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黨建文案

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範文 開題報告三篇

欄目: 黨建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01W

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範文篇一

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範文 開題報告三篇

學生姓名:學號:

專業:技術經濟班

設計(論文)題目:資本運營及某某企業資本運營的案例分析

指導教師:

200年4月21日

目錄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1.論文題目

2.所選論題的背景情況,包括該研究領域的發展概況

3.本論題的現實指導意義

4.本論題的主要論點或預期得出的結論、主要論據及研究(論證)的基本思路

5.本論文主要內容的基本結構安排

6.進度安排

文獻綜述

1資本運營運作模式國內外研究現狀、結論

1.1資本運營的涵義

1.2資本運營相關理論綜合

1.2.1資本集中理論與企業資本運營

1.2.2交易費用理論與企業資本運營

1.2.3產權理論與企業資本運營

1.2.4規模經濟理論與企業資本運營

1.3資本運營的核心——併購

1.3.1概念

1.3.2西方併購理論的發展

1.3.4併購方式

1.4研究課題的意義

2目前研究階段的不足

參考文獻

1.論文題目

資本運營及某某企業資本運營的案例分析

2.所選論題的背景情況,包括該研究領域的發展概況

企業資本運營是實現資本增值的重要手段,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途徑。縱觀當今世界各大企業的發展歷程,資本運營都起到過相當關鍵的作用,並且往往成為它們實現重大跨越的跳板和發展歷史上的里程碑。在我國,近年來不少企業也將資本運營納入企業發展戰略,並獲得了成功。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了重視生產經營、忽視資本運營的瓶頸,認識到資本運營同生產經營一起,構成了企業發展的兩個輪子。可以預見,資本運營在我國企業發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特會越來越大。本文以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wto為背景,比較全面描述了國內外資本運營的現狀,深入地剖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對策,以及對於國外資本運營經驗的借鑑和教訓的吸取。

在研究領域發展方面,國外對資本運營的研究和運用都多於我國。在中國,資本運營是一個經濟學新概念,它是在中國資本市場不斷髮展和完善的背景下產生的,也是投資管理學科基礎的理論學科。資本運營是多學科交叉、綜合的一門課程。它是將公司財務管理、公司戰略管理、技術經濟等相關學科的理論基礎綜合起來,依託資本市場相關工具,以併購和重組為核心,以企業資本最大限度增值為目標,通過資本的有效運作,來促使企業快速發展的一種經營管理方式。資本運營概念雖然產生時間短,但隨着中國資本市場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廣泛地進行資本運營。事實證明,如何有效依託資本市場進行資本運營已成為企業管理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正因為如此,資本運營課程在我國研究也比較熱門。

3.本論題的現實指導意義

近年來,隨着我國資本市場的建立和發展,資本運營觀念在不斷影響着企業管理者們。在資本運營的大潮面前,許多企業也在躍躍欲試。但從我國資本運營的實際來看,進行資本運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同時,國內企業也要面對跨國企業的挑戰。要搞好資本運營,必須先去了解和認識資本運營。

本文就是針對上述現實,充分考慮到國內企業的實際情況,對資本運營的內涵、形式、核心、企業併購的相關內容進行了研究。對企業開展資本運營提供依據和參考,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4.本論題的主要論點或預期得出的結論、主要論據及研究(論證)的基本思路

本文主要介紹資本運營國內外發展、趨勢,以及資本運營的相關理論內容綜述。重點分析和探討資本運營核心——併購的模式、動因、效應分析,並通過國內外資本運營歷程分析我國資本運營發展趨勢。最後通過企業併購案例説明資本運營的過程及總結資本運營重點把握的要點和技巧。預期通過本文對整個資本運營在企業管理運營中的重要性、特點、操作、評價過程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同時對資本運營中的發展提出自己的觀點。

本文理論部分主要參考金融投資類、經濟類報刊雜誌;以及圖書館中大量有關資本運營與企業併購方面的書籍;投資學教材與參考書和教學中老師對資本運營模式的總結與案例分析;另外,指導老師在研究過程中會提供較大量的參考資料。

5.本論文主要內容的基本結構安排

本文主要內容分為三塊:第一部分為理論部分,主要介紹資本運營及其相關的概念、資本運營的特點、形式、國內外發展狀況及重組、併購的相關理論。第二部分重點介紹資本運營的核心——m&a,並通過一個案例分析説明資本運營的全過程、特點和技巧。最後一部分主要總結全文,對資本運營的發展趨勢、特點做一分析和總結。文章在闡述理論問題緊扣what—how—why,並加以背景的介紹,使文章具有較嚴密的邏輯性

6.進度安排

本文從去年11月份確定研究題目後,12月到今年3月份主要進行相關理論、文獻和案例的收集、整理。從3月到4月初完成開題報告(含文獻綜述)和前期正文的編寫。計劃到4月底完成初稿,並交給指導老師審核、修改。爭取5月中旬完稿,並進行論文答辯的準備。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範文篇二

文獻綜述

摘要:從理論上講,企業都在進行兩種經營:一種是所謂產品經營;而另一種為資本經營。一般説來,企業、特別是大企業都不可能沒有資本運營,只是程度大小的問題。所謂產品經營,就是企業圍繞產品與服務等主要業務,進行生產(含服務)管理、產品改進、質量提高、市場開發等一系列活動。而企業的資本運營,是指企業通過對資本大街夠、融資和投資的運籌,以謀求實現在風險與贏利之間的特定平衡,爭取企業資本增值最大化。

關鍵詞:資本運營;併購

1資本運營運作模式國內外研究現狀、結論

1.1資本運營的涵義

在論述資本運營前,有必要把產品運營説一下。從理論上講,企業都在進行兩種經營:一種是所謂產品經營;而另一種為資本經營。資本運營與產品經營就有聯繫也有區別。一般學術界定義產品經營(生產經營)是以物化為基礎,通過不斷強化物化資本,提高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獲取最大利潤的商品生產與經營活動。(張鐵男,企業投資決策與資本運營,2002.4,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有關資本運營的概念表述各有不同,綜合起來可以大體上劃分為廣義資本運營和狹義資本運營。廣義資本運營是指企業通過對可以支配的資源和生產要素進行組織、管理、運籌、謀劃和優化配置,以實現資本增值和利潤最大化。廣義資本運營的最終目標是要通過資本的運行,在資本安全的前提下,實現資本增值和獲取最大收益。廣義資本運營內涵廣泛.從資本的運動過程來看,資本運營涵蓋整個生產、流通過程,既包括金融資本運營(證券、貨幣)、產權資本運營與無形資本運營,又包括產品的生產與經營。從資本的運動狀態來看,既包括存量資本運營,又包括增量資本運營。存量資本運營是指企業通過兼併、收購、聯合、股份制改造等產權轉移方式促進資本存量的合理流動與優化配置。增量資本運營是指企業的投資。

狹義資本運營是指以資本急劇增值和市場控制力最大化為目標,以產權買賣和“以少控多”為策略,對企業和企業外部資本進行兼併、收購、重組、增值等一系列資本營運活動的總稱。資本運營的總體目標是實現資本增值和市場控制力最大化。具體目標是加快資本增值,擴大資本規模,獲取投資回報。提高企業的市場控制力和影響力,優化經營方向。狹義資本運營主要研究的是存量資本的配置,具體運營方式包括股票上市、企業、企業聯合、資本互換、產權轉讓等。

1.2資本運營相關理論綜合

在資本運營理論研究過程中,有許多學者將它與其他經濟學理論結合起來進行分析和研究。深刻分析資本運營產生的原因和作用的原理,從理論的高度掌握資本運營的精髓,有助於增強我們進行資本運營的自覺性,提高資本運營的技巧。

1.2.1資本集中理論與企業資本運營

在19世紀上半葉,資本主義世界還沒有出現過大規模的企業併購浪潮:但是,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發展規模的深入分析,馬克思非常敏鋭地抓住了資本集中這一重大問題,並且建立了資本集中型論。在《資本淪》中.馬克思首先論述了生產集中,並指出生產集中包括了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在文中,他還提到了“規模經濟”、“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等。馬克思關於資本集中的機制的理論論述,是完整的、有力的。即使在今天,這個由商品市場和經理市場所形成的競爭制度、股份公司制度、金融信用制度和股票市場等幾個方面所形成的整體,也的確是資本得以流動、重組乃至集中的最重要的機制。

馬克思的資本循環與週轉理論強調資本的流動性,指出資本的生命在於運動,這正是資本運營的核心所在,資本運營是建立在資本充分流動的基礎之上的,企業資本只有流動才能增值,資產閒置是資本最大的流失。因此,一方面,企業要通過兼併、收購等形式的產權重組.盤活沉澱、閒置、利用效率低下的資本存量,使資本不斷流動到報酬率高的產品和產業上,通過流動獲得增值的契機。另一方面,企業要縮短資本流動過程,加快資本由貨幣資本到生產資本,由生產資本到商品資本,再由商品資本到貨幣資本的形態轉換過程,以實現資本的快速增值。同時在資本運動總公式中,也相應地反映了生產經營和資本運營的關係。

1.2.2交易費用理論與企業資本運營

1937年,著名經濟學家科斯在《企業的性質》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費用理論。該理論認為,企業和市場是兩種可以相互替代的資源配置機制,由於存在有限理性。機會主義、不確定性與小數目條件使得市場交易費用高昂,為節約交易費用.企業作為代替市場的新型交易形式應運而生。交易費用決定了企業的存在,企業採取不問的組織方式最終目的也是為了節約交易費用。所謂交易費用是指企業用於尋找交易對象、訂立合同、執行交易、洽談交易、監督交易等方面的費用與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談判成本、答約成本,監督成本構成。企業運用收購、兼併、重組等資本運營方式,可以將市場內部化,消除由於市場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風險,從而降低交易費用。

交易費用理論與垂直兼併、混合兼併有着密切的關係。它很好地解釋了企業垂直兼併、混合兼併的內在原因,並對原有理論作了補充和調整。

1.2.3產權理論與企業資本運營

產權理論認為,資產的權利界定是市場交易的先決條件,明晰的產權界限是企業資本運營的客觀基礎。企業資本運營是建立在規範化的公司產權基礎上,沒有界定清晰的產權、規範的股權結構和合理有效的股權流動機制,真正的公司併購、重組等資本運營行為是難以產生和發展的,在清晰的產權界定基礎上,企業資本運營行為有助於推動產權的合理流動,盤活存量資產,實現資產的價值型管理和優化重組,進而促進資源的科學配置與有效流動,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同時,企業運用兼併、收購、重組等資本運營方式,推動公司產權的聚合與裂變,可以進一步促使公司產權明晰化。

產權理論要求產權必須明確.必須能夠白由流動.這將從如下方面對資本運營產生推動作用。首先,產權的自由流動可以推動公司併購的社會化。其次,產權的自由流動可以推進企業資本運營市場化進程。第三,產權的白由流動有助於推動企業資本運營國際化。

1.2.4規模經濟理論與企業資本運營

企業通過兼併收購等資本運營方式,有助於推動企業獲取規模經濟效益,優化企業規模結構。有關資料的研究成果表明,一個企業通過兼併收購其他企業而形成的規模經濟效應是非常明顯的。西方發達國家大型跨國公司的成長經歷表明:運用資本運營方式,有助於謀求規模經濟效益.推動企業規模和經濟效益的同步增長,進而推動本國經濟的發展。通過企業的聯合與兼併,日本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優化與重組,獲取了規模經濟效益。在我國,企業小型化、分散化的特點極為明顯.通過兼併、收購重組擴大企業規模,謀求規模經濟效益對於我國企業的成長與發展更具有現實意義。

1.3資本運營的核心——併購

1.3.1概念

所謂併購,即兼併與收購的總稱,是一種通過轉移公司所有權或控制權的方式實現企業資本擴張和業務發展的經營手段,是企業資本運營的重要方式。

併購的實質是一個企業取得另一個企業的財產、經營權或股份,並使一個企業直接或間接對另一個企業發生支配性的影響。併購是企業利用自身的各種有利條件,比如品牌、市場、資金、管理、文化等優勢,讓存量資產變成增量資產,使呆滯的資本運動起來,實現資本的增值。

併購的具體方式包括企業的合併、託管、兼併、收購、產權重組、產權交易、企業聯合、企業拍賣、企業出售等具體方式。

1.3.2西方併購理論的發展

併購理論來源於實踐,並推動併購實踐的發展;在研究西方公司併購史時,學者們從各種角度對併購活動進行了不同層面的經濟學分析,從而形成多種併購理論。

(一)效率理論(efficiencytheory):

效率理論認為:公司有助十促使公司管理層效率改進,產生協同效應,進而提高整個社會的潛在效益。效率理論可以細分為管理協同效應理論、營運協同效應理論、財務協同效應理論、多角化經營理論與價值低估理論。

(二)代理問題及管理主義者(agencyproblemandmanagerism)

代理問題是由詹森和麥克林於1976年提出的,他們認為在代理過程中,由於存在着道德風險、逆向選擇、不確定性等因素的作用而產生代理成本,這種成本主要包括:所有者與代理人訂立契約成本、監督與控制代理人成本、限定代理人執行最佳或次佳決策所需的額外成本、剩餘利潤的損失。這一理論可以歸納為三點:併購可以減少代理成本;經理主義;負假説主義。

(三)現金流量假説(freecashflowhypothesis)

自由現金流量假説源於代理問題。在公司併購活動中,自由現金流量酌減少可以緩解公司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衝突,所謂自由現金流量是指公司現金在支付了所有淨現值(npv)為目的投資計劃後所剩餘的現金量。詹森(jensen,1986年)認為,自由現金流量應完全交付股東,這將降低代理人的權力,同時再度進行投資計劃所需的資金在資本市場上更新籌集將受到控制,由此可以降低代理成本,避免代理問題的產生。

(四)市場勢力理論(marketpower)

市場勢力理論認為,併購活動的主要動因在於併購可以提高市場佔有率、增加企業長期潛在獲利的能力。但是,一些學者認為市場佔有率的提高,並不代表規模經濟或協向效應的實現。只有通過水平或垂直式收購整合,使市場佔有份額上升的同時又能實現規模經濟或協同效應,這一假説才能成立;反之如果市場佔有率的提高建立在不經濟的規模上,則收購可能會帶來負效應。

(五)財富再分配理論

財富再分配理論的核心觀點為,由於公司兼併會引起公司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再分配,兼併利益從債權人手中轉到股東身上,或者由一般員工於中轉到般東及消費者身上,所以公司股東會贊成這種對其有利的兼併活動。

(六)市場壟斷理論

由於企業購併等資本運營本身的特點所在,就是在產權理論形成以後,關於購併對市場力量影響的討論依然在進行。從經濟有益的一面來看,購併帶來的好處也許是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對此我們前面已作了很多的説明。從對社會經濟不利的一面來看,購併活動有可能帶來壟斷。但是現在關於壟斷也有人認為其有好的一面,或至少是不可避免的一面。因為壟斷集中本身是競爭的產物。在現代經濟中,由於競爭己從簡單的價格競爭發展成為質量、技術、服務、產品類別等諸多方面立體的競爭,因此即使是大公司之間也很難就壟斷達成什麼共謀。此外,大公司和大企業在現代科技中的作用日益增大,這也是購併等資本運營活動對現代經濟發展貢獻之一。

除了以上各種理論之外,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購併中獲利一方的收益來源是對企業中其他利益主體的剝奪。如股東為企業內部人,而債權人為企業外部人,在信息方面股東有優勢,因此股東有可能通過企業購併來提高股票的價值,而降低債券的價值,由此來對債券持有人進行剝奪。這就是所謂的再分配理論。另外,按照併購的分類不同,早期的理論還包括橫向兼併理論、縱向兼併理論、混合兼併理論等,此後再做闡述。

購併活動是導致企業規模擴大的經濟行為。在實際的資本運營活動中,也存在着通過出售和分立等方式來減小企業規模的活動。在分析這方面的活動時,也形成了關於公司分立的理論。幾從分析中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來看,可以説都是我們在上面講述企業購併理論時已經使用過,因此這裏不打算對關於分立的理論進行論述。

基本上可以説,在產權進論形成以後,直到它在50年代—60年代興起,它與同時代興起的信息經濟學和博弈論結合在一起,對開闊人們的視野,提供新的分析工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由此資本運營理論也大量地湧現出來。但總體上看,現代的資本運營理論大都還是一種假設或假説,還沒有形成一個比較統一的理論體系。

1.3.3併購效應

併購的效應包括:(1)佯量資產的優化組合效應;(2)資產與經營者的結合效應;(3)經營機制的轉換效應;(4)劣質資產淘汰效應;(5)產品升級換代效應;(6)進入利潤水平更高的行業。

1.3.4併購方式

1、按被併購對象所在行業分:

(1)橫向購併,是指為了提高規模效益和市場佔有率而在同一類產品的產銷部門之間發生的併購行為。

(2)縱向購併,是指為了業務的前向或後問的擴展而在生產或經營的各個相互銜接和密切聯繫的公司之間發生的併購行為。

(3)混合購併,是指為了經營多元化和市場份額而發生的橫向與縱問相結合的併購行為。

2、按併購的動因分:

(1)規模型購併,通過擴大規模,減少生產成本和銷售費用。

(2)功能型購併,通過購併提高市場佔有率,擴大市場份額。

(3)組合型購併,通過併購實現多元化經營,減少風險。

(4)產業型購併,通過購併實現生產經營一體化,擴大整體利潤。

(5)成就型購併,通過併購實現企業家的成就欲。

3、按併購雙方意願分:

(1)協商型,又稱善意型,即通過協商並達成協議的手段取得併購意思的一致。

(2)強迫型,又可分為敵意型和惡意型,即一方通過非協商性的手段強行收購另一方。

4、按併購後被並一方的法律狀態分:

(1)新設法人型,即併購雙方都解散後成立一個新的法人。

(2)吸收型,即其中一個法人解散而為另一個法人所吸收。

(3)控股型,即併購雙方都不解散,但一方為另一方所控股。

1.4研究課題的意義

企業作為運用資本進行生產經營的單位,是資本生存、增值和獲取收益的客觀載體。企業對生產經營進行組織與管理,實質上是對資本進行運籌與規劃,任何企業的生產經營都是根植於資本運作的基礎之上,都必須藉助於資本形式轉換。在某種意義上,企業生產經營可以視為資本經營的實現形式。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後,資本運營對於我國的經濟、社會有着戰略意義。

首先,資本運營將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和完善實質是要由行政機制配製資源轉向市場配置資源,使資本機制得以生產並在資源配置中發揮主導作用。

其次,資本運營將推動想帶企業制度的完善。

另外,資本運營思想的確立將推動企業家隊伍的建設,促進企業經營理論的發展,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最後,資本運營為政府宏觀調空提出了新的課題。

2目前研究階段的不足

長期以來、我國企業界一直重視生產經營,忽視資本運營。重視增量投資,忽視存量資本。重視內部交易型戰略的運用,忽視外部交易型戰略的實施,這些誤區已經嚴重影響國民經濟和企業的發展,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社會的生產和再生產是離不開資本的。在現代市場經濟中,資本是經濟活動得以持續運行的標誌,資本就像一塊巨大的礁石,將社會各種生產要素吸引到它的周圍。資本流向何處,何處的經濟運行就會活躍起來,資本聚集在何處,何處的經濟就會不斷地走向繁榮。

在強調資本運營的同時,我們並不否認產品經營的重要性。事實上,資本經營並不排斥生產經營。在生產領域內的資本運營,必須通過生產經營進行轉換。只有通過生產經營的途徑,資本經營的目標才能最終得以實現。正是產品運營如此重要,有關生產經營的研究成果比較多,而對資本運營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卻很少,也正基於以上原因,筆者才將資本運營作為研究對象。

本文主要介紹資本運營國內外發展、趨勢,以及資本運營的相關理論內容綜述。重點分析和探討資本運營過程中問題的解決途徑。最

後通過企業併購案例説明資本運營的過程及總結資本運營重點把握的要點和技巧。預期通過本文對整個資本運營在企業管理運營中的重要性、特點、操作、評價過程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同時對企業資本運營的發展趨勢做一展望。

參考文獻

[1]肖勝萍,《資本運營》,中國紡織出版社,2002.2第一版。

[2]張鐵男,《企業投資決策與資本運營》,2002.4,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3]臧日宏,《資本運營》,2002,中國農業出版社。

[4]汪少華,《投資學》,2004.2,浙江工業大學經貿學院。

[5]郜卓,《資本運營——理論與案例》,2001.12,中華財會網

[6]李心丹等,《中國上市公司併購績效實證研究》,2002.12,南京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院。

[7]王曙光,《加入wto對企業資本運營的影響與啟示》,2002.7,商業研究。

[8]王明珠,《對我國企業資本運營操作現狀的反思》,2000.8,長春大學學報。

[9]苑澤明,《無形資本運營對策的經濟學思考》,2002.7,商業研究。

[10]《中國併購指數》,2005,全球併購研究中心。

[11]汪金成,《資本運營理論與實務》,2003.6,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

[12]苗澍,《企業併購管理研究》,2003.12,華中師範大學。

[13]劉小劍,《中國公司併購重組模式與案例分析》,2002.2,北方交通大學。

[14]周濤,《企業收縮重組的動因比較分析》,2002.5,北京工商大學。

[15]劉瓊,《企業資本運營的現狀及對策研究》,2002.3,東南大學。

[16]張文傑,《國有企業併購關鍵問題研究》,2001.1,北方交通大學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範文篇三

題目

院系專業

學生姓名學號

指導教師職稱

2008年9月20日

一、本課題的研究目的及意義

(一)研究目的:

運用產業梯度理論研究孝感融入武漢城市圈的方式和路徑,為孝感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從產業角度加快孝感融入武漢城市圈的進程提供理論依據。同時,以理論指導實踐,結合孝感市的產業現狀,分析孝感產業現狀與武漢城市圈產業羣所存在的關聯,找出雙方對接所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途徑,探尋承接產業梯度轉移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最優方略,力圖為孝感與武漢城市圈之間產業結構合理的調整以及鑄造武漢城市圈的產業特色提供思路,為孝感更好地融入武漢城市圈提供參考性意見。

(二)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區域經濟的非均衡發展與互動合作是當今中國經濟的一個顯著特點,由此引發的產業梯度轉移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必然趨勢,國家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時實行了區域間差別政策,同時也促進產業在不同梯度的城市間合理轉移。武漢城市圈作為兩個獲批為國家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城市羣之一,研究其域內的產業梯度轉移,不僅對於產業梯度轉移理論自身的豐富和發展具有意義,而且對於能為區域間經濟合作理論乃至區域經濟學科提供可以借鑑的案例。而且,在過去的一些理論研究中,罕有將產業梯度轉移與武漢城市圈的建設做比較系統、詳細的研究的。從目前的研究情況來看,理論研究仍還處於比較薄弱的階段,而本課題的研究將豐富這一方面的內容,為以後進行更深刻的理論研究作準備。

2.現實意義:

武漢城市圈區域內的產業梯度轉移,既是省會武漢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孝感等衞星城市經濟加快發展的客觀要求。就孝感市而言,至少有以下現實意義:

第一,促進城市發展,增強城市經濟實力。孝感是武漢城市圈內較大的城市,然而孝感市對湖北省貢獻了不到5%的gdp和不到8%的財政收入。通過融入武漢城市圈,就能通過接受武漢的產業轉移,帶動資本、技術、產品和企業家等稀缺要素的進入,促進孝感經濟的快速發展。

第二,促進資源要素流動,增進居民的就業和收入。在產業梯度轉移中,武漢可以充分利用孝感的土地、勞動力和龐大的市場等資源優勢,孝感則變勞動力外出打工賺取的工資收入為在當地就業創造社會財富和利税,這一轉變對促進孝感居民就業和增加居民收入有着重大作用。

第三,實施趕超目標,縮小區域差距。一方面孝感要通過產業轉移推動經濟的超常發展,另一方面產業梯度轉移會使武漢經濟規模總量的增長放慢速度,但又可以通過產業升級取得更高效率。這種資源合理配置提高了武漢城市圈的競爭力,推進了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最終縮小了地區差距。

二、已瞭解的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關於產業梯度轉移,國外學者形成了以下幾種較為有影響的理論:

1.工業生產的產品生命週期理論

弗農(1986)認為,工業各部門及各種工業產品,都處於生命週期的不同發展階段,即經歷創新、發展、成熟、衰退等四個階段,並且在不同階段將由興旺部門轉為停滯部門,最後成為衰退部門。根據該理論,每個國家或地區都處在一定的經濟發展梯度上,每出現一種新行業、新產品、新技術,都會隨時間推移由高梯度區向低梯度區傳遞。

2.雁型發展模式

日本學者赤松(1992)提出的雁型發展模式,其本質就是東亞區域先進國家向後進國家梯次轉移和傳遞產業,以促進各國家、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向更好層次的轉換。具體而言,一個經濟區域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高梯度和低梯度地區,由於生產要素稟賦、經濟基礎與產業分工的不同,地區間在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水平上形成了一定的階梯狀差距,呈現出產業梯度轉移的規律,即一個地區相對落後或不再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可以轉移到其他與該地區存在產業梯度的地區,成為其他地區相對先進或具有相對比較優勢的產業,從而提高吸收方的產業結構層次與水平。

3.邊際產業轉移理論

小島清(1993)認為對外直接投資應該從本國——投資國已經處於或即將陷於比較劣勢的產業,可稱為邊際產業,這也是對方國傢俱有顯在或潛在比較優勢的產業,依次進行。本國具有比較劣勢的產業在其他國家仍屬於具有比較優勢,根據這種產業轉移方和吸收方雙贏的模式進行產業轉移。

4.區域產業結構演進規律

配第、克拉克(1995)認為,隨着經濟發展,人均國民收入水平提高,勞動力首先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移動。當人均國民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時,勞動力就會向第三產業移動。這種區域產業結構高級化不僅僅是三大產業增加值比重主導地位的依此更替,更主要的是表現在產業素質提高,產業關聯性強化,產業技術水平提高,產業開放性擴大。

5.區域經濟發展梯度轉移理論

該理論將區域間的不平衡增長看成是產品生命週期的空間表現形式,區域經濟的盛衰主要取決於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勢極其轉移,產業結構的更新是地區經濟向高梯度發展的更本動力,產業結構的更新隨着時間的推移,有次序地從高梯度地區逐步向低梯度地區轉移。

6.區域經濟空間聚集理論

邁克爾·波(1998)特運用產業集羣理論對區域經濟競爭力進行了分析,克魯格曼(2001)從集聚角度對區域創新進行了分析。他們主張加強增長點與面之間的聯繫,實現整體推進,大力發展塊狀經濟。他們認為集羣在三個方面產生競爭優勢:一是提高該領域企業的生產率;
二是指明創新方向和提高創新速率;
三是加強和擴大集羣本身。隨着集羣優勢的形成,利潤可以在垂直聯繫及水平聯繫企業之間流動。同時,集羣有助於實現內部多樣化,並通過誕生企業、分工協作、分包或轉包等形式,使知識、信息、技術、價值等在集羣內轉移和擴散,及時適應多變的技術和市場環境。

(二)國內研究現狀

鍾敏(1995)指出以產業梯度轉移為導向的“承接式”發展模式,在縣域經濟自我積累不足、企業創新能力不強的條件下,誰能夠為承接國際國內轉移創造良好的環境,誰就能承接更多相對先進的企業,誰的發展就更快。

崔彩周(1998)認為新雁行模式應是建立在非資源稟賦動態競爭優勢基礎上的創新模式。即既要充分發揮基於資源稟賦的勞動密集型的外生比較優勢,又要積極推動技術進步以激發並確定其具有的內生比較優勢,而其中尤其要發揮可最終形成競爭優勢的內生比較優勢。

孫繼偉(2001)細分了產業梯度的轉移的類型。指出產業轉移可分為擴張式轉移和轉出式轉移兩種基本類型。擴張式轉移是指產業在其原區域仍然屬於成長型產業,主要出於佔領外部市場、擴大企業規模的目的,在不削弱原所在地生產經營規模的情況下,在別的地區新建或擴建生產經營基地。轉出式轉移是指企業的生產基地、特定課題或企業主體從原所在地轉出,或者是壓縮原所地在生產經營規模的同時,在別的地區新建或擴建生產經營基地。

戴宏偉,田學斌(2001)和陳永國(2002)定義了產業梯度係數,並以此為量化工具對京津冀產業轉移進行了研究,提出“大北京”經濟圈內三方協作的重點應該放在產業梯度轉移和生產要素流動上,以推動京津冀產業結構的共同優化與升級。

熊必琳,陳蕊(2005)等從較大區域範圍將產業梯度轉移方式分類為兩種形式:一是跳躍式轉移,它又可分為“逆梯度”跳躍轉移和“順梯度”跳躍轉移;
二是等級梯度轉移,即嚴格按照梯度大小順次轉移。並指出集聚式轉移階段的產業處於快速成長時期,一般只有通過“逆梯度”跳躍轉移方式才能快速完成積累。

曾永昌(2007)認為城市圈理論確立了經濟與社會資源環境、生產與消費形式、城市與農村生活方式等融合的雙向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構建區域城市,能實現經濟文明、生態文明與人文文明三維形態的城市化路線,這一路線與工業化時代城市化經濟決定一切的單向經濟發展的一維城市化路線有着明顯的區別。

三、本課題的研究內容

(一)本課題研究的重點:

1.孝感通過產業梯度轉移融入武漢城市圈的可行性與存在的問題

目前,孝感市工業化水平低,企業規模不大,市場競爭力不夠,工業結構體系還停留在比較低的發展層次,在融入武漢城市圈的進程中,如何加快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的創造承接產業梯度轉移的條件,克服轉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本課題研究的首要重點。

2.孝感承接武漢城市圈產業梯度轉移的適用條件

孝感與武漢各自都有許多產業,這麼多產業中哪些產業之間是可以梯度轉移的,產業梯度轉移在武漢城市圈內的適用條件是什麼,這也是在本課題中需要重點回答的問題。

(二)本課題研究的難點:

一是研究人員在論文撰寫準備過程中尚缺乏與之相關的資料,以及調查獲取第一手準確數據方面尚有一定的困難。

二是理論上難以找到一種完全符合於武漢城市圈特點的產業梯度轉移理論作為論文撰寫依託。同時在已形成的城市圈中沒有找到與孝感類似的城市作為借鑑。

(三)本課題研究擬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在建立武漢城市圈的這個難得契機中孝感市如何迅速找準自身的定位,積極創造承接產業梯度轉移的良好環境,在融入武漢城市圈的過程中走好以承接工業化道路為主軸,以產業化農業和休閒旅遊業為兩翼的發展道路。

(四)本課題的主要創新之處:

將產業轉移理論具體運用於分析武漢城市圈中孝感與省會武漢之間的產業對接,並針對兩者的實際情況提出具體的對策建議是本課題的主要創新之處。

(五)論文提綱:

一、引言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動態

(三)本課題研究的研究意義

二、產業梯度轉移概述

(一)產業梯度轉移含義與特徵

(二)產業梯度轉移的適用條件

(三)我國地區間產業梯度轉移的實施和發展

三、孝感與武漢城市圈產業現狀分析

(一)武漢城市圈簡介

(二)武漢市城市圈產業結構概述

(三)孝感市產業結構現狀分析

四、孝感市融入武漢城市圈的途徑——產業梯度轉移

(一)孝感實施產業梯度轉移的原因

(二)孝感承接武漢城市圈產業梯度轉移的制約性因素

(三)孝感實施產業梯度轉移的方式

五、孝感承接武漢城市圈產業梯度轉移的政策建議

(一)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

(二)營造一流的商務環境

(三)形成合理的產業分工

(四)建立“合理流動,利益共享”的產業補償機制

五、主要參考文獻

[1]徐忠愛.“泛珠三角”經濟圈產業梯度轉移與結構優化[j].特區經濟,2006,(02).

[2]謝麗霜.產業梯度轉移滯緩原因及西部對策研究[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5).

[3]張樂才.淺析“產業梯度轉移理論”的適用性[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5,(12)

[4]許新宇.新經濟下的我國產業梯度轉移[j].科技創業月刊,2005,(07).

[5]熊國平.中西部地區產業梯度轉移中的幾個問題[j].發展,2005,(11).

[6]徐敏燕.產業梯度轉移和中部地區城市化發展探討[j].經濟師,2005,(04).

[7]劉豔.西部地區承接產業梯度轉移研究[j].改革,2004,(06).

[8]陳雪梅,田慧藍,申黔川,.泛珠三角地區製造業梯度轉移實證分析[j].特區經濟,2005,(12).

[9]王興中,.區際要素流動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中的產業轉移[j].中共桂林市委黨校學報,2005,(03).

[10]單春紅.基於東部產業集羣條件下的產業梯度轉移研究——兼論西部開發中產業集羣戰略的運用[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5,(03).

[11]鄒宏志.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中國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1).

[12]方輝振.產業結構調整必須突破五大障礙[j].理論前沿,2002,(07).

[13]曲華,王瓊.淺談產業結構調整的必要性[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1,(03).

[14]王曉寶.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中的政府職能[j].陝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03).

[15]周昌武.經濟發展中的產業結構變動與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j].雲南冶金,2001,(03).

[16]餘澤忠.城市經濟圈的發展與區域經濟合作[j].求索,2004,(08).

六、指導教師意見

簽名:

年月日

七、院系或教研室審核意見

1.通過2.完善後通過3.不通過

負責人: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