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大班語言我上大班了教案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96W

教案寫好了有助於提升課堂上的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大班語言我上大班了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大班語言我上大班了教案8篇

大班語言我上大班了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3、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4、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發動幼兒自帶水果和月餅活動形式:班級集體活動

活動流程:介紹節日--欣賞故事--談話品嚐

活動過程:

一、介紹節日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曆8月15日是中秋節。

二、欣賞故事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瞭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麼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三、談話品嚐:

1、中秋節吃什麼?

2、分享:

共同品嚐自帶的月餅和水果。

説説自己所帶的食品。

附: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雲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後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釦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説:"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隻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歎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説:"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教學反思:

中秋佳節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的重大節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是孩子們觀賞月亮,品嚐月餅,學習分享的大好時機。為了使孩子們感受民族傳統文化之美,活動前讓孩子們自己和家長一起買月餅,帶月餅到幼兒園,並請家長們配合晚上和幼兒在家一起觀賞美麗的月光。

大班語言我上大班了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能發準字音狗(gou)和猴(hou),能口齒清楚準確流暢地朗誦繞口令。

2。瞭解繞口令的句式特點,感知繞口令的韻律和節奏。

3。感知繞口令內容的趣味性,體驗同伴合作朗誦繞口令的有趣。

4。讓幼兒嘗試敍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能正確朗讀繞口令,音調準確,語言流暢。

難點:能快速朗讀繞口令,字詞發音準確。

活動準備:

圖片背景、狗猴頭飾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理解內容:狗和猴河裏的小橋上,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這天從橋東走來了一隻狗,從橋西走來了一隻猴。他們走着走着,剛走到橋心,"哎喲"狗和猴頭碰頭,撞到了一起。這可嚇壞了他們,他們匆匆忙忙往回跑。狗跑了幾步回頭望了望,猴跑幾步也回頭望了望。不知道到底是狗害怕猴呢還是猴怕狗呢?

師:老師把這個故事改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來聽一聽(師快速朗誦繞口令)師:和平時聽到的兒歌有什麼不一樣?(速度更快)

二、理解繞口令,梳理句子

1。師:我們剛才聽到的這首兒歌叫做繞口令,讓我們再仔細的聽一次,狗和猴發生了什麼事!

2。教師再次朗誦。(慢速)問:你聽到了什麼?追問,能用兒歌中的話來説嗎?(幼兒回答,老師借用圖譜理解繞口令內容)

3。師朗誦。完整呈現圖譜。

三、嘗試朗誦繞口令

1。看圖譜,朗誦繞口令(師大聲)師:我們看着圖譜把繞口令念一念。

2。對字音進行引導,再次朗讀。(師小聲)師:剛才孩子們都能完整的朗誦出來,真棒。請看這一句······一定要念準了,我小聲你們大聲。再念一次

3。(解決剛才遇到了困難)拍手慢速朗讀一次師:請小朋友們小手拿出來,邊拍手邊念繞口令。1234準備開始(老師起節奏)······

4。拍手快速朗讀一次(沒發準的字音可再次糾正)師:表現不錯。如果再快一點你們行嗎,我們來挑戰一下。小手,1234準備開始······

5。再次快速拍手朗誦師:我們可以再快一點嗎?1234準備開始······

四、手指遊戲師:我們把它改成手指遊戲,一起來動一動我們的手指。先看我做。

五、接龍遊戲

1。請你們和我一起接龍遊戲遊戲:我念前半句"橋東走來"你們念後半句"一隻狗"。我們來試一次,準備開始。

2。加大難度:我念一句:橋東走來一隻狗;你們念一句:橋西走來一隻猴。小手,準備開始。

六、表演

1。合作練習師:請兩個小朋友一起做手指遊戲練習兒歌。練習的時候可以玩手指遊戲和接龍遊戲。

2。分組表演師:請你們表演,其它幾組認真聽,他們念得怎麼樣?

3。評價師:(選個別幼兒)説一説,他們朗讀得怎麼樣?(一組比一組要求可以更高)

活動延伸:

請孩子們回家後把這首繞口令朗誦給自己的家長欣賞。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之所以獲得良好的效果,分析原因主要在於:首先,在內容的選取上,我對原作品進行了分析與修改,並結合中班孩子的認知特點將一些比較拗口的話進行了修改,使其琅琅上口。這首繞口令中有孩子既熟悉又喜愛的動物“狗”和“猴”,運用擬人化的手法,活潑有趣地描寫了兩隻動物相對過獨木橋在橋上相遇的情形。特別是第五句、第六句“猴跑幾步望望狗,狗跑幾步望望猴。”比較詼諧生動地寫出了兩隻動物可愛的神情,最後很自然地道出了“不知是猴讓狗還是狗讓猴”。第二,在教學設計上我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作用,運用動態的形象吸引孩子的注意,啟發了孩子的想象,幫助孩子形象的理解了繞口令所表述的內容。而手指偶的運用又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參與表達表現的興趣。本次教學活動,又開闊了我對開展民間文學活動的視野,繞口令是民間文學活動中比較獨特的語言藝術形式,它以特有的魅力與長處,自由靈活地傳情達意,不僅能鍛鍊孩子發音清晰準確、口齒靈俐,從中也滲透了品德教育。

大班語言我上大班了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在做做玩玩中,初步感受和體驗散文中展示的語言美和快樂的情緒。

2、能夠大膽表現對散文的理解。

3、豐富詞彙:害羞、清香、撲面而來。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引導幼兒在散文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若干橘子、托盤、小盤、濕毛巾、背景圖一幅、磁帶

活動過程:

一、操作感知,激發興趣 現在是什麼季節?哪些水果成熟了?

1、幼兒和老師共同製作橘子花。

2、幼兒在聞一聞、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橘子花過程中,説出自己的感受並豐富詞彙。

二、欣賞散文,體驗理解作品的語言美

1、幼兒傾聽教師配樂朗誦,回答提問:自己聽到了什麼?

2、幼兒再次欣賞配樂朗誦,回答:自己喜歡散文裏的哪句話,並願意用語言講出來,用動作做出來,喜歡學習散文中的優美語句。

3、師幼共同有表情的朗誦。

4、自編動作進行朗誦。

幼兒之間合作表演再次表現對散文的理解。

三、內化遷移,大膽講述

1、橘子花真美,你還想到可以做哪些水果花?

2、小組討論,用香蕉、蘋果也來編幾句散文詩。

四、延伸活動:

回家後把自己學的《橘子花》和自己編的散文詩講給爸爸媽媽聽。

活動反思:

因此在這次活動中,我準備了一些教學材料,幫助孩子們更形象、具體地體會這篇散文。同時還準備了一個橘子進行示範,在優美的意境中,慢慢地脱去橘子的外衣,讓孩子們在真實的情境中感受優美的語句。大多數孩子能夠豎起小耳朵和我一起去聆聽去感受,但是有些注意力不大集中的孩子,完全找不到重點,這也是我忽略的一點。比如在我邊朗誦文章邊進行示範剝橘子的時候,就有孩子一個勁的在旁邊説,“老師,我要吃橘子”,由於我經驗的缺乏,當時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只能忽略不計,但其實不管是對其他孩子還是對於我而言,在我好不容易創設出來的情景中,冒出來那麼煞風景的話,其實是很受打擊的,而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會被轉移。這是我的一個疑惑,是我考慮不周到的一點,但是我在想如果下次還遇到這樣的情況,作為老師的我到底該怎麼處理這件事情呢? 其次,我感覺我們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是很好,傾聽的習慣也是重點培養目標。 當然,不管怎麼樣,這是我第一次讓孩子接觸散文這種形式,進行美文欣賞,當中還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以及我未曾預料到的狀況,有我的疏忽也有我的疑問,希望在這樣的不斷總結經驗中,對我、對孩子都能有一定的經驗的提升。

大班語言我上大班了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中國人的典型外貌特徵,瞭解中國人和外國人的區別。

2.知道自己是中國人,萌發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3.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兒歌。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重點難點:

感知中國人的典型外貌特徵,瞭解中國人和外國人的區別。

活動準備:

1.幼兒觀察過鏡子裏自己的皮膚、頭髮、眼睛的顏色;

2.ppt:中國人的圖片、外國人的圖片、中國地圖、世界地圖、幾種國家的字體;

3.音頻:一段漢語和一段英語。

活動過程:

一、出示ppt,比較中國小朋友和外國小朋友的不同,引導幼兒知道我們中國人是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

“請小朋友們看看這些人的外貌有什麼不同呢?”

“世界上有幾種膚質的人呢?”

“世界上有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棕種人”

“那你們知道這些人都分佈在哪些地方呢?”

二、圖片展示情境,瞭解中國的地理位置。

1.出示世界地圖。

“這是什麼地圖呢?地圖上有哪些國家呢?中國在哪呢?你是怎麼找到中國的呢?”

2.“觀察下中國地圖的輪廓,你有什麼發現呢?(看看它像什麼呢?)”

“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國家,人口很多,有誰知道中國共有多少人口呢?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誰知道中國有多少民族呢?”

三、運用生活情境,瞭解中國的語言文字

1.放兩段錄音,一段漢語、一段英語。

“請小朋友説説自己聽到了什麼?我們説的是漢語普通話。”

2.出示中國漢字和英語。

“哪是我們國家的文字?你們認識上面的字碼?觀察一下上面的字,你們有什麼發現嗎?我們寫的字是漢字,也叫方塊字。”

四、欣賞兒歌《我是中國娃》

1.教師朗誦,幼兒欣賞。

2.師幼朗誦兒歌,萌發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五、放“國歌”,增強幼兒的愛國心。

“國歌想起時,我們要起立,行注目禮,保持安靜。”

附:《我是中國娃》

我是中國娃,生着黑眼睛,長着黑頭髮。

寫的是中國字,説的是中國話。

不管在哪裏,中國都是我的家。

活動反思

運用了各國小朋友的照片進行對比,一目瞭然,充分感受到中國娃娃和其他國家娃娃在外貌上有哪些的不同之處,從而揭示課題--我是中國娃。這樣能把握兒童的心理,創設情境激趣,為幼兒興趣昂然的思考、理解奠定基礎。

儘管活動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可是隻要我能清楚地看到這些問題,並在今後的教學中通過不斷的努力加以提升和改進,就一定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小百科: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並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大班語言我上大班了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聆聽故事,感受勞動人民應對自然危害的生活智慧。

2、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3、能以肢體動作和語言表現故事情景。

?活動準備】

掛圖、故事磁帶或cd、幼兒活動材料。

?活動過程】

一、山上有黑熊。

1、老師要講一個好聽的故事,講的是:一對老公公、老婆婆,住在大山下。他們每天要到山上去挖野菜、砍柴。可是,山上來了一頭大黑熊。老公公和老婆婆會怎麼辦呢?我們來聽一下故事。

2、出示第一幅掛圖,教師講述故事的第一、二段。

3、教師再講一遍,講到老公公、老婆婆大聲呼喊的地方,請幼兒幫老公公、老婆婆喊出聲音來。

二、穿着木屐上山去。

1、老公公、老婆婆上山去,都要不停地喊,他們的嗓子喊啞了,但他們每天都要上山勞動,這可怎麼辦呀?

2、引導幼兒討論老人上山去勞動,該如何應對黑熊的威脅。討論時,教師幫助幼兒理解既要避免黑熊的危害,又不能傷害動物。

3、你們想出了很多好辦法,最好的辦法是嚇走黑熊,又不傷害黑熊。

4、我們來聽聽故事裏的老公公和老婆婆想出了什麼好辦法。

5、出示第二幅掛圖,教師講述故事第三段。

6、老婆婆和老公公穿着木頭鞋子上山去,黑熊聽到聲音會怎麼樣?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第三幅掛圖中老公公和老婆婆的表情,猜測黑熊聽到聲音的反應。

7、教師播放音帶,讓幼兒完整傾聽一邊故事。

三、木屐咯嘰嘰。

1、引導幼兒學習兒歌,為表演故事情景做準備。

2、熟悉兒歌之後,男女幼兒各一名,分別扮演老公公和老婆婆。教師以旁白的方式敍述故事,講到老公公、老婆婆互相呼喊時,扮演老公公、老婆婆的幼兒互相呼喊。講到老公公、老婆婆穿着木屐上山去時,扮演老公公、老婆婆的幼兒踩踏出聲音。其他幼兒誦唸兒歌《木屐咯嘰嘰》。

3、扮演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幼兒交換角色,再次表演。

附故事:

住在山腳下的老婆婆上山挖野菜。老公公擔心黑熊會出來,他大聲地喊:“老婆婆,小心啊!”老婆婆大聲地回答:“好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不停地喊,黑熊不敢過來了。

老公公上山去砍柴,老婆婆擔心黑熊會出來。她大聲地喊:“老公公,小心啊!”老公公大聲地回答:“好的!”老婆婆和老公公不停地喊,黑熊不敢過來了。

老公公和老婆婆上山去,都要不停地喊,他們的嗓子喊啞了。老公公、老婆婆每天都要上山勞動。這可怎麼辦呀?他們做了一雙“咯嘰、咯嘰”響的木頭鞋子。

老婆婆穿着木頭鞋子上山去,“咯嘰嘰,咯嘰嘰……”,黑熊嚇得不敢出來了。

老公公和老婆婆,把這個辦法告訴了住在山下的人。大家都穿着木頭鞋子上山去。“咯嘰嘰,咯嘰嘰……”,木頭鞋子不停地響,黑熊嚇得逃走了。

木頭鞋子會“咯嘰嘰,咯嘰嘰……”地響,大家把這種鞋子叫做“木屐”。從那以後,大家都穿着木屐上山去,一邊高興地唱起山歌《木屐咯嘰嘰》:

咯嘰嘰,咯嘰嘰,

穿着木屐上山去。

上山去,咯嘰嘰,

黑熊嚇得躲開去。

大班語言我上大班了教案篇6

設計意圖:

這次幼兒園有個安全教育周的活動,讓我準備關於安全教育的課,我選了一節《怎樣走斑馬線》,從這節活動中發現孩子們對城市的馬路很感興趣,有不少孩子很自豪地向我介紹斑馬線,講紅綠燈的重要性,有的小朋友就告訴我:老師,我爸爸過馬路時闖紅燈了!語言表達特別流暢,由此我抓住孩子們的這一興奮點,讓他們來觀察城市中的建築、設施等,以此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但孩子們對於“城市”的概念還是比較模糊的,怎樣讓孩子更好的積累城市的經驗,我就想到了“野貓的城市”這個故事,《野貓的城市》是一個非常富有童趣的童話故事,故事中的野貓有點自以為是,它向森林的動物介紹城市的三個特徵:城市裏有斑馬線、城市裏有地圖,城市裏有高樓大廈,但因為它用了不清楚、不正確的比喻來形容城市,所以讓動物們對城市產生了誤解,以為城市是一個很疼、很癢、很重的地方。同時大班幼兒的認識水平在不斷提高,具體形象思維佔優勢,並且具有一定的傾聽和語言表達能力,他們對童話故事比較感興趣。所以可以通過故事教學讓孩子更好地認識我們的城市。

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知野貓的性格特徵和富有童趣的故事情節。

2、啟發幼兒發現以及糾正故事中野貓所犯的錯誤,訓練幼兒逆向思維和判斷能力。

3、增進對我們的城市的認識和喜愛。

4、豐富詞彙:問長問短。

教學準備:

1、幼兒對我們的城市有一定的認識。

2、多媒體課件《野貓的城市》。

3、圖片:野貓、斑馬、小鹿、花奶牛、大河馬;磁鐵。

4、句字卡片:城市是一個很疼的地方;城市是一個很癢的地方;城市是一個很重的地方。

教學重點:

引導幼兒熟悉、理解故事內容,從而發現故事中野貓犯的錯誤。

教學難點:

啟發幼兒糾正故事中的錯誤,訓練幼兒逆向思維和判斷能力。

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入,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導語:小朋友你們見過貓嗎?(見過)老師這裏也有一隻貓。我們用掌聲把它請出來好嗎?問候。大家好!我可不是一隻普通的貓,是一隻生活在城裏的野貓,是一隻會説話的野貓。

二、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並提問:

1、出示圖片一提問:

過渡語:你們瞧圖片上有誰?它們在幹什麼呀!小動物們都會問野貓什麼問題呢?(個別動物提問,河馬問什麼問題呢?)動物們圍着野貓問長問短,問城市哪裏有好玩的,哪裏有好吃的。有誰能告訴我“問長問短”是什麼意思?(就是問這問那,表示對城市的好奇。)野貓可得意了,晃着腦袋,東瞧瞧西看看,然後皺着眉頭説:“城市太大了,我們怎能用嘴巴講的清楚呢?讓我來比劃給你們看吧。

2、出示圖二提問:

過渡語:你們瞧野貓會用什麼東西來比劃城市?(斑馬)

師:你們看看野貓會用斑馬來比劃城市的什麼呢?(斑馬線)

師:它會怎樣去比劃呢?(動物們從它身上踩過)

師:小動物從斑馬身上走過去,那斑馬會有什麼感覺呢?斑馬會怎麼説呢?(出示文字)

3、出示圖片三提問:

過渡語:野貓拍了拍腦袋説:城市是一個很大的地方,那它又會用什麼來比劃城市呢?那我們來瞧一瞧,(出示圖片三)

師:有誰呀?那花奶牛身上的圖案像什麼呢?(圖片、地圖)野貓在花奶牛身上畫來畫去,奶牛的感覺是什麼樣的?(癢,出示文字)(請幼兒互相指一下身體的部位,來感覺一下。)

4、出示圖片四提問:

過渡語:野貓想了想説,城市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是哪裏呢?

師:(出示圖片四)野貓讓小動物們在幹什麼呢?(動物們疊起來)

師:小動物們這樣疊起來像什麼呢?(高樓大廈)看看河馬現在是什麼表情?(臉紅紅的,眼睛睜得大大的)那它有什麼感覺呢?(出示字卡)小朋友們故事聽到這裏了,覺得這隻野貓是一隻怎樣的貓呢?

老師引導幼兒共同小結:故事中的野貓有點自以為是,用了自己以為很正確的比喻,來比劃城市,因為它講述比喻得不清楚,所以讓森林裏的動物覺得城市是一個很疼、很癢、很重的地方,動物們都不喜歡野貓的城市了。

三、完整欣賞故事一遍,進一步熟悉故事的內容。

師:我們的城市真的是一個很疼、很癢、很重的地方嗎?(不是)那野貓是怎樣完整地介紹它的城市呢?

師:野貓比劃的城市恰當嗎?

教師小結:其實我們的城市是一個很美很美的地方,是一個先進的城市。

四、拓展延伸:

有一天,城裏來了一輛汽車,從車上下來許多小朋友,假如是你從那輛汽車上下來,你會怎樣介紹我們的城市?(出示課件)

五、總結:

我們的城市是旅遊城市,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城市,希望小朋友們都用恰當的比喻向別人介紹我們的城市。

大班語言我上大班了教案篇7

一、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感知理解故事內容,感知城裏和鄉下生活環境的差異。

2、通過談話和討論活動,理解城裏老鼠和鄉下老鼠的不同感受,知道鄉下生活的悠閒以及城裏生活的緊張和不安全感。

3、建立從我做起的自覺愛護環境的意識。

二、活動準備

1、背景圖:鄉下(田野、小屋)、城裏(高橋、立交道路)。

2、幼兒會歌唱歌曲《數高樓》。

3、幼兒對城裏和鄉下有一定認識。

三、活動過程

1、音樂活動《數高樓》,引出主題。

⑴教師帶領幼兒隨着音樂開展音樂遊戲活動《數高樓》。

⑵教師:你知道剛才我們歌中演唱的地方是城裏還是鄉下?為什麼?

2、初步探索城裏和鄉下的特徵。

⑴教師:你知道城裏是什麼樣子的嗎?

⑵教師:你知道鄉下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⑶教師:有一隻鄉下老鼠和城裏老鼠是好朋友。城裏老鼠到鄉下做客,會是什麼樣呢?它喜歡鄉下嗎?鄉下老鼠到城裏做客,又會是什麼樣呢?它喜歡城裏嗎?你們猜一猜,跟朋友説一説。

3、欣賞故事《城裏老鼠和鄉下老鼠》。

⑴幼兒傾聽教師講故事,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⑵教師:故事裏有誰?它們住在哪裏?

⑶教師:城裏的老鼠到鄉下做客,他有什麼感覺?城裏的老鼠喜歡鄉下嗎?

⑷教師:鄉下的老鼠到城裏做客,他又有什麼感覺?鄉下老鼠快樂嗎?

4、欣賞故事,並進行討論,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

⑴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

⑵教師:鄉下老鼠邀請城裏的老鼠做客,城裏的老鼠覺得鄉下的生活怎樣?

⑶引導幼兒理解“乏味”的含義。

⑷教師:鄉下老鼠到城裏,走在馬路上他感覺怎樣?鄉下老鼠來到城裏老鼠的家,先感覺怎樣?後來,又感覺怎樣?鄉下老鼠為什麼要回鄉下呢?

5、引導幼兒討論,初步建立從我做起的自覺愛護環境的意識。

⑴教師:你喜歡城市還是鄉下?你喜歡它們的什麼地方?

⑵教師:我們生活在什麼地方?你喜歡嗎?為什麼?

⑶教師:我們生活的地方有沒有不太好的情況(或事情)?

⑷教師: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事情來改變這種情況呢?

大班語言我上大班了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詩歌中“爸爸、媽媽和我”的相互關係,初步學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嘗試根據日常生活經驗進行仿編活動,進一步瞭解大自然中事物間的關聯。

3、體驗仿編活動帶來的成功感,增強詩歌仿編活動的積極性。

活動準備:

1、黑板、粉筆。

2、幼兒用書人手一本,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a、小朋友,你們家都有誰呀?

b、你們喜歡爸爸、媽媽嗎?

c、你覺得在家裏,爸爸像什麼?媽媽像什麼?你又像什麼?

2、學習詩歌。(實物投影儀放大幼兒用書)

a、教師指圖1,提問:畫上有什麼?引導幼兒看圖欣賞詩歌第一段。在朗誦中教師採用等待、放慢速度以及指圖等暗示的方法,鼓勵幼兒參與講述。

b、採用同樣方法觀察圖2,學習詩歌第二段。

c、師生共同學習詩歌,並有表情的完整地朗誦詩歌。

3、引導幼兒仿編詩歌部分內容。

4、情景表演《爸爸、媽媽和我》

請部分幼兒分別扮演爸爸、媽媽,先表演詩歌內容,再表演仿編內容。

5、結束活動。

鼓勵幼兒在語言閲讀區繼續學習仿編,並分角色扮演仿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