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科二教案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37W

教案對於教師專業成長,都是有價值的,在制定一份教案的同時,教師的教學能力一定都有所加強,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國小科二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國小科二教案8篇

國小科二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瞭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許多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並可以通過實驗等手段解決這些問題。

瞭解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培養觀察、記錄、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評價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本課題主要以學生的探究實驗為主,因此採用探究式教學方法比較合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引導、指導和輔助的作用,將學習的主動權留給學生,使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的活動中深刻理解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學生求實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二、教學重點

1、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2、探究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

三、教學難點

1、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2、探究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

四、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1、引導設問:我們的生活處處都離不開化學,化學使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那麼化學又是以什麼為基礎建立的呢?

2、。講述:大家是否還記得《西遊記》中太上老君的煉丹爐?我們不要小看這個煉丹爐,其實古代煉丹和鍊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學實驗室的前身。

導入新課: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的化學成果與創造都是在實驗室中反覆地實驗而得出的,所以説要想學好化學就必須重視化學實驗。

板書: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邊做實驗邊完成下表)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探究步驟

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描述

點燃前

組成

顏色

狀態

密度

硬度

燃燒時

火焰的分層及温度

燭身的變化

生成的產物

熄滅後

陳述:既然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今天我們就通過探究一個小實驗來體驗一下化學的奧祕。

組織學生進行實驗研究,講述:在點燃蠟燭前,請大家開動腦筋,運用各種手段仔細觀察蠟燭的組成、形狀、顏色、氣味、質地、密度等,並做好詳細的記錄。(提示學生用水作為參照物來研究蠟燭的密度)

(1)蠟燭是石蠟和棉線做的燈芯組成的;一般蠟燭為圓柱形、乳白色、固體;特殊的蠟燭,如生日蠟燭,有多種顏色和形狀,但那是添加染料後形成的;蠟燭一般都具有輕微的氣味。(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塊蠟燭放入水中,會發現蠟燭浮在水面上,説明蠟燭的密謀比水小。]

1、對學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讓學生結合蠟燭的這些性質,點燃蠟燭,觀察燃燒着的蠟燭有哪些特點。

(1)燃燒着的蠟燭有沒有聲音?形狀有沒有什麼改變?[蠟燭點燃後,可以持續安靜地燃燒,不會發出響聲音,且蠟燭在燃燒過程中緩慢地變短。]

(2)蠟燭的火焰有什麼特點?[蠟燭的火焰在輕微地閃爍,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煙生成。如果沒有風,火焰可以一直保持輕微的閃動。蠟燭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層:最裏面一層火焰較為暗淡,底部呈淡藍色,為焰心;第二層火焰較明亮且呈圓錐形,為內焰;圍繞在最外面的第三層火焰呈黃色,明亮而不耀眼,為外焰。

(3)蠟燭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狀、温度、質地上有什麼變化?[在靠近火焰的地方,蠟燭是濕熱的,而且很軟,可以用手任意捏塑,而距離火焰較遠部分蠟燭仍是冰冷的,硬的。燃燒着的蠟燭頂部受熱溶化形成一個凹槽,溶液化後的液態石蠟儲存於凹槽中,浸沒着燈芯。]

(4)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蠟燭的火焰中約一秒鐘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麼變化?這説明了什麼?[可以看到處於火焰最外層的先變焦,第二層變化次之,最裏層變化最小;這説明火焰的温度是從裏向外依次升高的,即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焰芯的温度是最低的。

2、充分肯定學生在實驗探究中的表現,繼續引導:現在我們再來觀察一下蠟燭燃燒後生成了哪些物質。首先將一隻乾燥的燒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觀察燒杯壁上有什麼現象發生。片刻後取下燒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盪,又有什麼現象發生?推測蠟燭燃燒後可能生成了什麼物質。

(1)將燒杯罩在火焰上方後,過一會兒,燒杯壁有水霧生成。(2)向燒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盪後,石灰水變渾濁。(3)説明了蠟燭燃燒時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第9頁]

總結本課時的教學內容。

練習:

1、某同學對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及其燃燒進行了如下探究。請填寫空格。

(1)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人水中,蠟燭浮在水面上。結論:石蠟的密度比水。

(2)點燃蠟燭,觀察到蠟燭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層。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蠟燭的火焰中(如右圖)約1s後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處最先碳化。

結論:蠟燭火焰的層温度最高。

(3)再將一隻乾燥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燒杯內壁出現水霧。取下燒杯,迅速向燒杯內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盪,澄清石灰水

變渾濁。結論:石蠟中一定含、元素。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1、提問:人每時每刻都要呼吸,那麼大家是否想過我們呼出的是什麼,吸入的又是什麼呢?(呼出的二氧化碳,吸入的是空氣。)

導入新課:大家知道這個結論是怎麼得出的嗎?如何來驗證這個結論的正確性呢?我們今天就來探究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究竟有什麼不同。

板書:二、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

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邊做實驗邊完成下表)

吸入的空氣

呼出的氣體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給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燒)

氧氣>氧氣(能供給呼吸,也能支持燃燒)

水蒸氣<水蒸氣

1、在引導學生進入實驗室探究之前,給學生提供三條信息:

2、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將實驗儀器放好,然後讓學生收集“呼出的氣體”。步驟如下:將兩個集氣瓶分別盛滿水,並用玻璃片先蓋住瓶口的小部分,然後推動玻璃片將瓶口全部蓋住,把盛滿水的瓶子連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然後將飲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氣瓶內,並向集氣瓶內緩緩吹氣,直至集氣瓶內充滿呼出的氣體。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將集氣瓶口蓋好,然後取出集氣瓶放在實驗桌上。(教師演示,讓學生根據示範收集“呼出的氣體”)另外,取出兩個空集氣瓶,其中為空氣。

3、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始探究以下問題,提醒學生作好實驗記錄。(1)分別向一瓶空氣和一瓶呼出的氣體中滴入澄清石灰水,並振盪,兩個瓶子中分別會發生什麼現象?説明了什麼?[滴入澄清石灰水後,兩隻瓶子中的石灰水都會變渾濁,但是呼出氣體瓶中的石灰水更渾濁一些;説明了在空氣與人呼出氣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但人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

(2)將燃燒着的小木條分別插入空氣和人呼出氣體的集氣瓶中,分別有什麼現象發生?説明了什麼?[插入空氣集氣瓶中的小木條比插入人呼出氣體集氣瓶中的小木條燃燒更旺,且燃燒時間要長;説明了空氣中氧氣含量大於人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或者説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於人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3)取兩塊乾燥的玻璃片,對着其中的一個玻璃片呼氣,有什麼現象產生?説明書了什麼?[對着幹燥的玻璃片呼氣後,玻璃片上會產生極小的水珠;説明人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水蒸氣。]

總結本課時的內容。

隨堂練習:

1、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了()

a、水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d灰燼

2、人呼出的氣體中的主要成分是()

a、水蒸氣b、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水和氧氣d、氧氣

3、能夠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是()

a、氧氣b、二氧化碳c、水蒸氣d、石蠟

4、方便麪拆封後放置一段時間會變軟,這是為什麼?

反思:

一、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導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剛接觸一門新的學科,大多數同學都抱有極大的興趣。尤其是化學這樣,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很多實驗就跟魔術一樣,很能吸引孩子。

但隨着學習的深入、內容的加深,部分同學的新鮮感會慢慢消失,學習成績就可能漸漸下滑,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小費老師有這麼建議給同學們:

a、建議還未提前學習化學的同學,提前關注一些化學興趣類書籍或者實驗視頻,推薦書籍有《瘋狂科學》;《視覺之旅:神奇的化學元素》還有《化學應用與概念》;

b、另一種讓孩子快速喜歡新學科的方法就是找一個適合孩子,孩子喜歡的老師,這比什麼都管用!

c、鼓勵孩子自己參與實驗環節,因為在學校也好,在課外班也好,孩子自己做實驗的機會很少,但是如果孩子在家裏自己就能動手完成一些小型實驗,不僅增加趣味性,而且還鍛鍊了動手能力。

d、通過培養信心來激發興趣。很多時候孩子對學習缺乏興趣,是因為缺乏自信。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在課上跟老師互動,鼓勵孩子多問問題,慢慢的自信心越來越足,興趣就越來越濃!

二、提高課堂效率:課下學習一小時也比不上課上認真聽講一分鐘!

我是非常注重課堂效率的,在我看來,課下學習一小時也比不上課上認真聽講一分鐘!何況很多孩子課下效率更低,一個小時裏,一會兒起來喝喝水,一會兒吃點東西,一會兒聽首歌,結果真正有用的時間不到15分鐘!

在課堂上,老師都會反覆講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和容易出錯的地方,老師還可能會補充書上沒有的知識點。如果課堂效率不高,重難點,易錯題,拓展知識都沒有聽到,回去翻開作業本必然什麼都會,課下效率就低,學習學到很晚卻收穫很少,於是很多同學在九年級都陷入一個死衚衕:在家學習挺努力的,為什麼成績提高不了?

白天在課上昏昏沉沉,晚上在家裏自己琢磨白天老師講了什麼,當然提高不了!所以專心聽課,提高課程效率非常重要!

國小科二教案篇2

?鋭角和鈍角》

一、談話情景導入

師:朋友們!你們去過遵義嗎?去過哪些地方?

生1:去過,去過遵義會議會址。

生2:去過遵義姑媽家。

生3:去過遵義遊樂園。

課件出示遵義遊樂園的一處場景

師:這是遵義遊樂園,你們從這幅圖上看到了什麼?

生:看到了木馬、風車。

(利用學生喜歡的遊樂園場景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設計符合兒童心理特徵和年齡特徵。)

二、複習角

師:你們能在這幅圖中找出角嗎?

生積極主動的找到了很多角。

師:你們生活中哪裏還有角呢?

生:桌子上有角;

生2:窗户上有角;

生3:安全出口牌上也有角;

生4:書本上也有角

(讓學生在圖中找角,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找角,大幅度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師:這個角是什麼角,老師手中拿的這個圖形的角是什麼角呢?

生:直角(師把直角圖形貼在了黑板上並指書上也有直角)。

師:前面我們認識了直角,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鋭角和鈍角。

揭示課題並板書:鋭角和鈍角二、探究鋭角和鈍角

出示不同三角形的圖片

師:請同學們把這些圖片進行分類(學生進行分類活動)

師:請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師:你為什麼要這樣分呢?

生:按照角的大小來分的;

(讓學生動手操作對這幾個圖形進行分類,讓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初步熟知鋭角與鈍角有什麼特點,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師:現在我們把這兩組角與直角比,有什麼發現呢?

生:這組角比直角小,這組角比直角大。

(老師將這其中的一個鋭角和一個鈍角畫了出來,同時也把直角描了出來。)

2、引導學生認識鋭角和鈍角

師:咱們給它們取個名字叫老大和老二,那你們認為哪個是哥哥那個是弟弟好呢?

生:這個是弟弟,這個是哥哥。

師引導學生論得出:這個就叫鋭角,這個就叫鈍角。

3、深入認識鋭角和鈍角

師:同學們真聰明,知道了鋭角和鈍角,請看這是什麼角呢?

生1:直角

生2:鈍角

生3:鋭角

師:有三種結果,那到底是什麼角呢?同學們想個辦法準確的判斷一下。

生: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一量;

師:請一個同學上來量。(用投影儀展示)

通過學生測量反覆2次,這個角的一條邊與直角板上的一條邊重合後,另一條邊在直角板上的另一條邊的外邊,説明這是一個角是比直角大的角,叫鈍角。

(讓學生用肉眼觀看,判斷得出了三種不同的結論,讓學生出現了矛盾,激起了學生的認知衝突,這樣更積極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完成的欲 望)

三、聯繫生活,解決問題

1、找遊樂園裏的`鋭角與鈍角(課件出示遊樂園,場景圖)

(先找出了很多)

2、找遊樂園裏物體中的鋭角和鈍角

(生找出了相應的鋭角和鈍角)

3、找出生活中哪裏有鋭角和鈍角

生1:紅領巾的三個角有一個鈍角和兩個鋭角。

生2:老師眼鏡框上有鈍角;

生3:凳子上有鋭角

生4:文具盒上有鋭角

生5:玩具上有鋭角和鈍角

4、説説這些角的名稱

(生説得很好)

5、用紙折角

(學生折出了各種各樣的鋭角和鈍角)

6、用手臂比劃角

(學生用身體的很多部位比劃出了不同的鋭角和鈍角,在生活中找角、物體中找角、用紙折角、用手臂比劃角、用身體劃角)

四、總結

師:小朋友們,如果你是鋭角、鈍角或直角,你想向在座的朋友説點什麼?

生1:大家好,我是鋭角請大家多多關照。

生2:我是鈍角,請大家為我準備更多的三角板,讓我認識更多的角。

生3:我是鋭角,請大家別碰我的尖,會刺手的。

生4:大家好,我是鈍角,我願意和大家交朋友。

師:小朋友們好,如果我是鋭角,我比直角小,如果我是鈍角,我比直角大。(拓展小結,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把自己溶入到了知識中,又起到了化龍點睛的作用)

課中體現了以下特點

1、從資源開發的角度看

教師能充分利用挖掘資源(情境中找角、生活中找角、圖片中找角、手臂中找角、人體中找角)幫助學生抽象和構建各種角的特徵,使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認識各種角。

2、從三維目標角度看

(通過讓學生指出角,分類,描角,比大小等)使學生對鋭角、鈍角有了非常明確的概念,從而使學生技能達標率較高(如能正確量角、判斷角、比劃角等特別是人體上找角)

3、知識構建的過程與方法來看

表面上似乎是少了一些,看上去只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際上學生的思想過程與方法是突出非常清晰的,就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參與意識較強,特別在練習部分中的遊戲部分更為突出。

較好地滲透了品德教育內容(如遵義會議會址,教後的你想對老師談點什麼)。

更好地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數學知識又為生活服務,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理念,屬於數學學習生活化特點。

4、突破誤區(即一説到任務深,就要用多媒體,就要怎麼樣、怎麼樣,但這節課中多媒體的出現並不多,卻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總之,課中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作用,教學中體現了學生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數學知識服務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教學中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觀察能力和組織能力,教學中雙邊活動非常到位,真正實現了課堂中學生愛學習,樂學數學的效果。

國小科二教案篇3

教學內容:歌曲《少先隊員採茶歌》

教學目的、目標:

1、學會歌曲的旋律,並能創編舞蹈動作。

2、能用純淨、甜美的歌聲演唱《少先隊員採茶歌》,表現少先隊員採茶時的歡快心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歌曲

難點:旋律的學習

教學方法:朗讀、視唱、教唱、談話等

教具準備:電子琴、錄音機、範唱帶、豎笛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音樂問好(感受音樂課堂的魅力)

2、強調坐姿,安定情緒,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導入:

教師彈奏《採茶燈》,生回答有哪個地方的音樂特點?(江南)這節課咱們學習一首江南的歌曲《少先隊員採茶歌》

三、學習歌曲:

1、初聽歌曲:感受歌曲的調式風格,體會江南歌曲的風格特點。(歌舞體裁、小調風格)

2、生談自己的感受

3、復聽歌曲:學生心裏默唱

4、學習歌曲的旋律:

(1)教師教唱一遍歌譜,學生小聲隨琴哼唱旋律(2)學生齊唱旋律

5、學生添加歌詞演唱

6、教師彈奏旋律,生齊唱歌曲

四、歌曲處理:

1、第一小節:“茶樹青青”要具有彈跳性,學生試唱

2、有圓滑線的地方,要唱得連貫、柔和、跳躍。

3、附點音符的時值要唱足

4、第二樂段的第一樂句,按頓音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勻的節奏感,好像是有節奏的採茶動作一樣。

5、學生按剛才的要求試唱,隨教師的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

五、拓展:

1、創編採茶動作,並表演。

2、生自由創編,教師參與表演。

3、師生隨錄音邊唱邊表演。

國小科二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這次班會,讓學生知道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學習中增強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意識。

2、培養學生物盡其用,不浪費糧食,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品質。

教材分析

重點:通過這次班會,讓學生反思自己對待糧食的態度,從中培養“愛惜糧食,從我做起”的情操。

難點:培養愛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揭示班會主題

老師:同學們,你們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春天,自強自立,奮勇向前是你們前進的方向。但在我們的校園裏,在我們的身邊卻滋生出一種阻礙我們前進的不良現象,請看圖片:(課件出示學生飯堂學生浪費食物的圖片)老師:這種浪費現象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學們的身上,甚至整個社會浪費糧食的現象都很嚴重。看到這被遺棄的盤中餐,你們想説些什麼?

學生談體會。(預設:學生1:同學們這樣浪費糧食太可惜了。學生2:這種現象不應該發生在我們身邊。學生3:把糧食這樣隨隨便便就扔掉,太浪費了。)

老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如果我們每天浪費一粒米,一年的經濟損失將達到上百萬,如果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米,全國13億人口將節約糧食64800公斤,可救災民64800人,可供180個農民一年的口糧,多麼驚人的數目啊!今天我們開展以“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為主題的班會活動,主要是讓大家知道糧食是來之不易的。通過這次活動希望全體同學都能來愛惜糧食、節約糧食。下面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請出本次班會的主持人同學和同學。

兩位主持人上場,宣佈:《愛惜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二、展開班會活動

主持人甲: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雖然我們現在生活好了,但仍然不能丟掉這種美德。我們是幸福的一代,沒有經歷過那飢腸轆轆的年代,也沒有真切的.體味過從播種到收穫的艱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農民伯伯是怎樣在田裏勞作的吧。

播放課件:課件內容(農民伯伯春播、選種、浸種、耙地、保水、施肥、除草……烈日炎炎,汗水浸濕了衣背,太陽曬黑了皮膚,他們全然不顧,依然勞作不已。)

主持人乙:看到了農民伯伯辛勤勞作你們想説些什麼呢?

預設:

學生1:我想到了一首古詩《憫農》,我想和大家一起背一背。學生齊背:《憫農》。

學生2:烈日炎炎,我在家裏吹着空調,喝着飲料,而農民伯伯卻頂着烈日辛勤勞作,他們太辛苦了!

學生3:對,我們應該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

學生4:看到農民伯伯那麼辛苦的在田間勞作,我想對同學們説:“糧食是汗水換來的,請同學們愛惜糧食,從我做起。”

學生5:糧食確實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以前我們浪費了許多糧食,太不應該了,太對不起農民伯伯了。

學生6:我知道了愛惜糧食就是尊重別人勞動成果的表現。

主持人甲:大家説得真好,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真可謂是“粒粒皆辛苦”呀。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就是丟棄了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在歷史上有很多德高望眾的人,時刻用自己的言行告誡我們要愛惜糧食。現在,有請同學為大家講一講偉大領袖毛主席勤儉節約的事例,讓我們在聆聽中互勉互勵吧。

學生講毛澤東勤儉節約的事例:

毛澤東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牀,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毛澤東的女兒有一次上學吃窩窩頭時,只把裏面的棗掏出來吃,其餘的都扔掉。老師把這件事告訴了毛主席,毛澤東嚴厲地批評了他的女兒。從此,毛澤東的女兒再也不浪費食物了。

主持人乙:毛主席勤儉節約的言行,讓我們受益匪淺。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浪費糧食的現象在我們身邊也越來越多。接着,請欣賞小品《飯堂》。

(表演小品《飯堂》:台上出現若干學生,分別為a、c、d--圍在賣飯窗口。a懷中抱五個饅頭,被b無意中碰掉一個,旁者想拾,a用腳一踢,雪白的饅頭如皮球一般在地上滾動起來。c買了一碗菜,端着看了看説:“我不愛吃豆腐、粉條。”説着把滿碗菜潑了個淨光。其中有同學批評他們浪費食物的不良行為。)

主持人甲:這幾位同學的表演很精彩,也讓我們受到了要愛惜糧食的教育。我想採訪一下我們班上的同學,你們以前有沒有浪費過糧食呢?以後會怎麼做?(現場採訪)

通過剛才的採訪,我知道我們班上的同學以前也有浪費糧食的不良行為,不過大家都表示以後改正,我聽了很高興!現在,大家一起來齊讀幾句關於勤儉節約的名言來警戒自己吧。

(課件出示: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朱伯儒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每一食,便念稼檣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績之辛苦。—吳兢)

主持人乙:同學們,在實際生活中遇到下面的情況你該怎麼辦呢?可以任選一題,進行分組討論,時間2分鐘。

(課件出示:1、晚上家裏吃飯時,媽媽給你盛了滿滿的一碗飯,你吃不了該怎麼辦?2、媽媽今天中午給你帶的飯菜你不愛吃,應該怎麼辦?

3、當你發現有的同學把吃不了的飯菜正要倒掉時,你該怎麼辦?)

討論後,推選小組代表發言。

(預設:節約糧食的好方法:1、吃飯前自己能吃多少飯就盛多少飯,如果覺得一碗飯吃不了,就先撥出去一部分。2、吃飯時不挑食,把自己盛的飯吃完,不要剩飯,不要把飯粒掉到桌子上。3、如果看到有的同學把吃不了的飯菜倒掉時,我們要及時地進行制止和勸阻。)

主持人甲:讓我們一起來朗誦兒歌《白米飯》和《愛惜糧食》,從中受到“愛惜糧食”的薰陶吧。

(課件出示《白米飯》:白米飯,噴噴香,農民伯伯種的糧,我們吃飯要愛惜,浪費一粒不就當。《愛惜糧食》:小朋友,告訴你,我的名字叫糧食。一日三餐我為主,食用可以長身體。農民種田真辛苦,風吹日曬忙四季。一粒糧食一滴汗,糧食掉了真可惜。中國人口十多億,糧食實在不富裕。不要小看一粒米,積少成多了不起。愛惜糧食品德好,小朋友們要記牢,要記牢!)

主持乙: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地用汗水換來的,是辛勤勞動的結果。我們應該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做到愛惜糧食,不浪費糧食。下面請班長同學宣讀《節約糧食倡議書》。

(課件出示:《節約糧食倡議書》:尊敬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當我們隨手扔掉一塊饅頭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世界上有多少人因飢餓正在死亡的邊緣徘徊,還有多少父母正在為一餐飯食而辛苦奔波?同學們,為了讓貧苦家庭早日遠離飢餓,讓我們繼續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以勤儉節約為榮,以鋪張浪費為恥。為此,班委會向全班同學發出倡議:從細微處做起,用實際行動做建設“節約型班級”的帶頭人,為建設文明、和諧的校園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吧!)

三、總結主題班會

主持甲:下面有請我們的班主任老師進行本次班會的總結。

老師:同學們,老師現在很高興,因為我們師生共同經歷了一次成功的教育,同學們在愉悦的氛圍中,真正體會了“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了“愛惜糧食”的意義,更學會了如何去節約糧食。相信每位同學都有所收穫,有所感悟。最後,老師送給大家兩句話:

主持人合:同學們,請珍惜糧食吧!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做一名愛惜糧食的小衞士!本次班會到此結束!

國小科二教案篇5

師:那麼,我們也會將顏色差別大的色彩稱之為“對比色”。

板書:對比色。

師:對比色之間差別大,和諧色比較接近相似。如果分別用對比色與和諧色來裝飾畫面,會帶來怎樣的效果和感受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揭示課題“色彩的對比與和諧”。

二、體驗對比與和諧

屏幕:用色彩填充同一棵樹。

師:同學們看,一棵奇妙的樹上長滿了各式各樣的花朵,還有蝴蝶,還有大大小小的愛心。只可惜,這棵樹缺少了什麼呢?

生:顏色。

1.體驗對比與和諧的感受。

師:對,顏色。老師也挑選了兩組顏色,看,這一組是屬於什麼顏色?這一組又是什麼顏色呢?(師生交流)

師生討論:裝飾後的大樹畫面分別給你帶來什麼樣的感受呢!

屏幕:賞析不同色彩畫面的效果。

師:同學們説得很好,我們再來看兩組畫面,是否如此呢?

屏幕:小結對比色與和諧色效果。

師:由此可見,對比色會給人帶來怎樣的感受?

生:回答。

師:由此可見,和諧色會給人帶來怎樣的感受?

生:回答。

2.音樂過渡欣賞對比色與和諧色。

師:(“搖籃曲”)自然中那些柔美和諧的色彩,有時就像一首温柔的搖籃曲,撫慰着我們的心靈,讓世界似乎都變的靜靜的

輕輕的;(“加勒比海盜”主題曲)有時候又像是一首激昂奔放的樂章,讓人心潮澎湃,強烈的色彩對比,就好像鮮明的樂曲節奏,令世界也如此明快有力。

3.討論生活中的對比色或和諧色。

師:對比色與和諧色的巧妙運用,不僅可以美化我們的世界,而且還能給人的心理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那麼在什麼場合運用什麼色彩,就是一件非常有講究的問題了。我來考考大家,以下的場所,你覺得應該用什麼顏色呢?

屏幕:醫院、遊樂場、圖書館、幼兒園。

生:自主回答。

4.(屏幕)生活中的色彩。

師:這些顏色不僅可以影響我們的情緒,而且還可以裝扮我們的生活。

屏幕:公共標誌、色盲圖、圖表等。

師:除此之外,對比色與和諧色還在哪些地方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色彩搭配原理

師:對比色與和諧色的運用真是無處不在,甚至一個小小的紙盒都運用上了和諧色的包裝紋樣。

可設計師還想在顏色上做點小小的改變,讓畫面的色彩再多點對比,你有什麼好的方法嗎?

生小組討論。

屏幕:小紅塊——大紅塊——粉紅塊。

師生討論:影響色彩對比和諧的除了色彩差別大之外,還有哪些因素呢?

生小組討論。

板書:顏色位置、顏色面積、顏色純度。

四、體驗顏色搭配

1.互動操作練習。

師:合理用好色彩的對比與和諧的關係真的非常重要,服裝中的色彩搭配在我們社會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你能幫助這位小朋友設計一下他的服裝顏色的搭配嗎?

2.巧妙運用色彩對比的案例。

師:《辛德勒的名單》第66屆(19__年)奧斯卡最佳影片,這部影片真實地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保護1200餘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的真實的歷史事件。

那個恐怖的年代,世界令人感到末日般的恐怖、黑暗和絕望,而紅衣女孩是整部片子中唯一有顏色的人,給人較強烈的關注和印象,寄託了人們的美好希望。但這件醒目的紅衣出現在屍山之中時,則給觀眾心裏帶來無比痛苦的感受。導演通過這件紅衣色彩的對比,使人們的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警醒世人銘記歷史,維護和平。

師:可見一個小小的色彩對比給我們帶來這麼大的思考,也為電影增添了寓意。掌握好對比與和諧的規律,巧妙地加以運用,可以增加畫面的感染力,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接下來,我們也來嘗試做一個小小的色彩練習。

國小科二教案篇6

教學目的: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空間立體想象能力的創造才能,培養精心、細緻的製作作風。

課前準備:教師備教具,學生備硬紙片、剪刀。四年級下冊美術教案

教學過程:

一、引入四年級下冊美術教案新課:

出示插接造型範品,讓學生觀賞。四年級下冊美術教案

二、新課:

講解什麼是插接造型,使學生認識到:一些簡單的材料,通過插接構成形式的製作,可以設計出成功的藝術品。

三、學生根據課本內容,分組嘗試製作。

1、學生分組研究製作方法。

2、學生嘗試製作,互助幫助解決困難,教師輔導。

四、教師指出製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小結糾正。

五、學生分組,合作一個插接造型。

六、評講:

學生把本組的作品擺好,集體參觀,讓學生説説自己的觀感。

課 題:風(想象畫) 一課時

教學目的:引導學生根據日常生活感受,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風吹時所引起的物象變化的景象,用繪畫語言表現出來。

課前準備:

1、學生備畫具。

2、有關颳風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放颳風的錄音給學生聽。

問:這是什麼聲音?能不能畫出來?

二、新課:

指導學生欣賞課本中的範畫的學生作品。

講解課文,使學生理解畫題的要求——通過風中的人和物表達無形的風。

三、請學生描述他們對風吹時見到的印象(包括微風、陣風、颱風等),應藉助具體物象或被風吹而產生形態變化的物象來表現風,出可根據此印象進行誇張性的聯想進行表現。

四、啟發學生構思:

應抓住風吹時物象變化最鮮明的一兩件物組織畫面,可根據構思的情節,畫出人的反應,運用線條、色彩等造型要素,把吹風時的氣氛、景象繪畫出來。

五、學生作業。

六、評講。

國小科二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以畫像的方式表達愛媽媽的情感。

2、學習畫人物頭像,能表現出媽媽的主要特徵。

3、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4、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我愛媽媽--教師出示自己媽媽的照片,告訴幼兒這是老師的媽媽。

請幼兒看看媽媽的照片,每個小朋友都有媽媽,看着媽媽的照片就像看見媽媽一樣,心裏特別高興。

老師和小朋友都是媽媽生的,是媽媽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的,我們都愛自己的媽媽,引導幼兒對着媽媽的照片個別或集體説一聲"媽媽,我愛你"。

2、媽媽的畫像教師出示畫好的媽媽頭像,老師非常愛自己的媽媽,她雖然有點老了,但在我心裏她是最漂亮的媽媽,我為他畫了一張漂亮的畫像,你們看看像嗎?

通過照片和畫像的對照,引導幼兒從髮型、五官等局部特徵進行大致的比較。

3、我為媽媽畫像小朋友和老師一樣,都愛自己的媽媽。我們來為媽媽畫張像,畫出自己的媽媽和別人的媽媽不同的地方。

同桌幼兒互相比較媽媽的照片,引導幼兒從髮型和是否戴眼鏡等處進行粗略比較。

國小科二教案篇8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能較靈活,熟練地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計算。

2.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自己探索計算方法,培養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與同學積極合作的意識。

3.使學生體驗數學以生活的密切聯繫,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二、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同算法,並能用自己喜歡的算法進行計算。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新課。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去春遊嗎?我們去春遊的路上有一些障礙,誰能掃清路上的這些障礙?

口算

35+3=24+9=45+30=28+7=

87-5=36-8=72-50=93-6=

(二)創設情景,讓學生提出問題。

(1)觀察第91頁情景圖。

1.仔細觀察,從這幅圖上,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與乘船有關的問題?

2.學生提問題。

(2)觀察第92頁情景圖。

1.圖中有哪些問題需要我們解決?

師根據生答板書:

“二(1)班、二(2)班能坐下嗎?”

“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嗎?”

2.誰能解決上面兩個問題呢?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23+3132+39

(3)揭示課題,板書課題:兩位數加兩位數。

(三)小組合作探索,解決問題。

(1)探究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1.學生自主探索。

2.小組討論交流計算方法,教師巡視。

3.各小組彙報交流情況(學生彙報時,教師有選擇地板書。)

(2)學生小組討論喜歡的方法。

1.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2.學生彙報。師:為什麼喜歡這種方法?

3.這兩個問題解決的結果如何?

(四)鞏固練習。

1.第93頁做一做右邊4題(生做完後,師作反饋糾正。)

2.練習十九1、2、3、4(選加法做。)

(五)小結。

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六、佈置作業。

Tags:教案 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