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語文教育教學案例三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8.89K

語文教育教學案例三篇


語文教育教學案例三篇

 

所謂教學案例,就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生的真實而又典型的事件,以及對此事件的剖析、反思與總結。下面本站的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下關於語文教育教學案例,歡迎閲讀!

語文教育教學案例一

一、背景分析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能夠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方法,在引導學生培養團結協作意識、強化學生探究學習能力方面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的交往能力和表達能力等,並通過學生之間的優勢互補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一種良好的合作意識,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在《天鵝、大蝦和梭魚》教學中,教師以文本教材為載體,以小組合作方式組織學生進行文本學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懂得團結協作的重要性,進而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實效,促使學生在學習相關語文知識的基礎上,綜合素質也能夠得到相應提升。

二、案例描述

(一)設定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掌握本課中涉及的生字,並能夠默寫由生字組成的新詞,主要識字量為12個。

2.組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明確文中的天鵝、大蝦和梭魚都是為了拉動大車而努力,但是由於缺乏合作意識,彼此之間按照各自的想法拉車,所以最終大車“未動分毫”,進而引導學生理解團結合作的重要意義。

(二)明確教學難點

在學生了解天鵝、大蝦和梭魚都用力拉車但是由於缺乏合作意識大車最終“未動分毫”的基礎上,理論聯繫實際,讓學生理解團結的重要性。

(三)教學具體流程

1.課前導入。

教師先在黑板上貼天鵝、大蝦、梭魚的圖片,結合圖片進行教學。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向你們展示三種動物,看圖説一説,你們認為這三種動物都有什麼本領?

生:天鵝可以飛。

生:天鵝、梭魚和大蝦都會游泳。

生:大蝦會倒着游泳。

生:天鵝也會在地上跑。

……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圖片下板書。)

師:現在在天鵝、大蝦和梭魚之間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你們想不想知道?

生:(齊聲)想!

師:下面讓我們將書打到第九課《天鵝、大蝦和梭魚》,這是著名作家克雷洛夫寫的一篇經典寓言故事,今天我們就對這篇寓言進行學習。

2.課堂教學。

(1)認識生字,設置小組挑戰。

師: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們首先要認識課文中的生字,下面就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生字學習。

(學生學習生字。)

師:結合拼音,你們是不是已經對本節課的生字進行了初步認識?

生:(齊聲)是!

師:現在,老師將本節課的生字按照難度劃分了幾個等級:一星:讀出生字的讀音;二星:在教師的提醒下可以組詞;三星:能夠書寫漢字;四星:認識生字中的多音字。星級越高,難度越大,哪個小組來進行星級挑戰?

(學生踴躍挑戰,小組合作情況較好的學生基本完成四星挑戰。)

師:我們要對完成四星挑戰的小組提出表揚(鼓掌),沒有完成的小組也不要灰心,相信你們已經意識到在學習過程中應該進行小組合作,那麼在接下來的時間裏,老師希望你們也能通過合作,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2)分析課文,強化小組合作學習。

師:完成生字學習後,我們來閲讀課文,下面找四位同學分別讀不同的小節,其他學生思考文章講了什麼故事?讀第二小節,你覺得怎樣才算拼命?最後板車為什麼“未動分毫”?(教師板書問題的關鍵詞。)

(完成朗讀後,學生踴躍回答問題。)

生:課文講了天鵝、大蝦和梭魚三個動物一起拉車的故事。

生:我覺得用盡自己的全部力量才算拼命。

生:拼命應該就是“使出吃奶的勁兒”拉車。

生:三個動物都向不同的方向拉車,所以車才不動的。

生:它們沒有向一個方向拉車,肯定拉不動車。

……

師:現在你們已經基本上理解了課文的基本意思,下面我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剛才合作效果較差的小組這次一定要把握機會。

(教師在黑板上分別板書三種合作學習方式:分角色朗讀、按故事繪畫、分角色扮演,供小組選擇。)

師:小組討論,自由選擇一種方式進行學習,討論板車“未動分毫”的原因。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合適的合作學習方式,在課堂上進行熱烈討論,探究板車“未動分毫”的原因。)

(3)小組學習彙報。

師:首先請選擇第一種方式的小組進行小組學習演示,説説你們的閲讀感受。

生(小組代表):在閲讀中我們小組發現“拼命”“使勁”“鑽”“一心想”這些詞説明天鵝、大蝦和梭魚都努力拉車了,但由於他們“不是一條心”,所以“白費力氣”,最終導致板車“未動分毫”。

師:選擇第一種方式的小組已經説明了他們的看法,選擇第二種方式的小組怎樣理解的呢?

生(小組代表):通過繪畫,我們發現天鵝想讓車向上走、大蝦的動作會讓車向後,而梭魚向水裏遊則會導致車向水裏,也就是向下的方向走,它們三個選擇的方向不同,所以車“未動分毫”。

師:下面請選擇第三種方式的小組説一説你們的看法。

生(小組代表):通過表演,我們發現按照它們的方式,用了很大的力氣也不能拉動車,力氣無法集中,甚至向後退的力量還會阻止車向前走,所以車“未動分毫”。

師:你們的小組討論結果都很有道理,那麼怎樣才能拉動車呢?你們在小組內討論一下。

(學生經過嘗試,發現只有三個人向着同一個方向拉車才能拉動。)

師:通過演示,可以發現,只有你們的方向一致、團結合作,才能拉動大車,才能共同克服困難。“人心齊、泰山移”,同學們,在以後的生活中你們一定要養成團結合作的習慣,在互相幫助中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快快樂樂生活。

三、教學反思

新課程改革重點強調在國小教育階段應該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等。而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能夠促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實踐中,通過小組合作和探究解決學習問題,提升學習興趣,在培養學生團結合作能力的基礎上,促使國小語文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在《天鵝、大蝦和梭魚》這一教學案例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設置趣味性較強的教學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興趣,然後在識字教學、分析課文和學習彙報的過程中以小組學習的方式逐步讓學生意識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使其在深入理解課文內涵的基礎上,接受團結合作教育,最終促使學生逐漸養成團結合作解決問題的習慣,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基礎。

由此可見,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滲透小組合作教學思想,保證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實踐中,通過小組探究逐步解決語文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不僅有助於教學效果的提升,對學生的未來發展也產生相應的積極影響,所以值得進一步推廣和深入應用。

《春天的手》教育教學案例二

《春天的手》這首兒歌,通過擬人的手法描寫春天裏的美麗景象,處處表現了勃勃生機,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講授這篇課文時,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我被學生的學習興趣感染了,也被這温暖的天氣陶醉了。

於是我結合課文的最後一自然段“拉住春天的手,春天就在你心頭。”讓學生展開聯想。繼而啟發談話,激發觀察興趣:“美麗的春天來了,温暖的陽光照耀着大地,在這美麗的春天,我們去看看春天的變化,感受春天的手,好不好呀?”學生立刻歡呼起來。

我給學生分四人小組活動,各小組確定一名組長,服從指揮,組長帶領組員分散去認真觀察,尋找“春天來了”的種種跡象。我巡迴作適當提示。孩子們個個像快樂的小鳥,在校園裏找起了春天。他們高興地向我彙報他們的發現。“林老師,我看到那棵小樹發芽了!”“林老師,你看你看,小草變綠了!”“林老師,秋風吹掉的葉子又回到樹上了!”“林老師,冬天人們變胖了,現在又變瘦了,因為我們穿的衣服少了!”“老師,我看到蚯蚓從泥土裏轉出來了!”“老師,我感覺到春天的手在撫摸我!”……

回到教室,孩子們還沉浸於自己發現的興奮中。我不失時機的提出讓各小組之間互相交流的想法,並提出交流要求:有順序地回憶,有層次地説:天氣怎樣?一些樹、花、草有什麼變化?有沒有小蟲、鳥兒?湖水的顏色怎麼樣?人們的衣着有何變化?圍繞“春天來了”有層次、有順序地説一句或一段話。

孩子們感到自己的發現有人與他們分享,興高采烈地互相交流自己所觀察到的特徵。我針對學生認識上的偏差和説話中的錯誤,及時指點。全班交流時,學生每人都説出了自己的觀察結果,“春天來了,小樹長出了新芽了!”“春天來了,小草變綠了,大地穿上了綠裝!”

“春天來了,春姑娘把人們變苗條了!”“春天來了,蚯蚓從泥土裏鑽出來了!”“我找到了春天,春天的手在撫摸我!”……

這節課學生們的臉上都洋溢着笑容。在朗誦《春天的手》這篇課文時,更是將他們的喜悦融入其中,朗讀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短短的一節課在學生的笑聲中結束。但這節課無形中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朗讀能力等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通過這次教學,我也得到了一些啟發,將活動穿插其中,首先,可以幫助學生獲得綜合性知識和能力。第二,可以避免教學形式的單一化,從多方面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擴大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面。增加交往頻率。第四,活躍教學氣氛,在上述“找春天”的活動中,個體觀察與小組討論相配合,從而使整個教學變得豐富多彩,氣氛活躍。

《燕子媽媽笑了》教育教學案例三

師:同學們喜歡童話故事嗎? 生:喜歡!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一篇童話故事,名字是《燕子媽媽笑了》。它在課本(一年級下冊)的第

47頁,請同學們翻書,看誰先找到。(學生積極翻書,找到這一課。)

師: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故事吧。一邊聽一邊用手指着書。認真聽,仔細看。(教師播放朗讀錄音,學生專心聽故事看書。)

點評:開課簡單,直切主題。在初讀課文時,對學生提出最簡單實在的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讀習慣。

師:喜歡這個故事吧,你們能不能自己讀讀課文?生:能!

師: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

生:圈出來,看生字表上的注音,也可以查字表。

生:可以問老師,問同學。

生:還要把這個字多讀幾遍。

師:好!大家互相幫助,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就用我們剛才説的這些辦法來解決。同時,給每一段標上序號。

(學生讀書積極主動,教師巡迴指導,並提醒個別精力不集中的同學。大多數學生讀過兩遍後,教師叫停,總結表揚學生讀書認真、仔細。)

點評:教師引導學生在讀書中自己解決字音問題,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師:課文共有幾段?

生:共有八段。

師:誰願意讀給大家聽聽。(學生紛紛舉手。教師找了四名同學每人讀兩段課文)看哪個小組的同學認真聽,並用手指着字,讀到哪兒,指到哪兒。(學生開始讀,遇到讀不順的地方,教師學生一起幫忙,順利讀完,教師小結,並總結學生讀書認真,聽講認真。)

點評: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講,培養良好的聽講習慣是極為重要和必要的。在學生讀書時,師生一起認真聽,幫助讀書的同學讀準每個字音,真正做到了師生共同參與學習過程。

師:大家一起讀課文好嗎?已經會讀的同學,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情來讀,還不太會讀的同學,只要用手指着,把每個字讀對就可以了。

(學生一起讀,有一句出現了困難,教師叫停,讓學生把這一句連讀兩遍,課文讀完後,教師再小結,表揚學生學習認真、仔細。)

師:再自己讀讀課文,讀熟的同學可以一邊讀,一邊想自己知道了什麼,有什麼想法。讀得還不熟的同學,只要能繼續練習把課文讀會就可以。

點評: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教師兩次提出了不同的讀書要求,滿足了不同水平學生的需求,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身心愉快地投入到讀書中。

(學生認真讀完書,教師小結後,讓學生髮言,説出自己的讀書收穫。)

生:我知道茄子是小的,冬瓜是大的。

生:我知道茄子是紫色的,冬瓜是青的。

生:我知道冬瓜的皮上有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生:我知道了,小燕子認真觀察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教師板書‘認真'兩字。)

生:我知道燕子住在屋檐下。

(其他的答案差不多,教師及時總結每個學生的發言,表揚學生讀書認真,肯定學生的回答。)

點評:學生在聽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等多次練習後,讓學生暢所欲言,説出他們對課文的不同理解和認識。雖然幼稚,卻是學生自己所得,樸實自然,毫無雕琢痕跡。

師:同學們讀課文很認真,課文中的詞語不知道大家認得怎麼樣了,我給大家準備了一些,你們可以讀讀試試。

(教師用卡片出示詞語,學生齊讀,然後又找了幾組同學“開火車讀”,其他的學生跟讀。)

師:大多數同學能認出這些詞語。那麼,把課文中的字拿出來,你能讀出來嗎?生:能!

師:請小組長幫助老師一起來檢查一下大家認字的情況。小組長用每個同學的生字卡片來檢查認字情況。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再告訴他怎樣讀。然後我們來彙報各小組的檢查情況。

(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教師巡迴,瞭解各小組的情況,及時提醒個別貪玩的學生投入學習。各組檢查完後,各小組組長彙報堅持檢查情況,包括彙報他自己的認字情況。教師肯定小組長工作認真負責。)

師:我們已經會讀這些字的同學,能不能幫助你們組中那些還不會讀的同學把這些字都讀會?

生:能!

師:怎麼教? 生:讓他們讀,遇到不認識的字,教他們讀,不熟的字還要多讀幾遍。

(學生開始學習。教師繼續巡迴檢查,瞭解學習情況,組織學生都投入到學習中。大多數學生學完時,教師叫停。簡單小結,表揚學生學習努力。讓小組長説説自己小組中有哪些同學進步了。教師用卡片檢查學生學習的效果,會讀的同學可以站起來讀,學生讀得很積極,大多數學生能讀熟,個別同學不全會讀。教師小結,肯定學生努力的結果。)

點評:小組合作識字的辦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這是因為老師給小組長佈置了具體的任務,使小組長明確了自己的責任。組長充分利用好學生手中的識字卡片一個個認真檢查。學生通過兩次不同要求的小組活動不但紮實地掌握了本課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小組內學會了幫助別人,學會了合作。

師:同學們學習很努力,老師很高興。我想和大家一起讀讀課文,好嗎?(學生很高興地答應。)老師讀第一段和最後一段,二四六段女生讀,三五七段男生讀。

師:大家讀得很好。你們同桌分段讀好嗎?男生讀一三五七單數段,女生讀二四六八雙數段。讀完以後,説説誰讀得好。(學生開始練讀,讀完後,教師讓學生説説同學讀得哪些地方好,學生積極説出同學朗讀的長處。)

點評:認完生字的基礎上,師生一起再次盡情朗讀,充分享受讀書的樂趣。

師:課文讀完了,我們知道小燕子認真觀察,知道了冬瓜和茄子有許多不同。我們也拿一個冬瓜和茄子看看好嗎?(學生興奮。教師把準備好的小冬瓜和茄子拿出來讓學生看,學生看到了冬瓜皮上的細毛和茄子柄上的小刺。)

師:我以前只注意到了茄子柄上的小刺,卻沒有注意到冬瓜皮上的細毛,你們呢?(學生紛紛説出自己觀察到的和忽略了的地方。)

師:現在你們有什麼想法想説一説嗎?

生:小燕子做事很認真,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生:小燕子飛來飛去,太累了。

生:雖然累,但它不怕累,還能一次次飛去認真觀察。

生:燕子媽媽很聰明,她讓小燕子去觀察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小燕子經過鍛鍊,長大後,就會像她媽媽一樣聰明。

點評:這是學生再次讀書後對課文的體驗和感受。很顯然,這次體驗較之上一次深刻、全面。孩子們已經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根據小燕子一次次觀察到的結果得出自己的認識),這種體驗是學生通過認真讀書自己得來的,是孩子們真情實感的流露。

師:同學們説得很好,這説明大家確實認真讀書了,能把書讀明白。以後希望你們做事情也能這樣認真。

總評:這是一節樸實、自然、清新的一年級語文課。本節課注重閲讀和識字的教學,注重學生讀書識字的過程,注重學生良好讀書習慣的培養和情感體驗。北京師大語文一年級下冊教材課文長,識字量大,怎樣在有效的時間內解決讀書識字這個難點,傅文寧老師的課無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範例。老師引導學生通過多次紮紮實實地讀書(一節課學生讀課文有七遍之多),達到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的目的。學生從聽讀到自己讀,從需要別人幫助到讀得流暢再到獲得自己的獨特的情感體驗,這個過程是多麼重要!其實讀書的過程既是學生識字的過程,又是學生積極思維、獲得情感體驗的過程。教師沒有用華麗的語言,沒用精美的課件,只在課堂上集中精力指導學生集中精力地認真讀書,同時注意讓學生認真聽講,認真參加小組活動。師生間親切交流,平等對話,共同把“認真”二字貫穿課堂始終。這不正像課文中那位耐心的燕子媽媽和一羣認真做事的小燕子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