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優秀小班教案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18W

教案在完成的時候,我們肯定要強調與時俱進,教案的數學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因為我們要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優秀小班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優秀小班教案8篇

優秀小班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認識自己的標記圖,難點是鼓勵幼兒大膽用普通話地説出毛巾、杯子的名稱,並能學説一句簡單的話“這是我的××。”

活動目標:

1、認識自己的毛巾、杯子標記圖、知道自己放毛巾、杯子的地方。

2、學習用普通話説出毛巾、杯子的名稱,並能學説一句簡單的話“我是我的××”。

3、教育幼兒講衞生、不亂用他人物品。

活動準備:

1、各種小動物形象標記圖,每人兩張(同樣的)

2、錄音機、磁帶(肉錄“找朋友”音樂)

3、教師在貼標記圖處點一圓點,作為貼標記圖的位置。

活動過程:

一、認識標記圖

1、老師出示標記圖,請幼兒從中選一種動物做朋友(兩張)。老師説:“每個小朋友都找到一個小動物做朋友,告訴大家誰是你的好朋友?”請幾個幼兒舉圖説一説,並讓同組的幼兒互相看看、説説:“這是××,它是我的好朋友。”老師巡迴幫助指導。

2、分組遊戲:每人將標記放在桌子的中間,幼兒一邊繞本組桌子一邊隨音樂唱“找找找,找朋友,找到我的好朋友,敬個禮,握個手,你是我的好朋友!”歌唱完,每人找到自己的標記圖。(玩兩遍)。

二、確定毛巾、杯子位置

1、出示毛巾,問幼兒:“這是一塊什麼?毛巾有什麼作用”,(啟發幼兒説出:能擦手,能洗臉等)。

2、出示杯子,問幼兒:“這是一隻什麼,杯子有什麼用?”(啟發幼兒講出:可以喝水、喝牛奶等)

3、老師提出:“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塊毛巾,一隻杯子,放在一起隨便拿用很不衞生,容易染病。誰有好辦法讓小朋友找到自己的毛巾、杯子?”(啟發幼兒説出把好朋友貼在旁邊作標記。)

4、請幼兒把兩張杯子標記圖分別貼在毛巾、杯子旁的圓點處。

5、請幾位幼兒説説自己的毛巾、杯子在哪裏?把好朋友貼在哪裏?並指給大家看。問和這些幼兒同組的小朋友,他説的對不對。

6、幼兒手指自己的毛巾和杯子,説出:“這是我的毛巾”,“這是我的杯子”。

三、小結:以後小朋友要用毛巾、要喝水,就到你自己的好朋友這裏來。找好朋友時,注意要仔細看清楚,不要找錯了,要用自己的毛巾和杯子。

活動延伸:

遊戲活動。如“快快找到好朋友”。遊戲時比比誰最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可在毛巾處,也可在杯子處。)

日常教育活動滲透:

日常生活談話、請幼兒説説自己的動物朋友喜歡吃什麼,長得什麼樣等。

家園配合:

1、讓幼兒從動物標記圖中找到自己的動物朋友,並帶回家放在自己的毛巾、杯子處。

2、請家長向孩子介紹“動物朋友”的習慣或特徵。

3、在“家園聯繫欄”內談毛巾分杯杯必要性。

4、要求幼兒在家裏也能做到分巾、分杯。

創新教學方法與策略:

改變過去老師先貼好標記圖再按座位等順序分配給幼兒,然後教其認識的做法。採取“自選―練習―尋找”的方法,讓幼兒有更多的自主權。這種尊重幼兒的方法,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的主動性,並使幼兒儘快熟悉了周圍環境。

小班社會活動設計--我的一家人

設計意圖:

家庭成員是幼兒最親近的人,讓幼兒初步地瞭解家庭成員特別是爸爸媽媽的工作,感受爸爸媽媽工作的辛苦,是激發幼兒關心父母家人情感的基礎。本次活動通過一系列生動、有趣的活動來實現,重在激發情感,通過活動,引導孩子關心家人、愛父母。由於幼兒認識水平的限制,所以,在瞭解爸爸媽媽的工作時,僅限於知道爸爸媽媽在哪裏工作、幹些什麼(工作的主要內容)。因幼兒間個體差異的存在,教師在準備製作材料時,還要因人施教。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自己及別的幼兒的父母的工作。

2.體會父母對自己的關愛。

3.願意表達自己對父母的熱愛。

活動準備:

1.幼兒與全家人的合影或生活錄像。

2.父母與幼兒曾交談過其工作情況。

3.錄音機、攝像機。

4.彩色皺紋紙若干、橡皮泥及輔助材料。每人一本小冊子。

過程建議:

1.談話:我的家人。

(1)幼兒拿出與爸爸媽媽及家人的合影照片或集體觀看生活錄像。

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爸爸媽媽和其他成員,注意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表述。如“這是我爸爸”等。

(2)幼兒大膽表述,教師記錄在小冊子上。講講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幹什麼工作的?在什麼地方工作?如:我爸爸是工程師,在工廠裏設計機器。

2.幼兒思考、討論:

(1)家中成員為你們都做了些什麼?

(2)爸爸媽媽天天要上班,可辛苦了。如果小朋友們天天跟着爸爸媽媽,那他們會怎麼樣呢?小朋友不能跟着爸爸媽媽,那到哪裏去呢?你喜歡到幼兒園來嗎?為什麼?

3.為家庭成員送一件禮物。

(1)説説自己在幼兒園裏學到的本領(説、唱),教師錄音記錄。

(2)拿出攝像機:你們在幼兒園學到那麼多本領,想告訴爸爸媽媽嗎?將幼兒的講述記錄下來。

(3)激起幼兒為爸爸、媽媽製作禮物的願望。教師引導:爸爸媽媽下班回家一定又累又餓,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製作麪條、點心等)

讓幼兒自主選擇完成。教師可在幼兒遇到困難時,進行幫助指導。

延伸提示:

把幼兒與父母的合影,佈置於活動室的牆面,幼兒隨時可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父母。家人為小冊子添加相關的內容(趣事、愛好)。

優秀小班教案篇2

班會主題:

珍愛聽力,健康成長

活動目的:

為有效開展聾兒預防工作,減少耳聾發生,通過愛耳班會活動,使學生知道愛耳的重要性,掌握愛護耳朵的一些知識,喚起學生的防聾意識,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活動準備:

學生查找歷次我國愛耳日的主題內容及瞭解相關的愛耳知識資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情

(播放音樂,令學生陶醉在悠揚的樂聲中)

主持人:你們剛才聽到了什麼?是啊,悠揚的樂聲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如果耳朵失聰了,那又會是怎樣呢?(指名回答)

二、珍愛聽力知識搶答

主持人:耳朵是語言交際、音樂欣賞所不可缺少的"接收器"。2007年3月3日是第八次全國愛耳日,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我國現有聽力殘疾人2004萬、言語殘疾人127萬,這是一個數量眾多、困難突出的社會羣體,聽力損傷與耳聾已成為影響我國人口素質的重要因素之一。青少年是社會發展的生力軍,聽力健康直接關係到我們的發育與成長。我們青少年一定要珍愛聽力,快樂成長。

問題1:“愛耳日”為幾月幾日?(3月3日)

問題2:我國愛耳日活動從哪一年開始?(2000年)

問題3:為什麼要設立愛耳日宣傳活動?(提高全民的愛耳意識,減少耳聾發生,提高人口素質)

問題4:今年3月3日為第幾個“愛耳日”?

三、珍愛聽力知識園

主持人:目前,我國聽力語言障礙人數高達2057萬,北京現有聽力語言殘疾人達20多萬,而這一數字,正在以每年2萬至4萬的速度遞增。在這些存在聽力障礙的人當中,因為不在意保護而造成後天失聰的佔80%以上。專家表示,耳部及聽力受傷害的羣體越來越趨向年輕化,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用耳方式都會對脆弱的耳朵產生傷害,如果不注意用耳健康,那麼您將遭遇名副其實的“無聲”。加強耳病防治,不在一朝一夕,也不僅僅是衞生部或殘聯的活動,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誰通過查資料,知道耳的預防保健知識?

1、耳不妄聽不同的聲音或語言對大腦是一種刺激。因此,不聽對健康不利的東西,且音量要適宜。聽廣播也要有選擇地聽。

2、耳勿久聽如久聽噪音可發生噪音性耳聾。強烈的聲音對聽力損害更大,可閉口掩耳避免之。聽時間久應休息一會兒,避免聽力疲勞,如有時開長會,中間不休息,效果就會降低。

3、叩鳴天鼓靜坐閉目養神,用雙手心緊貼兩耳孔,五指貼耳後腦部,用示指、中指和無名指叩後腦部24次,然後快速將雙手掌離開耳孔,如此,連續做10次。此運動中國傳統醫學認為有醒腦強志、聰耳明目等作用,可防耳病。

4、耳常按摩用雙手按、揉摩兩耳廓,再牽拉兩耳廓,以其發熱發紅為度,反覆進行多次。可在鳴天鼓後進行。

5、防藥損耳有些抗生素如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毒素和氯黴素等,可引起藥物性耳聾,儘量不用或少用。

6、切忌挖耳欲話説:“耳不掏不聾”是有一定道理的。耳癢用火柴棒、頭髮夾和毛線針等硬物挖耳道,可引起耳道損傷發炎化膿,應當禁止。耳癢可用酒精棉籤洗擦,耳癢可用酒精棉籤洗擦,必要時可就醫耳科檢查處理。

主持人:其實,要保護您的耳朵,預防聽力損傷和耳聾,讓自己更聰一點,不算太難,注意、呵護有關耳朵的細節,就一定會讓你擁有一對健康的耳朵,享有健康的聽力。説説你以後會怎樣注意保護自己的耳朵?

1、避免長時間待在太嘈雜的地方,如歌廳、迪廳、演藝酒吧。

2.在高噪聲的環境下工作,要配戴適當的護耳罩及耳塞。

3.耳朵發炎或耳鳴,要立刻看醫生。

4.用耳機聽cd、mp3等時,不要把音量調得太高,時間別太長。

5.耳垢是一種天然保護外耳道的分泌物,不需特別清理,每天只要清洗耳廓便可。不要以為棉花棒是較佳的潔耳工具,其實這隻會將大部分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孔,形成嵌塞,而棉花球也可能遺留在耳道內。

6.洗頭或沐浴時,可用棉花球塞耳,防止污水流入耳道。游泳時要用防水耳塞。

主持人:珍愛聽力,快樂成長。我們平時一定要注意做好耳朵的保健。

優秀小班教案篇3

冬至是中國傳統的24節氣之一,是冬天真正來臨的日子。這一天,全國人民都要吃餃子“以防天冷凍掉耳朵”。為讓小朋友既感受到冬至的節氣,培養小朋友集體生活的樂趣,又能提高孩子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所以設計了本次活動。本次活動採用遊戲化的教學形式“吃餃子”,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句型:我把——給——吃。然後通過完成操作表演仿編句型,將單調的仿編活動變得有趣好玩。

活動名稱:

香香的餃子

學生情況:

本班共8名學生,實際年齡在3—4歲之間,其中2名學生佩戴人工耳蝸,6名學生雙耳配戴助聽器。通過聽覺語言能力評估,本班孩子聽覺能力為一級,聽覺補償效果基本達到最適;語言年齡平均為3歲。

活動目標:

1、能夠進行簡單的半開放式主題對話交流,學習掌握句型“我把餃子給——吃”,並能進行句型仿編:我把——給——吃。

2、通過活動,讓孩子學會分享勞動成果,培養幼兒熱愛家人的感情。

活動重點:

能夠進行簡單的半開放式主題對話交流,學習掌握句型“我把餃子給——吃”。

活動難點:

學習掌握句型“我把餃子給——吃”,並能進行句型仿編:我把——給——吃。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幼兒在生活中吃過餃子,已經瞭解一些相關知識

2、物質準備:兒歌《包餃子》、實物餃子、小朋友做好的橡皮泥手工餃子、水果模型、小動物模型、家庭成員的手指偶

活動過程:

一、點名法檢查助聽器的工作狀態。

聽到名字的小朋友和老師擊掌問好。

二、活動導入:播放兒歌《包餃子》,然後做手指操,直接引出主題。

羊媽媽,(雙手比自己,一蹲一站)

包餃子,(一隻手把另一隻手的五指往內、往外來回扳)

中間突起,(雙手握拳)兩邊翹(大拇指、小指升起,作”六”的手勢)

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元寶(兩隻手半舉並左右搖動)

師:兒歌裏,羊媽媽包什麼?

幼:羊媽媽包餃子。

三、出示實物餃子,進行簡單的半開放式主題對話交流。請幼兒觀察、講述餃子的外形特徵,並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自己吃餃子的經歷。

師:小朋友們看一看,餃子長什麼樣子?

幼:餃子像小船,像元寶,還像橘子瓣兒……

師:你們吃過餃子嗎?什麼時候吃的?

師:冬至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吃餃子,要不然,耳朵都凍掉了。

師:餃子好吃不好吃?餃子裏面有什麼?

幼:餃子很好吃。餃子裏面有各種各樣的餡兒。有雞蛋,有韭菜,有肉肉……

師:你們喜歡吃餃子嗎?你們會不會做餃子?

……。

四、請小動物吃餃子,練習句型:我把餃子給——吃。

師:“喵喵喵”,小貓來了,它説它聞到小朋友做的餃子真香!它也想吃餃子,誰想讓小貓吃餃子?

師:小貓説:謝謝你,你的餃子真好吃。小狗小狗,你怎麼了?你也想吃餃子嗎?那麼誰想讓小狗吃餃子?

(引導幼兒練習表達:我把餃子給——吃。)

五:學習仿編:“我把——給——吃”的句式。

通過“我愛我家”遊戲,學習仿編句式。幼兒通過教師引導學習仿編句子。我們也請爸爸媽媽吃水果吧?如:我把蘋果給爸爸吃。我把香蕉給媽媽吃……

六、老師總結,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在家中和家人一起包餃子,體驗自己動手製作食物的快樂。

活動反思:

語言教學的核心在於“運用”二字。本次活動通過創設豐富的情景,讓幼兒在寬鬆的遊戲中不知不覺練習句型,大膽仿編。而且兩個情景活動貼近幼兒的生活,對於他們並不陌生,更容易發展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優秀小班教案篇4

?自我會穿衣》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學會穿衣的方法

2、進一步認識衣服的各個部分,領子、袖子、拉鍊。

活動準備:

一件用袋子裝好的衣服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大公雞喔喔叫,太陽公公出來了,小兔子揉揉眼睛起牀了,咦!我的衣服怎樣不見了,小兔子着急的哭起來了,小朋友快來幫幫忙,幫小兔子找一找衣服,提示幼兒到椅子下頭去找一找。

2、衣服找到了小兔子可高興了,一邊穿一邊念起兒歌。

"抓領子,蓋房子","小老鼠出洞了""吱吱扭扭上房子"

3、小朋友小兔子棒不棒,你們想不想學習一下穿衣服呢?

二、介紹衣服,解釋兒歌

1、"抓領子,蓋房子"是什麼意思?衣服的領子在哪裏?

2、"小老鼠"指的是什麼"洞子"指的是衣服的哪個部位?

3、"吱吱扭扭上房子"是在幹什麼?

三、小兔子穿衣服真有意思!讓我們一齊來學學這首兒歌。

1、幼兒學念兒歌,教師示範動作。

2、幼兒邊念兒歌邊穿衣

3、衣服穿好了,讓我們去活動活動吧

優秀小班教案篇5

活動設計背景

交通的不斷髮展促使我們加強交通安全教育,讓幼兒瞭解一些危險因素,知道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活動目標

1.知道汽車、行人在馬路上行走要遵守交通規則,聽從紅綠燈的指揮。

2.能根據信號做動作。

3.體驗模仿遊戲的快樂。

4.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感知交通常識——過馬路,紅燈停,綠燈行。

活動準備

1.卡片紅燈、綠燈各一個,兩輛玩具小汽車。

2.設置馬路場景。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師:看看,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什麼?(教師出示兩輛玩具汽車)

2.教師示範,將兩輛汽車成十字形相向開來,讓幼兒觀察發生了什麼事。(汽車相撞)

3.師:剛剛發生了什麼事?(幼兒回答)

二.認識紅綠燈。

1.為了避免剛剛的交通事故發生,我們請來了這兩位朋友來幫忙。(出示紅綠燈卡片)

2.師:有誰認識這兩位朋友嗎?(幼兒回答)

3.師:那有哪位小朋友知道紅綠燈的作用呢?(幼兒回答)

4.教師總結:汽車和行人在馬路上行走時,要聽從紅綠燈的指揮,紅燈亮了停一停,綠燈亮了才能行。

三.小汽車按規則行駛。

1.師:現在我們讓汽車安全行駛一次。(教師按照自己給出的信號操作汽車,如:出示紅燈,説紅燈紅燈我就停,出示綠燈,説綠燈綠燈我就行。)

2.教師操作汽車,幼兒給出信號。

四.遊戲。

1.師:現在我們也來開汽車,好不好?

2.請兩個小朋友來當紅綠燈,一部分小朋友當汽車。

3.幼兒做遊戲,教師在旁指導。

五.遊戲結束,教師再次總結。

教學反思

本節活動主要是從幼兒的興趣引導,先激發幼兒興趣,從而認識事物,在參與到遊戲中領悟。

活動中幼兒積極參與,學習氛圍濃厚,大部分幼兒都能在玩中認識到遵守交通的重要性。

不足的地方就是,有一小部分幼兒只注重於玩的過程,而沒能在過程中認識到遊戲的真正意義。所以,如果再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在遊戲中多讓幼兒討論,讓他們自己去傾聽領悟。

優秀小班教案篇6

一、活動目標:

1、對滾動的物體發生興趣,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徵。

2、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係。

3、嘗試運用繪畫記錄的方式表達、交流物體滾動的軌跡,發展學習的自主性。

4、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悦。

5、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二、活動準備:

方形積木、三角形積木、小圓球、紙杯、羽毛球、椎體塑料玩具、茶葉筒、水筆、白紙2張。

三、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操作材料,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徵。

1、認識操作的物品,感受物品的形狀特點。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東西,誰能説出它們的名字?老師和孩子一起説一遍。(積木、茶葉罐、小球、羽毛球、紙杯)

師:這些物品會滾動嗎?

(幼兒:會;不會)師:我不知道你們誰説的對,怎麼辦?(幼兒:試一試就知道了)

師:好,每人拿2—3個物品放在桌上,用手輕輕一推,看它是否會滾。聽到老師拍手就停止玩,將你認為會滾的物品放進綠筐裏,不會滾的物品放進紅筐裏。

2、幼兒實驗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3、教師幼兒共同總結實驗結果。

(1)你玩的是什麼?它會滾動嗎?

(2)為什麼綠筐的物品會滾,紅筐的物品不會滾動?

(3)你還知道哪些物品會滾動?它們為什麼會滾動?

教師小結:圓圓的物品會滾動,有角的物品不會滾動。

請孩子檢驗筐裏的物品,將放錯的物品糾正回來。

(二)幼兒再次自由操作材料,探索圓形物體滾動軌跡的不同。

1、這些物品都會滾動,它們滾得一樣嗎?它們是怎麼滾的?每人拿一樣物品滾一滾,仔細看看它是怎麼滾的,等會兒把你的發現告訴我。(幼兒探索,聽老師拍手後將手中物品放回筐裏)

2、幼兒講述自己組的實驗結果。

師:你玩的是什麼?它是怎麼滾動的?你能畫出它滾動的路線嗎?教師提供一張大紙,請個別幼兒畫出物品滾動的軌跡。(請3—5個孩子)

(三)幼兒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係。

師:有的物品滾得直直的,有的物品滾得彎彎的。

(1)為什麼有的滾得直直的,有的卻彎彎的?這是什麼原因呢?請你拿一個物品,跟你的同桌小朋友一起輪流滾一滾,比一比,仔細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聽到老師拍手後,將滾得直直的物品放在綠筐裏,將滾得彎彎的物品放進紅筐裏。

(2)師幼交流。

師:什麼東西滾得直直的?它是什麼樣子的?什麼東西滾得彎彎的?它是什麼樣子的?引導幼兒觀察物品的形狀,對比形狀的不同。

(3)以貼圖形檢驗成果師:老師這裏有一些圖片,你覺得它滾動的路線是怎麼樣的,請你貼到上面的表格上。(幼兒互相檢查)師幼共同交流實驗結果:我們發現,茶葉筒的兩頭是一樣粗的,它可以滾得直直的;一次性紙杯兩頭粗細不一樣,滾得彎彎的,原來物體的滾動與它們的形狀有關係。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氣氛是較活躍的,大部分孩子也掌握了按物體的兩個特徵分類,操作也基本是正確的`。但在第一過程中,按第一特徵(顏色)分類是較明顯的,按第二特徵(葉子的多少)分類時,由於葉子多少畫得不夠明顯,是在老師的提醒下分出來的。在第三過程中,引導幼兒觀察標誌並表達出來,這個環節已在第二過程講解的很清楚了,這樣就覺得太煩了,而且時間也不多了。另外,在黑板上操作收蘿蔔時,地裏的蘿蔔比應收的蘿蔔多出兩個,並引導幼兒別收錯了。由於受到書上操怍材料的侷限性(應採的蘑菇是剛好的),這樣就出現了第三過程比第二過程簡單的現象。

通過這個活動,讓我認識到了教師製作教具時,應注意可操作性。在集體操作時,教師不要偷懶,自己設計操作材料,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優秀小班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欣賞活動中感受與大自然的美,感受秋雨的神奇和大自然的變化,讓幼兒瞭解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動植物在秋季要準備過冬。

2、讓幼兒感受文章的意境美,畫面美,語言美。

3、讓幼兒能積極投入地欣賞文學作品,體驗欣賞的樂趣。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並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5、知道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活動前豐富幼兒關於秋天季節特徵的知識。

2、物質準備:《秋天的雨》課件,《秋天的雨》有聲讀物,配樂《秋日私語》

活動過程

(1)導入

1、猜謎語,教師集中幼兒注意力,引出主題。

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中看不見。

小朋友,現在是秋天了,那秋天下的雨是什麼雨啊?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秋雨是什麼樣的,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下。

(2)基本部分:

1、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播放朗誦《秋天的雨》,讓幼兒初步感知作品。

2、欣賞第一,第二段,讓幼兒對秋雨有個更深的認識,重點引導幼兒説出文中出現的植物,顏色。

教師用幻燈片的形式讓幼兒觀察幻燈片上的畫面,並引導幼兒回答問題:"小朋友,你們都看到了什麼植物啊,這些植物都像什麼啊?你們在圖中都看到了什麼顏色啊?"

3、欣賞第三段,讓幼兒感受秋天的氣息。

小朋友,你們知道秋天有味道嗎?秋天的味道是什麼樣的?通話幻燈片形式,引導幼兒回答,回答時教師要儘量讓幼兒用完整的語句表述。

教師繼續引導幼兒:"秋天的雨很甜,很香,聞到這樣的香味,你們的小腳丫是不是被勾住了?你們平常都喜歡什麼樣的食物。若幼兒回答油炸食品類,教師要提醒幼兒少吃。

4、欣賞第四,第五段,引導幼兒感受動植物如何過冬,知道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小朋友,我們知道秋雨帶來了很多,那老師要告訴你們秋雨還是一個金色的小喇叭,那你們想想小喇叭會説什麼?引導幼兒根據圖片回答問題,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幼兒回答完後,提出問題:"文中都提到了哪些小動物和植物,它們是怎麼過冬的?"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句回答。

(3)總結:

小朋友喜歡秋天的雨嗎?在這個美麗的季節,你們快樂嗎?現在我們一起跟着音樂讀一遍。

活動延伸

1、讓幼兒繼續瞭解秋天的變化,瞭解四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讓幼兒瞭解動物過冬。

3、讓幼兒試着創編句子。

4、讓幼兒分組表演過冬的樣子,培養幼兒的表演能力。

活動反思

只有秋天的時候,你才知生命的季節已經悄悄遠遁,落葉之下,沙沙的風中,很難記起在春天的日子裏是如何萌發出希望的新綠。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也是孩子們放飛心靈最好的時刻,學生們耳聞、目睹、感受融合體驗的全過程。因此教學設計時,我抓住三個環節:一是讓學生交流自己生活中對秋天的切身感受;二是學生自讀、同桌互讀、教師伴讀,在多種讀中瞭解到了課文以秋雨為線索,感受到課文語言美;三是通過品讀賞析中瞭解到了秋天的特點,從中感受到秋天繽紛的色彩,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

對於剛剛從低年級升中段的學生來講,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採用初讀課文呢,讓學生思考討論: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每段主要講什麼?引導學生了解,主要內容就是每段開頭的一句話。在此基礎上,再深入到每一段,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秋雨的。學生在整體感知之後,隨機引導學生交談自己的親身體驗,如,現在正值秋天,秋雨綿綿,你感覺秋雨有什麼特點?學生感受不錯,孩子們可愛的小手像雨後春筍一樣,有的説像牛毛,有的説涼涼的,有的説打在臉上舒服……我做了總結,是啊,秋雨的特點是:清涼、温柔。同時引導學生帶着自己的心裏感受讀文,學生聲情並茂的讀起來,很認真,也很可愛。

其實,學習語文也是學生各種綜合能力不斷積累和提升的過程。二年級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比較膚淺,停留在表面現象,因此,本節課藉助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五彩繽紛”,這個詞語比較抽象,讓學生一邊讀文,一邊浮現景物的畫面,讀完課文後學生很快地理解了詞語的意思,並讓學生告訴我你們理解詞語的方法嗎?學生説: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這一自然段語言也特別優美,在反覆品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口頭仿寫比喻句,剛開始,學生表達的還不夠流暢,經過幾位同學的展示,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不同程度上對秋天的景色做了描寫,這樣既學懂了課文,又豐富語言的積累。

細心研讀通過一二自然段的,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方法有了收穫,還了解了總起句和分述,為後面自然段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今後的寫作做好了鋪墊。為了鞏固圍繞一箇中心把事情寫具體的方法,我當堂做了訓練:如,下課了,操場上課真熱鬧。讓學生補寫具體的內容,大部分學生寫得很不錯喲!

教學是一門藝術,演繹的好與不好,全取決於教師的引導。本節課有收穫,也有遺憾,學生沒有把自己的實際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因此,語文不僅要教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去表達,今後一定要培養學生朗讀的能力。

優秀小班教案篇8

設計意圖

户外遊戲活動中,孩子們對中大班哥哥姐姐的遊戲充滿期待,總是問老師“老師,我們能不能玩那個大滑梯啊?”這時旁邊就會有小朋友説:“我們現在還小,那個滑梯太高了,我們不能玩。”在孩子的無意間對話中,孩子們時不時的説到一些大小、高矮等量詞。在此基礎上開展此次活動更有助於挖掘孩子們對物體大小、高矮、粗細、長短等量詞的認知,因此便展開了《三隻熊的早餐》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和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高矮和粗細。

2、能夠嘗試根據三隻熊的大小為三隻熊擺放物品。

3、對數學活動感興趣並願意動手操作活動材料。

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物體和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高矮和粗細。

難點:幼兒能夠根據三隻熊的大小擺放早餐及物品。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幼兒人手一個活動底板、操作材料(大小不一的揹包、水瓶、繩子圖卡),活動ppt

經驗準備:在平時的活動當中已經對大小、長短等量詞有一定的瞭解。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一)談話導入,引發幼兒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要為小朋友們介紹一家人,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是誰家。

(二)出示小熊一家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並能根據大小區分熊爸爸、熊媽媽和熊寶寶。

教師:這是誰的一家呀?看看這裏面都有誰?(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你是怎麼知道的?(爸爸長的很高大,寶寶長的很小。)那哪一個是熊媽媽呀,媽媽長得怎麼樣?(媽媽長得比爸爸小一點,比寶寶大一點,不大也不小是媽媽)

(三)出示準備的食物圖片。

1、教師:今天小熊一家要去參加運動會,參加運動會之前媽媽準備了早餐,需要小朋友們來幫忙分早餐!我們先來看看都準備了什麼食物。

2、教師:小熊都準備了什麼食物啊?(蘋果、胡蘿蔔、牛奶)這都是小熊愛吃的食物!

二、開始分餐

(一)分餐具及蘋果,通過圖片及實物展示引導幼兒觀察碗和蘋果的大小。

1、出示三個餐具,請幼兒觀察三個碗有什麼不一樣?並嘗試根據熊的大小分餐具。

教師:小熊一家要吃早餐了,吃飯之前呢我們需要餐具。請小朋友來看一看這三個碗有什麼不一樣?(大小)那你們覺得哪一個碗是誰的?為什麼?

2、有了餐具我們就要開始吃早餐啦!看看他們吃的第一個是什麼?(蘋果)(出示實物蘋果)這三個蘋果有什麼不一樣?分別分給誰呢?

3、教師小結,幫助幼兒梳理比較大小的方法。

(二)分胡蘿蔔,引導幼兒觀察胡蘿蔔的長短。

1、出示根胡蘿蔔,請幼兒觀察三根胡蘿蔔有什麼不一樣?嘗試為三隻熊分胡蘿蔔。

教師:蘋果吃完了接下來我們要吃胡蘿蔔。這裏有三根胡蘿蔔,你們看看這三根胡蘿蔔有什麼不一樣?(長短)哪一根是爸爸的,哪一根是寶寶的?請幼兒説理由

2、教師小結,幫助幼兒梳理比較長短的方法。

(三)分奶杯,引導幼兒觀察奶杯的粗細。

1、出示三個奶杯,請幼兒觀察是三個奶杯有什麼不一樣?請幼兒嘗試為三隻小熊分奶杯,並説出自己的理由。

教師:剛剛我們分的胡蘿蔔根有的長有的短,小朋友可以分辨出哪個多哪個少,那現在接下來小熊一家要喝奶了,喝奶的杯子是是一樣高的。(出示奶杯)請幼兒觀察三個奶杯有什麼不一樣?請幼兒説出自己的理由。

教師引導幼兒講述物體的粗細,並請幼兒做粗細的動作。

2、教師小結,幫助幼兒梳理比較粗細的方法。

三、操作與分享,

1、請幼兒分組操作,教師講述操作規則。

教師:小熊一家的早餐吃完了,他們現在要去參加運動會了。運動會上小羊老師為小熊一家準備了三個揹包、三瓶水和三根繩子。需要小朋友們幫助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拿到合適物品去參加比賽。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三個揹包、三瓶水和三根繩子有什麼不一樣,再來分哦!

2、請幼兒分享自己的操作成果。

活動總結

?三隻熊的早餐》活動是在遊戲情境當中展開的,活動當中的故事性非常吸引幼兒,所以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教師出示實物進行活動,更加貼近生活,有利於孩子去比較和觀察。

由於孩子們對於量詞的經驗有限,所以準確説出大小和粗細等量詞有難度。在以後的活動中我會注意根據孩子的經驗水平進行適當的引導和梳理,幫助孩子們更好理解數學概念。本次活動中熊寶寶的教具過於小巧,不方便幼兒操作。下次準備教具時我也會多注意,不僅要利於幼兒操作,也要利於幼兒分享自己的成果。

Tags:小班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