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數學國小教案最新6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07W

流於形式的教案是沒有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情況的,是不可取的,教案在撰寫的時候,你們務必要考慮與時俱進,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數學國小教案最新6篇,供大家參考。

數學國小教案最新6篇

數學國小教案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p4~p5例5~例6、p5“試一試”、“練一練”p6~p7練習一第6~8題

教學目標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並掌握等式的性質,即在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於0的數,結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學生掌握利用相應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方程。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並掌握等式的性質,即在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於0的數,結果仍然是等式。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利用相應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複習等式的性質

1.前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等式的性質,誰還記得?

2.在一個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學們猜想一下,如果在一個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除以一個數時0除外),所得結果還會是等式嗎?

3.生自由猜想,指名説説自己的理由。

4.那麼,下面我們就通過學習來驗證一下我們的猜想。

二、教學例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p4例5圖,並看圖填空。

2.集體核對

3.通過這些圖和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x=202x=20×2

3x3x÷3=60÷3

4.接下來,請大家在練習本上任意寫一個等式。請你將這個等式兩邊同時乘同一個數,計算並觀察一下,還是等式嗎?再將這個等式兩邊同時除以同一個數,還是等式嗎?能同時除以0嗎?

5.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又有什麼發現?

6.引導學生初步總結等式的性質(關於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嗎?

7.等式性質二:

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於0的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

8.p5“試一試”

⑴指名讀題

⑵你是根據什麼來填寫的?

三、教學例

1.出示p5例6教學掛圖。

指名讀題,同時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例6圖

2.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3.根據題意怎樣列出方程?你是怎麼想的?板書:40x=960

4.在計算時,方程兩邊都要除以幾?為什麼?

5.計算出x=24後,我們怎樣才能確定這個數是否正確?請大家口算檢驗一下。最後將例6填寫完整。

6.小結:在剛才計算例6的過程中,我們將方程的兩邊都同時除以40,這是為什麼?為什麼將等式兩邊都同時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練一練

解方程:x÷0.2=0.8

師巡視並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練習後指名讓學生説一説:你是怎樣解方程的?為什麼可以這樣做?

四、鞏固練習

1.要使下面每個方程的左邊只剩下x,方程兩邊應同時乘或除以幾?

0.6x=7.2方程兩邊應同時

x÷1.5=0.6方程兩邊應同時

2.化簡下列各式

8x÷850+x-40

x÷9×9x-1.4+1

3.p6第7題

教師引導學生列方程

4.p7第8題解方程帶“★”寫出檢驗過程

x+0.7=14★0.9x=2.45★76+x=91

x÷9=90★x-54=18★2.1x=0.84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學到哪些知識?在解方程時,關鍵是什麼?要注意什麼?

六、作業

完成補充習題。

板書設計: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

x=202x=20×240x=960

3x3x÷3=60÷3解:40x÷40=960÷40

x=24

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於0的數,檢驗: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左邊=40×24=960,右邊=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

數學國小教案篇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P94~96。

【教材分析】

?栽蒜苗(一)》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七冊第八單元的第一課時。首先,教材創設了“栽蒜苗”的實踐活動,學生在15天的觀察與記錄中經歷着數據收集的全過程,體驗着數據收集的方法,感受着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其次,教材提供了學習活動的一些基本要求,即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數據描述的方法與過程,感受學習統計的必要性,感悟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和靈活性。最後,教材通過“試一試”與“練一練”的學習情景,促進學生學會讀條形統計圖,提高讀圖能力,發展統計觀念。

【學情分析】

在第一學段,學生經歷過統計的全過程,感受過“用一格表示一個單位”的統計方法,對象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有了初步的感受與體驗。在第二學段,當學生面對一個新的實踐情境(如:“栽蒜苗”)時,他們自然會運用已學的知識去觀察、記錄蒜苗的生長情況,感受統計的必要性,當學生髮現“格子不夠畫”的時候,自然會產生認知衝突,並嘗試着去解決問題。課堂上,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學生能比較快地感悟到“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和靈活性。

【教學目標】

1. 通過實驗記錄的活動,體會到統計圖表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和靈活性。

2. 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3. 會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

4、經歷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活動過程,體會條形統計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體會和理解條形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製成條形統計圖。

【教學準備】

課件,方格紙,彩筆。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這節課來學習有關的統計知識。[板書:栽蒜苗(一)]

二、探索新知

1、 學習數據收集的方法。

師:同學們,怎樣觀察與記錄呢?我們來看看天才國小的小朋友們是怎樣做的。

2、 討論數據描述的方法。

師:請同學們看第一小組蒜苗第十五天生長情況統計表。(學生彙報,集體交流)師:通過統計表同學們都知道了誰的蒜苗長得高,誰的蒜苗長得矮。為了形象地反 映這些蒜苗生長的情況,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畫條形統計圖)

3、 製作條形統計圖

師:好,我們來在方格紙上塗蒜苗生長的條形。(教師給每個小組發兩張15×9的方 格紙。)

生:老師,這張方格紙的一格表示1釐米,格子數不夠塗怎麼辦?

師:這個問題提的好,有沒有辦法解決格子數不夠塗的問題呢?(再補充格子,用一格表示2釐米)

師:請同學們看第二小組蒜苗第十五天生長情況統計圖。(交流信息,指出用一格表示3釐米)

師:剛才大家想出了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好辦法,它能解決格子不夠用的問題。那麼每張圖上的每一格到底表示幾個單位,還與所畫條形的數據有關。如果數據很大,那麼每一格所表示的單位就多,數據小,那麼所表示的單位就小。

4、 討論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師:觀察這些條形統計圖,你從中發現了什麼?

指名口答,通過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有關數量的關係比統計 表更加形象、具體,使人一目瞭然。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p91頁“試一試”及p92頁“練一練”

1、 試一試

這兩道題目的練習主要是鞏固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使學生能結合現實的背景,説 出條形統計圖中數據的實際意義。

先讓學生説一説,在説得過程中體會從一小格表示的幾個單位中理解條形所代表的實際數據。鼓勵學生從條形統計圖中儘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2、練一練

先讓學生在已確定每小格表示幾個單位的方格紙上獨立畫條形統計圖,再進行展示交流,讓學生説一説是怎麼樣畫條形統計圖的,你能從圖上獲取哪些信息?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認識的條形統計圖與以前認識的條形統計圖有什麼不同?今天認識的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優點?(讓學生自由回答)

五、實踐活動。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數據來反應?請每個小組的同學自己選擇一個主題,進行調查,並將調查的數據在附頁2中製成條形統計圖。

板書設計:

栽蒜苗(一)

條形統計圖

2cm

3cm

一格表示 100個 多個單位

2人

形象直觀一目瞭然

數學國小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用紅藍雙色片擺出數(10以內)的各種,能根據擺的結果用數字進行記錄。

2.會對投擲結果的各種情況進行猜測,初步感知投擲結果的可能性(隨機性)。

?過程與方法】

擲雙色片,統計出紅藍圓形片的數目,用阿拉伯數字紀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通過對隨機結果的初步認識,感知數學的奧妙,激發學習數學的慾望。

教學重點:

能用紅藍雙色片擺出數(10以內)的各種分拆,並能根據擺的結果用數字進行記錄。

教學難點:

擲雙色片,並統計出紅藍圓形片的數目,並用阿拉伯數字紀錄。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雙色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師:小朋友,我們先來做一個猜一猜的遊戲好嗎?

這裏有兩個雙色片,它們的一面是藍色,一面是紅色,現在把這兩個雙色片放到杯子裏去擲一下,你們猜猜看,擲出的結果會是怎樣的?

生:(兩個都是紅色;兩個都是藍色;一個紅色、一個藍色)

師:那麼請你們拿出兩個雙色片放在杯子裏擲一擲,看看結果是不是這樣。

(出示課題:擲雙色片)

二、動手操作,實踐感知

1.知道數的分拆,並能用數字記錄;

學生彙報擲的結果,教師板書

(1)○●

(2)○○

(3)●●

問:還有其他的情況嗎?

師:我們還可以把這幾種情況用數字記錄下來。

指着黑板問:那麼2可以分成幾和幾呢?(1和1;0和2;2和0)

師:通過雙色片我們知道了把2分拆有三種不同的情況。那麼你能用雙色片擺??

擺3的分拆嗎?

(學生操作,彙報結果。師板書,生模仿記錄。)

師:你們真了不起,不僅會用雙色片擺出3的分拆,還能自己進行記錄。現在書上有6種數的分拆,你能根據紅藍片的個數進行記錄嗎?

書上14頁練習9/①

(學生完成練習,彙報紅片幾個,藍片幾個,幾可以分成幾和幾)

也可以説紅片幾個,藍片幾個,幾和幾是幾。

2.擲雙色片,對隨機結果進行感知

師:剛才我們通過擲雙色片和雙色片的擺放知道了數的不同分拆。現在每個人拿出5個雙色片,放在杯子裏擲一擲,看看會出現哪些情況。

(學生動手操作)

彙報:幾個紅片,幾個藍片

板書

○○○○○ (1)

○○○○● (2)

○○○●● (3)

○○●●● (4)

○●●●● (5)

●●●●● (6)

生完成書上的練習2。

師:剛才我們自己動手擲了5個雙色片,知道可以擲出6種不同的結果,那麼哪些結果經常出現,那些結果很少出現呢?請你們自己再擲幾次,然後把擲的結果記在書上。

問:你發現了什麼?

(生:1和6出現的情況較少等)

同一種顏色出現的較少,而兩種顏色都有的情況比較多。

問:那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這個問題等你們以後長大就會知道,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回去後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

三、總結交流

通過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呢

作業設計

練習冊p9 寫數,練習冊p45、46

板書設計:

雙色片

○ ●

○○○○○ 5 0

○○○○● 4 1

○○○●● 3 2

○○●●● 2 3

○●●●● 1 4

●●●●● 0 5

數學國小教案篇4

一、教學內容:

練習八書p48到50

一、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以“相差關係”為基本數量關係的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初步學會用分析法分析,會口述解題步驟,能正確地列式計算。

三、教學過程

(一)

●基本練習

1、p48先出示(1),練習後説説分析過程

板書:鴨的只數-雞的只數=鴨比雞多的只數

2、改變上題,學生自己寫關係式,再列式計算,反饋

3、p48練3學生獨立計算,反饋時説出數量關係式:

男同學人數-女同學人數=男同學比女同學多的人數

●變式練習

1、濱海國小三年級有學生42人,四年級有8個小組,平均每個小組有多少人?

請學生提出問題,並解答。

2、少年宮有合唱隊員60人,舞蹈隊員42人。合唱隊員比舞蹈隊員多多少人?

先口答。再將“合唱隊員60人”改變,成為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綜合練習

1、p48練5畫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再解答。

2、p49練8指名説説。

(二)

●基本練習

1、p49練10(1)出示後讀題,説説已知條件和問題

寫出基本數量關係式:第二小組平均每人-第一小組平均每人=?

2、p49練10(2)學生獨立練習後反饋説説基本數量關係式

●綜合練習

1、p50練11、12、13先練習,後反饋比較基本數量關係有什麼不同

2、p50練14畫圖幫助學生理解

3、p50練15,先補充,再計算。反饋

數學國小教案篇5

教學內容:

p1617例6、例7

要求:

掌握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後,遇到被除數的哪一位不夠商1,就在那位上商0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1044=41610034=4012

4164=□40124=□

先求出積,再轉化為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看看商有什麼特點?

二、展開

這兩道題商中間都有0,怎樣用豎式計算?

1.學生嘗試4164

2.師生共同列豎式計算,邊討論邊板演計算:十位上為什麼商0?

用4去除被除數十位上的1,不夠商1,就要在十位上寫0,把個位上的6移下來,再繼續除。

3、40124學生獨立練習

中間有幾個0?它們是怎麼來的?

4、光榮題:5638

學生獨立嘗試並驗算,師板演

説:商末尾為什麼會有一個0,這個0是怎麼來的?計算時應注意什麼?怎樣驗算?

5、討論:什麼時候用0佔位?

三、鞏固

①170057223(先説商的位數再計算)

②練一練:

③改錯:説説錯誤原因。

數學國小教案篇6

教學思路:

通過觀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目標或者自定的目標對物品進行分類,並會比較事物的多少、大小、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厚薄等。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讓學生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有關分類、比較的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初步彙報和交流自己的想法。經歷分類和比較的過程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養成分類整理物品的習慣。但是專門讓孩子被動的認知讓整個課堂很枯燥,孩子也沒有興趣。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時候,我想採用一系列遊戲的方式和方法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如《小組找家》《男女小朋友找家》《小小花果山》《美麗的大海邊》,一環接一環,讓孩子在新奇的時候就結束,意猶為盡,既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又保證了孩子在玩中所學的知識。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標準或自定的標準對物品進行分類並會比較事物的大小多少輕重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後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讓學生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力。

3、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有關分類、比較的簡單數學問題。

4、經歷分類、比較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養成分類整理物品的習慣。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選取學生習慣的生活環境場景為基本素材。通過幫媽媽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動,啟發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在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中學習分類和比較,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繫起來。信息窗是幫媽媽分類放衣服,通過媽媽和小朋友的談話啟發學生利用經驗,學習比較多少、大小、輕重、粗細、高矮等,在我學會了麼欄目中比較遠近寬窄,達到寬展鞏固的目的。

學校學生情況分析:

學校處於城市,教室裏設有多媒體,利用課件讓學生投入這個學習活動中。學生在家也有一些生活經驗,和教材的生活場景基本差不多,所以對於孩子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對大小多少輕重高矮的分類不是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