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班科學泥土教案8篇 "沉浸式科學教學引領探索世界的神奇之旅"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37W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一份名為“大班科學泥土教案”的教學資源。通過該教案,教師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泥土的組成和特徵,並探索其在植物生長和環境保護中的重要性。這份教案提供了一系列有趣而富有挑戰性的活動和實驗,旨在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

大班科學泥土教案8篇

第1篇

1、引導幼兒初步感知蚯蚓的外形特徵,學習簡單的記錄。

3、培養幼兒細緻觀察的習慣,體驗發現的樂趣,產生探究的慾望,萌發愛護蚯蚓的情感。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2、兩、三條蚯蚓放置在大盤中,放大鏡、鑷子、小刀、筷子若干

1、師:今天老師帶來的一個彎彎曲曲的動物朋友,你們猜一猜是誰?引起興趣。教師在白板上倒序地畫出蚯蚓、再畫泥土、最後畫泥土上種植的樹。

2、引導幼兒細緻觀察、想象、並互相質疑。(它像蛇,但沒有眼睛;它像毛毛蟲,但沒有腳。)

師:那我們來看一看蚯蚓到底長得什麼樣子。請小朋友觀察桌上的蚯蚓你能來説説它長的是什麼樣子?請大家把觀察蚯蚓的樣子請小組長在記錄紙上記錄好嗎?

1、每組記錄(教師注意巡迴觀察,並注意引導、幫助引導一些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的,鼓勵幼兒互相交流。)

2、代表性的孩子講解自己的記錄。(教師引導幼兒認真傾聽,並鼓勵幼兒提出自己的問題、質疑別人的觀點。)

4、小結:蚯蚓的身體是細長的、一節一節的、彎彎曲曲的,頭部有點尖,便於鑽土,最在最前面,沒有眼睛、鼻子、耳朵、腳。他靠皮膚來感覺,靠“蠕動”來“行走”。

師:那蚯蚓生活在哪裏呢?(泥土裏)它吃什麼呢?看讓我們來看一看蚯蚓是怎樣在泥土裏生活的。看ppt(圖一),讓幼兒講述。你們知道蚯蚓有一個什麼特殊的本領?(鬆土)蚯蚓有用嗎?觀察ppt(圖二)

(引發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你喜歡蚯蚓嗎?為什麼?小結蚯蚓的用處。

1、什麼時候會出現許多蚯蚓呢?(下雨過後)。為什麼下雨天會有這麼多蚯蚓。觀察ppt(圖三)拓展幼兒的知識經驗。

2、激發幼兒扮演小蚯蚓的興趣,模仿蚯蚓爬以及鬆土的'遊戲!

最後讓幼兒看着大哥哥姐姐手拿小工具外出挖蚯蚓的情景圖,再次激發幼兒積極探索的慾望。

?綱要》中提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今天的科學活動中我的教學掛圖一出示出來,孩子們就開始大聲嚷嚷起來:“蛇!快來看呀!好大的蛇啊!”“不對,是蚯蚓呢!”“是蚯蚓,蚯蚓比蛇小好多的。”…… 由此可見,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還是挺多的。這個活動不僅使孩子們觀察到了蚯蚓的外形特徵,瞭解了蚯蚓的生活習性,使他們掌握了蚯蚓的作用,還知道了蚯蚓的一個神奇的本領。

相信孩子們對蚯蚓還只是表面上的瞭解了一些相關知識,所以今天我給孩子們佈置了一項任務,就是週末和爸爸媽媽一起到户外去找一找蚯蚓,在做進一步的觀察,並要求他們親自操作通過自己的觀察去了解蚯蚓的再生本領,希望能得到家長們的配合。

大班科學泥土教案8篇

第2篇

1.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區分泥土,石頭,瞭解它們的性能用途。

3.給泥土洗澡,觀察泥土的.變化和洗後的結果,引導幼兒將兩種物體作比較,並小結。

2.老師和幼兒一起小結(造橋、鋪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4.老師和幼兒一起小結(種杆、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大家都知道石頭和泥土的本領。等我們長大,我們要讓石頭和泥土為人類做更多的好事。

第3篇

1.伴隨着觀察泥、操作泥,瞭解泥土的特點和作用,探索觀察方法,提高觀察能力。

2.樂意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和成果,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活動前組織幼兒到户外採集泥土;一次性杯子、小勺子;紅、黃、白、黑、幹、濕的泥土;每組一盆水;菜籽、豆類、瓜類種子、小植物;用泥土做的各種泥人、動物圖片、陶瓷、雕塑圖片;小盆景。

一、出示小盆景和泥人、動物,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1.師“小植物種在哪裏,它們在哪裏吸收營養?”――泥土。

2.師“這些人和動物、陶瓷和雕塑是什麼做成的?”――泥土。

1.分組觀察。提出要求:每組有一份泥土,可以用自己的小勺子和小杯子舀出泥土觀察,也可以和同伴一起觀察,一起討論。請你們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找找泥土的'特點。

顏色:“看一看,泥土是什麼顏色的?”――紅、黃、黑、白,有些泥土裏有雜誌,顏色也變得五顏六色了。

味道:“聞一聞,泥土有什麼味道嗎?”――香香的、臭臭的。

感覺:“捏一捏,泥土有什麼感覺嗎?”――軟軟的,硬硬的。“什麼樣的泥土是軟的,什麼樣的泥土是硬的?”――濕的泥土是軟的,乾的泥土是硬的。

1.“選擇一塊硬的泥土放在自己的一次性杯子裏,你發現了什麼?”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用抹布擦手。――有許多的氣泡。

集體討論這是為什麼?――泥土裏有空氣,小動物在裏面要呼吸空氣的。

2.“選擇少量泥土導入自己的一次性杯子裏(杯裏有水),泥土怎麼樣了?”幼兒操作。――泥土溶解了,引導幼兒思考保護泥土,不讓水沖走。

3.討論“如何保護泥土,不被水沖走?”――種植植物,保護環境。

1.幼兒自選活動:用泥土種植種子(菜籽、豆類、瓜類種子)、小植物或者用泥土拌水糊成泥塊(泥胚)嘗試製作泥人或者其他造型。

活動前,帶領孩子們來到幼兒園和社區採集泥土。開始時,孩子們都有些害怕這些黑黑的、髒髒的東西,特別是女孩子。但是採集回來放在桌子上提供給他們觀察時,他們都變得很積極,很主動地進行操作、實驗,為教學活動提供了物質和精神支持。活動中引導幼兒用看、摸、聞等觀察方法研究泥土的特性,教與學相輔相成,幼兒收穫知識變得水到渠成。談到泥土的作用時,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侃侃而談。作為大班教學活動,為了加深對泥土進一步瞭解,我們組織了小型的實驗活動,讓孩子動作操作實驗並發現成果,體驗成功的快樂。活動中教師比較注重孩子們的交流和分享,逐步引導小組活動,讓個別孩子的經驗和知識轉變成集體知識,相互學習觀察方法和探究的技能。活動延伸中,幼兒自選活動,不僅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泥土的特性,也為近階段的種植活動提供了機會。這樣,本次不僅取材於孩子們的生活,又實踐於種植,並觀察記錄種子和植物的生長過程滲透於日常教學活動,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第4篇

1.對泥土感興趣,有探索的慾望。喜歡玩泥巴小遊戲,體驗其中的樂趣。

3.學玩泥巴小遊戲,願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發現和快樂。

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客人老師,我們為客人老師唱首歌好嗎?

今天孫老師帶來了一個泥娃娃,誰知道它是用什麼做的?

其實泥土家族的成員很多,它們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各自的特點,並不是每種泥土都適合做泥姓娃的。

今天我就給小朋友帶來了一種適合做泥娃娃的泥土,這就是我們常説的黃泥,我們先和黃泥交個好朋友,看誰能發現黃泥的小祕密。

請小朋友來玩一玩盤子裏的黃泥,看一看黃泥什麼樣。

摸一摸、捏一捏、聞一聞黃泥,看看你都發現黃泥的哪些小祕密。

小結:剛才小朋友發現了黃泥是一塊一塊的`黃褐色泥土,它有一種特別的氣味,能吸水。用手摸起來有點濕,攥一攥黃泥,小手黏黏的,還能攥出一個小泥團,這説明黃泥有黏性。

認識了黃泥,我就有個問題想問大家:泥土有很多種,為什麼黃泥是一種適合做泥娃娃的泥土?

小結:因為它的黏性大、易塑形,幹了以後不容易散碎,所以適合做泥娃娃。那黃泥除了做泥娃娃還可以做什麼?

要求:四個小朋友一組,選出一個組長加水,大家一起商量着把黃泥和成一個大泥團,如果還需要黃泥就從自己的小盒裏取。和好後每人分一塊泥就可以玩了。

小結:小朋友真棒,你們都把泥和好了。不過我也發現在和泥的過程中並不是每個人都很順利。

太好了,小朋友學會了和泥,還做了自己喜歡的東西,那除了玩泥塑之外,你還想怎麼玩黃泥?

小結:瞧,黃泥有這麼多有意思的玩法,我們接着玩好吧!

活動反思:在活動的設計和組織中,我體現了讓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探索,在做中玩,在玩中學。尊重幼兒的想法和看法,引導幼兒在錯誤中調節自己的認知。活動環節清晰、緊湊,提問有啟發性。整個活動幼兒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由於本活動在幼兒和泥的環節較難把握,作為教師如何有效捕捉教育契機,豐富幼兒的科學經驗;如何滿足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的發展需要,就成了本活動值得反思和研究的問題。

此外,在黃泥的選擇上是選自然狀態下的黃泥,還是選篩好的黃泥?通過思考,我認為,給孩子探索的黃泥可以是自然狀態下的,在認識基本特性後可以取一塊細膩的黃泥進行一下比較,幫助孩子更深刻地體會黃泥的黏性和細膩。

本次活動,教師主要通過四個環節逐步引導孩子感受、認識和把握黃泥巴特性。第一部分是“識黃泥”,教師通過直觀形象的例子讓幼兒知道,黃泥巴是泥土家族的成員之一,是一種適合做泥娃娃的泥土,使幼兒初步認識黃泥,為下面的活動奠定基礎;第二部分是“感黃泥”,讓孩子通過多種感官通道,在摸摸、聞聞、説説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黃泥特性;第三部分是“和黃泥”,在充分調動孩子動手願望的基礎上,為孩子提供材料和機會,讓他們在親自動手嘗試、掌握和泥技能的過程中,加深對黃泥特性的理解;第四部分是“玩黃泥”,讓孩子既動手又動腦,在活動中充分體驗動手創造的快樂,將活動引向深入。

整個活動設計由感性到理性,環環相扣、逐步深入,活動本身就體現了一個科學的認識過程。同時,在活動中,教師突出體現幼兒的主體性地位,通過提供創設有利於幼兒探究的材料、環境,引導幼兒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使他們玩在其中、樂在其中,探究興趣得到了激發、動手能力得到了鍛鍊、社會情感得到了發展,很好地實現了活動預期目標。

第5篇

空工院幼兒園是一所地處郊區的部隊幼兒園,果園、山坡、河流、農田軍營等豐富的資源為孩子們的探索、發現提供了廣闊天地。五月份大班孩子們開展了《種豆子》的園本活動,在感知、操作、連續、討論、觀察中,孩子們不禁好奇的問:“植物為什麼在泥土能生長呢?”。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幼兒探究興趣,我們六月份的園本活動以《泥土的祕密》主題來進行。 本次活動以觀察、操作、實驗為基本方法,讓孩子們在主動的探究過程中,積累、豐富泥土的直接經驗,從而培養幼兒的探究精神,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1. 體驗探索操作的樂趣,萌發對泥土的感情,教育幼兒愛護環境,保護土地資源。

2. 探索發現泥土的祕密,知道泥土中有很多成分,是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基礎。

難點:在實驗和操作中發現泥土的祕密,能夠大膽講述自己發現。

1.每人準備一把小鏟子,選擇户外比較空曠的土地,便與幼兒挖土、觀察。

教師:今天我們每個孩子都有一把小鏟子,一起去幼兒園找一找、挖一挖、看一看,泥土中究竟會有什麼?

教師:我們來到了操場上(或種植園地、大樹下),這塊泥土中長了些什麼?如果沒有泥土,植物會怎樣?

每個人都可以用小鏟子挖一挖,看看泥土中究竟有些什麼?和我們事先想的是否一樣?使用鏟子時要注意旁邊的小朋友,注意安全。

引導幼兒操作,挖土的時候,小心泥土中生長的植物,一邊挖一邊看。同時注意自己的鏟子不能碰到身邊的小朋友,注意安全。

幼兒自由結伴一邊探索、觀察,一邊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教師小結:泥土中有落葉、枯樹枝、小草的根、死去的小動物等。這些都會變成泥土中的養分,植物生長非常需要他,我們把它叫做腐殖質。

教師:泥土中的腐殖質是我們用眼睛能夠看到的,還有一些成分是肉眼看不到的,就需要我們去動手操作。

教師:這裏老師準備了一些泥土,請小朋友捏一捏,説説有什麼感覺?

這裏還有一杯水,請小朋友用水和泥土來試驗,看看你有什麼發現?注意一定要輕拿輕放。

教師總結:泥土中不僅有腐殖質,還有空氣和水份。這些都是動物和植物生長所必須的條件。

教師:泥土是動植物的家園,對我們人類也非常重要,泥土還有什麼用途呢?

播放ppt,拓展幼兒知識面。(可以建房子、做成精美的陶瓷製品、藝術的泥塑作品。)

播放ppt課件,教師:看完這兩張圖片,説説你們的感受?(我們一定要保護環境,保護土地資源,不能將有毒有害的廢水、電池、塑料帶等放在泥土中。)

大班科學活動《泥土的祕密》經歷了難忘的磨課研修過程,是我將《指南》的感悟及《田野課程》、《高寬課程》的學習心得融合在集體教學中的一次教學實踐,對我的活動設計能力和現場教學組織等方面都獲得了很大的幫助。

第一階段:學習理論,解讀教材。我園有幸邀請到北師大霍力巖教授來園指導,在與教授的交流中,霍教授對科學活動的`見解給我們很大的啟發。霍教授指出:“科學重在探究、探究重在過程”、“科學活動可以以猜測、感知、探索、驗證、表達這五個環節進行活動”。同時《指南》指出“要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活動”,因此,在《泥土的祕密》活動中,我們為孩子們創設了真實、現場、自由的環境,讓孩子們探索。同時在活動每個環節中設疑,讓孩子們不斷地猜測,結合生活經驗探索、操作、驗證。之後,我通過演示、介紹等方式幫助幼兒獲得有關泥土的知識。最後,我受《高寬課程》“計劃—工作—回顧”學習方法的啟發,請孩子們談一談自己的收穫,熊一諾大膽提出“泥土是軟的,為什麼做出的盤子、碗那麼硬?”,方子牛問道:“泥土黑黑的,為什麼瓷器有那麼漂亮的顏色?”,這是孩子們經過觀察、探索、深度思考後大膽的發問,這種積極主動、敢於提問、認真專注的學習品質讓我很意外,很欣慰,這為我們的下次活動指引了方向。同時,龔驍函興奮地説“老師,泥土真實太有趣了!”從孩子們的反饋中可以看出,本次活動尊重了孩子得學習方式和特點,是符合孩子年齡特徵的。

第二階段,優化細節、全面提升。在對活動的目標、重難點、環節進行重新梳理後,我對活動中的引導語、提問、迴應等做了進一步優化提升,是課堂教學達到了較好的效果。但是由於近幾年在做行政工作,對集體教學有一些生疏,尤其在語言的組織上顯得不那麼流暢,在今後的工作中,還應該常常參與一線教學,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第6篇

2、準備多種挖泥工具,如小鏟子、小耙子、自制挖土工具等,盛放小蟲的容器。

2、請幼兒選擇自己需要的工具挖泥,鼓勵幼兒在挖泥時仔細觀察,玩運土遊戲,把這邊的`泥運到另一邊去。

3、用水弄濕泥土,再次讓幼兒運土,請幼兒選擇自己需要的工具挖泥。

4、建議幼兒將找到的各種小生物放在帶來的容器中。

5、引導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在挖泥中的發現,説説自己在尋找活動中感到高興的事。

第7篇

2. 根據要表現的動作或植物形象,選擇適應的手印方式進行組合表現。

各種顏料,塑料盤、白紙人手一張、抹布、各色油畫棒、課件手印圖片若干張。

活動重點:嘗試用手掌、手指、拳頭進行印畫,並大膽添畫。

活動難點:根據要表現的.動作或植物形象,選擇適應的手印方式進行組合表現。

1.遊戲:小手變魔術,引導幼兒觀察教師手型的變化(鴿子、螃蟹、狼頭等),讓幼兒發揮想象力,感知對手形的聯想。

提問:小朋友張開小手,伸一伸、張一張、彎一彎,看看手變成了什麼?

小結:手指可以變化出這麼多有趣的手形,引出課題。

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手指印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手印畫(手印畫:利用不同手型來印畫)

(1)張開五指,在塑料盤裏將整個手掌都蘸上自己喜歡的顏料。

指導語:手印好了,教師添畫,組成一幅班級樹。想想還可以在這手印上添畫東西,又可以變成什麼呢?(如添上眼睛、嘴巴可以變成孔雀)

師問:你們都看見了那些手印畫?(小魚、螃蟹、孔雀、花瓶等。)

(1)提問:你準備創作一幅什麼樣的手印畫?裏面有哪些動物?哪些植物?這個動物要用什麼樣的手型進行印畫?怎麼添畫?

(2)引導幼兒擺出不同的手型,説説像什麼?可以怎麼印畫?

小結:我們可以用拳頭、手掌、手指、指尖、手背很多地方進行印畫,根據形象還可以把各種手型的印畫進行組合表現。

第8篇

孩子對玩沙有着濃厚的興趣,每次經過沙池,都忍不住想要進去玩,有的孩子就是用腳碰一碰也覺得高興。讓孩子們在玩沙的過程中自然地瞭解沙的特性,通過自己的主動探索發現沙的新鮮玩法,這樣比在課堂上機械地講授要有意義得多,孩子記憶也深刻得多。同時,我班孩子對節奏樂很感興趣,於是,我們將認識沙的教學與自制樂器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讓幼兒在沙地裏自由探索,自主操作,使整個活動體現一種玩中學,學中樂的氛圍。

1.嘗試用不同的容器裝不同的沙子製作沙錘,在做做玩玩中瞭解沙有乾濕、粗細的區別。

2.通過自主操作活動,激發探索慾望,培養判斷、分析能力。

1.塑料瓶、玻璃瓶、廣口瓶、緊口瓶、易拉罐、小紙杯

(一)請幼兒自選容器裝沙。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你用什麼東西裝沙?可以用什麼東西助你更方便地裝沙?

(二)怎麼才能不讓沙子掉出來呢?請幼兒尋找合適的物品給容器封口。

(一請幼兒比較自己和同伴所做沙錘的聲音。為什麼會有不同的聲音呢?

1.對裝沙多少不同的兩個沙錘,猜一猜聲音會不會一樣?(沙的多少不同,聲音就不同)

2.容器相同、聲音不同。為什麼會不同?裏面的沙會有什麼不一樣呢?(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乾濕沙和粗細沙的不同)

3.容器不同,它們的聲音會一樣嗎?哪一個更好聽?(裝沙的容器不同,聲音就不同)

請小朋友開動腦筋,想一想,做一做,使自己的沙錘發出的聲音更好聽。

幼兒拿着自制的沙錘隨着音樂邊唱歌邊打沙錘,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

1.從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入手,以遊戲的形式開展此次活動,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2.在活動過程中,老師能以參與者、引導者、支持者的角色出現,助幼兒在不斷髮現,不斷探索,不斷對比中瞭解沙的.特性。

3.活動中老師能根據幼兒的需要適時地給予指導,使每個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個個都能享受到成功帶來的快樂。

4.活動過程中,教師作為幼兒遊戲合作者的角色體現不夠,幼兒自主探究和自由表現的時間和空間也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有待進一步調整和改進。

1.該活動設計比較合理,整個過程體現了在玩中學、學中樂的教育思想,基本實現了預定的教育目標。

2.活動過程中,教師給予了幼兒較的自由空間,幼兒基本處於一種自我學習、相互學習的狀態,隨時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和同伴、老師進行交流,這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是很難達到的。老師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通過啟發式提問給予了幼兒支架式的助,讓幼兒在室外那種鬆散的狀態下緊緊圍繞課題的中心來進行活動,不散不亂。

3.建議教師在活動前增加一些玩沙的經驗。瞭解一些有關沙的知識,從而在活動中更好地通過自己的行動來感染幼兒,指導幼兒,師幼互動的效果會更好。

4.操作材料還應注意分類投放,活動後指導幼兒收拾整理好遊戲材料,養成幼兒做事有始有終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