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七上地理教案6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48W

通過制定教案,我們可以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 ,在正式開始新的教學內容之前,我們一定要先準備好教案,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七上地理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七上地理教案6篇

七上地理教案篇1

教學目的

1.瞭解地勢的概念,掌握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的基本特點。瞭解地勢對我國氣候、河流的影響。

掌握三級階梯的界線。瞭解我國近海大陸架的分佈。

掌握我國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的特點及其對我國農業生產的影響。

2.通過對地勢特徵的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閲讀並運用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的能力。

3.通過對我國地勢及地形等知識的學習加深學生對祖國面貌的瞭解,進而激發他們學習中國地形的興趣和自覺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重點是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的特點。本節難點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中國地形多種多樣的特點。

教學方法

講解法為主。

教具

中國地形圖,中國階梯狀示意圖的投影片,中國地圖冊。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當我們瞭解了我國疆域和行政區劃之後,為進一步認識我們的祖國,就該學習我國的自然地理特徵。請問,一個地區自然環境由哪些要素組成?(地形、氣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根據大家在世界地理學習中的經驗,説説應該先學習哪個地理要素呢?(地形)今天我們首先來學習我國的地形情況。

學習新教材

第二章 中國的地形 [板書]

第一節 地形概況 [板書]

[讀圖練習] 觀察分析“中國地形圖”,然後沿北緯32°緯線畫一幅東西方向的地形剖面示意圖。請一同學到前面在黑板上畫一幅示意圖。

[提問] 通過對地形剖面示意圖的分析,説出我國地形高低起伏變化有什麼特點?(西部高,東部低,由西向東像階梯似的一階一階地降低的。)

一、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 [板書]

1.地勢的定義:地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狀分佈。 [板書]

[讀圖練習] 讀“我國地勢階梯分佈示意圖”,結合“中國地形圖”説出三級階梯各自的海拔高度、主要地貌類型及階梯間分界線的山脈名稱。(學生回答後,教師將正確答案填入下表內)。

2.三級階涕的概況 [板書]

注:括號內為要填寫的內容。

[教師講解] 我國大陸上的第三級階梯,繼續向東延伸就進人了海洋。這部分被稱為大陸架。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用較淺的藍色表示大陸架。

[讀圖練習] 讀“中國地形圖”説出我國大陸架的分佈狀況。

3.我國近海大陸架的分佈[板書]

主要分佈在:渤海和黃海的全部海底,東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

[過渡] 前面我們從整體上分析了我國地勢的總體趨勢,下面我們來具體地分析一下我國地形的特點。

二、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板書]

[提問] 什麼叫地形?地形的主要類型有哪些?(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 地形是指陸地表面各種各樣的具體形態。根據海拔高度和形態大致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種類型。

[讀圖練習] 指導學生看“中國地形圖”分析我國都有哪些地形類型?(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等各種類型都有。)

1.五種地形齊全 [板書]

[分析示意圖] 讓學生看課本第12頁“各類地形面積比例示意圖”,説出哪種地形最多,哪種最少?(山地最多,丘陵最少。)

[教師講解] 人們習慣上把山地、丘陵、連同比較崎嶇的高原統稱為山區。那麼大家再根據“各類地形面積比例示意圖”來分析我國地形類型的組成時,就可以看出,我國山區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2/3。説明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

2.山區面積廣大 [板書]

[小結] 地形種類齊全和山區面積廣大,是我國地形的主要特點,這種地形特點對我國農業生產有着重要的影響。

3.地形對我國農業生產的影響 [板書]

[討論] 我國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對農業生產會產生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響?

[教師歸納] 多種多樣的地形,為我國發展農、林、牧、副等多種經營形式提供了有利條件:廣大的山區為我國發展旅遊業和採礦業提供了條件。不利方面:平原面積少不利於耕作業和糧食生產的發展;崎嶇的山區又使交通不便。

複習鞏固

[填圖練習] 在“我國地勢階梯分佈示意圖”的空白圖上,填注三級階梯、主要地形區、階梯間分界的山脈。

[思考] 根據我國地勢的特點,説明我國哪些地區水能資源可能最為豐富,其原因是什麼?

教案説明

地形概況一節主要從整體講述我國地形的主要特點,揭示我國地形分佈的基本規律,在全章起着重要整體控制的作用。但是全節知識內容淺顯易懂,所以本教案主要採用了指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獲取知識、分析問題和掌握知識的方法。具體的做法例舉説明如下。

1.讓學生畫出地形剖面圖的簡化示意圖。初看起來,讓學生畫地形剖面示意圖好像過於簡單,也不必要。但是真的讓學生畫時,他還必須花費一定的精力、認真思索才能完成。因為這裏需要學生對原剖面圖作一次仔細的分析,還要他考慮簡化示意圖的繪圖的方法。通過這樣一畫,學生對我國三級階梯的地勢分佈特點認識更加深刻;同時還提高了他們抽象、概括圖象知識的能力,進而有益於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2.讀圖、填表。在學習我國三級階梯具體特徵時,教案中使用了讀“我國地勢階梯分佈示意圖”與“中國地形圖”並填注表格的方法。這一方法除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獨立學習能力的作用外,還有兩個突出的特點。其一,將示意圖與地圖結合使用,既能使學生從中獲得更多知識,又拓寬和提高了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其二,用表格概括、總結學生口述的知識,有利於學生掌握重點知識,並提高總結概括知識的能力。

3. 組織學生討論問題。對於地形對生產生活的影響這一類知識,學生已在世界地理的學習中接觸過。所以通過討論的方法,讓他們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是可以獲得完整的知識的。

板書設計

一、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

1.地勢的概念

2.三級階梯的概況

3.我國近海大陸架的分佈

4.我國地勢對降水、河流的影響

二、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1.五種地形齊全

2.山區面積廣大

3.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七上地理教案篇2

課標解讀

1.結合實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

2.舉例説明地表形態對交通線路分佈的影響。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詩詞賞析

此詩為寫景名篇。詩人以大手筆描繪了廬山雄奇壯麗的風光,可謂描寫廬山的千古絕唱。同時,此詩也表現了詩人的豪邁氣概,抒發了詩人寄情山水、縱情遨遊、狂放不羈的情懷,表達了詩人想在名山勝景中得到寄託,在神仙境界中逍遙的願,流露了詩人因政治失意而避世求仙的憤世之情。詩思想內容比較複雜、感情豪邁開朗,磅礴一種震撼山嶽的氣概。第二段描寫廬山風景,寫長江壯景則又換山韻,音響慷慨高亢。隨後,調子陡然降低,變為入月韻,表達歸隱求仙的閒情逸致,聲音柔弱急促,和前面的高昂調子恰好構成鮮明的對比,極富抑揚頓挫之妙。最後一段表現美麗的神仙世界,換清韻,音調又升高,悠長而舒暢,餘音裊裊,令人神往。

自古山水是文人墨客寄託情懷的首選。山所擁有的雄偉往往成為大眾遠大志向和雄偉抱負的寄託,那麼山的這種屬性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山的形成與分類

導學與自主探究請大家認真閲讀教材p73頁內容,結合學案分析思考下列問題:

(一)山地與陸地的關係

山地是陸地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陸地的骨架。山的形成和發展與內力有關。

(二)山地的分類:褶皺山、斷塊山、火山等

二、褶皺的形成和基本形式

互動討論

請觀察褶皺形成中巖層形態發生了什麼變化?有幾種類型?

總結分析

(一)褶皺:

在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的擠壓作用下,巖層會發生塑性變形,產生一系列的波狀彎曲。

(二)褶皺的基本單位──褶曲

巖層向上拱起部分稱為背斜;巖層向下彎曲部分稱為向斜。

三、地球巖石圈板塊構造學説

(一)地球巖石圈板塊示意圖

活動:(展示板塊示意圖)説出板塊名稱並填注在板塊示意圖中。

六大板塊名稱: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 南極洲板塊。

(二)板塊屬性

板塊的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佈在板塊邊緣地帶。

(三)板塊運動與地表形態的關係

模擬板塊運動的遊戲

遊戲規則:

1.以課室的中線為界,左邊的同學為第一組,右邊的同學為第二組,請各組各派兩位代表。

2.兩組的代表抓住泡沫板的兩端。

3.第一組的兩位同學從泡沫的兩側使勁往外拉。

4.第二組的兩位同學從泡沫板的兩側使勁往內擠。

討論 :

1.將泡沫板從兩側向外拉會發生什麼現象?這種現象與地殼板塊水平運動有何聯繫?

2.將泡沫板從兩側向內擠會發生什麼現象?這種現象與地殼板塊水平運動有何聯繫?

(四)褶曲的判斷方法

1.結合上圖,你可以從哪些方面來判斷背斜和向斜?

(1)從形態上看:巖層向上為背斜、向下為向斜。

(2)從巖層的新老關係上看:背斜中老翼新、向斜中新翼老。

(3)從地貌景觀上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2.探索·褶皺地形──“地形倒置”的原因是什麼?

歸納展示:

一般:背斜成嶺,向斜成谷;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頂部受張力作用巖性較疏鬆,容易被外力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擠壓力作用巖性較堅實,不易被外力侵蝕反而成為山嶺。

(五)褶皺的實踐意義

1.利用向斜構造找水,利用背斜找油。向斜構造有利於地下水補給,兩翼的水向中間彙集,下滲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背斜是良好的儲油構造,由於氣最輕,分佈於背斜頂部,中間為石油。

2.利用背斜、向斜確定鑽礦的位置。如果巖層中含有某種礦產層,如煤、鐵礦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鑽井或打井應在向斜構造處;因背斜頂部易被侵蝕,背斜巖中的礦石很可能被蝕搬運掉了。

四、斷塊山

(一)斷層的形成

當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壓力和張力,超過了巖體承受能力時,巖體就會破裂;巖體發生破裂後,兩側的巖體沿斷裂面發生明顯的位移,就形成了斷層。

(二)斷層的基本形式

上升巖塊(地壘):常形成塊狀山地或高地。

下沉巖塊(地塹):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三)斷層位移與地表形態

斷層

地表形態

斷層的位移

以水平方向為主

錯斷原有的地貌,或在斷層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以垂直方向為主

相對下降的巖體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對上升的巖體形成山嶺或高地

斷層構造帶

常發育成溝谷、河流

(四)斷層構造地貌

斷層形態

上升巖塊

下降巖塊

斷裂帶

構造地貌

塊狀山地或高地

谷地或低地

裂谷或河流

實例

廬山、泰山、華山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東非大裂谷

(1)汾河谷地

位於山西省中、南部。這裏在地質史上為一東北—西南走向的斷層地塹,南與渭河平原相接,北與滹沱河谷地相連,後經汾河等河流沖積形成為河谷平原。汾河谷地土壤肥沃,灌溉條件優越,是山西省重要的糧、棉產地。

(2)渭河平原

又稱渭河盆地,系地塹式構造平原。位於陝西省中部,介於秦嶺和渭北北山之間。西起寶雞,東至潼關,海拔約325~800米,東西長約300公里,南北寬窄不一,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因在谷關和大散關之間古代稱“關中”。春秋戰國時為秦國故地,號稱“八百里秦川” 。是陝西最富足的地方,也是中國最早被稱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的地方。

(五)斷層的實踐意義

1.利用斷層找水。斷層由於巖層破碎,往往是地下水外露的地方。

2.建築、工程隧道選址應避開斷層在斷層地帶搞大型工程易誘發斷層活動產生地震、滑坡、滲漏等不良後果,造成建築物塌陷。向斜構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現為盆地,修築鐵路、開鑿隧道時應避開向斜部位,因為如果在向斜部位開鑿,向斜是地下水彙集區,隧道可能變為水道。

3.斷層能加大地震裂度。地震發生時,有斷層處的地區裂度會變大。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兩種山地──褶皺山和斷塊山的形成、地貌特徵及其實踐意義。在山地形成學習中瞭解了板塊運動的基本特徵。

七上地理教案篇3

本課時學習目標或學習任務

1、運用地圖説出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

2、瞭解我國領土範圍,記住我國的面積;

3、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説明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

4、通過在圖上量算我國東西兩端的經度差、時區差,南北兩端的緯度差,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

5、通過多我國遼闊的國土、優越的地理位置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保衞祖國、建設祖國的愛國主義教育。

本課時重點難點或學習建議

重點:讓學生掌握我國地理位置的特點,並進一步是學生學會分析與評價一個國家或地區地理位置的方法;

難點:本節教材涉及的地名的空間觀念的建立。

學習要求或學法指導

學習過程

自學準備與知識導學:

1、半球分界線;

2、經緯度的判讀。

一、課件打出謎面,讓學生大聲朗讀兩遍,朗讀時注意紅色的字,然後猜出謎底

(過渡)説明八年級學習中國地理

二、聽歌曲、觀祖國自然風光和祖國發展成就等圖片。老師同時帶有感情色彩朗讀課本序言,從而導入新課

(過渡)瞭解了我國的海陸位置、緯度位置,讓我們在看看其他幾個國家的位置,教師展示課件

(過渡)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中國,瞭解中國的位置。

(一)偉大的祖國

活動1:學生分組討論總結中國的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緯度位置,展示討論結果,教師總結。

活動2:對比分析我國海陸位置、緯度位置的優越性。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迴做適當提示。讓小組代表發言總結。

(二)遼闊的疆域

活動3:通過找出我國四至點及量算東西南北跨度,説明我國疆域遼闊。教師展示課件,師生共同完成。

活動4:完成課本p3活動題②、④並想一想除此之外,冬季我國南北跨度大還可能會出現什麼現象?東西跨度大還可能會出現什麼現象?教師對學生討論後的結果儘可能的給與充分評價並進行總結。

(過渡)我國南北季節的差異、東西晨昏的差異有如此之大,是因為我疆域十分遼闊展示各國領土面積比較表,説明我國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過渡)我國不僅陸域廣大,而且也是世界上海洋大國之一。

活動5.讀課本p4第二段,完成課本活動題①、②並填空白圖。教師適當補充領海、內海內容,説明我國海域遼闊,是世界海洋大國。

(三)眾多的鄰國

(過渡)我國不但有遼闊的疆域,而且也有眾多的鄰國

活動6. 讀課本1-5圖完成下列問題

1、按逆時針方向,自東向西找出我國陸上鄰國。

2、從北向南找出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

3、在下圖上填出我國的鄰國。

師生共同完成,説明我國鄰國眾多。

三、課堂小結

第一節 中國的疆域

一、偉大的祖國

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

緯度位置:大部分在中緯度地區

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二、遼闊的疆域

1、領土四至點

最北——漠河以北何龍江主航道中心

最南——曾母暗沙

最西——帕米爾高原

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匯合處

2、疆域遼闊

1)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2)海域遼闊,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島嶼眾多,管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

三、眾多的鄰國

評價中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由教師分析總結並説明對地理位置評價的一般方法。

猜謎語是為了提高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產生了解中國地理位置的熱情;聽歌曲、看圖片使讓學生感受祖國的日益強大,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激發學生愛國熱情。

小組討論代表上台交流展示,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參與意識。學習成果的展示,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善於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習慣、提高對地理事物的分析評價能力。

培養學生從地圖中善於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加深學生對我國領土的影響,增強民族自豪感。

培養學生養成自學的習慣。並檢測效果。

強化學生識圖記圖的能力,幫助學生建立地理空間概念。

複習鞏固,再現知識點,也作為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為以後教學提供參考。

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和對一個國家或地區地理位置特點的分析評價方法 。

練習檢測與拓展延伸:

做《練習冊》相關練習。

*通過與小組夥伴交流測試題/或教師核對答案。給自己打分: 分。

*本節課,在學習興趣、學習狀態方面,你給自己的評價等級是: (優/良/一般/差) 學生當堂獨立完成。

課後反思或經驗總結:

1、 本節課注重引導生抓本節課的重點來教學:1、中國在世界上的位置;2、遼闊的疆域(分別從巳至點、陸地面積、海洋麪積、陸上鄰國和海上鄰國等方面來分析);

2、 注重突破難點:採用引導生看圖識別的方式來學習,既培養生掌握看圖的方法,又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以上內容就是一祕為您提供的8篇《國中地理教案》,希望可以對您的寫作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七上地理教案篇4

河北省

教學目標:

(1)瞭解 河北省作為我國農業大省在發展農業過程中的優勢和問題。

(2)瞭解河北省利用其區 位優勢,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 發展新型農業的意義。

(3)瞭解唐山大地震的歷史,認識美麗壯觀的新唐山。對學生進行"艱苦奮鬥,愛我家園,建設家園"的情感教育。

教學建議

新課導人:

方案①:大家都學過歷史上 的"戰國七侯",即齊、楚、燕、韓、趙、魏、秦。你們知道當時趙國和燕國所在的地理位置嗎?今天, 我們就來進行我們沿海萬里行的第三站:"燕趙大地"--河北省。

方案②:設問:在"中國政區"圖上,環抱北京、天津兩中央直轄市 的省份是哪個?

講述河北省"自然環境"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出示"中國政區"掛圖,請學生説出河北省地理位置:環抱 北京、天津,東臨渤海,四周與遼寧、內蒙古、山西、河南、山東為鄰。

2.用多媒體展示"河北地形"圖,或出示"河北地形"掛圖,請學生回答河北省的主要地形特點:西北多山地,東南以平原為主。並讓學生在圖中找出黃河、海河、燕山、華北平原、太行山和長城。

3.出示課前蒐集的資料:"元明清時期的國都位置"。説明河北省長期鄰近國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4、 在河北省城市與交通圖上,找出穿越河北省的鐵 路幹線及海港。

5.小結河北的區位優勢:環渤海、環京津、水陸交通便利。

講述"唐山大地震"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讓學生學習"唐山大地震"的閲讀材料。

2、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地震後被夷為廢墟的唐山,隨後切換畫面,展示高樓林立,環境優美的新唐山,並對學生進行"奮發圖強,愛國愛家"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講述"以農業為主的省份"時,可按下列步驟:

1.設問:河北省的自然條件如何?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有什麼影響?(河北省屬温帶季風氣候,其中南部為華北平原一部分,地勢平坦,耕地面積多,土地肥沃,光照條件好,是我國的小麥和棉花的重要產區;但華北平原也存在着不利於農業生產的劣勢:地表排水不暢,土壤鹽鹼化,由於是季風氣候,春旱夏澇,農業生產不穩定。)

2 討論作為農業大省的河北省 ,除了自然條件外,有哪些良好的社會經濟條件促進了河北農業的發展?要指導學生列舉一些社會經濟因素如:區位優勢、市場需求、農業結構調整等。這部分內容有一定難度,教師可作如下講解:(1)環京津一一農產品市場需求量大;(2)交通發達--農產品外運銷售便利;(3)農業結構調整--發展反季節蔬菜、花卉、草皮、中高檔水果。物以稀為貴,經濟效益高。

3.讓 學生完成教材p.37活動題,教師可補充説明反季節蔬菜的含義:

我們知道,一年中有的季節寒冷 ,有的季節炎熱,有的季節温暖。對於蔬菜來説,有的種類怕冷,有的種類怕熱。在通常情況下,怕冷的蔬菜在寒冷季節難以生長;怕熱的蔬菜在炎熱季節不適合種植,從而形成蔬菜生產和市場供應的季節性。所謂反季節蔬菜,就是通過一定技術,使炎熱或寒冷季節能成功種植怕熱或怕冷的蔬菜種類供應市場。反季節蔬菜由於是在 市場缺乏某種類型菜時上市這種類型蔬菜,由於物以稀為貴,所以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

課後活動:

1.在互聯網上查詢:反季節蔬菜栽培方式有哪些?經濟效益如何?

2、查詢資料_瞭解人們在華北平原上採取了哪些措施克服農業生產中的不利因素。

3.蒐集資料瞭解河北省的礦產資源及其主要工業部門。

4.走訪附近的集貿 市場,調查一些反季節蔬菜和水果來源。

附板書:

一、自然環境

(1)地理位置

(2)地形特點

(3)區位優勢

二、唐山大地震

三、以農業為主的省份

1.自然條件

2.社會經濟條件

(1)市場的需求

(2)發達的交通

(3)農業結構的調整

七上地理教案篇5

世界的海陸分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瞭解世界海陸分佈的比例,掌握世界海陸分佈的概況。

2、區分大陸、島嶼、大洲三個概念,掌握七大洲的名稱、面積大小、地理分佈及各洲的分界線。

3、區分海、洋、海峽三個概念,掌握四大洋的名稱、面積大小、分佈及各大洋的特徵。

二、能力目標

1、要求學生將複雜的地圖用幾何簡圖勾勒出來,培養學生處理知識化難易的能力。

2、通過展開“大洋自述的演講活動,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及豐富的想像力。

三、情感目標

1、通過認識地球的海陸分佈,體驗到人類的生存空間是有限的。從中領悟愛護地球的思想。

2、通過繪製簡圖、拼圖活動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

七大洲與四大洋在地球上的分佈概況。

教學難點

1、查找各洲之間的分界線。

2、理解赤道穿過的大洲與大陸。

教學準備

地球儀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地球儀)同學們看到一個什麼物體在轉動?(地球)你發現地球表面大部分是什麼顏色?(藍色的海洋)本節課老師和大家共同探討地球上的海洋與陸地分佈。

二、課前熱身

師:原蘇聯宇航員在月球上看到地球的全貌後曾感歎地説:“人類把地球的名字取錯了,應該叫‘水球’。”你能解釋這個説法嗎?

生:因為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蓋。

三、合作探究

1、整體感知

(1)要求學生自學本節內容。

(2)出示地球外貌圖後講述:我們通過觀察地球外貌圖得知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蓋,我們能用一個形容海洋與陸地的面積比嗎?(三分陸地七分海洋)如果用百分比形容海陸面積比各佔多少?(海洋71%,陸地佔29%)

2、四邊互動

互動1:

(1)地球上的陸地被系分割成六個大塊和無數小塊,其中面積較大的塊叫什麼?(大陸)

(2)面積較小的地塊叫什麼?(島嶼)

(3)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稱什麼?(大洲)

(4)全球共分為幾個大洲?(七個大洲)

互動2: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們發現哪兩個大放的大陸連成一塊?把它們合稱什麼?(亞、歐兩洲大陸連成一整塊,合稱為亞歐大陸。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魘一塊大陸。)

互動3:

誰能上前來拿着大陸的輪廓模型按面積大小排隊?(通過排隊活動讓學生掌握七大洲面積大小順序。) 互動4:

提示:出示七大洲分佈圖,每四個人為一小組,講座七大洲的分佈特徵。

引導:呈南北對稱分佈的大洲有哪些?(歐洲與非洲;亞洲與大洋洲;北美洲與南美洲)赤道穿過的大洲與大陸分別有哪些?(前者有非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後者有非洲、南美洲)緯度最高的大洲有哪些?(南極洲)

明確:使學生初步瞭解七大洲的分佈特下,有助於準確識記各洲的位置。

互動5:

提示:要求學生四個人為一小組,全作繪製七大洲的幾何簡圖,然後選幾名代表將自己繪製的簡圖展示給其他同學看,檢查是否正確。再要求同桌之間相互檢查。然後要求學生將七大洲名稱填入簡圖中,最後教師提示正確的填法。

明確:讓學生學會將複雜地圖化難為易,準確識記大洲的分佈。

互動6:

提示:要求學生結合圖2-23,圖2-45,圖2-25,查閲各洲的分界線。

明確:亞歐:烏拉爾山脈、烏接爾河、大高加索山脈;亞非:蘇伊士運河;南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互動7:

師:你們發現大洲與大洲之間除了以運河、山脈等作為分界線外,還以什麼為分界線?(海洋) 師:什麼是洋?什麼是海?什麼是海峽?地球上有幾大洋?

明確:洋又稱大洋,是海洋的主體部分,一般離大陸較遠,面積廣闊,深度在20xx米以上,海是大洋的邊緣部分,海的面積比大洋要小得多,海峽是溝通兩海域之間寬度較窄的水道,地球上的大洋 共分為四大洋。

互動8:

提示:學生説出四大洋的名稱,並在地圖上指出四大洋所在的位置。

將全班同學生分成四大組,鈄每大組的學生分別改名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然後分組合作進行“自述”的演講活動。

點撥:太平洋最大最深,島嶼也最多;大西洋“s”形,第二大洋;印度洋屬第三大洋;北冰洋最小最淺,緯度也最高。

互動9:

提示:每大組選一名代表領走自己所屬的輪廓模型,並按面積大小排隊。學生排隊後再按順序將自己的名稱寫在黑板上。

師:請同學們把大洋名稱填入勾勒的幾何圖中。

明確:讓學生掌握大洋的面積大小順序並準確訓記相應的位置。

四、達標反饋

選十一名同學分別拿一張模型,拼成七大洲與四大洋的分佈圖

五、歸納小結

本節課主要學習七大洲與四大洋的名稱、位置、地理分佈、各大洲的分界及各大洋的特徵。

七上地理教案篇6

一、課前系統

(一)、分析教材

本節教學內容選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節“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主要學習內容:掌握熱力環流的基本原理,並能運用其原理分析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現象;培養學生自學、探究、合作的意識。

熱力環流是大氣運動最基本、最簡單的形式,在“地球上的大氣”一章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是大氣熱力狀況知識的運用,也是學習“氣壓帶和風帶”的基礎,故對這一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述是非常必要的。

(二)、分析學生

課前學生已有必備的相關知識技能基礎,如大氣壓強與高度的關係,物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太陽輻射的緯度分佈不均等。但由於高中階段剛開始學習立體幾何,空間概念建立不牢固,不清晰,所以本節課的學習對於學生有一定難度

(三)、設計思想

高中地理課程注重與實際相結合,要求學生在分析地理事實的基礎上,逐步學會運用基本的原理探究地理過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規律等。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選用聯繫學生實際的素材來實現教學目的,包括選擇學生熟悉的地理事象,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問題,符合學生興趣和年齡特徵的地理問題等。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充分考慮高中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和不同的學習需要,積極探索和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大氣運動的最簡單形式——熱力環流的形成原理。

(2)通過繪製熱力環流圖,培養學生的繪圖能力和理解問題的能力。

(3)運用熱力環流實驗來觀察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分析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現象,將所學的知識運用於實際,服務於社會。

2、過程和方法

本課遵循由問題→課件演示獲得感性認識→分析推理運動過程→歸納概括運動規律(理性認識)→應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主線,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用分析、推理、歸納等方法學習地理知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分析、理解、觀察熱力環流和局地環流,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培養學生探索自然、熱愛科學的精神。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及應用難點: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

(六)、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設備

二、課堂系統

(一)、教學設計

1

2

(二)、板書設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

第一節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

第二課時熱力環流

一、熱力環流的形成

地面冷熱不均→→空氣垂直運動→→同一水平面氣壓差異→→→空氣水平運動(根本原因)

熱力環流(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

二、生活中的熱力環流現象:城市熱島環流

課後探究:

唐·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句中的“巴山夜雨”是怎樣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