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千米的認識》教案8篇 "跨越千里的認知之旅——《千米的認識》教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21W

《千米的認識》教案是一份用於國小數學課的教學設計方案,涵蓋了從千米的認識和測量方法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千米的概念。該教案注重啟發學生思考,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具有一定的啟示性和實用價值。

《千米的認識》教案8篇

第1篇

知識與技能:認識長度單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知一千米的長度,建立一千米的長度概念。並通過觀察、推究等方法明確 1000米=1千米,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推理能力,並且通過教學內容能夠喜歡體育,培養學生鍛鍊身體、積極學習的好習慣。

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長度單位間的換算。

師:在之前的學習中,咱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呢?能從小到大背出來嗎?並且用手錶示每個小單位。

板書:毫米(mm)、釐米(cm)、分米(dm)、米(m)

師:我們一起用手錶示一下1毫米、1釐米、1分米、1米的長度。

師:同學們,暑假中有沒有觀看一場體育盛事——奧運會,在奧運會中有些什麼比賽?

生: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等

師:跑步比賽中都是在規定的跑道內完成,你們有沒有試過這些長度的跑步

鍛鍊呢?在跑步運動中最長的跑步運動同學們聽過沒有?——馬拉松小結:對於馬拉松比賽,讓孩子們有一定的瞭解,並通過馬拉松的長度展開教學。馬拉松為什麼用公里作為單位,而公里又是千米都是比米更大的單位,大多少呢?

生:1千米=1000米通過孩子們已知的知識構架能夠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體驗1000米的長度

1、聯繫實際,提示咱們學校的操場一圈大約是150米,那麼如果我們要跑

(1)、1000米是多少個100米,那麼在操場上會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 (學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計算,有的自己默默的想)

4、那麼我們親自到操場上去體驗一下1000米的真實長度,跑完後我們一起

四、分享跑完1000米長度後的感受,繼續探究米和千米的關係。

2、那麼我們再次來從小到大把咱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整理一遍。

總結:在計量比較遠的長度時我們通常用千米(公里)作為單位。

師:如果我們要完成3000米,得在我們的操場上跑多少圈?

6000米=()千米5千米=()米 ( )米=7千米 9000米=()千米3500米=()千米+( )米

看一看書,想一想還有什麼地方不懂或是有疑問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師:我們一起把今天學過的知識再鞏固一下,看看今天我們班上誰最勤勞,回答的問題有多有正確,我們將給予獎勵哦!

?千米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測量》中的第三個課題,從教材編排看是在學習了米、釐米、毫米、分米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之後,學生對長度單位就會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了。因此,本節課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後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看對較小的長度單位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且已掌握了千克與克之間的換算。

基於上面的分析,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於:1、在具體的情景中感受、 體驗、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2、使學生通過觀察,明確米與千米的關係,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把“在具體的情景中感受、體驗直至認識千米, 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1、聯繫生活,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通過奧運會中的比賽項目馬拉松展開課題。讓學生自己推出米和千米的關係,感知1千米時,實際運用到我們學校的操場上長度,讓學生自己到操場上體驗一千米的長度。

2、重視估測,力求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通過告知我們學校操場一圈的長度,讓學生自己琢磨出1000米的長度應該跑幾圈,並切實體會跑完後的感受。

在具體的教學中以“引入、感知——展開、體驗——鞏固、應用——總結、回顧”為主線展開的,分四個環節進行的。

通過對已經學習過的內容進行復習,使學生對要學習的新內容有一定的引導,再

根據實事消息暑假中的奧運會展開對話,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導出公里。

再展開了公里和千米的關係後,老師繼續提問:米和千米的關係,讓學生自己從

已經學過的知識構架中猜想、推究出1000米=1千米這個公式,在知道這個公示後,老師提示咱們學校操場一圈又150米,那麼再次讓學生自己算出或者推算出要幾圈才是1000米。用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到操場上去體驗1000米長度。並分享感受。

分享完感受後繼續展開對1000米=1千米公式的學習,掌握長度單位間的換算。

並系統的將所學習過的長度單位做一個清晰的關係概述,讓學生整體感知並強化記憶,通過一些有趣、生動的習題鞏固所學的新知,從而讓學生將內容儘量的吸收。

《千米的認識》教案8篇

第2篇

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在實踐活動中,體會並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米、釐米,知道分米、毫米,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能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能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

2、教材分析千米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是國小數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米、分米、釐米、毫米等長度單位,並且初步瞭解了這些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3、學情分析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很少有機會接觸千米這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學生會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觀念比較困難。因此,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是使學生建立千米的觀念,在建立千米觀念的基礎上去正確估計物體的長度又是這節課的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的關鍵是儘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增加學生對千米的感性認識。

1、通過測量更長的物體,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2、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在教師引導下,知道1千米等於1000米。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1、通過度量更長的物體的長度,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形成直觀表象。

2、通過在教師引導下,知道1千米=1000米,能熟練進行長度單位換算。

課前領學生到操場裏走100米的路1次,並計下所需的時間及步數。

1、説説我們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米、分米、釐米、毫米)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1米、1釐米。

2、下列測量活動用什麼長度單位合適?(1)測量鉛筆的長度。(2)測量硬幣的厚度。(3)測量課桌的高度。(4)測量教室的長。(5)測量佛山到廣州的路程。

師:如果要測量佛山到廣州的路程,我們可以選用哪個長度單位來測量呢?

3、揭示課題:用米測量太麻煩了。佛山到廣州的距離比較遠,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邊説邊板書)

(一)導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千米”,(教學例4)如:

(1)出示四張畫片,學生觀察討論,説標記的意思。

圖4:地圖上的1釐米、2釐米、3釐米分別表示實際長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

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過“千米”?(讓生答)

(2)小結: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做單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書:(公里km))

1、聯繫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觀念:1千米有多長呢?昨天老師帶領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個100米?(10個)對,就是像我們昨天那樣走10次,5個來回。10個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們可以寫成1千米=1000米全班齊讀一次。(指導學生朗讀:用不同的停頓來區分)追問:2千米=()米(讓學生説想法,如:2千米裏有2個1千米,就是20xx米)4千米=()米3000米=()千米9千米=()米6000米=()千米

(1)出示學校操場:這是我們國小的操場,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幾圈是1千米?

(2)星期天,老師進行了一次實地測量,從我們熟悉的學校出發一直往東走,到工商銀行大約是1千米。從學校出發一直往西走到興華街大約是1千米。現在你腦子裏有1千米長度的概念了嗎?閉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長度。

(3)你能從生活中找出1千米嗎?三、實際運用1千米在你們頭腦中已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師帶大家到智慧宮去闖一闖,願意嗎?

(1)讓學生獨立嘗試,通過畫一畫,算一算,加深對千米的認識。(把算式寫在本子上)

(2)交流反饋,鼓勵學生在圖中找出不同的路線表示出1千米。

2、第二關(練習六第8題)一圈400米,5圈幾千米?如何列式計算,先讓學生在小組內相互討論,然後指名回答。

3、第三關(練習六第14題)學生先讀題,然後理清思路,他們選擇什麼方式去比較合適,關鍵是看出發地點與目的地點的距離,根據距離的長短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瞭解一下,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分別是多少,根據距離,估測一下大概需要多長時間長能到達他們想去的地方。

星期六今天早晨7點鐘,我從2釐米的牀上起來。用了3小時很快刷了牙、洗了臉,然後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長約20分米的油條。然後和爸爸媽媽走了200千米來到公共汽車站,一看手錶,哇!才走了3分鐘。路上碰到體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問:“小明,上哪兒去?”我説:“去七一廣場放風箏。”丁丁説:“七一廣場離這裏很近,才1米呀!

今天,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裏的一個新成員:千米。你們有什麼收穫嗎?(瞭解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學會千米和米之間的簡單換算,並瞭解了它的實際用途。)

2、估計一下,從家到學校的距離。板書設計千米的認識、換算和估測千米公里km1千米=1000米

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就是如何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的概念。前面學習1釐米、1分米、1毫米、1米的時候,學生都能用手比劃出來,也可以用眼去看,但是千米既不能比又不能目測,所以學生對於千米的認識並沒有很直觀的概念。但是課堂上選取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走的路線,例如從學校到航海路的距離,學生馬上就明白了,原來1千米的距離是這樣的,再讓學生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時很容易就會於這段距離對比,一下子變的很簡單,這樣的數學真的是源於生活,學生接受起來也很快,掌握的也方便。

第3篇

?千米的認識》是人教版版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千米,明確千米與米的關係,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並通過實際測量、走一走等活動感受1千米的長度,進一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分米”、“釐米”、“毫米”,對這些單位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節課,將學習長度單位中的“千米”,通過學習,學生會對常用的長度單位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本節內容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後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熟記1千米=1000米,並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在認識千米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確估計物體或距離的長度。

3、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在探索和合作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難點、知道米和千米的關係,能進行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

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接着學習第三單元的知識:測量。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那你們能不能按一定的順序説一説?(板書:米、分米、釐米、毫米)你們能從中選擇一種長度單位,用你的手去比劃一個這樣的長度單位是多長嗎?比如説,一毫米是……

你們會用這些長度單位嗎?那好,老師就來考考你們。

師:我們在選擇不同的長度單位時,是以什麼為依據的呢?要看什麼?

師生一起總結方法:要看數字的大小,再結合物體的實際長短判斷選擇大單位還是小單位,測量較長的物體或距離,我們一般用米。

師:那要測量更長的距離呢?比如從學校到我們的太湖縣城,用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合適嗎?那麼也就是説,我們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就小了,我們需要更大的長度單位的出現,這就是千米。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1、師:在平時生活中,你若是一個善於發現和觀察的人,你就已經留意到這個長度單位了。

説説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説過千米?(指路標、里程碑、時速表等)老師這裏也準備了一些例子。你能説出每張圖所表示的意思嗎?

馬拉松比賽的全程長約為42千米;長江全長約為6300千米;磁懸浮列車最高時速可達500千米以上;杭州灣跨海大橋長為36千米。

總結:在測量道路、河流等比較長的距離或交通工具一小時行使的路程時,通常我們用千米作單位。千米可以用符號km來表示。千米又叫做公里。

1、師:公里是平時生活中我們常聽到的長度單位,1公里就是1千米,那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板書:1千米=1000米)雖然使用的長度單位不同,但表示的實際長度是一樣的。

提醒:讀的時候注意停頓,分清讀的是幾千米還是幾米。

2、師:你能用手比劃出1千米的長度嗎?(不能)但是我們能比劃出1米的長度是……因為1千米就是1000米,所以我們需要量幾個這樣的長度才能量出1千米?(1000個)這真是一項非常艱鉅的工程。

師:請同學們看,這是我們課前量出的10米長度,用了8個人。如果用這樣的長度去量需要幾組這樣的同學?(100組)那需要多少個同學張開雙臂站成一排才是1000米呢?(800個)只是我們沒有這麼多三年級的同學啊。那我們還能用什麼代替尺去量呢?有句話叫做: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所以我們還可以用腳步去量,這個辦法一個人就能完成,相對還是較簡單實用。這是我們之前走100米的視頻片段,通過測量,走100米,需150步,用時1分半鐘,要走1000米就是走幾個100米?照這樣計算,大約多少步?(1500步,用時15分鐘)

3、師:這是一條環形跑道,如果是一條200米的跑道,需要跑幾圈才是1千米?為什麼?用這樣的計算方法,如果是250米跑道,跑1千米要跑幾圈呢?400米跑道呢?思考:我們學校只有50米跑道,那要跑幾個來回才有1千米?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腦中走一走一千米,體會一千米的長度,課後請同學們真實地去走一走,看看你真實走的來回數和你剛剛在腦中走的數量是否相同。

4、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了嗎?(1千米=1000米)

1、師:經過這個單元的學習,我們已經把國小裏的長度單位全部學完了。誰能按一定的順序給他們排排位,並説説你是按什麼順序排的?

2、師:相鄰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都相同嗎?不同在哪裏?

師:學了這些長度單位,你們説,我們教室的長和寬各有多長,用什麼單位比較合適?

師:估計一下,我們教室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吧?在小組內交流,並説説你是怎麼估算的?

學生先小組討論,估計教室的長和寬,互説自己估算的方法,全班交流彙報,再測量驗證。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説説你們現在有什麼收穫?

用你的方法估一估,從學校大門口到你家大約有多遠。

回顧整節課的教學,學生的參與是比較積極的,參與面也是比較廣泛的。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處於學生安全,沒有組織學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動,讓他們切身感受1千米的距離,只是用一般步行速度走100米所用時間,去想象10個100米有多遠,需多長時間,學生對於千米的理解還是不夠深刻。

第4篇

1.使學生在已經認識了米、分米、釐米及毫米的基礎上學習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千米長度的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掌握測量1千米的方法。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實際測量和估測能力。

3.滲透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踐的思想,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1.師問:我們都學過什麼長度單位?你們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嗎?1釐米、1米呢?如果測量鉛筆的長度,用什麼單位比較合適?測量教室的長度呢?

2.小組交流,整理資料(課初,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課外測量的.情況)

(1)測量一下路邊兩根路燈間的距離為多少米?多遠為1000米?

(2)測量一下學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幾圈是1000米?

師問:請同學們説一説,你看到了什麼?你想説什麼?發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師小結:通過畫面我們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標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樣,同時板書“千米”。

3.設疑:計算比較長的路程,為什麼通常用“千米”作單位?

你們想了解有關千米的什麼知識?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千米”。

1.各小組彙報課外實際測量情況。學生彙報時,教師及時給予評價,並把有關數量板書。

2.教師説明:路邊兩根路燈杆間的距離是50米,二十一根路燈杆的距離長1000米;運動場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結合本校實際)跑兩圈半是1000米。

師問:你們知道1千米和1米之間的關係嗎?(板書;1千米=1000米)

(1)師問:1米有多長?50米有多長?100米有多長?兩個里程碑間1千米的長度?(讓學生閉眼想象)

(2)師問:從學校門口到什麼地方的里程大約是1千米?(小組討論)

(3)師問:你能説一説你是怎樣猜測的嗎?想一想,你還知道什麼物體間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或者是幾千米?

問:還記得手指遊戲嗎?現在請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間有什麼祕密?

明確: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距離較遠,正好表示它們之間的進率是1000.

1.看下圖,從小林家到什麼地方有1千米遠,把路線畫出來。

師問:你們想不想體驗一下走1千米有什麼感覺?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長時間大約是1千米?(組織學生到操場分小組進行探究活動“走一走”)

2.齊背“手指遊戲歌”,加最後一句話“大哥二哥有祕密,這個祕密是1000.”

學生自己感受“千米”這個長度單位的概念,走我們學校的環形跑道(200米一圈),和同學説説你走了幾圈。

第5篇

知識: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

能力: 能正確運用千米表示長度。能估計多遠是1千米

德育: 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步驟

2、口答:1米等於幾分米,1分米等於幾釐米,1釐米等於幾毫米,1米等 於幾釐米。

量比較精密的零件常用毫米作單位;量課本的長、寬一般用釐米作單位; 量教室的長、寬可用米作單位;那麼測量兩個城市之間的路程用什麼單位合適 呢?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

(2)出示運動場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並想象:運動場的.跑道,??

(3)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約是1000米。即1千米=1000米。

(4)出示“千米”在生活中的應用情境圖,推出“千米”概念。

b、引導學生對上式等號兩端進行比較:用等號連接,説明它們所表示的長度怎麼樣?等號兩端的數字和單位相同嗎?

c、要表示一個距離的長短,能一不能只看數字:還要看什麼?

第6篇

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意識到量比較長的物體的的長度可以用分米作單位。

一、學生動手測量課桌的桌面的長、寬。

師:昨天同學和聰聰已經量出了這本數學書的長、寬、厚,你們還想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

3、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髮現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用釐米、毫米作單位來測量不方便)

1、讓學生觀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間的長度就是1分米,請學生數一數幾釐米是1分米。

2、讓學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或在我們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約是1分米。

2、判斷下列的説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第7篇

1、在具體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2、在課前課後的實踐活動中,學會積累和查找資料,繼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提問: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常用的長度單位?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1釐米、1米。(學生用手勢,米尺或身邊物體的長度表示1釐米,1米)。

橡皮長4() 學校跑道一圈長250() 安鎮到無錫的公路大約長14()

師:我們安鎮到無錫的公路長度,為什麼眼用千米做單位?

3、講述:計算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做單位。介紹千米的符號。(板書:千米km)學習千米的讀法。

4、舉例: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説過千米?(相機出示圖片:鐵路、公路的里程碑,公路上的限速標記,香港行政區地圖上的線段比例尺等)你知道每副圖片的含義嗎?

1、動態演示過程——初步體驗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1)猜測:千米在生活中應用較廣泛,那麼1千米究竟有多長呢?猜猜看!

(2)觀察: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請大家仔細觀測公路長度的過程,把你看到的記下來。

多媒體可見演示:每測量出100米,就放大分別顯示出“100米”“200米”“300米”……“900米”,最後隨着音樂聲響起,“1000米”變為“1千米”。

(4)小結:1000米=1千米指導學生讀這個式子是要注意前面的數和後面的單位之間需停頓一下。

(1)算一算:課前已經量出我們的學校跑道一圈有多長,(250米)幾圈是1千米,明確250米一圈的跑道,4圈是1千米。

(2)估一估:課前已經請大家去操場走了走,一圈大約走了多少步,大約用了多少分鐘?你能估計出大約走多少步是1千米嗎?走1千米大約要多少分鐘呢?

(4)找一找:從學校到附近大約什麼地方是1千米?你還能從生活中找出1千米嗎?

第1小題讓學生直接算一算,第2、3小題組織學生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1、提問:今天你又學到了什麼新知識,和以前學到的哪些知識有關?學了有什麼用?

課後調查各種交通工具的一般時速,各路段的距離,記錄下調查結果。

第8篇

數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作為數學教師應該發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繫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課堂教學之中,是體現新理念的重要一環。我在設計人教版國小數學《千米的認識》教學方案時,儘可能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編教材,更多地聯繫實際,貼近生活,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本節數學課的成功之處在於在教學中不同層次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整體性的發展原則,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學方法體現了“以人為本”。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具體體現在:

?千米的認識》這節課中,我運用新課程的理念,從生活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學生創設了恰當的教學情境。並且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打破課堂內外的界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數學課程標準》中新的理念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種方式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去學,自己去做,自己去體驗、自己去獲取知識,從而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是新世紀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數學教學應緊密聯繫學生的實際,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尋找數學,教學中創設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同時又服務於生活。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了解自己的學校、

生活的道外區的變化,感到生活的這個社會的美好,無形中達到了情感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以此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我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了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而把自己定位在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使學生自己通過親身的感受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千米這個長度單位的認識。學生思維活躍,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

教學時,我大膽改變了教材中單一的、抽象的、脱離學生實際狀況的內容,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興趣,通過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引入新知,把抽象的數學知識採取情境化、生活化的表達方式,教材中的課後的實踐活動提到課前進行,學生可以憑藉各自的經歷與體驗逐步形成千米的計量觀念。把書後單一、抽象的單位換算線段圖,改編成學生所熟悉的6路公共汽車行車路線圖,不但使學生掌握了課本知識,同時瞭解了從哈東站到哈站的`實際距離。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數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教師能發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繫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課堂教學之中,是體現新理念的重要一環。

同時,在教學中學生的評價上還存在着不足。比如説:在學生的實踐測量活動中,有些小組的測量方法重複、測量的方法不夠豐富;還要更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增進學生學習的信心。

對這節課如果重新設計,我只想改動一處地方,就是在學生進行實際測量時,在原有的“用尺測量出1000米”、“先測量出100米,再推測1000米”“看脈路表”“詢問法”然後感受所用的時間這種做法的基礎上,增加數步法和回頭觀看的方法,增強學生對1000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