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大班我上大班了教案及反思參考5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9.32K

教案的編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合作精神,通過實用的教案,我們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的習慣,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大班我上大班了教案及反思參考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大班我上大班了教案及反思參考5篇

大班我上大班了教案及反思篇1

活動目標

1、萌發創造寧靜環境的願望,有初步的環境意識。

2、感受噪聲和樂音並會區別,知道噪聲的危害。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區別感受樂音和噪聲,萌發創造寧靜環境的願望。

難點:用不同的形式表現樂音和噪聲。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初步知道什麼是樂音、什麼是噪聲。

物質準備:錄音機、錄有噪聲和樂音的音帶、筆,製作“安靜”標誌的“靜”字(電腦割字)、剪刀、圓形卡片、小木棍、長方形卡紙等工具和材料。

活動過程

一、感知樂音和噪聲

1、幼兒隨着優美的音樂做動作,突然錄音機裏傳出刺耳的電鑽聲。

2、讓幼兒進行討論説説剛才是什麼東西發出來的聲音?聽起來感覺怎樣?喜歡哪種聲音?

3、請幼兒聽聽小鳥的叫聲,説説聽這種聲音的感覺。

教師小結:我們把悦耳動聽的音樂叫做樂音,把那種刺耳、難聽的聲音叫做噪聲。

二、區別樂音和噪聲

1、請幼兒聽小溪流淌的聲音和嘈雜的市場叫賣聲的錄音,説説哪種是樂音,哪種是噪聲。

2、請幼兒用動作來表示樂音和噪聲。聽到樂音時用優美的舞姿來表示,聽到噪聲時用誇張的表情來表示。

3、教師用一種樂器演奏出兩種聲音,請幼兒説説哪種是樂音,哪種是噪聲,為什麼同樣的樂器,演奏同樣的節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教師小結:美妙的樂音放大音量後會變成噪聲。所以平時我們要控制音量,不要把樂音變成噪聲。美妙的聲音放大後就會影響別人的休息,那樣樂音也就會變成噪音。

三、瞭解噪聲的危害

你們還聽到過哪些噪聲?你們喜歡噪聲嗎?為什麼?

四、創造安靜的環境

1、噪聲的危害那麼大,我們可以用什麼辦法來減少噪聲呢?哪些地方特別需要安靜?

2、啟發幼兒大膽想象,利用材料製作“安靜”標誌。如在圓形卡片中間畫上嘴和手指;在長方形紙上畫上睡覺的小朋友,然後插上小木棍做成標牌,在圓形卡片上貼上“靜”字等。

活動反思

幼兒對這節活動課比較感興趣,大多數的幼兒能夠積極的回答老師的問題,通過對周圍環境的觀察,幼兒已經對樂音和噪音有了基本的認識。能夠區分樂音和噪音。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聽到一些噪聲,如:大聲地講話、發出尖叫聲、音樂活動中雜亂的敲擊聲等,而且勸阻效果甚微。在我們的生活中,噪聲也無處不在。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區別感受樂音和噪聲,並用不同的形式表現。圍繞這個重點,啟動幼兒的各種感覺器官去感知,如用耳朵聽、用動作表現、用手畫自己的感受等,使幼兒充分理解,同時還讓幼兒從自己發現中來理解噪聲的危害,並共同來參與環保活動,使環境意識深入幼兒的心裏。還使幼兒養成了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的好習慣。

大班我上大班了教案及反思篇2

活動目標:

1、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為入國小作準備。

3、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一分鐘能幹什麼”。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繩子,套環,彈珠和筷子。

活動過程:

1、交流:一分鐘有多長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謎語請小朋友猜一猜。滴答滴答噹噹噹,會説沒有嘴,會走沒有腿,他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起,什麼時候睡。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面鍾請小朋友看一看鐘上有什麼?

幼:有數字,還有針師:有幾根針?

幼:3根針師:這3艮針分別有不同的名字,最粗的是時針。最長的,有點粗的.教分針。短的叫秒針。秒針從12走一圈就走了一分鐘。那一分鐘有多長,我們請秒針走一圈,我們靜靜的等一等。

2、體驗:一分鐘能幹什麼。

師:小朋友一分鐘到了,你覺得一分鐘時間長嗎?

幼1:我覺得一分鐘有點長幼2?:我覺得的一分鐘有點短總結:一分鐘其實説長也不長,説短也不短,在一分鐘的時間裏你能做些什麼呢?

幼1:我能在一分鐘時間裏我能折5個紙船。

幼2:我能在一分鐘時間裏寫10個字。

師:小朋友你們是個能幹的孩子,在一分鐘的時間裏做很多事,那麼,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串珠要請小朋友幫忙穿一下,要請小朋友在一分鐘的時間裏看一看你能穿幾個老師説開始的時候大家一起動手,老師説停大家就要停下來。你們聽明白了嗎?

(每張桌子上放一珠)幼兒動手操作。

師:小朋友,時間到,請小朋友數一數你穿了幾顆珠子並把它,記操作紙上,記錄在操作紙上。(老師請小朋友,開火車來説一説。)師:小朋友,誰穿的最多?誰穿的最少?

師:為什麼在同樣的時間裏,有的小朋友穿的多,有的小朋友穿的少?

幼1:有的小朋友,沒有找到串珠的孔。

幼2:有的小朋友一邊做事一邊玩。

幼3:有的小朋友穿的快,有的小朋友穿的慢。

師總結:小朋友講的真好,在同樣的時間裏,大家在做同一件事的時候,如果你做事情認真,掌握了串珠的,你就會比別的小朋友穿的多一些。那麼,小朋友你還想再試一次嗎?

幼:想師:還是一分鐘的時間,看一看這次你能穿幾個?能比第一次穿的多一點嗎?(全體幼兒進行操作)師:時間到。請小朋友數一數你穿了幾顆,並把它記錄在操作紙上。(幼兒進行記錄)師:誰來説一説。你這次穿了幾顆?你第一次穿的多還是第二次穿得多?為什麼?

幼:因為第二次我找到了找到了方法,加快了速度。所以第二次比第一次多。

師:對了,只要我們小朋友,在做事情的時候,找到方法,加快速度,你就能比別的小朋友快。

師:剛才小朋友在一分鐘的時間裏,做了一件事,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用3分鐘的時間完成3件事,你們想挑戰一下自己嗎?

幼:想師:第一件事,你們要穿5顆珠子。

第二件事,要用筷子夾8顆彈珠第三件事,要套8個回形針。(一個一個串連起來)看一看那位小朋友能在3分鐘的時間裏完成所有的事。,在做事情的時候,先想一想你要先做什麼?老師説開始的時候大家一起動手。(幼兒在老師的指令下開始操作)師:時間到,3件事全部完成的小朋友請舉手。

師:你來説一説,為什麼你能完成了3件事?

幼:因為我,速度快,不和別的小朋友講話。

師:你真棒。老師希望所有的小朋友要向他學習,做一個珍惜時間的好孩子。

師:我們小朋友在一分鐘時間了可以穿5個珠珠,夾8個彈珠、套8個回形針,那大人在一分鐘時間裏可以做什麼事呢?老師在網上查了一些資料,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老師播放ppt)

●一分鐘人能跑200米。

師:你們知道200米有多遠嗎?

●一分鐘人能踢毽子100多個。

●一分鐘人能包30個大餛飩。

師:在相同的時間裏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

活動反思:

上課鈴響起,在與學生問候以後,讓學生坐端正,不能發出丁點聲音,接着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你覺得一分鐘長嗎?在一分鐘內你能做什麼事情?在遊戲初步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後,巧妙的從同學們的切身感受遷移到課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抓住重點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為朗讀打下基礎。在仔細品讀後,我決定抓住元元的兩次歎息為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歎息,聯繫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因此,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分鐘為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為閲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語言。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具體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這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後體會,再帶着體會到的感情朗讀。在追趕公共汽車一幕時,結合插圖,先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再抽學生表演,學生入情入境,體會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礎上,學生讀兩次歎息時,可以説是水到渠成。結合實踐,課外延伸。在學生找到元元遲到1分鐘的原因後,讓學生改編課文《元元的明天》。由於前面的閲讀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編的課文中學生順理成章地點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遲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時間,一分鐘也不能多睡。自由説話,你想對元元説什麼?我扮演成元元,這樣我和學生反覆扮演角色,學生在教“我”珍惜時間的同時,自己在無形中懂得了如何珍惜時間。

大班我上大班了教案及反思篇3

活動設計背景

我園開展了鄉土課程實驗,我作為課題組成員,承擔了風景名勝組的實驗與研究,帶孩子參觀了森林公園,瞭解的森林公園是家鄉的旅遊名勝。

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會唱兒歌,掌握歌唱的意思和基本節奏型。

2、要求孩子能根據歌詞進行創編動作和舞蹈。

3、要求孩子懂得愛家鄉的森林資源,並萌發保護家鄉,愛家鄉的情感。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唱會歌曲,並理解歌曲帶我們的美感。難點則是大樹媽媽給我們人類帶來的幫助和好處有哪些,讓孩子通過歌曲進行想象。

活動準備

投影儀、歌曲視頻 圖片

活動過程

(1) 開始環節,講一講。老師用故事的形式把歌曲的內容講給孩子們聽,故事是最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小朋友,在美麗的森林公園裏,有一顆百歲的大樹媽媽,他茂盛的樹冠,象一把巨大的傘。

(2) 學歌詞。大樹媽媽,個兒高,對着搖籃唱歌謠,搖啊搖,搖啊搖,搖籃裏的小鳥睡着了。大樹媽媽個兒高,對着搖籃呵呵笑,風來了,雨來了,搖籃上的大傘撐開了。

(3) 基本環節,唱一唱。老師把整首歌曲完整的唱一遍,讓幼兒傾聽,給幼兒留下完整的歌曲形象和印象。

(4) 問一問。老師問幼兒,剛才你們聽到老師唱得什麼,你們記住了那一句,你們最喜歡哪一句,請把它説出來或者哼出來。

(5) 説一説。老師把機會留給孩子,讓她們水出自己聽到歌曲內容,孩子們學新歌的時候,都不可能一下學會,但是,孩子們你記這一言我記那一句,不知不覺,一首新歌很快就被大家記住,並學會了。

(6) 唱一唱,老師又提出要求,希望這次能把自己記住的和喜歡的那些歌曲唱出來。孩子們帶着任務去唱,老師就會事半功倍,老師教孩子們唱,老師一邊教孩子唱,孩子也學着唱。

(7) 老師請能唱第一句的孩子唱出來,甚至每一句請個會唱的孩子,這個過程裏,不會唱的孩子也被調動起來,不會唱得孩子也在學習,唱會了的也想展示自己。

(8) 齊唱整首歌曲。分組唱歌曲,其他的沒有唱得人當觀眾進行欣賞。

(9) 邊唱邊跳,老師請幼兒根據歌詞創編動作,分組進行表演。有的孩子説大樹媽媽在搖孩子睡覺,有的説大樹媽媽在撐開自己的大傘,有的説大叔媽媽在鳥兒遮風避雨。

(10) 活動延伸部分,“模特秀”老師彈奏着歌曲旋律,孩子們邊唱邊跳,老師的琴聲停了,孩子們必須停下來,並保持剛才的舞蹈動作不動,看誰保持得久,動了的進行節目表演,活動繼續進行。所有的遊戲活動的主旋律一直是“大樹媽媽”的音樂,鞏固這首歌曲。

(11) 節奏練習。請幼兒拿出自己的文具盒,筆、等等來做打擊節奏的遊戲,一組幼兒敲桌子,一組幼兒敲盒子,一組幼兒敲筆筒,一組幼兒跺腳,一組幼兒拍肩,一組幼兒拍腿等等,對他們進行分工後再進行節奏的練習和表演。

教學反思

這個音樂活動孩子們課堂有很高的興致,和老師互動得比較活躍,只是在基本環節裏,我要求幼兒把自己喜歡的那一句哼出來,還是有難度的,對於大班的孩子他們能依樣畫葫蘆的模仿唱出來就很補容易了。

其次,就是在創編環節裏,我應該先要求孩子們自己進行創編動作,不要給他們一個定勢的思維模式,我也不應該在唱歌的時候配上自己的動作,那樣就讓孩子以為老師的這個動作是標準的模式,他們的思維就束縛在這個範疇裏面,他們在創編的時候就以老師的為標準,他們的創編或多或少會受到一些影響,。

最後,我們不能對孩子的創編輕易的橫加評價對於錯,創編和想象可以是馬行空的,不着邊際,沒有對和錯之分,只有鼓勵和讚揚,才能把孩子的潛能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挖掘出來。

大班我上大班了教案及反思篇4

活動目標:

1、能隨音樂有節奏地做踵趾小跑步、踏並步等基本舞步。

2、遵守遊戲規則,遊戲時能剋制自己不偷看藏起來的小朋友。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説普通話。

活動準備:

1。一件大斗篷。

2、幼兒已經會隨旋律演唱“披斗篷的小孩”。

3、已學過踵趾小跑步、踏並步基本舞步。

活動玩法:

一、“猜娃娃”的遊戲引出活動。

★教師用神祕的聲音一邊範唱歌曲一邊把玩具洋娃娃放進椅子上的斗篷裏,幼兒捂住眼睛傾聽歌曲,唱完後教師請幼兒睜開眼睛猜躲在斗篷裏的是哪個娃娃。

二、隨音樂引導幼兒複習基本舞步(踵趾小跑步、踏並步)。

★提醒幼兒隨歌詞一小節完成一次踵趾小跑步

三、幼兒隨音樂完整地玩《披斗篷的小孩》的音樂遊戲。

★歌曲即將唱完時老師要趁孩子不注意迅速用斗篷遮住一名幼兒的身體,待歌曲唱完時其他小朋友猜猜斗篷裏的小朋友是誰,猜對後繼續玩遊戲。

★教師提醒幼兒積極遵守遊戲規則,遊戲時不偷看藏起來的小朋友。

附:音樂遊戲歌詞:

“有一個小小孩站在樹木中,她披着一件奇妙的小鬥蓬,站在樹木當中,披着小小的斗篷,你猜那是誰站在樹林中?”

課後反思:

?熊和小孩》是一個以遊戲為主的韻律活動,在實際教學中,深受小朋友的喜愛,我覺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教材本身它具有遊戲性,有情節,小朋友對有情節的遊戲,特別是兇猛的動物吃小動物的遊戲特別感性趣;

第二,歌曲裏面的小動物:小鳥、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較熟悉,又比較喜歡的小動物,小朋友對模仿小動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

第三,幼兒對木頭人的造型非常喜歡,平時孩子們經常玩“木頭人”的遊戲,孩子們對做出一個造型控制不動,非常感興趣;

第四,歌曲簡單,唱起來朗朗上口,易於表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小朋友感興趣,那麼,學起來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動特點:

1、整個教學活動是:演唱歌曲、表演歌曲、創編動作、創編造型、完整遊戲。先由易到難分步練習,層層突破重難點後再完整遊戲。

單個環節:如在創編動作這個環節,先讓幼兒集體聽音樂自由創編,創編兩人表演的動作、三人、多人表演的動作。創編“木頭人”造型也是這樣:一個人造型、兩人造型、三人造型到多人造型。幼兒遊戲時,也是一遍有一遍的變化和難度。

2、注重了動靜交替的原則。幼兒生理、心理活動的重要規律之一就是“節律快”。他們疲勞的快,恢復的也快;注意集中的快,轉移的也快。因此,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注重了活動多變化和動靜活動多交替的原則,以確保幼兒在一個時間片段中能夠有較豐富的學習收穫。比如:讓幼兒集體跳舞到單獨個別創編表演,表演後老師小結評價、提問,讓幼兒有適當休息等。

3、這雖然是一個音樂遊戲活動,但是在活動的組織過程中,老師以歌曲為載體,將節奏、速度、強弱等音樂元素整合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使幼兒的綜合音樂素質在唱唱、演演、玩玩中非常自然地得到了鍛鍊,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幼兒的發展為本”的理念,使活動更加地紮實有效。老師還比較好地關注到了藝術活動的審美價值點,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把動作做得更美、更有節奏感,實現了藝術活動的價值。孩子們在音樂聲中玩的不亦樂乎。

不足之處:

比如在欣賞音樂時給予幼兒的時間還不夠,在欣賞音樂時教師要根據不同的音樂表現出不同的表情及動作,這樣孩子們才會更好地投入進去。

大班我上大班了教案及反思篇5

活動目標:

1、根據提供的想象線索,聯繫個人已有的經驗擴展想象,並創造性地進行表述。

2、在聽聽、看看、想想、説説的過程中理解故事的情節。

3、通過故事使孩子懂得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我的幸運一天”。

提問:“幸運”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幸運就是運氣非常非常好,很難發生的好事情竟然發生了。

你認為自己最幸運的事是什麼?

2、出示故事中主人翁的圖片。

教師:“我的幸運一天”這個故事中講述的是發生在兩個小動物身上的事,這兩個動物是誰呢?(狐狸、小豬)那這一天到底是狐狸幸運的一天還是小豬幸運的一天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

二、出示圖片、擴展想象。

1、出示圖片,幼兒觀察。

教師:請小朋友們仔細的看一看,想一想你認為是誰幸運的一天。

2、發揮想象,進行選擇。

教師:認為小豬幸運的請坐在小豬隊這邊,認為狐狸幸運的請坐在狐狸隊這邊。

3、講述理由,展開辯論。

教師:現在請狐狸隊的小朋友説説你從哪幅圖看出來狐狸幸運的?(兩隊交替進行),請你用完整的語言講述圖片的意思。

4、教師小結。

教師:剛才你們説的都很好,但到底誰是幸運的呢?我們一起來走進故事。

三、播放課件,講述故事。

1、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1)、聽了故事你能告訴我這是誰幸運的一天?(小豬)

小豬敲出了狐狸的門,這時它是幸運的嗎?它的表情是什麼樣子的?(嚇到了、害怕、驚呆……

你從哪看出來的?(汗、眼睛、嘴巴、手……)

那狐狸心裏會怎麼樣?誰願意來表演一下狐狸和小豬?

(2)、在這危險的情況下,小豬想了什麼辦法變得幸運的?

(3)、現在請你們和你的好朋友來把小豬想的好辦法表演一下。

2、 小豬拿着小甜餅飛快的跑回家了,它回家後在做什麼呢?(看書、看地圖)它桌上放的是什麼?它為什麼要看地圖?

教師:小豬知道自己今天犯錯了,雖然它今天是幸運的,沒有被狐狸吃掉,但不一定每次都這麼幸運,所以它拿出地圖來研究,以免以後再出錯。

你們聽了這個故事,你是怎麼想的呢?我們要想小豬學什麼呢?

3、教師小結:

是呀,小豬在遇到危險的時候,表現的很勇敢,用自己的智慧把危險的一天變成幸運的一天,我們小朋友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也要像小豬一樣,多動腦筋想辦法,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保護自己。

今天,老師講的這個故事是一個繪本故事,一會你們可以到班上的圖書區去看一看,也可以把這個故事和你的好朋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