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大班科學花與果教案優質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8.7K

我們的教案應該考慮到不同學生的需求,教案的語言應該簡潔明瞭,易於理解,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大班科學花與果教案優質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花與果教案優質8篇

大班科學花與果教案篇1

設計思路:在運動會跳繩比賽的過程中,孩子們對跳繩計數的結果產生了分歧,原因在於跳繩計數方法不對,計數結果不準確,孩子們覺得不公平。《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5—6歲幼兒已能發現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用數學方法來解決,並從中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為抓住幼兒生活中出現的“真”問題,並以此作為支持幼兒學習和發展的契機,我們設計了這次活動。

活動目的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2.嘗試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跳繩計數,學習正確計數。

3.能與同伴分享合作,協商解決遇到的問題。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來自幼兒真實生活的錄像片段——“跳繩比賽爭執瞬間”,記錄紙和筆。

2.經驗準備:活動前請幼兒和家長一起蒐集有關體育比賽的資料,觀察瞭解各種比賽的過程和名次確定的方法;幼兒已有跳繩和跳繩計數的經驗。

重、難點分析

1.重點:通過實踐,嘗試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跳繩計數,在不斷增強計數興趣的過程中學習正確計數。準備運用實踐體驗法、討論法與遊戲法突破這一重點。

2.難點:能夠發現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都可以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準備運用啟發提問法、活動延伸法突破。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觀看錄像,進行討論。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段錄像,請你們看一看,錄像中發生了什麼事情?看完錄像後提問:

(1)錄像中的小朋友因為什麼事情發生了爭執?

(2)為什麼會出現跳繩計數不清的問題?

2.第二遍錄像(慢速播放),便於幼兒觀察跳繩速度與計數速度的對應關係,分析現場計數時出現的問題。

提問:(1)為什麼會出現跳繩計數不清?問題出在哪兒?

(2)如果是你,會怎樣為跳繩計數?

3.小組實踐,集體分享:如何使跳繩計數更準確。

(1)幼兒分組活動,每組取一根跳繩。幼兒可以邊實踐,邊商討計數方法,並通過圖畫標記等形式記錄跳繩計數的.方法。

(2)集體分享

a.分享探索過程,如:

開始計數時你們遇到了哪些困難?

你們是怎樣想出解決辦法的?

b.分享計數方法,如:

看跳繩小朋友跳動的腳計數;

看跳繩小朋友起伏的頭計數;

看跳繩小朋友掄繩的雙臂計數。

這幾種方法中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c.討論計數注意事項,如:

跳與數要對應上;

踩繩或一腳跳過另一腳沒跳過,不能計數;

記清楚小朋友跳過的數,再往下接着數,並説出最後計數結果。

4.分組學習跳繩計數,請小朋友根據自己的意願嘗試跳繩記錄方法,還可以探索和發現新的方法。

5.討論:還有哪些運動項目是通過當場計數來統計結果的?

如:幼兒的拍球、投球、捉尾巴游戲;體育項目中的足球、排球比賽等。

6.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繼續運用計數方法解決體育比賽及生活中的問題,如值日生髮碗筷、取午點等,並用繪畫、拍照等方式把自己的做法記錄下來,張貼到主題牆上,和同伴分享、交流。活動反思

首先,本次活動將幼兒的學習與他們真實的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突出科學領域學習“情

景化、過程化、活動化、經驗化”的特點。通過探索“跳繩計數方法”的活動,密切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繫,使幼兒從研究現實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從而體會數學的真正價值及數學學習的無窮樂趣。

其次,活動過程符合《綱要》和《指南》的要求,即幼兒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斷積累經驗,並運用於新的學習活動中,有利於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品質。

第三,活動過程體現了《綱要》和《指南》倡導的以幼兒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而教師也更多地成為幼兒學習情境的創設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的作用由“教授”轉變為“支持”和“引導”。

大班科學花與果教案篇2

主要領域

科學

活動目標

相關領域

社會

萌發探索自然現象的慾望

初步瞭解風的成因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主要形式

集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35分鐘

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瞭解風與人類生活的關係,萌發探索自然現象的慾望

難點:認識風與環境破壞之間的關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掌握初淺的關於空氣的知識

物質準備:風車,汽球,蒲扇,課件,幼兒課前所查閲到的資料,電腦

【活動過程】

一、出示風車,引出“風娃娃”

提問:怎樣讓風車轉起來。

二、出示氣球,瞭解風的基本特徵

1.請幼兒摸一摸,想一想,猜一猜汽球裏有什麼?

2.再把汽球口對着幼兒的臉鬆開,現在你們有什麼感覺?

3.請幼兒相互合作,兩人互相對扇,請幼兒看看、聞聞、摸摸風在哪裏?

小結:風是摸不到、嘗不到、聞不到、看不到的一種氣體。

三、認識風的形成

風是怎樣形成的?(讓幼兒拿出自己課前所查閲有關風的資料,相互討論。)

小結:空氣流動形成風。

四、瞭解風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請幼兒討論:

1.風娃娃對人的生活有哪些好處?

2.風娃娃給我們人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壞處?

五、感知環境破壞與風沙的關係

通過課件演示,讓幼兒懂得砍伐森林、破壞植被與沙塵暴的關係。

【活動延伸】

請幼兒和家長蒐集治理沙塵暴的有關資料。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的主題是幼兒天天都能接觸到的自然現象――風。風是看不見、摸不着的,如果不加以關注,這一自然現象就會被幼兒忽略,更談不上了解風的形成以及和人的關係。本次活動把掌握風的基本特徵以及與人的關係作為重點,圍繞這個重點,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通過引導幼兒主動蒐集相關資料、參與討論和思考、觀看課件等活動,使幼兒在主動探索過程中瞭解風對環境的影響,從而激發幼兒從小愛護環境的情感。活動以玩風車激發起幼兒的活動興趣,活動的展開包括瞭解風的特徵、風的形成、風與環境的關係這幾個環節,步步深入,環環緊扣。

二、效果分析

本次活動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幼兒體會了風的存在,瞭解風的特徵和成因,以及風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整個活動從上課前先讓幼兒去搜集有關風的資料,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使幼兒對風有了初步的瞭解。第三環節先讓幼兒討論,思考,得出答案後再採用多媒體教學,使幼兒更形象生動地瞭解風與人類的關係。幼兒興趣濃,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高,整個環節層層深入,由易到難,達到較好的效果。

大班科學花與果教案篇3

一、活動目標

1、瞭解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工具,知道這些工具的用處。

2、能正確地選擇和使用工具,注意用時的安全,體驗工具給生活帶來的方便。

3、能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觀察和探索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水果刀、蘋果分切器、鑷子、卷筆刀、剪刀、訂書機、鞋刷、筆、梳子。

2、蘋果、小口瓶子、鉛筆、紙、本子、鞋子、娃娃等若干

3、圖片:鋤頭、蒸蛋器、掃地車、智能輪椅。

三、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個蘋果想請小朋友吃,你們看看有幾個?

師:只有3個蘋果,但我們有這麼多小朋友,夠不夠分?

師:那請你們想個辦法,讓每個小朋友都吃到蘋果。

師:你們是不是想到用刀這種工具來幫忙?老師今天還帶來一種工具(出示蘋果分切器),這個也是用來分蘋果,你們猜猜哪種工具切蘋果更快更方便?(幼兒猜想,請另外一位老師拿刀和蘋果分切器比賽)師:你們想想除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水果刀、蘋果分切器外,在學習中、生活中你還見到過那些工具?

2.操作體驗,交流分享。

師:你們講的真棒,今天老師給小朋友也帶來了一些工具(出示工具),裏面有些工具比較危險,你在拿時應該怎麼樣?現在請小朋友每人選一樣你喜歡的工具,然後坐到座位上。

師:現在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一起説一説,你選的是什麼工具可以幹什麼?哪個小朋友來講一講?

師:今天老師遇到了一些困難,想請小朋友用你手上的工具來給老師幫忙,你們願意嗎?我們來看一看都有什麼困難(介紹操作對象,如:老師想把這個瓶子裏的棉絮拿出來)。

師:你們在使用這些工具時,要注意什麼?在使用工具時遇到困難怎麼辦?現在請你們試試吧!

師:誰來講一講剛才你用什麼工具解決了什麼問題?

師:工具能幫助我們解決這麼多的問題,真是我們的好幫手。如果沒有這些工具會怎麼樣?

3.觀看一些不常見的工具圖片。

師:小朋友講的`真好,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些其他工具的圖片,這裏面有些工具是我們小朋友不常見的,我們一一看。(出示圖片:鋤頭、蒸蛋器等)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很多的工具,還知道了它們的用途,其實除了我們今天認識的這些工具,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工具,請小朋友回去找一找,明天我們再來討論。

大班科學花與果教案篇4

教材分析

種子的傳播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風傳播、動物皮毛傳播等傳播方式令幼兒感到好奇。他們有時會撿起路邊的蒲公英吹一吹,有時會追着飛舞的柳絮奔跑。為滿足幼兒的探究興趣,豐富幼兒關於種子傳播的知識,特設計本次活動。本次活動通過啟發討論、課件演示,引導幼兒直觀形象地感知種子傳播的過程及方式。

活動目標

1.瞭解種子靠風、水、動物皮毛、鳥類糞便等途徑傳播並能進行簡單分類。

2.請幼兒説一説自己對種子的認識,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

3.激發幼兒探索植物種子奧祕的興趣。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1.請幼兒收集種子,帶到幼兒園佈置“種子展覽會”。

2.種子的實物及圖片,“幼兒學習材料”——《秋天多美好》,《幼兒素質發展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包》課件10。

3.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種子傳播的相關知識,有條件的家長可帶幼兒觀察大自然中的植物。

活動建議

1.引導幼兒參觀種子展覽會,認識不同種子的特徵。

(1)請幼兒自由觀察、討論。

提問:這些分別是什麼種子?它們長什麼樣?它們有什麼不同?

(2)請幼兒説出常見種子的名稱,重點引導幼兒認識幾種特殊的種子(如蒲公英、蓮蓬、蒼耳等)。

提問:這些種子有哪些地方不一樣?

(3)幫助幼兒瞭解種子的用途。提問:這些種子有什麼用途?

小結:種子不僅可以繁殖,還可以食用,有豐富的營養價值。

2、播放課件《種子的旅行記》,引導幼兒瞭解種子的傳播途徑。

(1 )請幼兒觀看課件,瞭解種子的風力傳播途徑。

提問:為什麼風能吹着蒲公英去旅行?風還能幫助哪些種子去旅行?為什麼?出示蒲公英實物,請幼兒吹一吹、試一試,感知蒲公英種子“輕、飄”的特鉱

(2)結合實物與課件討論種子的其他傳播途徑(如水、動物皮毛、鳥薬便、人類等)。出示蓮蓬、蒼耳、櫻桃、豌豆等,引導幼兒討論:它們的種子怎樣去旅行?還有哪些種子和它們旅行的方式一樣?

小結:蓮蓬像小船一樣能浮在水上,它的種子可以靠水傳播;小蒼耳身上有軋可粘到動物皮毛上去旅行;有些硬硬的小種子被鳥吃掉後不消化,能隨糞便排出來;有些種子成熟以後,果實外皮裂開,種子通過自身彈力把自己彈出去旅行。

提問:人類可以幫助哪些種子去旅行? 3、玩遊戲“幫助種子去旅行”,引導幼兒進行種子傳播方式的分類。

(1)出示種子的圖片,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種子。

(2)引導幼兒説出自己拿到的是什麼種子、是怎樣傳播的,然後將圖片想到相應的傳播方式背景圖中,引導幼兒互相檢查是否放正確,進一步鞏固幼兒友種子傳播途徑的認識。

活動延伸

請幼兒和家長一起閲讀《秋天多美好》第26—27頁,説一説種子旅行的方式

教學反思:

幼兒對此活動很感興趣,尤其喜歡擺弄實物,這樣可以更直觀地來認識這些實物,來親手觸摸、觀察、發現。孩子們興趣大增,有的孩子在活動後還想了解有關這方面的知識,達到了教學目標。

大班科學花與果教案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學會交往合作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前進動力,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未來社會越來越需要合作型的人才。許多社會學家認為“合作的交往,較之競爭的交往在當今及未來世界裏更為重要”。在合作過程中幼兒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取長補短,為一個目標而共同奮鬥,從而體驗合作帶來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所以我班在學習遊戲活動中一直注意對孩子進行合作交往能力的培養。幼兒園新添置了玩具“釣魚”,那些塑料魚浮在水面上,由於釣竿太少,沒有釣竿的孩子在旁邊等不及就將手上的小磁鐵扔進水裏,磁鐵沉下去了,孩子們聚在一起討論哪些物品在水裏浮起來,哪些物品在水裏沉下去,結合孩子們的認知,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沉與浮的小實驗,孩子們發現木頭、樹葉、小碗等在水裏會浮上來,而鐵絲、玻璃、勺子、磚頭等會沉下去。孩子們發現藉助於其他材料,沉與浮就會發生變化。如:小碗中放上石塊會沉下去,空的瓶子裝滿水或石子,瓶子也會沉下去,活動中孩子們對讓浮的東西沉下去,如何讓沉的東西浮上來特別感興趣,於是我選擇了《雞蛋的沉與浮》這一活動。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合作學習的機會是很多的,他們在自由平等中交往、學習、商量、討論、操作等,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同時也有機會傾聽他人的意見。活動中,我除了提供材料外,更多的是關注和引導幼兒商量、合作、交流,讓幼兒通過合作、實驗,再實驗來感知雞蛋在鹽水中的變化,來體驗合作及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雞蛋在鹽水裏會浮起來。

2、培養幼兒小心、細緻的學習習慣。

3、培養幼兒喜歡做動手操作的活動,對做科學小實驗產生濃厚興趣。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培養幼兒細心觀察能力,喜歡動手做科學小實驗,知道雞蛋在鹽水中會浮起來。

2、難點:培養幼兒多觀察善思考,勤動腦的學習習慣,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雞蛋、鹽、水、課件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師問:你們知道什麼東西能在水裏浮起來嗎?(幼兒回答各種答案)

2、請幼兒在準備好裝滿清水的透明小魚缸裏放進準備好的物品(如:積木、鎖子、蘋果、石塊、雞蛋等),觀察哪些物品在水裏浮?哪些物品在水裏沉?

二、教學過程

1、“我是魔術師”老師神祕告訴幼兒能讓雞蛋會“游泳”,讓它在水裏浮起來,淡水中加入食鹽(幼兒不知情),邊加邊攪拌,雞蛋慢慢的浮起來了。

2、設疑,讓幼兒猜測是什麼原因?

3、教師告訴幼兒加入水中是食鹽,能使水的浮力變大,雞蛋就慢慢浮起來了。

4、小朋友動手做實驗,把鹽放進水裏,小心的攪拌,雞蛋沉到水底還是有什麼變化,是沉還是浮,誰的雞蛋浮起來了。放鹽少雞蛋浮的起來嗎?放多少?請他把這個方法和同伴交流。小朋友在小心、細緻做着。並用圖畫、圖示、方法培養孩子的記錄能力。

5、接着使用課件,“放鹽→攪拌→雞蛋浮起來”。請小朋友在此細心觀察。

6、小結:小朋友整理雞蛋和水罐,把實驗的方法告訴爸爸媽媽,共同分享描述自己“玩中學”感受和成就感。

活動延伸

小朋友家裏有什麼東西也會溶化的,如:糖、豆粉放進水中用同樣的方法,看看有什麼效果。和父母一起觀察不同的水温雞蛋浮起來速度一樣嗎?

教學反思

在小朋友做實驗的過程中,一個小朋友偷偷用手指點鹽水,眉頭一皺説很鹹的。嘴巴不舒服,另一個小朋友説,你趕快去漱口,孩子們在取得直接經驗,並會幫助夥伴。實驗中博博的雞蛋浮起來了,不小心水潑了,愛水的天性使他又去續水,雞蛋又沉下去了,又加鹽來攪拌。操作過程比較簡單,孩子很快實驗成功,過程積極、愉快。在活動中培養孩子的記錄能力,在活動中讓孩子學會學習方法,通過圖畫、圖示、手工等方法進性大膽的表達和反饋,有助於個性發展,同時孩子們在實驗中互相交流合作,取長補短,從而更還的保證了實驗的成功,孩子們體會到了合作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也可以準備孩子常見的可溶性物質:茶葉、肥皂、洗衣粉等做對比實驗。需要注意水的温度在20°是比較合適的温度,如果是冬天做實驗,可以加入適量的熱水,幫助鹽較快溶解。課後的日子裏,有孩子提出人在鹽水裏會浮起來嗎?旁邊的小朋友一起討論這個問題,最後我把這問題留給孩子,讓他們自己回去解決,可以查閲書籍,可以上網查,可以問父母,最後孩子們的答案真多呀,延伸到中東死海、四川大英縣死海,從而激發了孩子們對自然科學的濃厚興趣,去探索科學奧祕的好奇心。

大班科學花與果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感知搖動裝入不同物品的瓶子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效果。

2.自制各種瓶子樂器,並演奏簡單的樂曲。

活動準備:

1.各種飲料瓶、色紙、膠水、豆子、米、沙、石子等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變魔術的形式吸引幼兒注意,導入課題。

1.教師以變魔術的形式出示一個瓶子,一邊搖動一邊説:“這是一個會唱歌的瓶子,聽,我的瓶子發生什麼聲音了?”

2.為什麼我瓶子會“唱歌?”

3.猜一猜瓶子裏面有什麼?

4.教師出示另一個瓶子,問:“怎樣才能使這個瓶子也唱歌?”

二、幼兒自制瓶子樂器

教師説:“待會兒,小朋友每人拿一個瓶子,選一種你喜歡的東西,裝一勺子放入你的瓶子裏,然後擰好蓋子,就做好了一個瓶子樂器。”

三、幼兒感知瓶子發出的不同聲音。

1.你的樂器是用什麼做的?他會發出什麼聲音?

2.小朋友做的樂器發出的聲音都一樣嗎?為什麼?

小結:不同的東西放入瓶子裏會有不同的聲音效果。

四、用自制的樂器演奏樂曲

教師問:“我們可以用這些瓶子樂器做什麼?”(表演/演奏)

“我們的瓶子樂器除了會唱歌、還會跳舞。”幼兒演奏樂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五、幼兒裝扮自制的樂器

“我們的瓶子棒棒?”(棒)“那我們好好為它打扮打扮。請小朋友利用這些色紙打你的瓶子樂器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教師為幼兒準備各種色紙,幼兒根據自己意願裝飾樂器,發揮想象。

大班科學花與果教案篇7

設計意圖:

這是大班上學期的一節科學活動。科學活動一直是幼兒很喜歡的課程,因為可以通過自己的操作驗證猜測,得到答案。我班幼兒在之前的活動中已經累積了相關的沉浮知識,本次活動是在幼兒已有的經驗上加強難度,通過操作,讓幼兒進一步認識沉與浮,知道通過改變形狀和重量可以改變沉浮的狀態。

活動目標:

1.豐富有關物體沉浮的`經驗,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不同方法。

2.對科學現象產生興趣,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3.初步嘗試實驗的一般過程。

重點:對科學現象產生興趣,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難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不同方法。

活動準備:

1.教師用具:裝水的瓶子、橡皮泥、塑料玩具、積木、石子、彈珠、盛滿水的大水盆、活動記錄表

2.幼兒學具:盛滿水的大水盆、裝水的瓶子、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感知材料,引出主題

1.請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操作材料,説一説材料的名稱和摸上去的感覺。

2.提問:這些材料放在水中會怎樣?

3.進行猜測記錄。

二.驗證猜測

1.教師根據幼兒的大膽猜測與幼兒一同驗證結果。

2.記錄實驗結果,與猜測的進行比較。

3.與幼兒一同觀察記錄表“沉下去”和“浮上來”,並得出結論:哪些物體浮在水面上,哪些物體沉入水底。

三.幼兒探索,尋找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方法

1.選擇兩個典型的物體,嘗試改變物體的沉浮狀態。

2.幼兒探索:

①讓浮在水底的瓶子沉下去。

(改變瓶子的重量,或者投放若干的彈珠、石子,認識懸浮 )

②讓沉入水底的橡皮泥浮上來。

(改變橡皮泥的形狀從而改變浮力大小)

3.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小結: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重量都可以讓物體的沉浮發生變化。

四.活動延伸

教師:剛才我們對瓶子和橡皮泥的沉浮進行了改變,那剩下的其它材料我們可以用哪種方法成功改變它們的沉浮狀態呢?回家和爸爸媽媽一同試試看吧!

大班科學花與果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在認識磁鐵的基礎上,通過操作活動主動探究磁鐵的穿透性,幫幼兒形成主動探究的意識。

2.讓幼兒在實際的主動操作中感受探究的快樂,在評價中體現成功的愉快。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塊磁鐵,各種物體(小磁鐵、鐵釘、釦子、塑料袋、紙片、布片、紙杯、泡沫等),操作紙(記錄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幼兒瞭解“發現”

1、 提問:幼兒上課的環境有什麼不一樣?

不斷的説出“發現”這個詞,讓幼兒對“發現”有初步的瞭解;並通過發現環境的不同,仔細觀察周圍的環境緩解幼兒緊張的情緒,以便導入課題。

2、 提問幼兒前段時間玩磁鐵的發現? 請幼兒依次發言,老師作小結:

① 磁鐵能吸鐵的東西

② 磁鐵能和磁鐵吸起來

3、 老師:老師帶來了不是鐵的東西,問幼兒能不能被吸起來(請幼兒依次回答)。

4、 老師:看看能不能想辦法將它們吸起來。

揭開每組桌上用來遮蓋的布,每組的幼兒分別從籃子裏拿出各種物體試驗看能不能被磁鐵吸起來。

5、在記錄紙上畫下來,先畫磁鐵,再把自己吸住的東西畫在磁鐵上

6、將幼兒的記錄紙收上來貼在黑板上,配班老師將每人小盆裏的東西倒入大盆子中

7、請幼兒導黑板前來,分別講述自己將什麼東西吸起來了。幼兒説出自己吸到什麼東西后,老師再問其它幼兒有沒有跟他一樣的。

8、老師:我們來比一比看哪一組小朋友吸的東西多,幼兒開始比賽。

9、老師分別到每組前講述比賽結果,分組數,並在黑板上記下每組的數量

10、老師:我們再進行一輪比賽好嗎?

11、老師分組講述比賽結果,分組數,將重複的東西剔下,並將結果記錄下來 。

12、幼兒幫老師收拾操作材料

13、老師:磁鐵真的把不是鐵的東西吸起來了嗎? 幼兒分別回答,並根據幼兒的講述做實驗,實驗成功後,老師問:磁鐵到底在吸什麼?

小結:磁鐵還是在吸鐵,只不過透過紙、布片把鐵吸起來了。

老師:磁鐵還能透過哪些東西把鐵吸起來呢?我們去找一找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自始自終都圍繞着老師創設的環境進行,剛開始老師讓幼兒瞭解“發現”一詞,循序漸進,讓幼兒有一個過渡的過程,這個活動基於幼兒在以往的活動中已有發現磁鐵的經驗,啟發幼兒回憶有何發現。在幼兒操作後,在記錄紙上畫下自己用磁鐵吸住的東西,記錄紙下方注有“姓名”一欄,但沒有一個小朋友將自己的名子填上,沒有起到作用。

在幼兒分別講述自己用磁鐵將什麼東西吸起來的時候,老師應引導幼兒是怎樣把不是磁鐵的東西吸起來的,在比賽前,老師沒有交待幼兒一定要吸不是鐵的東西。

在小組活動時,老師應引導幼兒合作探究,在數數量時應讓幼兒自己數自己組的數量,再報出來,或者為了更好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可在比賽時引導幼兒進行分工,幾個人拿東西吸,一個人專門記錄吸到的東西,並數數。

本次活動有靜有動,有可操作性的由西,整個活動安排的比較輕鬆。

本次活動中,每個幼兒都把自己當作一個主體,其它幼兒無法參與進來,幼兒無法實現相互交流,無法實現互動,這個環節值得老師思考。

“讓幼兒與環境對話”表達了環境創設的一種新取向,實現了環境創設的一種質的轉變:變靜態環境為流動環境,變單一環境為整合環境、變局部環境為宏觀環境,變物質環境為心理環境,同時促進了幼兒、教師、家長的共同成長,發揮了環境作為教育資源的最大利用價值,真正實現了環境與幼兒的“對話”。

小百科:如果將地球想像成一塊大磁鐵,則地球的地磁北極是指南極,地磁南極則是指北極。磁鐵與磁鐵之間,同名磁極相排斥、異名磁極相吸引。所以,指南針與南極相排斥,指北針與北極相排斥,而指南針與指北針則相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