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論語有關仁義的讀後感3篇 《論語》:誠信仁義的指南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68W

《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家經典之一,其中關於仁義的論述佔據了很大比重。讀《論語》可以讓人更好地瞭解仁義之道,以及如何在實際生活中落實。閲讀本文,我們將分享自己的讀後感,為您提供不同的思考視角。

論語有關仁義的讀後感3篇 《論語》:誠信仁義的指南

第1篇

俗話説“半部論語治天下”,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就處於中國思想界的統治地位,並延續了數千年,這是什麼原因呢,或許《論語》能告訴我們答案。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書,雖説只是記載言行,但字裏行間包含了許多為人處世、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很值得我們慢慢品味。孔子提倡“仁、禮”,這是他思想的核心,仔細想想這與我們今天所努力構建的和諧社會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如果我們用心去讀《論語》,就會從中悟出人生的道理,成為指引我們前進道路上的一盞明燈,照亮人生的路。《論語》中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言警句,雖然短小卻藴含為人處世的大道理。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歡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我們應該做到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在做每件事之前想一想這句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或許會更加融洽,社會也會更加和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須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個人要勝任工作,必須首先學好本領,今日讀好書,來日才能大展宏圖。一定有很多人會經常問自己,這麼辛苦地學習為了什麼,我想這句話就告訴大家答案了。“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一個人不講信用,不知道他該怎麼辦了。孔子認為,一個人不講信用就寸步難行,在今天看來,一個企業,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如此,誠信在當今社會尤為重要。

“言必信,行必果”,意思是説出的話一定要算數,行動起來一定要堅決。一諾千金,敢作敢為,受人尊重;出爾反爾,優柔寡斷,遭人鄙棄。《論語》中還有很多發人深省的名言,我從中受益匪淺,相信只要是用心品讀的人都會從中得到很多。

我在讀《論語》時,好像穿越時空來到孔子身邊,與他面對面交談。我從《論語》的字裏行間體會到了那份難得的寧靜,那份屬於我的安寧,就好像涓涓細流流入我心田,沁人心脾而美不勝收。對於生活,只有以淡泊的襟懷、豁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面對、去享受,才是讀懂真正的人生。

我們每個人都很期待和諧社會,它是那麼的美好,我相信,只要每個人都能夠讀懂《論語》,哪怕只是皮毛,也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記住,要快樂地生活。

論語有關仁義的讀後感3篇 《論語》:誠信仁義的指南 第2張

第2篇

?論語》是聖人的經典著作。《論語》語言質樸,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它在人們的思想中有深刻的影響,得到了後人的信仰、尊重,是後代人必讀的一本聖書。特別是教育工作者學習這本書受益非淺。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這就是一句千古名言。翻譯今天的語言是:“把老師教給你的知識和你因此而得到的知識在現實中實踐它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而振奮人心的事。”孔子認為作為教學過程的一方——學生的學習活動,本身就應該是快樂之事。孔子的教學思想完全是一種啟發式的教學思想,並且十分看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在實踐中鍛鍊知識和提高知識能力的培養。孔子的這句開場白就是告訴弟子們,理論聯繫實際,把學來的知識放到實踐中去才是真正的知識,才能證明你已經把握了知識。而真正懂得知識的人在現實中的運作會興趣倍增,會自然產生出需要更多知識的充實。

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不禁引起了我感慨:“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校領導真是我們的救星,及時為我們增加營養。

當今社會知識裂變“一日千里”,知識在不斷更新。用傳統的眼光看待今天的事物已經跟不上社會形勢的需要,所以老師要經常更新知識結構,要對新知識保持長久的好奇心與敏鋭感,為了培養能夠適應這個社會需要的人,老師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實踐。

學習、實踐的重要性,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可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習方法,都是重中之重。只讀書學習而不會積極地思考問題,就會茫然無知而沒有收穫,就是我們平常説的讀死書。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不解,精神疲憊,就成為“紙上談兵”。

所以,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不僅要多讀書、認真學習各種先進教學經驗、優秀論文、教學先進案例,而且要勤加思考,不斷將所學知識與日常教學相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將理論知識化成為實際行動,只有這樣做才能使我們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使之不斷符合社會的需要。“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解釋為“在温習學過的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那麼就可以當老師了。”

這也就是對我們學習思考提出的要求,要求我們在學習中不斷“温故而知新。”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努力,才能使我們不斷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夠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社會的需要。相信只要我們深刻體會《論語》中的精闢言論和孔夫子“自強不息”的精神實質,並將其作為行動準則,不斷努力學習,不斷實踐、反思,定能為我們的社會培養合格的下一代。

第3篇

?論語》為政篇第一句話是: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政,就是治理,為政,就是制定規範,執行規範,對國家而言,就是法律、政策,對企業而言,就是規章制度。規範以道德為宗旨,那麼就像北極星一樣,自己不動,星辰則圍繞着北極星,大家都圍繞着規範,執行規範,落實規範。

道德,古往今來,古今中外,其實有很多的不同,因為道德的本質是規範行為的觀念,這種觀念對大家都好,或是對大多數人好,禮義廉恥,都是道德,一個人有禮義廉恥,對別人而言就是好事,就有好處。境遇不同、環境不同、人羣不同,道德觀念自然也會有不同。

在一部小説中看到,西伯利亞極寒地帶,嚴冬時候你走在街上,敲任何一家人家的門,人家都會開門迎接你,進門烤火吃東西,然後再走。這個道德的由來,是因為太寒冷了,人走在外面很快就會凍僵,因此家家都接納趕路的人,那可是救命啊,這個觀念就不太可能在北京、紐約形成。不過,無論道德的內容有多少或多大的不同,對別人有好處,對大家有好處,這一點是共同的,以往是如此,今後也還會如此。

為政以德,這裏的德,就是那種給別人帶來好處的德,法律、政策,規章、制度,給大家帶來的是好處,大家自然會圍繞着這些規範做人做事,那不就是很好的管理局面嗎?可事實往往並不是如此,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為政以德的德,並非都能讓人理解,一個對大家都好的事,未必對某一個個體的人是好事,任何規範都會對不良行為進行制約,不良行為危害了別人,危害了大家,制約它就是為政以德,然而不良行為卻往往會給個人帶來好處,比如任性而為,率性而為,不是很爽嗎?

其次,也是更為關鍵的,為政以德的德,要很好的體現,不僅僅在於規範的內容,還在於實施管理的人,必須是道德修養足夠的人。我聽説有管理者要求部下要五加二,讀後感。白加黑,這話不僅可笑,也是道德修養不夠的典型表現。一張一弛,勞逸結合,有工作有休息,這方面的法規和規章都體現了為政以德,五加二,白加黑,就完全違反了這個德。

常説的,經很好,被念歪了,念歪了的現象其實很普遍。有位研究《論語》的先生把“為政”與“執政”分開來,為政,就是制定規範,執政,就是執行落實規範,為政以德需要有足夠道德修養的人來實施才能落地。把為政與執政分開的看法還是很有道理的,《論語》為政篇的大量內容,説得都是管理者的修養問題,談理解人民需求,談孝,談提升道德修養的道路,這大概就是孔子的良苦用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