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三年級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案5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47W

大家在寫教案的時候,一定要先確定好自己的教學目標,為完成一份教案,想必教師一定都費盡心力了,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三年級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案5篇,感謝您的參閲。

三年級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案5篇

三年級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結合欣賞繪製圖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

2、參與、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3、發展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培養良好的情感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

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

教學設計思路:先讓學生充分説出自己的感受,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再讓學生模仿畫圖案,進一步強化感知:美麗的複雜圖案可以由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最後引導學生利用平移、對稱的現象,探究圖案和進行圖案設計,獲得一種以簡馭繁的思想。

教學準備:各種圖案、實物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欣賞圖案

1、欣賞美麗的圖案,感受圖案的美和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美無處不在,請同學們欣賞這幾幅圖案(出示書上的四幅圖案),你能説一説看到這些圖案的感受或知道哪些圖案代表的意義嗎?

2、運用平移、旋轉、對稱的現象觀察、探究美麗的複雜圖案。

(1)每一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在書上把這個圖形塗上顏色。(和同桌同學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2)哪幅圖案是對稱的?(先獨立思考後小組交流、彙報。)“紫荊花”是由一個花瓣繞中心旋轉四次得到的。“風箏”是由一隻燕子平移後得到的。

“花邊圖案”是由一組小圖案平移後得到的。“雪花圖案”是由一瓣雪花然中心旋轉五次得到的。

3、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圖案是由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的?生活中有這麼多美麗的複雜圖案,它們都是怎樣得到的?

二、解釋畫法,動手操作

1、你想不想也來設計一幅美麗的複雜圖案呢?

(1)畫出下面圖形的對稱圖形(教材第23頁畫一畫1)。(學生在書上獨立畫圖,教師巡視。展示學生的作品,請畫得又快又好的學生説説自己是怎樣畫的,在畫圖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對稱圖形有哪些特點。)(設計意圖將感知轉化為設計理念,親身體驗應用平移、對稱的現象進行圖案設計,並掌握必要的繪圖策略和技能。)

(2)繼續畫下去(教材第23頁畫一畫2)。淘氣也畫了一幅圖案,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畫完了嗎?觀察圖案,它是由哪個簡單圖形運用什麼現象,經過怎樣的變化過程得到的。(學生彙報。根據自己觀察的規律把圖畫完。)

3、作品展覽、鑑賞全體同學一起欣賞大家的作品,尋找作品中的平移、對稱和旋轉現象,並評選出最佳創意獎、最佳作品獎、巧手獎、互助獎等,使學生得到美的啟示。(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利用平移、對稱的現象,觀察、探究圖案和進行圖案設計,理解並掌握複雜圖案是由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的,獲得一種以簡馭繁的思想。)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利用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的方法設計的圖案,廣泛地應用於平面、立體的建築藝術和幾何圖像上,而且還涉及到其他領域,希望同學們平時注意觀察,如果有興趣你也可以成為一個傑出的設計師。

教學反思:結合欣賞繪製圖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

參與、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培養良好的情感價值觀。

三年級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案篇2

教材簡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國小三年級的學生,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徵,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事物很多,也為學生奠定了感性基礎。他們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同時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對於具體、直觀的內容有較大的依賴性。所以,本課儘量營造一種輕鬆愉悦的氛圍,讓學生在玩中學,在觀察、操作中探索研究,以多媒體課件為學習媒體,讓學生自主探索,在探索中發現,在探索中學習。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找生活中的對稱物體,欣賞圖片,加強了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繫。同時,學生通過動手、折一折、畫一畫、猜一猜、剪一剪等活動,建立起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探索出了軸對稱圖形的特徵以及判斷軸對稱圖形的方法。

教學目標:

1、聯繫生活中的具體物體,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徵。

2、使學生能根據自己對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在一組實物圖案和平面圖形中識別出軸對稱圖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3、使學生在認識和製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到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激發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徵,能識別出軸對稱圖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每小組有不同的圖形一套,小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情境導入:昆蟲家族今天開了個舞會,它們正歡快的飛舞着。看!它們向這兒飛來了,不過只有它們的半個身影。它們説:“只要你猜對我們是誰,我們就會出現。”

1、請你猜一猜,他們分別是什麼?

2、提問:你們怎麼猜得這麼準啊?(它們的兩邊都是一模一樣的。)

小結:像這些昆蟲的兩邊是一模一樣,我們就説它是對稱的。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根據學生的感知規律,創設了有趣的“猜一猜”情境,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昆蟲圖形的介入為學生感知軸對稱圖形的特徵作了鋪墊。】

師:老師這還帶來了一組對稱物體的照片,請大家來觀察,看看這些照片有什麼共同之處。

生:左右兩邊一模一樣。

二、合作交流,感悟新知

1、初步感知

過渡:剛才同學們的觀察都很準確。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對稱的?

生:蝴蝶,褲子,鞋子,七星瓢蟲等。

師:日常生活中,我們不但可以經常看到一些對稱的物體,還能看到很多對稱的圖形。今天老師也要給你們露一手,看看我要表演什麼啊?(剪紙)嗯,不過,你能猜出我剪的是什麼嗎?

學生回答:(剪一棵松樹)。

提問:那麼仔細觀察這兩個圖形,看看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讓他們説出:這兩個圖形的兩邊是一模一樣的,它們是對稱的,中間有一條摺痕。

繼續提問:(出示提前準備好的一張音符圖)那這個圖形的兩邊也是一模一樣的,中間也有一條摺痕,那它和上面兩個圖形有什麼不同的地方?請你們把它們對摺後想一想。

引導:音符圖對摺後只上半部分重疊在一起,下半部分不重疊。像這樣只有一部分重合在一起,我們就稱為是部分重合。(板書:部分重合)而松樹圖和愛心圖對摺後能全都重合在一起。

小結:對摺後能全都重合在一起,我們稱為是完全重合。(板書:完全重合)像這樣對摺後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我們叫它軸對稱圖形。這條摺痕就是對稱軸,我們用點劃線來表示。

揭題: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軸對稱圖形。(板書:軸對稱圖形)

同桌互相説一説什麼是軸對稱圖形。

?設計意圖:通過折音符圖形,得出音符圖形只有部分重合,在與松樹、愛心圖形的比較中,感受部分重合與完全重合的區別,學生對“完全重合”的認知已經非常地清晰,從而深刻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2、加深理解

過渡:同學們説的真好。這裏有三張照片,是我對同一只杯子從不同的角度拍的。

(1)出示這是從杯子的正面拍的。這個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嗎?對稱軸在哪?

(2)出示這是從杯子的上面拍的。這個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嗎?對稱軸在哪?

小結:對稱軸可以有不同的方向。

(3)出示這是從杯子的側面拍的。這個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嗎?那你有辦法把它變成

軸對稱圖形嗎?(添柄、去柄)

小結:同一只杯子由於觀察的角度不一樣,看到的圖形有時是軸對稱圖形,有時不是軸對稱圖形。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角度的杯子照片,讓學生明白可以橫着畫對稱軸,也可以豎着畫對稱軸,也可以斜着畫對稱軸,對稱軸可以有不同的方向。】

三、動手操作,鞏固新知

1、折一折

過渡: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些老朋友,你還認識它們嗎?那我們就一起説出它們的名字。

(1)下面請你們用對摺的方法,看看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哪些不是軸對稱圖形?

(2)生折交流彙報。

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為什麼不是,你是如何證明的?(對摺後不能完全重合)

能不能折一次就好了?

小結:我們要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要看它對摺後能否完全重合。

(3)那其他四個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嗎?你是怎樣判斷的?

生演示並説明理由

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有一種對摺方法,長方形有兩種對摺方法,圓有無數種對摺方法。

小結:這些圖形不管只有一種對摺方法還是很多種對摺方法,只要對摺後能完全重合的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2、判斷

過渡:剛才同學們都用對摺的方法來判斷是不是軸對稱圖形。現在,不對摺,你能用眼睛看出來嗎?真的?現在就考考你們。

出圖生判斷,説説對稱軸在哪?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體現生活化、多樣化、層次分明,同時也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即讓學生鞏固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同時又突出軸對稱圖形的重要性。】

四、再次探索,掌握畫圖方法

過渡:剛才我們是根據一半的圖形猜出另一半,那如果告訴你軸對稱圖形的一半,你能畫出它的另一半嗎?

(1)生嘗試畫一個,彙報交流

你是如何畫的?你為什麼要和這個點連起來?這兩個點為什麼不用找?

(2)方法小結:第一步找對稱點,第二步依次連線。

説明在找對稱點的時候,如果圖形的頂點在對稱軸上,那麼這個點的對稱點就是它自己,就不用找了。

(3)用這種方法完成其他兩幅圖並彙報交流。

五、全課總結,分享收穫

今天,我們學習了軸對稱圖形,你有哪些收穫呢?

六、欣賞圖片,拓展知識

留心我們的生活,你會發現軸對稱圖形、對稱現象的物體無時無刻都在美化我們的生活。蝴蝶、蜻蜓等因為有了對稱的翅膀,才能自由飛翔;我們的服裝因為對稱才顯得大方、典雅;古今中外,有許多的建築也是對稱的,多麼神奇,多麼美麗。我們只要用心思考,就會感到對稱的力量。

[資料鏈接]臉譜是我國的國粹,京劇臉譜是我國戲劇中獨有的化粧藝術,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從數學角度看,這些臉譜在設計繪畫中採用的就是軸對稱的方式。還有造型奇巧的剪紙藝術作品都是我們民間藝術家利用軸對稱的原理製作的。另外,在標誌建築,服裝、國旗、體育、運輸、航天等很多地方都設計應用了對稱方式。

三年級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案篇3

一、設計思想:

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展區”,在大背景下認識分數。同時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二、學情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單元只是"初步認識"。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們要藉助一些圖形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操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

三、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通過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對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觀圖形的探討和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會讀、寫幾分之一。

2、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

(三)情感目標

1、使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得到發展。

2、在觀察比較、動手操作中,培養學生勇於探索、自主學習的精神,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幾分之一的表象。教學難點:初步認識分母、分子表示的含義。

五、教學策略和手段: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摺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用圓片顯示豬八戒分西瓜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同時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準備: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各兩張,剪刀。

2、教師的教學準備:課前瞭解學生對分數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學環境的設計和佈置:黑板上準備好一些小磁鐵。

4、教學用具的設計和準備: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若干張,剪刀一把。兩個月餅圖。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講一個西遊記裏的故事給大家聽。

話説唐僧師徒一路向西取經,這一天他們來到了一個集鎮上,看到路上的人都手提着月餅,這才想起今天是中秋節了。這時剛好路過一個月餅店,“哇,好多的月餅呀!”八戒很快就看見店裏各種各樣的月餅,饞得直流口水,一個勁地説:“師傅我想吃月餅。”可是唐僧説:“想吃月兒餅可以,不過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説:“有4塊月餅,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塊?請寫下這個數。”豬八戒很快就寫下了這個數。唐僧又説:“有2塊月餅,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塊?請寫下這個數。”豬八戒想了想,又寫下了這個數。唐僧見豬八戒回答得這麼快就説:“很好,那麼要是隻有一塊月餅,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塊?該怎麼寫?”這可把八戒難住了。

同學們,你們知道每人分幾塊嗎?(有的説每人分一半,有的説每人得半塊。)半塊月餅可以用什麼數來表示呢?看來同學們想不出該用什麼數來表示,沒關係,今天老師特意請了一位新朋友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難題。它就是——分數。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分數的初步認識。(出示課題)新課標第一網

[設計説明:思維始於疑問,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是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點。根據國小生愛聽故事的特點,從故事中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將學習分數的必要性自然展現(是因為用整數解決不了了,所以才要用到分數),且使學生的探究意識也孕育而生。]

(二)動手實踐,自主探究

認識二分之??

(1)猜一猜: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怎樣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師:把一個圓平均分成兩份,一半就是這兩份裏面的一份,也就是這圓形的二分之一,寫作:1/2,結合書本中的月餅圖説説,“2”表示什麼?“1”表示什麼?

(2)教師説明:2表示平均分的份數,1表示其中的一份。

(3)動手實踐

a、折一折:讓學生用各種的紙片動手摺出1/2,(圓形、長方形、正方形)

b、展示學生的幾種典型折法

c、從操作過程中凸現思考過程。

師:這些形狀不同的紙都可以折出它的1/2。想一想,同一張紙折出的形狀不一樣,為什麼都可以用1/2來表示呢?

(4)在辨別中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折出幾種不是平均分的二分之一,想想這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嗎?(再次強調平均分)

[設計説明:通過直觀演繹數學知識所藴涵的思維發展過程,讓學生進行自我釋疑體驗,教師不直接告訴學生現成的結論,也不包辦學生的思維方式和過程,而是通過“折一折”了驅動學生內在的思維活力,感悟“平均分”的內涵與重要性,從而是學生的思維方式不拘泥與常規,思維實現跳躍式的發展。]

認識四分之??

(1)觀察推想

師: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四份,每塊是它的幾分之一?

(2)開展折1/4的活動

a、師:要得到一個圖形的1/4應該怎麼辦?用圓形紙片折一折,並用陰影部分表示出四分之一。

b、彙報:你是怎麼得到1/4的?説一説1/4表示什麼?

c、請學生拿出同樣大的正方形紙,小組合作折出不同的1/4塗上顏色貼在底板上,在相同的時間裏看哪組折出的方法最多

d、彙報怎樣折的。問:這些1/4的部分一樣大嗎?為什麼?

強調:整體一樣大,它的1/4就一樣大。

認識幾分之??

(1)剛才我們認識了1/2和1/4,我們把1/2,1/4,這樣的數叫分數。你還想到了哪些幾分之一的分數?板書學生的回答。(有意識寫幾個分母大一點的分數)抽幾個説説分數所表示的意思。

(2)找一找。(出示主題圖)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遊樂園的小朋友都在幹什麼?你發現哪裏有幾分之一?為什麼?

(三)練習:做一做第1題

[設計説明:有了1/2作基礎,1/4的學習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去分析、去解決新問題,學會把新知識和生活經驗與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繫着學習,學會在動手操作,實踐活動中認識理解知識,並學會舉一反三,有所創新。]

再現情境,比較大小。

(1)故事引出問題

師:接下來老師繼續來講西遊記的故事,唐僧師徒在月餅店買了些月餅後繼續趕路,走着走着轉眼已到了中午,豬八戒餓得肚子咕咕直叫。這時唐僧拿出了一個的餅,給八戒和孫悟空分一分,説給孫悟空1/4,豬八戒1/2,豬八戒一聽急壞了,大聲説,不行,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吃大的,我要吃1/4。同學們,豬八戒他是不是得到便宜了,吃到大的一塊了嗎?(板書14)

(2)解決問題:

讓學生思考後説一説。

師:你是怎麼想的?為什麼吃到1/2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

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圓片代替餅來驗證一下。

反饋,請2名學生説一説是怎樣進行驗證的。

小結:原來分數也有大小,1/2表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分成4份的要大,所以1/2>1/4

(3)拓展延伸:

a、這時候,沙和尚過來他也要吃,他説要吃這個月餅的1/8,你覺得他們三個人誰吃得最多,誰吃得最少?

b、看板書,你還能比較這些分數的大小嗎?任選兩個數比較大小,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以板書),你發現了什麼?(分的份數越多,其中的一塊就越小)上面這些分數中哪個,哪個最小?

(4)練習:做一做第2題。

[設計説明:再次用講故事的的方法引出分數的大小比較,讓學生從解決故事的疑問中尋找正確的答案,同時故事中也藴含了正確的答案,把分數的大小比較和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學生不難發現正確答案。並且再次用圓片代替月餅來進行證明,驗證答案。]

(四)説説想想,課堂小結

説説你對分數有了哪些瞭解?

想想分數中的兩個數字分別表示的是什麼?你分清楚了嗎?

三年級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案篇4

教案設計

設計説明

乘加、乘減混合運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表內乘法和百以內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單純地呈現乘加、乘減綜合算式,機械地記憶運算順序,教學效果肯定不理想,為了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紮實地掌握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本節課教學設計突出了以下幾點:

1.充分發揮圖示的作用,鼓勵學生通過直觀圖來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係,進而解決問題。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解決問題的過程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出來,或者用直觀圖來説明所列算式的意思,因為畫圖的過程就是學生思考、分析、理解的過程,所以用這種方法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題意,直觀地呈現題目中的數量關係,從而很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效率和能力。

2.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理解並掌握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在教學中,先讓學生結合問題情境説一説所列乘加綜合算式的意思,再讓學生根據算式的意思嘗試計算,這樣的安排,不必刻意強調運算順序,學生就會根據題意明確應該“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情檢測卡

注:本書“上課解決方案”中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見前面的“備課解決方案”。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小熊購物(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熊胖胖的零食吃完了,它要到超市去買一些,你們想知道它買了哪些好吃的嗎?不過小熊胖胖有個條件,就是它買完以後,你們要幫助它算一算應付多少錢。可以嗎?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生動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

⊙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看圖讀題,理解題意。

(1)課件出示教材2頁情境圖。

師:從圖中你瞭解到哪些數學信息?

(引導學生説出圖中的數學信息)

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胖胖買1個蛋糕和4個麪包應付多少元)

(2)篩選有用的數學信息。

師:要求胖胖應付多少元,要用到哪些數學信息呢?(學生彙報)

胖胖應付多少元?

請學生把有用的數學信息和問題完整地説一説。

2.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提問:要求胖胖應付多少元,你有哪些方法呢?在練習本上畫一畫,寫一寫吧。

(學生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小組內討論,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師巡視指導)

(2)組織學生交流。

提問:你們有答案了嗎?説一説你們是用什麼方法解決的。

學生的答案可能會有下列情形:

第一種情形:用畫圖的方法解決問題。例如:

請學生説出圖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並幫助學生把意思表達完整準確。

第二種情形:圖形與算式相結合。例如:

3×4=12(元) 12+6=18(元)

請學生説説圖意,再結合圖形説一説每步算式的意思。

第三種情形:只列算式,沒有圖示。例如:

3×4=12(元) 12+6=18(元)或3×4+6=18(元)

請學生通過畫示意圖來説明每步算式的意思,可讓畫圖有困難的學生參考教材,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設計意圖:畫圖的方法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題目的意思,同時有利於學生分析數量關係,也為更好地理解運算順序打好基礎。

3.觀察比較,認識乘加綜合算式。

(1)課件出示兩位同學列出的綜合算式:3×4+6和6+3×4。

提問:這兩個算式有什麼異同點?

(引導學生説出這兩個算式的相同點是都有“3×4”,不同點是6的位置一個在前,一個在後)

(2)提問:兩個算式中的3×4表示什麼?淘氣的算式是先求什麼,再求什麼?笑笑的呢?這兩個算式表示的意思一樣嗎?

(通過討論、交流可以得出:兩個算式都是先求買麪包的錢數,再加上買蛋糕的錢數,從而求出胖胖應付的錢數)

(3)教師小結:淘氣與笑笑都是把分步列出的兩個算式整合成一個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這樣的算式叫綜合算式。這兩個綜合算式表示的實際意義是相同的,只是先後出現加號與乘號的順序不同。

三年級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鏡子的反射的圖案有什麼特點。

2、能夠根據鏡子的反射畫出對稱圖形。

3、使學生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的一些特徵的過程,培養並發展學生的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能力。

4、充分挖掘課程資源,進而培養學生鑽研數學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具準備

一面小鏡子、美術字“王”、收集一些照片。

教學過程

一、觀察導入

事先準備一個小鏡子夾在一本書裏,然後説:“老師的書裏夾了幾張偉人的照片,誰想來看一看?但是看完的同學不能夠説出來。”

問:你看到了什麼?在鏡子中看到的是誰?你想到什麼?

揭示課題:鏡子中的數學。

二、學習新課

1、引導談話:

鏡子能做什麼?鏡子裏的圖象和實際中的圖象有什麼關係?鏡子中也有很多的數學知識等着我們去探索呢

老師演示:把鏡子放在“王”字的上面,你觀察到了什麼?

放在一半的蝴蝶圖形上面,你又看到了什麼?

問:和原來的圖有什麼不同?這是什麼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2、從鏡子中看到的圖象是一個什麼圖形?哪一條線是它的對稱軸呢?

3、是不是所有在鏡子中形成的圖象都是一個對稱圖形?觀察圖3,你發現了什麼?

在鏡子中看到的數字和實際中的數字是相反的,但是形成的圖形也是對稱圖形。

4、運用這個原理,你能想到什麼?用鏡子觀察物體時需要注意什麼?

引導學生討論:鏡子有什麼作用?它能幫我們做什麼?你能用鏡子做哪些事情?

在學生的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小結。

三、鞏固練習

(一)反饋練習:

1、完成18頁第1題:

從鏡子中看到的是哪一個圖形?

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想象、操作,正確地進行判斷:鏡子中的圖象和實際的圖象是相反的,並是對稱的。

1、第2題:

把鏡子放在一個對稱圖形的適當的位置,使你仍然能看到圖的全部。

小組討論,把鏡子放在哪裏合適?為什麼?

實際上鏡子放在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上就可以了,想一想這是什麼道理?

(二)拓展練習:

從鏡子裏反射的時間有什麼特點?

實踐操作:從鏡子中觀察一個鐘錶的時刻:5時整。鏡子中的時刻是7時整。

再讓學生觀察一些這樣的時刻,引導學生注意發現其中的奧祕。

四、全課總結

本課你學到了什麼?小小的一面鏡子中藴藏了哪些知識?

五、佈置作業

收集一些對稱的圖形、圖案和照片,班裏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