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篇 打開數學大門,暢遊數學世界——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8.76K

本文是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主要包括數字0-100的認識、加減法口算、數的排序和分解、簡單的數學應用等內容,旨在幫助學生提高數學計算和應用能力。同時,教案也按照教學步驟和教學方法進行了詳細闡述,希望能為老師們教學提供參考。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篇 打開數學大門,暢遊數學世界——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第1篇

1.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形成從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意識,初步學會解決簡單的乘法問題,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

2.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相同加數的加法,學生已有感性認識,相同加數加法,用乘法表示是學生難以理解的

小朋友們,大家好﹗去過宜昌的小朋友請舉手,能告訴我你最喜歡在宜昌哪裏玩,噢,那真是一個好玩的地方,下一次我去玩請你們給我當導遊好嗎?那我先謝謝大家。今天我想帶大家去數學王國一個好地方玩好嗎?好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兒童樂園,希望大家能學得輕鬆快樂!. (板書課題:兒童樂園)

師:你能根據這幅畫面提出數學問題嗎.(小組內交流並列式計算)

4、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選擇有代表性的(板書:有多少人坐飛機?小火車上有多少人?划船的有多少人?坐椅子上休息的有多少人?)

師:同學們請看這些算式有什麼特點呀?(加數相同)相同的加數是幾?有幾個?板書(4個2)像這樣的加法算式我們還可以用乘法計算,今天我們一起研究與加法有聯繫的乘法的'知識針對2+2+2+2+2=8進行進行教學。師介紹如何列出乘法算式,讀法與寫法及各部分的名稱.板書:

師:黑板上的另外幾道題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來嗎?請在草稿紙上試一試。

師:女生回答的非常棒,列了兩種算式,那誰知道算式中“6”是從哪來的?

??,擺一擺小棒:要求:擺出能用乘法算式計算的圖形,並列出算式

1、9+9+9+9+9+9=表示_____個____相加,列乘法算式是____×____或____×____.

1.☆☆☆  ☆☆☆  ☆☆☆  ☆☆☆  ☆☆☆  ☆☆☆  ☆☆☆

2.▽▽▽▽▽▽  ▽▽▽▽▽▽ ▽▽▽▽▽▽▽  ▽▽▽▽▽▽▽

4.畫一畫:根據乘法算式畫圖,有困難的請用小棒擺一擺2×3 4×2

一、師:剛才學習中大家不難發現學習的問題都可以用加法計算出結果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學習乘法,學習乘法有什麼好處呢?

1、課件出示每組兩人,有三組求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___在用乘法列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2、課件出示每組兩人,有組求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____________在用乘法列算式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課件出示每組兩人,有100組求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__________在用乘法列算式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篇 打開數學大門,暢遊數學世界——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第2張

第2篇

1.能辨認生活中的簡單圖案是由一個圖形經過軸對稱或平移等運動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拼貼或設計圖形,將所設計的基本圖形通過軸對稱、平移等運動創造出自己喜歡的圖案。

2.會將相同的圖案拼在一起,並根據實際確定所觀察成果的基本圖形,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形的運動。

3.經歷觀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過程,獲得對圖形的運動設計圖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圖形運動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在欣賞美麗圖案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軸對稱、平移和旋轉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學的美妙,體會數學的價值。

這是一節“綜合與實踐”的活動課。在學生學習了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能運用所學的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等圖形運動的知識,欣賞並創造圖案,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形的運動,逐步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設計師們正是將一個圖形通過軸對稱、平移等變換設計出美麗的圖案,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小小設計師。(板書課題)

(1)這些美麗的圖案分別由哪個圖形運動而來的呢?請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幅圖找一找。

(1)想象:這些基本圖形通過怎樣運動得到原來的圖案?

(2)操作:將課前剪下教材123頁附頁2中的圖形,用一個基本圖形模擬運動。

小組先討論選擇一個基本圖形和圖形運動的方式,想象圖形運動後拼出的圖案,再在正方形中貼出美麗的圖案。

(2)你操作前想象的圖案和你操作後實際的圖案一樣嗎?

(3)同一個基本圖形運動設計出的作品為什麼會不一樣?

在上圖左上角的方格中設計一個新的'圖案,並畫出來,再將它作軸對稱、平移或旋轉運動,創造一個美麗的圖案。

(1)説一説:你設計了一個什麼基本圖形,怎樣運動的?

(2)比一比:設計好的圖案和你之前想象的一樣嗎?

(3)賞一賞:誰設計的圖案最美麗,誰設計的圖案更有新意?

1.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用到了我們學過的哪些知識?

2.走進生活,欣賞生活中利用圖形的運動設計出的美麗圖案。

小組裏有哪些同學設計的圖案是一樣的,想一想,如果把這些相同的圖案拼在一起會怎樣呢?

在小組內將相同的一組圖案拼在一起,再全班交流,互相欣賞。

(1)用什麼方法計算?根據學生會回答教師板書:8÷4=2(組)

(1)學生説想法,教師板書:9÷4=2(組)……1(幅)

(3)學生回答:算式中的9、4、2、1分別表示圖中的哪部分?

3.15幅 ,能拼出( )組 ,若拼成4組,還需要再增加( )幅 。

第3篇

1、通過觀察、猜測等活動,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理解邏輯推理的含義,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

2、能借助連線、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並按一定的方法進行推理。

3、在簡單推理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和有條理地進行數學表達的能力。

4、使學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邏輯推理的含義,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

教學難點:初步培養學生有序地、全面思考問題及數學表達的能力。

通過剛才的猜一猜,我們知道要猜出準確的答案,必須要找到有利於猜想的依據或線索,那麼怎樣才能找到這些依據和線索呢?我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後,同學們一定會明白。

今天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3位小朋友,來和我們一起學習,

有語文、數學和品德與生活三本書,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小剛拿的是什麼書?小麗呢?

a、從三個已知的信息,你能猜出小紅拿的是什麼書嗎?

b、從小麗説:“我拿的不是數學書”這句話能分析推理出什麼?

③通過剛才的'分析、推理我們已經知道了這三位同學各拿了什麼書,那麼現在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④用什麼方法來解答呢?(學生説教師板書後再演示課件)

像這樣,通過分析同學們説的話,推理得出正確的答案,這種思考問題的方法,就叫做簡單的推理,換句話説,推理就是依據所給的條件通過分析、推理、判斷出正確的答案。

像上面的例題中,如果我們只分析小麗説的話而不看小紅説的話,能得出正確答案嗎?

由此可見,在簡單的推理時,一定要全面地分析,仔細推敲才能準確判斷出正確答案。

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什麼是推理,並且學會了怎樣運用已知的條件推理得出未知的結果。下面老師要考考大家,檢查一下同學們學得怎樣?敢接受老師的檢查嗎?

恭喜同學們順利的闖過了三關,我想同學們對我們今天學的推理這一數學知識已經有了更深的理解,那你們知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什麼職業什麼人對推理這一數學知識運用的最多嗎?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位有名的偵探,想知道是誰嗎?請聽黑貓警長告訴我們什麼?那你們想當小偵探嗎?現在我們就一起去當小偵探吧!

剛才同學們經過緊張的學習、思考,現在老師讓你們輕鬆一下好嗎?

今天我們學習了簡單的推理,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還會遇到更復雜的推理,老師相信,只要你們善於觀察,勤于思考,你們一定會利用推理這一數學知識解決更多的問題。

第4篇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能夠識記和理解角各部分的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能識別角有大小,學畫、能識記理解和應用。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的過程,初步體驗空間與圖形的意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經歷活動,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的概念。

教學難點:經歷直觀感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並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關係。

師:大家認識這個字嗎?讀一讀,説説你是怎樣理解的?或者説説生活中你在那裏看到角?

畫角:能畫出你心目中的角嗎?説説你畫的角是怎樣的?

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三件物品,你能在上面找到角嗎?(出示剪刀、三角形、鐘面三個圖片)。學生指一指。

師:這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三角尺,誰找到角了嗎?(生找)在大家努

力下,一下子在三角尺上找到了三個角。 生活中的角往往穿着漂亮的外衣,那麼數學上的角又是什麼樣子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數學上的角。(板書課題:認識角)

師:讓我們把生活中的角,脱掉漂亮的外衣,看看它的樣子。(課件演示)

師:經過努力,我們知道了角是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圖形,但是我們不僅要知道它的樣子,還要把它繪畫出來。畫角,應該畫什麼(頂點邊),

對,有什麼要畫什麼?現在老師有個小小請求,請大家指導老師先畫一個角。

師:你們説,我來畫,先畫什麼?(頂點)接着畫什麼?邊,老師把尺子擺好,問:從哪兒開始畫?(頂點)對,從頂點開始沿着尺子的邊畫一條直直的線,畫好了嗎?

師:你也能像老師這樣畫出一個你心目中最漂亮的角嗎?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這幾個小朋友的作品。(評價生作品)

如果老師給你兩根小棒,你能搭出一個角嗎?試一試,指出你搭的角的各部分名稱。

比較兩位同學的作品,説出他們有什麼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1)、剛才我們在鐘面上找到了角。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不停地轉動,兩根針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

(1)、今天老師用圖釘作角的頂點,硬紙條作角的邊做了一個角。你能做一個比老師的角大的角嗎?和老師比一比.再做一個比老師的角小的角。

(2)、角的大小變化,在我們生活中經常碰到.例如我們在做手工時,合攏剪刀,角就(變小),夏天,打開扇子,角就(變大)。課件演示 (3)、這裏有兩個角,你知道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嗎?

第5篇

1、經歷把小數目實物進行平均分的操作過程,初步體會

2、通過活動操作,培養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形成認真

這是一片大森林,森林裏住着光頭強、熊大、熊二,光頭強現在不砍樹木了,他和熊大、熊二成了好朋友。光頭強好多天沒見到熊大、熊二了,怪想他們,於是就買了些糖果,打電話邀請熊大、熊二來吃糖。可是隻有6塊糖,怎麼分呢?

(1)、仔細觀察,明確要求。(把6塊糖分成3份,有幾種分法。)

(2)、各小組動手操作。(讓學生拿出學具6個圓片代替糖果動手分一分,分完以後小組內交流分的方法,看哪個小組的分法多。)

(2)、引導學生對比這三種分法,明確哪一種更公平,並説明理由。

(第三種分法更公平。因為第三種分法每份都同樣多,不會出現爭議。)

(3)教師小結: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板書課題)

①、引導學生獨立完成教材8頁1題,説一説自己是怎麼判斷的。

預設第一種分法和第四種分法是平均分,因為第一種分法的每份都是3塊,第四種分法的每份都是4塊,所以是平均分。其他的'分法不是每份都同樣多,所以不是平均分。

②、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教材8頁2題,然後把這句話補充完整,並説一説你是怎麼知道結果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發現平均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造性。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通過問題的引申幫助學生認識平均分。

(二)、出示例2:把18個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幾個呢?

(1)、組織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18根小棒代替橘子,動手分一分,然後説一説你是怎麼分的。

分法一:先每份分1個棒,然後每份再分1根,直到把18根小棒分完,每份分了3根。

分法二:每份先分2根,然後每份再分1根,正好分完,每份分了3根。

出示例2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中的小朋友是怎樣分的,再看看圖中是怎樣表述分的結果的,然後引導學生按“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的形式説一説分的結果。

(4)、反饋嘗試:完成教材9頁“做一做”,鞏固平均分的方法,然後彙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經歷平均分的過程,體會分法的多樣化,學會平均分的方法。同時讓學生學會用語言表述平均分的結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有效結合,加深對平均分含義的理解。

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第6篇

課前利用技術支持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通過數據分析學生對“角”的認知基礎,以準確地把握學生的認知起點,真切地瞭解學生地學習難點,從而制定科學合理地教學目標,選擇合適地教學策略,設計有趣地教學活動,使課堂更高效、精彩!

1、教學主題分析: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認識圖形》第一課時《認識角》。

它也是國小數學“圖形與幾何”中的重要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地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通過找一找、摸一摸、畫一畫、標一標、比一比等實際操作,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認識角。學生熟練地掌握這部分內容將為進一步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1)在認識角之前,學生已經直觀認識了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知道生活中的牆角、桌角等。

(2)學生不知:生活中物體的角與平面圖形角不盡相同,更不知角的大小比較方法。

(3)學生通過學習理解平面圖形角的含義,掌握角各部分的名稱,在活動中探究出角的大小比較方法,初步發展空間觀念。

本節課,學生第一次接觸角的概念,結合生活實際,經歷從實際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讀法,記法。”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由於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低,對於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這一知識點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因此,“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是本節課的難點。

(1)利用網絡收集有關“認識角”的問卷調查,認真研究題目,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題目,製作出適合本班學生的問卷調查。

(2)利用問卷星軟件發佈問卷,在微信羣裏發佈二維碼,讓孩子們完成問卷內容後提交。

(3)登錄問卷星後台,查看答卷數據並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對教學設計做出調整,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實際學情。

從第一題,第二題和第四題的統計數據來看,學生對“角”一詞的知曉度上,90%的學生從不同場合聽説過,在日常生活中對“角”已經有了初步的感知,但缺乏深入觀察和思考。第三題,角的比較大小65%的學生選擇是錯的,認為“角的邊越長,角越大。”為了突破學生的認知,解決這一難點,在教學活動中通過直觀操作疊合的方法,再加上多媒體的演示,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張口大小有關”,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第五題是一個開放性題目,75%的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方向,選擇隨老師課堂安排。

其一,直接面對學生認知現實,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修正原有認知經驗;

其二,調整課堂上每一個教學環節的時間,設計有趣的操作活動,突破難點“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張口大小有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其三,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

第7篇

1、通過觀察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建立1秒及幾秒的時間觀念、

3、通過多媒體演示及學生的動手操作等學習活動,激發學習學習興趣,明確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口算練習紙每人一張、自備水彩筆、剪刀、白紙、蠟光紙等、

1、(播放音頻“滴答”)請小朋友仔細聽一聽,這是什麼聲音?

2、(演示動畫“時鐘”)再請小朋友仔細地看一看,看到什麼?

3、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學習有關秒的知識、(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1、你知道秒針是怎樣計時的嗎?請你仔細觀察,把看到的告訴大家、(秒針走5小格)

(從數字6走到數字8)這一次表示經過了幾秒?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麼看的你還知道秒針從哪兒走到哪兒也是10秒?上來指一指、

從鐘面上看一看是不是這樣呢?你是怎麼看出來1分=60秒的?

4、1分就是60秒,那我們平常説的"半分鐘"呢?(30秒)

2、請小朋友來做一個拍手練習,每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3、誰來試一試?誰還能不看鐘,來拍一拍,其他小朋友可以提醒他、

4、每秒數一數,看看數到10的時候,是不是正好10秒?又相差了多少?

5、剛才哪些小朋友數得比較準,你願意上來表演一下嗎?

6、小結:剛才,我們聽到鐘聲"滴答"就是1秒,拍下手是1秒,數一個數也是1秒、你能做一動作來表示1秒嗎?(小組討論)

7、1秒鐘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代化的工具1秒鐘卻能做很多事情呢、現代化工廠的'流水線上一秒鐘可以生產出成千上萬個零件、有的電腦一秒鐘可以完成3萬億次運算等等、

所以,你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呀,幾個1秒鐘連起來就能做更多的事情啦、

1、現在就給你30秒鐘,請你測一測你的脈搏跳了多少下、

2、我們平時每天都要來做口算,口算的要求是又對又快,現在我們就來進行一次"半分鐘口算比賽"、比一比誰作對的題最多,我們將評出今天的"口算之星"、

3、其實呀,做每一件事都要花一定的時間,就連我們在不經意間作一次深呼吸,也要花好幾秒鐘呢,你知道怎樣是一次深呼吸嗎?

4、你還知道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用秒來計算時間嗎?

請小朋友在較短的時間裏完成一件有意義的、你最拿手的事,看看你用了多少秒鐘,比比誰做得又快又好、

5、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裏分工合作,準確地為人們報時、

(播放視頻“王麗萍”)悉尼奧運會上,中國選手王麗萍榮獲女子20公里競走的冠軍,你知道她奪冠的成績嗎?(1小時29分05秒)

2、在一些國際比賽中,競爭就更加激烈了、(播放視頻“男子100米跑”)這是悉尼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的精彩畫面、冠亞軍之間相差的時間1秒鐘都不到,只有0、12秒、

3、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文具整理好,放在文具袋中,看看需要多少時間,相信大家今後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第8篇

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經歷求商的一般方法。

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能力。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乘法口訣和會運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慾。然後讓學生收集圖畫中的數學信息,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感悟,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再引導學生提煉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感受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經歷運用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運用已有知識與經驗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除數是幾就想幾的乘法口訣;除數和幾相乘得被除數,商就是幾。

師:看來同學們基本掌握了用“算除法想乘法,口訣缺幾商是幾”這些方法來求商。這節課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一起學習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你們有信心學會嗎?(板書課題)

師:為了慶祝六一兒童節,小朋友正在佈置他們的教室呢,同學們,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提問:圖中的小朋友在幹什麼?(他們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還有的在準備愛心氣球。)

指名彙報問題,教師板書“平均每行幾面?”“平均每組幾個?”“可以擺幾行?”

(1)請一人讀題,提問:56÷8=?怎麼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獨立試着做做?(學生獨立試算,並和同桌説説是怎麼算的?)

(3)問:“用哪種方法最簡便?(用乘法口訣求商)

引導學生小結:求56÷8的商,想()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訣想,就是()八五十六,因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

師:我們平時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列玩算式要在後面寫上什麼?(單位)一起説這道題的單位是什麼?(面)今天我們要探究學習的是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所以它的單位同學們在口頭上説出來就可以了。下面的題目也一樣,清楚了嗎?

2、(1)師:這56面小旗,要是掛成7行,平均每行幾面?

列出算式:56÷7=,能用乘法口訣求出這個算式的商嗎?

5、小結: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除數是幾就想幾的乘法口訣;除數和幾相乘得被除數,商就是幾。我們把求商的方法編成了一首兒歌。(課件:乘法口訣求商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訣缺幾商是幾。)一起讀讀。

1、選擇題:用“七九六十三”這句口訣求商的算式是:

師:同學們有這麼多的發現真了不起!乘法和除法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在以後的學習中將會繼續學習。

師:其實,兒童節不僅是我們小朋友們喜愛的節日,就連森林裏的動物寶寶也喜歡出來看熱鬧。這幾隻可愛的猴寶寶想在“六一兒童節”上給同學們送上又大又紅的桃子,可是當他們來到桃樹下面正準備上梯子的時候,才發現梯子上早已站好了除法算式,要算對了才能往上爬,小猴子怎麼也算不出來,同學們你們願不願意幫幫小猴子?

師:小猴的問題解決了,小豬被同學們助人為樂的精神感動了,它特別吹了一些泡泡來送給大家,如果你們把提算對了泡泡會飛的又高又遠。

第9篇

除法的認識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之上的。為此,教材中把對除法的初步認識設計在平均分的後面。本節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而我所説課的除法是在此基礎上的昇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並讓學生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教材中特別注重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創設一個生動的情景,有利於學生很快地進入課堂。教材能按照兒童的認知規律來編寫內容,先比較抽象地瞭解除法的含義,再到具體地寫除號、除法算式以及讀除法算式等等。

除法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瞭解了乘法的意義、學會利用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在生活中國小生有分物品的經歷,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實踐經驗。為此,教學時要藉助教材設計,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活動機會。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平均分”,瞭解“每份同樣多”的生活實例,通過直觀操作展示了除法在應用時的.兩種實際操作的方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創設解決問題的情境,讓學生了解知識於生活,消除學生因為第一次接觸除法而產生的陌生感,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知識與能力:讓學生在明白“平均分”含義和會平均分的基礎上,認識除法,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參與學習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掌握知識,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

再出示題目: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每盤可以放幾個?

提問: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是什麼意思?(強調每盤要放同樣多)

小結:把12個竹筍,放在4個盤子裏,就是把12個竹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個。

教師:像這樣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或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屬於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問題,都是平均分,在數學上我們用一種新的方法——除法來表示。(板書課題:除法)

1.以前我們學過加法、減法、乘法的符號,那今天我們學習除法,除法的符號是“÷”。

指導書寫:寫除號時,先畫一短橫,上下各一點,橫線要平直,上下兩點要對齊。

教師:“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每盤放幾個?”這道題應該怎樣列式?

④教師再讓學生回憶剛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樣列的?讓同桌的同學互相説一説。

⑤教師:12÷4=3這個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這個算式讀作:12除以4等於3。

⑥讓學生自己説一説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麼?並讀一讀算式。再互相説一説。

教師:請一個同學讀一讀這個除法算式。(15除以3等於5)

請一個同學説一説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麼?(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通過讓學生平均分、寫算式,再次體會除法的意義和鞏固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練習時,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學生練習的機會。同時,注意採用“開火車”“接力賽”“抽卡遊戲”不同形式組織練習,讓學生在愉快的練習活動中掌握知識。

第10篇

1、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2、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增強自信心。

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理解有餘數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我們已經掌握了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學會了用有餘數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就用所學知識繼續來解決“派車”這個問題。

1、先讓學生觀察本題的情境圖,理解圖意,找出必要的信息,

提問:從圖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學生回答。 (有25人要乘車,小汽車限乘3人,麪包車限乘8人)

3、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全班集體交流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如第(1)小題解決方法有:

(5)派9輛小汽車。 以上五種派車方案學生只要説出其中一種就可以了。

4、在引導學生探究第(2)小題的解決方法時,要求學生要説出道理,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充分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學生只要説得有道理就可以。

如:要想派車輛數少一些,便於管理,而且每輛車坐得寬敞些,就派4輛麪包車;要求沒有空座,就派2輛麪包車,3輛小汽車。 …… 讓學生用“試一試”中表格的形式呈現答案。

第11篇

例1學習是二下教材第一單元打頭內容,第一次出現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步式題計算的基礎上安排的。教材以看木偶戲為主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情境自己來了解信息,提出問題。綜觀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有問題解決的一般步驟及方法,也有小括號的學習,另有乘加乘減解決問題,雖然例1和例2有緊密的內在聯繫,但細細琢磨,從學生的認起起點及教材的編排體系來分析,把例1作為單獨一課時進行劃分比較合適。

這樣劃分的理由是:例1教材的意圖是讓學生掌握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知道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以用先再這樣的方法進行思考,例2的重點筆墨則是讓學生認識小括號,會用小括號。若把例1例2合併在一課時進行教學,會存在顧此失彼現象,學生對兩步計算問題解決的基本步驟及方法有可能不會較深的感悟,在此情況下,用短暫的時間來認識小括號,難點也無法突破。而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小括號學習一直困擾着二年級學生。

解決問題第一次出現是一上年級的求總數和求剩餘,而一下年級的兩數比較解決問題,二上年級則是用倍的知識解決問題,都是依據新課程的一個顯着特點算用結合來呈現的,也就是説式題教學都是輔以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來展開教學。例1是解決問題在第一學段的第二次隆重出現。重點是落實在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雖然學生在前幾個星期已經能較熟練的計算加減混合兩步計算式題,但他們並不清楚要解決這個問題,我應該先想(算)再想(算)。所以,我認為,例1教學,式題的'運算技能培養不是重點,教學重點是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教學難點是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及數學語言的完整表達。

學生已經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一步計算問題,能較熟練的解決兩步計算式題,如: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口算方法,但學生對小括號的作用是陌生的,本節課不做教學要求,如課堂能夠動態生成,提到小括號這一知識點,教師可適當提示,不耗學習時間。

由於是借班上課,課前需要了解學生用一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時,他們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這節課的學習需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多角度暴露學生的思考過程,多問學生:你是怎麼想的?這個算式是先算出了什麼?他是先算出什麼?在説的過程中,逐漸讓學生感悟到解決兩步計算數學問題的基本策略先想(算)再想(算)

1、 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為問題解決提供思考的基點。

例1把數量關係隱含在問題情境中,無論是新教材還是老教材,解決問題都有一個不變的基調:處理信息,理解數量關係。本課教學將充分利用你是怎麼想的?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要先知道他是先算出這樣的提問與追問,幫助學生梳理問題解決的步驟與方法。

2、 有效挖掘學生潛力,為問題解決提供思考的落點。

把相同模式的問題解決放置在不同的情境中。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上車下車,圖書出借、停車場開來開走等豐富的生活經驗,教師只有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把藏於心中的祕密與所學的知識相結合,才能體會到數學的應用性、生活性。本課教學通過分層次的練習(模仿練、獨立鞏固練、選擇練、拓展練),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充分自覺的對兩步計算這種模式的問題解決體會更深刻,同時,不同形式的練習與表達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知道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先想(算)再想(算)。

2、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能用數學語言表達思考方法.

1.小朋友們,桃園國小的二( )班小巧虎中隊的圖書角正缺圖書管理員呢,要到實驗國小的二( )班裏來招聘圖書管理員,你們想去競聘嗎?如果你能解決圖書角的問題,知道書架上圖書的數量變化,你就有競聘的資格了!

問:從圖上看,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指名彙報,標出數據)

問:把你找到的信息完整的説一説,好嗎?(指名説,和同桌説,全體齊説)

追問: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個什麼問題?(現在書架上有圖書多少本?)

引導:請你把這些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連起來説一説,説給同桌聽。(同桌交流)

1. 同學們説得很完整,你有什麼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5. 先寫完的小朋友和同桌悄悄的交流一下,你是怎麼想的?

預設問題:你是先算什麼?哦,你們猜他是先算什麼?22+13是先算什麼?再減6是再算出什麼?22-6是先算什麼?再加13是再算出什麼?

7.歸納:這幾個算式只是想的方法有點不同,但都能解決現在書架上有圖書多少本這個問題。1和3的方法是相同的,2和4的方法也是相同的。

8. 二個小組合作,每人選擇一種方法,用先算出再算出的樣子,説一説想的過程。

9.小結:同學們真能幹,能做個合格的圖書管理員,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今天在練習的時候,可以選擇你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

2.教師總結:同學們只要用一雙亮眼睛認真觀察,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