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語文的教案優質5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79W

制定教案也是為了讓我們的教學工作更順利的進行下去,通過教案的寫作,很多人都可以在課堂上發揮更好,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國小語文的教案優質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小語文的教案優質5篇

國小語文的教案篇1

國小低年級語文“説話寫話訓練”教案設計

培養目標:

1.知識領域:按句式説幾句完整、連貫的話,再連成一段話寫下來。

2.情感領域: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愛勞動的品質。

3.發展領域:在自主的語言實踐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及初步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猜謎激趣,揭示課題

導語: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現在,老師有一個謎語要請大家來猜。大家要認真聽,動腦筋想,看誰先猜出來。

1.老師讀謎語:我有兩個好朋友,你有他有大家有。會寫字,能畫畫;會掃地,能洗碗。樣樣事情都會做,猜猜看,它是誰?

2.學生説謎底,老師板書課題“一雙手”。

[意圖:引出課題,創設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呈現最佳的學習狀態。]

二、句式輔助,訓練説話

過渡:人人都有一雙手。今天,我們就來説一説、寫一寫自己的“一雙手”。

1。練習用“我有一雙(怎樣)的手” 的句式説話。(指定一小組的同學“開火車”説,老師相機板書:能幹、等)

[意圖:滲透“總述”的概念,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2.練習用“我用自己的雙手(幹什麼)”的句式説話。

過渡:手能做很多很多的事後。下面老師要請小朋友們用自己的雙手做一件事情,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①在“我有一雙勤勞的手……”的歌聲中,同學們開始動手做事情。他們有的系紅領巾,有的整理書包,有的削鉛筆,有的擦桌椅,有的撿地上的廢紙,有的拼圖,有的畫畫……忙得不亦樂乎。

[意圖: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景,讓學生通過實踐,獲取大量的感性材料,為説話、寫活提供素材。]

②指定一小組的同學“開火車” 用句式把剛才做的事情説一説。

[意圖:由具體的動手操作到抽象的語言表達,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③指定一小組的同學“開火車”用句式説一説平時還做過哪些事情。

[意圖:從學生的生活積累入手,拓寬思路,激發表達慾望,發散思維。]

3.練習用“長大以後,我要當_________,用_________”的句式説話。

[意圖:留給學生一個可以盡情拓展奇思妙想的空間,讓基礎好的學生有充分發揮想像的餘地,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有進步的喜悦。]

過渡:小朋友們從小就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務活兒學着做,老師為你們感到高興。長大以後,你們的手還想做什麼呢?下面,老師請你們看幾幅圖,想一想,圖上畫的是誰?用自己的雙手在幹什麼?

①老師逐一出示圖片,學生看圖思考。

②指名回答。

[意圖:圖片輔助,啟發想像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過渡:説得很好,下面請同學們用句式,互相説一説將來你的手要幹什麼?

③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意圖:學生之間有機會相互幫助,有機會獲得同伴的創新的信息,促進學生多方位互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④指名回答。

[意圖:讓學生暢談自己的理想,培養創新的意識。]

⑤小結:小朋友們説得很好,大家都有美好的理想。我們只有現在好好學習,掌握好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了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三、從分到合,由説到寫

1.把三句話連起來説一説。

2.把三句話連成一段寫下來。

[意圖:先説後寫,降低梯度;由句到段,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信息反饋,檢查效果

1。學生讀小習作,大家評議。

2.四人小組交流,互相修改寸習作。

[意圖:學生交流習作,一方面讓他們的習作有更多的傾聽者和欣賞者,使他們得到情感的滿足,體驗成功的快樂;另一方面,讓“耳朵”做老師,訓練學生的語感,培養他們自己會分析、會修改習作的能力。]

五、總結談話

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不但用自己的雙手做了一件事情,還圍繞着“一雙手”進行了説話和寫話的練習,大家都能積極動腦筋,説得好,寫得也不錯。希望小朋友們以後還要樣樣事情學着做,讓自己的雙手變得更能幹,更有用。

★ 低年級看圖説話及範文

★ 淺析低年級的拼音教學論文

★ 低年級的寫字教學論文

★ 低年級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育論文

★ 淺談低年級學數學觀察能力培養論文

★ 關於低年級識字教學的論文題目

★ 國小低年級英語如何滲透英語文化素養論文

★ 我對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幾點體會論文

★ 淺談怎樣培養低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論文

★ 班主任工作論文國小低年級班級管理心得體會

文檔為doc格式

國小語文的教案篇2

一、説教材

?坐井觀天》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第十二課。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爭論天的大小,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是不對的,《坐井觀天》位於本單元四篇課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撈月亮》、《狐狸和烏鴉》下跟《小馬過河》。它處於由知識的學習向知識的運用轉化的過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單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中的一步棋子,是從掌握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架橋樑。

?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着重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等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比喻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是教學的難點。

?創新點

為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可採用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⑴

圖文結合,理解詞意,學生模仿動作,理解詞意;⑵

做實驗,體驗觀天。學生用紙圈成筒體會青蛙之所以認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為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視線,從而揭示寓意;⑶

藉助情境,動畫演示小鳥漫遊,體會小鳥見多識廣;⑷

設計跳出井口,啟迪學生創造性地想象,深化認識。

二、説教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閲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可採用簡筆畫、錄像、動片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説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想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自由選用讀、説、背、演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閲讀習慣方面,着重培養學生解疑閲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四、説練習

積累和運用是新課標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精心設計練習,訓練學生的聽説讀寫的能力。⑴

學生聽老師範讀,聽學生朗讀,在聽中感悟語言;⑵

動畫演示小鳥漫遊各地後,讓學生練説,抓重點詞讓學生練説,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後練説;⑶

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比賽讀、引讀等形式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⑷

佈置學習課後續寫青蛙跳出井口後的故事,延伸課文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説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説、讀、練的教學思想,可安排兩個課時完成。下面具體説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

1、啟發談話,引入新課。從學生實際生活中,所見到事物談起,説自己認為天有多大,引入課題,釋題質疑。

2、圖文結合,理解詞意。藉助圖片動畫弄懂落、井沿,在簡筆畫中貼圖找青蛙與小鳥的位置。

3、指導朗讀,啟發想象。重點引導體會問號和感歎號的語句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從小鳥漫遊的畫面想象走過的地方,領悟出小鳥眼界寬,看得多,見識多。

4、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⑴通過動作表演理解課文;

⑵通過捲紙筒觀天,懂得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5、總結學法,引導自學。檢查效果,完成練習。

6、角色表演。假設情境,創造思維,練説: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7、歸納總結,提示寓意。

六、説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本着板書為教學服務的目的,在板書中,我利用簡筆畫和圖片吸引學生,理解課文,提示寓言,板書如下:

坐井觀天

天無邊無際

看得多

見得多

天井口大

看得少

見得少

國小語文的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體會詞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字詞卡、貝殼、珍珠、掛圖、有關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示物激趣,導入新課。

1.教師展示貝殼和珍珠實物,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你們知道這貝殼與珍珠有什麼關係嗎?你們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發生的一隻貝的故事嗎?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嘗試學習,讀文識字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再標一標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本課的生字、詞語,讀準字音。

3.合作學習。

(1)小組合作學習課文中帶拼音的生字,互讀、互聽。

(2)自由拼讀詞語。指名讀、小組讀。

(3)四人小組交流是怎樣識記這些生字的,並説説生詞的意思。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再次朗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

2.你讀懂了什麼?

3.默讀課文,結合課後學習鏈接讀懂課文,幾下不理解的問題,然後提出來。

4.説説課文講了一件怎樣的故事,想想作者藉助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什麼?

四.作業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卡片認讀生字詞。

2.聽寫生詞。

二.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評一評,誰讀得最棒。

2.海邊的貝殼很美,同學們知道這些貝殼是怎麼來的嗎?

3.漂亮的貝殼讓人讚美,但有一隻貝殼沒有被孩子們撿起,因為它不漂亮。後來,這只不漂亮的貝殼形成了什麼?(一隻罕見的大珍珠)這顆珍珠是怎樣形成的呢?齊讀第3、4段。

4.珍珠真的像作者描述的那樣形成的嗎?

(不是的,珍珠的形成是因為有雜物刺激。)

你是怎麼知道的?

5.作者在課文中寫道它只好受着內在的折磨它只能默默地忍受這是用血和肉磨製成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6.這是一隻可憐的貝,也是一隻可敬的貝。這句話你是怎樣體會的?

三.指導朗讀,陶冶情感

四.聯繫生活,拓展訓練

1.學完這篇課文後,你們敬佩那隻不漂亮的貝殼嗎?為什麼?

2.師總結:不惜犧牲自己,默默地奉獻出最珍貴的東西。

3.在日常生活中,你發現我們周圍有這種行為的人嗎?説給大家聽。

五.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預習4課。

國小語文的教案篇4

內容:

複習分段

教學目的要求:

複習常用的複習方法,能運用方法進行分段

教學過程

一、回憶分段方法

1、導入:要學懂一篇文章,理清文章的脈絡,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呢?(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分段

2、小組討論

首先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了哪幾種分段的方法?哪幾篇文章特別典型?它們是這樣分段的?每個小組討論兩種,國小語文總複習閲讀複習教案。

板書:方法例文

3、交流

討論好的請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來交流一下,看看哪個小組學得最好。

(根據學生交流板書)

如:藉助過渡段來劃分《偉大的友誼》

按事情發展順序分《落花生》

按總分總結構分《萬里長城》

按地點轉換分《秦始皇兵馬俑》

小節歸併法《我盼春天的薺菜》

2、請你選擇一種方法,想想一般什麼樣的文章用這種方法分段。

小結:不同的文章,我們可以根據它的特點,選擇相應的方法進行分段。

二、練習應用

(一)我們平時用得最多的是什麼方法?(按事情發展順序分段)

1、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文章,我們通常按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來分成幾部分。請你先通讀《第一次洗球鞋》,再找出哪幾個自然段是寫事情的起因的?

2、找出洗球鞋的經過。

3、按事情的發展順序給《第一次洗球鞋》劃分段落。校對。

説明:有的文章事情經過部分有明顯的幾個步驟,還可以分成幾段。

(二)按總分總的文章結構分

1、讀《海南島》,你認為這篇文章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劃分段落。

2、交流 小結:總分總結構的文章,並不一定三部分都有,有時是先分後總,有時是先總後分。

(三)小節歸併法

這兩篇文章有明顯的特點,我們能一下子劃分段落。有的文章我們一下子找不出明顯的特點,該怎麼來分段呢?

1、分節讀《買冷飲》,概括出每一個自然段的意思。

2、哪幾個自然段説的是同一個意思?

小結:這樣的文章我們可以用小節歸併法

(四)綜合練習

1、閲讀《星期天的苦惱》、《楊柳》,想一想這兩篇文章用什麼方法來劃分段落,並完成。

2、交流

3、強調:像《楊柳》這樣的文章,可以有不同的分段方法,只要你有充分的理由,有充足的依據都是可以的。

三、總結作業

分段的方法有許多,我們在課堂上練習的只是其中的幾種典型。希望大家在平時的練習中能靈活地運用這幾種方法。課後完成習題。

國小語文的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2.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培養孩子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重點:

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教學難點:

培養孩子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繪畫紙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這兒有一則謎語,動腦筋想一想,猜猜它是誰?

雲兒見它讓路,花兒見它點頭,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板書:風)

2.有時我們能聽到它,有時我們能感受到它,那能不能把它畫出來呢?(板書:畫)

全班齊讀課題。

二、自主探究,整體感知。

1. 在上節課中,我們認識了三個活潑可愛的小朋友,今天呀,他們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想認識一下他們嗎?(出示課件)和他們打個招呼吧!(宋濤、陳丹、趙小藝)(注意相機引導孩子打招呼的語氣和禮貌)

2.小朋友,請打開書,輕聲讀讀這個故事,老師還有一個問題,是送給愛動腦筋的小朋友的,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教師巡視)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在________。(相機指導概括全文大意的方法,引出畫風)

3.好,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找一找他們三個分別都畫了什麼?(教師巡視)

4.找完了嗎,都找對了嗎,你們的表情告訴老師你們是非常自信的,敢不敢接受老師的挑戰呀?

(課件:連線,整體感知課文)

三、在讀中領悟文本。

1.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我們大家一起到書中尋找答案吧!請小朋友默讀第二至第八自然段,在書中畫出來,然後再輕聲讀一讀。(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2.老師呀,也把這三位小朋友的畫請到了大屏幕上,看看你能不能配上課文裏的話,讀出風的感覺呢?

(1)課件隨機出示趙小藝的畫

生讀

過渡語:同學們,你們聽出來了嗎,她的風藏在了旗子裏,你認為怎樣讀,才能讓我們感覺到有風在飄動呢?(點讀)板書

誰還能讓旗子飄到你的句子裏。(再讀)

(2)課件隨機出示趙小藝的第二幅畫

生讀

過渡語:哦,我聽到了,她又把風裝在了風車裏,風車被她讀得已經呼呼轉了,獎勵你再讀一遍給大家聽。(生再讀)板書

(3)課件隨機出示陳丹的畫。

生讀

提問:誰來告訴老師,小丹把風又送給了誰?(相機知道朗讀語氣)

就讓我們把體會送進這段話來讀一讀。(再讀)板書

(4)課件出示隨機趙小藝的畫。

生讀。

過渡語:小朋友們,你們聽到了嗎,風又鑽進了雨絲裏,雨絲被風吹斜了。老師也想讀,你們想聽嗎?(師範讀)板書

四、迴歸整體,再次感知課文,提升情感。

1.過渡語:同學們可讀得真認真呀,老師把你們的發現藏在了一首小詩裏,自由得朗讀一遍吧。(生自讀自悟,迴歸整體)

風來了,風把旗子吹起了,風藏在飄着的旗子裏。

風來了,風把風車吹轉了,風藏在轉動的風車裏。

風來了,風把小樹吹彎了,風藏在彎彎的小樹裏。

風來了,風把雨絲吹斜了,風藏在斜斜的雨絲裏。

2.老師讀課文裏的句子,同學們找詩裏的句子讀,再次感受。

3.這個故事讀完了,同學們還想不想換一種方式再讀一讀呀?(引導學生,在人物很多的情況下,可以用分角色的方法朗讀課文)

生讀,其他學生做簡單評價。

4.提問:小朋友,你們喜歡這三個小夥伴嗎?為什麼?

(引導學生説出他們都善於觀察,勤於動腦的優秀品質,提升全文主題。)

五、在悟中激發創造。

1.過渡語: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他們的作品在“陽光杯”創意兒童畫的評選中獲得了提名,想不想跟他們一起去參加比賽吧。

2.那麼如果讓你去畫風,你會怎樣畫呢?(練習説話)

3.過渡語:好,那麼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把你説的畫下來,並配上一段文字。( 激發創造,練習寫話)

教師巡視,相機指導。(五分鐘左右時間)

4.張貼作品,適時鼓勵。

六、練習生字。

1.板書“藝”、“絲”。

2.讓學生觀察兩個字在寫法上的異同。

3.找一找書中還有沒有左右結構的生字,在寫法上應注意的。(生觀察)

4.生練習,教師相機指導書寫。

七、佈置作業。

小作家:用一段文字寫出你想畫的風。

播音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小演員: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課本劇。

小小探索家:蒐集一首關於風的兒歌。

小巧手:做架紙飛機或風車,到風中去放飛你的歡樂。

板書設計:

畫風

旗子 飄

風車 轉

小樹 彎

雨絲 斜

【附】教案的作用

1、有計劃的安排教學活動。做任何工作都應有高度的計劃性,教學工作也不例外。只有按照計劃進行,才能克服教學工作中的盲目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斷改進教學工作和提高教學質量。如果不認真書寫教案,教學過程中必然目標模糊、心中無數、要求不當、隨心所欲,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2、是教師上課的總體設計和思路。備課是講課的前提,是講好課的基礎,教案則是備課的具體表現形式。它可以反映教師在整個教學中的總體設計和思路,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高低,尤其是教學態度認真與否的重要尺度。

3、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認真編寫教案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過程。教師編寫教案是一個研究教學計劃或教學大綱、教材、教學內容、學員及教法等因素的綜合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研究學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還要研究學員學習的狀況,如:接受水平、心理特點和思維規律等。

4、是教學督導的重要依據。教學督導對教學質量監控可發揮積極作用,它具有監督檢查、溝通協調、分析評價、指導激勵、信息反饋、參謀諮詢等功能,以督教、督學、督管為主,對學校的專業、課程、教材的建設方案和實施情況進行檢查、評議,並提出合理化建議。教案則可作為檢查和評價教師對課程教學內容的熟悉程度、業務水平的高低及教學方法運用是否得當等方面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