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綜合課説課教案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11W

作為教師在寫教案時一定要對課程內容進行一個全面梳理,優質的教案是我們作為老師的綜合能力的體現之一,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綜合課説課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閲。

綜合課説課教案7篇

綜合課説課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並瞭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感知粽子的外形和品種,鼓舞幼兒與同伴進行溝通和合作,培育幼兒創新意識。

3、幼兒能主動的回答問題,增加幼兒的口頭表達力量。

4、培育幼兒英勇、活潑的個性。

5、鼓舞幼兒大膽説話和主動應答。

教學預備:

1、故事錄音。

2、各種外形的粽子,粽葉若干、米、皮筋、點心盤、毛巾等。

教學過程:

一、引出話題。

t:小伴侶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知我端午節是什麼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麼?(粽子)今日老師也為小伴侶帶來了許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裏拿的粽子像什麼?並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説一説。

小結:粽子的外形真好玩!

二、品嚐粽子,並講解並描述。

1、熟悉粽葉。

t:粽子的外形真好玩,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芳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2、幼兒品嚐。

t:你們吃過粽子嗎?你吃過哪些粽子?今日老師也為你們預備了許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3、幼兒講解並描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

原來粽子的品種這麼豐富啊!

教學反思:

幼兒的愛好特別濃,能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爭論的這個階段,我應當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後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綜合課説課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的名稱,來歷及習俗,知道端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能夠自己動手做粽子,喜歡與同伴交流過端午的經歷。

3.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活動重難點;

重點;自己動手做粽子。

難點;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認識端午》多媒體課件;超輕黏土及製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樣品。

經驗準備:幼兒有過端午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一)用兒歌導入,引出主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老師這裏有一首兒歌,你們要仔細聽,"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線,手腕綁;吃粽子,小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首兒歌説的是哪個節日嗎?

幼兒:端午節

二、基本部分

(一)介紹端午的來歷和習俗。

1.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嗎?

幼兒:五月初五。

教師:那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幼兒:不知道。

2.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3.教師引導幼兒交流每年家裏都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4.教師小結:過端午節的時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繩,賽龍舟,採艾草。

(二)引導幼兒深入瞭解粽子。

1.教師提問幼兒都吃過什麼樣的粽子,讓幼兒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種種類粽子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粽子的形狀的種類。

(三)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粽子。

1.教師:我們看到這麼多的粽子,接下來就去做一個自己喜歡的粽子吧,做完之後還要給自己的粽子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吧!

2.教師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樂趣。

三、結束部分

1.幼兒做完粽子後,教師讓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做的粽子和給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師對幼兒的表現進行表揚。

教師:老師在繪畫區準備了很多的畫紙和畫筆,小朋友們去畫出一副自己心裏的端午節吧!

活動延伸;

1.藝術領域;畫龍舟。

2.語言領域;講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動;做五彩繩。

教學反思: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幼兒都知道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整堂活動中幼兒還是比較投入的。在屈原這個人物介紹這一方面還是需要再加強改進。讓幼兒更容易接受並學習。

綜合課説課教案篇3

教學內容:新課標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97~98頁的第7~11題

教學目標:

1.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會正確比較分子相同或分母相同的分數的大小。

2.在創造分數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

3.經歷遇到困難、克服困難、解決困難的過程,感受到應用數學的樂趣,體味出數學無處不在。

重、難點:

鞏固與分數相關的知識,在有序思考的前提下合理應用知識解決較複雜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回顧再現

師:(課件出示教材91頁主題圖畫面)同學們,近一段時間我們一起初步認識了分數,你能對着圖説一説你對分數都瞭解了哪些知識嗎?學生結合主題圖,各抒己見,表述自己心中的“分數”,回憶再現新授課中有關的知識及方法,只要正確,教師就應予以肯定。

(設計意圖:在練習課的開始,教師提供了一個比較開放的情境,使學生自主獲取信息,回憶再現新授課中有關分數的知識及方法,教師能夠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作出診斷及點撥,同時為後面的練習做好準備。)

二、分層練習,強化提高

1.看圖寫數我能行97頁第7題。

①出示題目

②學生獨立寫出答案

③學生彙報計算結果,並説思維過程。

(設計意圖:此題以表格形式呈現了四種不同的圖形,要求學生把塗色部分和沒有塗色的部分分別用分數表示出來,滲透了單位“1”的組成,為後面學習分數的簡單加減法做一些準備。)

2.男女生擂台賽98頁第8題

①出示題目

②男女生分組比賽,在規定的時間內看哪組先完成,並且全部正確。

③男女生分別説出每小題比較的過程與方法

④根據男女生的表現教師做出公正的評價與評判結果。

(設計意圖:此題是分數大小的比較綜合題,沒有給出分數的直觀圖,這樣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説出比較的過程。)

3.心靈手巧我最棒98頁第9題

①出示題目

②剪一剪,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同樣大小的圓形(或長方形、正方形)紙片,在剪得過程中,注意強調平均分。

③彙報交流:指名上台交流學生的剪法及及比較的思路,對於有創意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讚揚,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新動力。

④教師小結:結合學生的剪法,使學生明白,3個圓(或長方形、正方形)的和1個圓(或長方形、正方形)的是相等的。

(設計意圖:此題並沒有僅僅囿於課本提供的圓形,教師要求學生課前準備好了其他形狀的圖形紙片,讓每一個學生在動手剪,動口説的過程中,比較大小,充分展現了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讓學生真正明白了3個與1個相等的道理。)

4.蛋糕裏的分數98頁第10題

①出示題②看一看:你看到了什麼?

③説一説:蛋糕平均分了幾份?爸爸吃了多少?媽媽吃了多少?小女孩吃了多少?還剩下多少?

④比一比:誰吃的最多?誰吃的最少?

⑤填寫課本。

綜合課説課教案篇4

主題來源: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着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大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鍊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着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安靜地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知道農曆五月五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3、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文化(重點),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難點);

4、認讀字寶寶:"龍舟、艾葉、粽子"。

活動準備:

1、實物:紮好的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香袋,鹹蛋,粽子

2、圖片:賽龍舟,粽子,懸掛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掛香囊,鹹蛋,塗雄黃,字卡活動過程:

導入:播放背景音樂,師生律動出場——乘火車(進站)

一、開始部分

1、打招呼

2、手指遊戲——《手指歌》

二、基礎部分

1、談話導入,展示粽子,引出故事

(1)小朋友看這是什麼呢?(粽子),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鮮肉粽子、鹹肉粽子、紅豆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你喜歡吃哪一種粽子?

(2)你們知不知道人們在什麼節日裏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嗎?(幼兒討論後,教師揭示答案:五月五,端午節)

2、欣賞故事(要求幼兒安靜傾聽,理解故事內容)

3、根據故事內容提問,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1)農曆五月五是什麼節?

(2)你們知道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

(3)為什麼這個節日要吃粽子?

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葉等。

4、拓展延伸

(1)瞭解屈原的故事;(通過故事激發幼兒愛國情感)

(2)出示插艾草、香袋、鹹蛋、塗雄黃、系彩色絲線的圖片,瞭解其用途。

(幼兒討論)師:除了這兩個習俗,你們還知道別的端午節習俗嗎?還有許多習俗就躲在旁邊的小籃子裏,你們去找一找,看一看,説一説,你們認識這些習俗嗎?(幼兒自由分組進行討論)師:哪一組來説説,你們看到的是端午節中的哪個習俗?幼兒邊説邊觀看圖片,説出來給幼兒展示相應的實物。(虛實結合,加深印象)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菖蒲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五索象徵五條龍,民間傳説能降服鬼怪。

向幼兒介紹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的含義:在屈原投江的日子裏,人們把米裝在竹筒裏投入江中給他吃,後來人們怕蛟龍吃米,就用粽葉把米包起來,纏上蛟龍最怕的五彩線。還有一種傳説:古代有位憂國憂民的詩人叫屈原,他不幸投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就設立了"端午節"。"吃粽子"本義是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而不去傷害屈原的遺體;"賽龍舟"相傳是為了撈救屈原;香包用紅、黃、藍、白、黑五彩絲線製作,裏面裝有芳香的藥物,寓意是祛毒長命。

三、學習兒歌

1、欣賞兒歌

2、跟讀兒歌

3、朗讀兒歌(集體讀、小組讀、個別讀)

4、認讀字寶寶"龍舟、艾葉、粽子"

四、遊戲部分——蘿蔔蹲

教師出示圖片,幼兒根據自己手上的字寶寶做出蹲下的動作五、活動結束(播放背景音樂,遊戲退場)

師:端午節的習俗還有許許多多,你們喜歡過端午節嗎?假設今天就是端午節了,讓我們也來慶祝一下吧。你們想按哪種習俗過端午節?

師:那就讓我們用最熱鬧的方式來慶祝吧!

帶領幼兒玩賽龍舟遊戲走出活動室(通過遊戲增進對端午節習俗的認識)

五、活動效果與反思:

本次主題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活動效果好。

首先,幼兒的參與很積極認真,通過談話"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欣賞故事、玩遊戲等一系列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日的快樂氣氛。

綜合課説課教案篇5

小朋友們的小手是很靈巧的,能寫字、能畫畫、能看書、能遊戲。我們的小手作用很大,威力也很大,小朋友們還知道我們的小手能做什麼嗎?展示給你周圍的小朋友們看吧!比比誰的小手厲害。

活動目標:

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讓幼兒通過觀察初步瞭解手指的名稱及用途。

活動準備:

錄有《我有一雙小小手》的磁帶、錄音機;手的掛圖一張。

活動過程:

認識自己的手。

1、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手,教師提問:小朋友的手是什麼樣子的?哪兒是手心?哪兒是手背?哪兒是手指和手指甲?你有幾隻手?每隻手有幾個手指頭?

2、認識並學説手指名。

(1)師:“(伸出雙手)小朋友你們也和老師一樣都有一雙手。它們是好朋友,非常友好,互相幫助,還幫我們做了許多好事。(做神祕狀)小朋友,手指在説話呢,讓老師聽一聽它們在説什麼(做傾聽狀)。噢!它們在説,小朋友都有好聽的名字,可是我們沒有名字。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給手指起個名字好嗎?”

(2)師:“(伸出大拇指)小朋友,你們看它是家裏最大的,我們就叫它大拇指吧!”(幼兒學説“大拇指”)

“(伸出食指)它在大拇指的旁邊,在點數和拿食物的時候經常用到它,就叫它食指好不好?”

“(伸出中指)它在中間,又是個子最高的,就叫它中指吧!”

“(伸出小指)它最小,就叫它小指!”

“(伸出無名指)我們給它起個什麼名字呢?咱們一起動動腦筋(做思考狀)可名字都讓它們幾個佔去了,沒有名字了。

哎,小朋友,沒有就是無,那麼我們就叫它無名指吧!”

(3)教幼兒學讀兒歌《手指歌》,並表演相應的動作。

3、做“玩手指”遊戲。

(1)教師伸出手指或出示圖片,請全體幼兒或個別幼兒説出它的名字。

(2)引導幼兒按教師指令,讓某個手指“彎下去”或“站起來”,練習手指的靈活性。

4、啟發幼兒聯想手還有什麼用?用“我們的手做什麼?”説一句話。

活動延伸

1、在一日活動中,讓幼兒反覆練習伸手指,説指名。

2、開展“我的小手真能幹”活動,鼓勵幼兒學着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

生活教案—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一隻孔雀穿花衣。 你拍二,我拍二,二隻小鴨上河沿。

你拍三,我拍三,三隻企鵝上冰山。 你拍四,我拍四,四隻熊貓吃竹子。

你拍五,我拍五,五隻小貓抓老鼠。 你拍六,我拍六,六隻小猴打悠悠。

你拍七,我拍七,七隻蝴蝶真美麗。 你拍八,我拍八,八隻青蛙叫呱呱。

你拍九,我拍九,九隻小鳥齊飛走。 你拍十,我拍十,十隻小雞捉蟲子。

你拍一,我拍一,一隻公雞喔喔啼。 你拍二,我拍二,二隻小兔練畫畫。

你拍三,我拍三,三隻小羊打鞦韆。 你拍四,我拍四,四隻小狗寫大字。

你拍五,我拍五,五隻老虎敲大鼓。 你拍六,我拍六,六隻小猴來演奏。

你拍七,我拍七,七條小魚做遊戲。 你拍八,我拍八,八頭小牛吹喇叭。

你拍九,我拍九,九隻小熊齊步走。 你拍十,我拍十,十隻松鼠上樹枝。

綜合課説課教案篇6

一、教學內容:

遵守交規避危險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對學生行路、乘車等知識的瞭解,提高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

2、通過學習有關安全知識,使學生樹立自護、自救觀念,形成自護、自救的意識,使學生安全、健康成長。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隨着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交通工具越來越多,你們都知道哪些交通工具?(自行車,摩托車,汽車,飛機,輪船,火車……)

2,交通工具讓我們上學、放學更方便快捷,你是採取什麼交通方式上學、放學的?(步行——環保、健康,自行車——也很環保)

3,那麼多交通方式能有條不紊的運行,靠的是什麼呢?(交通規則)

4,談談身邊的交通事故

(二)安全課堂探究學習

a.學習交通法規

1.騎自行車上馬路必須年滿12週歲。

2.騎電動自行車上馬路必須年滿16週歲。

3.摩托車後座不得乘坐未滿12週歲的未成年人,輕便摩托車不得載人。

4.不得在馬路上玩滑板、滑旱冰等,也不能追車、扒車、強行攔車以及拋物擊車等,這樣做很危險!

5.乘坐小轎車不得從小轎車左側上、下車。下車前,先確認後面沒有車輛過來,開門從右邊下來。

b認一認常見的交通標誌

1.學生小組展示準備的交通標誌

2.觀看視頻·《交通安全標誌》

3.識別交通標誌

c行走安全,躲避危險

1.展示危險地方

2.判斷:這樣做對不對呢? 3.觀看視頻·《過馬路》

(三)我們在日常交通生活中應盡哪些義務?

1.告訴身邊的人“酒後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2.提醒身邊的人騎摩托車要佩戴頭盔,時刻記住不上超員車。

3.提醒身邊的人,要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不翻隔離欄,過馬路走人行道。

(四)技能訓練——有獎竟答環節

第一關:

1.報警電話:_________

2.急救電話:_________

第二關:判斷題

1、交通信號燈由紅燈、綠燈、黃燈組成( )

2、紅燈表示禁止通行,綠燈表示准許通行,黃燈表示警示( )

3、出行時可以坐在貨車車廂內( )

4、未滿12週歲也可以駕駛自行車( )

5、行人在道路上通行,可以3人以上並行( )

第三關:選擇題

1、我國在道路上行駛的車輛,必須遵守( )。

a、右側通行的原則;b、左側通行的原則;c、中間通行的原則

2、對違反交通法規的行為( )。

a、非交通管理人員無權過問; b、任何人都有勸阻和控告的權利; c、只有交通警察才有權勸阻

3、遇到燈光信號,交通標誌或交通標線與交通警察的指揮不一致時( )。

a、服從信號燈;b、服從交通警察指揮;c、服從交通標誌或交通標線

4、行人應當在( )行走,沒有人行道的靠( )行走

a、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

b、非機動車道,機動車道

c、人行道,路邊

d、人行道,路中間

5、當您和親友聚會,喝完酒後親友要駕車回家,您應該( )

a.告訴他小心駕駛

b.勸他繫好安全帶

c.堅決阻止他駕車

d.提醒他注意避讓行人

(五)總結

2.識記《交通安全六不六要》

1.六不

①不無證駕駛摩托車、超標電動車、助力車; ②不騎車載人;

③不乘坐無牌無證、非法營運、超速超員等不安全車輛(包括無剎車裝置的自行車); ④未滿12 週歲不騎車上路;

⑤不闖紅燈、跨越道路隔離護欄或在鐵路上逗留; ⑥不在道路上追車嬉戲或拋物擊車。

2.六要

①乘坐汽車要繫好安全帶;

②乘坐摩托車、電動自行車要戴好安全頭盔; ③橫穿道路要走斑馬線; ④走路要走人行道;

⑤騎車要在非機動車道內;

⑥要自覺做到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時不搶行。

綜合課説課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熟悉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熟悉2個偏旁“立”“米”。

2、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留意讀好長句子。

3、瞭解我國的傳統節日,加深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喜愛。

教學重點:

熟悉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熟悉2個偏旁“立”“米”。

教學難點:

1、讀好長句子。

2、瞭解我國的傳統節日,加深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喜愛。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發愛好,猜謎導入

1、猜謎: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則謎語,想猜嗎?聽好了:三角四樓房,珍寶裏面藏;想吃珍寶肉,解帶脱衣裳。(粽子)

2、揭題:好!今日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粽子有關的文章:《端午粽》。(板書課題:10、端午粽)

這個題目裏藏了這節課我們要熟悉的兩個生字,分別是“端”和“粽”。有小伴侶能告知老師你是怎麼記住這兩個字的嗎?你用了什麼識字方法?(熟字換偏旁熟悉“端”,把“瑞”字的王字旁換成了立字旁就成了“端”。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熟悉“粽”字,“米”加上“宗”就成了“粽”。一般米字旁的字都和糧食有關,比如“糧”、“粽”、“糟糠”“籽”等。)

3、讀了這個題目,你的小腦瓜裏都產生了哪些問號?過渡:那我們就帶着這些小問號一起走進課文。

二、探祕方法,科學識字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的時候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把自然段標出來。

2、同學們讀得都特別仔細,文中的詞語寶寶忍不住要和你們見面了,你們熟悉他們麼?(指名讀一遍)

(1)象形字識字。“米”字和“豆”字這兩個字是從古代的實物演化而來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們的演化過程。首先來看“米”字,它的甲骨文就像是六粒米從中間被上下分開,漸漸的中間兩粒米相連,漸漸又演化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米”字。再來看“豆”字,甲骨文的“豆”字就像是把一顆豆子細分了,種皮、胚根等都有,後來又漸漸簡化為現在我們所熟識的“豆”字,這兩個字你記住了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心字底識字。還有兩個字是心字底的字,分別是“總”和“念”。這兩個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倒八字頭加上口和心字底就成了“總”。今加上心字底就成了“念”,心中有所憶,口中有所吟,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3)加一加識字。還有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比如“節”、“間”、“分”、“知”、“據”、“帶”。首先來看“節”字,草字頭加上兩筆(橫折鈎和豎)就可以了,可以組詞節日。門字框裏面加上一個“日”就成了“間”,可以組詞時間。“八”字加上一個“刀”就成了“分”,可以組詞非常。“矢”字加上一個“口”就成了知,可以組詞知道。提手旁加上一個“居”就成了“據”,可以組詞據説。“卅”字加上禿寶蓋再加一個巾字就成了“帶”字,可以組詞皮帶。這幾個字你熟悉了嗎?我們一起來帶上拼音讀一讀。

(4)巧用字謎識字。猜謎:一人在內,打一字。謎底就是肉字。“內”字裏面再加一個“人”就成了“肉”。齊讀。

帶拼音齊讀生字——去掉拼音齊讀、指讀、開火車讀——接下來,我們把生字請到詞語中來讀一讀。

三、細讀課文,體會感情

1、生字詞把握了之後,請同學們再讀一遍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介紹了端午粽哪些方面的內容?(整體感知課文)課文主要介紹了端午粽的用材、花樣以及為什麼要在端午吃粽子的由來。

接下來,請拿起你的書,悄悄的聽老師讀,我們一起走進《端午粽》這篇課文。

2、朗讀感悟。

四、逐段分析

(一)學習第一段。

1、過渡:聽完後,誰能告知老師,一到端午節總是去誰家?(外婆家)

2、每一年的端午節,外婆都會煮好一鍋粽子,希望着“我們”回家吃,説明外婆特別盼望“我們”回家,一家人團聚,快樂地過節。

3、指名讀,讀出外婆的期盼。

4、齊讀。你們讀得可真棒啊,老師也想去外婆家吃粽子了。

(二)學習其次段。

1、過渡:每年端午節“我們”都去外婆家吃粽子,那粽子究竟是用什麼做的呢?誰來告知大家?(指名讀其次自然段)

2、(1)我們來看“青青的箬竹葉”這個詞組,“箬竹葉”就是我們平常吃的粽子的皮,顏色是青色。那我們還可以説青青的()?如青青的草地,青青的豌豆等。

(2)再來看“白白的糯米”這個詞組,包粽子要用糯米而不是大米,這樣包出來的粽子才會吃起來黏黏的。糯米是白色的,可以説“白白的糯米”。那小伴侶們還能説出白白的()?如白白的棉花,白白的雪花。

(3)最終來看“紅紅的棗”,你還能説出紅紅的()?

(4)同學們,你們“青青的箬竹葉”和“青的箬竹葉”哪個更順口呢?那“白白的糯米”和“白的糯米”呢?“紅紅的棗”和“紅的棗”呢?

這類詞語都是用顏色來形容事物,並且所用表示顏色的字是重複的,這樣更符合我們的表達習慣。這類的詞語搭配你們把握住了嗎?

3、粽子是用箬竹葉、糯米、紅棗包成的,那喜愛吃粽子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指名讀其次段的'其次、三句話)

(1)我們一起來看其次段的其次句話,句子比較長,先聽老師讀一遍,看看老師是怎麼把長句子縮短讀的。(範讀時停立刻讀的明顯一些)誰能來試一試?這位同學已經抓住老師範讀的精髓了,比老師讀的都好,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讀的時候肯定要留意停頓,把長句子讀短。

(2)接着我們一起來看“又黏又甜”這個詞語,粽子吃起來既是黏黏的,又是甜甜的。你還能説出類似的詞語嗎?(如又大又圓、又細又長、又快又好)。

4、“我”喜不喜愛吃外婆包的粽子啊?誰能把你對粽子的寵愛給讀出來?(指名讀、男生女生賽讀、齊讀)

(三)學習第三段

1、過渡:現在我們已經知道粽子是用什麼做的了,那除了紅棗粽,還有什麼粽?(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2、你能用“除了……還……”説一句話嗎?(我除了會唱歌,還會畫畫)

3、從這一段中,你能體會到“我”對端午粽有什麼樣的感情?(寵愛)你從哪體會出來的?(指名讀第三段第三句)這一句話也比較長,你會像剛才那樣斷句嗎?誰來試一試?“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後,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我們一起來試試吧!看看誰最喜愛吃外婆包的粽子。

(四)學習第四段

1、過渡:看來大家都特別喜愛吃粽子啊。

2、那你知道端午節這一天吃粽子是為了紀念誰嗎?(指名讀第四段)

3、這一句話也是一個長句子,那應當怎麼讀好呢?誰來給大家提個醒?“長大了/我才知道,人們端午節/吃粽子,據説/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男生女生賽讀)

4、端午節是幾月幾日?你還知道哪些端午節的風俗?

五、仔細觀看、指導書寫

1、呈現“午、葉、真、豆、節、米、分”7個要求會寫的字,讓同學觀看這7個字的筆順、筆畫特點。

2、老師整體範寫,認真觀看生字的筆畫位置。“午”的其次筆橫寫在上半格,第三筆橫寫在橫中線上,並且比第一橫長。“葉”是左右結構,寫的時候要左窄右寬第四筆橫短一些,寫在橫中線上方一點點,第五筆豎寫在右半格。留意“真”字裏面有三橫。“節”字第四筆橫折鈎從橫中線開頭起筆,第五筆豎寫在豎中線上。“米”字第一筆點和其次筆撇分別寫在左上格和右上格,第三筆橫寫在橫中線上,第四筆豎寫在豎中線上。“分”字要留意上面是個八,一撇和一捺要分開。同學跟筆書空。

3、同學在書上先描紅再獨立書寫,同桌互評,相互借鑑,老師巡察指導。

4、班級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