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三年級美術課教案6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7.04K

不管是完成什麼樣的教學任務,我們都是要好好寫教案的,教案是每一位老師都很熟悉的備課材料,你知道適合自己課堂的教案怎麼寫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三年級美術課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閲。

三年級美術課教案6篇

三年級美術課教案篇1

年級:三年級

課時:4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繪畫、手工製作等多種方法創作活潑、淘氣的猴子形象;

2、初步體驗畫筆墨的特點,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教學方法:講授、提問、練習、示範、巡視輔導、評析等

教學目標:

1、蒐集、欣賞有關猴子題材的藝術作品,瞭解“猴”的造型和神態所產生的文化藴涵。

2、用繪畫、手工製作等多種方法創作活潑、淘氣的猴子形象,初步體驗畫筆墨的特點,提高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3、通過欣賞猴戲,模仿在“急急風”鑼鼓經伴奏下猴子亮相的造型特點。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收集關於猴子的資料圖片及玩具等。

2、教師準備相關課件資料,圖片及猴子題材的繪畫,工藝作品。

3、彩色紙、包裝盒、生宣紙、國畫顏料、毛筆、剪刀、膠水等。

教學過程:

1、展示一組猴子題材的圖片(課件)

提出問題:讓學生用一個詞語表達猴子的性格、脾氣

學生回答:……

板書:淘氣的猴子

2、在欣賞中注意引導學生對圖片裏猴子進行觀察,展開討論,談談自己對猴子的看法,説出猴子的特點:

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並加以説明。

3、觀看猴子野外生活的片段,瞭解猴子的一些動態、表情。

4、學生結合圖片的欣賞以及自己的理解,嘗試用肢體語言來創造猴子的多種姿態造型。

5、讓學生通過繪畫、手工製作來表達猴子的姿態造型及生活方式、特點。

6、安排學生進行選猴王,學習猴戲動作,表演花果山猴子的生活的創新表演。

7、進行國畫嘗試性練習和學習。

學生練習,教師巡迴輔導

1、及時糾正學生在練習中的錯誤方法及不足,給予適當是示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課堂氛圍。

2、及時提醒學生用剪刀,要注意安全。

3、以鼓勵性的言語鼓勵和糾正學生的不足之處。

教學

1、採用師生、學生相互的方法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鼓勵。

2、特別是對製作、繪畫、集體和個人表演中表現出色的同學要引導他們發揮自己的特長,為班裏的宣傳活動多出力。

三年級美術課教案篇2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①回憶童年,觀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樂。

②重點通過欣賞,感悟不同歷史時期童年生活的差異性,並認識中國畫、油畫、木雕、攝影等不同藝術表現形式,體會不同表現形式帶給人的不同美感。

③難點不同種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及對藝術作品相關歷史背景的瞭解。

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點,培養學生珍惜現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具:有關童年的圖片

學具:自己蒐集的有關童年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課題

(展示一段孩子從出生到長大的童年成長圖片)

師:你們就跟圖片中的孩子們一樣,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很多人的關心下幸福的成長,在你們的童年世界裏肯定會有許多的故事,願不願意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我們就一起聊一聊有關童年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師生交流,表現創新

1.説一説你們的童年都有哪些故事。

2.藝術家們用他們特有的方法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幅鮮活的童年生活景象。展示圖片,提出問題:你能説出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現形式嗎?仔細觀察他們的穿戴,猜一猜哪件作品表現的年代最久遠.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認真觀察他們的表情,説一説他們此時此刻的心情一樣嗎?把你的想法説給同學聽一聽。請你像小偵察員一樣,推測一下他們周圍的環境會是什麼樣子的中呢?

3.打開課本欣賞原圖。

4.展示一組照片,提問:選擇你最喜愛的作品,先描述畫面,再説説你的感受,最後和自己的童年對比,談一談你的想法。

5.欣賞《金色童年》:為什麼作者要稱這張照片為《金色童年》?

6.欣賞《冬天的陽光》:冬天的陽光在哪裏,你是怎樣判斷出來的?

7.欣賞《歡天喜地》:通過欣賞清朝的年畫作品,你能瞭解到清朝的兒童服飾、遊戲等情況嗎?

8.欣賞《翻身奴隸的兒女》:作品中的小朋友們是哪個民族的人?從哪兒看出來的?他們做什麼?他們會想什麼?為什麼會這樣想?

9.欣賞《端陽嬰戲圖》: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麼?

10.欣賞《戰鬥中成長》:他的童年是在什麼環境中渡過的?你認為畫面中的兩個人誰是主角?為什麼?

三、課後拓展

我們的童年是幸福快樂的,可是有一些貧困地區的小朋友還不能上學,看到這些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回家後做一個社會調查,瞭解一下身邊長輩的童年生活。

作業設置

回家後做一個社會調查,瞭解一下身邊長輩的童年生活。

板書設計

10、童年

分享我們的童年故事

繪畫形式:國畫、油畫、雕塑、攝影

分析並欣賞

課後反思:

本課屬欣賞評述領域的內容,通過欣賞分析課本中的作品,讓學生認識國畫、油畫、攝影、雕塑等不同形式的作品,並通過分析作品內容及背景讓學生了解不同時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並對此產生共鳴。培養了學生珍惜現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三年級美術課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美術知識:瞭解葫蘆的有關知識,掌握設計葫蘆娃娃的方法。

2、美術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3、品德教育:通過欣賞及學習製作葫蘆娃娃的方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葫蘆的特點以及設計製作方法。

教學難點:紋樣的設計

教學準備:課件、彩色複印紙、剪刀、鉛筆、葫蘆、作業展示欄、彩色複印紙、剪刀、鉛筆

教學過程:環節教學活動學生活動教學理念

一、初步探究

1、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2、講授新課

(1)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引入: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運用剪紙的方法設計葫蘆娃娃。

(點擊課件,播放課題首頁)

(2)創設文化情境,瞭解葫蘆。

教師:老師請來了一位神祕嘉賓來和我們一起上這一課,大家歡迎!

跳跳:嗨,大家好!我是葫蘆娃娃,我的名字叫跳跳,誰願意和我一起玩闖關遊戲!

第一關:你曾在哪裏見過葫蘆?

葫蘆是一年生攀緣草本植物,有卷鬚和軟毛,葉片呈卵狀。果實光滑,初綠色,後變白、變黃。全國各地都有種植葫蘆的人,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第二關:葫蘆的用途?

葫蘆的果實嫩時可做蔬菜食用,老熟時可做容器,亦可藥用。經過燙烙、繪製、刺繡和加工還可以做成工藝品呢!

第三關:跳跳不跳了,這是為什麼呢?

跳跳:嗚……,你們知道我為什麼哭嗎?因為我沒有夥伴跟我玩,你們能給我找幾個葫蘆娃娃來跟我玩嗎?

教學理念:參與闖關遊戲,積極思維。通過開門見山的方法導入新課,交代本課任務,使學生快速的進入學習狀態。

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用學生好玩的心理,通過闖關遊戲,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活動。

二、深入探究

(3)探究學習,學剪葫蘆娃娃。

首先,引導學生分析葫蘆外形;

:葫蘆的外形是對稱的,一般分上下兩個園,上面的圓較小,下面的圓較大。

其次,引導學生推測葫蘆娃娃的創作步驟;(播放課件:創作步驟)

折:採用對摺的方法;

畫:畫輪廓時,要求要大;

畫五官時,學習用不同的基本紋樣表現五官;

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基本紋樣組合成朵花紋填滿葫蘆娃的肚子。

剪:注意安全;

注意對紙屑的處理。

教師邊演示創作過程邊啟發學生思維,引導他們進行創作。

(4)引導賞析,開拓視野。

(點擊光盤,播放教師設計製作的葫蘆娃娃,供學生欣賞。)

觀察、分析葫蘆的外形。

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大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大膽的將想法運用於創作實踐中。在範圖中找出常用紋樣。通過引導發現,使學生了解葫蘆的外形;通過教師的啟發,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通過創作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能力和提高動手能力。使學生在製作葫蘆娃娃的過程中學會觀察、思考、歸納、的學習方法。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評展延伸

(1)學生作品展示

(2)電擊課件:

小跳跳:哈!哈!謝謝大家給我叫來這麼多的小夥伴,我跟小夥伴玩去嘍!再見!

(3)教師: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

學習它有什麼用?

(4)延伸:展示葫蘆燈籠。

教學理念:通過跳跳的話使學生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悦;

四、課上所學知識、技法;

教學理念:通過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啟發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於生活中,扮美自己的生活。

三年級美術課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及有創意的角色模仿,啟發學生對城堡展開想象。通過對動畫片的欣賞,開拓學生思路。

2、指導學生用各種材料採用折,剪,鏤,繪製等方法,創作出富有個性特點和形式感的新穎城堡。

3、培養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研究。

重點難點:

能充分利用各種材料。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講授新課:

1、引導階段

(1)、分角色表演

讓學生扮演國王與王后,王子與公主,並且分別誇張地描寫自己城堡的外形,他們想對自己的城堡進行改造請“大臣們”(學生)為他們出謀劃策。

(2)、分組討論交流

讓學生分小組相互交流自己對城堡的理解與想象,“大臣們”(學生)根據自己對城堡的理解與想象,交流設計想法和表現的形式。

2、發展階段

(1)、教師肯定學生的大膽構思,激勵學生打破常規,自由地創造和表現。

(2)、鼓勵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創作,通過大膽的想象與構思,用剪,鏤,折,貼,畫等製作或表現的方法,表現一幅較抽象的畫面。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1、在作業過程中,指導學生設計的形式要與使用的材料相適合。

2、展出製作完成的深長作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描述自己設計的作品。

3、利用製作的城堡表演節目。

四、作品展示

1、學生分組進行自評。

2、每組選出秀作品貼在黑板上,進行他評。

3、教師總結。

五、課後拓展

1、積極指導學生如何去欣賞動畫片中的城堡,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的能力。

2、鼓勵學生根據生活與學習中各種有趣的內容,採用變形與誇張手法進行創作,也可以收集各種材料嘗試作,學做小藝術設計家。

板書設計:

夢幻的城堡

三年級美術課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能夠舉例説明大小是通過比較才可以體現出來的。

2、能夠用比較的方法繪畫製作大人國或小人國。

教學準備:

學生:玩具、紙、筆等

教師:電腦圖片、動畫資料、實物投影、玩具等

教學重、難點:

1、如何理解大與小是通過比較表現出來的。

2、能否用對比的方法來表現畫面中的大與小。

教學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

活動一:

1、教師講述:故事《格列佛遊記》引導同學們認知大人國和小人國理由去的事物。

2、同學討論:故事中主人公是如何來到大人國、小人國的?你看過那些這方面的書?或是動畫片嗎?

3、出示課題:大人國與小人國

活動二:

1、將同一輛玩具車分別放在不同的背景下,為什麼有時顯得非常大,有時顯得非常小?(小組討論)

2、教師舉例:雕塑《湯匙橋》《衣夾》等(電腦展示)

3、請學生用自己身邊的事務舉例説明物體的大小是通過對比體現出來的。(微縮景觀等)

活動三:

請學生思考:

1、你想表現大人國還是小人國?

2、你想用那幾樣物體的反差來表現主人公時來到大人國還是小人國?

3、畫面的主體是什麼?

4、用什麼背景來襯托它的大或小?

5、教師示範大人國和小人國的畫面:大人國的大人和高樓、大樹先後比較,小人國裏的小人和文具,昆蟲相比較,展現他們的大和小。

活動四:

學生創作,教師指導。

活動五:

交流作品初稿。提出修改意見。

教學反思:以前學生畫人總是畫小了,現在有了大和小的對比,構圖比以前好多了。

第二課時

活動一:

繼續完成上節課的作業。

活動二:

作品交流展示。教師從構圖及色彩方面進行總結。

活動三:

遊戲:

大人和小人:每個同學將自己畫的人剪下來,隨意找一位同學的作品進行比較,看看自己的是大人還是小人,再找另一位同學的進行比較,看看又變成大人還是小人了?

課後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圖表現立體的大人國或小人國。

教學反思:

我找到了《格列佛遊記》的故事碟片,放了一段給學生們看,讓孩子們直觀的感受同樣的一個人在大人國和小人國不同的遭遇和感受。這使學生們感受到了很多,在創作畫時想象出了諸如:在小人國一下子割了一畝麥子,在大人國住在蘋果屋裏……想象力的的豐富促使了畫面效果的豐富。結合我給同學們的比較參照,大人為合稱其大?小人為何稱其小?同學們創作出很多“毛毛蟲和小人”“蔬菜國裏的小人”“文具盒裏的小人過”“奧特曼大戰大人國”等等作品

三年級美術課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回憶,觀察與比較,能夠概括出“同樣大小的物體會顯現近大遠小的現象”這一規律。

2、能夠運用“近大遠小”的規律,繪畫或拼貼一幅表現物體的前後關係的作品。

教學重、難點:

1、能否用“近大遠小”這一規律來表現前後關係。

2、畫面是否表現出了物體的前後關係。

教學準備:

教師:一些有明顯透 視效果的圖片、課件。

學生:剪刀、膠水、彩色紙、繪畫工具。

教學活動過程:

活動一:

課件展示小朋友站上課隊、氣球升空、兵馬俑、林間小路等有明顯透 視效果的圖片、影視資料。有目的的引導學生説一説什麼在前,什麼在後。這些圖片中的景象都有些什麼共同的規律?(近大遠小)可別小瞧前前後後,其中還有不少的奧祕,來,讓我們一起去發現!

啟發學生回憶自己以前看沒看到過類似的現象,並舉例説明。

教師舉例:

1、同樣是一位學生,我們站在教學樓上看她,在近處看就比較大而清晰,如果她在操場上我們再看她,就小而且模糊不清楚了。

2、把一樣物體放在另一樣物體的後面,就會產生前後的感覺。

3、物體通過逐漸縮小尺寸,也會產生前後的感覺。

活動二:

討論:在以往的繪畫中,你是用什麼方法表現前後關係的?

知道了“近大遠小”的規律後説説你準備如何用它來表現景物的前後關係?找一找語文、數學等課本、課外讀物的插圖上是如何表現景物的前後關係的,有哪些畫法值得我們學習?

教師在黑板上畫學生們站隊做操的場面,請兩位同學上來分別同學的隊伍,並請大家討論、分析一下繪畫順序:先畫什麼比較合理?(先畫前面的)

活動三:

小組討論,選定一個主題,以繪畫形式表現“近大遠小”的透 視規律。

學生作業,教師指導。

評價與總結:畫面是否表現出了物體的前後關係。

佈置下節課帶剪貼工具。

教學反思:

還沒等我把要求講完,就有的同學開始繪畫了,他把前大後小、近大遠小的規律弄混了,畫出了在一個平行線上大小的排列的畫面了,經過我拿其他同學作品的對比,使他明白前後的空間感和左右的排列感是不一樣的,他表示以後一定認真聽完老師的講解後在動手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