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閒書”不閒——《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案例5篇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一份不僅僅是“閒書”的教學案例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5.82K

本文將介紹一篇名為《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的文章,並提供一份相應的教學案例。通過閲讀這篇寓言故事,讀者可以深刻認識到成長的重要性和困難。本文的教學案例將引導學生理解寓言的特點,提高閲讀水平,培養思辨能力。

“閒書”不閒——《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案例5篇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一份不僅僅是“閒書”的教學案例

第1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感受讀書的樂趣。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閲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小苗是誰?大樹又是誰?

4、這篇課文的形式與我們以前讀的課文有什麼不同?

3、指名朗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幫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

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你是從哪些詞句瞭解到的?

1、小組合作學習:邊讀課文,邊完成表格。(見教案後)

⑴ 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

⑷ 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四、積累運用,培養能力(此部分的目標與過程並不統一,加強品讀)

2、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談談多讀書、讀好書的體會。

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歡的書。 (交流看“閒書”的經歷,激發課外閲讀的興趣)

“閒書”不閒——《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案例5篇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一份不僅僅是“閒書”的教學案例 第2張

第2篇

你們馬上就要開學了,新學期裏,你們將在四年級的基礎上學習五年級的知識。五年級的知識學習起來很有意義,它更加能夠使你開動腦筋,發展你的智力,讓我們一起來進入五年級的學習吧!

一類生字:150個。這些字要求你們做到會讀、會寫、能理解、會運用。

本冊共有八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一個專題並且配有口語交際。

1、提前預習——做好課前準備(查閲與課文有關的資料),瞭解課文的內容。

2、課後及時複習——按時完成作業,及時補漏。

1、有感情地讀,體會作者在我愛讀書中所表達的感情。

竊(qiè)書記 竊:形聲字,上形下聲。(竊賊、盜竊)

婪(lán) 可用舊字加偏旁學習。舊字林加女字旁。

懼(jù) 懼:形聲字,左形右聲。(恐懼、畏懼)

懼怕:心裏害怕(指我讀書時害怕被店主發現,因為我只看書不買書)。

我去書店讀書,有時能夠為了把一本書讀完又不被店家轟走,我可以走好幾家書店。

讀書時我為了不讓店主發現我,我會到人很多的書店裏,並把自己隱藏起來;有時我還會貼在一個大人旁邊,彷彿我是她的孩子。

我竊書的滋味是我在看書時又快樂又懼怕。快樂的是我可以多讀書,懼怕的是我被店主發現後,他會不讓我在這裏讀書。

1)説説你對我這種如飢似渴地讀書做法有何體會?想一想你有沒有想看一本書像作者一樣,達到如飢似渴的地步。

2)與生活實際相聯繫説説你對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吃書長大的這句話的理解。

以上兩題要與你的生活實際相聯繫,把你讀書的習慣與作者比一比,從中得到自己的體會。

1、課文簡介:這是一篇閲讀課文,以採訪的形式,通過作者與北京大學季羨林教授的對話,向我們説明了季羨林爺爺也是一個愛讀書的人。

注:季羨林是北京大學的教授,會英、日、法等多國語言。曾寫過《我的童年》。

1)多讀閒書——為寫真事。(季羨林看過《水滸傳》、《三國演義》、《濟公傳》、《三俠五義》等書。要想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是要多看書。)

2)多讀閒書——為寫通順。(要讀不同的書,瞭解不同的時代背景,要把書讀通順。)

3)多讀閒書——為了不偏科。(不僅要學語文,還要學數學、外語、地理、物理、化學。這樣才能做到不偏科。)

5、現向你們推薦幾本書:《十萬個為什麼》、《中華上下五千年》、《唐詩宋詞》、《史記》、《成語故事》

jù pà jī cháng lù lù chēng zhù

急匆匆(cóng cōng) 仍(rēng réng)然 適宜(yi yí)

今天在座的同學中,有教授、法官、軍人、經濟師,有本市頗有名氣的大廚師、電腦公司的總經理。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您的諄諄教誨一直激勵着我們。您可記得?有一次放學,您要求全班同學留下,説:早上,我們班的一個同學為了幫助鄰居老人看病遲到了,我錯怪了他,非常抱歉。希望這位同學能夠原諒我。您的坦誠深深地感動了每一位同學。過了許多日子,大家談起這件事,心裏仍是熱乎乎的。

4)聽了老師的話,大家的心裏為什麼熱乎乎的?請在回答時用上因為……所以……。

5)文中有兩句話直接表達了我們對老師的敬仰和愛戴之情,是哪兩句?請抄在下面。

jù pà jī cháng lù lù chēng zhù

急匆匆(cóng cōng) 仍(rēng réng)然 適宜(yi yí)

竊(偷竊) 撐(撐腰) 轆(飢腸轆轆) 懼(畏懼) 婪(貪婪)

今天在座的同學中,有教授、法官、軍人、經濟師,有本市頗有名氣的大廚師、電腦公司的總經理。||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您的諄諄教誨一直激勵着我們。|| 您可記得?有一次放學,您要求全班同學留下,説:早上,我們班的一個同學為了幫助鄰居老人看病遲到了,我錯怪了他,非常抱歉。希望這位同學能夠原諒我。您的坦誠深深地感動了每一位同學。過了許多日子,大家談起這件事,心裏仍是熱乎乎的。

幫助(協助) 錯怪(誤會) 非常(特別) 激勵(鼓勵)

諄諄教誨:孜孜不倦 不絕:不知 動聽:好聽 不捨:不放

回憶老師因錯怪一個做好事的學生,在全班的同學面前向他道歉的事。

4)聽了老師的話,大家的心裏為什麼熱乎乎的?請在回答時用上因為……所以……。

因為老師知錯就改,並能在全班同學面前向被錯怪的同學道歉,所以我們心裏熱乎乎的。

5)文中有兩句話直接表達了我們對老師的敬仰和愛戴之情,是哪兩句?請抄在下面。

①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您的諄諄教誨一直激勵着我們。

②您的坦誠深深地感動了每一位同學。過了許多日子,大家談起這件事,心裏仍是熱乎乎的。

第3篇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是略讀課文,又是對話形式的訪談錄,行文完全口語化。我原以為可放手讓學生自瀆、自悟,提高自學的能力,於是開課就讓孩子們自由讀,找一找季羨林和苗苗的對話中一共談了哪幾個方面的問題?問題一拋出,讀過之後竟然無人能回答,這是我意料之外的。有些氣惱,一番責問之後,我反省自己,是不是問題給的太大,學生還沒有透過全文概述中心的能力?!於是,我換種方式説:“苗苗提了些什麼問題?季羨林爺爺是怎麼回答的?用自己的話説一説。”然後根據回答再分類,看看談了哪幾個方面的問題。學生們紛紛舉手,問題迎韌而解,孩子們似乎如釋重負……突然感悟:不同的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不一樣,備課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在完全瞭解學生知識、能力等層面上進行教學問題的設計才是合理有效的。老師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的問題,即指引線不能太抽象,又不能太簡化,遊刃有餘,張弛有度,學生才能學得有信心,課堂也不會陷入一潭死水的尷尬局面!因材施教是不變的真理啊!

本課作為訪談錄,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文體,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這一老一小兩個書蟲説話的語氣,把握住人物對話的基調,要讀得自然,不做作才好。這篇課文,我採用大討論的方式,放手讓學生圍繞主題,結合課文來討論:“閒書閒嗎?”這個問題,課堂氣氛活躍,效果也不錯,學生都能結合小苗與季先生的對話,説出自己對於問題的看法。不夠的地方是對古文積累這一塊,對談話內容未作出恰當的引導,從學生的表情中,依然可以看出對這個超難任務有點無奈。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是一篇略讀課文,是一名國小生對季老的訪談錄,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一種文體。不過,全文內容較淺顯,沒有過多深奧的詞句。課上,我沒有對文章進行瑣碎的分析,而是對教材進行了合理裁剪,大膽地進行取捨,拋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學習完課文以後,我安排了學生對愛好讀書的同學或新來的實習老師進行採訪活動,並且寫了訪談錄。學生對訪談錄的格式掌握得很好,但是,採訪的問題準備得不是很充分,有的侷限於一問一答的形式,雙方交流的話題不是很深入,上下文之間的銜接也不夠自然。

第4篇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級語文第九冊第一單元第2課(需一個課時)。

本文為略讀課文,是一名國小生對季老的訪談錄,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一種文體。這一老一小,一個是德高望重學有建樹的著名學者,一個是剛開始求學的國小生。他們倆在年齡、閲歷、學識上有着巨大的懸殊,卻在平等和諧的氣氛中就閲讀展開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季老指出:把文章寫好,要多看書;要努力培養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學好外語,還要進行古詩文積累。這些不僅使苗苗受益,也使讀者受到啟發。

?學情分析】本文作為略讀課文,且是對話形式的訪談錄,沒有複雜的句式、過多的修辭和深奧的詞句,完全口語化,放手讓學生自學,自讀自悟。

1、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閲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閲讀是學生個體化行為,所以自讀自悟是閲讀的基礎,在略讀課中教師更應放手一些,要藉助閲讀提示,圍繞課文重難點,提出一兩個思考問題,讓學生在自由讀中積極思考,然後討論交流,理解課文語言和體會思想感情,獲得自悟。

2、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就是有關苗苗同學採訪著名作家季羨林爺爺的內容。讓我們去看看他們都談了些什麼。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做好批註。

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 你是從哪些詞句瞭解到的。

1、季羨林先生對於讀書,提出了哪些見解?談談你對這幾點的認識。

⑵ 要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不要偏科,要學好外語。

小苗和大樹不僅代表着苗苗和季羨林,“小苗”還包含着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而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小苗”與“大樹”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長、汲取營養,小苗才會長成參天大樹,像苗苗這樣的孩子們才能成才的內容。

苗苗:熱愛讀書的國小生,謙虛好問,對季老的尊敬崇拜溢於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親切隨和,幽默中善於引導,滿含着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

2、寫一個讀書推薦卡,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同學。

第5篇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上較淺顯,沒有過多深奧的詞句,要求學生"粗知文章大意"只抓重點,難點,方法上讓老師放手教學,鼓勵學生自己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和方法把課文讀懂.課上,我沒有對文章進行瑣碎的分析,而是對教材進行了合理裁剪,大膽地進行取捨,而不是面面俱到,拋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 如"這篇課文和其他課文比較,有什麼不同 ""説出你感興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讀課文後全班交流";"季羨林和苗苗算不算書蟲 兩個書蟲有什麼不同 在文中找出你的理由"等等,這些內容簡約,重點突出,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課作為訪談錄,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文體,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這一老一小兩個書蟲説話的語氣,把握住人物對話的基調,要讀得自然,不做作才好.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是一個名叫苗苗的國小生與季羨林先生的訪談錄, 全文運用對話形式,沒有複雜的句式、過多的修辭和深奧的詞句,完全口語化。這兩個人雖然在年齡、閲歷、學識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過程中卻平等和諧。所以,在他們的對話中可以感受到苗苗的天真、可愛和季羨林先生的和藹、親切及對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關愛。

訪談錄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文體,我是這樣讓學生認識這種新文體的:一開始,我先讓兩個學生分別扮演苗苗和季羨林先生來朗讀課文(他們讀的時候教師讀旁白,學生採用直接對話的形式),其他學生都捧起書認真聽對話內容。讓學生置身於優秀的文化氛圍、濃郁的語言環境中,從而受到了感染和薰陶。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這一老一小説話的語氣,把握住人物對話的基調,讀得自然。

課上,我沒有對文章進行瑣碎的分析,而是對教材進行了合理裁剪,大膽地進行取捨,而不是面面俱到,拋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如:季羨林先生和苗苗算不算書蟲?説説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些問題?説出你感興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讀課文後全班交流等。在議讀中,學生不斷地進步與昇華,總的來説課堂效果還算好。

本課作為訪談錄,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文體,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這一老一小兩個書蟲説話的語氣,把握住人物對話的基調,要讀得自然,不做作才好。這篇課文,我採用大討論的方式,放手讓學生圍繞主題,結合課文來討論:閒書閒嗎?這個問題,課堂氣氛活躍,效果也不錯,學生都能結合小苗與季先生的對話,説出自己對於問題的看法。不夠的地方是對古文積累這一塊,對談話內容未作出恰當的引導,從學生的表情中,依然可以看出對這個超難任務有點無奈。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是一篇略讀課文,是一名國小生對季老的訪談錄,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一種文體。不過,全文內容較淺顯,沒有過多深奧的詞句。課上,我沒有對文章進行瑣碎的分析,而是對教材進行了合理裁剪,大膽地進行取捨,拋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學習完課文以後,我安排了學生對愛好讀書的同學或新來的實習老師進行採訪活動,並且寫了訪談錄。學生對訪談錄的格式掌握得很好,但是,採訪的問題準備得不是很充分,有的侷限於一問一答的形式,雙方交流的話題不是很深入,上下文之間的銜接也不夠自然。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全面發展學生呢? 在教完《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後,我對此有了很多 思考:

首先,在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等,提高學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塑造學生的心靈,因為沒有思想就沒有語言,沒有正確的觀念為指導,就表達不出思想感情真實、健康的好文章。葉聖陶先生説:作文之形式為文字,其內容突不出思想情感兩端,以言思想,則積理必富而為文始清,若但讀物得宜,便會仿其詞句,握管撰作,則收效猶薄。教學的源頭活水就是塑造學生的心靈。

培養學生的興趣,把寫作作為學生的需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陶行知先生亦認為: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學生一旦與寫作產生了濃厚興趣,就會主動鑽研,樂此不疲,漸入佳境。教學中要注意低起點,多鼓勵,命題切合學生實際,寫作形式多種多樣,力爭將寫作變為學生的需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寫作會使自己的頭腦更清醒,更無知,更堅強,更輕鬆,會使自己和別人相處得更和諧。寫作一旦成為一種需要,常常能達到欲罷不能的程度。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國小生閲歷淺,生活範圍窄,家庭學校兩點一線,由於缺乏生活的體驗和素材的積累,作文時常常搜腸刮肚,無病呻吟,甚至空想,胡編濫造。本人認為,應該把學生從課堂上解脱出來,讓他們在火熱的社會生活中去尋找素材,激發靈感,學會寫。

要教會學生去發現美。要以語文課為基礎,引導學生去發現文學作品中的美。文學作品具有以情動人、以形象感人的特點。它包含着自然與生活,同時融進了作家情感的再創造因素,所以文學作品是自然美、生活美和藝術美的高度統一體。通過語文課,喚起學生髮現生活中處處存在人性美的渴望。

要引導學生去認識美。中學生對於美的追求特別強烈。對於他們愛美,追求美的願望,應該給予肯定。由於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還未定型,對於美醜的分辨能力還不太強,他們認為追求時髦、穿奇裝異服,是一種時尚美,對美有自己偏見。所以語文教育要引導學生去提高認識美、欣賞美的能力,即識別美醜的能力。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分析中外名著中典型人物形象,比較他們不同的審美意義。

要激勵學生去創造美。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發展迅速,與人類愛美的天性分不開。因此,我們要激勵學生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表達美,即創造美。我們要告訴學生美就是生活,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從身邊的小事中尋找美、感受美、欣賞美,並在提高這些方面能力同時,趁熱打鐵,觸發學生表達美的衝動和創造美的激情。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是一篇略讀課文,是一篇訪談錄,也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的一種文體。文中的兩個人物雖然在年齡、閲歷、學識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過程中卻平等和諧。所以,在他們的對話中可以感受到季老的和藹親切、對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關愛。

在教學中由於內容比較簡單,我是這樣讓學生認識這種新文體的:一開始,我先讓兩個學生分別扮演苗苗和季老來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傾聽。等他倆讀完後,我再問其他學生:這兩個人在幹什麼?孩子們聯繫了之前學過的對話形式説出了這是在對話。一個問一個答,他們在幹什麼?採訪。一個孩子馬上接上來了。真好!那如果將採訪的內容記錄下來呢,我們就叫它為squo;訪談錄squo;,這是我們第一次碰到的。而且它就像我們平時在對話一樣,內容很簡單……在學生認識這種文體之後,我再拋出問題苗苗和季老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 問題一拋出,讀過之後竟然無人能回答,這是我意料之外的。我反省自己,是不是問題給的太大,學生還沒有透過全文概述中心的能力?!於是,我換種方式説: 苗苗提了些什麼問題?季羨林爺爺是怎麼回答的?用自己的話説一説。根據學生的回答再分類,看看談了哪幾個方面的問題。學生們紛紛舉手,問題迎韌而解, 孩子們似乎如釋重負……

我接着問學生:你們喜歡看閒書嗎?有的説喜歡;有的乾脆就保持沉默,不表態,其實我心裏清楚:他們愛玩,愛看電視,即使有書也不去翻一翻。於是,我先給他們讀季老先生的作品《我的童年》節選,然後結合老先生的主張教育學生:平時多看一些閒書可以多學一些知識,也可能多寫一些好的文章。季先生有如此高的成就,其實跟他小時侯愛看閒書分不開的,且小時侯記的東西長大了也不容易忘記。而文章寫得好,苗苗説的那兩個重要條件——寫真事、多看課外書,我認為也是有道理的。我希望經過我不間斷的提醒,能慢慢地使孩子們有愛看閒書的意識,並能主動積錢買書看,從提醒到自覺,讓書香伴我行不再是空話。

不足之處:可能是自己這樣的設計有問題,方式過於直白、簡單,以問題來貫穿,使學生失去了興趣;而在實施教學時,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讀透文章,也導致課堂沉悶的原因,我高估了剛上五年級的孩子的能力,以為在很短的時間,他們就能從大段的的文字中提煉出最主要的內容。這是自己對於學生的學情不瞭解造成的。

課後,我又翻閲了其他老師的教學設計,我發現,他們的教學設計得很生動,比如從《藝術人生》《小崔説事》等一些訪談節目入手,讓學生了解訪談錄的特點,在 主張看閒書這個觀點教學時,通過閒書不閒的討論,讓在交流中,自己瞭解閲讀的重要性;最後通過分角色朗讀,體現季老先生毫無名人架子,親切隨和,滿含對下一代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