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7篇 學生厭學現狀分析:原因與對策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63W

根據最近的一份關於學生厭學的調查報告顯示,學生在學校中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厭學現象。該報告調查了來自不同年級和地區的學生,發現學生厭學的原因涵蓋了課程難度、學習氛圍、家庭背景等多個方面。通過這份調查報告,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學生的教育需求,幫助他們更好地愉悦地學習。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7篇 學生厭學現狀分析:原因與對策

第1篇

2、學生最喜歡的二門課程依次是數學、語文,喜歡數學的有115人,佔41%,喜歡語文的有84人,佔30%。

3、學生最不喜歡的二門課程是英語、科學。不喜歡英語的有66人,佔23%,不喜歡科學的有43人,佔15%。

4、學生喜歡上述學科原因中認為老師教學方法好的有129人,佔46%,認為這門學科很有用趣的有89人,佔32%。

5、學生不喜歡上述學科的原因中認為這門學科無趣的有78人,佔28%,認為老師教學方法不好的有58人,佔21%,因為自己成績不好的有44人,佔16%,因為不喜歡這門學科的老師的有41人,佔15%。

6、學生認為校園環境能對學習起到幫助作用的有216人,佔77%。

7、學生認為家庭能對學習起到幫助作用的有210人,佔75%。

8、學生認為學習興趣受自身影響的有136人,佔48%,受老師影響的有68人,佔24%,受周圍環境影響的有62人,佔22%。

9、認為學校、老師依靠開展學習方面的競賽能提高學習興趣的學生有185人,佔66%,認為經常鼓勵自己能提高興趣的有83人,佔30%。

10、認為家長經常輔導自己做功課能提高自己學習興趣的有123人,佔44%,經常瞭解自己學習能提高學習興趣的有100人,佔36%。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對語數的學習興趣明顯高於其他學科,而對英語、科學最不感興趣。深究其中原因,與以下因素有關。

第一,家庭因素。因社會競爭的壓力、就業的困難,家長們盼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心態可謂到了頂點。家長們總希望自己孩子將來能考取理想學校,到社會或工作崗位上時立於不敗之地。在此心理支配下,家長只關注與升學有關的科目,其他的科目則不聞不問,只關注孩子的成績,而對其他的則關注過少。家長的態度,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孩子認為語數是重要學科,其他學科學不學則無所謂。

第二,學校因素。在人事分工上,學校把絕大部分骨幹教師安排去教語數,導致其他學科師資力量相對薄弱,課堂教學缺乏生機。在教研活動上,學校重點開展語數教研活動,其他非考試科目基本上沒有開展,教師的觀念得不到更新,導致教學方法落後。在評價措施上,學校也向語數老師傾斜,導致其他學科教師工作沒有熱情,責任心不夠,主人翁意識不強。

第三,教師因素。教師片面追求分數,以分數來衡量學生優劣,導致學生偏愛語數,不關注其他學科,得不到全面發展。教師教學語言不生動,教學手段不靈活,評價措施不到位,教學設計不新穎,枯燥的課堂,學生索然無味。另教師人格魅力強弱,親和力大小,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起到影響作用。

第四,環境因素。社會、學校、家庭是學生學習、生活賴以進行的主要環境,環境的優良潛在地干預着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系統地影響着學習活動的效果。儘管這種影響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但它對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性卻是不容忽視的。良好的校園環境,團結向上的班級風氣,和諧的家庭氛圍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反之,則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五,個人因素。學生大體知道自己的讀書目的,但在行動上,他們並不是很認真地學習,對所學的東西不是抱有濃厚的興趣和持久的注意力。語文、數學適用性強,與生活聯繫緊密,學生容易理解,他們就比較有興趣,而學術性強難理解的科學、英語學生則不感興趣。學生學習意志通常不是很堅強,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影響學生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學生厭學傾向比較嚴重,針對這一現狀,課題組下階段打算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實驗工作,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轉變教育觀念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一是從面向升學轉向適應社會需求。學校教學質量觀的確定要充分考慮如何更好滿足未來社會發展以及學生長遠發展的需要,徹底改變只重語數不重其他科目的做法,在教師分工上,教師專業發展上,教師評價措施上一視同仁。二是從面向少數學生轉向面向全體學生,面向有差異的每一個個體,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確定不同的教育方案,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三是從無視人的發展規律轉向遵循人的發展規律。徹底擯棄加重學生負擔,搞題海戰術,無休止地進行考試的違揹人的發展規律的錯誤做法,讓學生輕輕鬆鬆來學習。

培養和造就一批高素質的教師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提高教師的素質,要加大培訓力度。

(1)組織觀摩學習。其一,定期聘請專家到學校講學,聆聽專家意見,接受專家指導。其二,與武漢市的名校接上幫扶對子,請他們學校教育前沿地帶的有豐富經驗的教師現身説法。其三,到同課題學校去學習觀摩,開闊眼界,激活思維,吸取更多經驗。

(2)堅持讀書學習。要求每位教師每月閲讀一定量的理論書籍,提高教師理論水平,並要求教師每月做好1000字以上的自學筆記,寫好一篇學習心得。

(3)教師互動學習。一是開闢沙龍對話。以備課組為單位,間周集中一次,每位教師都帶着困惑和疑問,作為探究者來參加沙龍對話。二是開設教研論壇。每月可集中一次,以教研組為單位,圍繞一個帶共性的話題展開討論,讓教師在辨析中成長。

良好的環境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一是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學校打算在教室走廊上張貼著名人畫像,在文化長廊開闢科學家求學故事專欄,各個班級的佈置要體現本班特色,黑板報、牆報的設計要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二是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學校成立家長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教師經常家訪,建立家校互訪制度,此外,教師要指導家長進行家庭教育,使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教育規律和科學育人的方法。通過家校的通力合作,把教育的出發點着眼於未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乃發展,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

國小生正處於長身體階段,愛活動愛表現是他們的'天性。學校要針對學生實際,開展多種活動,如學科的競賽活動,學習標兵的評比活動,優秀作業展評活動等。各班級也要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開展一些活動,如百題無錯評比活動,學科趣味遊戲活動,數學藝術節活動,學生爭章活動等。如此可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感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扭轉學生的厭學情緒,同時學生渴望得到肯定的心理慾望也能得到滿足。這樣,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也能體會成功的喜悦,體會到自身存在的價值。

一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歡某位老師,就會遷移到喜歡他教的課程。良好的師生關係應該是民主平等的,他是構建互相激勵和教學相長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愛學生,對學生要有寬容之心,要允許學生犯錯誤,要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觀點和理由,改變以往的教師權威。二是建立和諧的同學關係。和諧的同學關係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能使學生在愉悦的心情下投入到學習中去,各班可通過班會、隊會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珍惜同學之間的情誼,互愛互助,共同進步。三是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嚴厲呵斥、橫眉冷對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以至於越來越討厭學習。作為父母,在對孩子嚴格的同時還應該更多的把他們當朋友,多與孩子交流,幫助孩子尋找厭學的根源,幫助孩子找回學習的自信和興趣,並在學習上給予孩子最大的幫助。

總之,學生厭學現象問題不容忽視,只要我們學校、我們每個教師、每個家庭都重視起來,找出癥結,努力想辦法來改變這一現狀。我想,我們的每一位學生都會把學習當作己任,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興趣,成為新世紀的有用之才。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7篇 學生厭學現狀分析:原因與對策 第2張

第2篇

調查結果:有85%的同學曾發生過厭學情緒,有46%的同學正處於厭學情緒的困擾中。可以説,厭學情緒是普遍存在。

造成中學生厭學情緒的原因是複雜多樣的,有長期積化的因素,也有在現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而萌生的新影響,我們不能單單從學生身上找原因,而是要觸及社會、家庭、學校等各方面,全面而有效地去分析,去實踐。

社會,是我們心理生長的一個巨大的搖籃。它承載着太多的內容,這些內容有時能促我們成長,但有時也會使我們看不清事實,分不清方向。

(1)社會不良文化的衝擊及市場經濟浪潮的影響。現代社會,“有色文化”、“暴力文化”普遍存在,調查過程中,還發現在學生中流傳着一種件的小卡片,名曰:“流氓證”,“打手證”,經詢問,是由附近的小賣部所出售。此類惡俗文化,對中國小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嚴重阻礙了正需要引導階段的中學生們去正確認識自我,認識世界。

(2)營業性娛樂場所的增設以及不規範管理,造成學生精力分散,無心念學。

這是社會環境因素中造成學生厭學心理最為直接,也是最為廣泛的因素。遊戲機室,網吧,枱球室等娛樂場所的開設日益增多,特別是位於學校附近的此類活動場所,使學生無法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中。

(3)不良社會現象的影響。在我所調查的過程中,瞭解到在學生中曾出現過“社會青年”對其收取“保護費”、“地皮費”一類的不良現象,有的學生便會效仿該做法向低一級的同學收取費用。無形之中,使學生在學校的角色發生偏移,完全把學習的任務置於一旁,傾心於這種不法行為。

學校,是學生普遍接受教育的地方,不僅要提供給學生一個安靜和諧的校園環境,同時也應打造成一個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園地。但現實中的伊甸園校園畢竟不存在,它在一些方面也或多或少多對學生的厭學心理造成影響。

(1)學校辦學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當。一方面,在應試機制的作用下,課業的繁多,各種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身心負擔過重,造成精神上難以負重,難以應付各種壓力,由此產生厭學心理在所難免。另一方面,學校在開展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等活動相對較少,使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學習興趣不濃厚。

(2)教師素質的低下,教學觀念陳舊,課堂教法不當。在與學生聊天的過程中,瞭解到有的`同學在國小階段,個別教師片面追求升學率,讓學生死記硬背,題海戰術,輕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學法指導和能力培養;重學習尖子,輕多數學生的培養;脱離實際,講課枯燥乏味等。有甚者更是,讓學生在考前死背下考試答案,不遵行者還要受體罰。造成了學生對學習的恐懼,對學校的恐懼,以致這種厭惡學習的心理一直持續到中學都仍然存在。

(1)家長百般溺愛,對子女過於遷就,使學生任意妄為,滋養了依賴性和懶惰性;家長過於放縱,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貪玩心尤盛,有的家長沒有起到有效的監督,加以限制,使子女放任自流,長期下去,導致子女懶學勤玩。

(2)父母不正確的引導。有的父母不善於管教,反而給學生造成錯誤的引導。在我所調查的學校中,大多數學生的父母以務農為業,家裏有一定的地產,因此他們在對學生的教育上出現了偏差,使學生存在着這樣的錯誤認識:讀不好書不要緊,家裏有十幾畝地等着,當農民也照樣有出路。不當的教育造成了學生倦學的情緒。

(3)個別父母對學校教育的干擾,完全不配合學校的老師開展教育工作。在實習期間,我碰到這樣的事例,老師打電話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家長漠不關心,以忙為藉口,沒等老師開始反映,就把電話掛了;老師去家訪時,當聽到自己子女的學生不足時,對去家訪的老師投以冷眼,並交待老師其兒子(女兒)在學校只能寵不能罵等等。很多父母不能正視自己子女的不足,總把他當成寶,對子女的學習情況更是自認最佳。使學生在對待學習的態度上日益偏離正軌。

(4)家庭關係不和或家庭破裂,會給子女心靈上造成創傷,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響學習。

主觀原因,即為自身因素。學生自身是各種行為的主導者,由於十三四的孩子心智還未完全發育成熟,因此,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種種阻礙對其產生的消極影響學生並不能及時解除。

(1)在該校,學生兩級分化的現象較為明顯。這就使得很多學習成績偏後的學生失去後進的信心,產生難以超越的想法,不能從學習中獲取樂趣,逐漸放棄自己。

(2)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基礎知識較差,在國小階段形成的壞習慣延續到了中學;學習方法不當,以致消耗大量精力而到考試時收效甚微。

(3)難以適應中學的學習。我調查的對象主要是七年級年級,很多學生習慣於國小的學習生活,對中學課程的增多,老師新的教學方法,新學科的設置等一下難以適應,從而導致學習興趣的減退。

這是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厭學情緒的有效途徑。加強中學生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教育,應滲透在各科課堂教學中,適時適地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學生要給自己樹立一個奮鬥的方向,擺正學習的心態,力求尋找到學習的最佳狀態,不斷努力地學習,才能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滿足社會的需要。

學校並非單單只是傳授知識的地方,它也擔負着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的重任。學生與學校這個小社會中接觸的時間最長,無形之中受的影響也最大。因此,應整頓學校的教育特製,清理學校的文化環境。把一些不良勢力,消極因子,通通消除,給學生提供一個安靜文明的校園環境。

學校或班主任應定期召開家長會,班主任也應有針對性地進行家訪,多些與家長接觸,做到不僅經常與學生溝通,也與家長溝通。使雙方的信息即使得到反饋。發現學生有厭學情緒,要及時進行心理誘導。作為家長,要儘量做到家庭和睦,不給學生的思想上添加額外的負擔,干擾學習。學校與家長經常保持聯繫,共同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教師可以説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指路人。那麼,一個合格的指路人,除了應具有淵博的學識之外,還應具備哪些素質呢?我覺得,在選拔教師時,應對其教學的能力進行考查,要做到不僅自身有魚,更能對學生“授之以漁”。其次,應用愛去教育。而非單純地以成績去看待學生,把愛施佈於每一個學生,不存在偏袒,不存在歧視。三是教師應明確自己的責任所在,不能片面追求升學率,不顧學生能力的發展。

豐富的課餘活動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生活從單調乏味中脱離出來,變得精彩紛呈,各類第二課堂的活動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的興趣,寓教於樂。也能讓學生參加活動的同時心情得到放鬆,壓力得到消減。

在閒暇之餘,教師應多深入到學生當中,通過聊天、發郵件等各種方式,隨時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並與學生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吸引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去學習。

各種營業性娛樂場所應儘量避免開設在學校附近。此外,有關部門還應加強對這些場所的管制,嚴格查處非法營業者,以及沒有按照規定限定消費者年齡的商家。應創設一個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環境。

在短短的三個月裏,通過調查,對中學生的厭學心理我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面對當前中學生厭學心理日益嚴重的現狀,我們應投以更多關注的目光,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合理選擇、綜合運用,社會、學校、家庭及學生共同努力,更新教學方法,面對不同的問題學生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從思想上根除學生厭學的情緒,在實踐中逐步改善,使學生愛學習,學好習。

第3篇

學生為何會厭學?情況如何?經過調查,我發現了國中生出現厭學心理人數所佔比例最大。為了更好的開展研究工作,我對不同年齡階層的學生進行了訪談,發現了大多數國小生對學習能表示出喜歡的心態,而這種喜歡,多是源於家長和老師教育的結果。出現厭學者最多的是國中學生,這與他們所處的年齡應該有很大的關係,其次,國中與國小的過度差異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而多數高中生能對自己的責任表示理解,所以表現出對學習並不反感,但也並非是發自內心的喜歡。

基於以上調查,知道了學生對於學習的反感產生的最重要的階段處於國中。由此,老師或家長對學生學習教育的關鍵時段是國小到國中的過渡。對於學生為何會出現厭學的各種心理問題,我將分為國小、國中、高中來進行分析研究。

我對某國小四年級一個班的44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有38人對自己的未來有目標,因為年齡還較小,因此覺得他們的目標多為口號式的,例如:長大為祖國作貢獻;長大當一名科學家。35位學生能夠主動聽講,21人表示從未有過不想上課的念頭,37位同學作業均是自己獨立完成,39人表示喜歡上學。由此可見,國小生大部分還是喜歡學習的,很少有厭學者出現,但也不排除極少數的學生厭學。

國小生多處於6至12歲,正處於學習能力的培養階段,他們表現出對學習的喜愛是很正常的,但是由於他們還很小,貪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國小生出現不喜歡學習的情況多是由於上學使他們玩的時間減少了。遊戲活動與學習活動相比,為什麼不會出現"厭玩"呢?遊戲一般沒有功利性的目的及要求,它主要取決於興趣。

遊戲的目的在其過程本身。而學習是一種艱苦而長期的、連續而不能任意間斷的腦力勞動,它要求人們具備勤奮、刻苦、不怕困難、不怕挫折等一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在某些學生那裏存在的享樂思想、怕苦、怕難、懶散等一些不良的非智力因素是導致厭學的主觀原因,也是厭學的一個經常性原因。

從另一方面來説,國小生的堅持性還處於發展階段,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要比成人短,長時間從事教師佈置的作業,往往導致注意力轉移,做錯題是常事。做錯題對國小生的作業行為是一種負強化,使學生越來越害怕做作業,厭煩作業。再有,為了“提高”自己孩子的水平,許多家長在孩子完成了老師佈置的作業以後,還要佈置額外的作業讓孩子做。這就使學生產生一種“苦海無邊”的感覺,反正做完了作業還要再加,沒有個完,也沒個“奔頭”,何不如坐在那裏泡時間等睡覺。作業難度大,經過一定的努力仍無法解決時,一般情況下,學生會產生以下幾種反應:

(1)產生焦慮。因為做不出題目,擔心老師的批評,擔心家長罵自己笨,擔心以後無法應付考試。

(2)依賴別人。包括依賴家長幫助,同學幫助,抄襲別人作業等。

(3)放棄不管。另外,由於國小生使用的教材,編寫過程多注重於它的知識性、科學性、邏輯性,而很少或很難兼顧它的趣味性、娛樂性或生動性。再加上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基本上以課堂教學為主。一個由教師、學生及知識構成的傳遞系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運轉,學生缺乏新鮮感,教學吸引力遠不能與其它傳遞知識的媒介相比。久而久之,便會失去學習興趣。

因此,當國小生出現了厭學的心理時,家長首先應該和他們交談,國小生還處於一個自我意識未完全形成階段,他們對家長的信任程度還很大,當然不排除部分學生心理上成熟的較早而產生的逆反心理。若交談的效果並不好,家長可以採取給孩子多點玩的時間,但萬萬不可以因為玩而不學習,而是應該正確的引導孩子勞逸結合,適當的處理好玩與學的關係。

對某一中學裏的100名國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只收回97份,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三個不同階段的中國小生中,國中生產生厭學心理的可能性最大。在問及是否喜歡學習時,43名國中生表示不喜歡,多數認為學習無聊,這與他們對於未來目標的不明確有很大關係,有28個學生選擇了對於未來很迷茫,這是他們產生厭學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沒有了學習的動力自然不會喜歡學習,而選擇喜歡學習的'學生中大多是因為想要考上自己理想的學校。當問及能否認真聽講時,有47位同學在遇到要求嚴格的老師時就聽,不嚴格的老師就不聽。有11個同學經常隨便找理由給老師請假,有33位同學偶爾會出現這種狀況。51位同學是因為老師的緣故而完成作業。平時小測驗有6人表示懶得寫,有10人找一份來隨便抄抄,還有45人邊做邊和同學對答案。對於作業,有15人表示抄完就好,有23人邊做邊抄,還有34人邊玩邊寫。

以上的這些數據充分説明了國中生產生厭學心理的可能性遠遠大於國小生和高中生。從數據中顯示,他們中很大一部分是迫於老師的壓力而聽課和完成作業。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國中生年齡大部分在12至16歲之間,正處於青春期,處於自我認同階段,比起國小生,他們更相信自己;比起高中生,他們又沒有很強的責任感。

他們既不會完全聽信家長的説詞,自己又沒有什麼目標,玩的誘惑對於他們依舊很大,這樣,學習對於他們很可能成為一件苦差事,厭學也就顯得很自然。然而,家長大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風的願望,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將來有出息,有前途,於是在學習上要求自己的子女能夠考出好成績,能夠超越別人。

因此一旦考不好,就不分青紅皂白,也不管是客觀上還是主觀上的原因,不是打就是罵,這就無疑給孩子增加了心理壓力,因而孩子不堪重壓,自尊心受損,厭學的情緒隨之產生,甚至離家出走,有的甚至還產生嚴重的後果,有些學生儘管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希望能夠考出一個好成績來報答自己的老師和父母,但由於沒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總結出一套循序漸進的學習經驗,結果還是事倍功半,並且在考試中屢次遭受失敗,因而產生了自卑心理,覺得自己天生就比別人笨,自己的命運註定要比別人差,無臉見同學、見老師、見父母,怕同學嘲笑,怕老師批評,怕父母打罵。

而且,由於成績差,自尊心不斷受挫,由最初的慚愧、內疚,繼而發展為“破罐子破摔”的毫不在乎,於是積極尋找學習以外的文體活動、不守紀律、尋釁鬧事,甚至實施違法行為等給予消極補償,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這個學齡段學生的家長最應該引起注意,父母不管教或不善於管教,導致學生的厭學心理。

強制型的家長對子女用壓的辦法,按其主觀願望逼迫孩子學習,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產生對學習的厭倦情緒;放縱型家長對子女放任自流,導致子女懶學勤玩;寵愛型家長對子女百般溺愛,過度遷就,使孩子滋長了依賴性和懶惰性。此外,家庭關係不和或家庭破裂,會給子女心靈上造成創傷,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響學習。同時,學校辦學方向也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當。一方面,在應試機制的作用下,許多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使學生身心負擔過重,造成精神高度緊張,難以應付各種壓力,由此產生厭學心理在所難免。

另一方面,學校對學生學習目的、學習態度、人格等教育長期等閒視之,使學生缺乏學習動力。此外,一些教師厭惡、歧視後進生,使學生對教師產生逆反心理,學習情緒低落。②教師教學觀念陳舊,課堂教法不當。如重知識傳授、死記硬背、題海戰術,輕思想政治教育、學法指導和能力培養;重學習尖子,輕多數學生的培養;脱離實際,講課枯燥無味等。無論是望子成龍的家長,還是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和升學都十分看重,無疑要對學生的學習施加各種壓力,使學生整天“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人類情緒心理學研究表明,長時間消極情緒積累,容易產生厭惡反應。

那麼,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什麼呢?對於家長來説,與孩子交談時,點到為止,不宜過繁,否則埋藏在他們心底的牴觸情緒的種子很容易萌發。但是,也萬不能怕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而一再遷就、放縱他們。及時與老師交流,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也很重要,與老師一起幫助孩子是很好的方法,雖然他們有逆反心理,但大多數的國中生還是比較聽老師的話的。這就

要求教師們一定要以育人為本,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重視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因材施教,學着體諒孩子,嘗試心靈溝通,與家長“雙管齊下”,先向孩子敞開心扉,才能要求孩子們信任自己,如此一來,教育孩子亦非難事。

對來自不同學校的100名高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實際收回52份,他們表現為,對於自己的未來,高中生多數表示有自己的追求,他們的追求都是較實際的,眾多學生的目標是相同的:考入理想的大學。而高中生主動學習的時間則很短選擇1小時和1到2小時的均有21人。29人偶爾會有不想上課的念頭,有30人曾經有過隨便找理由給老師請假的經歷,36人認為只有好好學習才會有很好的出路。31人表示喜歡學習,19人表示不喜歡學習。在表示喜歡學習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原因欄中填寫的是迫於責任;不喜歡的多數表示:無法承受過大的壓力。在對高中生的訪談中,幾乎每一個學生都表示對於學習沒有喜歡與不喜歡之談,這是必須的喜歡不喜歡並不能決定什麼,由於社會壓力,家庭壓力和學校壓力他們必須學習,這是一種責任。

(1)社會大環境是造成現在高中生產生厭學心理的重要原因。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但高中生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和道德取向也悄然改變着。尤其是社會上出現的某些不正之風及社會道德水平滑波等無不對學生的心理、思想意識產生消極影響。學校周邊環境也需要整治,有些學生沉迷於遊戲室、錄相廳、網吧之中,對學習毫無興趣而言。這些都嚴重地挫傷了高中生學習的積極性。

(2)家庭關係不和是造成高中生產生厭學心理的主要原因。有的家庭父母關係緊張,給子女的心靈留下了嚴重的創傷,致使他們不能把精力集中在學習上,如某校有位高三學生回家時,常看到父親打母親,內心感到十分痛苦。尤其是離婚後的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他們往往疏於對孩子的管教,把這些學生視為“包袱”,甩到學校裏,懶得去管。這些學生對學習大都抱無所謂的態度,因而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3)學校對學生的管理教育沒有適應新的教育形勢的變化,課堂教學沒有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高舉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這兩面大旗下,一些學校還沒有真正把它們落實到行動上來,或者講開展得還很不深入。例如當今學校都在大力提倡研究性學習,如果能真正把它落實到處,學生的學習興趣肯定會大增的。但是,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學校要思考如何儘快地把教育管理跟上去。學校一些從事一線教育的教師,未能依據學生的現狀科學地組織課堂教學,仍然按照過去的模式,只顧完成授課任務,不注重調動學生興趣。這些也是造成學生“厭學”的重要原因。

(4)部分學生文化基礎差,對現在所學的課程聽不懂,缺乏學習興趣。這些學生當中,可分四種情況:一種是普通班的暫時後進生佔的比例較大,這些暫時後進生不是自願來讀書的,是父母自費擇校硬逼着來的。第二種是在文化學習方面智商不太高。第三種是家庭溺愛的子女和單親家庭的子女。第四種是來自教育落後地區的轉學生。這些學生對學習信心不足,而藉故遲到、曠課,在課堂上打鬧,做惡作劇,他們往往不思悔改,與教師頂撞,更有甚者棄學出走。高中生在校學習期間,是他們長知識長身體的黃金時期,也是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於部分學生出現的厭學現象,要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糾正和克服。如果任其蔓延下去,勢必給學生的身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同時,也勢必敗壞校紀校風,給學校形象造成傷害。

高中生不喜歡學習但也不易產生厭學心理,因為他們已接近成年,能夠很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因此,每一個高中生的家長都不必擔心自己的孩子不愛學習,他們都有很強的自

控能力。也許有時候會出現暫時的迷茫但是他們的“超我”會很快的指導他們重新投入到學習生活當中。暫時的迷失,是不斷調整自己狀態與目標的動力,只要能夠很快的找回方向對學習則有很大的益處。對於處於高中階段的學生家長應該儘可能的多聽取他們的意見,尊重他們的感受,因為他們不再像國小生一樣對家長有很大的依賴,他們的自我意識已基本形成,過多的管制會使他們產生較大的逆反心理,往往適得其反,所以平等是家長與高中生交流的最基本原則。

國小、國中、高中是孩子成長的三個必經階段,對於每一個人都是至關重要的,在這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很好的處理學習心情是很重要的,家長的關心也是必要的。就學習而言,國中則是最關鍵的時刻,厭學心裏也最容易在此時產生,因此,這個階段孩子的家長更應多關注孩子的學習。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認為,人生最深刻的原則,就是懇求別人對自己的關懷。社會、家庭、學校都要行動起來,用愛心打動學生的心靈,使他們找回學習興趣,從內心喚醒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要讓他們樹立責任感,懂得學習的重要性。人生的軌跡劃過生命的天空,也許最璀璨的便是讀書時代,十幾年的書式生活難免會有所厭煩,然而,學生是國家的希望,前輩人辛苦創下的功績即將掌握在他們手中。作為炎黃子孫,這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此,我呼籲所有的學生,珍惜光陰,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

第4篇

由於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學校佈局重組,農民的經濟觀、教育觀逐步發生變化,另外,大專院校的畢業生就業不容樂觀,致使厭學情緒在不少學生中滋長、蔓延,即便是國小,也是如此。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民的收入不斷增多,生活水平也明顯提高,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經濟觀、教育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考上大學和考不上大學都一樣能到城裏掙錢的思想給農村學生造成很大的影響。“學習無用”的思想,家長觀念的影響以及社會方面不良因素的影響,致使國小生產生厭學的情緒,嚴重的甚至曠課逃學。“愛學是萬善之源,厭學是萬惡之源”,厭學現象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筆者近日走訪了**市武**區部分鄉鎮學校,重點了解了農村國小生嚴學的表現,並針對國小生厭學現象的原因進行分析,針對國小生厭學現象提出如何統籌解決的方法供參考。

當前,在許多國小裏經常聽到老師説某某學生不是笨,不是學習能力差,而是懶,不學,其實這就是厭學的表現。通過調查,我們認為國小生的厭學現象在學校裏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到校比較遲。要麼經常踩着鈴聲進教室,要麼常常遲到,這些同學起牀後,刷牙、洗臉、收書包、吃早點動作都很慢,出門後在上學路上也是東張西望,邊走邊玩。

2、到了學校也不會馬上拿出書來讀。而是和周圍同學説幾句話,即使拿出書來,也是慢吞吞地翻,邊翻邊看同桌讀哪裏,他也跟着讀那裏。

3、課堂上不專心聽講,注意力不夠集中,思想易開小差。上一會就左顧右盼,幾乎不會主動回答問題,小組合作學習也很少參同桌討論他一般只聽不發表意見、觀點。老師佈置了課堂作業要不混着不做,混到下課後抄同學的,要不就課堂上抄同學的,抄不到就亂做,測驗各科幾乎不及格。

1、據觀察,有厭學情緒的國小生一般在回家的路上是這逗留會,那逗留會,回到家都比較晚。

2、到家後經常書包一扔就打開電視看,極少部分學生會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3、等家長問作業做完沒有時,他才會拿出來做或是去問同學做哪裏,甚至有時候他就説沒作業。

4、做家庭作業時如果父母在旁邊監督的話,作業還基本認真,如果父母沒有時間監督的話,就一塌糊塗。

5、老師佈置的非書面作業從來不做,對父母就説沒有作業。當然,在有厭學情緒的學生當中也有少部分同學在家比較聽話,是個乖孩子。

(一)枯燥乏味的教學與教師行為的失範導致學生厭學。

通過調查,我們認為課堂教學的枯燥乏味是引起國小生厭學最直接的原因。很多老師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枯燥無味。教育方式方法簡單粗暴,偏愛成績較好、配合自己的學生。討厭叛逆性、經常違反紀律、不聽話、成績較差的學生。處理學生的矛盾時難以做到一視同仁,喜歡的學生網開一面,而“問題學生”則不問青紅皂白就進行懲罰。學生產生反感,就不會認真對待教師所教的課程。

(二)學生困難、成績不良與人際關係障礙導致自信心缺失。

國小生感到學習困難的比例很高。近日,筆者調查走訪了**市武**區六所鄉鎮學校(國小),國小生普遍感到學習困難的比例為一年級28.13%,三年級30%,六年級47.89%。一部分學生因為學習時遇到困難多沒有及時克服導致基礎不牢,課堂上不容易聽懂,注意力無法集中,學習效果愈來愈差。在學習中感覺困難,舉步維艱,讓他們懼怕學習,自信降低。一部分國小生從國小習就失敗很少成功過,他們已放棄學習,雖然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但認定自己反正學不好而變得沮喪。也就是説,學生最初只是不會學習,沒有掌握基本學習技能而已,並非教師眼中徹頭徹尾的懶漢。

師生關係也影響國小生的學習情緒。有些學生因為長相、穿戴不好、學習不突出、沒有家庭背景等原因受到教師的歧視、拒絕。也有一些學生很安靜,比較聽話,不惹是非,在生活與學習中暴露的問題不明顯,不易引起老師的注意,成為長期被教師忽視的羣體。缺乏與教師之間積極的情感交流,對教師反應冷漠,對班級活動和同學交往也失去興趣,喪失自信,對一切都感到索然無味。而經常受到教師批評、處罰的學生與教師關係更堅張對立,他們反感或害怕教師,這種消極的情緒也會蔓延到學習上。

(三)繁重的課業負擔與過度學習使學生產生厭倦。

在調查中學生認為老師佈置作業太多的佔26.76%,反映因家長佈置作業和班造成作業太多的竟有70%,再加上社會上一些家教機構、特長班、補習班、提高班火爆,學生經常是出了這校門,進了那“校門”。負擔過重抹殺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特別好的對學習有興趣,不覺得負擔重,少量不學習的也不覺得重。感覺負擔重的是中間一大部分,他們特別想考好,卻難度太大,導致被動負擔多,而主動學習少。

(四)師長高度熱情與背後的冷漠造成國小生心理落差很大。

家長與教師把學習看得高於一切,賦予高度的熱情,為了讓孩子上好學校,將生活中所有一切都包辦代替,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卻不顧孩子的實際水平和學習能力。要求過高,不容許有任何懈怠,一旦孩子無法在學習成績上達到自己要求時,家長就容易心理失衡,粗暴對待或悲觀失望,這會造成學生對學習的恐懼感,失去信心,容易否定自己,對學習產生恐懼和厭倦。有些同學在遭遇困難時不僅得不到幫助,如遭家長的責罵、教師的批評,因此感覺非常無助,對自己產生懷疑。對於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來講,家長和教師是他的“重要他人”,如果反覆對其倭化和貶低,其自尊和自我期待就會被像刀一般鋒利的諉化語言斫削,慢慢成為教師所説的那種人而不能自拔。更可怕的是,當老師諉化一些學生時,其行為和態度也會影響其他學生對這些被貶者的看法。在中國小階段,同伴生活在兒童成長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甚至超過老師和家長的作用的趨勢,如果被同伴排斥,那將是“天塌地陷”的感覺,造成國小生心理落差變大,進而產生懼怕學習、害怕失敗的心理。

(五)班額過大使大部分學生不能有效參與學習互動,學習處於觀望狀態。

由於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造成大量學生向優質學校湧進,而薄弱或農村學校學生越來越少。班級規模較小的班級裏,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容易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相反,班級規模較大,無論教師的教學水平如何高,也不可能顧及到所有學生,無論老師多有愛心也不可能關注到每個同學,更不用説要幫助學生解決個人的學習困難了。絕大多數的同學不能參與到學習互動中去,漸漸地部分同學逐漸習慣了觀望的態度,成為學習的旁觀者,不再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六)國小生的自身因素為國小生厭學提供了可能。

發生認識論認為,學生認知水平影響了學習興趣。學生間學習水平差異隨着年級的增長逐漸增大,學生成長過程,既有所有學生不斷髮展的過程,也是學生間學習水平差異不斷分化的過程。學生自我評價方式從他評走向自評。他們開始置疑老師評價,教師評價不再是唯一權威,這使他們不再僅僅為追求教師評價而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從三年級開始,兒童道德判斷進入可逆階段,學生不再無條件地服從、信任教師了,對老師的要求隨年級增高而逐步增加。不一定都聽老師的話,當然也意味着對老師的要求有時不予配合,甚至是我行我素。

綜上所述:學生的厭學心理產生是內外共同作用的結果,除此之外還有不良的學習環境、方法、習慣和興趣的缺乏使得國小生迷失學習方向,失去學習興趣,心理包袱重,以至出現了“厭學”現象。

針對上述現象,學校、家庭和社會應如何幫學生清除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迴歸正道,從而健康自信地學習、成長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學校要更新教育理念,改變教育教學方法,把研究性學習引進課堂,讓學生全過程參與教學,在參與中獲得成功。

農村國小的教師需要轉變觀念,需要把以學生為本的觀念滲透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這樣,教師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裏,就可以給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個性自由伸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實踐證明,依據學生的智力高低範圍,在學生的生活近區選擇探究專題,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迅速構建知識網絡,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激勵自己,獲得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悦。學生對成功的認同,首先是基於自己的價值觀,他們只要承認自己成功了,就會得到一種愉悦;如果教師也認為他們成功了,這種愉悦感就加強了;如果同伴也認為他成功了,這種成功感就更加強烈了。所以,我們改革教育教學的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極為明顯。學生的樂學情緒明顯增加。

(二)教師、家長要有正確的評價觀,為孩子創設積極的學習環境。

學校、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搖籃,教師、家長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學生對分數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父母和教師對分數的態度影響,教師、家長對學生分數不客觀、不正確的態度可能會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影響其正確的學習態度的形成。因此教師、家長首先要形成正確的評價觀,認識評分的意義,對學生獲得的分數持積極的態度,切不能對於一些不能達到老師、家長所謂高分的學生,以挖苦、諷刺、打擊的消極態度對待他們。特別是教師,應樹立教書育人的觀念,教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做人的引導,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作為家長也應正確看待學生的學習,學習成績的差異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差異,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人的成功,應從長遠看,而不是一日一時的分數,應注重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總之,要使孩子能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學校、家庭要給他們創設一個適宜他們個性、智力發展的民主、寬鬆、愉悦、和諧的外部學習環境。

(三)老師儘量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

過高的學習要求、過重的作業常常使學生精神緊張,身心俱疲。只有減輕學生負擔,相對地壓縮學習時間,才能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學習不是機器,他們也需要休息。這也是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社會、學校及家庭要樹立全面發展的人才觀,通過適當降低教學難度,減少作業量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從事自己喜歡乾的事,參加各種有益於身心健康和個性發展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學習有張有弛,勞逸結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夠情緒飽滿地投入到學習中。

厭學的學生通常表出自卑,要再次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重拾對學習的信心,只能從思想根源上下手,徹底轉變對學習的觀念,客觀的認識自己的生存意義。首先,賞識教育很重要,不要忽視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教師和家長要用:“你真行”、“你是好樣的”之類的話多激勵孩子,使孩子樹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前進的勇氣,大膽地往前走。孩子是在犯錯誤中長大的,要用放大鏡來看孩子,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不要總是抓住缺點不放,讓孩子在不斷的鼓勵和肯定中增強自信心,對學習產生興趣。其次,創造機會讓孩子體驗成功。俗話説:“失敗乃成功之母”。而筆者要説:“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多次失敗,會使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喪失自信心,產生自卑心理。因此,我們應該千方百計地讓孩子嘗試成功,獲得成功,“跳起來就能摘到桃子”。教師可運用“成功教育”手段,如在講新課的頭一天,先給後進生講一遍,着重指出重難點,第二天上課時,讓孩子能積極舉手,成功回答出問題,他們的信心就足了。這樣學生在成功的基礎上不斷獲得新的成功,在小成功以後獲得大的成功。成功越多,興趣越濃;興趣越濃,自信心越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的興趣,孩子就樂學、愛學、會學,這為孩子一生的學習開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五)社會各界齊抓共管,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首先,社會是一所大學校,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無處不在,各種場所應加強學習的宣傳,為學生營造學習的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其次,人們早掙錢早成家的觀念要轉變,讓他們明確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性,政府主管部門要加大對使用未成年民工的監察力度,嚴懲使用未成年民工的單位和個人,加強説服教育,讓未成年人從返校園。第三,當今是網絡時代,網絡無處不在,青少年是網絡應用的一個大羣體,社會各個行業和部門都要切實負責,加大監管力度,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引導青少年正確看待網絡,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讓他們身心健康地成長。

總之,矯正國小生厭學心理是一項長期、艱苦、複雜的工作,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會形成一個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社會大環境,深化改革,確實減輕學生負擔。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給孩子以科學的教育、注重心理輔導,才能有效地消除厭學情緒的蔓延,使學生健康地成長。

第5篇

為全面瞭解我校學生厭學情況,分析厭學原因,尋求解決辦法。我校就厭學情況在學生中進行了問卷調查。在我校七年級、八年級共九個班級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調查內容主要為學生厭學面、厭學原因、對學校的期望三個方面,共下發調查問卷220份,收回調查問卷219份。

1.學生厭學面較大。在所有被調查學生中,沒有厭學情緒的學生只有7人,佔調查學生比例的3.19%;一直有厭學情緒,且討厭上學的18人,佔8.29%;有,但可以控制自己的111人,佔50.68%;偶爾有的78人,佔35.6%。

2.學生中抄襲作業現象較普遍。沒有抄襲作業現象的只有2人,佔0.9%;抄襲作業嚴重的32人,佔14.6%;有但不多的90人,佔41.09%;只是個別抄襲的88人,佔40.18%。

3.對會考科目厭學表現最嚴重的是英語。討厭學習英語的86人,佔39.26%;其餘科目分佈基本平衡。

1.社會原因導致學生厭學的較為嚴重(1)迷戀電視娛樂節目、網絡遊戲、玩手機、看網絡小説、上網聊天導致厭學情緒較為嚴重,其中迷戀電視娛樂節目的56人,佔調查人數的25.57%;上網玩遊戲172人,佔78.54%;玩手機136人,佔62.1%;聽音樂39人,佔17.8%;看網絡小説106人,佔48.4%;上網聊天的98人,佔44.75%;(2)由於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等社會問題影響學生厭學的較為普遍:認為大學生就業難而致使自己產生厭學情緒的175人,佔調查人數的79.9%;認為大學生工資低導致厭學的103人,佔47.03%;認為讀書無用而厭學的59人,佔26.94%;認為考大學比較容易的22人,佔10.05%。(3)當今社會用人制度對學生厭學的影響較為嚴重:認為不讀書有好關係可以找到好工作的93人,佔42.46%;認為讀書多不一定賺錢多的110人,佔50.22%;認為讀書找不到理想工作的136人,佔62.1%;認為不讀書可以打工賺錢的33人,佔15.1%。

2.家庭原因導致學生厭學的佔相當大的比例(1)家庭教育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很大,認為家長對自己學習不關心的78人,佔調查人數的35.61%;家長外出打工,難以教育學生的90人,佔41%;認為家長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對子女期望過高的127人,57.99%;認為家長放縱孩子、對自己要求不嚴、教育方法簡單粗暴的69人,佔31.5%。(2)家長自身原因導致的學生厭學情況也不容樂觀,認為家長過於看重學生成績的142人,佔調查人數的64.84%;家長離異對自己漠不關心,不管學生學習的31人,佔14.15%;家長知識層次低,不能輔導學生學業的88人,佔40.18%;家長參與賭博影響學生學習的20人,佔9.13%。

3.學校原因導致學生厭學不容忽視(1)學校管理和升學壓力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的比例較大,認為學校課程設置單調的82人,佔調查人數的37.44%;認為學校管理鬆散,身邊同學不良行為影響學習的66人,佔30.13%;認為課外活動少,學習枯燥單調的142人,佔64.84%;認為學生可自由支配的自主學習時間少,缺乏自由度的128人,佔58.44%。(2)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影響較大,認為教師不關心學困生學習的64人,佔調查人數的29.22%;認為教師教學方法單一,課堂學習枯燥的92人,佔42%;教師諷刺挖苦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導致學生厭學的93人,佔42.46%;對教師教學模式、教學風格不喜歡的99人,佔45.2%。喜歡按照高效課堂模式教學的29人,佔調查人數的13.4%,喜歡按傳統模式教學的42人,佔19.8%,但是要求老師加強基礎教學、培養學科興趣、多做個別輔導的分別佔109人、122人,佔調查人數的50%以上學生厭學調查報告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4.學生自身原因導致厭學情況分析 學生能客觀的從自身分析厭學原因。(1)認為厭學主要原因在於自身基礎差,想學習而力不從心,聽不懂課的157人,佔調查人數的71.69%;怕吃苦的73人,佔33.3%;學習習慣差,沒養成良好習慣的125人,佔57.07%;學習目標不明確,有早戀現象的49人,佔22.37%;對學習不感興趣的63人,佔28.76%;自制力差,控制不了自己的91人,佔41.55%。(2)學生認為自身厭學與周圍人際關係、學習環境有很大關係,認為因考試成績不理想而產生厭學的143人,佔調查人數的65.79%;受到老師批評而厭學的73人,佔33.3%;父母關係不和諧等家庭原因而厭學的44人,佔20.1%;父母管教太嚴,每天嘮叨導致孩子逆反而厭學的45人,佔20.54%;自己心情不好,情緒不穩定而厭學的31人,佔14.5%;和同學關係緊張而厭學的16人,佔7.3%。

1.對學校管理工作的希望 要求加強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督促學生改進學習習慣的98人,佔調查人數的44.75%;要求轉變觀念,做好學生理想前途教育的66人,佔30.3%;要求改變環境,營造重學、樂學的學習氛圍的101人,佔46.2%;要求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的30人,佔13.7%;要求迴歸傳統模式教學,取消高校課堂教學模式的34人,佔15.53%;要求採用高效課堂模式教學的41人,佔18.72%。

2.對班主任老師的希望 能平等對待每位學生,重點做好學困生和問題學生工作的110人,佔調查人數的50.23%;希望對不同學生應有合適的教育目標的86人,佔39.27%;希望老師與家長溝通改變家長對孩子提出不貼合實際或過高要求的82人,佔37.44%;希望班主任老師多下班,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談心的33人,佔15.07%。

3.對科任老師的希望 要求按照高效課堂模式上課的29人,佔調查人數的13.24%;要求按照原來模式上課的42人,佔19.18%;希望老師個別輔導、注重基礎的122人,佔55.71%;希望培養學科興趣的109人,佔49.77%。

1.從調查總體情況看,一是厭學面廣、情況嚴重:只有3.19%的學生從沒產生過厭學情緒,其餘同學均有不同程度的厭學情緒;二是學生抄襲作業現象嚴重,調查顯示,從沒有抄襲作業的同學只有0.91%,其他同學均存在抄襲作業現象;三是學生討厭學習英語情緒極為嚴重,對英語厭學的學生佔39.2%,和其餘學科相比嚴重失衡。

(1)社會環境對學生影響極為嚴重。特別是社會上的部分不良休閒娛樂活動對學生影響很大,諸如參與過玩網絡遊戲、聊天、賭博燈不亮娛樂活動的學生超過50%,嚴重影響了學生身心健康,更加導致了學生討厭讀書,以至於無心讀書;此外,社會上拜金思想的誘導、大學生就業難和工資低的現象,使學生感覺到讀書無用、讀書同樣無法實現個人理想,導致厭學情緒嚴重,這類情況佔到70%以上。

(2)家庭教育和家長對學生的態度是造成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又一個重要因素。調查顯示:家庭對孩子的不關心、家長的外出打工、對孩子的放縱等均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進取心。特別是農村家長多外出打工,缺乏時間教育孩子,這種影響比例達到了41%;此外,家長的教育方式粗暴、方法單一、父母離異,特別是農村家長賭博惡習對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都有較大程度的影響。調查顯示留守兒童產生厭學情緒比例相對較大。

(3)學校課程設置、教師教學方法、對待學生的態度是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調查顯示:學校生活單一、課外活動少、受部分有不良行為學生的影響等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比例較大;另外,教師對學困生和問題學生的歧視、諷刺挖苦、課堂教學的枯燥也是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另一重要因素,特別因教師對學困生的'關心不夠、教育方式單一而厭學的佔到42%以上。

(4)自身基礎差、習慣不好、自制力不強、早戀及人際關係、學習環境、情緒變化等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學生的期望調查顯示 學生對加強行為習慣培養,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期望較高;期望班主任老師能公平對待每位學生,特別是與成績差的學生多溝通多交流;期望科任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公平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多進行個別輔導,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穫,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課模式上學生並不要求一定要按照何種模式上課,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教學,面對全體學生,應該是我校教學質量提升的基本策略。

1.任何問題的產生都是有其根源的,通過對學生厭學根源剖析,我們認識到,學生必定是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各方面均不成熟、不穩定,容易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加上自制力較差,對來自於社會、家庭、學校、同學中的問題認識上有侷限性。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加強學生的管理和引導,提高學生自覺抵制來自各方面的不良誘惑的能力刻不容緩。

2.任何教學模式、方法都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適應學生實際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才是最好的。脱離學生實際而單純搞形式的教學模式都會走向失敗。我校實施的高效課堂模式教學還需要廣大教師深入研究,探索適合我校學生實際的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

3.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抓好學困生的個別輔導,提升學科成績、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克服厭學情緒的工作迫在眉睫學生厭學調查報告工作報告

4.留守學生、問題家庭的學生心理缺陷、學習壓力等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和成績提高的重要方面。所以,特殊學生羣體的教育工作不可忽視

在開展專項調研,分析彙總的基礎上,學校從實際出發採取措施,力爭在短期內將學生的厭學情緒調控在適度的範圍內。第一,在教學上,實施“低起點、多層次、高效率”的教學策略,是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均有所收穫。第二,在學生管理上,開展多種形式的師生交流談心活動,更多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充分發揮心理諮詢室、留守兒童管護中心的職能作用,幫助學生排解煩惱,調適心理。第三,在辦學策略上,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生社團和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充分發揮18個活動小組的作用,進一步擴大學生的參與面,把學校變成孩子們的樂園。第四,繼續完善學困生幫扶和問題學生教育轉化體系,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完善人格,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活,知道感恩,主動擔當,為學生的人生奠基。

第6篇

研究學生厭學的真實心理,分析產生厭學的原因,研究解決學生厭學的對策,降低學生厭學心理髮生率,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重新點燃他們學習興趣的火花,幫助這些學生走出困境,樹立學習的信心,使他們願意學習,樂於學習,為他們將來的學習和深造鋪上堅實的奠基石。從而落實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合格的公民。

本着這一目標,我課題小組對南區三年級七個班的550名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本報告通過自擬厭學心理現狀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5.27%的國小生對音體美等國小科比較感興趣,10.55%——21.8%的學生則對語數外等學科存在不同程度的冷漠、焦慮、反感甚至相牴觸等心理問題。導致國小生產生厭學心理的主要因素有老師素質、作業過多、家長素質、學校教育、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等。研究國小生厭學心理,對於開展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具有健康心理的二十一世紀勞動者是學校也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問卷調查採用選擇題形式,涉及考試、作業,老師及其它方面,共計20道題,各題2——4個選項,另一個空白問答選項。

整個調查還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三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一)請在你認為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裏打上“√”

a、喜歡()b、不喜歡()c、有時喜歡,有時不喜歡()

a、焦慮不安()b、緊張害怕()c、不當一回事()d、以上都不是()

a、非常集中b、比較集中()c、不集中,容易走神,去想其他的事()d、不清楚()

a、作業太多,難度較大()b、作業量和難度適當()c、作業太簡單,沒勁()d、以上都不是()

5、你的老師有沒有因為你學習成績不好而經常批評你?

6、你的老師有沒有因為你學習成績不好而看不起你、不理你?

7、當你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你的同學有沒有幫助你?

a、快樂()b、不快樂()c、有時快樂,有時不快樂()

a、讓你找到錯誤的原因,幫助你改正()b、教育、鼓勵你要好好學習,爭取好()c、批評、責罵、打你一頓()d、不一定()

13、你有沒有因為迷上電視或電腦、電子遊戲而不寫作業?

a語文()b數學()c英語()d體育()e美術()f音樂()g思品()

a無作業()b可以玩()c可以做實驗()d有趣()e喜歡這門課的老師()f老師講課生動()

a.作業太多()b.上課很無聊()c.不喜歡這門課的老師()

a不會()b不想寫()c想看電視()d想玩()e對這門課不感興趣()

a聽講()b討論()c練習()d遊戲()e教學用具()f其它(説詳細)()

調查統計表明問卷調查結束後,我們逐一統計各選項所佔百分率,進行對比研究,得出結論:因具體教師教學方法的不同,學生情況的差異等原因,在個別選項會出現較大差異,但整體上看,情況是相似的,説明我校存在的問題實質上也是我市國小應該共同面對的問題。

我們經過長期觀察,深入調查研究,結合問卷調查和個例訪談,得出造成孩子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厭學是家庭、社會、學校,還有孩子自身的認知條件綜合作用的產物。究其實質,學生的學業負擔、精神壓力過重;教師的素質還不盡如人意;學生精神家園的失落;教師過分看重學生的學業成績而忽略學生的內心感受,導致師生之間缺乏有效地溝通等是造成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

雖地處縣城,但諸多孩子因父母在城區買了樓,他們為生計而奔波或外出打工,造成了一大批留守兒童跟着爺爺奶奶生活,老人疼愛第三代,加上覺悟比較低,對“小皇帝”百依百順,就造成了這些學生的依賴性強,懶惰思想嚴重,導致這些學生缺乏責任心與自制力,上課自由散漫,把在家中養成的壞習慣帶到學習上來。久而久之,學習自然跟不上,越是跟不上,越是不想學,形成了惡性循環,很難提高上去。

還有一部分家長給孩子宣傳“讀書無用論”,給孩子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我校五年級某班有這樣一位這家長。他的兒子在學校裏整天下課生龍活虎,上課打瞌睡,作業從來不做,寫的字像甲骨文,完全無法辨認,老師教育他還不以為然。實在無奈,請來家長,那家長的一番言論讓班主任無所適從:“哎呀,老師,你想開一點,像我,國小畢業,開了個公司,現在照樣發財,他的成績上不去,你就隨他去吧!孩子過得開開心心就行了!”……一個孩子在這樣的思想中長大,真是被毀了!!!

有些父母確實認為讀書很重要,但由於自身受教育程度有限,他們沒有科學的教育方法,認為“棍棒下出人才”,我所教的班有個學生孫某,行為習慣比較差,對同學存在着暴力傾向,對老師也不太尊重,成績更是不用提了,對學習有強烈的抗拒心理。後來才瞭解到,由於他是農村男孩,母親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就不懂得如何關注他的學習,為了讓孩子成績好,幾乎每天對着孩子言辭苛刻,一出現錯誤就被母親責罵甚至捱打。在這個過程中,母親沒有培養起來孩子正確的學習觀念和學習行為,反而養成了孩子對學習的排斥行為。在低年級時母親的行為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當孩子進入七歲八歲萬人嫌的叛逆期,母親的一如既往的管教方式和孩子的心理成長欲求必然產生巨大的衝突,從而導致厭學情緒的嚴重化。後來,我試着和他的家長交流過,在交談的過程中,我發現,他母親不是一味地暴力,其實是個很負責任的家長,但因為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對於兒子的教育選擇了“簡單易行”的暴力方法。我這樣對那個家長説:“拳打腳踢只會換來孩子的叛逆和憎恨,他就會更加放縱自己的言行,物極必反,你這樣教育是與你的本意背道而馳的,你必須立刻停止,否則後果真的不堪設想!”家長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但我不知道她是否真的會有所改變,我所能做的就是在學校裏多關心這個學生,不能再讓他覺得自己很垃圾,要幫他重新樹立信心,也許他的壞表現只是為了引起老師和家長的注意,讓我們去關心他。畢竟,他太缺乏愛了。

我們都知道,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是孩子成長的保障。如果一個孩子知道累了,有父母的懷抱可以依靠,受委屈了,有父母為他擦拭眼淚,考得不好,父母會和他一起尋找原因,幫助他,鼓勵他……孩子沒有了這些後顧之憂,他當然能全心全意去學習。相反地,一個充滿“戰爭”氣氛的家庭,只能給孩子帶來焦慮和不安。孩子沒有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心理上有壓力,就沒有心思學習,就容易引起厭學情緒。

“望子成龍”是絕大部分家長畢生為之所奮鬥的,他們把自己曾經的遺憾,對未來的憧憬都寄託在孩子身上。國小課程家長能輔導,再加上學生獨立意識不強,容易接受家長管教,父母為孩子訂資料,請家教,節假日帶孩子學習這個,培訓那個,為使孩子成績達到家長的要求,往往採用物質刺激和體罰或變相體罰來孩子,這種方式產生的效果不僅是極短暫的,更是有傷學生身心健康的,這種刺激一旦消失,學生會回到毫無約束的狀態,開始不愛學習,產生厭學心理。

近年來,人們在對教育目的的理解上出現片面性,一些學校把基礎教育的功能狹隘化,以“應試教育”代替了全面發展的教育。

在我們學校,雖不斷強調減輕孩子的課業負擔。但仍有個別老師靠課下佈置大量作業來提高質量,教師往往為搶時間,趕進度,犧牲了孩子的天性和本來可以健全的人格,使孩子們的個性受到嚴重的壓抑。由於學生自控能力,學習自覺性等有限,這樣造成的直接後果,有的學生精神恍惚,產生學習焦慮症,重負下的孩子習慣於被動應付,主動性,積極性和競爭能力差,對學科厭倦。

有時,老師由於急躁的情緒或一時不冷靜説出一些過火的'話,如:“你真是咱們班的害羣之馬,我怎麼會遇到你這樣的學生?” “你真是無藥可救了,還是回家自學去吧!” “你永遠也學不好,你要能及格,太陽就從西邊出來了!” “對你講話就是對牛彈琴!”……這些定性的話,消極的斷言,嚴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使他們失去了努力改正缺點的勇氣和信心,使學生與老師產生對立情緒,自我否定,最終引發厭學症。

不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會給學生增加許多阻力,不斷的挫折感降低了學生的自信心,造成精神苦悶,久而久之對學習失去興趣。就拿我自己作個例子:七年級的時候數學考年級第一,學習勁頭十足,到了九年級,數學試卷經常一片空白,想到深更半夜也下不了筆,太痛苦了,後來就對數學徹底厭煩了,討厭上數學課,看到數學試卷就開始焦慮,就是所謂的厭學症。

很多學生將學習看成是完成父母老師交給的任務,缺乏內在動力和興趣,不願學習。

1、老師和家長要默契配合,重視與孩子的溝通,交流。

幫助學生制定符合他的學習策略,鼓勵孩子要儘自己最大努力,相信自己。比如,教師家訪時,不要總是“告狀”,家訪時,“報喜”有時比“報憂”更管用,萬不可兩面夾攻學生,這樣學生會覺得老師和家長都對他絕望了,更容易產生厭學心理。培養孩子美好的心靈比讀書考試更重要。

2、減輕學業負擔,讓學生在學習上有輕鬆感,成功感。

每當克服了種種困難獲得了某種知識時,人的心理上就會有一種成功的喜悦,覺得自己是很棒的,就會產生繼續探求的動力。所以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應對學情充分了解,並且堅持表揚為主的原則。以我自己的課堂作為一個例子,一般來説,我喊學生回答問題的順序是:中等生—學困生—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為什麼是這樣的順序呢?上課伊始,我都會先複習一下上節課所學內容,由於是複習,叫優等生是浪費時間,但如果一開始就叫學困生,那麼他會因為緊張或真的忘記了而什麼都説不出來,所以我先選中等生回答,相當於是對學困生的一個提醒,喚起他們的回憶,然後再叫他們回答問題。這時候他們回答問題就簡單多了,我還能趁機多給他們一些表揚。上新課後,都是先讓優生髮揮,一來給其他人做個榜樣,二來也不能忽略優生,他們的學習動機也需要不斷強化,然後再叫中等生,學困生,這樣循序漸進,大家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穫,學到了東西,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學生就會有學習的勁頭。

3、豐富課外活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不同學生的天賦表現在不同方面,有的學困生畫畫很好,足球踢得好等等,如果把他們硬逼在學習上,反而會漸漸泯滅其他的優點,最後這個孩子就真的一點夢想都沒有了。所以可以豐富課外活動,讓他們施展自己的特長,讓他們得到同學佩服的目光,讓他們能夠代表班集體爭光,孩子的心靈變得光明瞭,那麼內心陰暗的想法就少了,能減少他的厭學心理。

國小生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時間,需要愛,需要各方面的呵護。孩子的心靈是美好的,同時又是脆弱的,我們都要用心去澆灌。

第7篇

如今中學生厭學心理較為普遍,正確認識和解決中學生厭學心理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至關重要的問題。如何認識和評價這一心理問題,如何使中學生走出這一心理困境,尋求心理健康,已成為擺在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今年3月——9月我談話,問卷調查等有效渠道,對眾多在校中學生做了厭學心理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的中學生是非觀念、愛憎觀念是好的,造成厭學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客觀方面的原因為主導因素。

1、受社會不良文化及市場經濟浪潮的衝擊。“上學無用論”在當代中學生中普遍流行,中學生不能客觀地看待和理解知識的重要性,認為學習是被動、煩惱的事,學習是為老師而學、為家長而學,與自己無關。

2、受校外營業性娛樂場所影響或吸引,使中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認為有趣的事情上。

3、受一些社會現象影響,如知識分子就業難的現狀等。

二、家庭因素。家庭是學生的第一課堂,對學生學習態度甚至人生態度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主要有:

1、家長溺愛。這類放縱型家長對子女放任自流,導致子女懶學勤玩,使孩子滋生了依賴性與懶惰性,不僅對枯燥的學習毫無興趣,而且易沾染社會不正之風,貽害終生。

2、家長要求過於苛刻。“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有些強制性家長不顧孩子的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規劃孩子的人生與未來,逼迫孩子學習,如果孩子成績不好還要嚴加懲罰,這樣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進而產生厭學情緒。

3、家庭關係不和或家庭破裂。家庭關係不和或家庭破裂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難以抹去的創傷,家庭的陰影會佔據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進而無心學習,產生厭學情緒。

三、學校因素。學校是中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對中學生的影響尤為深刻。主要有:

1、教師素質低下。教師是學生第一線的教育者,是影響中學生學習態度的.最關鍵因素。教師往往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學生其他方面的素質,這種對學生能力的錯誤評價使學生頗為不滿。更有的教師,公然歧視所謂的“差生”,僅僅因為他們學習成績不好而全盤否定,見了他們更是表現出不屑與輕視,一旦這些差生做錯什麼就嚴加懲罰,大打出手,彷彿遇見仇敵一般。“差生是由老師一手造就的。”低素質的教師使學生對其產生逆反心理,明知自己做得不對還是要做,為的就是“整老師”,“你想辦法整我,我就想辦法整你!”

2、沉重的學習負擔。現在,學習是學生的第一要務,提高升學率更是各個學校的第一要務,這關係學校的生存與發展。然而,一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採取“填鴨式”教育方式,使學生身心負擔過重,精神高度緊張。大量的作業,大量的練習使學生越發感覺學習是極其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出厭學情緒。

3、教師教學觀念陳舊,不懂因材施教,重死記硬背、題海戰術,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指導和能力培養,講課枯燥無味。作業繁多乏味,多為反覆型、單純抄寫型作業。

1、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學習不刻苦,基礎差,成績跟不上。

2、學習方法不當,感覺付出沒有回報。其實,説到底,自身因素也歸屬於客觀因素,這是父母及教育工作者的失職,完全可以避免。

那麼,當一箇中學生出現厭學情緒時,他會有什麼表現呢?

一般認為,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否定的內在反應傾向,包括厭學情緒、厭學態度和厭學行為。表現為對學習極度厭惡反感,在課堂上睡覺或做與學習無關的事,經常曠課或逃學,自覺地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如迷戀網絡、打架鬥毆、早戀等,這是中學生喜愛向別人展現自己的必然結果,學習成績不好,就要在其他方面超過別人,讓別人對自己刮目相看。厭學的直接後果就是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下降,學習成績急速下降,間接後果則影響學生的人生態度及人生價值。

其實,“差生”不差,只是被主觀地扣上了“差生”的帽子。調查表明,有些成績差的中學生並不是一直學習成績都差,甚至有的還曾經排在班裏前幾名,只是後來的一些因素使他們開始“變差”。越是厭學,成績越差;成績越差,越是厭學。那麼,如何擺脱這一惡性循環,使“差生”重獲自信,重新走上正確的學習道路呢?鑑於以上對厭學原因的分析,我認為應採取如下相應對策:

良好的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能激發愛國熱情,在學習上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強烈的責任感。學習不是為別人而學,而是為自己學,自身的素質提高了,才能施展出自身的才華與價值,為社會做出貢獻,為祖國效力。當今科技迅猛發展,競爭日益激烈,社會需要的是智力型人才,一個人如果不努力學習,不能掌握足夠的科技文化知識,就不能在社會立足,甚至不能生存。

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十分重要,作為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應積極與學生家長聯繫、配合,使雙方的信息得到及時地反饋,發現學生有厭學情緒應想方設法積極進行心理誘導,決不能任其自流,也不能實行強制管理,這樣更會加重學生的厭學心理,使問題更加難以解決。作為家長,應努力營造和睦的家庭氛圍,瞭解自己孩子的性格,儘量避免或減少孩子心靈上的創傷,家長不是永遠都對,自己有錯不要羞於承認,家長主動承認錯誤有利於父母與子女建立和諧的關係。學校應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對行為上過於放蕩的學生按規定給予適當的處分是必要的,也應考慮學生的想法,運用多種形式,進行啟發式誘導,想方設法增強學生抗禦挫折、精神壓力的能力,以增強學習信心。

教師的作用不只是教書,還有育人。如何育人?應當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當這些優點被別人認可並讚揚時,他便會擁有很強的自尊心與自信心,這樣,他才能嚴於律己,勤奮學習。試想,如果學生在教師眼中都一無是處,他還有什麼動力推動他學習呢?教師應該更為關注處於弱勢的學生,真心地幫助他們,孜孜不倦地誘導他們走出陰影。

作為思想活躍的中學生,不會僅僅滿足於課堂接受,而期望通過課堂活動或社會實踐來獲取知識、展示才華,這就大大激發其學習動機。

努力提高教師素質水平,堅決避免教師歧視“差生”現象,嚴厲制裁體罰學生現象,為學生學習生活提供和諧的環境。教不好學生説明教師水平低,不説明學生差。教師應該多與學生交流,教給學生掌握知識的合理學習方法,使學生克服學習的盲目性,提高學習效率與自學能力,誘發學習興趣。實行民主教學,變我講你聽、我説你服的灌輸型教學為表演、演講、辯論、討論、競賽的激發型教學,採取多種趣味性方式,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不自覺地投入到學習氛圍之中。佈置作業應適度,更要新穎,杜絕“題海戰書”。

師生情感的融洽,不僅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而且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與主動性。課上是老師,課下是朋友,變傳統的師生關係為平等、互尊互愛的師生關係。老師真誠地關心愛護和尊重學生,充分挖掘其閃光點並給予充分的肯定,給予鼓勵與表揚,這樣的老師也必定能夠得到學生的尊重與認可,使學生專心致志地聽課,以積極的態度,積極配合各項教學工作。

七、加大力度整治營業性娛樂場所及非法音像圖書製品等。

為創造一個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營業性娛樂場所永遠都不應允許未成年人進入,積極開展各項針對非法音像圖書製品的整查活動,依法嚴懲製造者、傳播者。

綜上所述,當代中學生厭學心理的成因是複雜多樣的,但解決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相互滲透的,這仍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合理選擇、綜合運用,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多管齊下,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a、從來不做課堂筆記b、平均每週1-3次c、平均每週3-5次d、平均每週5-7次e、平均每週7次以上

a、所有課程的課都不喜歡b、5門以上課程不喜歡c、3-4門課程不喜歡d、1-2門課程不喜歡

a、從來不會b、偶爾無精神,打瞌睡c、有時無精神,打瞌睡d、經常無精神,打瞌睡

6、上課時你會做與課程無關的學習(比如英語)( )

a、從來不會玩遊戲b、偶爾會玩遊戲c、有時會玩遊戲d、經常會玩遊戲

a、知識水平高 中 低 無b、能力水平高 中 低 無c、師德水平高中 低 無

a、不能按時完成b、抄襲但能按時完成c、有時交有時不交d、幾乎不交

a、從不遲到或早退b、每週遲到或早退3次以內c、每週遲到或早退4-6d、每週遲到或早退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