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七年級語文上冊説課稿國中語文七年級説課稿6篇 "深入剖析國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教學內容——七年級語文上冊説課稿"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35W

這篇文章將為大家帶來國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的説課稿,本篇説課將聚焦於七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希望對廣大教師和學生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上冊説課稿國中語文七年級説課稿6篇

第1篇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作者是老舍。本文描繪了濟南的山、水、城、人等,作者抓住濟南的冬天“温晴”的特點以山水為主要描寫對象,從不同角度描繪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抒發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本文角度獨特,語言準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徵,首尾呼應,渾然天成。學習這篇課文對學生的寫景類的習作有很大的幫助。

根據本文的具體內容和主要特點,考慮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語文新課改的主要精神,我確定了這樣的三維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等生詞,感知濟南冬天的特點。

2.通過反覆朗讀與品詞析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在寫景中的表達作用。

3.通過品味濟南的冬天的美,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1.本課教學的重點:朗讀欣賞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瞭解濟南冬天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特徵進行描寫景物的方法。

老師們,因為時間關係,下面重點説説第一課時的教學。基於上述的教材簡析、目標設定、重難點的把握以及教法學法的選擇,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過程: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2.預習檢測,整體感知;3.自主質疑,以學定教;4.合作探究,深化要點;5.檢測反饋,訓練提升;6.總結全課,指導預習。下面我分步來講講:

×××老師説:良好的情境,有益於學生的感受,有益於學生的想象,有益於學生的學習。課的開始,我將用課件展示濟南冬天的一組風景圖片,引導學生走進美麗的濟南,感受冬天的風景。

1.我將設計一組有關重點字詞的基礎題,檢查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重點字詞有——)

2.通過自由讀和指名讀的方式組織學生通讀整篇課文。在通讀課文之後,我組織學生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圈畫有關濟南的冬天的景物詞語來理清課文的脈絡。

我打算利用學生個人自主質疑的方式,定向本課學習的要點,實現“以學定教”的理念。學生可能有以下幾個問題:

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環節。以教學第一自然段為例,我打算通過“找-讀-議-品-寫”這五步來和學生一起學習。

1.找,就是找找文中描寫濟南冬天山、水等生動語句,把它們圈畫出來。

2.讀,就是通過指名讀、比賽讀、齊讀等方式反覆朗讀課文。“閲讀教學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例如,讀好——)

3.議,就是通過分小組的形式分析這些詞句好在哪裏、妙在何處,分析作者的表現手法,分析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讓學生合作探究,“生教生,兵帶兵”,深入地感悟課文內容。

4.品,就是品語言,品意藴,學習作者的方法。抓住文中的“……”進行深入品讀。

5.寫,就是請學生在最有感觸的文字旁寫下自己的感受。

接下來幾個部分,我也會按同樣的方法和學生一起探討學習。

1.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我適時補充一則閲讀教材《冬之韻》,讓學生在閲讀之後,談談作者筆下的冬天與老舍筆下的冬天的異同點。

2.我將從《當堂反饋》中選擇一組檢測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當堂檢測。

老師們,我想通過上述六個環節的課堂教學,初步能夠達成我所預設的三維目標。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七年級語文上冊説課稿國中語文七年級説課稿6篇

第2篇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板塊的《感受自然》,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來談一下。

首先我想説一個問題,請老師們看一下目錄,細心的老師會發現為什麼“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他們的位置會有所不同?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要有一種對話意識,就是與編者的對話,也就是名稱位置的不同,教學的側重點就不同。當然我們不能形而上學,也要結合教學實際進行設計,我對這個專題就想以綜合性學習為切入點進行展開,確定了以下教學思路:

我認為,綜合性學習不能僅僅侷限於語文知識、語文課程本身,而應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將語文與其他學科相結合,與生活相結合,在聚焦知識積累的同時,還應關注能力結構的多元化。綜合性學習屬於過程性學習,一定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語文素養。基於此,我在日常教學中,針對《感受自然》這個板塊,我會帶着學生們走進大自然,走進四季的懷抱,藍天白雲、紅花綠葉、在山水人家中去感受自然。然後提前一週進行佈置,我會不讓學生看課本,將“感受自然”板書,問:要感受自然的什麼?讓學生自由討論,通過交流,估計大多數同學會運用對本單元課文的學習和到大自然的深切感受,來抒發對大自然的讚美!也可能學生會想到對大自然的畏懼,針對近年來頻發的地震、海嘯、颱風、暴雨等等的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在這時我們老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對自己身邊的生活環境來談一下感受,可能就會有學生提到某些企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等。也有可能學生還會説動物也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我們應該從動物身上學到很多知識等。

通過以上的交流,我會安排學生分組去收集整理材料。

如在讚美大自然時,學生可以去收集一些精美的圖片和談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感受等。我會特意安排學生分組去收集積累優美的古詩文、詞句、成語、諺語、歇後語等,先制定小組分工計劃表,讓每位同學都要參與。老師要對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適時的瞭解,並在資料收集與獲取的渠道方面給予一定的指導,讓學生能夠利用圖書、網絡和社會實踐等不同的途徑進行資料收集。還要積極詢問小組活動情況,並對相關問題進行解答,特別是資料信息整理與分析、篩選的過程,指導學生對收集的資料要進行分類,並表明資料的出處。上課時可讓學生採用課件和表演的形式進行展示小組活動成果,其他未展示組的同學做好記錄,並從聲音、感情、內容、語言等方面進行點評。引導學生去體味雄奇的大自然是如何通過優美的文字表現出來的。當然不能光展示説出來,還要看誰積累的多,當堂限時進行默寫,對優勝學生進行獎勵。估計以上環節要一課時。

第二課時分組討論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影響及動物對人類的啟發。將學生課下收集的颱風、海嘯、地震、泥石流等一些照片或視頻進行展示,有的同學可能會拿起相機對身邊的污染進行拍攝,我認為這更具有説服力。在這裏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增強抵制風險和侵害的意識,增強在與自然社會和他人互動中的應對能力。在動物對人類的啟發方面,學生可能會提到動物的生存本領,節能術等,也可能提到從動物的一些特性引發我們人類的一些發明創造等。當然也有可能同學會想起“非典”,那就是動物對人類的一種懲罰等等。

通過以上展示,同學們可以對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或辯論,最後得出不僅要感受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同時也應產生一種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從而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課下讓學生根據課上的討論交流,用寫作的形式來表達對自然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藉助這次專題學習,學生在蒐集材料中涉獵了大自然的許多方面,與大自然進行溝通對話,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培養了學生們的獨立探究,與他人合作的學習能力,提高了自身參與實踐活動的能力,也儘可能的完成了由注重學生練習向注重學習過程的轉變,而且還引導學生走向社會生活,學會觀察社會,關心身邊的人或事,學做生活的有心人,培養學生視野的廣闊性。

以上內容僅以我的教學實踐為例,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第3篇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春》(板書:課題及作者 朱自清),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閲讀課文。

下面我將從課標要求、教材理解,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逐一闡述我的教學設計與設計理念。

前兩個單元分別是教會學生感悟人生、珍愛生命,而本單元則是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領略自然風光。單元中的每篇課文無一不向我們展現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從中既可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受到美的薰陶。

?春》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徵,用詩的筆調,描繪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抒寫出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這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更是一曲春的讚歌。

春天是學生熟悉而喜愛的季節,他們都有切身的體驗和感受。這篇文章語言口語化,平易好懂,節奏明快,形象生動,極富表現力,容易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基於以上的分析,根據語文課標要求,結合七年級學生實際及教材特點,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體會本文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畫面美,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培養學生觀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熱愛自然的情感。

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通過語言感悟春天的美麗。

1、強調學生自我的閲讀體驗。《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加大語文閲讀量和口語交際環節,重視培養語感。”還強調“要加強朗讀,重視閲讀感受和體驗。”“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將指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讀”,在“讀”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內涵。

2、聯繫現實生活。充分調動學生在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悟來閲讀本文,並思考為什麼面對同樣的景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體現新課程的“大語文觀”,讓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語文,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3、重視互動合作。《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平等、融洽交流討論的互動合作,引導學生在互動合作中自主構建探究問題、發現解決問題途徑的閲讀方式,並逐步學得合作技能。

1、情景教學法。利用多媒體營造出自然、美麗、温馨的春天,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

2、朗讀教學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篇好文章是讀出來的,因此,將各種方式的讀貫穿於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中學,學中悟。

3、探究討論教學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討論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寫作成功之法。

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自主評價老師範讀的過程中,學會如何朗讀抒情散文,體會春的優美意境;在分小組合作探究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獲得研讀、精讀、品讀的學習方法,品味文中傳神的語句。

“讓學生説説自己心中春天的樣子,以及對春天所寄寓的感情。”以此調動學生的生活儲備。同時展示課件,配以春天的影像及音樂,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悦的氛圍。讓學生由景入情,進入到春的回味和想像之中。

第一,通過教師富有情感的朗讀和多媒體課件的配合,在學生頭腦中描繪出春天的景象,而課件文字的背景畫面又暗示了該段文字的主題,情景交融,把學生帶入朱自清先生《春》的世界。

第二,通過學生對老師的朗讀進行評價以及自讀,激勵學生髮揮想像對文章進行初步分析和感悟,使自己對春的感受和作者對春的感受進行碰撞,同時讓學生掌握抒情散文的朗讀技巧,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一,分小組討論六幅春天的畫面,並且給出“研討提示”,但學生的研討並不限於提示,允許學生各抒已見,尊重體驗的個體差異,不求結論統一和唯一,重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體驗閲讀的過程和方法。在教學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抓住表現景物特徵詞語感悟春的美麗。如“春草圖”,通過“偷偷地”、“鑽”、“嫩嫩的”、“綠綠的”等詞語來表現出春草嫩綠的特徵;通過人的動作“坐”、“躺”、“踢”、“滾”、“跑”、“捉”等詞語,以及人的感受“輕悄悄”、“軟綿綿”等詞語來體現對春草的喜愛。其次,引導學生進行變句分析,如比較“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和“小草從土裏長出來”,以此體會“偷偷地”表現出小草不經意破土而出,而帶給人們的喜悦;“鑽”表現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用這種方法引導學生感悟作者是如何融情於景,做到情景交融,以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第二,全班共同研討開頭和結尾。讓學生了解簡潔有力的開頭結尾對點題、揭示主旨、昇華主題的作用;瞭解擬人、排比、比喻等手法在傳情達意、增加文章感染力方面的作用。

第三,帶着對文章的深入理解進行朗讀,並勾畫出所喜歡的句子,説説喜歡的原因,並仿寫一個。讓學生和文章產生共鳴,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教師側重從理解寫景散文的特點方面加以引導。有如下要點:1、要選取有代表性的景物;2、要抓住景物特點繪形、繪聲、繪色、繪神,使景物能夠逼真地再現在讀者面前;3、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強烈的情感,並通過直接抒情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4、要藉助擬人、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使語言優美生動。

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寫一篇短文,描繪自己家鄉的春天。這是對文章的體驗和反思,學習、欣賞、借鑑課文,做到學以致用。

用精煉、概括的文字勾勒出文章的結構,脈絡清晰,形象直觀,使美麗、温馨的春天永駐學生心中。

第4篇

?七顆鑽石》是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奇思妙想”中的一篇略講課文。課時數一課時。本文以空水罐為線索,通過寫空水罐發生5次神奇變化的故事,表達了愛能創造奇蹟這一主題。《七顆鑽石》的體裁是童話,語言通俗易懂,情節曲折離奇,結尾新奇,耐人尋味,這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説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第六單元選有《天上的街市》、《七顆鑽石》、《皇帝的新裝》等共4篇文章,本單元中的四位作家從天上到人間,從事物到人物,從現實到未來,馳騁想象,奇妙無比。編者編排這一單元教材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和“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體會文中所藴含的深刻哲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結合本課內容及學生實際,我設計本文的教學思路是:

(2)以啟發式教學法、講解歸納法為主要教學方法;

(3)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為主要學習方法;

根據七年級學生對文體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我主要從知識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三方面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童話的特點及作者;瞭解文章愛的主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靈,體會愛能創造奇蹟。

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可以將形象生動的畫面和美妙動聽的音樂結合在一起,給學生以多種感官刺激,激發學生對所學課文的興趣。

在教學中,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因此,瞭解學生心理特點、起點能力、學習風格、學習需求等對教學極為重要。

1.學生情況和心理特點:我所教的七年級(七年級)兩個班的學生共有119人,學生年齡為12或13歲,學生智力普遍良好。此階段的學生的語文興趣有很大的不穩定性,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偏重於形象思維,缺乏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因此,在本課教學過程中,將注重啟發引導,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2.起點能力:此前已完成七年級上冊5個單元的學習,學生有了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實踐的能力。《七顆鑽石》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童話,文中並沒有太多生澀難懂的生字,學生容易讀通讀懂課文。

3.學習風格:多數學生有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認真聽講、積極參與、記筆記等)和一定的課後自學能力,喜歡貼近生活的知識,喜歡課堂環節緊湊、有序,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力求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特徵,讓學生更多地接觸文本,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根據該課文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採用的教法是:創設情境,閲讀文本,問題導引,研讀探究,合作交流,感悟提升。

新課程改革要求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目前,被動的學習方式在國中生中間仍是主流,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迫在眉睫。進行本課教學時,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指導下,貫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着重營造一種開放性、互動性的課堂教學氛圍。

2.朗讀感悟。抓住關鍵語句反覆朗讀,從中體會思想感情。

3.合作探究。在語文活動中,通過合作探究來進一步感悟主題。

導入新課——整體感知——精讀品析——拓展延伸——小結歸納——佈置作業。

(設計意圖:通過大熊星座的圖片直接導出新課,圖片具有可視性,直覺性,用圖片導入可使學生具體直觀地感受到所學課文的內容。作者在課文最後一段寫到“七顆鑽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就是人們所説的大熊星座”,直接提到了“大熊星座”,由此引出課題,也算順理成章。)

1、閲讀課文並思考:空水罐共發生了哪幾次變化?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將水罐發生變化的句子一一標註出來。

(設計意圖:朱熹曾經説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讀的過程不僅是學生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的過程,更是學生對文本的認識的由表及裏,由淺到深的過程。《七顆鑽石》是一篇簡單易懂的童話,所以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不僅要讀通文本,更要能夠讀懂文本。空水罐的5次變化就是對文章內容的梳理,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旨在培養學生尋找相關信息和提煉關鍵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設計意圖:語文要品,細細品析,才能品出情味,品出神韻,感悟字裏行間藴含的情感及深邃哲理。教師分析故事的背景,品析字詞,歸納第一次水罐變化的原因旨在引導學生形成一種思維方式,為主題——愛能創造奇蹟的品析做好鋪墊。)

2、小組討論:水罐能發生第二、三、四、五次變化的原因並概括主題。

(設計意圖:設計該環節旨在解決教學重難點。在小組討論中,學生精讀文本,仔細推敲詞句,剖析水罐發生變化的深層次原因,加深對主題的理解。)

(設計意圖:古語有云:“口而誦,心而惟”,這強調的是誦讀對於讀書的重要性。通過學生齊讀、教師指導朗讀、學生範讀等環節,使學生和文本融為一體。學生在閲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提高語言素養和感悟能力。)

活動設計:下列二項活動,任選一項寫出你的設計方案,小組交流後推選代表在班上交流。

(設計意圖:《七顆鑽石》是一篇充滿温情的童話,它讓讀者感受到愛的力量是偉大的,神奇的。在感悟到這一主題後,圍繞主題進行拓展延伸,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更能讓他們更深刻地理解了愛的主題,用愛的行為傳播愛的信念,成為行善之人,有愛之人。)

點滴愛心,匯聚成海,五塊錢,十塊錢……龍華區全區中國小生的捐款,裝滿了整整三箱。11月25日下午,龍華區教育系統負責人來到醫院,將全區教育系統的愛心捐款20萬元,送到了不幸患上骨肉瘤的11歲女孩黃灩茹手中。請你和同學討論一下,大家還可以給予小灩茹哪些切實可行的幫助,讓她感受到愛的温暖,與大家一起快樂地成長?

(設計意圖:愛的力量很神奇,很偉大。在感悟到這一主題後,

報載,一對老夫婦育有一子一女。二老將一套公寓式組屋過名給兒媳後,兒子便翻臉不認人,硬將父母推給妹妹。女兒雖然心中有怨,但想到有父母照顧孩子,可省下請女傭的錢,便收下二老。可歎,開雜貨店的女婿,竟將岳父當工人般頤指氣使,搬貨、排貨、點貨、送貨什麼粗活都得幹;女兒則將老母當女傭般呼來喝去,洗衣、煮飯、抹地、看孫什麼家務都得做。兩老雖然逆來順受,最終還是被女兒以“不衞生”為由請出家門。請你和同學討論一下,怎樣幫助這些被遺棄的老人家?

(設計意圖:由學生自主歸納學習該文後的感受。“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着重引導學生思考,歸納和概括,不追求刻意的模式和固定的答案,學生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讓課堂教學成為“學有所獲”的有效教學。)

1、請寫下你身邊曾經發生的或者正在發生的愛的故事。

2、請給你的父親或者母親寫一封信,表達你濃濃的愛意。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這種“實踐能力”,不僅應該包括課內知識向課外知識的延伸,還應該包括知識向能力的轉化。作業佈置遵循開放性的原則,着重培養和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強化對“愛”的主題的理解,不僅知道愛是什麼,更要明白怎樣去愛。)

為了抓住文章的脈絡,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揭示文章思路,體現教師的教路,激發學生的學路,我採用了圖形板書,而且圖形板書還具有易於激活學生的思維,強化記憶的功效,有助於對學生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利於誘發學生聯想、想象、鍛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第5篇

廣東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以“成長中的我”為中心,以“認識自我”、“交往適應”、“學習適應”為主線,強調學生“道德和心理品質”形成,是一門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全人格,以學生的主體活動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

七年級教材以“成長中的我”為中心,以“認識自我”、“交往適應”、“學習適應”為主線,把相應的知識整合成一個有機的知識網絡。第三單元“學會交往”主要講述了學生怎樣正確認識自己、瞭解別人,尤其是與父母、老師及與朋友的交往相處。而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和睦關係是成功教育的先導條件。老師對學生的成長影響深遠,良好的師生關係有利於學生更好地學習生活,也有利於學生人格的健全。因此,本框的學習對學生將來的學習影響較大,在教材中則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我認為,對學生的分析很重要,我們的教學應該“以學生及其成長過程中的困惑”為中心,我是這樣分析學生的:

國中階段,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危機”的年齡階段,學生們逐漸產生了較明顯的逆反心理,他們的情緒呈現出豐富而強烈、波動性大、不穩定,不成熟的特點,且學生平時接觸的人較少,很多人具有我們通常所説的“小家子氣”,易與老師發生誤解、矛盾,甚至衝突,導致雙方關係疏遠或緊張。若不及時加以妥善的引導和解決,將不利於他們的成長。我們要告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很正常,一點也不可怕,而且不是所有的逆反心理都是不良的。只是每個人的逆反心理表現得有強弱之分而已。

另外,正在進行的新一輪課改強調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何況我們手頭上的這本新教材正是新課程改革的產物,更應該體現這一點。所以,我們還應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學生的重點、主題或切入點。

以我校為例,我校屬於民辦學校,絕大部分學生家境較好,知識面較廣,思維也比較活躍,喜歡追求個性,因此學生往往有一種自視為“天之嬌子”的心理,有時候對老師的話不是一味的言聽計從,對老師的工作也不是非常尊重和理解,甚至個別學生會與老師起正面直接的衝突。

於是,我準備依據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這一課,更多地從“心存感激、學會互相理解”這個角度,讓學生對老師多一份理解、寬容和尊重。

通過指導學生自主探索地活動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老師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

1、認知目標:瞭解教師工作的特點,認識教師工作的辛勞。

2、能力目標: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懂得正確處理師生關係。

能自覺地增進師生情誼,養成熱愛老師,尊敬老師的習慣,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

本課重點與難點都在於如何講解“學生與老師”的新型師生關係,如何真正加強師生之間的互相瞭解,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

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種心理因素,優化學生心理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增進文化的同時,以潛移默化的方式獲得滲透性心理教育,促進心理素質的全面提高。基於這種新的教育理念,我在設計《師生情誼》這一課時,力求使教學活動成為一個充滿快樂的過程,使師生雙邊的積極性都受到激發,都有積極的情感投入,讓學生快樂中獲得知識,在“潤物細無聲”中不斷增強對老師的情感。

▲激趣——創設情感、激發興趣。通過語言、角色扮演、現場採訪及多媒體材料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

▲設疑——利用問題設計引導學生思考並培養其分析問題能力。

▲引發——引發討論,圍繞問題,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將全班學生分為每組6——8人的幾個小組,每組設立一個小組長,負責組織小組討論,並組織進行小組成員的課堂表現評價;設立一個記錄員,整理小組成員的意見;設立一個代言人,代表小組成員發表意見。

設計意圖:以直觀的音像資料,創設課堂學習氣氛,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觀看四幅漫畫,提問:老師每天要完成哪些工作?(引導學生認識老師工作的特點。)並利用一分鐘的頭腦風暴法,讓學生説出教師的角色和作用(板書)。

接着引用語文課本中剛剛學過的海倫凱勒的《我的老師》片段,讓學生換位思考,站在海倫凱勒角度體會老師的辛勞以及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從而對老師由衷地説出:“老師,謝謝您。”

設計意圖:換位思考、感性體驗,加深對老師工作的認識,認識老師工作的辛勞,引導學生説出對老師的感謝。

設計意圖:此處設置了一個小劇場,激發學生參與熱情,調動學習氣氛,同時讓學生在表演中進行角色體驗,在體驗中感知,在感知中明理。

面對老師的批評,有些同學把事情的真相講出來了並得到老師的諒解;但是有些同學沒把真相講出來,把氣憋在肚子裏,這樣的學生會不會真正去理解和尊敬老師呢?

提問:看完剛才同學們的表演和flash後,大家有什麼感想?要什麼樣的老師大家才會去尊敬他呢?

由小組代表回答,老師引導精煉出學生對老師的要求(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flash重新把學生從無意注意引導到有意注意上來,以較好的精神狀態學習本課的重難點;通過集體討論的形式,讓學生交流思想,加深認識,並且由小組代言人發表出學生的真實想法,讓參與聽課的班級科任老師聽聽學生心中真實的想法,讓老師來了解學生。

我們都知道交往與溝通都是兩方面的,只有做到雙方的溝通跟交流才能很好地理解老師。

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採訪參考,自行設計問題現場採訪老師,並把採訪結果在班中分享。

設計意圖:突破難點,讓學生以採訪的形式去認識老師心中的他們,讓師生之間彼此更加了解,也可以乘機化解一些師生之間的矛盾衝突。做到課上不僅是授課老師與學生的互動,而且是所有任課老師與學生的互動,進而真正加深師生之間的情誼。

師:從這兩方面要求我們可以知道我們現在要建立的一中新型的師生關係就是:平等、民主、和諧、。(板書)

上聯: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臟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誠滋桃李芳天下。

下聯:十卷詩賦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緯地理,連同六藝五經四書三字兩雅一心,誨人不倦點點心血勤育英才澤神州。

我始終認為,真正的學生活動不能只是單純的身體動起來,更重要的是思維活起來,動起來。課堂上師生可以共同分析、思辨,研究如何解決問題。本堂課主要是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手段啟發學生感知、領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老師的辛勞,老師的愛,實現學生自我教育,從而提高對老師工作的認識,增進師生情誼。經過分析、討論、欣賞和現場採訪,讓學生進行總結,相信學生會有所領悟。

第6篇

我今天所説課的篇目是《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它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童話。

?語文課程標準》以新的教學理念為出發點,為童話科幻作品一類的教學提出了新的具體的目標。即:① 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②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文學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美麗的童話,主人公是個寂寞的盲孩子,"影子"的陪伴使他快樂,給他帶來温暖,並讓他重見光明。本文不僅富有文化內涵,而且文筆優美,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繫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內很好的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採用朗讀、詞段點評、討論、質疑等方式使學生獨立思考,並多角度理解本文的主題。

同學們,我們曾經讀過很多美麗的童話故事,結識了很多的好朋友,如……(學生舉例),還想不想再認識一位好朋友?好,就讓我們再次步入美麗的童話世界,結識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去感受那裏飄蕩的濃濃的愛。

角色分配:一人讀敍述語言,一人讀"盲孩子"的話,一人讀"影子"的話,齊讀眾多"螢火蟲"的話。背景音樂選擇輕柔、舒緩的輕音樂。

讀完課文後,同學們各抒己見,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談談自己的認識和感受,理解童話的主題。

(學生會從不同的角度談自己的理解,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情況:①從"影子""螢火蟲"對盲孩子的關愛、幫助中,概括出大家都應該關愛弱者,只有"愛"才能使他們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②"影子"最後也獲得生命,從中概括出給別人幸福,自己也能獲得幸福。③盲孩子的執着追求。④不管自己曾遭遇什麼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樣熱愛生活,追求光明未來……等等)

這些説法都應該肯定是正確的。讓學生明白,一篇文章可以從不同角度理解其主題,得出不同答案。當然,從文章整體內容理解,關愛像盲孩子一樣的弱者,使他們感受生活的美好,則更貼切一點。

4、本文營造了一種純真温馨的氛圍,有着詩情畫意般的境界。劃出文中你認為寫得好的語句,體會一下這些語言有什麼好處?

(設計説明:前三個題實際上是這篇童話的脈絡結構,學生通過獨立閲讀就能找出答案,即: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給盲孩子帶來快樂,帶來温暖→影子、螢火蟲、太陽、月亮的愛使盲孩子得到光明,也能對文章的主旨理解的更深透。第四個問題是讓學生學着欣賞、品味作品中美的語言,可四人小組討論,爭取讓每個學生都有説的機會,都受到美的感悟薰陶。學生的答案會五彩紛呈,老師就要對他們的答案及時做出點評, 學生可以從個人角度舉例分析美的語言,不強求一律。例如:

①讓學生理解意境美,可從盲孩子熱愛生活,渴望光明,情調輕鬆歡快,情境多姿多彩方面理解。如:"牛兒哞哞地叫,羊兒咩咩地叫", "採摘野花野果","聽潺潺的流水聲",螢火蟲"幽藍""翠綠"的光,以及太陽、月亮、"彎彎的彩虹"、"各色花朵"、"綠草"、"露珠"等,這一些就構成了一種絢麗的、詩情畫意般的境界。

②全篇幾乎都由短句構成,好讀,不拗口,如"他還看見了天上出現了彎彎的彩虹。""他還看見了各種顏色的花朵。""還有綠草。還有草葉上明亮的露珠。"

③疊音詞很多,不僅形象感強,描寫情態逼真,還可以舒緩語氣。如"輕輕"、"咩咩"、"哞哞"、"潺潺"、"陣陣、""飄飄忽忽"、"幽幽"、"緩緩"等。

④節奏感強。如"話音剛落,一聲霹靂炸響,風夾着雨,雨帶着風來了。""他們走過泥濘的曠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⑤含蓄,有象徵意義。如"我從陽光裏來,也從月光裏來,還從燈光裏來。""光明是我的母親。是她讓我來到你身邊陪伴着你的。""他倆説,我們都是光明的孩子。"

⑥按句排列,短小、活潑、跳躍,像小溪流水,自然流暢,適合孩子閲讀。如"他是一個盲孩子。""在他的世界裏,沒有光亮,沒有色彩。""他是一個永遠生活在黑夜裏的孩子。" )

其實,同學們也發現了,盲孩子之所以能重見光明,是因為有了影子的愛、螢火蟲的愛、月光的愛。同學們,你身邊肯定也有許多充滿愛心的人,許多充滿愛心的事,請把你知道的和"愛"有關的故事講給我們大家聽,好嗎?

老師發出倡導:生活中我們不僅要愛自己的父母、家人,還要愛周圍的人,愛每一個需要你幫助的人和動物。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