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高一下冊語文課文教案共6篇 享(35課)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53W

本文將分享高一下冊語文課文教案共,旨在為教師備課提供參考。其中包括文學鑑賞、閲讀策略、作文指導等方面的教學內容。歡迎各位教師共同分享,促進教學研究的交流和發展。

高一下冊語文課文教案共6篇 享(35課)

第1篇

五年級的語文老師們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應該如何進行課文教學設計呢?下面要為大家分享的就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教案,希望你會喜歡!

1.自學生字新詞。能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文中的“沮喪、懊惱、詛咒、難以置信”等詞語的意思,積累課文中的新詞佳句。

2.默讀課文,能通過人物(教授、作者)的言行神態、行為變化等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老教授對“我”真誠的無私的鼓勵和幫助,懂得對人要多些寬容、多些關愛;同時通過對“我”拉小提琴經歷的瞭解,懂得要想獲得成功就要有勇氣、有信心、有毅力。並嘗試以教授為第一人稱創造性的敍述文中故事。

4.運用抓住課題及課文關鍵詞句等從多角度提出問題,並能運用聯繫上下文等方法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4.按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三方面介紹主要內容:______

“是我打攪了你了嗎?小夥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兒坐一會兒”

(一)播放《月光奏鳴曲》。同學們,剛才你們聽的這首小提琴曲美嗎?大家聽得多認真、多投入呀!你們,就是這首曲子的——聽眾(板書)

可是,曲子好聽琴難拉。要能演奏出這樣美妙的音樂付出多少艱辛,經歷多少磨難!有一位小提琴的愛好者,剛開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當作是鋸桌腿的聲音,他感到十分沮喪和灰心,但是後來,他成功了,這都是得益於他的那位——唯一的聽眾。板書:唯一的(理解詞語)

(二)齊讀課題,質疑:同學們,讀了課題,你最想問什麼?(“唯一的聽眾”是指誰? “唯一的聽眾”她做了什麼事情?)

説明:學生對小提琴瞭解不多,很多同學可能根本不會欣賞,因此用音樂導入學習,讓學生對小提琴曲的優美有初步的感受,並由此想到,學習任何一種樂器都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質疑可有多種角度,其中對課題的質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解決了上述兩個問題,對課文的主旨也有了理解。

(一)那麼,你有什麼好辦法解決這兩個問題呢?(好好地讀讀課文)。

(二)下面就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能夠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讀的時候也不要忘記想想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1.“唯一的.聽眾”是指誰?(老婦人)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婦人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相關的句子。交流:( )的老婦人

(一)對於文中這兩位主要人物也已經有所瞭解,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

1.唯一的聽眾: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 ;樂團首席小提琴手。

引讀體會老教授的身份之高。“聲望”就是——(名望),首席小提琴手則是一個樂團的靈魂人物。這位老人是——(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而且還是——(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可見她是多麼受人尊敬啊!

讀讀課文的第一小節,理解“音樂白痴”:父親和妹妹一開始認為“我”是一個——(音樂白痴),因為他們覺得——(我拉出的小夜曲,在他們聽來,就像是鋸桌腿的聲音。)

(二)默讀課文的開頭和結尾,説説我在音樂方面發生了什麼變化。

(三)快速瀏覽全文,結合課文內容概括“我”發生變化的原因。運用抓故事起因、經過、結果的方式試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説明:指導學生抓住課文統領全文中心的重點詞語從多角度提出問題,提高學生質疑能力,同是又能梳理出文章的一條主線。

老教授究竟有沒有指點“我”?這是妹妹想要知道的,也是我們要了解的。一般我們會通過什麼指點別人?(語言傳授,動作示範)。課文主要描寫了老教授的語言,只要我們讀懂了她的語言,就能解開這個疑問,進而感受她美好的心靈。

沮喪---- 懊惱---- 詛咒---- 和諧---- 洋溢---- 難以置信---- 全力以赴---- 聲望---- 慈祥----

5.按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三方面介紹主要內容: 。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能圍繞着課題將故事主要內容完整地敍述出來嗎?他們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總覺得有好多好多的話想説,你們一定也有這樣的感受吧!那麼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再次走進他們的故事中去吧!去沐浴愛的雨露,去接受心靈的洗禮。

一個人由開始被人認為在音樂方面是白痴的、彈琴如鋸桌腿的,到後來的在各種文藝晚會上面對成千上百的觀眾演奏,這有多麼大的變化呀!老教授究竟有沒有指點“我”?這是妹妹想要知道的,也是這節課我們要了解的。一般我們會通過什麼指點別人?(語言傳授,動作示範)。課文主要描寫了老教授的語言,只要我們讀懂了她的語言,就能解開這個疑問,進而感受她美好的心靈。

説明:直奔主題,要求明確,使學生學有方向,心中有數。

三、深入學習老教授的話,體會對“我”的鼓勵和指點。

1.默讀課文,用直線劃出老教授説的話,並大聲念出來。

“ 是我打攪了你嗎?小夥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裏坐一會兒。”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的話,請繼續吧。”

“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就在每天早晨。”

“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夥子。”

有一次,她竟説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這句學生可能找不出,可讓學生再仔細讀讀課文第九節)

由於父親和妹妹説聽我拉琴是種折磨,於是,有一天清晨,我獨自躲在林中練琴,恰巧遇見了一位老人,在我準備溜走時她對我説了這麼幾句話——(男生讀)我被這幾句詩一般的語言打動了。此後,每天清晨我都會去林中拉琴給她聽,而她也總不忘對我説——(女生讀)我的心裏洋溢着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漸漸地,我開始變了,有一次,她竟對我説——(齊讀,隨機改成直接對話)

説明:通過引讀,幫助學生理清線索,為進一步的學習作準備。

過渡:初次見面時,“我”被老教授那幾句詩一般的語言打動了,因此才會有以後的每天清晨都去拉琴給她聽的事情發生。

1.你覺得怎樣的語言稱得上是“詩一般的語言”。(節奏明快,語句優美)

師:這些話看上去很平淡,為什麼會令我覺得像詩呢?老人是怎麼會想到説這些話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初次見面的那天她看見並聽見了什麼?

我在一棵樹下站好,莊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一個隆重的儀式,拉響了第一支曲子。

4.結合看到和聽到的內容,想像老教授説這番話時的心理活動。

師:現在你就是這位老教授,請聯繫看到和聽到的內容,説説此時你會怎麼想?

“詛咒”就是咒罵的意思。“我”為什麼要“咒罵”自己?(懊惱、沮喪到了極點。)

剛才大家都説得很好,通過彼此之間的互相補充,明白了老教授對“我”説這些話的用意。

5.體會“每天早晨”,感受老人告訴“我”拉琴貴在堅持。

老人最後還囑咐我——(就在每天早晨),從這句話中你有沒有聽出來,老人其實是在告訴我什麼?

自讀,現在你就是“我”,聽了老教授的這3句話之後,分別會有哪些感受?(同桌配合讀讀、議議。)

現在你明白為什麼這些話讀起來感覺並不優美,但卻令我覺得是詩一般的語言了嗎?

8.小結:同學們,學到這裏,我們對這個老婦人有了更深的瞭解,現在,你覺得這真是一個(善解人意)的老婦人呢? (由外貌上升到品質)

自由讀句:這是一位老教授用心良苦的指點,自己試着讀好句子,要注意語氣、語調。

説明:通過細讀老教授的 “詩一般的語言”,再體會“我”的內心感受,突出了老人的善解人意,對年輕音樂人的關心、熱情鼓勵。

指導學生抓住兩處“祕密”提出問題。(預設:祕密是什麼意思,這兩個祕密一樣嗎?)默讀課文的第八節,我心裏珍藏的這一個祕密是什麼?你知道了嗎?

高一下冊語文課文教案共6篇 享(35課) 第2張

第2篇

1.通過看圖、學文,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找出來讀一讀,導入學習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麼意思?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三)觀賞灕江的水

問:灕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麼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2.歸納灕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灕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4.練習朗讀,讀出灕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灕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五)我們觀賞了灕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麼感覺?作者又有什麼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1.看圖或投影,啟發學生把山、水聯繫起來讀感受

?桂林山水》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緊扣桂林山水的特點,敍述了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文章譴詞造句嚴謹,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裏行間洋溢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設計的這堂課,旨在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和感悟,讓學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體會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在讀和賞析中,讓學生達成共識: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諧的。我們人置身於這樣的'美景中,心曠神怡,人與自然也是和諧共存的。

第3篇

2、精研課文,體會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的奔放,想象的奇幻,詞采的華燦以及作者詩化靈動的文辭。

3、理解、體驗作者於字裏行間浸透的一種給人以新的、生機的神祕的美的享受。

1、重點:體會文章的精彩詞句,比較劉白羽的《泰山日出》。

日出的景觀是壯美的,許多人會讚美它,描繪它,形容它,可是我們大多數人卻不知道該怎樣下筆,心頭一片茫然。徐志摩的這篇散文只選取泰山日出的一個短暫場面,卻在它的妙筆生花下,整個日出景象被描繪得絢爛多彩,變幻無窮,使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

飽飫(yù)無饜(yàn)醒豁(huò)厚毳(cuì)霧靄(ǎi)溟濛(míng)颯颯(sà)祈禱(qídǎo)層累(lěi)蜿蜒(wānyán)馳騁(chíchěng)濤瀾(lán)四隅(yú)浮礁(jiāo)海句力士(gōu)無垠(yín)橫亙(gèn)消翳(yì)

作為東方文學的泰斗,泰戈爾不僅有“天竺聖人”之譽,還是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位世界性詩人。在他一九二四年來華訪問前夕,“泰戈爾熱”已來勢洶湧。徐志摩以“泰山日出”來隱喻泰戈爾的文學創作和來華訪問,表達中國詩人對泰戈爾的敬仰的感情,真是一個卓越的比喻。這是何等傾心的盼望、何等熱烈的迎候,何等輝煌的蒞臨!詩人以他才華橫溢的想象和語言,描繪了一幅令人難忘的迎日圖。

互動1:同樣是描寫日出,試比較劉白羽與徐志摩所描寫旭日初昇那一刻的句子,指出兩人所描寫的最生動之處。

好處1:太陽本來是有固定形狀的,劉卻以液態(沸騰)來形容,顯得特別新穎,劉白羽式的創造。

好處2:劉白羽選擇了一系列富於動感和力度的動詞來表現日出的強大力量(矗起、閃、拋濺、上衝、迸射、衝破、飛躍等)動感力度較強的詞表現日出一剎那的巨大氣勢和力量,極其雄壯、瑰麗、真的是氣象萬千。

好處3:“光明的白晝由夜空中迸射出來的一剎那”,這裏夾雜了作者獨特的感受,晨光與黑夜的交替是即將過去的世界與即將到來的世界的交替,這裏作者聯想到的是新中國的瑰麗景象,同時雙關。

好處:傳神地刻畫了對日出的企盼、渴望,對初升之時跳動狀的精微感受,似乎感受到作者在呼喚,在催促,在目不轉睛地注視,在協助太陽完成這一偉大的誕生。

説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找出屠格涅夫關於日出的精采描寫,比較三者之間的精妙所在。

好處:此比喻句把對耀眼亮色(光線)的敏鋭,精緻的感受描寫了出來(色彩描繪的很精緻);另外在情緒上將作者的主觀感受與客觀自然巧妙契合,光柱的跳躍,旭日初昇的清麗,清晨的寧靜化作了“肅穆的歡悦”。傳神,精緻。

互動2:認真品讀全文我們會發現並沒有完全寫日出的景象,它其實是表現作者對光明的渴望,你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哪些描寫表現了這種渴望?

在文中光明是雙關語,既指日出的光明,也指社會的光明。光明(即東方)在文中反覆出現,特別是字裏行間洋溢的熱烈情感,使人感到這一不僅僅是自然意義的光明。作者面對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並不消極頹廢,而是積極地呼喚迎接光明的到來。文章中如“光明”“復活”“海句力士”等等都是在表現“五四”精神。作者誇張的歡樂就是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歡呼和禮讚。文章中的悲喜交互,也表明光明來之不易,它經歷了漫長黑夜的沉睡(痛苦、屈辱的等待)衝破了重重的障礙,也得以覺醒,這艱難的獲得讓作者悲喜交互。

互動3:作者除了對日出進行了精彩的描寫,還着重寫了日出前的雲海,結合“閲讀練習探究”第二題,説説幾位作家對雲海描寫的精妙之處。

互動4: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除了以情動人外,文章華麗的詞藻,優美的語言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仔細品味文中節奏感強,意藴豐富的句子。

明確:劉白羽:把景象寫透了,才激動起來,慢慢誘導讀者激動,避免讀者跟不上趟而無動於衷(層層烘托、步步蓄勢,在一次又一次的渲染之後,終於推出了雄偉無比的高空奇景)

徐志摩:很善於調動讀者情緒和作者同步發展,循序漸進。徐是浪漫主義詩人,他的情緒來得很快,很突然,引起讀者的驚異,以戲劇性的懸念,調動讀者的閲讀興趣(剛開始漫不經心,懶洋洋,筆鋒一轉“果然”讀者的情緒還沒跟上“我不由得打聲狂叫”引起讀者的驚異的作者激動的景色,倒不一定一下子很驚人,很令人震撼,寫景抒情文章常用的手法,以作者的情感為主導。

徐志摩:詞藻華麗、立意新奇、色調絢爛、富有音樂性。

?教學總結】《泰山日出》是徐志摩應《小説月報》主編鄭振鐸之要求而作,為歡迎泰戈爾來華訪問而作。“日出”點明所描述的內容,“泰山”限定了觀看日出的地點。作者以“泰山日出”來隱喻泰戈爾的文學創作和來華訪問,表達了中國詩人對泰戈爾的敬仰之情。

教學中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關於“巨人”的比喻,這個巨人到底指的是誰,是泰戈爾還是作者,或者還有其他某種隱喻?同學們不太明白。怎麼辦呢?我採取的方法是讓學生自己從閲讀中去體會:找到相關的段落,讓同學們反覆朗讀,必要時我也進行範讀,讓學生認真聽,(我教兩個班的語文,其中先上的班級沒有範讀,效果不如後上的班級。)然後再思考巨人到底指的是什麼。

比較而言,如果這時由教師作出一番解釋,幫同學們消除疑問,也許學生所獲得的,我想,既沒有自己參與教學活動過程的樂趣,也不能學會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更不能讓《泰山日出》真正變成學生的《泰山日出》。

讓學生自己從閲讀中去體會,這種方法雖然耗時長了點,但學生對這樣得來的知識有了深刻的印象,《泰山日出》才真正變成學生的《泰山日出》,而不僅僅是教材的《泰山日出》。

關於語言品味,對同學們來説,也是難點。雖然經過了一年多的訓練,但是同學們都對賞析句子、品味語言的方法掌握得不太好。基本不能從修辭、動詞、情感、哲理等角度,對文句作出獨到的理解。於是,本節課我把重點放在從比喻等修辭的角度來理解品味語言這個方面,鼓勵學生要有自己的見解。我不要求學生的答案和參考答案完全統一,學到方法才是最重要的。之所以只選一個角度進行指導,這也基於學生的實際情況,頭髮鬍子不能一把抓,必須循序漸進。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學生對於歡迎泰戈爾的意義不太理解,對泰戈爾的讚美更是不明所以。我想,應該是課前的準備沒有做充分,找找客觀原因,也許是使用新教材的倉促,今後教學前必須把所有的情況都考慮到,盡力使課堂趨向完美,平時該多多為教學充電。歸根究底,出現問題還是有主觀原因的。

第4篇

?裝在套子裏的人》是契訶夫的代表作,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意義和廣泛社會影響的作品,自問世以來就一直吸引着無數的讀者,讓人感慨,引人思考。

但是,本文篇幅較長,語言淺易,情節簡單,人物關係單純,學生讀完一遍有可能就感到索然乏味,但是卻不能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文本,如何引導學生深度解讀文本並挖掘其現實意義,就成為本節課教學中的重點,為此,我確定了本課的兩個學習目標:

這兩個目標,從內容上,以探討人物形象為主線,由點及面,由淺入深,有人物到主題。從能力上,以生為本,重在讓學生養成自己的研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雖然粗略地領略了這一藝術精品的風采,但我感覺學生的認識只是“冰山一角”,若一定要從本節課的教學中找出點可以肯定的東西的話,我想下面三點是可以列舉的:

1、緊扣目標,突出人物形象主線,努力刪繁就簡,避熟就新。

2、將一定的學習目標問題化,將問題設計巧妙化,不斷激發調動學生的思考,通過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將主體的閲讀活動始終置於“最近發展區”,以最終實現有所發現的結果。

3、在動態多變的教學過程中,比較重視地注重了學生的思維行為的引導點撥,使閲讀活動始終圍繞一定的目標展開,通過“追問”實現“有效學習”。

但是,由於教師的作為必須收45分鐘的限制和師生思想交流不可預設的制約,這節課同樣有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1、引導學生的多角度、多元化解讀問題時,對於結論的認識應給以更規範、更嚴謹、更科學的解釋。

2、課堂導向語,問題的創設,應進一步精確,凝練。突出有效信息,給學生更明確的思維導向。

總之,課堂教學也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尤其是在師生碰撞的動態過程中,具有不可預料性,但是我也堅信未來的路還很長,只要有追求,理想就會實現。

第5篇

4、揣摩新聞特寫的寫作方法:品析文章簡潔的語言,詳略得當的手法。

教學重難點:掌握新聞特寫的方法,學會根據表情達意的需要處理文章的詳略。

1、重點的字積累:着陸凜冽默契殫精竭慮鐫刻桅杆嫻熟一絲不苟浩瀚

2、多音字:着着陸高着兒着火調調動調動載三年五載載人

白手起家:比喻原來沒有基礎或條件很差而創立起一番事業。

4、背景介紹:艦載機是航母編隊實施艦隊防空、抵近威懾、縱深打擊和戰場控制任務的核心裝備,如果把航母編隊比作一名武士,艦載戰鬥機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劍,因此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於11月23日正式進行了着艦試飛。本文報道的就是這場訓練的情況。

本文采用現場特寫的形式,抓住殲-15艦載戰鬥機首架次成功着艦這一句有歷史意義的事件,生動在縣裏舉世矚目的我國航母艦載戰鬥機首架次成功着艦的過程,表達了作者強烈的自豪感和愛國情感。2?1?c?n?j?y

第一部分:1-4、交代着艦的環境及着艦前的準備情況,敍述此次着艦的意義和困難。

第二部分:2-19、詳細報道了艦載機成功着艦的過程。

第三部分:20-25描寫了艦載機成功着艦後,人們激動、幸福的場景。

“一着”是指我國利用阻攔索使航母艦載戰鬥機首架次成功着艦,“驚海天”生動地寫出了此舉造成的影響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艦載戰鬥機着艦的大環境,也指整個世界。“一着”和“驚海天”對比鮮明,很容易讓讀者心頭一震,激發讀者的閲讀興趣。

自然環境描寫。作者對海天環境進行了一個全景式的描寫,使航母、海洋、風浪交織成一幅壯美的圖畫。為下文詳寫艦載機在困難重重之下成功着艦作鋪墊。21教育網

4、研讀第二部分,分析作者用了哪些方法來突出而又生動形象地表現當時緊張而又驚心動魄的場面的?

“刀尖上的舞蹈’就要開始了比喻修辭,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了”着艦“的艱難危險性之大,語言生動形象,也渲染了緊張的氣氛,使讀者為之捏一把冷汗。

讀12-15段的對話描寫體會簡潔的語言描寫和詳略的處理。

對話描寫,語言簡潔準確,讓讀者更加直觀易懂,讓艦載戰鬥機着艦這個高端的試驗事件更加平時,為讀者揭開高科技的神祕面紗。簡簡單單的對話,簡簡單單的口令,是對當時緊張、嚴肅、莊重的氣氛的詮釋,在那樣一個緊張的時刻,容不得人有半個多餘的字。

細讀地18自然段,看一看本段重點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及描寫方法?有何作用?

運用了對偶和誇張、比喻的修辭手法,第一句話。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艦載機着艦時的浩大的聲勢,具有感染力。運用細節描寫,“尾鈎牢牢地掛住“生動形象地描繪出艦載機着遇到到第二道阻攔索的情形。”滑行數十米“”穩穩地“描繪出艦載機着艦遇到阻攔索後停下來的情景。21?cn?jy?com

本段在詳略的處理恰到好處,真實生動的再現了驚人的一幕。

文章描寫艦載機着艦過程時多次描寫了現場人的情形,有何作用?

表現了人們對我國航母艦載機首次着艦的關注。烘托當時緊張的氛圍、勝利的喜悦等。增強新聞的現場感,增強感染力。側面描寫表現了艦載機着艦風險極大、意義重大,從而突出了主題。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1、有人説,這是一篇振奮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訊。情結合文章內容和現實,談談你的理解。

2、總結本文的寫作特色:敍事完整,鋪排有序;重點突出,主次分明;採用排比、比喻修辭手法。

作業:一課一練特寫鏡頭描寫法寫一個給你深刻印象的鏡頭描寫

第6篇

改編之後的新語文教材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按照專題組織單元。在教材整合的優勢下,單元內部各部分之間聯繫更緊密,導語、課例、練習、資料鏈接、回顧、口語、習作一氣呵成,為師生整體駕馭把握材料,獨立學習思考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經過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因為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的因素,普遍缺乏語文積累,閲讀量小,知識面窄,嚴重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在課堂上常常處於人云亦云的狀態,這對他們語文素養的提高非常不利。

針對學生實際情況,藉助於新教材的得力編排方式,我嘗試以單元合併的方法進行教學,不再一篇篇文章單獨講解,而是圍繞一個大主題閲讀學習,把單篇課文放在專題的大環境裏領悟,

以導語為依據,提高整體感知能力。在圍繞主題的閲讀過程中,學會取捨,加強對重點內容的提取處理能力,給了學生對課文進行橫向比較分析的機會,也因此為學生提供了更充分的獨立思考作業的空間和時間。這樣的辦法比常規分篇教學節省了時間,這些時間又可以還給學生進行閲讀和積累,在有限時間內獲取最大信息量。

具體操作一般分為四次不同層次的閲讀和一次自我反思回顧,細節上可根據學情適當調整。

通讀整個單元課文,初步認識生字,讀準字音,能把課文讀下來,基本讀通句段,大致瞭解每課內容。可以自由朗讀和默讀訓練交錯進行。

⑴ 讀導語,體會導語中指出的重點,抓住核心詞彙,明確單元主題。教師根據主題確定閲讀提綱。

⑵ 學生根據閲讀提綱讀課文、選讀課文、資料袋等內容,提煉與主題密切相關的內容,進行整理,在筆記本上做記錄。

⑶ 通讀過程中,你還對哪些話題、內容感興趣?簡要列出,教師協助做適當刪減,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藉助圖書館、校園網進行查閲,查閲以大量瀏覽為主,可做提要式記錄。

⑷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同時融合口語交際內容。

精讀品析與跳躍閲讀,品析精讀課文中的重要段落,結合課後練習進行指導,進行朗讀訓練。

自我小結本單元學習收穫,在筆記本上整理列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的知識點以及每課應把握的重點問題。

字詞聽寫、精品段落背誦檢查、同步訓練知識性輔助練習、同步訓練閲讀內容。

這種方法省時省力,利於學生開展自學,但是小知識點的掌握不夠紮實,需要利用早午讀及有限的自習時間,憑藉輔助練習冊加以鞏固。目前我正在嘗試進一步完善這種方法。匆忙成文,懇請指教。

1、通過閲讀和蒐集資料瞭解西部,瞭解西部的過去與今天,歷史與發展。

2、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品味語言的優美,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一、自由閲讀導語和1~4課,課後資料袋以及p168補充閲讀材料《拉薩古城》

2、讀通課文,瞭解課文大意,明確關於西部的話題。

通過四篇課文,你對祖國的西部有了哪些瞭解?地貌,氣候,風俗,歷史,發展……

關於西部,你還有哪些話題願意和大家交流?你還想了解些什麼內容?

三、網上查閲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及圖片,重要的在筆記本上做簡要記錄,同學之間做交流

課文從兩部分內容入手,草原的景色迷人;草原人熱情好客。

寫白楊是為了突出像白楊一樣堅強勇敢紮根邊疆的建設者,結合閲讀鏈接內容(艾青《帳篷》)明確借物喻人的寫法。

藉助標誌性詞句進行分段訓練。明確作者以回想的筆觸描寫了發生在公元前115年的東西方交流的一個場面。

結尾:每當凝望石雕,無不引起對往日商貿、文化繁榮的遐想。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一句反覆出現的作用,注意標點的變化,體會工人們高昂的鬥志,澎湃的激情和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

要求學生通過回憶在筆記本上列出學習本單元之後瞭解到的內容和每課應掌握的重點問題,對整個單元進行鏈接和梳理,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字詞或句段進行歸納整理,出一份小試卷交換完成。

(説明:作業及聽寫隨堂布置,以基礎知識的鞏固為主,藉助《同步訓練》進行延展性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