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聽泉教案5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4.97K

教案包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活動和評估方式等要素的詳細規劃,我們的教案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探索知識,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聽泉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聽泉教案5篇

聽泉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4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猶如”、“像……一樣……”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憑藉課文中的具體語言材料,通過想象感受泉聲的美妙,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憑藉語言材料想象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美妙有趣。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準備:

查閲有關鼎湖山的資料、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清課文脈絡,試着給課文分段。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聽説過我國廣東省肇慶市東北部的鼎湖山嗎?鼎湖山,原名頂湖。因山頂有湖,四季常盈,故得其名,民間傳説黃帝打敗蚩尤採首山之銅在此鑄鼎,鼎成昇仙,為紀念黃帝得道入仙冊,習稱鼎湖。鼎湖山的景色可美啦!以“植物多”、“寺廟多”、“瀑布多”馳名於世。 揭題:16、鼎湖山聽泉

二、看圖片,聽課文錄音。

三、初讀課文

1、佈置學生自學。

(1)藉助拼音,輕聲自由讀課文。要字字入目,把課文讀通讀順。

(2)拼讀生字表中生字,畫出文中帶生字的詞,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

(3)給自然段標上序號,想一想每個自然段講的什麼。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詞。

a、肇慶 聆聽 矇矓 汩汩

b、草叢 暮色 古剎 匯聚 穿越 輕柔 清脆

草豐林茂 時隱時現 不絕於耳 交錯流瀉

清純悦耳 山鳴谷應 悠悠揚揚 安詳厚重

歡快活潑 繁花似錦 古樹參天 萬籟俱寂

厚重回響 雄渾磅礴 銅管齊鳴 忽高忽低

忽急忽緩 忽清忽濁 忽揚忽抑 蓬勃生機

(2)在學生讀準音的基礎上,找一找這些詞語中哪些是描寫聲音的?

指導學生美讀這些詞,是否可以通過自己的朗讀聲來詮釋一些詞語的意思。

(3)讀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四、理清課文脈絡

1、默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作者在哪裏開始聽到泉聲,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聽得更加真切,試着給課文分段。

2、討論交流後小結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我們”來到風景名勝鼎湖山。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白天“我”在上山途中觀景聽泉。

第三段(第3—5自然段):寫入夜“我”在慶雲寺聽泉,抒發在鼎湖山聽泉的總體感受。

五、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

重點指導書寫“磅礴”,區分“暮”和“幕”、“墓”、“慕”的意、形。

2、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2自然段。

2、理解課文1——2自然段內容,憑藉課文中的具體語言材料,通過想象感受泉聲的美妙。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憑藉語言材料想象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美妙有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到鼎湖山去聆聽、辯識、品位那裏的泉聲吧!

二、精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第一段。説説讀了這一段,你瞭解了什麼?(可瞭解到鼎湖山的位置和雨後鼎湖山的概貌)

2、出示第二句話。試讀體會!通過朗讀,你感受到了什麼?

三、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過渡:雨後的鼎湖山濛濛朧朧,別有一番詩意!那作者又是在什麼地方聽到泉聲,看到泉水的呢?

1、學生輕聲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描寫泉水的句子。

2、交流。教師相機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a過了寒翠橋,就聽到淙淙的泉聲。

a指名讀,説説讀了這句話你體會到了什麼?(板書:泉聲響)

b能試着把這句話讀一讀嗎?

b進山一看,草叢石縫,到處……我們得尋找着墊腳的石塊跳躍着前進。

a自由讀,圈出“不絕於耳”,想想是什麼意思?從這個詞可體會到泉水怎樣?(板書:泉水多)

b還可以從哪兒看出泉水多?生讀,師在“到處”、“湧流”、“交錯流瀉”“遮斷路面”等詞句下圈點。

c這兩句話中的“湧流”和“流瀉”能交換嗎?它們有什麼不同?

(“湧流”指朝上湧出朝前流淌,“流瀉”指迅速地朝低處流淌)

師:當我們走在山路上,不斷流淌的泉水把路面都遮斷了,我們得尋找着墊腳的石塊跳躍着前進,這是一件富有情趣的事呀?感情朗讀這段話。

c愈往上走樹愈密,綠陰愈濃。濕漉漉……匯成一片美妙的音響。

a學生看插圖,聽老師讀這段話。

b看了圖,聽了朗讀,有什麼要説的嗎? (板書:泉聲美)

c這段話中有個比喻句,找出來讀一讀。能用“猶如”來説句話嗎?

d想象意境,指導朗讀。(在寧靜的傍晚,剛剛下了一場雨,空氣特別清新,從寺廟中傳來了悠揚的鐘聲,和歡快活潑的泉聲彙集在一起,是一首多麼美妙的交響曲啊!)

就讓我們一起來奏響這部交響曲吧!(齊讀)

四、朗讀課文第1——2自然段。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3——5自然段並背誦本段。

2、學會用“猶如”、“像……一樣……”造句。

3、理解課文第3——5自然段內容,憑藉課文中的具體語言材料,通過想象感受泉聲的`美妙,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憑藉語言材料想象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美妙有趣。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在上鼎湖山的途中,我們就看到了涓涓細流的泉水,聽到了鐘聲和泉聲彙集而成的美妙的音響。當我們循着鐘聲,來到了半山腰的慶雲寺時,又看到了什麼呢?

二、學生自學第三自然段。

1、學生自讀。

2、結合自己課前查閲的資料,噹噹小導遊,簡單介紹慶雲寺。

三、精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師:作者夜裏借宿在慶雲寺,聽到的泉聲又是怎樣的呢?

1、請同學們自由輕聲地讀課文,自己先體會體會。

2、指導讀第一句。

(1)指名讀,你知道“萬籟俱寂”的意思嗎?指導再讀。

(2)如果,我們是客人,那主人就是——(指板書:鼎湖山)。主人不僅慷慨地捧出她美妙的泉聲,而且還把這“泉聲一直”——(引讀)。多熱情,多好客!誰能把這種情趣讀出來?

3、指導讀第二句。

師:這麼豐富的泉聲,如果只用耳朵聽,能真切地欣賞到她的美妙嗎?所以作者是在用心——(學生接下半句)

(1)齊讀。

(2)作者是怎樣用心去聆聽、辯識,又是怎樣品位的呢?

讓我們設身處地地想象一下:山中萬籟俱寂,唯有泉聲不斷,此時此刻,作者一邊聆聽着泉聲一邊在心裏不停地讚歎。

4、指導讀第三句。

啊!這是 聲音,多像 一樣 啊!

(1)出示句式:

生輕聲讀第三句,準備用這樣的句式説出作者的心裏話。

(2)同座位互相説一説。

(3)指名回答,教師相機板書:輕柔、清脆、厚重回響、雄渾磅礴

(4)師引讀這段話。

(5)請大家輕聲地把第三句再練一練,指導學生讀好這幾句話。

(6)同學們,這麼優美的語句,要是能背下來,變成自己的語言,那該多好啊!自己先背背。指名背。

(7)這一句,作者向我們詳細介紹了鼎湖山四種泉聲,其實,這裏的泉聲遠不止這些。(板書:“……”)你聽。

5、學習第四句。

(1)示範讀。誰能像老師這樣讀?

(2)聽出來了嗎?這裏的泉聲豐富多變。

(3)引讀。

(4)學生讀,讀出這種感覺。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鼎湖山因為有了清泉,所以 。

(1)課文學到這裏,請同學們聯繫全文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鼎湖山清泉的作用難道只是給人們以聽覺上的享受嗎?它還有哪些作用呢?準備用這樣的句式發表你的看法:

(2)學生在下面試着寫一寫。

(3)指名回答。

(4)教師小結:泉聲聽在耳裏,泉水留進心田(板書:留進心田),這是多麼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啊!

(5)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五、課堂作業。

用“猶如”、“像……一樣……”造句

附板書:

泉聲響

白天 泉水多

泉聲美

鼎湖山聽泉 輕柔

清脆

黑夜 厚重回響 流進心田

雄渾磅礴

聽泉教案篇2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祖國山河秀麗,我們曾登過永濟的鸛雀樓,領悟過“更上一層樓”的哲理,我們曾遊覽過河上的趙州橋,驚歎過他的堅固和美觀,今天我們又將一起遊覽廣東肇慶的鼎湖山,聆聽了那清亮圓潤的泉聲。聽,耳邊傳來淙淙流淌的聲音,(點擊封頁),搖鈴擊磬似的、清亮圓潤。彷彿我們已來到了鼎湖山。(點擊圖片)

師:面對鼎湖山,你最想説什麼?

生甲:鼎湖山真美!

生乙:鼎湖山的泉聲真好聽!

……

[評:在學生對鼎湖山進行了初步感知後,先由學生説説印象如何,充奮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留下了第一印象“泉聲很美”。]

師:是呀,多麼奇特的鼎湖山,你能在課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它的美麗奇特呢?請你把它找出來。

[評:緊扣文中的句子,加強對泉聲的理解。]

二、學習課文第二節:

過渡:就讓我們跟上作者的腳步去看一看那清亮的泉水,聽一聽那美妙的泉聲。

(一)相機出示:過了……前進。

師:哪位同學能把這段美麗的文字讀一下?(生讀)

師:從他的讀中,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在文章的內容和學生的朗讀的基礎上,再加上生動的錄像。能讓學生用文中的語句來表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師:“交錯流瀉”是什麼意思?

生:不能回答。

師:讓我們去看一看?播放泉水“交錯流瀉”的畫面。

[評:對於難以理解的詞語,能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增強了學生感性認識。]

師:看了這交錯流瀉的泉水,你想説什麼?

生有感情地説:真令人陶醉!太美了!真是生機勃勃!……

師:那你現在準備怎麼讀,自己試試。誰來讀?

生朗讀

過渡:聽了你的朗讀,老師也陶醉了,忍不住加快腳步,去感受鼎湖山泉的美麗。

(二)繼續説,出示“泉聲隱到了……音響。”

師:你覺得這段文字裏哪個詞寫出了泉聲的特點?你怎樣理解他?你能讀一讀嗎?

生:找出這個詞,試着理解,並試讀。

聽泉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篩選信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明白作者扣住一個“泉”字,抓住“聽”來組合材料。

2.通過解讀文本的有關內容,理解作者聽泉的人生感悟。

3.結合課文有關語句,分析本文虛實結合的寫法並學以致用。

4.通過問題引領幫助學生理解本文圍繞中心安排詳略的特點。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遊記散文。與一般遊記散文的寫法一樣,文章主要按遊蹤的順序組合材料,移步環境。不過由於作者從“聽泉”的角度切入,很新穎,這就給它披上了一件素淡朦朧的紗衣,陡增了它的神祕之美;又因作者在寫景的同時巧妙地融進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獨特的聽泉感悟,這就使文章顯得厚重、精深,頗令人玩味。這兩點該成為教學重點、難點。

此文被安排在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吟哦諷誦而後得之”的第一篇。本單元是繼八年級遊記散文後的又一單元,只是要求已不同,這就要求教師站在學習方法的高度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本單元的內容編排和寫作訓練,要求教者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同時,要訓練學生從多種渠道蒐集、篩選和組合材料的能力和學以致用的能力。因此通過本文的學習應能有利於學生用“吟哦諷誦”法學習本單元的其它文章,併為單元寫作積累一定的組合材料、表現景物的方法,從而為學生介紹本地的風景作鋪墊。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想:

本着從整體上把握全文、“授之以漁”並訓練立足於培養學生的原則,根據本文的個性特點和本單元的教學、寫作的要求,第一課時側重於“讀”,在讀中篩選信息,整體感知全文,結合小組合作懂得本文組合材料的特點;第二課時,側重於讀中思、讀中品。有道是讀而不思則罔,思而不讀則殆。唯有讀與四緊密結合,方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感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個人默讀、靜思,篩選信息,整體感知課文。

2.吟詠諷誦課文有關語句或段落,初步體會作者寫泉時的心情,明白作者扣住一個“泉”字,抓住“聽”來組合材料。

教學重點:

1.通過篩選信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明白作者扣住一個“泉”字,抓住“聽”來組合材料。

2.用“吟哦諷誦法”朗讀寫泉水及其給作者感受的句子,初步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你知道鼎湖山是怎樣的風景區嗎?你知道鼎湖山的泉水有什麼特點嗎?你知道如何表現泉水的特點嗎?

二、新授:

(一)用心讀文章,獨立思考,解答下列問題: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並抄寫詞語一遍。

肇慶、泠泠淙淙、楹聯、悵惘、嬉戲、古剎、翩飛、開闢、污垢、遐想

2.用圈點勾畫法篩選信息,然後用不少於200字的一段話介紹鼎湖山風景區。(可從地理位置、主要景物及特點、景點、地位等方面概括)

鼎湖山風景區位於廣東省肇慶市東北,是北迴歸線上的綠色明珠。山上樹木種類繁多,據説是地球上同一緯度上現存植物最多的一個點,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作生態觀測站。如果站在半山腰的補山亭,放眼望去,遠近高低,樹木枝纏藤繞,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濕綠,猶如大海的波浪,一層一層,直向山頂推去。泉水是鼎湖山的靈魂。它或在林木疏朗處閃過亮亮的一泓,再半含半露、欲近故遠,惹人喜愛;或在密林深處隱匿,讓你只聞其聲,而不見其影,只能凝神靜聽它的歌聲。泉聲或清脆悦耳,或厚重雄渾;無論是剛進山,還是在補山亭向上四百餘階、擁有三百多年曆史的慶雲寺,你都能感覺泉水幾乎無處不湧,無處不鳴,孕育着生機,滋潤着萬物,愉悦着遊人的身心。

(二)小組合作交流、修改短文,推薦佳作展示,老師判分。

(三)吟詠諷誦寫泉水及其給人感受的語句,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要求:

1.跳讀課文,用橫線畫出寫泉水及給其給自己感受的語句,選用文中詞語或短語概括作者的情感。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感情。

失望——頓生雀躍之心——喜愛——陡覺輕快——陶醉

2.組內研讀:各人在組內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並進行自評和他評,推選代表或集體參與準備展示本組朗讀最好的段落。

3.前四個獲得機會的小組展示本組朗讀,老師點評、判分。

(四)討論:本文以寫“聽”為主,還是以寫“泉”為主?為什麼?

以寫“泉”為主。因為本文更多的文字是寫泉水以及泉水給你的感受,而“聽”,只是引出泉水的手段而已。

三、 小結

以小組為單位小結本課的收穫和有待改進之處。收穫必須包含本節課的目標達成情況、

學法的內容。

四、佈置作業

1.完善概括介紹鼎湖山景區的短文。

2.在“吟哦諷誦”課文第八段的基礎上,背誦“那柔曼如提琴者……飛瀑落下深潭。”一段。

3.作者運用何種方法才能把泉水的音和形形象地展現在我們眼前的?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課文寫泉水及其給作者感受的語句,分析本文虛實結合的寫法並學以致用。

2.通過問題引領幫助學生理解本文圍繞中心安排詳略的特點。

3.在朗讀、品味理解作者聽泉的人生感悟。

教學流程:

一、檢查背誦,導入新課。

二、新授

(一)理解作者聽泉的人生感悟。

1.作者如何寫出泉水中的“層次”的?

泉水的聲音柔曼、清脆、厚重、雄渾可見層次清晰,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演繹出了想像的畫面。

2.“看不見的指揮棒”指什麼?

作者的心靈,即是作者把聽到的聲音通過心靈的加工變成了瑰奇壯麗的樂曲。

3.作者在文中寫道:“在泉水的交響中,彷彿能夠聽到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生命在誕生、成長、繁衍、死亡,新陳代謝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升騰而成為主旋律。”那它們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繫?

泉水奔流不息,年年如此、歲歲相似。在前進的過程中或遇坦途,而成小溪;或遭巖石,碎為滴泉;或落空谷,壯大自己;或下陡壁,激情飛瀉。其間,輕重緩急、遠近高低和人生的歲月、歷史的變遷極其相似,同時又極具美感。“新陳代謝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則融入了改革開放之初的時代特點,奔騰的主旋律自然成為時代的最強音。

(一)結合第一、二、三段中描寫泉水的句子,分析作者是如何把離我們較遠的泉水寫得生動形象,讓人如臨其境的。

第一段:用通感的修辭手法。用讀者熟悉的“活潑潑蹦跳的姿影”這一視覺形象描繪聽覺的內容。

第二段:把泉水半含半露、欲近故遠的嬌態想像成繞膝逗我笑的愛女,讓人如見其人,喜愛之情躍然紙上。

第三段: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用讀者熟悉的孩子如鈴的笑語來比喻泉水清脆悦耳的聲音,恰如其分,拉近了讀者與作者之間的距離,令人身臨其境。ww

(二)用“吟哦諷誦法”朗讀第4-7段,概括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思考這部分是否多餘,為什麼?

這部分主要寫從補山亭仰望、在慶雲寺漫步。

不多餘,因為這部分既為下文寫在慶雲寺旁的客房聽泉蓄勢,又賦予作品時代意義。教參上如是解,不過本人還是覺得對在慶雲寺漫步這一內容的分析有點牽強。因為在第5-7段中就連“伏虎聽泉”這一有利於讀者理解作者聽泉意圖的內容都隻字未提,而重點寫了作者對並不高貴的菩提樹得到特殊的禮遇表示不滿,這姑且可以理解為對重視佛法的不滿,那是否隱含其曾有過不公正遭遇?且慶雲寺的存在引來了眾多遊客,給自然保護區帶來潛在的威脅。

三、 小結

各人小結本節課的收穫和有待改進之處,組內交流,推選一人作集體交流。

四、鞏固運用:

發揮想像,用虛實結合的方法和用下面句式寫一段話。

句式:我看到天上的白雲(盛開的鮮花、奔騰的江河、激烈的比賽場面…)……就彷彿…

五、佈置作業

1.背誦“那柔曼如提琴者…深潭。”

2.預習第二課。

板書設計:

鼎湖山聽泉

寫法:

情感線索:失望——喜愛——陶醉

虛實結合

聽泉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學習吟哦諷誦的要領,通過誦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瞭解一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法。

3.學習和應用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

4.學習作者在選材上的詳略安排。

2、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洳何抓住“聽”來組織材料。

2.幫助學生領會文章寫泉聲的各種層次,並幫助學生領悟話語中藴含的哲理。

3.有意識地指導誦讀,用各種方式激起學生誦讀的興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鼎湖山的優美景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2.從課文中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培養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1.瞭解一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式。

2.掌握誦讀要領,在誦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學習作者在文章中對材料的詳略安排。

難點

1.學習和運用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

2.體會作者由聽泉而生悟,領會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一、導入新課

1.介紹:鼎湖山位於廣東肇慶市東北部,與當地另一風景區——星湖齊名。前人為此山寫過很多遊記,當代散文家謝大光也寫過一篇,卻與眾不同。板書課題,並提問:課文題目中哪兩個字是本文的關鍵?結合教師介紹,展開想象,思考這篇散文會有什麼地方與眾不同,並回答教師提問,指出“聽”和“泉”字是關鍵字,然後準備學習新課。

2.肯定學生的回答,並指出: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個“泉”字來寫,用聽覺來感受,寫出了鼎湖山的獨特的美。

3.給學生5分鐘時間,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4.檢查生詞預習情況。出示板書:

①給加點字注音:楹聯 悵惘 污垢 萬籟俱寂 泠泠淙淙

②解釋下列詞語:雀躍 楹聯 悵惘 萬籟俱寂

5。明確詞語意思:

雀躍:高興得像雀兒一樣跳躍;

楹聯:掛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對聯,泛指對聯;

萬籟俱寂:形容各種聲音都寂靜下來了。

二、學會誦讀

1.引導:“吟哦諷誦而後得之”是讀書的一種基本方法,就是要求能通過吟哦去體會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我們在學習中要有意識地培養這種讀書方法,這樣才能夠提高我們的閲讀欣賞能力。

2.指出:誦讀要立足於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邊讀邊思考,要有所感悟。並範讀課文前三段。

3.指導學生誦讀課文。把學生分成4個小組,每個小組指定誦讀1—2段。

4.對學生的誦讀進行評價,並指出誦讀中存在的問題,然後給5分鐘時間讓學生自由誦讀、體會,並在班上巡迴指導。

5.組織學生談談誦讀的體會和感想,並指出,可以從誦讀的方法上談,也可以就課文內容談。

三、整體感知

1.講解:通過剛才的誦讀和討論,大家基本掌握了誦讀的要領,對課文的內容也有了大致的瞭解。下面我們再做進一步的學習。本文是一篇遊記散文,請問同學們,遊記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

2.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並指出本文也是這樣來寫的。然後請一位學生概括作者的行蹤順序。

3.指出:作者這樣移步換景,就逐漸把山泉的形態和精神都描摹出來了。作者為了讓讀者瞭解當時的環境和觀賞景物時的背景,還約略交代了時間的變化,哪位同學來概括一下?

4.講解:課文在這兩條線索的組織下,行文非常清晰,結構層次分明。指導學生理清課文的結構層次,然後點名讓學生回答,明確課文層次。

5.歸納:整篇課文以“聽”字統領全文。

圍繞“聽”字組織材料,採用多種手法,多層次的寫出了泉水的特點。結合課後練習一,思考這樣寫的好處。

四.小結

1.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基本上掌握了誦讀的要領,對課文內容也有了初步的瞭解。請同學們再認真地誦讀課文,準備下節課展開討論。

聽泉教案篇5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16課,齊讀課題:鼎湖山聽泉。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課文的2、4自然段分別向我們介紹了“進山觀景聽泉”和“夜宿古剎聽泉”,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步伐再次進入《鼎湖山聽泉》。

二、學習“進山觀景聽泉”

1、從肇慶驅車半小時左右,便來到了東郊風景名勝鼎湖山,在遊覽的路上上作者“聽”到了哪些泉聲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第2小節,畫出描寫泉聲的詞句,聯繫上下文想一想,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2、學生自讀課文,師適時點撥。

3、交流

預設:“淙淙”(引導體會聲音響亮、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不絕於耳”(泉水多,還有那裏可以看出來?聯繫上文你有什麼發現沒有?)

“清純悦耳”(清脆、純淨、沒有雜質很動聽)

“歡快活潑”

生:從“歡快活潑”這個詞中我體會到泉聲是跳動着的,富有節奏,象一個邊走邊跳,邊走邊笑的孩子。

生:我也喜歡歡快活潑的泉聲,特別是當泉聲和鐘聲一起在山谷迴響時的聲音我覺得更美。

師:老師也特別喜歡這鐘聲和泉水聲融合的“美妙的音響”,你聽……

(播放鐘聲和泉聲共鳴的音樂)

師:多麼和諧,多麼動聽的聲音啊,千百年來他們就這樣彼此訴説,彼此融合,給世人以美的享受。讓我們帶着我們的感悟將這兩句再讀一遍。

4、啟發思考:這一段中,除了描寫了泉聲之外還描寫了什麼?這些和泉水有什麼關係呢?

5、過渡:是呀,鼎湖山的泉水有情,它滋潤了山中的萬木,旺盛了古剎的香火,延續了千百年來的晨鐘暮鼓,作者決定“借宿在慶雲寺”,於是有了“夜宿古剎聽泉”(指板書)

三、學習“夜宿古剎聽泉”

1、師引讀“入夜,山中萬籟俱寂,只有泉聲一直傳送到枕邊……品味。”

這句話你是怎麼體會的?

生:我體會到山中的鳥兒啊,動物啊都睡覺了,遊客也散去了,非常地寧靜。

師:文中有一個詞叫做“萬籟俱寂”,在這樣的夜裏,作者是如何細細地聆聽、辨識、品味泉聲的呢?

2、出示要求:請同學們自由讀第4小節,從聽、辨、品三個方面劃出相關詞句,説説作者是如何聽、辨、品的,再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3、交流

作者聽到了哪些泉聲?(板書:聽)

用“泉聲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來説。

這麼多的泉聲,作者是如何辨識、品味的呢?(為了降低難度,可以給出句式:作者覺得()的泉聲是()發出的,因為()。)你來説説。

“輕柔的”

生:作者覺得輕柔的泉聲是小溪發出來的聲音,因為小溪在草叢裏流淌,速度不快,很平緩,讓人感覺很輕柔。

師:作者將它比作像小提琴一樣,你聽過小提琴的聲音麼?讓我們邊想象着那輕柔的旋律,邊把這一句讀一讀。

“清脆的”

生:作者認為清脆的聲音是從石縫間跌落的澗水的聲音。

師引導:石縫間落下來的水多麼?不多,一縷縷,一道道,所以發出的聲音很清脆。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麼?

指名讀。

“厚重回響的”

生“作者認為這是無數道細流匯聚於空谷的聲音,因為有無數道細流匯聚在一起,最後都連成了片,所以這個聲音聽上去很厚重。

生:而且落在了空谷裏,有迴音,所以説是厚重回響的。

請你讀出這種感覺。

“雄渾磅礴的”

生:作者認為那像銅管齊鳴一樣雄渾磅礴的,是飛瀑急流跌入深潭的聲音,因為瀑布流的速度非常快,流量又特別大,從很高的山頂沖刷下來,跌入了很深的潭裏,氣勢非常大。

4、作者一連用了4個貼切的比喻,以排比的形式向我們描繪了這四種泉水聲,(指屏幕)我們該怎麼讀好它呢?指名説,你來試試。

5、讓我們輕輕地閉上眼睛,來用心細細地欣賞這幾種泉聲吧!(播放音樂)

6、

現在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的同學請舉手!這樣吧,我們第一組讀出輕柔的泉聲,一二兩組讀出一個清脆的泉聲,一二三組讀出個厚重回響的泉聲,全班同學讀出個雄渾磅礴的泉聲。

7、人多力量大,真是首充滿氣勢的交響樂啊!你們每個人都是這首樂曲中的一個動人的音符。作者還聽到哪些泉聲呢?

8、出示“忽高忽低,忽急忽緩,忽清忽濁,忽揚忽抑……”(體會泉水的變化萬千,流動的)

9、如果説“進山觀景聽泉”是作者用耳聽的話,那麼“夜宿古剎聽泉”則是作者在用心去聽、去辨、去品!(相機把聽改為簡筆畫)

4、想象説話:此時,山中萬籟俱寂,只有泉聲一直傳到枕邊。作者躺在牀上可能會想到些什麼呢?(有難度,提醒:願望啊、讚美啊、心事啊)[

四、理解“清泉流進了我的心田”

1、夜深了,出示“蒙朧中,那滋潤着……流進了我的心田。”這句話你是怎麼理解的?

a誰來説説,什麼是“朦朧中”(1、作者陷入了沉思2、作者快進入夢鄉了3還可以用“恍惚中”)?

b理解“清泉滋潤了萬物,孕育出生機”。

c這是一個長句子,怎麼縮句?為什麼説清泉流進了我的心田?你是怎麼理解的?

(泉聲給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淨化了我的心靈、洗去心頭的疲勞、煩惱)

2、希望這汩汩的清泉也能流進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田,滌盪我們的,洗去我們的彷徨,淨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懷着這美好的希望,把這句再讀一遍。

3、同學們,作者不僅用心細細的去聆聽、去辨識、去品味,還用筆寫了下來,我們再來看看這段文字(出示第4節),想一想,作者是怎麼把泉聲的特點表現得栩栩如生,淋漓盡致的?(運用了排比、擬人、比喻的方法)

你能試着用上這些方法,寫寫雨嗎?

小練筆:《聽雨》提醒:可以從四季雨聲特點的角度寫;可以從雨點落到不同地方的角度寫;選取一個好的角度來寫,只需要寫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