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科學課教案模板6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16W

寫好教案需要教師對教學反饋進行及時和有效的處理,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科學課教案模板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科學課教案模板6篇

科學課教案篇1

1.能觀察、瞭解糖果的形狀,知道糖果的種類很豐富。

2.願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覺。

3.知道不亂扔糖紙。

1.幼兒選擇2―3種不同的糖,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如盒子裝、布袋裝、紙包等)帶到幼兒園。

2.每張桌面貼上不同顏色的糖果圖形(建議用吹塑紙)剪成糖果小屋的輪廓。

3.牆面上佈置大糖果的輪廓作為超級糖果屋(用縐紙圍成,簡單且效果好)。

4.雙面膠撕成段,事先貼在“糖果屋”內,以便幼兒粘貼糖紙。

1.認識各種各樣的糖果。

――糖果寶寶有個家,請你們剝開自己帶來的糖果的糖紙,為糖果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家,放入糖果小屋。

――糖果家的寶寶可真多呀!看看有哪些不一樣的糖寶寶?

――引導幼兒説説自己的發現與感受:有各種各樣的糖,如棒棒糖、棉花糖、巧克力、椰子糖……有硬的有軟的,有大的有小的,有不同顏色的,有不同圖案的糖紙的,等等。

2.嚐嚐甜甜的糖果。

――大家一起來吃糖。嘗一嘗甜不甜,聞一聞香不香。

――嘴巴里的糖果有什麼變化嗎? (變小了)

――教師和幼兒一起念兒歌:花紙包裏,有個寶寶,剝開嚐嚐,寶寶變小。

3.給糖果穿花衣裳。

――請幼兒將吃完的糖紙貼在桌上的“糖果小屋”內。

――幼兒與教師一同把糖果小屋“搬”進牆上大屋。

1.兒歌並不是學習的重點,可以把它作為幼兒發現和感受糖果變化的經驗總結。關鍵是讓幼兒關注事物的變化,發現其中的聯繫:糖果放在嘴裏會溶化變小。

2.超級糖果屋的製作可儘量誇張些,貼的位置要稍低,以利於幼兒觀察。

3.可將活動延伸到日常生活,引導幼兒利用牆面超級糖果屋互相交流,獲得有關糖果的經驗。

科學課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看魔術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對事物的探究興趣

2、通過嘗試操作魔術,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3、感受魔術帶來的歡樂,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5、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對魔術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教師:一張紅色的紙、紙圈3個、兩圓套在一起的紙圈一個、剪刀。

幼兒:人手兩份紅色的紙、人手兩份顏色不同紙圈、剪刀每人一把。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談話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二、引導幼兒探索小兔子魔術的祕密

1、出示紅色的紙變成小兔子

2、教師變魔術,讓兔子耳朵動起來

3、幼兒説説魔術是怎麼變出來的

4、幼兒操作,探索其中的奧祕,教師巡迴指導。(先把它變成一隻小兔子,撕出兩隻耳朵,往下撕,別撕歪了,小心點,中間的彎下去,然後把它撕掉,撕下的紙放到籃子裏,先找一根線,穿進去,拉出來)

三、引導幼兒探究紙圈魔術的祕密

1、教師變紙環魔術,引起幼兒的興趣

2、幼兒操作探索,教師巡迴指導。

4、幼兒説説發現的祕密(一個環是正的,一個環是8字),並請個別幼兒示範把紙條變成擰好的圈。

5、教師示範(你們以後表演這個魔術的時候,記住了,一定要把它藏好,不要被發現)

四、展示紙圈新魔術,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究的紙圈新魔術

教師示範紙圈變成兩個套在一起,幼兒探索其中的祕密。

反思內容

反思記錄表1

整節課,孩子們的興趣被大大的吸引了,探索氣氛比較濃厚。老師在變魔術的時候,邊上的幼兒都在觀察,如果老師能把座位稍作調整,那可能幼兒會覺得更加神奇。實驗時,孩子們的探索慾望很強,有好多幼兒都能發現魔術的祕密,但也有部分孩子不會操作,這個時候老師的個別指導就相當的重要了。在實驗結束之後,孩子們都把自己的紙環拿了回去,很有繼續表演的興趣。

反思記錄表2

反思內容

這一次的教學活動,在前一次的基礎上,對座位進行了修改。活動一開始幼兒的興趣就被吸引了過來,孩子們很快被老師的魔術吸引住了,但是在探索如何讓小兔子的耳朵動起來的時候,老師可以提供更多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先有一個探索,思考的過程,而不是直接告訴幼兒耳朵動起來的祕密,相信這樣會更好。在紙環變魔術變完魔術以後,如果讓幼兒把紙放在桌上,再回到座位上講述發現的祕密,幼兒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

小百科:魔術是以不斷變化讓人捉摸不透並帶給觀眾驚奇體驗為核心的一種表演藝術,是製造奇妙的藝術。更簡單的説,他是一種違反客觀規律的表演。

科學課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本課是新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研究土壤》的第1課,本單元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研究土壤:土壤的成分、不同類型的土壤以及保護土壤。本節課《土壤的成分》中,教材設計了三個環節,分別是挖土壤、觀察土壤並進行記錄、最後利用幾種方式深度觀察研究土壤。

在新教材中沒有提及腐殖質的概念,也沒有讓學生具體描述看到的土壤分層時那些物質到底是什麼,但根據後一課的內容分析,在用水浸泡土壤後,學生要能觀察到土壤的分層情況並描述,且發現土壤中是有顆粒大小不同的土壤的。本節課雖然在這一單元中處於起始位置,但與後一課的聯繫不可忽略。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其心智和接受能力還處於二年級的水平。但經歷過兩年的科學學習,他們的觀察經驗已經得到了很大的豐富,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探究能力,能把自己觀察到的現象記錄下來。但在合作分享的方面還有一定的欠缺,如果讓他們合作觀察一份材料的話,可能會引發一些矛盾,因此材料要充足。其次,要激發學生觀察的慾望,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注意力可能很容易分散,因此把握好課堂節奏,邏輯也要梳理清晰。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組成土壤的成分有空氣、水和顆粒大小不同的土壤等。

科學探究目標

1、通過觀察土壤,記錄並描述出它們包含的肉眼可見的成分。

2、能利用紙巾、水、放大鏡等工具來進一步觀察,證明一些不可直接觀察到的成分的存在,知道觀察的方法多種多樣。

科學態度目標

1、樂於嘗試運用多種方式完成科學探究,體會其中的樂趣。

2、能接納別人的觀點,樂於分享彼此的想法。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瞭解土壤資源,瞭解人類的活動可能對土壤帶來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利用多種方法觀察土壤,並能記錄和描述看到的物質。

難點:知道有些無法直接觀察到的物質,可以利用間接的辦法證明它們的存在。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ppt、土壤等。

學生準備:土壤、水、燒杯、紙巾、放大鏡、記錄單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老師買了花苗,這裏還有個花盆,我還差些什麼嗎?

圖片展示:花苗和空花盆。

生:土壤。

2、師:土壤是什麼樣的呢?裏面有什麼?

3、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土壤的成分(板書課題)。

二、觀察土壤

1、師:老師這兒有張成分表,是空白的,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土壤裏有的東西寫在上面嗎?

生:每人寫一份,寫在橫線上(不交流)。

2、師:土壤裏真的有這些嗎?你有辦法知道嗎?

生:挖點土來觀察。

3、師:老師今天帶了些剛挖的土壤,這裏面真的有你們寫的這些物質嗎?

ppt出示觀察和記錄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生:邊觀察邊記錄、保持桌面整潔。

4、師:那如果觀察的時候有看不清楚的地方,我們該怎麼辦呢?

生:我們需要放大鏡來幫助我們觀察。

5、學生彙報。

彙報時注意,先説我在土壤中發現了……,這些是我沒有觀察前就猜到的,還有……是我觀察後發現的,另外……是我沒有看到,我猜測土壤裏有(或沒有)……

三、土壤裏的水、空氣和不同大小的土壤顆粒

1、師:你們在土壤裏發現了這麼多的物質啊!那土壤裏有水和空氣嗎?

(植物的生長還需要什麼?土壤裏有嗎?)

師:可以摸一摸。

2、師:你能看到嗎?你有辦法藉助其他物體證明它們的存在嗎?

生:學生在水和空氣的驗證實驗設計單上寫下自己的方法。

小組交流選出大家認為最滿意的方案進行彙報。

3、彙報預設。

師:用紙巾捏一捏,看到什麼現象才能説明土壤裏有水?

生:紙巾變得潮濕了、皺了、破了……

師:那把土壤放進水裏要觀察什麼?

生:看有沒有氣泡,如果有氣泡,説明土壤裏有空氣。

4、學生活動。

學生用紙巾包裹土壤,然後將自己的發現記錄下來。

將土壤放入水中觀察。

彙報自己的發現。

5、攪拌放入土壤的水。

師:看來土壤裏確實有空氣,那過去了一段時間,那些小氣泡現在還有嗎?它們在哪兒呢?

生:觀察自己的杯子,發現還有些小氣泡在土壤的表面,有的在水面上消失了。

師:要是我們攪拌一下土壤,那些小氣泡會去哪兒?

師:真的是這樣嗎?除了小氣泡還可能有什麼現象發生?我們來試試吧!試的時候有什麼要注意的呢?

生:猜測,浮上來……

生:輕輕攪拌、防止水灑出來、要仔細觀察……

ppt展示要求:攪拌棒使用1分鐘後收回;邊觀察邊記錄;注意衞生;將發現用便籤紙貼在記錄單上。

學生實驗:教師及時收回攪拌棒,並引導每組學生觀察水的分層現象,提示可以藉助放大鏡觀察。

四、總結

師:土壤看起來很普通,裏面卻含有這麼多不同的成分。今天我們通過哪些辦法發現土壤裏有這些成分的呢?(固定句式:今天,我們用……發現土壤裏有……)

生:紙巾、放大鏡、放進水裏(攪拌)。

【板書設計】

4、土壤的成分

我們用:

放大鏡

紙巾

放進水裏(攪拌)

發現土壤裏有:

枯樹枝

空氣

草根

小顆粒土壤

小石頭

大顆粒土壤

科學課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

(2)、初步瞭解物體的溶解現象,並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幼兒的團結協助能力。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重難點

(1)、教學重點:瞭解物體的溶解現象。

(2)、教學難點;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設計意圖

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象。本次活動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教學準備

各種操作材料:水杯人手四個、筷子、沙子、鹽、玉米粒、糖、粘帖紙、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記錄材料:水的溶解記錄卡、記號筆。

活動環節

一、認識實驗材料。

二、猜測:

三、認識活動標誌

四、操作活動

五、分類活動

六、交流總結活動

七、延伸活動

老師:今天我們要一起做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看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哪些實驗材料?教師介紹所準備的材料。

幼兒思考:這些東西如果放在水裏誰會不見?誰放在水裏還存在?

師:請小朋友先來猜一猜,想一想,如果把這些材料分別放進四個有水的杯子裏,然後用筷子用力地、充分地攪拌,想想最後什麼東西不見了?什麼東西還存在?

師通過講解、示範讓幼兒認識了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會溶解”的標誌。

師:如果不見了,我們用這個符號來表示,(×)。還存在呢,我們就用這個符號來表示,( √ )

師: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沙子,鹽,糖,玉米粒,分別放到這四個杯子裏,用筷子進行攪拌,看看他們會怎麼樣的變化?哪些東西會溶解,哪些東西不會溶解,請你用標記記錄下來,(出示記錄表)

師:剛才小朋友都做了實驗,都瞭解了,什麼在水裏會不見,什麼還存在,

你把會不見的物體與存在的物體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不見了我們給他貼上星星,存在的我們給他貼上花朵。

師:今天通過做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質放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象發生。像沙子和玉米放進水中,通過攪拌還是存在的,鹽和糖放進水中,通過攪拌就不見了。像這種現象,有個詞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

師:誰能告訴我,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幼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

師:這些東西到底能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不知道。因為我們沒有做實驗,小朋友們剛剛看到了,猜想的結果和實驗的結果有時候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不能亂猜,要進行實驗。剛剛小朋友們説了那麼多,回家後做做實驗,明天告訴我和大家。

猜測活動(指導語:請你用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再猜一猜,這些東西哪些會溶解,哪些不會溶解?)剛開始,教師為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通過猜測活動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為後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認識活動(指導語:你知道這是什麼標誌嗎?)在這裏,教師通過講解、示範讓幼兒認識了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會溶解”的標誌,為接下來的操作記錄活動做好準備。

操作活動(指導語: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這個環節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並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分類活動(指導語:請你把會溶解與不會溶解的物體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分類活動,讓幼兒對物體的溶解現象有所鞏固。

交流總結活動(指導語:説説記錄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發現了什麼。)在這裏,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寬鬆的環境,讓幼兒自己記錄結果,幼兒可以盡情表達,不僅發展了幼兒的友語言,還拓寬了幼兒思維。

延伸活動:(指導語:請幼兒回去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會溶解在水中,哪些東西不會溶解在水中,並説説它們的原因。)在這裏,活動還沒有結束,教師讓幼兒帶着問題繼續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並尋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此課設計意圖及對課堂環節的反思:

1、從幼兒感興趣的角度出發,幼兒對於“水”一向來都是比較熱情的,所以我想這節跟“水”有關的內容應該不會出現冷門、不願參與的現象

2、從平常科學區情況的觀察來看,現在孩子接觸實驗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越來越少,讓幼兒失去了自發探索的慾望。

所以我選擇了以實驗為主的科學課,從課堂結果來看,我可以肯定幼兒對於課堂內容的選擇非常感興趣,參與也非常積極。通過第一環節的猜測,幼兒的注意力被教師吸引,沒有一位幼兒遊離,能夠盡情地猜測。這麼好的開頭給我對以下的環節有了信心,對於實驗任務及規則的講解對於第一次做實驗又要學習記錄的幼兒來説是有難度,所以在實驗之前,我也詳細講解了實驗的步驟,要求5樣物質要分別放入5個不同的杯子裏,這樣幼兒在觀察的時候能夠一目瞭然,還便於後面的對比及分類,雖然課堂上還是出現了有幼兒將幾種物質放入同一個杯子裏,但是在教師的及時發現與提醒下,幼兒能夠馬上改正。

對於實驗的記錄是這節課的一個難點,在設計課程之前,我也思考過很多,應該是能夠溶解的畫 “√”, 不能溶解的畫“×”好呢,還是能夠溶解的畫“×”,不能溶解的畫“√”。按照常理説,肯定是第一種方法才是比較被接受的。但是我考慮到了,孩子在做實驗時候根本還不瞭解物質放入水中是什麼反應,而且這些現象叫什麼也不知道,所以我只能跟幼兒這樣交流:“當物質放入水中並充分攪拌,物質才存在或者是物質已消失。”幼兒習慣於從顯性的角度分析問題,所以能會看到物質還存在或消失的現象。所以對於還不知道知道是溶解,溶解是怎樣的現象的時候,我們採用後面的記錄方式是比較科學的。同時,從同事的經驗那裏瞭解到,中班幼兒還不太會畫“√”,所以最後我對實驗的記錄解説是:如果物質放入水中,充分攪拌後物質還存在的請畫“o”,物質消失了的話請畫“×”,意象表示物質消失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從課堂上來看,幼兒對於這個記錄方式還是很容易接受的,面對杯子裏的物質一看就一目瞭然是否消失或存在,記錄顯得簡單很多。

但是,在幼兒瞭解了水的溶解的這個特性之後,知道物質消失表示物質可以溶解在水中,如果物質還存在表示物質不能溶解在水中。在我們班區域活動中我繼續投放了這個實驗,幼兒在記錄時就發生了跟課堂上截然不同的結果,幼兒習慣在物質放入水中消失的後面畫“√”,而在物質放入水中依然存在的物質後面畫“×”,其實看到這樣的記錄方式時我感到很開心,這表明幼兒已經很清楚物質是否能夠溶解的祕密。

從這個看似簡單的記錄方式來看,科學課不盡需要嚴密的課堂過程設計,教師嚴謹的教學語言,還需要站在幼兒的立場上換位思考一些容易被忽視的方面。

第二個部分就是實驗活動。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孩子們在實驗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活動重難點所在。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完全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嘗試,自己去尋找結果,在整個活動中需要老師幫忙的孩子很少,大多數孩子在實驗的過程中,他們能找到自己的答案,知道如何操作、如何解決自己遇到的困惑,同時做好正確的記錄。通過記錄,使幼兒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溶解還是不溶解一目瞭然,還為後面的總結交流活動提供了依據。在這個環節中,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實驗結果的講解對於實驗後的幼兒都能容易接受,因為大多數幼兒都從自己的實驗中得到結論:紅糖和食鹽在水裏可以溶解,沙子、黃豆、玉米粒在水裏是不能溶解的。但是在實驗過程和記錄結果中,教師發現個別幼兒對於食鹽是否能夠溶解發生了一點小小的分歧:有個別幼兒認為食鹽放入水中還存在的,不能溶解在水中,也有幼兒發現剛開始時食鹽是一日存在的,但是後來發現食鹽消失了。在分析結果的時候教師提出介意:請這位小朋友等會再去觀察一下放食鹽的杯子裏有沒有什麼變化,食鹽是否依然存在或者食鹽是否比剛才變少了。(遺憾:課後沒有請這位幼兒觀察,在整理時發現這杯放了食鹽的杯子和不能溶解的物質放在一起。在班級區域活動中,後來也有幼兒發現食鹽是可以溶解的,但是如果放得很多的話它就會溶解得很慢。所以,更多的祕密還要孩子在課外更多的探索中得到。

第三部分是延伸活動:在這裏,活動還沒有結束,教師讓幼兒帶着問題繼續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並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可以講不同物質放如水中,觀察是否能夠溶解,有條件的話還可以製作飲料,嚐嚐不同物質放入水中會變成不同的味道等等。並在活動過程中幫助孩子發現新的問題:溶解的快和慢,怎樣可以加速物質的溶解速度……讓孩子在持續的活動中保持這種對探索的熱忱!

科學課教案篇5

活動過程:

一、開火車帶幼兒去尋祕:

“大家好,我是海綿寶寶,今天我要和你們一起去探險,你們高興嗎?可是我聽説章魚哥、蟹老闆、派大星給我們製造了許多困難,你們不怕嗎?好,我們出發探險去。”(帶幼兒進入教室)

二、探索水的特性

(一)、探險之旅第一關:水會流動

章魚哥給我們準備了第一道難關,他留了封信給我們,信上説:請小朋友用這些材料讓水動起來。你們有信心戰勝困難嗎?…5個人一組,找到和自己身上標記一樣的盆站好,先把袖子往上捲一捲,在操作的時候,請不要把水濺到外面,也不要濺到自己和小朋友的身上好嗎?開始吧。

1、給幼兒準備各種有洞的小容器來盛水,看看會怎樣?

海綿寶寶請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把材料放回筐裏,拿出手絹,擦擦小手,5個人一組,找到和自己身上標記一樣的桌子坐好,我們來説一説。(帶幼兒入坐)

2、説一説:請小朋友説説自己的發現,個別演示。

請小朋友説一説,你剛才都操作了什麼材料?是怎麼讓水動起來的?(2、3個別演示)(小朋友做的真棒,掌聲送給他)

3、小結:(出示字卡)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讓水動了起來。這就是“水會流動”。恭喜你們勝利的闖過第一關!…請小組長把勝利的標誌貼到光榮榜上。掌聲送給自己。

你們有勇氣闖過第二關嗎?

(二)、尋祕之旅第二發現:水的溶解

蟹老闆準備了第二關,他請你們聽完信再掀開布,他的信上説:請你們做一做,試一試,看看誰不見了。請你們掀開布,看裏面都有什麼?每人從筐裏拿出一杯水,從糖、鹽、大米、玉米粒中只選一種,舀一小勺到水裏攪一攪,看有什麼發現?……

1、請幼兒從桌上的白糖、鹽、大米、玉米粒中取一樣放入清水中,輕輕攪拌看有什麼發現?

每個組的小朋友可以互相看一看,講一講自己的發現。

2、幼兒操作並互相討論,教師巡迴指導。

海綿寶寶請小朋友把杯子放回筐裏,我們來説一説。

3、誰來告訴大家,實驗中你都發現了什麼?

請你們説一説,你剛才都放了什麼在水裏?發現了什麼?(幼兒舉起杯演示)(小朋友説的真棒,掌聲送給他)請把布蓋好。

4、小結:糖、鹽放入水中不見了,被水溶解了。(出示字卡)

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現誰放進水裏不見了?…像糖、鹽這樣的物品放入水中就會不見了,那是因為被水溶解了。這就是“水會溶解”。(出示字卡)恭喜你們勝利的闖過第二關!…請小組長把勝利的標誌貼到光榮榜上。掌聲送給自己。

接下來就是第三關了,你們還要繼續嗎?

(三)、尋祕之旅第三個發現:水的沉浮

派大星準備了第三關,他的信上説:請你們做一做,看一看,把塑料泡沫上的材料一個一個的放到水裏,看誰不喜歡待在水底,先把袖子往上捲一捲,在操作的時候,不要把水濺到外面,也不要濺到自己和小朋友的身上?請每組小組長做好記錄,開始吧。

1、請幼兒把塑料泡沫的東西一樣一樣地放入水中,觀察物體在水中的變化。

2、請幼兒回答自己的發現,並演示驗證,讓幼兒理解“沉下去”和“浮在水面”。

海綿寶寶請小朋友把材料放回筐子裏,拿出手絹,擦擦小手,小組長拿好記錄卡,坐過來,我們説一説。(帶幼兒入坐)

請每組派一個代表講一講你們剛才都放了什麼東西?發現了什麼?(教師個別演示)幼兒講解後,請組長把記錄卡貼到光榮榜上,(他們記錄的好不好?掌聲鼓勵。)

3、小結:

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現有的東西能漂在水面上,這是因為水有浮力。這就是“水有浮力”。(出示字卡)恭喜你們勝利的闖過第三關!…請小組長把勝利的標誌貼到光榮榜上。掌聲送給自己。

(四)、總結

今天我們成功的闖過了3關,知道了水會流動、水能溶解、水有浮力,這些都是水的特性,那麼水都有哪些作用呢?

三、水的作用

1、請幼兒來説説水都有哪些作用

2、小結:可解渴、洗手、洗衣服、洗澡、做菜做飯等等,水的作用多極了。

四、保護水資源

水是我們的好朋友。萬物生長都離不開水,如果水被污染了,人們喝了就會感到不舒服,會生病,還會危害到大自然的動物和植物,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水源。應該怎樣來保護呢?…不要往河裏扔垃圾雜物,不要弄髒了乾淨的水源。洗完手,水管要關好。做個保護水、愛護水、節約用水的好孩子。你們説的真好,掌聲鼓勵自己。

五、延伸活動

我們剛才玩過的水還能喝嗎?要是倒掉就…(浪費)了,那可以用它來做什麼呢?讓我們行動起來。

科學課教案篇6

一、活動目標:

(一)通過對磁鐵的探索初步認識,發現磁鐵能吸住鐵的東西。

(二)通過對磁鐵的實驗操作,引起主動探索的興趣,培養幼兒對磁鐵的探索興趣。

(三)通過對實驗的操作記錄,學習實驗記錄的方法。

(四)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五)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二、活動重難點:

(一)活動重點:通過對磁鐵的初步認識,發現磁鐵能吸住鐵的東西。

(二)活動難點:通過對實驗的操作記錄,學習實驗記錄的方法。

三、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每組一筐操作材料:內有(磁鐵、回形針、螺絲釘、硬幣)、(紙張、玻璃球、塑料玩具、泡沫)等。

2、迷宮及附有磁鐵的小動物3、每人一張記錄表。

四、活動過程:

(一)、教師通過魔術表演導入,激發幼兒好奇心探索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變個魔術。(事先準備一個磁鐵小人,操控磁鐵使小人翻滾跳躍)。

討論:小人為什麼能跳舞?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小人下面有一塊鐵片,隨着塑料板下面的磁鐵移動而移動。小人就能跳舞了。

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與討論

(二)、教師引導幼兒嘗試操作,使幼兒發現並提出問題

1、教師介紹材料,引導幼兒初步探索磁鐵的特性。

教師:小人會跳舞,有趣嗎?(有趣)。老師給小朋友準備許多東西。(介紹鐵製品和非鐵製品)。請你拿着磁鐵去吸一吸筐裏的東西,看看他們有什麼不同。

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探索,努力發現問題。

2、幼兒自由操作探索。

3、教師引導幼兒交流、分享發現教師: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努力思考,積極回答問題。

(三)、教師引導幼兒再次操作,嘗試記錄

1、教師出示記錄表,先示範記錄,再指導幼兒記錄。

教師:看看老師是怎麼記錄的。等會老師請小朋友們來記錄。磁鐵能吸住哪些東西?不能吸住哪些東西?並把探索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

幼兒在教師的示範中懂得記錄方法

2、幼兒再次操作並嘗試記錄。

3、教師引導幼兒進行交流教師:被吸住的東西是哪些?是什麼做的`?沒被吸住的又是什麼做的?

幼兒在教師引導下思考,積極回答問題。

4、教師小結:鐵製品能被磁鐵吸住。

(四)、磁鐵遊戲

1、教師以玩魔術的口吻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磁鐵真有趣,它不但會變魔術還會跟我們玩遊戲呢。今天就讓它帶着小朋友們玩好嗎?"

2、教師介紹遊戲材料及規則。

遊戲規則:用磁鐵在迷宮背面把小動物救出迷宮,中途不能用手碰動物。

遊戲要求:在帶蜜蜂等動物走迷宮時,把動物放送到迷宮的入口就不能用手碰到這些動物,只能用磁鐵在迷宮下面移動帶着動物選擇正確的路線走出迷宮。

3、小朋友自由探索玩耍。

4、小朋友們進行逃生比賽教師:現在請兩位小朋友們來比賽,看誰能在不影響遊戲規則的同時最快逃出來。

五、活動延伸

教師:磁鐵真好玩,因為它會吸鐵,小朋友回家後也可以用磁鐵碰碰家裏的東西,找找還有哪些東西能讓磁鐵吸起來?磁鐵還有什麼祕密?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