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教學方法與手段有哪些6篇 教學藝術:創新方法與靈活手段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4.72K

本文將探討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多樣性。教學方法可以包括講授、討論、實踐等多種形式,從而滿足不同學習需求。而教學手段是實施教學方法所藉助的工具和資源,如多媒體設備、教學軟件等。通過深入分析教學方法以及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我們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教學方法與手段有哪些6篇 教學藝術:創新方法與靈活手段

第1篇

1、案例教學法: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對選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審理和討論,做出自己的判斷和評價。這種教學方法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加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能力。案例教學法在課程中的應用,充分發揮了它的啟發性、實踐性,開發了學生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例如:王洪江老師的錄像課(學前兒童常見心理問題)就是利用這一教學法完成的。

2、情景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是將本課程的教學過程安置在一個模擬的、特定的情景場合之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學生的演練,在仿真提煉、愉悦寬鬆的場景中達到教學目標,既鍛鍊了學生的臨場應變、實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躍了教學氣氛,提高了教學的感染力。這種教學方法在本課程的教學中經常應用,因現場教學模式要受到客觀條件的一些制約,因此,提高學生實踐教學能力的最好辦法就是採用此種情景教學法。學生們通過親自參與環境的創設,開拓了視野,自覺增強了科學意識,提高了動手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此外,在本門課程的教學中,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既滿足了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培養的需求,也體現了其方便、有效、經濟的特點,能充分滿足教學的需求。

3、講授法:講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對重要的理論知識的教學採用講授的教學方法,直接、快速、精煉的讓學生掌握,為學生在實踐中能更遊刃有餘的應用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

4、討論法:在本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多處採用討論法,學生通過討論,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展開學習,讓所有的人都能參與到明確的集體任務中,強調集體性任務,強調教師放權給學生。合作學習的關鍵在於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依賴、相互溝通、相互合作,共同負責,從而達到共同的目標。通過開展課堂討論,培養思維表達能力,讓學生多多參與,親自動手、親自操作、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5、 體驗學習教學法:“體驗學習”意味着學生親自參與知識的建構,親歷過程並在過程中體驗知識和體驗情感。它的基本思想是: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過程並不是一個“教師傳授—學生聆聽”的傳遞活動,學生獲取知識的真實情況是學生在親自“研究”、“思索”、“想象”中領悟知識,學生在“探究知識”中形成個人化的理解。例如,劉豔華老師在 “學前兒童生長髮育的指標及測量評價”一節教學中,組織學生到幼兒園對兒童生長指標測量,然後進行統計分析,並讓學生針對非正常兒童生長狀況,設計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種親自體驗的學習,也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喚起了學生的“求知熱情”,使學生在“求知興趣”和“求知信仰”的支持下熱情地求知,這時,真誠熱情的態度就化作了理智的力量。

教學方法與手段有哪些6篇 教學藝術:創新方法與靈活手段 第2張

第2篇

讀書需要思維,思維始於問題。設疑是教師有意識地設置障礙,使學生產生疑問,引導學生思考,是一種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維導向。用設問引入新課,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促進學生積極地學習。

在化學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缺乏趣味性,學起來枯燥,教起來乾癟,對這些內容就要求教師有意識地創設懸念,使學生產生一種探求問題奧妙所在的神祕感,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高二的原電池的知識時,引言可這樣設計:“一天滿載着精選銅礦砂的‘阿那吉納號’貨輪正向日本海岸行駛。突然,貨輪上響起了刺耳的警報聲,船員們驚呼:漏水了。堅硬的鋼製船體為什麼突然會漏水呢?是貨輪跟其它船隻相撞還是觸及了水底的暗礁?都不是,是鋼製船體因鏽蝕而穿孔漏水了嗎?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這究竟是何原因?原因是船上的貨物:精銅礦砂。為什麼精銅礦砂可使鋼板出現漏洞呢?!我們學習了原電池的知識就可解釋這個問題。我們這節課就講關於原電池的知識。”這樣引入新課使枯燥的知識變得趣味橫溢了。

這是直接闡明學習目的和要求、各個重要部分的內容及教學程序的導入方法。 強調重要性也是一種開門見山的引入方法。有些化學知識十分重要,且抽象難學,在上新課前先強調學好這些化學知識的重要性,對於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從而努力學好這些知識是大有幫助的。如,在講解摩爾知識前,先給學生強調這部分十分重要,它貫穿於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計算的核心,只有學好它才能學好化學。

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已知的素材為出發點,教師通過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講解、談話或提問,以引起聯想,自然地導入新課。

根據教材內容,教師還可用激情的語言,講述一點化學史料,藉以喚起學生愛祖國,愛科學的熱情,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鹼金屬部分知識時,可先告訴學生金屬鈉是由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的。戴維用電解法電解鉀後,將分解得到的生成物倒入盛有清水的大玻璃杯中時,“轟”的一聲發生了猛烈的燃燒和爆炸,戴維從此失去了一支眼睛,但這些絲毫沒有動搖戴維酷愛科學,勇於攀高峯的決心,他十分風趣地説:“幸好只瞎了一隻眼睛,還有一隻眼睛,還可以繼續為化學事業工作。”後來戴維更加努力工作,成功地用電解法制得了鉀和鈉,還成功地製得了鋇、鈣、鍶、鎂等金屬,此外還製取了非金屬硼和氫氣(n2o)等。我們九十年代的青年學生,要好好向戴維學習,將全部精力用於學習,將來為祖國的四化建設,作出一份應有的貢獻。

用化學魔術引入新課,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從而把新課推向高潮。比如,在講解氨的結構和性質一節時,可先給學生做“空瓶生煙”的小魔術,然後指出:氨氣除了具有與氯化氫作用生成氯化銨的性質外,還有哪些性質呢?我們這節課就詳細討論氨氣的結構和性質。

有些化學概念,表面看來很相近,但實際是有區別的,有的學生易把它們混淆起來。在上新課時,採用類比引入,便於學生把新舊概念區分開來。 例如,講電解時,可先讓同學回憶電腦的知識,然後再提出電解與電腦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它們又有何區別與聯繫?我們學習了電解的知識,這個問題就不難解答了。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電解的有關知識。

人們認識事物,總是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低級向高級這一客觀規律的,學生學習也是這樣,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把舊知識作為新知識的`“引燃點”。由複習舊知識入手,導入新課,這是常用的方法。

學習是循序漸進的。有經驗的教師,常以複習、提問、做習題等教學活動,提供新、舊知識聯繫的支點,使學生感到新知識並不陌生,能降低學習新知識的難度,在學習之始就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這樣的導入,教師要摸清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水平。

學生學習之始的心理活動特徵是好奇、好看,要求解惑的心情急迫。在學習某些章節的開始,教師可演示富有啟發性、趣味性的實驗,使學生在感官上承受大量色、嗅、態、聲、光、電諸方面的刺激,同時提出若干思考題,通過實驗巧疑佈陣、設置懸念。

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所以有經驗的教師,常在教學之始,編擬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起學生聯想,或滲透本課的學習目標。

用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來導入新課,能使學生產生一種親切感,起觸類旁通的功效;也可介紹新穎、醒目的事例,為學生創設引人入勝、新奇不解的學習情境。

青少年都愛聽故事,在化學的發展史中,妙趣橫生的典故很多。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需要,選講聯繫緊密的故事片斷,可避免平鋪直敍之弊,收到寓教於趣之效。

第3篇

該背的,該記憶的,一定要讓學生記清楚,記明白。很多學生都有這麼樣的誤區,以為數學是不需要記憶,實際上這是非常大的誤區。數學也是非常需要記憶的,而且必須記憶的清清楚楚,不能有一點的馬虎和出錯。比如説我們國小時候都要記憶的十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以及乘法口訣。可能歷史大體知道意思就行了,但是數學作為嚴謹性的學科,必須要記得清清楚楚。

所以數學中的定理和公式一定要讓學生背的滾瓜爛熟,一定不能出任何的差錯。

第二:作為教師,在讓學生背過公式和定理的時候。這個時候,教師一定要講,一定要把公式和定理是怎麼用的講明白,講透徹。什麼時候用這個公式,用這個公式的時候,什麼地方容易出錯;什麼情況下不可以用這個公式等等

然後就是配上對應的習題和練習。習題的選取也是非常重要的,習題要體現知識性和能力。

我們都知道數學題目永遠是做不完的,考試中出現原題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基本沒有什麼可能。

所以作為教師,一定要把數學思想和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學會一道題的方法,就可以會做一類題。

課堂上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後要及時複習不留疑點。

要想學好數學,多做題目是必須的,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

剛開始要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上的習題為準,反覆練習打好基礎,再找一些課外的習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決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規律。

對於一些易錯題,可備有錯題集,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的解題過程兩者一起比較找出自己的錯誤所在,以便及時更正。

教學應該是創造性的活動,要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態度、能力、知識等方面的發展創造條件。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髮現和解決問題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學習和掌握一些方法,為培養其終身學習和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奠定基礎。隨着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探究式的教學策略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採用,合作式的小組學習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課堂逐漸地被還給學生。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性質》時,我將這個問題交給學生去研究,然後在小組內交流,學生互相補充,最後總結概括出結論。這樣,學生有了明確的任務,又有了完成任務的機會,自然會精誠團結,互相幫助,共度難關。

課堂中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問題我定,解決問題的方法由你想的課堂定位使原本被動、沉悶的課堂大為改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思維的深刻性、探究的精神均得到了培養,這節課採用的“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遵循了“創設問題、提出問題→合作交流,探索規律→應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思路來組織教學過程。課堂教學改變過去那種“接受式”學習方式,形成一種對知識進行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

講練結合這種方法有利於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參與中思考、學習,充分利用課堂四十五分鐘,不僅可以減輕學生負擔,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要想在有限的45分鐘內達到練習的目的,教師必須把握好上課的前20分鐘,因為這一時段是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時機首先,上課時教師要精講,在課堂上以訓練為主。讓學生多動腦,勤動筆。有句話説得好“數學,只有自己做對了,才叫做真正學會了”。

要想使練習效果明顯,課前必須精心篩選與本課新授內容緊密相關的練習。練習題要有一定的坡度,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同時練習要適量,確保學生能完成。對於新授課的課堂練習必須規範學生的表達,在第一次必須形成正確的表達,不能只對答案不注重表達習慣,練習中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作業,教師一定要批改,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反饋。

第4篇

課堂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由於善於與人合作和交流在當今世界變得越來越重要;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之間不僅僅依靠個人的自主建構,更為重要的是在學校這一特定環境下不同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中實現的。

1、在交流中要給學生思考和做出判斷的時間,正如杜威所説:“許多兒童由於緩慢,由於不能迅速作出回答而受到指責,其實,他們那時正花費時間積聚力量以便有效地迅速處理他們面臨的問題,在這種場合下,若並提供給他們時間和閒暇,從而不能做出真正的判斷,那就是鼓勵迅速的但卻是倉促的淺薄的習慣。”

2、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並捕捉價值。在學生髮言時,教師要學會傾聽,特別是當學生的想法和教師不一致的時候,首先要尊重,不要隨意打斷學生的想法,其次就是捕捉學生想法中的價值。

3、促進生生交流要保證互動的廣度和深度對於有價值的想法,老師可以通過追問等方式激發生生之間的交流,可以讓學生對不同的做法進行比較,在交流中突出不同做法的價值之處。另外還要鼓勵學生親自實踐,讓精彩的做法每個人都能試一試,在做一做中加深學生的認識。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老師往往不希望看到學生出現困難和錯誤,實際上學生的困難和錯誤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如果我們能關注,並在課堂中巧妙利用,同樣會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起到推動和深化作用。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不要回避學生的錯誤,對於學生的錯誤要正確面對,不但能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還能提升教師的教育智慧和靈活反應能力。

第5篇

以音樂感受體驗為主,通過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感受鑑賞音樂美,情感體驗外化等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以欣賞活動為主,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藉助音樂作品進行聆聽、聯想、想象、模仿、分析、比較等激發學生自覺地學習、促其形成對音樂學習的濃厚興趣與求知慾望。

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實際音響、示範、直觀等方法,讓學生獲得感性知識,深化學習內容的方法。

以音樂實踐活動為主,通過在老師指導下學生親身參與的各項音樂實踐活動,形成與完善音樂技能和發展音樂表現能力的方法。

將知識運用於實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和發展音樂表現能力的方法。

培養學生音樂創造性思維、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方法。包括即興創作、表演創作等。

以語言傳遞為主,通過老師和學生口頭語言以及學生獨立閲讀書面語言為主的音樂教學方法。

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活動以及學生獨立閲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包括講述、講讀、講解、講演等。

師生以口頭語言問答的方式進行教學的方法。包括啟發式、問答式、指導式談話。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通過討論或辯論進行學習的的方法。

以探究、發現為主,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觀察、分析、綜合、比較、收集、交流等方式,引導學生多角度學習並的出結論的方法。

1.、是動作要與鼓聲相合,能走在點上,迅速反應鼓聲的變化。在此基礎上可加上音量、速度的變化;前後轉向的變化;開始與停止的訓練等等,還可以在停止時下一個動作口令;訓練反應能力。這種口令包括一個規定的動作如"蹲下"、"趴下"、"一條腿抬起";也可以不規定動作由學生自己創造一個造型動作:還可發口令:"幾人一組!"(數字)或規定二人一組,用身體某部位相碰等等"、等等。這方面的遊戲特別多,只要教師不斷開動腦筋會有更多可能性挖掘出來。

2、聲勢練習奧爾夫和凱特曼創造的用具體動作發出響聲的練習"聲勢"是對世界音樂教學的一大貢獻,我們稱為"古典聲勢",這是根據四部合唱設計的控指(女高音)、拍手(男高音)、拍腿(女低音)、跺腳(男低音)四個聲部。它們的記譜是這樣的:符幹朝上為右(指、腿、腳),符幹朝下為左(指、腿、腳〕捻指一般是雙手,少數才分開左右由於不易打出聲響,可建議學生用彈舌協助動作發聲。在他們二人合作的《學校教育》第一卷中專門有一部分"節奏一旋律練習"。這是最早的成果之一,裏面提供了大量聲勢訓練及教學中應用《合奏、伴奏、即興等等)的練習範例,有極高的價值,是一部傳世佳典。

3、聲勢可以説是動作教學的最基礎方法,它可以從拍手開始,發展到四種方式,現在各國還有根據非洲、拉丁美洲以及美國本土的民間歌舞中原有的形式增添不少新的內容如拍胸、拍頭、拍臀,腳下音色豐富的踢吐節奏等。對訓練節奏感、反應能力、身體的諧調能力及即興有非常好的效果,也深受孩於們歡迎。

4、聲勢與節奏朗誦結合,如為兒歌童謠伴奏。使學生一腦多用,豐富的聲響與多聲部的合作令他們學習興趣更濃。

第6篇

?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寫作方面明確要求:“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地表達。”寫作水平的高低,作文成績的好壞,直接反映學生的語文素質。在中學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根本沒有寫作慾望,出現作文內容空洞,缺乏對生活的感受與體驗,沒有新意,語言表達平淡無味,更談不上寫作的個性與創意,甚至就是應付了事。

因此,中學語文教師,應該把寫作教學當成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環節。探索作文教學方法或教學形式,尤為重要。其目的是讓學生把寫作當成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在快樂的情感體驗中,完成表情達意能力提升的目標。

著名藝術家羅丹説:“美到處都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的眼睛。”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美,使學生對生活中的美產生感動,從而讓生活真正成為學生寫作的源頭活水。學生不是沒有生活,只是缺乏有意識地感悟、體味和提煉,不能引起他們觀察、表達的興趣,更不用説挖掘生活的內涵了。因此,讓學生參與和發現生活,教師必須學會創新生活,使尋常的生活產生新的變化,使之具有陌生化的效應。

教師要因地制宜,創設條件讓學生融入社會,投入生活,擁抱自然,積澱情思。例如,學生可以深入社區,或走進工廠農村,進行調查研究、收集材料、採訪人物等等,這樣學生面對沸騰的社會生活,對瞬息萬變的世界,對人們價值觀念的嬗變都有了直接的印象、深刻的體驗。

一旦對生活有了獨到的發現,有了深刻的領悟,就有了切入點,便能信手拈來,寫出原汁原味的好文章來。

寫作靈感是人的顯意識和潛意識交互作用的結果,是創作的靈感火花。作文教學中創設情境是提高學生寫作興趣,激發學生寫作靈感的催化劑。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可創設使學生心理亢奮的情境,使其在不知不覺中進入積極思維的狀態。

以讀促寫,以寫導讀。作文教學中,學生的分析能力,多角度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都要在平日的學習過程中獲得。因此應該重視在閲讀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學習詩歌和散文單元,可以讓學生寫短評,從不同角度欣賞作品的藝術魅力;學習小説,讓學生分析人物形象,或談對主題的理解等;學習《陳情表》讓學生談自己對新時代“孝”的認識;讀《伊索寓言》學習作者的思維方法,自己重新解讀一則大家熟悉的寓言故事,鍛鍊多角度思維能力。

捕捉直覺,誘發靈感。所謂直覺,就是腦海裏一閃而過的念頭。寫作無從下手的同學很大程度上是棄這種直覺於不顧,一心只想如何寫完作文。教師應該要求學生每人一本摘記本,不光摘錄認為有價值的句或文,更重要是記錄那一閃即逝的某種“念頭”,也許它還不足以使你“心有所動”,但卻不能輕易放過。記下它,積累一段時間後,也許你會發現,從兩個或三個“無頭線索”中就能“有所觸動”,這不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靈感之泉噴湧而出之時嗎?

閲讀與寫作的關係,就是吸收與表達的關係,無法設想只寫不讀會導致學生怎樣貧乏與蒼白的作文。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克拉森的實驗研究已經表明學生充滿趣味的課外閲讀對發展其寫作能力,遠勝於機械的寫作訓練。建立在持續的、大量的課外閲讀基礎上的練筆,形式隨意,短小輕鬆,對於豐富學生詞彙量、提高其駕馭語言的能力、養成個性化的寫作習慣,具有顯著功效。讀寫相結合的積累,可以提高學生寫作的基本素養,對於寫好文章也將是一把萬能的鑰匙,足可以不變應萬變。

梁啟超説過:“閲讀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要指導學生作文,首先應教會他們如何讀書。”葉聖陶也曾把閲讀和寫作比喻為“吸收”和“傾吐”的關係,不吸收豐富的養料,就寫不出好的文章。因此,廣泛閲讀是寫作的前提。

作文評改的目的是讓每個學生認識到自己認真寫出的作文有什麼優缺點,明確今後作文的方向,樹立寫好作文的信心。單一的由教師全批全改作文的形式一般是達不到這種效果的,這也是對學生勞動的一種不尊重,最終導致作文評改目的的落空。學生的自改、互改和老師的評改相結合,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作文評改的活動中來,體現他們在作文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真正認識到自己和他人作文的得失,才能相互促進,起到作文評改應有的作用。

學生作文自改、互改並不意味着教師任務的減輕,如果抱着甩包袱的想法,學生作文的自改、互改註定要失敗。學生在自改、互改時往往會有許多矛盾產生,這需要教師及時瞭解,作化解工作。如果不到位,至少這個小組的活動就不會流暢順利。由於學生評改作文的能力有待提高,這需要教師對他們循序漸進的指導批改作文的方法。

注重教師評語。教師評語是聯繫寫作與教學的重要通道,優秀的評語能夠雙重關注學生的寫作能力和人格成長。它不但能引發學生寫作的強勁內驅力,而且能夠喚醒其熱愛未來的美好情愫,堅定其克服困難與挫折的意志力量;它不但能對學生的語言發揮榜樣的作用,提升其言語的文化品格,而且能對學生產生思想上的影響力、情感上的向心力和人格上的感召力。

總之,寫作教學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語文教師要在寫作教學工作中不斷總結,勇於創新,遵循一定的規律和方法,運用恰當的教法,堅持一些有價值的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定會有質的飛躍,並得到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