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91W

教案通常包括課程大綱,列出了課程的內容和學習目標,教案可以用於記錄教學過程中的重要觀察和反饋,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8篇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篇1

教學目標

a、 知識與技能

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的本質及其作用。

知道簡單機械的一些應用。

知道輪軸和斜面也能省力。

a、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瞭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結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通過探究,瞭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培養學生探究物理規律的能力。

a、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多姿多彩的簡單機械激發學生教學的興趣,使學生樂於探索物理學原理。

通過討論交流、實驗探究,增強學生之間的協作意識和團結精神。

通過了解簡單機械的廣泛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

教學重點:

定滑輪、動滑輪的本質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

滑輪組的裝配及省力情況。

教學方法:

綜合啟發法,探究教學法。

教學用具:

滑輪、細線、鈎碼、鐵架台、彈簧測力計、長木板、長方體木塊。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省力槓桿的特點,費力槓桿的特點,等臂槓桿的特點?

二、創設情境

上一節課我們教學了槓桿,認識到了槓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應用,其實在日常生產、生活中還有其他的一些機械對我們還有幫助。如升旗時,我們站在地面上就能把五星紅旗升到高高的旗杆上,這裏就應用到了滑輪

三、自主教學,合作探究 四、展示彙報

一、仔細閲讀課本的內容,找出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定義,並回答問題.

1.什麼是定滑輪,什麼是動滑輪,它們有什麼區別?

2.結合實際生活,思考一下,在你周圍哪些地方能見到定滑輪或動滑輪?

二、探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1.分別安裝定滑輪和動滑輪.並在下面畫出動滑輪和定滑輪的示意.

2.按照上示進行實驗,探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實質

使用定滑輪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缺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實質_____________

使用動滑輪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缺點是__________________.實質_____________

三、閲讀課本關於滑輪組的知識,然後解決下列問題:

1.使用滑輪組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細看課本,瞭解組裝滑輪組時應該怎樣繞線.除了課本上這中繞法,你還能有其它繞法嗎?試着在下中畫出兩種繞法.

3.通過實驗探究,得出滑輪組的特點是:使用滑輪組既能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且有幾段繩子吊着動滑輪,拉繩子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__.

四、閲讀課本的科學世界中的文章“其他簡單機械”,完成下列任務.

1.指出中各個輪軸的“輪”和“軸”

2.使用輪軸和斜面時,是省了力還是費了力?省了距離還是費了距離?它們屬於省力機械還是費力機械?

五、拓展提升

1.如果忽略滑輪重和摩擦,則下列各中,作用在繩子自由端的力的大小分別是多少?

(已知被提升重物的重力均為1000n)

f1=_________n; f2=________n; f3=________n; f4=________n.

2.(選作)如所示,物體重20n,忽略滑輪重和摩擦,則拉力f的大小是( )

a 10n b 20n c 30n d 40n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現不同透鏡的特徵,並用語言表達其發現。

2、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透鏡、凸透鏡、平面鏡人手一份,各種顏色的透明紙若干

哈哈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一副眼鏡。

活動過程

一、 第一次嘗試:玩透鏡

1、師:小朋友,教師為大家每人準備了三塊奇塊妙的鏡片和各種透明紙、圖書等,請你們用鏡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們發現了什麼?

2、幼兒操作嘗試。

3、引導幼兒討論:剛才用三塊奇妙的鏡片看的東西一樣嗎?

4、得出結論:

(1) 不一樣,有的放大,有的縮小,有的不變;

(2) 顏色不同的紙放在鏡片前看到東西也變顏色恥,教師解釋説,我們在舞台上看到的各種顏色的射燈就是利用這個原理。

二、 第二次嘗試:引導幼兒發現?、凸透鏡、平面鏡的特徵

1、師:三塊小鏡片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真有趣,那為什麼用它們看東西會不一樣呢?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小?哪種變大?哪種不變?請你們再仔細看一看、摸一摸,它們的樣子是不是一樣?

2、幼兒嘗試操作,發現不同的原因。

3、引導幼兒討論。

(1) 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小?(邊上厚中間薄的鏡片看東西會變小)教師立即告訴幼兒:這種就叫?透鏡(幼兒學説)

(2) 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大?(邊上薄中奪取的鏡片看東西變大)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就叫凸透鏡(幼兒學説)。

(3) 剩下哪種看東西不變?(剩下的邊上和中間一休養厚的看東西不變)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叫平面鏡(幼兒學説)。

(4) 得出結論:不一樣的透鏡看東西也不一樣。

三、 第三次嘗試:玩哈哈鏡,説説透鏡的用處

1、師:小朋友真了不起,發現了這麼多奧祕。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幾面廳妙的鏡子,你們看是什麼?(哈哈鏡)大家試試看,哈哈鏡裏的人和你一樣嗎?為什麼會不一樣。

2、幼兒玩哈哈鏡。

3、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會不一樣?(圖為哈哈鏡表面是?凸不平的)

4、得出結論:哈哈鏡是工人叔叔們利用?透鏡、凸鏡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鏡的後面塗上了一層水銀,而這就不是透鏡了,叫?面鏡、凸面鏡。

5、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些鏡子真奇妙,能把東西放大、縮小,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這種鏡子呢?(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鏡等等)幼兒説出各種鏡子,教師出示。

6、幼兒自由地玩望遠鏡、放大鏡、哈哈鏡等(自然結束)。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區分凸透鏡和凹透鏡;

2.能在圖中標出凸透鏡的主光軸、光心、焦點和焦距;

3.能説出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4.能正確解釋會聚、發散。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用太陽光測凸透鏡的焦距的方法,體會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

2.通過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實物,得出兩種透鏡形狀的不同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愛護光學儀器的好習慣;

2.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的主人翁意識;

3.通過師生雙邊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象的美好與和諧。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測量凸透鏡的焦距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會聚、發散。

教學工具

凸、凹透鏡、演示用光學器件組一套、老花眼鏡、近視眼鏡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展示透鏡,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與透鏡有關的內容,老師現在手裏拿的是透鏡,透鏡一般是玻璃或樹脂製成的、透明的鏡子,我們學習的透鏡至少有一面是球面,或者兩面都是球面。球面透鏡只是透鏡中的一種,例如散光眼眼鏡的鏡片就是柱面鏡。光透過透鏡發生了折射,折射光線有什麼規律沒有?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研究透鏡。

二、新課講授

(一)透鏡的種類

[活動1]

下面大家墊面巾紙用手摸一摸桌子上老師給的兩個透鏡,它們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呢?

引導學生小結歸納剛才的交流,得出透鏡分兩種:一種是中間厚,邊緣薄,叫凸透鏡;一種是中間薄,邊緣厚,叫凹透鏡。

指導學生把凸透鏡凹透鏡的定義在教材上畫出來。

結合凸透鏡、凹透鏡實物,指出哪是透鏡的中間,哪是透鏡的邊緣,強調區分凸透鏡和凹透鏡的關鍵就是比較透鏡的中間和邊緣的薄厚。

指導學生練習區分凸透鏡、凹透鏡:見導學案。

(二)主光軸和光心

[活動2 ]閲讀教材,理解主光軸、光心。

什麼是光心?光心在哪?強調光心在透鏡上。兩個表面對稱的透鏡的光心就在透鏡的正中心。

透鏡的光心有什麼重要的性質?通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呢?請畫出通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

教師巡視指導。

通過凹透鏡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呢?請畫出通過凹透鏡光心的光線。

教師巡視指導。

多媒體展示,強調通過光心的光線不改變方向。

咱班有戴眼鏡的同學,是近視眼還是遠視眼?

那麼近視眼鏡是凸透鏡還是凹透鏡?

近視眼鏡是凸透鏡還是凹透鏡?你判斷的依據是什麼?分別找兩位持不同意見的同學回答。那我們如何判斷誰説得對呢?

找戴眼鏡的同學摸自己的眼鏡並説出是哪種透鏡。

許多器材上用的透鏡是不能用手摸的,那有沒有其它辦法來區分凸透鏡和凹透鏡呢?

引導學生思考透鏡是能透光的,光經透鏡發生折射,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折射光線有什麼特點呢?

(三)透鏡對光的作用

我們先來研究凸透鏡對光的作用。

1、凸透鏡對光的作用:

觀察導學案圖中的入射光線在位置上有什麼特點。引導學生思考入射光線與主光軸的位置關係。

猜想平行主光軸的光線透過凸透鏡的折射光線沿什麼方向傳播,你猜想的依據是什麼?我們怎麼才知道我們的猜想對不對,用實驗驗證。

演示實驗1:利用激光筆在磁性黑板上演示三條平行光線,根據演示實驗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線,再放凸透鏡。

引導學生觀察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位置關係。我們把凸透鏡對光線的這種作用就叫會聚。

板書: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

指導學生用作圖法把上面實驗中的折射光線在導學案中畫出來。

引導學生理解會聚: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比較,向中間偏折,中間的位置其實就是主光軸。因此,會聚就是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比較,靠近主光軸。

2、凸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活動3 ]結合上述實驗,閲讀教材:

在學生在教材上找到焦點的基礎上,提問凸透鏡的焦點在哪?老師邊指着演示實驗中的焦點,邊強調透鏡的焦點在主光軸上,在透鏡外。

由於這個焦點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所以我們叫它實焦點。

指導學生在導學案上畫出焦點。

凸透鏡有幾個焦點呢?同學們設想一下,如果讓一束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從凸透鏡的右面射向左面,它是否也能會聚於一點呢?讓我們一起來觀察實驗。

演示實驗2:用激光筆和凸透鏡在磁性黑板上演示,激光從凸透鏡右邊射向左邊。

ppt演示,凸透鏡的兩個焦點

請同學們閲讀教材,看誰能最快説出誰到誰的距離是焦距,用什麼表示?

強調焦距是從光心到焦點的距離,請在導學案對應的圖上標出焦距。

小結:(1)凸透鏡有兩個實焦點

(2)平行於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另側通過焦點

討論:不平行於主光軸的光透過凸透鏡是否會聚?讓我們一起來驗證。

演示實驗3:利用激光筆和凸透鏡在磁性黑板上演示,教師根據演示實驗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線。

不平行於主光軸的光透過凸透鏡是否會聚?引導學生判斷是否會聚的標準: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比較,是否靠近主光軸。

小結:凸透鏡對所有光線都起會聚作用

3、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演示實驗4:利用激光筆在磁性黑板上演示三條平行光線,根據演示實驗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線,再放凹透鏡。

引導學生類比凸透鏡,觀察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位置關係。

板書: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指導學生用作圖法把上面的實驗畫出來。

結合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解釋發散:

發散: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比較,遠離主光軸。

4.凹透鏡的虛焦點和焦距。

[活動4]光經過凹透鏡後的發散是不是也有規律可循?

結合上述實驗,閲讀教材92頁焦點和焦距。

提問:折射光線相交嗎?那把折射光線反向延長呢?教師利用演示實驗,把折射光線反向延長,引導學生觀察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哪。

ppt演示平行於凹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通過焦點。

引導學生小結:平行於凹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通過焦點。

討論:不平行凹透鏡主光軸的光透過凹透鏡是否發散?

演示實驗5:利用激光筆和凹透鏡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不平行凹透鏡主光軸的光透過凹透鏡是否發散?引導學生觀察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比較,是靠近主光軸還是遠離主光軸。

小結:凹透鏡對所有光線都起發散作用。

提問:如何解決活動4的問題,哪條是折射光線?

(四)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焦距是凸透鏡的重要參數,不同的凸透鏡可能焦距不同。

1、我們可以把太陽光看做平行光。同學們能不能想辦法利用太陽光粗測凸透鏡的焦距呢?

小組討論後説明你的測量方法。

2、視頻:粗測凸透鏡的焦距

3、提出問題:

能否利用凸透鏡獲得平行光呢?説出你的具體做法。

課後小結

根據檢測總結這節課內容,明確重點、難點。

1、什麼是凸透鏡,什麼是凹透鏡,透鏡的光心、主光軸、焦點和焦距;

2、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會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瞭解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二、過程和方法

1.經歷製作模型照相機的過程,瞭解照相機的成像原理。

2.通過觀看投影片,瞭解投影儀的成像原理。

3.能簡單描述凸透鏡成實像和虛像的主要特徵。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模擬相機的製作和使用,獲得成功的愉悦。

2.通過自制水滴放大鏡,初步感受等效原理的應用。

3.培養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情感。

4.初步建立將科學技術應用於實際的意識。

教學準備

一、教師演示器材:真實照相機、模擬照相機、投影儀、投影片、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

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對透鏡有了一定的瞭解,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它在生活中的應用(出示片2)問你現在最想要的是那種?

二、新課教學

(一)照相機

出示真實照相機,讓學生仔細觀察照相機鏡頭的形狀,使他們對照相機鏡頭有直觀的印象,指出它的作用相當於一個凸透鏡。

播放畫有照相機結構圖的投影(片3、4),對照投影講解主要結構,主要原理介紹(見片5、6)。來自物體的光經過照相機鏡頭後會聚在膠捲上,形成一個縮小的像。膠捲上塗着一層對光敏感的物質,它在曝光後發生化學變化,物體的像就被記錄在膠捲上,經過顯影、定影后成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二)想想做做

教師出示做好的模擬照相機,問學生想學會製作相機嗎?

學生課堂探究活動一:讓學生動手製作模擬照相機。

講解制作方法:在直徑較大的圓紙筒一端固定一個凸透鏡,在直徑較小的圖紙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紙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紙筒內。

教師:讓學生把模擬照相機對着點燃的蠟燭,觀察並前後拉動直徑較小的紙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燭焰清晰的像,回答:

1.像是縮小還是放大?

2.像是正立還是倒立?

3.像是虛像還是實像?

1.和2.比較直觀,對於3.可以讓學生根據進入眼中的光線是否來自像點進行判斷。

學生課堂探究活動二:學生用自己製作的相機探究成像性質,掌握照相機的調節(片7)

(三)投影儀

學生課堂探究活動三:將製作的照相機逐漸靠近燭焰,觀察像的變化?怎樣進行調節?

當學生找到倒立、放大的像時引出投影儀的介紹了

讓學生觀察投影儀,着重觀察鏡頭,簡單介紹其構造(片8)、原理(片9)、使用(片10)。

學生課堂探究活動三:如何調節鏡頭使像變大?

讓學生觀察並回答:

1.像是放大還是縮小?;

2.像是正立還是倒立?

3.像是虛像還是實像?

教師指出幻燈機、電影放映機基本成像原理和投影儀是一樣的。

(四)放大鏡

學生繼續讓鏡頭靠近燭焰,當距離到達一定時,光屏上看不見燭焰的像了,引出放大鏡。

學生活動:用凸透鏡看書上的字,説出看到的情況:(片10)

1.字是放大還是縮小?

2.字是正立還是倒立?

教師講解:放大鏡是凸透鏡,能使物體成放大的像,但這個像與投影儀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正立的虛像,並且像與物體在同一側(片11)。

提問:能否利用其他物品來替代玻璃凸透鏡製成放大鏡?

教師:拿出一杯水,觀察插入水中的筷子怎麼變化。

學生的回答:水滴放大鏡、水瓶放大鏡、冰透鏡,

教師:歸納實像與虛像(片12)

學生課堂活動四:水滴放大鏡看書本上的字。

(五)動手動腦學物理

1.和2.讓學生課後完成,並書面記錄結果。

(六)課堂教學小結(片13)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篇5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呈現課題

2、播放過山車視頻:驚險刺激的場面,配以激情旁白(內容取自教材),給學生以強烈的

視覺衝擊和心靈震撼,激發學生興趣,引發學生思考。

3、回憶再認(知識遷移):動能的物理意義、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重力勢能的物理意義及影響因素;彈性勢能的物理意義及影響因素。

二、進行新課:

1、機械能

引導學生回憶:我們以前學習過哪些能量?曾經接觸過哪些能量名詞?

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

小結:機械能是能量大家族中的一員,在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是:焦耳(j)。

2、動能和重力勢能之間的相互轉化

(1)、演示滾擺實驗

引導學生觀察,提出問題:你看到了什麼現象?為什麼滾擺下降後又自動上升?引導學生分析

播放滾擺實驗視頻,引導學生重點關注三個要素:滾擺質量、滾擺的運動速度、滾擺離開地面的高度。並注意在全過程中哪些因素變了,哪些因素沒變?

討論:沒變的是質量

變化的是——速度、高度。

兩個過程:a、下降:質量不變。

現象:離開地面的高度減小,下降速度增大。

分析:離開地面的高度減小則重力勢能減小了;下降速度增大了則動能增大了。 結論:增大的動能是由減小的重力勢能轉化而來的,即此過程是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在這裏隱含了能量既不會無緣無故消滅,也不會無緣無故創生的思想。

b、上升:質量不變。

現象:離開地面的高度增大了,但上升的速度減小了。

分析:離開地面的高度增大了則説明重力勢能增大了,而上升速度的減小説明動能減小了。

結論:增大的重力勢能是由減小的動能轉化而來的,即此過程是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小結:在這裏為學生分析類似現象提供了一個模式:

a、某種能量的增減是因為能的轉化導致。

b、在能的轉化過程中,動能的增減由速度的變化引發,重力勢能的增減是由物體與參考面的高度變化引發,同理,彈性勢能的增減是由物體的彈性形變程度增大或減小而引發。

(2)、演示單擺實驗並播放視頻。

引導學生根據以上模式分析能量的轉化。

(3)、引導學生觀看教材插圖15.5——2甲、乙、丙

討論、分析能的相互轉化。

3、《想想做做》

播放視頻,分析能的轉化。

提出問題:鐵鎖擺回時會碰到鼻子嗎?不會!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因為學生看到了實驗事實。我們所關注的重點是為什麼

沒有碰到鼻子?

引導學生分析:鐵鎖會與空氣摩擦,受到空氣阻力的作用,一部分動能或重力勢能轉化成了

空氣和鐵鎖的內能,總的機械能損失了一些(不守恆)。

這樣就不難解釋滾擺和單擺為什麼最終會停下來的原因了——滾擺、單擺與空氣之間有摩擦,滾擺的擺軸與懸線之間也有摩擦,機械能有一部分轉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總量有所減少。

教材118頁最後一小段:“如果只有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機械能的總和不變,或者説,機械能是守恆的。”這個“如果”表達的就是一種無任何摩擦的理想狀態。

告訴學生:若這個“如果”成立,則運動的滾擺、單擺就不會停止,鐵鎖擺回時也會

碰到(接觸到)鼻子的。(因為機械能守恆)

4、動能或重力勢能與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

播放視頻:皮球。

將皮球塗黑,靜止在地面上時,在地上留下一個小黑點,而從高處落下與地面碰

撞時,卻在地上留下了一個面積稍大的黑斑。

問題:黑斑説明了什麼?

——皮球發生了形變。

討論皮球彈跳過程中的能量轉化關係(同時播放皮球彈跳的動畫視頻)。

下落:——能轉化為——能。

與地碰撞:——能轉化為——能。

恢復原狀彈起:——能轉化為——能。

上升:——能轉化為——能。

討論:皮球為什麼不能彈回到原來的高度?

5、隨堂練習

(1)、蹦極運動(播放視頻)。

(2)、蹦牀運動(播放視頻)。

(3)、過山車(回憶本節開頭的視頻)。

解釋以上三個過程中動能與勢能的相互轉化關係。

6、科學世界 ——《人造地球衞星》

(1)、學生閲讀。

(2)、教師介紹我國航空航天事業所取得的成就。

(3)、播放動畫視頻。

討論衞星運行過程中動能與勢能的相互轉化關係。

7、作業:《動手動腦學物理》的1、2、3、4、5。

教學小結

1、機械能中的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2、分析機械能轉化的思維模式是:

質量、高度、形狀三因素髮生了變化,則它們所對應的某種形式的能在量上就發生了增減,根據這個量的增減來確定能的轉化方向。

教學反思

1、本節課重在思維能力的訓練,而非操作能力的訓練。

2、用能的轉化觀念來分析物理現象,學生初學,顯然不是很適應。

3、本節課必須在學生非常熟悉影響機械能大小的諸多因素的背景下,方能順利地展開教學,顯然有的學生對前一節課的知識是存在欠賬的。

4、學生對彈性勢能與動能、重力勢能之間的相互轉化稍顯困難。

5、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有效地彌補了學生在直接經驗上的不足,減緩了學生在抽象邏輯思維上的壓力。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篇6

一、思路

本節教材主要介紹了:做功可以改變內能,機械能與內能的相互轉化,熱機的一般工作原理,熱值。就堂而言,主要由五個活動組成,分兩時進行。

第一首先通過彎折鐵絲活動從做功能改變物體的內能入手,與上一節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的內容相呼應,有助於學生認識這兩種改變物體內能方式之間的異同。接着通過演示點火爆炸説明內能也可以轉化為機械能,為下面進行熱機的教學進行了鋪墊。然後重點介紹四衝程汽油機的構造和工作過程、能量轉化,而對柴油機和蒸氣機則讓學生閲讀“信息庫”,這樣做既能突出重點又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通過閲讀“生活物理社會”——熱機的發展歷程,展示熱機的發展對人類社會明的進程所起的積極作用,使學生了解內能的利用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重要意義。

第二時通過比較質量相同的酒精、紙片充分燃燒時放熱不同,幫助學生建立熱值的概念,並指導學生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燃料的熱值。通過閲讀“化石燃料的燃燒和環境保護”一,讓學生認識到燃燒排放物對環境的影響,從而培養自覺的環保意識。

教學中採用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相結合、靜態圖片與動畫實驗相結合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對物理現象的變化過程有清楚地認識,以便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二、教學準備

教師:四衝程汽油機模型和

空氣壓縮引火儀演示、點火爆炸演示

學生:鐵絲

三、教學流程(第一時)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註

(一)引入——創設情境 提出問題

師:先請同學們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兩個情景:鐵管靠在高速運轉的砂輪上,觀察到什麼現象?汽車在加油站加油後在公路上行駛( 錄象 )

師:同學們有沒有想過,被高速飛輪磨下的鐵屑為什麼會火花四濺? 汽車加了汽油或柴油燃料後是怎樣使發動機工作的?今天的學習將為你揭開這些謎團

學生觀看、思考

使學生產生凝問,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新教學

1、學生活動—研究做功能否改變物體的內能

2、演示點火爆炸——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3、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應用——熱機

4、生活 物理 社會——熱機的發展歷程

師:同學們手上都有一根鐵絲,將鐵絲快速反覆彎折鐵絲七八次,觸摸彎折處,你會觀察到什麼現象?

師:鐵絲的温度升高,説明鐵絲的內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師:同學們再觀察一個演示實驗——空氣壓縮引火儀

在玻璃筒中放入一小撮乾燥的棉絮,用力迅速向下壓活塞,注意仔細觀察,你看到什麼現象?

師:棉絮燃燒必須要達到它的着火點,從這個實驗中我們可以分析出它的温度和內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師:在剛才兩個實驗中,鐵絲和棉絮增加的內能從何而?能量是如何轉化的?同學們可以討論一下。

師:你們還有什麼方法使鐵絲的温度升高?

師:同學們能否對大家所提出的各種方法進行歸類並進一步分析鐵絲的的內能從何而。

師:你們能再舉出一些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物體內能的實例嗎?

師:通過上一節學習知道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通過剛才的學習知道了做功是改變物體內能的另一種方式。如果僅憑鐵絲温度升高、內能增大這一現象,能否斷定是通過熱傳遞方式還是做功方式實現的?

師:事實證明: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

師:(提出新的問題)做功可以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那麼能否反過,通過做功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呢?汽車發動機的動力是不是於此呢?

師:演示實驗——電子式火花發生器:

實驗方法:在透明塑料盒的底部鑽一個孔,把電子式火花發生器的放電針管緊緊地塞進孔中,打開塑料盒蓋,向盒內滴入23滴酒精,在將盒蓋蓋緊,撳動電子式火花發生器的按鈕,觀察發生的現象。

師:實驗表明:酒精燃燒後的高温高壓燃氣對外做功,燃氣的內能減少,轉化為機械能。

燃料的化學能 →燃氣的內能→塞子的機械能

師:討論、比較空氣壓縮引火與發射瓶塞這兩個實驗,你有什麼發現?

師:對物體做功,機械能可轉化為內能,內能增加;物體對外做功,內能可轉化為機械能,內能減少。機械能與內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師:酒精燃燒後的高温高壓燃氣對外做功,燃氣的內能減少,轉化為機械能。這種轉化有什麼應用價值?

師:根據這個原理,可以製造出一種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機器提供動力裝置。這類熱力發動機叫熱機。

信息快遞 熱機是將燃料燃燒產生高温、高壓燃氣的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機器。

汽油機就是一種內燃式熱機(內燃機)

師:同學們先觀察汽油機的實物圖和構造示意圖(投影圖片)

師:在瞭解如何工作之前,先了解一下汽油機主要部的名稱

信息快遞 部名稱:

汽油機工作時,活塞在汽缸裏往復運動,活塞從汽缸的一端運動到另一端的過程叫做衝程。

師:它是如何工作的呢?

演示實驗(汽油機模型)

師:結合動畫實驗分析汽油機的四個衝程

汽油機的一個工作循環由以下四個衝程組成:

(1).吸氣衝程

進氣門打開,排氣門關閉,活塞向下運動

由於缸內體積增大,壓強減小,空氣和汽油的混合物被吸入氣缸

(2).壓縮衝程

進氣門、排氣門關閉,活塞向上運動

混合氣體被強行壓縮,使氣體的温度升高,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3).做功衝程

進氣門、排氣門關閉,活塞向下運動

在壓縮衝程末,火花塞產生電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燒,產生高温高壓的燃氣推動活塞做功,通過連桿帶動曲軸轉動。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4).排氣衝程

進氣門關閉,排氣門打開,活塞向上運動

排出廢氣

師:想一想(ppt) 汽油機完成一個工作循環:

1、活塞經歷四個衝程,分別為 …… ;四個衝程循環往復,周而復始。

衝程是燃氣對外做功的過程;

2、曲軸旋轉 周,活塞往復 次;

3.壓縮衝程和做功衝程的能量轉化

壓縮衝程:

做功衝程:

師:在工農業生產中,常用的內燃機有汽油機和柴油機。請同學們閲讀本p51信息庫中關於“柴油機”的內容。初步比較一下汽油機和柴油機在結構、工作過程的異同點,各自的優缺點及對應的用途。

師:人類社會明的進步離不開科技的發展。閲讀本p45“熱機的發展歷程”

ppt圖片1.人類第一輛蒸汽驅動的三輪汽車 2.蒸汽機3.萊特兄弟第一次飛行的飛機 4.噴氣發動機5.火箭發動機

實驗

回答:鐵絲温度升高,內能增大。

學生觀察實驗

回答:看到燃燒的火光

回答:棉絮温度升高,內能增大。

回答:物體增加的內能通過做功轉化而,是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回答的方法可能有:放在火上燒、放在熱水、反覆彎折、用砂皮摩擦、用鐵錘鍛打、放在太陽下曬等

回答並分類,教師評價。

熱傳遞:火上烤、放入熱水、曬太陽……→內能的轉移過程,能的形式沒有變。

做功:彎折、摩擦、錘打…… →機械能向內能的轉化過程,能的形式已經發生改變

生:回答的實例可能有:檫燃火柴、鑽木取火、拉鋸條鋸木頭時發燙、搓手取暖、隕石進入大氣層成為流星、從滑梯上滑下,臀部有灼熱的感覺、給自行車車胎打氣,氣筒壁發熱等。

生:不能。

生:討論觀察的現象,分析能量的轉化。

生:討論

生:思考

閲讀

觀察

識別各組成部

觀察並思考:

1、進氣門、排氣門的打開與關閉情況

2、活塞的運動方向

3、能量轉化

在教師指導下閲讀後進行小組討論並完成中“想一想”,並選派代表藉助模型和多媒體動畫對全班同學介紹汽油機的構造和工作過程,其它同學可作補充説明。

完成填空

閲讀“信息庫”中關於“柴油機”的內容,瞭解汽油機和柴油機結構及工作過程的異同點。

閲讀本

(次數不能太多,否則會斷。小心燙手。)

板書

培養學生的閲讀、自學能力和語言表達、交流能力。

使學生初步瞭解熱機發展對人類社會作出的巨大貢獻,

四、後實踐與思考

1、用打氣筒給自行車輪胎打氣。打完後,摸一摸打氣筒的外壁,會發現什麼現象?你能否解釋產生這現象的原因。

2、把打好氣的輪胎放置一段時間,使輪胎裏外的温度一致。然後將輪胎放氣,同時把温度計的玻璃泡置於噴出的氣流中,仔細觀察温度計的示數,你將會有驚喜的發現。如果沒有温度計,你可以觀察噴氣嘴旁是否出現了小水珠。請你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解釋。後實踐與思考讓學生領悟到:物理自生活。養成理論聯繫實際的習慣。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篇7

第一章機械運動

常考點

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另一個物體位置改變(關鍵抓住五個字“位置的變化”)

2.運動的描述

參照物:描述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選定的標準物體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選不同的參照物,對運動的描述可能不同

3.運動的分類

勻速直線運動:沿直線運動,速度大小保持不變;變速直線運動:沿直線運動,速度大小改變。

4.比較快慢方法:時間相同看路程,路程長的快;路程相同看時間,時間短的快

5.速度(常考點)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定義: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公式:v=s/t

單位:m/s、km/h;關係:1m/s=3.6km/h;1km/h=1/3.6m/s

6.勻速直線運動

特點:任意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速度與時間路程變化無關

7.描述運動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義:反映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快慢公式:v=s/t

8平均速度的測量

原理:v=s/t工具:刻度尺、秒錶需測物理量:路程s;時間t

注意:一定説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時間)

9.路程時間圖像速度時間圖象

第二章聲現象

一、聲音的發生與傳播

常考點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用手按住發音的音叉,發音也停止,該現象説明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

3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無線電話交談,因為無線電波在真空中也能傳播。

4、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5、回聲是由於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為17m。在屋子裏談話比在曠野裏聽起來響亮,原因是屋子空間比較小造成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不足0.1s最終回聲和原聲混合在一起使原聲加強。

利用: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深度、冰山距離、敵方潛水艇的遠近測量中要先知道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測量方法是:測出發出聲音到受到反射回來的聲音訊號的時間t,查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則發聲點距物體s=vt/2。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常考點

1、聲音在耳朵裏的傳播途徑: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2、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3、雙耳效應:人有兩隻耳朵,而不是一隻。聲源到兩隻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隻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徵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三、聲音的三個特性

1、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係,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頻率越高。頻率單位次/秒又記作hz。

2、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和距發聲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是:減小聲音的發散。

3、音色:由物體本身決定。人們根據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分人。

4、區分樂音三要素:聞聲知人——依據不同人的音色來判定;高聲大叫——指響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調。

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常考點

1、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出的聲音;環境保護的角度噪聲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2、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聽覺下限0db;為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

3、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五、聲的利用

常考點

可以利用聲來傳播信息和傳遞能量。(選擇題)

第三章物態變化

一、温度

温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進行工作。

常用温度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的温度;並認清温度計的分度值,以便準確讀數。使用時:温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温度計的示數穩定後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温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態變化

常考點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晶體物質: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體物質:松香、石蠟玻璃、瀝青、蜂蠟食鹽、明礬、奈、各種金屬

熔化圖象:

熔化特點:固液共存,吸熱,温度不變熔化特點:吸熱,先變軟變稀,最後變為液態,温度不斷上升。

熔化的條件:⑴達到熔點。⑵繼續吸熱。

②凝固: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

凝固圖象:

凝固特點:固液共存,放熱,温度不變凝固特點:放熱,逐漸變稠、變黏、變硬、最後成固體,温度不斷降低。

凝固點:晶體凝固時的温度。同種物質的熔點、凝固點相同。

凝固的條件:⑴達到凝固點。⑵繼續放熱。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

定義:液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發生的,並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叫蒸發。

影響因素:⑴液體的温度;⑵液體的表面積⑶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

作用:蒸發吸熱(吸外界或自身的熱量),具有製冷作用。

定義:在一定温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温度。

沸騰條件:⑴達到沸點。⑵繼續吸熱

沸點與氣壓的關係: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②液化:

定義: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壓縮體積。

好處:體積縮小便於運輸。

作用:液化放熱

3、昇華和凝華:

①昇華定義: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吸熱,易昇華的物質有:碘、冰、乾冰、樟腦、鎢。

②凝華定義: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放熱

☆要使洗過的衣服儘快幹,請寫出四種有效的方法。

⑴將衣服展開,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⑵將衣服掛在通風處。⑶將衣服掛在陽光下或温度教高處。⑷將衣服脱水(擰乾、甩幹)。

☆解釋“霜前冷雪後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氣温足夠低,空氣中水蒸氣才能放熱凝華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後寒:化雪是熔化過程,吸熱所以“雪後寒”。

第四章光現象

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定義: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分類:自然光源,如太陽、螢火蟲;人造光源,如篝火、蠟燭、油燈、電燈。月亮本身不會發光,它不是光源。

2、規律: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3、光線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為什麼在有霧的天氣裏,可以看到從汽車頭燈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光在傳播過程中,部分光遇到霧發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線傳播。

☆早晨,看到剛從地平線升起的太陽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該現象説明:光在非均勻介質中不是沿直線傳播的。

4、應用及現象:

①激光準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傳播過程中,

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後面形成黑色區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當地球在中間時可形成月食。

如圖: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環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實驗早在《墨經》中就有記載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實像,其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關。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氣中速度約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於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類:

⑴鏡面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仍然平行

條件:反射面平滑。

應用:迎着太陽看平靜的水面,特別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為發生了鏡面反射

⑵漫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條光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條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應用: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由於光射到物體上發生漫反射的緣故。

☆請各舉一例説明光的反射作用對人們生活、生產的利與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鏡觀察面容;我們能看到的大多數物體是由於物體反射光進入我們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樓房的玻璃幕牆、釉面磚牆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間,我們從各個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發生了漫反射。

4、面鏡:

⑴平面鏡:

成像特點:等大,等距,垂直,虛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③像、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④物體在平面鏡裏所成的像是虛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改變光路

實像和虛像:

實像: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

虛像: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

⑵球面鏡:

定義:用球面的內表面作反射面。

性質:凹鏡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線會聚在一點;從焦點射向凹鏡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應用:太陽灶、手電筒、汽車頭燈

定義: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性質:凸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凸鏡所成的象是縮小的虛像

應用:汽車後視鏡

☆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我們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蠟燭進行實驗,其中選用兩根相同蠟燭的目的是:便於確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較像和物的大小。

☆汽車司機前的玻璃不是豎直的,而是上方向內傾斜,除了可以減小前進時受到的阻力外,從光學角度考慮這樣做的好處是:使車內的物體的像成在司機視線上方,不影響司機看路面。汽車頭燈安裝在車頭下部:可以使車前障礙物在路面形成較長的影子,便於司機及早發現。

三、顏色及看不見的光

1、白光的組成:紅,橙,黃,綠,藍,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混合之後為白光顏料的三原色:紅、黃、藍。混合之後為黑色

看不見的光:紅外線,紫外線;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篇8

第一章聲現象

一、聲音的產生: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人靠聲帶振動發聲、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點振動發聲,風聲是空氣振動發聲,管制樂器考裏面的空氣柱振動發聲,絃樂器靠弦振動發聲,鼓靠鼓面振動發聲,鍾考鍾振動發聲,等等);

2、振動停止,發生停止;但聲音並沒立即消失(因為原來發出的聲音仍在繼續傳播);

3、發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

4、聲音的振動可記錄下來,並且可重新還原(唱片的製作、播放);

二、聲音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時損耗最少(在固體中傳的最遠,鐵軌傳聲),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得最快,氣體中最慢(軟木除外);

2、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話交談;

3、聲音以波(聲波)的形式傳播;

注:由聲音物體一定振動,有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

4、聲速:物體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單位是m/s;聲速的計算公式是v=s/t;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

三、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裏,人耳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如:高山的回聲,夏天雷聲轟鳴不絕,北京的天壇的迴音壁)

1、聽見回聲的條件:原聲與回聲之間的時間間隔在0.1s以上(教師裏聽不見老師説話的回聲,狹小房間聲音變大是因為原聲與回聲重合);

2、回聲的利用:測量距離(車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離);

四、怎樣聽見聲音

1、人耳的構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及聽覺神經組成;

2、聲音傳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動,再經聽小骨、聽覺神經傳給大腦,形成聽覺;

3、在聲音傳給大腦的過程中任何部位發生障礙,人都會失去聽覺(鼓膜、聽小骨處出現障礙是傳導性耳聾;聽覺神經處出障礙是神經性耳聾);

4、骨傳導:不借助鼓膜、靠頭骨、頜骨傳給聽覺神經,再傳給大腦形成聽覺(貝多芬耳聾後聽音樂,我們説話時自己聽見的自己的聲音);骨傳導的性能比空氣傳聲的性能好;

5、雙耳效應:生源到兩隻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因而聲音傳到兩隻耳朵的時刻、強弱及步調亦不同,可由此判斷聲源方位的現象(聽見立體聲);

五、聲音的特性包括:音調、響度、音色;

1、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單位是赫茲,振動物體越大音調越低;)

2、響度:聲音的強弱叫響度;物體振幅越大,響度]越強;聽者距發聲者越遠響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體的音調、響度儘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卻一定不同;(辨別是什麼物體法的聲靠音色)

注意:音調、響度、音色三者互不影響,彼此獨立;

六、超聲波和次聲波

1、人耳感受到聲音的頻率有一個範圍:20hz~20000hz,高於20000hz叫超聲波;低於20hz叫次聲波;

2、動物的聽覺範圍和人不同,大象靠次聲波交流,地震、火山爆發、颱風、海嘯都要產生次聲波;

七、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噪聲:(!)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噪聲;(2)從環保的角度上講,凡是妨礙人們正常學習、工作、休息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聲;

2、樂音: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有規則振動發出的聲音;

3、常見招生來源:飛機的轟鳴聲、汽車的鳴笛聲、鞭炮聲、金屬之間的摩擦聲;

4、噪聲的等級:表示聲音強弱的單位是分貝。符號db,超過90db會損害健康;0db指人耳剛好能聽見的聲音;

5、控制噪聲:(1)在生源處較弱(安消聲器);(2)在傳播過程中(植樹。隔音牆)(3)在人耳處減弱(戴耳塞)

八、聲音的利用

1、超聲波的能量大、頻率高用來打結石、清洗鐘錶等精密儀器;超聲波基本沿直線傳播用來回聲定位(蝙蝠辨向)製作(聲納系統)

2、傳遞信息(醫生查病時的"聞",打b超,敲鐵軌聽聲音等等)

3、聲音可以傳遞能量(飛機場幫邊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聲説話,一音叉振動,未接觸的音叉振動發生)

第二章光的傳播

一、光源

能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光源可分為1、冷光源(水母、節能燈),熱光源(火把、太陽);2、天然光源(水母、太陽),人造光源(燈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頭魚),非生物光源(太陽、燈泡)

二、光的傳播

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狀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像是倒立的實像(樹陰下的光斑是太陽的像)

(2)取直線:激光準直(挖隧道定向);整隊集合;射擊瞄準;

(3)限制視線:坐井觀天(要求會作有水、無水時青蛙視野的光路圖);一葉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時月球在中間;月食時地球在中間)

3、光線:常用一條帶有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徑跡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計算中,真空或空氣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約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約為2/3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傳播的距離,光年是長度單位;1光年≈9.46×1015m;

注:聲音在固體中傳播得最快,液體中次之,氣體中最慢,真空中不傳播;光在真空中傳播的最快,空氣中次之,透明液體、固體中最慢(二者剛好相反)。光速遠遠大於聲速,(如先看見閃電再聽見雷聲,在100m賽跑時聲音傳播的時間不能忽略不計,但光傳播的時間可忽略不計)。

四、光的反射

1、當光射到物體表面時,有一部份光會被物體反射回來,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們看見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物體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都在同一個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1)、法線:過光的入射點所作的與反射面垂直的直線;

(2)入射角: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法射光線與法線間的夾角。(入射光線與鏡面成θ角,入射角為90°-θ,反射角為90°-θ)

(3)入射角與反射角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反射角總是隨入射角的變化而變化而變化,因而只能説反射角等於入射角,不能説成入射角等於反射角。(鏡面旋轉θ,反射光旋轉2θ)

(4)垂直入射時,入射角、反射角等於多少?答:垂直入射時,入射角為0度,反射角亦等於0度。

4、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雙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畫一般的光路圖(要求會作):

(1)、確定入(反)射點:入射光線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線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交點即為入射(反射)點

(2)、根據法線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線。

(3)、根據反射角等於入射角,畫出入射光線或反射光線

6、兩種反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1)鏡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時,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將沿各個方向反射出去;

(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點:都是反射現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點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個方向的入射光,鏡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個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處,背光走要走亮處,因為積水發生鏡面反射,地面發生漫反射,電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處,黑板上"反光"是發生了鏡面反射)

五、平面鏡成像

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是虛像,像和物關於鏡面對稱(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對應點的連線和鏡面垂直,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鏡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鏡子中的鐘的時間要看紙張的反面,物體遠離、靠近鏡面像的大小不變,但亦要隨着遠離、靠近鏡面相同的距離,對人是2倍距離)。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靜的水面就好像一個平面鏡,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鏡中花);對實物的每一點來説,它在水中所成的像點都與物點"等距",樹木和房屋上各點與水面的距離不同,越接近水面的點,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無數個點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離水面多高,像離水面就是多遠,與水的深度無關)。

3、平面鏡成虛像的原因:物體射到平面鏡上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後的反射光線沒有會聚二是發散的,這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畫時用虛線)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只能通過人眼觀察到,故稱為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

注意:進入眼睛的光並非來自像點,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像、物關於鏡面對稱)和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同一物點發出的光線經反射後,反射光的反向延長線交於像點)作光路圖(作出物、像、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

六、凸面鏡和凹面鏡

1、以球的外表面為反射面叫凸面鏡,以球的內表面為反射面的叫凹面鏡;

2、凸面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可增大視野(汽車上的觀後鏡);凹面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太陽灶,利用光路可逆製作電筒)

七、光的折射

1、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

2、光在同種介質中傳播,當介質不均勻時,光的傳播方向亦會發生變化。

3、折射角:折射光線和法線間的夾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線共面,法線居中。

2、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光從水或其它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要求會畫折射光線、入射光線的光路圖)

3、斜射時,總是空氣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時,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於0°,光的傳播方向不改變

4、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當光射到兩介質的分界面時,反射、折射同時發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九、光的折射現象及其應用

1、生活中與光的折射有關的例子:水中的魚的位置看起來比實際位置高一些(魚實際在看到位置的後下方);由於光的折射,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實際位置高些;透過厚玻璃看鋼筆,筆桿好像錯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彎折了;(要求會作光路圖)

2、人們利用光的折射看見水中物體的像是虛像(折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

十、光的色散

1、太陽光通過三稜鏡後,依次被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這種現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種色光混合而成的複色光;

3、天邊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現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其它色光可由這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紅、綠、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沒有黑光;顏料的三原色是品紅、青、黃,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體的顏色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什麼顏色透過什麼顏色的光);不透明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什麼顏色反射什麼顏色的光,吸收其它顏色的光,白色物體發射所有顏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顏色的光)

例:一張白紙上畫了一匹紅色的馬、綠色的草、紅色的花、黑色的石頭,現在暗室裏用綠光看畫,會看見黑色的馬,黑色的石頭,還有黑色的花在綠色的紙上,看不見草(草、紙都為綠色)

十一、看不見的光

1、太陽光譜:紅、橙、黃、綠、藍、靛、紫這七種色光按順序排列起來就是太陽光譜;

(從左往右其波長逐漸減小;散射逐漸增強;人眼辨別率依次降低)應用傍晚太陽是紅的,晴天天是藍的,汽車的霧燈是黃光。

2、紅外線:紅外線位於紅光之外,人眼看不見;

(1)一切物體都能發射紅外線,温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越多;(打仗用的夜視鏡)

(2)紅外線穿透雲霧的本領強(遙控探測)

(3)紅外線的主要性能是熱作用強;(加熱)

3、紫外線:在光譜上位於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見;

(1)紫外線的主要特性是化學作用強;(消毒、殺菌)

(2)紫外線的生理作用,促進人體合成維生素d(小孩多曬太陽),但過量的紫外線對人體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線,我們要保護臭氧層)

(3)熒光作用;(驗鈔)

(4)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線來自太陽,臭氧層阻擋紫外線進入地球;

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

一、透鏡、至少有一個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會辨認)

1、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如:遠視鏡片,照相機的鏡頭、投影儀的鏡頭、放大鏡等等;

2、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如:近視鏡片;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軸:過透鏡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用cc/表示;

2、光心:同常位於透鏡的幾何中心;用"o"表示。

3、焦點:平行於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後會聚於主光軸上一點,這點叫焦點;用"f"表示。

4、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通常由於透鏡較厚,焦點到透鏡的距離約等於焦距)焦距用"f"表示。

三、三條特殊光線(要求會畫):

1、過光心的光線經透鏡後傳播方向不改變,

2、平行於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後經過焦點;經凹透鏡後向外發散,但其反向延長線焦點(所以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3、經過凸透鏡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後平行於主光軸;射向異側焦點的光線經凹透鏡後平行於主光軸;

四、粗略測量凸透鏡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太陽光是平行光,使太陽光平行於凸透鏡的主光軸),下面放一張白紙,調節凸透鏡到白紙的距離,直到白紙上光斑最小、最亮為止,然後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鏡到白紙上光斑中心的距離就是凸透鏡的焦距。

五、辨別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方法:

1、用手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是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是凹透鏡;

2、讓透鏡正對太陽光,移動透鏡,在紙上能的到較小、較亮光斑的為凸透鏡,否則為凹透鏡;

3、用透鏡看字,能讓字放大的是凸透鏡,字縮小的是凹透鏡;

六、照相機:1、鏡頭是凸透鏡;2、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物距)大於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七、投影儀:1、投影儀的鏡頭是凸透鏡;2、投影儀的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注意:照相機、投影儀要使像變大,應該讓透鏡靠近物體,遠離膠捲、屏幕。

3、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物距)小於二倍焦距,大於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八、放大鏡:1、放大鏡是凸透鏡;2、放大鏡到物體的距離(物距)小於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虛像;注:要讓物體更大,應該讓放大鏡遠離物體;

九、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器材:凸透鏡、光屏、蠟燭、光具座(帶刻度尺)

十、注意事項:"三心共線":蠟燭的焰心、透鏡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線上;又叫"三心等高"

十一、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要求熟記、並理解):

成像條件物距(u)成像的性質像距(v)應用

u﹥2f倒立、縮小的實像f﹤v﹤2f照相機

u=2f倒立、等大的實像v=2f

f﹤u﹤2f倒立、放大的實像v﹥2f投影儀

u=f不成像

0﹤u﹤f正立、放大的虛像v﹥f放大鏡

口訣:一焦分虛實、二焦分大小;虛像同側正,實像異側倒;物遠實像小,虛像大。

注意:1、實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現,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線像點;

2、虛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現,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

注意:凹透鏡始終成縮小、正立的虛像;

十二、眼睛的晶狀體相當於凸透鏡,視網膜相當於光屏(膠捲);

十三、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物體,遠處的物體所成像在視網膜前,晶狀體曲度過大,需戴凹透鏡調節;

十四、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的物體,近處的物體所成像在視網膜後面,晶狀體曲度過小,需戴凸透鏡調節;

顯微鏡和望遠鏡

十五、顯微鏡由目鏡和物鏡組成,物鏡、目鏡都是凸透鏡,它們使物體兩次放大;

十六、望遠鏡由目鏡和物鏡組成,物鏡使物體成縮小、倒立的實像,目鏡相當於放大鏡,成放大的像;

第四章物態變化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來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

注:熱的物體我們説它的温度高,冷的物體我們説它的温度低,若兩個物體冷熱程度一樣,它們的温度亦相同;我們憑感覺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一般不可靠;

2、攝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單位是攝氏度,用符號“c”表示;

(2)攝氏温度的規定:把一個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規定為0℃;把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温度規定為100℃;然後把0℃和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攝氏温度的讀法:如“5℃”讀作“5攝氏度”;“-20℃”讀作“零下20攝氏度”或“負20攝氏度”

二、温度計

1、常用的温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製造的;

2、温度計的構成:玻璃泡、均勻的玻璃管、玻璃泡總裝適量的液體(如酒精、煤油或水銀)、刻度;

3、温度計的使用:

(1)使用前要:觀察温度計的量程、分度值(每個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並估測液體的温度,不能超過温度計的量程(否則會損壞温度計)

(2)測量時,要將温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液體充分接觸,不能緊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讀數時,玻璃泡不能離開被測液、要待温度計的示數穩定後讀數,且視線要與温度計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體温計:

1、用途:專門用來測量人體温的;

2、測量範圍:35℃~42℃;分度值為0.1℃;

3、體温計讀數時可以離開人體;

4、體温計的特殊構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間有極細的、彎的細管(縮口);

物態變化:物質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之間的變化;固態、液態、氣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物質以什麼狀態存在跟物體的温度有關。

四、熔化和凝固: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從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

1、物質熔化時要吸熱;凝固時要放熱;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兩物態變化過程;

3、固體可分為晶體和非晶體;

(1)晶體:熔化時有固定温度(熔點)的物質;非晶體:熔化時沒有固定温度的物質;

(2)晶體和非晶體的根本區別是:晶體有熔點(熔化時温度不變繼續吸熱),非晶體沒有熔點(熔化時温度升高,繼續吸熱);(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温度);

4、晶體熔化的條件:

(1)温度達到熔點;(2)繼續吸收熱量;

5、晶體凝固的條件:(1)温度達到凝固點;(2)繼續放熱;

6、同一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7、晶體的熔化、凝固曲線:

(1)ab段物體為固體,吸熱温度升高;

(2)b點為固態,物體温度達到熔點(50℃),開始熔化;

(3)bc物體股、液共存,吸熱、温度不變;

(4)c點為液態,温度仍為50℃,物體剛好熔化完畢;

(5)cd為液態,物體吸熱、温度升高;

(6)de為液態,物體放熱、温度降低;

(7)e點位液態,物體温度達到凝固點(50℃),開始凝固;

(8)ef段為固、液共存,放熱、温度不變;

(9)f點為固態,凝固完畢,温度為50℃;

(10)fg段位固態,物體放熱温度降低;

注意:1、物質熔化和凝固所用時間不一定相同,這與具體條件有關;

2、熱量只能從温度高的物體傳給温度低的物體,發生熱傳遞的條件是:物體之間存在温度差;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為可逆的過程,汽化要吸熱、液化要放熱;

3、汽化可分為沸騰和蒸發;

(1)蒸發:在任何温度下都能發生,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

注:蒸發的快慢與(a)液體温度有關:温度越高蒸發越快(夏天灑在房間的水比冬天乾的快;在太陽下曬衣服快乾);(b)跟液體表面積的大小有關,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涼衣服時要把衣服打開涼,為了地下有積水快乾,要把積水掃開);(c)跟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有關,空氣流動越快,蒸發越快(涼衣服要涼在通風處,夏天開風扇降温);

(1)沸騰:在一定温度下(沸點),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注:(a)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温度叫沸點;(b)不同液體的沸點一般不同;(c)液體的沸點與壓強有關,壓強越大沸點越高(高壓鍋煮飯)(d)液體沸騰的條件:温度達到沸點還要繼續吸熱;

(2)沸騰和蒸發的區別和聯繫:

(a)它們都是汽化現象,都吸收熱量;(b)沸騰只在沸點時才進行;蒸發在任何温度下都能進行;(c)沸騰在液體內、外同時發生;蒸發只在液體表面進行;(d)沸騰比蒸發劇烈;

(4)蒸發可致冷:夏天在房間灑水降温;人出汗降温;發燒時在皮膚上塗酒精降温;

(5)不同物體蒸發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發的快;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壓縮體積(增大壓強,提高沸點)如:氫的儲存和運輸;液化氣;

六、昇華和凝華

1、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昇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昇華吸熱,凝華放熱;

2、昇華現象:樟腦球變小;冰凍的衣服變幹;人工降雨中乾冰的物態變化;

3、凝華現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內表面)

七、雲、霜、露、霧、雨、雪、雹、"白氣"的形成

1、温度高於0℃時,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為露;附在塵埃上形成霧;

2、温度低於0℃時,水蒸汽凝華成霜;

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與冷空氣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雲,大水滴就是雨;雲層中還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華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與0℃冷空氣流時,凝固成雹;

4、"白氣"是水蒸汽與冷液化而成的

第五章電流和電路

一、電荷

1、物體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説物體帶了電,或者説帶了電荷;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摩擦起電;

二、兩種電荷:

1、用綢子摩擦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正電荷;

2、把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的電荷叫負電荷;

3、基本性質:同中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三、驗電器

1、用途:用來檢驗物體是否帶電;

2、原理:利用異種電荷相互排斥;

四、電荷量(電荷)

1、電荷的多少叫電荷量、簡稱電荷;

2、電荷的單位:庫侖(c)簡稱庫;

五、元電荷:

1、原子是由位於中心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組成;

2、把最小的電荷叫元電荷(一個電子所帶電荷)用e表示;e=1.60×10-19;

3、在通常情況下,原子核所帶正電荷與核外電子總共所帶負電荷在數量上相等,整個原子呈中性;

六、摩擦起電

1、原因:不同物體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2、摩擦起電的實質:摩擦起電並不是創生了電,而是電子從一個物體轉移到了另一個物體,失去電子的帶正電。得到電子的帶負電;

七、導體和絕緣體

1、善於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金屬、人體、大地、酸鹼鹽溶液;

2、不善於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橡膠、玻璃、塑料等;

3、金屬導體靠自由電子導電,酸鹼鹽溶液靠正負離子導電;

4、導體和絕緣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換;

八、電流

1、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2、能夠供電的裝置叫電源。乾電池的碳棒為正極,鋅筒為負極;

3、規定:真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負電荷定向移動方向和電流方向相反)

4、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從電源的正極流向負極;

九、電路:用導線將用電器、開關、用電器連接起來就組成了電路;

1、電源:提供持續電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轉化成電能;

2、用電器:消耗電能,把電能轉化成其它形式的能(電燈、電風扇等)

3、導線:輸送電能的;

4、開關:控制電路的通斷;

十、電路的工作狀態

1、通路:處處連同的電路;

2、開路:某處斷開的電路;

3、短路:用導線直接將電源的正負極連同;

十一、電路圖及元件符號:

1、用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電路圖。

畫電路圖時要注意:整個電路圖是長方形;導線要橫平豎直;元件不能畫在拐角處。

十二、串聯和並聯

1、把電路元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電路叫串聯

2、特點:電流只有一條路徑;各用電器互相影響;

3、把電路元件並列連接起來的電路叫並聯電路;

4、特點:電流有多條路徑;各用電器互不影響,一條支路開路時,其它支路仍可為通路;

5、常根據電流的流向判斷串、並聯:從電源的正極開始,沿電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負極,則為串聯,若出現分支則為並聯;

十三、電路的連接方法

1、線路簡其捷、不能出現交叉;2、連出的實物圖中各元件的順序一定要與電路圖保持一致;3、一般從電源的正極起,順着電流方向,依次連接,直至回到電源的負極;4、並聯電路連接中,先串後並,先支路後幹路,連接時找準分支點和匯合點。5、在連接電路前應將開關斷開;

十四、電流的強弱

1、電流: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符號i

2、單位:安培,符號a,還有毫安(ma)、微安(?a)1a=1000ma1ma=1000?a

3、電流強度(i)等於1秒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量;i=q/t

十五、電流的測量:用電流表;符號a

1、電流表的結構:接線柱、量程、示數、分度值

2、電流表的使用

(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指針是否指在臨刻度線上,正負接線柱

(2)電流表必須和用電器串聯;(相當於一根導線)

(3)電流表必須和用電器串聯;(相當於一根導線)

(4)選擇合適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應該選較大的量程,並進行試觸。)

注:試觸法:先把電路的一線頭和電流表的一接線柱固定,再用電路的另一線頭迅速試觸電流表的另一接線柱,若指針擺動很小(讀數不準),需換小量程,若超出量程(電流表會燒壞),則需換更大的量程。

3、電流表的讀數

(1)明確所選量程

(2)明確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電流值)

(3)根據錶針向右偏過的格數讀出電流值

十六、串、並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並聯電路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

教學過程應當體現出“以學生髮展為本,師、生互動”的新理念,為避免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設計一系列能引起學生思考的問題提出,引導學生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知識、鞏固知識、學習方法、片楊能力。

一、 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

電燈發光、電冰箱製冷等用電器工作時都有電流通過,電荷是怎樣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呢?在學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時候,教師進行下面的活動。

二、 類比説明,講解電壓

1.演示水流衝動渦輪機轉動實驗,提出問題:水為什麼會流動?怎樣才能使水持續流動?兩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會流動;抽水機不斷地把低處的水抽到高處,使兩容器內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燈泡發光實驗,用類比方法講解“電壓使電路形成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類比的方法要具體,可以參考下面的方式:

3.對電壓高低的認識,要從具體現象入手,使學生對電壓的高低有直觀的認識。可以演示“利用不同節數乾電池給同一小燈泡供電,觀察其亮度的變化。”由此説明,燈泡兩端的電壓越高,表現出燈泡發光越亮。在此基礎上,再演示用手搖發電機給一個小燈泡通電,改變手搖的快慢,小燈泡的亮度不同。從小燈泡的亮度不同,説明不同電源產生的電壓不同。

三、 電壓的單位

1.電壓的單位教學可以直接給出定義,但對伏特、千伏、毫伏間的換算要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落實。

2.對電壓單位的初步認識,可以從生產、生活中的一些電源、用電器的電壓標值中確認識、去了解。

以上教學要求和方法,是對教學的基本要求,對一般的學校和學生都應該能做到。如果有的學校沒有小抽水機和渦輪,可以用下面的實驗加以説明:

兩個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軟膠管相連,中間用卡子卡住,兩邊的水面不相平,當把卡子打開後,看到水從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後,水停止了流動。由此説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動的原因。

接下來可以提問:要讓水持續不斷地流動,應當採取什麼方法?

不斷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穩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來説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機來完成,給出説明。

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討論電壓和電流的關係。典型例題可以組織學生討論。

例題.關於電壓,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

a。 電路兩端有電壓,電路中就一定有電流

b。 電路中無電流,電路兩端就一定無電壓

c。 電路兩端必須有電壓,才可能有電流

d。 電路中有電流,電路兩端就一定有電壓

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練習電壓單位換算。如:220v=______kv, 4。5v=______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