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論語四則教學設計案例借鑑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5.09K

論語四則教學設計案例借鑑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全班齊讀,感知課文內容。多讀幾遍,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根據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理解句子的意思。下面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相關的論語四則教學設計案例借鑑範本資料,歡迎你的參閲。
論語四則教學設計案例借鑑
 

論語四則教學設計案例借鑑一

  教學目標   1.瞭解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的有關情況及《論語》,能流利朗讀及背誦課文。   2.理解每則語錄的內容,體味《論語》的語言風格。   3.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體會孔子所倡導的“為學之道”。   教學重難點   1.積累歸納,理解文中重要實詞的意思及有關句子的含義。   2.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體會孔子所倡導的“為學之道”。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剛剛入學,在國小時又強調快樂學習,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不夠重視,因此學生在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論語?十二章》是學生本學期接觸的第二篇古文,由於七年級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基礎較差,對文言文實詞、虛詞的掌握較差,實詞積累少,因此在閲讀中存在一定困難。所以本文要在熟練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拔釘子”的方法,掌握重點詞語。並且注意積累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文言知識。   課時分配   2課時   ?教學設計(設計者:)   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導入   有人説,若中國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半部《論語》治天下”,也形象地概括了這部儒家經典對後世的卓越貢獻。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孔子,隨着這位“萬世師表”一起去探討學習方法、學習態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讀儒家經典   1.介紹孔子及《論語》。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説的,被後世尊稱為“聖人”。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曾長期聚徒講學,開私人講學的風氣,傳説有弟子三千人,通六藝者72人。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關於孔子言行的一部書,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全書共二十篇,行文以對話體為主,是語錄體散文的典範。南宋朱熹把《論語》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   2.輕鬆聽一聽:學生聽教師朗讀課文,聽準字音,聽清節奏,圈點勾畫生字詞。   3.大膽讀一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全班齊讀,感知課文內容。多讀幾遍,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根據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4.合作譯一譯:四人一小組,邊讀邊口譯課文,藉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弄懂字詞句的含義。注意以下重點詞語和句子。   ①三省、愠、説、罔、殆、信、傳、矩、十有五、堪   飯疏食,飲水、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擇其善者而從之。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三、論儒家經典   1.在弄懂文意的基礎上小組合作講講每一則語錄的意思。   參考:第一則主要談學習方法以及怎樣做人。“學”是認知過程,“習”則是鞏固提高的過程,二者有機統一,才能學有所成。“人不知而不愠”,這是談個人修養的崇高境界。   第二則講治學的人的品德修養。“吾日三省吾身”後面用了一個冒號,表示它是總領後面的內容。“三省吾身”在今天也仍然有它的現實意義。   第三則是孔子自述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是一個隨着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在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做人的規則融合為一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養過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鍊,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而不是勉強去做,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   第四則主要談對知識的鞏固與創新。學習是一個由淺入深、不斷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創新,才能為人師表,簡練的話語中藴含深刻的哲理。   第五則講的是學習方法,強調學習和思考相結合的必要性,闡明瞭“學”與“思”的辯證關係。   第六則是講孔子稱讚顏回,對他作了高度評價。這裏講顏回“不改其樂”,這也就是貧賤不能移的精神,這裏包含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即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斷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頓也自得其樂。   第七則講的是興趣是的老師。孔子在這裏沒有具體指懂得什麼,看來是泛指,包括學問、技藝等。   第八則是要提倡“安貧樂道”,認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會總是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對於有理想的人來講,可以説是樂在其中。同時,他還提出,不符合於道的富貴榮華,他是堅決不予接受的,對待這些東西,如天上的浮雲一般。   第九則講的是學習態度和個人修養,強調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已成為至理名言。   第十則講要珍惜時間,孔子説:“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不分晝夜地向前流去。”   第十一則講人要立志。“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氣。“匹夫不可奪志”,反映出孔子對於“志”的高度重視,甚至將它與三軍之帥相比。人要有自己的獨立人格,他應維護自己的尊嚴,不受威脅利誘,始終保持自己的“志向”。   第十二則講教育方法問題。即:博覽羣書,廣泛學習,就與切身有關的問題提出疑問並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2.再讀課文,思考並討論哪幾則講的是學習態度,哪幾則講的是學習方法,哪幾則講的是品德修養?   談學習方法的有:第一則、第四則、第五則、第十二則。   談學習態度的有:第七則、第九則。   談品德修養的有:第一則、第二則、第六則、第八則、第九則、第十一則、第十二則。   3.小組合作探究,完成下面問題。   宋開國丞相趙普説:“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結合所學的《論語》十二則,説説你的理解。   學生討論,教師指導:   這句話的意思是説精通《論語》就可以治理天下。這句話道出了《論語》在修身、治國方面的作用。   結束語:   《論語》的思想內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説。我們學習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繫實際,指導自己言行,今後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瞭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論語四則教學設計案例借鑑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4個二類生字,會讀古文中重點字的字音。   2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喜歡學習古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的學習方法與學習態度,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感受與體會。   教學重點:能借助註釋讀懂課文內容,感悟其中的寓意。   教學難點:   藉助註釋,理解並説出每句話的意思,能正確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孔子的資料。   2.收集有關《論語》這部書的資料。   教學方法:讀中感悟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論語大考堂: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而立,()而不惑,()而知天命,()而耳順,()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學而不思則(),思而不學則()。   你還知道哪些名句?   二、出示曲阜孔子廟的圖片,介紹孔子。   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春秋戰國時代是最動盪也是特色的一個時期。就在這樣一種社會背景下,一個承前啟後的人物在魯國誕生。他就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三、讀文,掃清閲讀障礙。   四、藉助工具書理解課文。   1.課文翻譯:   《論語》開宗明義告訴我們應該開心的兩樁事情:“學而時習之”、“有朋自遠方來”。還有一樁不應該生氣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   孔子説:“學習能夠經常反省,實踐不斷獲得新的收穫,內心裏不是很喜悦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聚集而來,不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嗎?別人不理解你,而你一點也不怨恨,這難道不是君子的風度嗎?”   學習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的表象所矇蔽;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為疑惑而更加危險。   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曾子説:“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   2.有關課後“為學”名言的理解: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春秋]孔子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2)業精於勤,荒於嬉。——[唐]韓愈   (學業的精深造旨得之於勤奮,在玩耍與遊戲中荒廢了。)   (3)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戰國]荀子   (還沒有刻完就不刻了,這樣半途而廢,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斷;堅持不懈地刻鏤,哪怕是堅硬的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這句話強調的是堅持不懈。)   五、作業:   背誦你喜歡的《論語》中的句子。   板書設計:   《論語》四則[孔子]   《論語》紀錄孔子及其弟子語言的語錄體散文集。   重點字:説樂愠罔殆   六、課後小結

論語四則教學設計案例借鑑三

  一、教學目標   1.理解、運用《論語》中關於學習、從政和為人處世的名言警句,進一步培養文言閲讀能力。   2.感受孔子光輝人格魅力,提高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   3.聯繫自身學習實際,體會課文豐富的內藴,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二、基礎知識   患:防患於未然防患未然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結合孔子的經歷,分析《論語》一書的主要思想內涵。論語為載體,瞭解孔子的思想。   2.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每句話的意思,重點欣賞書中關於學習和為人處世等方面的片段並且儘可能背誦。   3.教學難點:   深層理解《論語》內藴   4.教學突破點:   誦讀法。本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去欣賞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論語》,而該經典主要是談學習態度、方法和思想修養的,語言簡練,用意深遠。教師指導學生反覆誦讀,營造背誦課文的氣氛,在讀中理解、領會其內涵,力爭當堂熟讀成誦。   四、教法設計   (一)導入新課:   提及“朝聖”,我們自然會聯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誠的伊斯蘭教徒向聖地麥加前行的浩蕩壯觀情景,還有電影《紅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國人們也把到山東曲阜去看孔廟叫做“朝聖”,同學們知道它的緣故嗎?   作為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論語》(板書文題),在我國曆影響很大,為儒家的重要經典。相傳,宋朝名相趙普死後,人們在他的書籍裏發現只有半部《論語》,所以世有“半部《論語》冶天下”之説。今天,讓我們走近孔子,走進《論語》,去聆聽先哲的教誨。   (二)關於孔子和《論語》的簡介。   (三)教師講述孔子二三逸事,鼓勵學生及時點評。   (四)學生根據上述故事,談談自己的感受,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孔子的美德,如:積極進取,謙虛好學,不肯向命運低頭等等。   (五)請學生結合自己的國中學習和課外知識,向其他同學推薦《論語》中自己比較喜歡的一些名句並做簡要説明:   (六)讀課文,理解意思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   孔子説:“不怕別人不瞭解我,就怕自己不瞭解別人。”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   孔子説:"仲由,教導你的話都明白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智慧的體現."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   孔子説:“温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   見到賢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齊,見到不賢能的人就要(以他為反面教材)做自省.應該是這個意思。   五、資料索引與精華   1.孔子   孔子在中國是個聞名遐邇、婦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聖人,讀書人稱他為孔夫子,歷人皇帝給他加過許多封號,其中以“大成至聖文宣王”最顯赫,以“至聖先師”最為人們所熟悉。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他首開私人講學之風,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幹的學生。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孔子更是偉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學理論,創立了中國思想第一個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學體系,從而在很大程度上確立了在中國哲學的總體面貌,影響了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他主張仁義,主張以德服人,反對殘暴統治,反對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開明態度。孔子學説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被尊為聖人。並在晚年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   2.《論語》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其體式歸納起來有:語錄體(也可稱格言體),僅指明是孔子的話,不寫出説話的環境(包括説話的對象),內容大多是關於學習、道德修養、為人處事的一般原則;對話體,記錄孔子對弟子(或其他人)的問題所作的回答,它寫出了提問者的原話,但沒有寫談話的背景;敍事體,其中多少有一點情節,但也往往是以記錄孔子的話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