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範文3篇 楊氏之子的教學反思:我們需要更多關注孩子的成長與發展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35W

本文為楊氏之子教學反思範文,內容涵蓋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方式等多個方面,通過深度反思及探討,提升教學質量,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該範文展現了楊氏之子優秀教師的職業素養和高超的教學技巧。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範文3篇 楊氏之子的教學反思:我們需要更多關注孩子的成長與發展

第1篇

?楊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組第一篇課文。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説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説。文章篇幅短小,內容淺顯,語言幽默,主要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人家裏的九歲男孩的故事。這是一篇文言文,這也是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風格。本課的教學目標是掌握生字,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通句子,理解文意,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圍繞這個目標,我確定“理解文言文的意思,理解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處”定為教學重難點,教學時我從這幾方面入手:

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到古文,他們的心理充滿了好奇,結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徵,導入時,我由古詩入手,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孩子感知語言的藝術。在解題時,我又讓學生對比今天的課文與平時所學的課文有何不同,從而引出文言文,讓學生感到了一種新奇和親近。

學習古文,讀是最難的,又是最重要的,説它難是因為不好讀,説它重要是因為只有讀,才能讓學生懂,才能體會到古文的魅力。因此在課文的感知環節中,我讓學生按照讀通課文——讀好課文——理解課文的程序好好的讀書。進入第二個環節“讀”的時候,我引用了名句“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重視語文的讀;在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反覆誦讀,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在學生讀通順的基礎上,我告訴孩子們正確的誦讀方法:讀古文時,要注意停頓,讀出節奏。

本單元的主題是“語言的魅力”,體會楊氏之子語言的巧妙是這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讓學生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在學生讀懂故事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孔君平與楊氏子的對話來體會楊氏之子回答的巧妙。這個問題有點難度,學生不會馬上理解。因此在這我設計了兩個問題:一是孔君平為什麼指着楊梅對楊氏之子説此是君家果?二是楊氏之子為什麼説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在這兩個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馬上體會到了楊家孩子回答的妙處: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當然,還有一個巧妙的地方,學生一下子歸納不出來,於是我把“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與“孔雀是夫子家禽”進行了對比,學生也較快地體會出了楊氏之子語言的婉轉,表現出了應有的禮貌。接着我設計了一個語言練習:孔君平聽完楊氏子的話會怎麼説呢?學生的.回答不乏有讚美之聲,謙虛之詞。我想,這就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吧!

?楊氏之子》是國小階段第一篇文言文,這也是學生第一次學習文言文,所以能夠讀懂文言文是一個重點,我先讓學生自己試着理解,一些難懂的地方才給予點撥和指導。學生在交流自己的理解的過程中,順勢引出理解文言文的一個基本方法:“看註釋”,而孩子們又有學習古詩的基礎,因此我又引導學生複習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看註釋、聯繫上下文、查找資料書、看插圖、多讀)。然後告訴孩子們學習古文的方法跟學習古詩的方法大同小異,也可以用上這些方法。後面幾句的理解,我就讓同桌合作,用上學習古詩的方法,自主學習,最後學生都能把整句話的意思説出來,即達到了學以致用,學生也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發了學習其他古文的興趣。

1、由於是國小階段的第一篇古文,我在教學時,對放開的度沒有把握得很好,有些該放手的地方沒放手,控制課堂意識較強。

2、在語言的感悟上,仍然有所欠缺。對古文的理解及拓展方面,學生語言的評價,我的反饋還不夠全面到位及時,評價語言不夠豐富,其實,這也是教師個人文學修養的欠缺所致。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對於優點我會繼續發揮,對於不足,我會積極地改正。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範文3篇 楊氏之子的教學反思:我們需要更多關注孩子的成長與發展 第2張

第2篇

?楊氏之子》是國小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它以精練的筆觸,勾勒出一個機敏善對的九歲男孩形象。首句總領全篇,“甚聰惠”實為文眼,統照全文。後四句敍事,詳寫楊氏之子的“設果”與“應答”,凸顯“聰惠”之內涵。全篇行文簡潔,不足百字,但情節簡單,人物巧妙逗笑,頗具詼諧情調和語言的魅力。

針對學生初次學習古文,再加上古文的艱澀難懂,設計時我奔着多讀少講的原則,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熟讀成誦,從而豐富語文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上課時,首先我從複習反饋,明確任務開始,從“甚聰惠”的“惠”字古義入手,結合楊氏之子的表現,總結出他不但很聰明,而且很乖。接着從“聰明”和“乖”的兩方面去體會楊氏子的甚聰惠。最後當堂背誦,根據學生的背誦情況再適當彌補講解時的不足之處。本該到此總結歸納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後就下課。但我發現還有點時間,就把“讀寫結合,故事新編”這個屬於課後作業的環節放在了課堂上。就是這一隨機調整,則成了這節課的一大失誤。一是學生寫的不好,二是因時間緊向學生展示了一篇範文,這一範文的出示,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最後導致整個課堂倉促首尾。這也讓我明白了我們的學生在“寫”與“聽、説、讀”之間還存在好長的距離,若要完成這個讀寫結合的目標,估計就改寫這一環節,得一節課的時間。教而知困,若在語文教學方面我是老手的話,肯定不會貿然隨機做上面環節的調整。

本課的第二大不足是在講“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這句話時,學生理解到,用上“未聞”兩個字,否定了孔雀是孔君平家的鳥的説法,也就否定了楊梅是楊氏家的果子的.説法。師應該問:“要否定孔雀是孔君平家的鳥的説法,改一個標點符號即可:‘孔雀是夫子家禽?’行嗎?”,但上課時的我問題含糊,一會兒説改“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會兒又説改“孔雀是夫子家禽?”,從而把學生引入了誤區,使他們不明白到底怎麼否定孔雀是孔君平家的鳥這一説法。出現這種狀況有兩大原因,一是對教案還未爛熟於心,二是太過緊張。歸根結底是因為自己課前準備不充分,今後一定不能再犯類似的錯誤。

總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語文這條教學路上,我相信憑藉自己的實力和用功勁,一定能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藍色天空。

第3篇

?楊氏之子》是國小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初次學習古文,學生普遍感到很新鮮。但如何使學生對文言文產生一種好的“第一印象”?該讓他們學到些什麼呢?我首先在備課上下了一番功夫。我查閲了許多資料,如,原版的《世説新語》,《古代漢語》書,並和同年級的老師進行了一番認真的探討,編寫了一份具體詳細的教學預案。

為了降低文言文學習的難度,我在指導學生預習時,幫助他們先弄清古文與現代文最大的一個不同點——文言文是單音節詞為主,現代文是以雙音節詞。為此,我給同學們作了一個比較:我們現在説“祖父”是一個人,就是爺爺;但是古代説“祖父”就是爺爺和父親兩個人。我們現在説“妻子”是指一個人,在古代“妻子”就是指夫人和孩子。如在這篇古文中,有許多典型的單音節詞,如“孔君平詣其父”中的“詣”指拜見,還有“未”、“聞”、“示”等。我讓同學們回家去認真預習,藉助語文教材和《詞語手冊》上的註釋,對這些進行單音節詞進行理解。

在課堂教學中,我首先帶着同學們讀古文。我便示範,便告訴同學們:讀古文時,要注意適當停頓,語速要慢。可讓學生嘗試了讀第一遍後,發現學生是一字一停地讀,沒有古文的韻味。於是我又範讀了一遍,再採取領讀、學生練讀的方法,反反覆覆讀了好幾遍。雖然所花時間很長,但是,我不覺得浪費。我明顯地感受到了學生是越讀越好,越讀越有興趣。讀着讀着,學生終於找到了讀古文的感覺。

於是,我以“教學生學會並且會學”為本,引導學生藉助語文教材和《詞語手冊》上的註釋進行學習,再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探究。半堂課後,我發現學生確實老練了許多,他們饒有興趣地和同學探討古文的深層意思,而且搖頭晃腦地朗讀,或是文縐縐地細讀,給你一種返古的感覺。隨着入情入境地流朗讀、品味,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也就加深了。

當學生理解了文意,深入體會本文語言精妙時,我拋出了本文的中心問題:楊氏之子的應答妙在何處?有學生馬上輕鬆地作了解答:楊氏之子也順着孔君平的思路,巧妙地用姓氏作答。這就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吧!當然,還有一個巧妙的地方,學生一下子歸納不出來,於是我把“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與“孔雀是夫子家禽”進行了對比,學生也較快地體會出了楊氏之子語言的婉轉,表現出了應有的禮貌。

教學完這篇文章後,我找到了一些教學文言文的方法。雖然粗淺,但對於今後的教學,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