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生物圈中的人綜合複習教案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56W

生物圈中的人綜合複習教案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生物圈中的人綜合複習

學科

生物

學段: 國中

年級

八年級

教材

書名: 《生物學》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

 

教學設計參與人員

 

姓名

單位

設計者

張晗

北京市第十五中學

實施者

張晗

北京市第十五中學

指導

潘青

西城區教育研修學院

課件製作者

張晗

北京市第十五中學

其他參與者

 

 

 

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通過分析“糖類物質”參與生命活動的過程,描述人體幾大系統的結構,概述各系統的功能。

(2)構建人體內生命活動的知識網絡。

2.能力目標

(1)應用生物學知識解釋生活實踐中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認同人體是一個協調配合的統一整體。

(2)確立局部與整體觀、結構與功能觀。

 

教學過程(表格描述)

教學環節

主要教學活動

設置意圖

一、導入

【講述】生物圈中的人是國中生物學中十分重要的一個主題。

【講述】關於人體各部分的結構與功能,讓我們從“糖”的經歷説起。

明確本節內容在國中生物學習中的重要地位。

導入內容。

二、複習內容

1.消化系統

【講述】“糖”從口入。主食中含有大量的澱粉,吃饅頭時我們通常會感覺到甜味。

【展示】探究饅頭在口腔內的化學變化

【講述】澱粉在口腔中初步分解為麥芽糖

【展示】消化系統結構

【講述】麥芽糖進一步經過的結構與消化過程。

【展示】三大營養物質消化曲線

【講述】三大麴線對應的營養物質;三大麴線均在小腸處迅速減少,説明小腸是消化的主要器官。

【展示】小腸皺襞及絨毛結構

【講述】小腸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通過澱粉的消化過程複習消化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2.循環系統

【講述】小腸絨毛周圍毛細血管吸收葡萄糖

【展示】毛細血管結構

【講述】毛細血管利於進行物質交換的特徵。

【展示】葡萄糖被吸收後所經過的血液循環路徑

【展示】心臟結構圖

【講述】心臟由肌肉組成,肌肉的收縮為血液循環提供動力。

【講述】葡萄糖運輸至全身各級毛細血管處將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進入細胞。

【展示】呼吸作用反應式

【提問】呼吸作用的氧氣來源?

通過葡萄糖在血液中運輸的過程複習血管、心臟的結構特徵及血液循環路徑。

3.呼吸系統

【展示】氧氣進入組織細胞的步驟

【展示】膈肌收縮舒張狀態圖

【講述】膈肌運動導致氣體進出的原理。

【展示】呼吸系統結構

【講述】呼吸道對氣體的處理作用

【展示】肺泡結構

【講述】肺泡利於氣體交換的結構特徵。

【展示】紅細胞結構

【講述】紅細胞利於運輸氧氣的結構特徵。

【展示】氧氣通過血液循環進入組織細胞參與呼吸作用的途徑

通過複習氧氣進入細胞的過程,將循環系統與呼吸系統的結構與功能進行聯繫。

4.神經系統

【講述】細胞呼吸作用產生的能量可以用於運動等過程。

【講述】運動形成過程

【講述】神經系統對運動有調節的作用。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展示】反射弧結構

【展示】神經系統的組成

【講述】神經系統對運動的調節過程。

【講述】神經系統對其他生命活動的調節過程。

體現神經系統對生命活動過程的調節作用。

5.內分泌系統+泌尿系統+免疫系統

【講述】葡萄糖進入血液後即成為血糖。

【展示】正常人餐後血糖濃度變化曲線。

【講述】進食後,隨着葡萄糖的吸收,血糖濃度增加。一段時間後,血糖濃度降低,這是胰島分泌的胰島素髮揮了降血糖的作用。

【展示】胰臟結構模式圖

【講述】胰島是內分泌腺,無導管,分泌的胰島素直接進入毛細血管中。胰島素是激素的一種,多種多樣的激素也參與着生命活動的調節。

【講述】若胰島素的分泌不足,則可能會出現尿糖。

【展示】泌尿系統結構、腎單位結構

【展示】血漿、原尿、尿液成分表

【講述】糖尿的形成過程

【講述】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方式是注射胰島素。

【講述】初期使用動物來源胰島素治療糖尿病時,常常容易引發過敏反應,這是因為機體將外源胰島素作為抗原,啟動了特異性免疫的過程導致的。

【展示】特異性免疫過程

以糖尿病的形成與治療為線索複習三大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三、總結+練習

【展示】本節課知識網絡圖

【講述】本節課我們以“糖”在體內的軌跡和歷程為線索,完成了如此複雜的一張知識網絡圖,當然我們清楚的知道,人體的複雜程度還遠不僅於此。

【講述】人體內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各個結構層次緊密配合。

【講述】人體是協調統一的整體。

習題

體會人體結構的協調配合,確立局部整體觀、結構功能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