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科學教學反思7篇 探究科學教學:反思與改進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6W

科學教學是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但如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是教師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科學教學反思能夠幫助教師們審視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探討改進的可能性,提高教學效果。本文將探討科學教學反思的意義和方法。

科學教學反思7篇 探究科學教學:反思與改進

第1篇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在對消化的原有理解之上,通過比對消化器官圖,猜想食物在體內的“旅行”過程和進行模擬實驗,初步認識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並建立起食物消化需要多種器官共同參與完成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建立他們的健康意識,合理飲食。

?食物的消化》作為生命科學領域——人體學中一個重要話題,學生多多少少知道一點,但他們的認識是不全面、不完整甚至是模糊錯誤的;同時,在人體消化系統裏,只有食物旅行中的出發點和終結點是能用肉眼觀察到的,其他消化器官不能被直接觀察到,屬於人體暗箱問題,這一點對學生來説也是一個認識上的難點;另外,作為一個系統,各消化器官各具什麼功能,是如何協同發揮系統作用的,又是學生既感興趣同時知之甚少的內容。以上這三點,作為執教者的我,是通過事先多途徑多種方式的調查獲得的相關信息。所以,對於本課的執教,調查學生的前概念,抓住學生認識上的誤區、盲區、模糊區,找到他們的最近發展區是很重要的。只有符合學生的需要,切合學生的興趣點的課堂設計才是有效課堂的基礎,這是我最真的感受之一。

在激趣情境導入後,我直切研究主題,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我在學生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發揮他們的能動作用,讓他們在參與科學探究活動中,自己動手繪製消化系統圖。學生根據自己的前認知畫出的食物旅行圖是五花八門的。但從口腔出發到食道到胃的路徑圖大致相同,關鍵產生分歧之處在於胃以下部分,可大致分為三類:

大小腸的順序不同;大小腸的走勢(直或彎)不同;大小腸的根數不同。我深深認識到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所以有意識地牢牢抓住它,不斷地詢問:你為什麼這樣想?沒想到,學生的回答(儘管有些是錯誤的)是那麼地具有思維的深刻性,如:大腸在前,因為胃裏的食物更容易流下去;小腸在先,因為胃裏的食物流向小腸,可以更慢些並且緊貼小腸壁,讓營養萬分更充分吸收;大小腸有多根,可以分流,更快更好地吸收營養,大小腸只有一根,如果有多根,食物剛吃下去不久就要排泄,這跟事實不符等等。不管對與錯,我先給予充分的自由時空讓他們進行有序的辯論,而且點頭示意。然後把正確的旅行圖展示給大家,讓學生觀察對比,找出差異,可以和同學之間將剛才有爭議和有共同意見的地方找出來共同研討,加深理解。我想,通過畫一畫,説一説,辯一辯,看一看,論一論的活動,在思維碰撞中理清食物在人體中的旅行進程,將模糊概念自然而然地轉變為科學的清晰概念,這樣對學生來説更有趣,印象更深刻,同時也解決了部分消化器官在其系統中的作用與功能。

最後,我補充了肝膽胰在消化過程中的作用及主要營養成分是怎樣被人體吸收的知識,這應是消化系統裏的一個難點,我將它作為補充知識作了相關介紹,拓展了學生知識面,也使本課有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

科學教學反思7篇 探究科學教學:反思與改進 第2張

第2篇

在最近教學的word軟件中,我發現了一個問題,簡單的功能介紹與操作因為趣味性不強,學生不是很願意學。於是我設計了一些綜合運用練習,這就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製作生字卡片》一課是一年級美術課本上《製作字母卡片》一課給了我啟示,於是我自已編寫了這課教案,設計了這堂課。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有三個:

1.激趣導入,課一開始我給學生出示了測試認字的遊戲,在第一關我給學生很簡單的漢字,他們輕而易舉地過關,正在他們得意之時我又出示一些難辨認的漢字,於是大部分人都讀錯,此時我及時在燈片上出示漢語拼音,很快引入了“格式”菜單中“中文版式—拼音指南”的學習運用,學生感覺新鮮有趣,學習興趣大大高漲。但學生計算機操作水平層次不一,有些接觸計算機較少學生沒有學會,由於課堂時間有限,我沒有及時反覆給練習,以至於課後還是有少數學生沒有掌握添加拼音這一操作。我認為在以後的`教學中有必要耐心的重複操作,顧及學困生,並在學生操作練習時多關注這些學困生。

2.自主探究,在每一項新授的內容時我都是把自主權教給了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提示學生找到“插入”菜單,插入一個文本框;在“格式”菜單中找到“拼音指南”;給文本框添加不同的背景顏色等等,由於學生操作水平有限,在幾個新授內容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花費了很多時間,甚至有些部分學生根本找不到相應的菜單和選項,以至於下課時還有很多同學沒有完成練習。不過,我想我會堅持給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在慢提升他們的操作水平的同時,也要讓他們學會掌握自主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第3篇

教師和同學一起做手影遊戲,從而引入光源,顯得自然、親切,不只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調動了同學學習的情趣。播放一些光源的圖片,供同學欣賞,讓同學感受到了光的美麗動人,感受到了光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教育同學熱愛科學,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引導同學對列舉的光源進行不同的分類,充沛給同學一個廣闊的天地,讓同學進行發散思維,充沛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

問題是思維的動向,是探究的起點,人們只有發現並提出了問題,才會積極認真的考慮,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對於光沿直線傳達的教學,一開始就進行情景創設,啟發同學自身發現並提出問題,然後老師進行引導與篩選,接着讓同學明確探究的方向,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探究。探究過程中讓同學展開豐富的想象,通過猜測、制定實驗計劃、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論證、同學評估等活動過程,充沛調動同學思維的主動性與發明性。

對於光沿直線傳達的應用,讓同學自身動手實驗體驗光沿直線傳達,利用物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不只讓同學體會到物理的有趣和有用,並慢慢形成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還讓同學通過操作,把物理知識應用於生活實際,使同學在課堂上始終處於興奮、活潑的狀態之中,體驗到勝利的喜悦,提高同學的自信心。

處置光速的知識與保守的教學模式不同,保守教學過分強調知識傳授,而本節課中從生活實際動身,提出問題,能夠抓住同學的思維,讓同學自主的參與學習,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從而讓同學獲得知識,還使同學學以致用,較好的體現了新課程的規範理念和課程目標;注重同學的探究活動,把科學探究的學習和科學內容的學習放在了同等的地位;注重同學的學習興趣,引導同學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把科學世界的內容留給同學自身課下去閲讀,讓同學自身用光速的知識理解自然世界,瞭解一些天文知識,瞭解最大的長度單位——光年,以拓寬自身的知識面;安排課後完成“想想做做”中的“小孔成像”實驗,讓同學在簡單的小製作中學習科學知識和體驗勝利的快樂,同時鍛鍊了同學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利用物理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又為照相機的學習做了一些鋪墊。

?光的傳達》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比較簡單,重點是讓同學在探究活動中獲得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

根據這一點,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想讓同學親自動手做實驗,從實驗現象中得出結論。因為我們知道“光的傳達”的實驗現象不是很明顯,只有在瓶底很短的'一段距離男能看到光是沿直線傳達,假如進行演示實驗的話,很多同學都觀察不到現象,實現不了探究的目的。所以在這整個實驗過程中,歷史要對同學的實驗和時指導,明確的指出觀察什麼,觀察何處。否則同學不知道自身應該怎麼做也不知道應該觀察哪裏。同時實驗前期的準備不要耽誤太長的時間,以免牽扯同學的注意力,使他們的考慮分散,實驗效果並不理想。

由這節課我總結了一下物理概念、規律的教學中應該注意:遵循同學的認識過程,運用引導討論和有效的提問,將同學帶入物理情景,啟發同學積極考慮,激起同學的探知慾望,引導同學探索。再指導同學對生活中的有關物理現象進行分類和歸納,總結出相關聯的物理知識,得出物理概念的規律,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認識過程。

第4篇

在上這節科學課時,由於幼兒在這一課非常生疏。因此我採用實驗觀察和操作的方法。讓幼兒樂於發現,並對一些科學知識產生興趣。讓幼兒嘗試自己去解決問題,使幼兒獲得廣泛的科學經驗。培養幼兒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發展獨立性,自尊心的過程,在新教學中要反思的主要有以下兩點:

在“有趣的沉浮”活動中,其中有一個環節是讓幼兒做猜想與驗證記錄。是給幼兒發教師設計好的表格還是發一張空白紙讓幼兒自由記錄呢?在活動前我猶豫好久也拿不定主意。最後,在活動時,我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是表格記錄,一組是自由記錄。從猜想記錄時間看:由於表格上有明確的圖案及符號提示,所以記錄組動作迅速,幾乎在同一時間內完成了猜想記錄任務。而自由記錄組需要考慮自己打算用什麼樣的方式和方法進行記錄,所以猜想記錄時間較長。而在探索的過程中,兩組用的時間幾乎相同。從交流探索的過程看:表格記錄組幼兒只是對自己的猜想與驗證結果進行了比較;而自由記錄組幼兒則從自己對記錄的表現形式、方法、原因、過程、結果等進行了詳細地介紹與説明。從記錄表形式看:表格記錄組形勢規範,如出一則;自由記錄組則五花八門,形式各異,極富有個性。從幼兒的表情看:我沒有看到表格記錄組幼兒臉上露出那由衷的快樂,而自由記錄組幼兒則一直處於極為興奮的狀態。從結果看:兩組幼兒似乎都達到了我預設的目標,但我堅信,他們在活動過程中的體驗與收穫是截然不同的。因為我沒有看到表格記錄組幼兒臉上露出那由衷的快樂,而自由記錄組幼兒則一直處於極為興奮的狀態,每人臉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師要相信幼兒的能力,要放開他們的'手腳,讓他們大膽去做!

不知為什麼,活動時我發現有的孩子沒有在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而是在快樂的自由玩水,似乎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現象與他們無關。而且存在這種現象的幼兒大多是年齡偏小的孩子。是年齡因素還是我為他們提出的要求沒做到簡單明確,導致孩子不知道操作的目的和要求呢?我試着介入了他們的活動,嘗試把他們引到探索活動中,可是小孩子們很執著,明確表示只喜歡這樣玩水。而且在他們的臉上洋溢着滿足與快樂。此刻,我應該再次介入嗎?我猶豫了。年齡稍大的孩子則對探索活動很感興趣,他們忘我的進行着一次又一次的試驗,愈戰愈勇,有的孩子甚至一種物體想出了若干種改變沉浮的辦法。孩子們感覺到他們有新發現,是自己得到的結果和找到的答案,體驗到了發現的樂趣,成功的快樂。但是我發現出現了各組方法雷同的現象。

活動後,我仔細分析了當時的情況。《綱要》指出:“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我認為是自己恰恰忽視了幼兒的個別差異和他們真正的需要,沒能滿足不同幼兒的探索要求。對於小孩子,也許我應該將幼兒進行幫帶式分組,把年齡大的與小的分在一組,讓他們進行合作探究,以大帶小,這樣也許能帶動小孩子一起參與探究活動。又或許可以把小孩子分為一組,對他們提出“跳一跳能夠的着”的要求,這樣就會激起他們的探索慾望。對於大孩子活動中出現的“雙胞胎”現象,也許是各組材料相同的原因.所以,今後為幼兒提供的操作材料一定要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難易程度不同的活動材料,做到有的放矢,這樣幼兒就可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的操作材料了。

另外,活動時,我只注重對幼兒提出探索的目的與要求,忽視了行為教育,導致有的幼兒袖子弄濕了,有的將水弄到了地面上……本次活動是以幼兒的科學發現為依據,從幼兒的視角出發,層層深入、脈絡清晰地設計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運用觀察、討論、交流、操作等學習方式把幼兒帶入探究、發現的世界中。較好的體現了主題活動課程在實踐中引導幼兒深入探究的特點。

第5篇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認識水》《有趣的浮和沉》兩課基礎上設計的,可是所教學生這兩節課都沒有學,對水的認識只限於感性的表面層次上的認識,不瞭解水的特性,對於生活中的浮沉現象更是認識較少,生活經常太少,因此教學時有一定難度。學生對教學儀器也不認識,對於一些實驗的基本操作要求學生也不太瞭解。我設計教案時也沒有細想這些問題(這些問題給我以後的教學都起到啟示作用)。兩節課學生的興致一直很高。開始對於我設計的.雞蛋在水中能上浮和下沉很感興趣,提出問題也很有價值,這正是上課所需要的,説明了這裏的孩子不笨。他們動手做實驗時,做的也很好,雖然不會用規範的語言表達,但我認為已經很好了。(我想學生的能力是老師培養出來的,你不給他們機會,他們怎麼去利用聰明呢?

這裏的實驗課一次也不上,學生怎麼能會做怎麼會提出問題?)教學中,學生能積極動手,但是他們不會合作,頭腦中不存在合作意識,也不注意別人在説什麼,根本就不再注意老師要求的要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這也許是平時養成的習慣,(或者説是由於第一次上實驗課,情緒過於激動有關。)或者説是老師的引導不夠。但是總的來説,學生都想出了辦法改變了物體的浮和沉。學生做完實驗後我沒有及時讓學生整理儀器,是教學中的失誤,這樣學生就不知道怎麼對待用過的儀器,在以後的教中,要儘量完善課堂環節。

還有,學生不知道怎麼填寫實驗報告單,我進行了個別輔導,但是在學生彙報實驗結果時我卻沒有利用好這些數據。在實驗教學中,資料的收集與整理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一定要組織學生及時收集實驗數據,並進行篩選,以利用就實驗得出科學的結論。在教學的最後環節,學生的拓展與創新中,由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太少,所以沒有互動起來。所以老師平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各種生活經驗。

第6篇

?槓桿的科學》是六年級科學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時,在這一課時中,主要指導學生利用槓桿尺。鈎碼、記錄表來研究槓桿省力費力的規律。通過實驗,使學生養成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科學學習習慣,並且意識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在上這一課時,卻出現了這幾種不同的現象:

在上實驗課時,我也注意到了在一組數據中有六個和七個鈎碼,小組之間肯定不夠用。於是我就特意強調:老師今天只分給每個小組10個鈎碼,但是不夠用,小組之間想想辦法,看看那個小組最先做完實驗?説完之後,學生開始做實驗。學生們到底會怎樣的?我懷着好奇的心情在觀察着。不一會兒,我發現第2小組的同學開始下位到別的小組借鈎碼。當走到9組拿起鈎碼的時候,這個小組的同學立馬把鈎碼搶回來了,這個同學沒有辦法,只好又到別的小組去借鈎碼了。不一會兒,2組的同學把實驗做完了。緊接着,我看到很多小組的同學都到8組那兒去借鈎碼用。這時九組的同學也做到這一組實驗數據了,抬頭看看其他小組都到8組那兒去借鈎碼用,也只好去借鈎碼了。看到全班同學都做完實驗,於是我問八組的同學:“為什麼你們小組的同學做的這麼快呢?你們不是也只有10個鈎碼嗎?”八組的李海星説:“我們是先做的這一組數據,先跟五組借了三個鈎碼,然後他們組用的時候再跟我們借的。”聽到這個,我説了一句:“俗話説的好,眾人捧火火焰高,既然我們做實驗,要求小組之間合作,其實也是要求組與組之間進行合作。還有一句是: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在你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就幫助了自己,為什麼不去幫助別人呢?看看五組和八組他們不是合作得很好嗎?”。聽到這兒,剛才幾個不借鈎碼的小組的同學的臉刷的紅了起來,低下頭不再説話。

通過學生實驗,我發現學生用的時間很多,應該怎樣改進呢?帶着這個問題走進了下一節課。在給六年級一班上實驗課時,我特意也強調了一組數據中有六個和七個鈎碼,同時為了節約實驗時間,我特意提醒學生可以小組之間進行合作,例如一組和二組、三組和六組、四組和七組、五組和八組、九組和十組、十一組的.同學可以自己想辦法。這樣一個小組從前往後做,另一個小組從後往前做,最後兩個小組可以把實驗結果合起來,我們看看哪個組做得快?

通過觀察學生做實驗,我發現有的小組做得很快,而有的小組卻遲遲沒有做完。通過詢問,我得知:四組和七組、五組和八組的同學通過協商進行了合作,而其他小組的同學還是小組之間自己做自己的,根本沒有進行合作,所以耽誤的時間還是很長。針對這樣的結果,我對全體同學説了這樣一句話:“磨刀不誤砍柴工,在做實驗之前,老師已經做了提醒,小組之間可以互相商量一下,是可以提高學習效率的,為什麼我們做不到呢?”聽到這個,沒有合作的小組低下頭。我想他們一定是在為他們的做法做反思吧!但願他們能從這節課中能悟出點道理來。

第一:在上科學課尤其是在做實驗時特別要求學生進行合作,這樣才能做好每一個實驗,學到更多的知識。有的小組內能做到分工明確,各負其責,把實驗做好,而有的小組內卻只有個別同學唱“獨角戲”,其他同學在看熱鬧,坐享其成實驗結果。小組之間都合作不成,何談組與組之間的合作呢?這恐怕是在今後教學中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

第二:不同的班級學生情況不同,應如何做到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引導、教育,這給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又提出了一個難題。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這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爭取讓自己的課堂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

第7篇

本週,我上了大班科學《動物與天氣》,我覺得這節課非常的實用,在平常的生活中也不難發現,體現了《綱要》中的:“教學內容貼近幼兒生活!”在上課前我已讓孩子們做了一些動物與天氣的調查,因此在課上孩子們表現的都很踴躍,積極性很高,紛紛想在集體面前表現一下。結合我班的子課題《教師在區角活動中的介入》在該課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本活動通過自主探究,發現天氣變化與動物習性之間的關係。

課前已有相關的經驗鋪墊,也提供了十幾種小動物的自主選擇,讓幼兒自主獲得信息的不同途徑,自主的表達表現方式,在讓孩子們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同時具有一定程度的挑戰性。這種學習形式在以知識經驗為背景更關注孩子學習的方法,學習的能力。在活動即將結束時,又將“其他物象預測天氣”這一知識經驗點拋向孩子,從而在活動過程中觸發孩子引發新一輪的思考與探索。孩子們瞭解到可以通過不同途徑獲得氣象預報,那麼天氣預報又是從何而來,怎麼測得的呢?我覺得大班幼兒也可以讓它們進一步瞭解天氣預報的真正信息來源,可以以真實嚴謹的`科教片形式,讓孩子們邊看邊思考,讓孩子聲、影結合真實地感知深層次的知識經驗點,使之成為本次活動的一個亮點,我覺得這樣也許會更好。在課上,由於有一幼兒隨口回答了:“可以通過打電話查詢天氣”,於是我便拓展開了,“幼兒怎麼查天氣預報”的知識。在探索途徑上我選擇了電腦、錄像、教學掛圖、電話這幾種孩子們平時比較熟悉的工具,其實探索途徑可以有所豐富,同一途徑中也可以根據幼兒能力的差異設置不同的途徑,例如,對於害羞的幼兒可以採用電話熱線採訪,對於膽大的幼兒更可以讓他們挑戰現場採訪。在探索途徑上忽略考慮了孩子能力上的差異。在活動中還存在着幾點需要改進的:當我出示小動物問到它們預報天氣的方法時,劉辰佑説到:“燕子會朝南飛。”我當時就否定了他的回答,其實燕子南飛也是一種預報天氣的方法,只不過它預報的是天氣即將變暖和了。我在迴應策略上可以更靈活機動。另外,在最後的分享交流環節中,當幼兒用自己動作表演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他們討論後的答案時,教師可以引導孩子討論:“他們表演得怎麼樣?”“我們給他們點掌聲。”“我們來模仿一下他們的動作.”以鼓勵讚賞的的口氣渲染調動起幼兒的情緒氛圍。使活動推向更高的高潮。在此次活動中,我和孩子一起在自主學習、深入探究的歡快氛圍中共同學習和成長。

1、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收集了很多關於動物預報天氣的知識,在環節中與幼兒一起分享,幼兒知道個別動物能預報天氣。如:燕子飛得很低表示將要下雨了。

2、幼兒在前期有預報天氣的經驗,知道一些關於天氣預報的知識。

1、幼兒的生活經驗不夠,在活動中幼兒説的不多,大部分是教師在説。

2、幼兒在回答教師的提問時,有些偏離提問,教師應及時把幼兒從偏離中引回正題。

3、在幼兒動作表演前,教師應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然後再交代要求,這樣幼兒才會更加好的去遵守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