率不斷的增加。有的時候剛回到家兩天,就收到公司的委派任務。由於是和教育部門打交道,所以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我不得不放棄休息時間,為了能在第一時間見到客户,經常是週六、週日的時間在路上趕,讓我記憶猶新的是,11月份處理山東、天津的業務。

供貨範圍廣,數量大,對當地的情況不熟悉,交流不方便等諸多因素加大了送貨的難度。但是按時交貨是必須的,這關係到公司的形象和信譽。在2012年12月份的天津送貨中,全市十九個縣區400多所的學校,一開始真的是一頭霧水,不知從何下手,後來我慢慢理清思路,制定出一套具體的配送方案。先在天津找好倉庫,公司貨到天津後先在倉庫分好,再一家家去送,送貨過程中每天早上6點起牀,到外面零下10度的天氣中進行分貨、配送、裝車等,有好幾天吃飯也是有一頓沒一頓的,晚上一般都是八點左右回到倉庫,和同事按照客户的意願商討下一步的計劃,並要考慮為公司減少不必要的開支,經過十三天時間的配送,按合同要求順利完成天津400多所所學校的配送工作,確保客户滿意,讓客户早日驗收匯款。在出去招投標或送貨時,我牢記,我是代表華茂的,我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維護公司的形象,以熱忱的工作態度投入到工作中去。

這既是公司對我個人工作能力的肯定,也是對我做好今後工作的一種鼓勵,雖然這一年裏我沒有什麼可炫耀的業績,但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始終兢兢業業,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多思考,多關注,為把好產品的質量關儘自己的一份力。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更加出色的完成各項工作,不辜負公司對我期望。

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蹟篇2

週五晚上收看了“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這些“大國工匠”,既是匠人,也是追夢人。他們用雙手鑄就了港珠澳大橋的輝煌,用智慧將航天器送上太空,用堅守探測出一個個油田,用果敢挑戰超、特高壓帶電作業……他們是焊工、技工、電工、橋樑工等等,來自於不同的工作崗位,卻有着同樣對工作執着的追求。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建設港珠澳大橋的團隊。這座大橋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它的美麗、雄偉世人有目共睹,但在實現這份美麗的過程中,那些辛酸和勵志的故事,卻鮮為人知。其中一個難點便是一個外海沉管隧道。在港珠澳大橋之前,全中國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來不到4公里,而且,這是我國第一次在外海環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説是從零開始從零跨越。我國的橋樑專家們,在困難面前沒有後退,也不能後退。2013年5月1日,歷經96個小時的連續鏖戰,海底隧道的第一節沉管成功安裝。這是不平凡的96個小時,彷彿一個從來沒有人教過,也從來沒有駕駛經驗的新手司機,要把一輛大貨車,開上北京的三環、五環。

這些可敬的榜樣,他們其實就是我們身邊的一員。但是,他們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我們要向這些榜樣人物學習,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探索,精益求精,用自己的愛心、耐心、恆心去守護孩子們稚嫩的童心,讓他們在愛的雨露中茁壯成長。

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蹟篇3

小余,圓柱齒輪製造中心車工,中共黨員,集勞動模範、先進個人、質量標兵、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於一身。

紮根崗位,勤奮好學

在幾台碩大的新型數控車旁,一台卧式普通車牀顯得毫不起眼,小余卻把它當成自己的驕傲:“儘管數控車越來越多、越來越先進,但是一些特種零件還是需要更靈活的普車才能完成加工,普車對手上功夫的要求也比數控車高出很多。”帶着這一份自豪,小余時刻要求自己精進技術,提升水平,用自己這台被時光打磨得熠熠生輝的普車攻克那些數控車解決不了的難題。

不過,小余並沒有只守着自己眼前的“一畝三分地”,相反,他努力把自己錘鍊成一個“多面手”,打造成一顆“螺絲釘”,隨時準備向中心最需要他的地方出擊。在熟練掌握車工技能的基礎上,他又先後取得了鉗工、蝸桿磨、動平衡等工種的操作證,在有需要時及時彌補中心人員空缺,協助突破瓶頸工序。現在,他還在繼續學習新工種的操作技能,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換取成長與收穫。

兢兢業業,以身作則

在統一的工裝之上,小余時刻警記在胸前別上黨徽,他用這枚閃閃的黨徽提醒自己,發揮好先鋒模範作用,影響帶動身邊人齊頭並進、勇毅前行。他時刻保持着對自己的高標準、嚴要求。在質量問題上,小余精益求精、實現了全年零件加工零超差、零報廢。面對生產任務,小余更是主動攬責,不怕苦,不畏難。

去年11月,某型號動平衡工序安排十分緊張。小余投入到這場生產攻關戰鬥中。他説,只要工作需要,就竭盡全力做到最好。在他的感染之下,大家一起行動,最終成功在凌晨兩三點順利完成了任務。當大家走出生產中心時,天空中已經掛滿了繁星。小余説,那一天的星空格外美麗。

大膽創新,鋭意進取

雖然普車更加靈活、適應性更強,但數控車牀的生產效率和穩定性遠高於普車。因此,小余一直致力於工序的改善,將普車工序數字化,把需要大量技術和經驗積累才能處理完成的工序簡單化、普及化,以此實現提質增效的目標。在完成的大量改善項目中,某零件空刀槽加工工序改善帶給了他滿當當的成就感。

某零件加工需要在零件內部深處角落刻出兩個空刀槽,操作空間小、刀具難以標準化,此前先用普車車出刀具再進行加工,耗時長,刀具通用性差,一次加工合格率也低。小余主動請纓,解決空刀槽加工難題。在一年多時間裏,他自己購買刀具,動手改造,進行試驗,終於研製出以“長條狀刀身+刀頭”為結構的新刀具,該刀具可以輕鬆深入零件內部進行操作,還可以靈活更換刀頭適應不同加工要求,最為重要的是,新刀具可以應用到數控車上。利用新刀具加工,該工序合格率從93%提高至100%,生產週期由3至4天縮短為1天,從高難度工序變成了人人都可操作的簡單工序。“我在這項改善裏投入多,想法多,改善的效果也好。如今,這項改善不僅解決了中心多個複雜圖號的加工問題,更是在全公司推廣開來。每當看到我的改善成功解決生產難題,助力科研生產任務完成,我就覺得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小余的話語裏溢滿了自豪。

獨具慧眼,不拘一格

小余能幹、肯幹、實幹,但並不只會“蠻幹”,他經常將日常生活的細節與工作的細節結合起來,誕生了一個又一個工作“小妙招”。

磨齒班對薄壁零件進行加工時,常常產生加工振紋,造成產品加工粗糙度不合格。當大家對這一問題一籌莫展之時,小余從銅鑼中獲取了靈感:如果對鑼增加配重,鑼就振動不起來,怎麼敲都敲不響。於是,小余提出了“在零件上增加環形配重”這一方案,並自告奮勇親手加工配重塊,在一段時間的試驗後,加工振紋這一“頑疾”果然手到病除。

中心打磨零件使用的研磨輪一旦磨損就必須更換,但其實長期與零件接觸、磨損嚴重的部位只佔輪體的五分之一。小余從裁紙刀上得到啟發,他將磨損部分車去,剩下的完好部分還能繼續使用,這一舉措將研磨輪的使用壽命延長了五倍,為公司節約了大量生產成本。

小余説:“愛崗敬業,恪盡職守,從點滴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定能把事情做好。”熱愛、用心、創新,正是在崗位上的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突破,才鑄就了“勞動模範”這張金字招牌,更鑄就了“小余”這個比金子還要擲地有聲的大名。這個名字正昭示着小余取得的一切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我,忠於航發!”

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蹟篇4

如今的劉湘賓是所在單位的數控組長,主要承擔國家防務裝備慣性導航系統關鍵件的精密、超精密車銑加工任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閲兵式上,當裝備方隊從天安門城樓前緩緩通過時,劉湘賓油然而生出一股自豪感。

實際上,劉湘賓數控團隊加工的慣性導航產品參加了40餘次國家防務裝備、重點工程、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大型飛行試驗任務。這其中還包括一些長征系列火箭導航產品關鍵零件、衞星中的重要部件。

因重量輕、節約材料、結構緊湊等特點,薄壁環狀零件被廣泛應用在各大工業領域。但薄壁環狀零件在加工過程中經常遇到裝卡易變形、裝卡狀態下的零件形位精度與釋放後的狀態不一致、難以準確測量薄壁件的尺寸等問題。

2008年,劉湘賓就通過自制測量表架、選擇高精度的精鏜頭等方式,對零件結構、裝卡、測量、刀具選擇以及加工誤差、加工參數進行分析改進,讓被加工零件尺寸和位置精度均達到圖紙要求,成功研究出了一套薄壁環狀零件側面鏜孔的方法。

劉湘賓告訴記者,2018年,某型號特急項生產任務進入數控組,時間緊任務重,一點點失誤都會導致後續發射的失敗。“我們接到任務後,打破常規生產模式,工藝、技術人員提前‘鋪路’,生產人員一人多機三班倒,檢驗保障人員統籌安排、全力配合,兩個月的任務竟然只用22天就優質完成,為隨後的裝配調試爭取了更多的寶貴時間。”

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他曾經和多家研發單位組織74次試驗,自創了一套高精度機牀加工刀具,完全替代了進口產品,並取得了發明專利,每年可為公司生產節約成本80餘萬元。

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蹟篇5

劉洪峯,2007年進入山東征宙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工作。通過跟熱處理車間師傅們不斷交流、認真學習,他成為一名合格的高級技工。公司於2011年引進新設備,劉洪峯被調入新的崗位進行學習工作,工作時間長了,他發現設備運行工藝當中有一點小缺陷,導致每次工藝運行都會有一小時輔料消耗,經與相關人員探討交流,問題終於得到解決,也為車間輔料消耗節省開支。2014年節假日值班時,因設備電機由冷水冷卻運行需要人員值班看守,他糾結如何才能解決電機冷卻問題,後經多方瞭解探討,將電機冷卻水改變成變壓器冷卻油,得到領導同事們的一致好評。2015年因設備淬火有部分管件損壞,導致淬火油裏進水無法正常運行,後經多方瞭解與相關人員探討交流,將原有設備水冷卻,改變成風冷卻,使生產需求得到了提升。2017年,因工作需要,劉洪峯被調入發蘭工序,因後期人員緊缺,他發現零零碎碎的小產品總是會佔用一名工作人員一到兩個小時,甚至半天時間不能幹其他工作,經過與相關人員探討交流,他設計出一款新式工裝,我們把它叫做滾筒式發蘭筐。

2018年,劉洪峯迎接來工作中的再次考驗,公司對外開放加工處理產品,與我公司現有產品大不相同,發蘭質量得不到客户認可,經過與各個相關人員探討,進行反覆實體操作,終於得到客户認可,提升了客户對我們質量的信任。2018年6月,由於外協加工產品增加,發蘭原有設備無法滿足生產需求,經協商增加一台設備。但是根據原有設備爐絲組數無法提升效率,後經與相關人員探討交流,改變爐絲組數,增加底相加熱達到提升效率,得到領導的一致好評。2020年6月,在人員緊缺的情況下,噴砂工作大量增加,因設備老舊只能由人工將工件擺到需要噴砂相應位置費時費力。從而激發他對噴砂機改造的想法,後經多方交流,調查資料,一個新的構思提上日程將原有設備底部改裝成旋轉託盤式構造,節約了人力提升了效率。多用爐碳勢監測用氧碳頭,成本高,壽命短,1萬多元一支,壽命10-12個月,他通過半年多的摸索鑽研成功延長氧碳頭使用壽命,平均每個氧碳頭多用2-3個月,每年可為公司節約資金上萬元。壓力機成型夾頭時由於中頻加熱工件進入鍛壓完不容易出模,他經過反覆思考,歷經1個半月時間終於成功改進了設備,研發出了腳踏式頂料工裝,經過與原來班產量比較,效率倍增,提高人工效率,為公司做出了突出貢獻。

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蹟篇6

洪家光始終秉持航發人“國家利益至上”價值觀,以實幹踐行初心,在生產一線創新進取、勇攀高峯。航空發動機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其性能、壽命和安全性取決於葉片的精度,他潛心研究葉片磨削加工的各個環節,自主研發出解決葉片磨削專用的高精度金剛石滾輪工具製造技術,經生產單位應用後,葉片加工質量和合格率得到了提升,助推了航空發動機自主研製的技術進步。憑藉該項技術,他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在工作崗位上,他先後完成了200多項技術革新,解決了300多個生產難題,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飛機打造出了強勁的“中國心”。

他以國家級“洪家光技能大師工作室”和省級“洪家光勞模創新工作室”為平台,先後為行業內外2000餘人(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親授的13名徒弟均成為生產骨幹,其中1人獲“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第一名。他先後完成工具技術創新和攻關項目84項,個人擁有8項國家專利,團隊擁有30多項國家專利,助推航空發動機製造技術水平提升,積極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動力夢”貢獻力量。

作為新時代產業工人的楷模,他多次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獎項。2020年11月24日,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洪家光代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宣讀倡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