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烏鴉和狐狸》教學反思8篇 思考“烏鴉和狐狸”教學:反思、提高和創新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19W

《烏鴉和狐狸》是一則寓言故事,它通過烏鴉和狐狸之間的互動,講述了虛偽的欺騙與真誠的感動之間的對比。教師們常用這個故事來進行道德教育,引導學生認識虛偽和真誠的區別,培養他們的正直品格。本文就對這個故事進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探討。

《烏鴉和狐狸》教學反思8篇 思考“烏鴉和狐狸”教學:反思、提高和創新

第1篇

江寧區首屆“秋實杯”語文教師賽課前,舉行了片級競賽。上課的內容是《狐狸和烏鴉》,課堂中拓展延伸時,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同學們,烏鴉辛辛苦苦找來的一塊肉被狐狸給騙走了,你想對烏鴉説點什麼呢?”學生們爭先恐後舉手發言,我喊了其中一個小男孩,他説:“烏鴉,你真是太笨了。你不應該聽狐狸的奉承話。”另一個舉手説:“烏鴉,你下次要吸收教訓,不能再上狐狸的當了。”有一個探着身子站着,手向前舉得長長的男孩,得到我的允許後迫不及待地説:“烏鴉,你真是太笨了。要是我的話,我就把肉放在樹杈上,再唱歌給狐狸聽。肉就不會掉下去了。”“哎呀,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文中的烏鴉沒你這麼聰明,所以她上當了。”我的話音剛落,有一個男孩不等我喊他就站起來説道:“烏鴉,你真是不動頭腦,狐狸就是想讓你張開嘴巴,讓你嘴裏的肉掉下來,你怎麼能唱歌呢?如果我是你的話,我一定把肉放在樹上並用一隻爪子緊緊地抓住,然後再唱歌。”我説:“你真是個有辦法的聰明孩子,可是烏鴉當時沒想到這一點,所以,才有了我們學習的這個故事呀!”

聽了這兩個孩子的精彩發言,聽課老師不由得響起了掌聲,還露出了讚揚的一笑。

葉瀾老師指出:“課堂應是向未來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園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是的,正如葉老師説的,課堂隨時有意外的美麗風景。那就是所謂的課堂動態生成。課後,許多老師説我的那一課的精彩之處就是後面的那兩個學生的精彩發言和教師對他們的評價,使得原本“微波粼粼”的課堂激起了朵朵精彩的浪花。也是課堂的動態生成使課堂更精彩。我就本課進行了反思,有了以下幾點認識:

國小語文課堂是隨時會有動態生成的。動態生成指的是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生生、生本之間,通過對話,互動交流彼此的思考和見解,使學生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自主建構信息,主動生成知識的過程。動態生成是現代新課標新理念下課堂教學的顯著特徵。

有的教師害怕語文課上有“生成”,平時課上不準學生提課堂設計以外的問題,特別是借班上課時,害怕學生提出老師沒設計到、沒想到的問題,害怕課堂上的“意外插曲”將自己預設的進程打亂。因此,有的教師對於語文課上的生成“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或有意迴避。這種不當的處理會使原本能產生的精彩發言或是智慧火花稍縱退逝,有時良好的教育機會也由於教師的一時忽略而失去了。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的技巧並不在於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於在學生的不知不覺之中作上相應的調整和變動。”所以,我認為,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歡迎課堂有生成,尊重課堂上的生成,並想法去駕馭生成,沉着地應對學生的各種問題。面對生成,做一個處事不驚的智者,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恰如其分地靈活引導,充分利用動態生成的新資源,把握生成的新機會,引導學生在凝重而厚實的人文氣息裏接受薰陶,或引導學生再次深刻領悟文本內涵和精髓,或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錯誤,矯正其價值取向,機智地把學生有偏差的思維在“踏雪無痕”中引回來。這樣就會逐漸在教學中積累並形成處理動態生成的教學智慧,讓師生間思想、心靈與情感能相互碰撞、交融,從而形成協調共振的良好學習場。否則,害怕課堂有生成,不讓孩子“越雷池半步”,一旦發現學生遠離“預設”便匆匆將話題拉向預設,久而久之,語文課堂教學就會呆板僵化,師生都束縛在預設的“封閉系統”中,學生就失去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語文課上科學知識與人文精神的整合就蕩然無存,更談不上體現以人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了。所有這些做法與新課程改革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對於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我們應該把它看作一種不可忽視的學習資源,應該對它持歡迎的態度,樂於接納這種資源,並與學生共同探究,積極想辦法解決生成的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凸顯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很多年來,教師們默默耕耘,不斷追求,總是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力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這種教學預設上長期的“精雕細琢”,使教師形成了思維上的定勢,往往不自覺地“以本為本”,習慣於從既定的教案出發,習慣於用一連串自認為精彩的問題“牽引”着學生走完課堂的全過程。這實際上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也許這樣的語文課會給人一種層次分明的感覺,但是長期以往,學生課上學得很沉悶,思維無法“展翅飛翔”。正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中説的“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應拘泥於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預定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開放地納入直接經驗、彈性靈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體驗,要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超越目標預定的要求。”因此,我們的語文課一定要突破預設的“樊籠”,通過“預設”去促進“生成”,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從而變得更精彩。

上述案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營造了寬鬆開放的想象空間,留給了學生與文本進行充分交流與碰撞的時間,學生們那些具有個性化的解答,是他們即興創造產生的火花,加上教師適時地從價值意義的角度出發,給予了正確的引領,使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得以發揮,創造性品格得以張揚。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是活潑的、開放的,也是瞬息萬變的。作為現代教師,我們應當力求成為這些信息的重組者,成為動態生成的推進者,要擯棄心中的預案,做到心中有案,但行中又無案,寓有形的“預設”於無形的動態教學之中。做到有所準備卻不處處預設,有所生成而顯自然意味。讓師生真正融入互動,在互動中細心捕捉、判斷、重組語文課堂教學中從學生腦海中湧現出來的靈動的信息,及時把握課堂教學中閃動的亮點。讓課堂有“行雲流水”般的流暢,又有“浪遏飛舟”般的起伏。讓“預設”促進“生成”,通過“生成”完成“預設”的目標。讓我們更多地關注師生共同的生命歷程,讓學生的思維與情感更豐富、更投入,讓課堂更精彩。

《烏鴉和狐狸》教學反思8篇 思考“烏鴉和狐狸”教學:反思、提高和創新 第2張

第2篇

?狐狸和烏鴉》這篇童話故事,教學重點為讓學生理解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本課教學,我試着運用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動式”教學模式,以小組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為主要授課形式,努力做到讓學生一邊思考,一邊動手演示,一邊悟出道理,從而達到既學習知識又培養能力的目的。

1、 板書課題。你們瞭解它們嗎?説一説你還想知道什麼?

4、 再讀全文,歸納難點:烏鴉已經知道狐狸是騙人的為什麼最後還是上當?

在學生讀完第一自然段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狐狸看見烏鴉嘴裏叼着一片肉,饞得直流口水,它想——該多好呀!請各組討論,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

在學習後5個自然段的時候,我是這樣設計的.:各組讀書討論狐狸對烏鴉説了幾次話,分段讀文。出示“狐狸想......,烏鴉想......。”然後分組學習,邊讀邊在組內討論,每次狐狸説話時,它自己想到了什麼,烏鴉又想到了什麼。通過學生充分討論和各組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而加強組與組之間的交流。學生都理解了烏鴉雖然知道狐狸是騙人的,但還是上當了。

學生在學習上是有所差異的,所以在反饋環節上也應有所區別。接受能力強的學生,我讓他們脱書講故事。接受能力差的讓他們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

第3篇

?新課程標準》提出:“國小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在學習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下面就我在教學《狐狸和烏鴉》這一課中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善於捕捉使學生參與語言實踐的契機。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學生都是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重點對學生進行點撥、引導;學生是學的主體,在教師點撥、引導自主學習,去思考,去實踐。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課前要對教材、學生作深入研究,更要善於在課堂上捕捉學生思維的亮點,讓學生積極思考,參與語言實踐。這裏,教師緊抓烏鴉的想法,點撥,引導,讓學生思,讓學生答。從而,一石激起千層浪,引導他們打開想象的閘門,他們便妙語連珠,令人拍案叫絕!

二 、注意以讀為主的訓練主線,培養和發展學生語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以讀為主是本課教學所體現的又一要點。對於狐狸向烏鴉的三次親切問候,我採取自由讀、男女生分角色讀、小組讀、整體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體會,同時受到情感的薰陶。

三、注意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語文課堂不應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而應充滿鮮活的生命力,因為學生作為活生生的個體,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識底子、自己的生活積累,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會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靈活性。在教學《狐狸和烏鴉》時,我設計了一個環節:請學生談談對狐狸的'看法?有人覺得狐狸很“聰明”,他用自己的話語打動烏鴉,讓烏鴉開口。有人覺得狐狸很狡猾,它為了騙到烏鴉嘴裏的肉,盡揀好聽的説,説的話不是出於真心誠意的讚揚,而是在欺騙烏鴉。有人覺得狐狸很有“耐心”,在烏鴉不理睬自己的情況下,察言觀色,一次次改變説話的內容,直到烏鴉開口。對於學生自己獨特的看法,老師首先給予肯定,但同時也讓孩子明白: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勞動去獲取食物,而不是靠欺騙。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讓別人受到傷害,是不可取的,我們堅決不能學習。

第4篇

?狐狸和烏鴉》這是一篇寓言故事,內容簡單,意思淺顯易懂。故事講的是一隻狐狸用奉承話騙取了烏鴉嘴裏叼着的一片肉。課文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了狐狸騙肉的過程,形象地告訴我們愛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在教授課文時,就確定了以理解詞句和複述課文為重點的教學目標,符合教學大綱對低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教學第一自然段時,以出示掛圖的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後讓學生通過朗讀、表演知道,狐狸對烏鴉的禮貌問候是假,想吃肉是真;再通過狐狸對烏鴉所説三次話的對比,分析狐狸為什麼要這樣説,説得對不對,從而弄清烏鴉是怎麼上當受騙的。接下來,請同學根據板書重組文本故事,並讓學生從中明白一個道理: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並結合練習4裏的名人名言,對學生進行教育,加強學生的情感培養,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提升學生的思想素養。最後環節,設計以“再次遇見狐狸”為內容續編一個小故事的作業,讓學生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領悟本故事的思想意義,加強學生想象力的培養,達到鞏固學習內容的目的。

由於整篇課文較為簡單,孩子通讀幾遍後就能明白課文的大致意思,因此在教學時,不應該過多的對文章進行理解分析,而是可以讓孩子反覆朗讀後,通過他自己的表情、動作來理解課文。逐一的分析便會覺得有些瑣碎,甚至會產生疲倦感。這一點做得不夠恰當,分寸把握不到位。既然已經是二年級的學生,應該更多的培養學生自我分析能力,如果能在初讀課文時,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來使孩子有目的`讀課文,比如:“狐狸為什麼對一片肉都饞得直流口水?”“狐狸騙到烏鴉的肉了嗎?”“怎麼騙到的?”通過問題的引入讓學生自學,然後回答問題。並用問題來引導學生找到狐狸和烏鴉的三次對話,從中分析狐狸和烏鴉的不同態度,體會課文所藴含的道理。

其實,只要孩子們能反覆朗讀課文,並讀出自己的感情,很多教學上的難點也就能迎刃而解了。所以,在以後的上課過程中,可以適當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感悟,從讀中去找到課文的答案,培養孩子會思考、會分析的學習能力。

第5篇

?狐狸和烏鴉》是蘇教版語文第三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講一隻狐狸用奉承話騙取烏鴉嘴裏一片肉的故事,説明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課文共6個自然段,故事簡短有趣,通過三次對話,形象地表現了狐狸的狡猾和烏鴉的輕信。

對於這種以對話為主又揭示一個道理的童話故事,怎樣上才能上得有趣,把孩子積極性調動起來,又全身心地投入進入;怎樣上才能讓孩子的語言得到發展,讓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讓寓意的`揭示不露痕跡;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本次課我主要有3個環節:教授新課、語言能力訓練、生字教學。

第6篇

這篇課文是一寓言故事,與《狼和小羊》一樣,都選自《伊索寓言》,但文字上作了一定的改動,更便於兒童理解。文中講的是一隻狡猾的狐狸用奉承話騙取烏鴉嘴上叼着的一塊肉的故事。課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描寫狐狸騙取肉的經過是全文重點,深入理解狡猾的狐狸為得到烏鴉叼着的肉,接連施計是課文的難點。抓住描寫狐狸和烏鴉的神態、語言、動作的詞,加深對語言文字內涵的理解,從而領悟世間哲理是突破本文重點和難點。

課文剛開始我以小導遊的身份帶領學生在電腦畫面中走進一片樹林,看到地上五顏六色的花朵,聽到頭上有清脆悦耳的鳥叫聲,這樣有利於調動孩子的積極性,然後大屏幕顯示畫眉、百靈鳥、珍珠鳥的圖片,讓學生從外形和羽毛的顏色中感知這些鳥的漂亮,再顯示烏鴉(黑色)的圖片,經過對比,學生很容易就可以認識到烏鴉的外表並不美麗;用同樣的方法把百靈鳥、黃鸝和烏鴉的叫聲對比,讓孩子從聽覺上感知烏鴉的嗓音並不悦耳。通過這樣的對比能讓學生真實的瞭解烏鴉,方便學生在學習時能分辨狐狸的第三次謊言。在讀課題方面,我採用了指導學生用歡快的`語氣來朗讀課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個比較閃光的地方就是,我讓學生看課題,讓他們找出課題中的字在讀音和字形上要求大家注意的,這點比較符合二年級語文中重點指導字詞方面的教學要求。有效指導朗讀,讓學生從閲讀中感悟狐狸對烏鴉三次欺騙。尤其是抓重點的字詞,讓學生理解,在理解中去讀,這樣效果更好。教學中我還用了換詞的方法,例如:課文中的“非常得意”可換成哪些詞,學生説出了“十分得意,特別得意,格外得意,很得意……”可以看出學生很理解“非常得意”這一次。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第一,在狐狸第一次騙烏鴉的時候,我沒引導學生理解狐狸問候烏鴉是真還是假,這樣就不能讓學生容易感受狐狸騙烏鴉是早有預謀的,只能讓學生感知狐狸在對烏鴉説好聽的話,最後一次騙不能讓學生豁然開朗的理解狐狸是説假話;第二,趣味性不夠,這是二年級的課文,學生的年齡還小,他們對那些死扳的課堂教學沒有太大興趣,這樣就不能完全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我想如果讓學生自己去分角色表演狐狸和烏鴉,那樣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課堂的語文氣氛會更濃;第三,我在用“()”標出狐狸的動作,用“—”標出狐狸的語言,用“~~~”標出烏鴉的反應,這樣要求太多,學生會一時記不住,我應該把這些要求出示在大屏幕上,或者探索更簡單的方法,用“—”標出狐狸的話,用“~~~”標出烏鴉的反應,這樣相對會更好些。

在課堂的最後一個環節,我出示了《狐狸和烏鴉》的續寫,“肉被叼走以後,狐狸和烏鴉第二次碰面了……”啟發和引導學生髮揮想象能力,讓學生換位思考,結合烏鴉變聰明瞭、狐狸被氣和烏鴉還是被狡猾的狐狸騙的兩種情境來想。學生的思維獨特、大膽想像讓課堂增色不少。在學生説、寫過程中,我注意到促進他們個性的發展。新課標要求:“激發學生展開想像,鼓勵寫想像中的事物。”就國小生而言,想像力越豐富,語言表達能力就越生動;想像力越活躍,語言也就越有豐富多彩。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師生間是平等的對話關係。在整堂課中,我積極地看,認真地聽,並適當點撥,參與到學生當中發表一些個人的觀點,使整個課堂氛圍輕鬆、和諧、融洽。學生們在自由暢想的同時更加感悟到愛聽奉承話是多麼的容易上當受騙這一生活哲理。

第7篇

師:這時狐狸出來了。(貼圖)他“讒得直流口水”,那誰能畫一畫狐狸的口水?(生板畫,在狐狸的嘴巴下畫了很多滴口水)

生:因為狐狸讒得一個勁地流口水,口水都掉到地上了。

師:(讚許地)畫得好,想得也好。真是一隻嘴讒的狐狸呀。讀讀這一段,讀出狐狸的讒。(生練讀,略)

師:嘴讒的`狐狸“想了想”,仔細讀書,聯繫下文猜猜看,他會想些什麼?(出示句式:狐狸想: 。)

生:狐狸想:多肥的一片肉啊!如果能當我的午餐就好了。

生:狐狸想:對!有辦法了,如果我能讓烏鴉張嘴,那塊肉就是我的了。

師:狐狸只“想了想”,就想出了這麼個壞主意。説明——

和孩子們一塊兒學完了這篇課文,心情也和他們一樣高興。孩子們學得開心,我教得順心。自己總結了一下,有兩點做得不錯。

1.精心設計訓練,教法靈活創新。教學第一自然段,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貼圖並用自己的話説出狐狸和烏鴉的住處,讓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第二自然段從“找”字入手,通過比較辨析詞語,悟出肉的來之不易,為領悟寓意打下基礎;第三自然段讓學生動筆添畫,準確地理解“直流口水”;第四自然段緊扣“狐狸想了想”一句,聯繫上下文想象“想”的內容,並進行説話訓練,在理解中融人思維和表達的訓練。

2.充分激趣,強化學生學習的參與意識。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運用多種激趣手段輔助教學,如貼圖入境,添畫理解,表情朗讀,頭飾表演等,大面積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參與慾望,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8篇

?狐狸和烏鴉》是一篇傳統的寓言故事。它講了狐狸故意奉承烏鴉,從烏鴉嘴裏騙取了肉。告訴人們要正確認識自己,不要聽了別人的奉承就得意忘形,使讀者知道愛聽好話容易上當的道理。

本課的教學設計,先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來引入新課教學。在教學的進程上打破了逐節學習的套路,而是直觀地從狐狸如何行騙的入手,抓住描寫狐狸言行的詞句,理解狐狸三次説的話,明白狐狸的狡猾。

狐狸三次説的話,是理解的關鍵,但深入的理解是建立在正確的、準確的朗讀基礎上的。指導學生讀好這三次話,先要讀準音,讀通句子,明白説了寫什麼,研究為什麼這麼説,再結合狐狸説話時的表情,體會它的心理,從而正確理解故事的寓意。

在朗讀狐狸的三次奉承話時,我先利用媒體進行醒目顯示:先由學生自讀,讀通句子,掃清閲讀的障礙;再讓學生知道狐狸是先裝成很有禮貌的樣子,向烏鴉問候,“眼珠骨碌一轉”,“笑着説”;繼而親熱的問候它的孩子,最後吹捧它的羽毛漂亮、嗓子動聽;並竭力慫恿它“唱幾句”。而烏鴉在狐狸接二連三的花言巧語攻擊下,從 “瞥一眼、看一眼、不作聲”到“得意極了”的動作變化中,學生可以較順利地理解烏鴉地想法及心理變化。從中學生感悟到了狐狸的狡猾和烏鴉愛聽好話的弱點。隨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自由讀、指名讀、小組比賽讀、全班齊讀)去感悟文中的含義所在。再讓學生跟着媒體畫面試着複述課文,最後進行演一演。通過朗讀、想象、體會、感悟,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體會到寓意。

本課是屬於第二單元中(讀課文識字),通過一篇寓言故事來鋪路,讓學生進行識字和了解故事的`道理。因此識字教學依然是課堂教學的重頭戲,但必須以培養學生識字的能力為本。隨着識字時間的增長,學多了各種形式的識字方法如:集中識字,分散識字各種遊戲鞏固等。在本課的識字教學過程安排上,我們首先讓生字隨着對課文內容的初步瞭解而出現,主要是在學生初讀課文,在用一些問題樹立課文大致內容的過程中出現。在學生回答中隨即出示生字:洞,骨碌,溜、煙,然後在聯繫朗讀説的話時學習:差、嗓、享,因為有語言環境做依託,學生會感覺學習生字比較有趣、生動。

課文要求能續編課文,這是一個很好的能體現學生學習、理解程度的方式,更是一個很好的培養學生興趣、發展和豐富學生語言的好機會。在説話的訓練中,我設計了兩個練習。一是 “你有什麼話對烏鴉説?” 二是想象:過了幾天,烏鴉又找到一片肉,這時狐狸又來了——前一個説話練習為後一個練習作了鋪墊。學生把自己理解的寓意運用在對前一問題的回答中了,因此,在展開想象續編課文的説話環節中,學生就不會毫無方向,這樣有鋪墊的練習能有效幫助學生思考、組織和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