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九年級複習教案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51W

只有圍繞教學內容制定出的教案才能順利實施,教師在撰寫教案時,要克服形式主義,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九年級複習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九年級複習教案7篇

九年級複習教案篇1

[教學目的]

1、積累文言字詞,品味語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現代人生。

3、訓練語言思維,強化朗讀背誦。

[教學重難點]

1、對語句及中心的理解。

2、對論證方法的理解。

[教學時數]

兩教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孟子(約前372一前289),名軻,鄒(今山東鄒縣)人。受業於孔子之孫孔假的門人,是孔子之後戰國中期儒家學派最有的代表人物。他曾遊樑,説惠王,不能用;乃見齊宣王,為客卿。宣王對他很客氣,可是也始終不用。於是孟子歸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後,門人萬章、公孫丑等記其言行,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義,是孔子思想的發展。其散文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於鼓動性;善於運用譬喻來陳説事理,辯論是非,既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又增強了説服力。《魚我所欲也》一文就較好靨逑至蘇廡氐恪?nbsp;

二、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對照註釋掃除語音障礙。

2、請兩名學生朗讀課文的兩個小節,讀後請其他學生指出讀錯的字詞。

3、教師運用投影將本課中的生字、詞打出,全班齊讀(或指名讀)。

4、齊讀全文。

5、學生自讀課文,參考註釋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處(字、句)可以勾劃出來,準備進行質疑;有特別欣賞的語句也請勾劃下來,準備進行交流。

6、請兩三名學生説説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實)。

參考答案:人生常常面臨各種各樣的抉擇,在關鍵時刻應作出正確的選擇。

三、分步品味

1、質疑及交流。

前面我們説過,《孟子》的文章特點是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於鼓動性,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説服力。通過剛才的整體感知,同學們一定有所感受。那麼這篇文章所要論證的中心論點是什麼呢?

參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解説:要求引原文答,教師可適當點拔。回答過程中學生可以對第一、二節的內容進行質疑,教師應儘可能地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或相互討論的方式解決問題。)

2、齊讀課文。

3、讀後讓學生進行自由質疑或説説文中有哪些出彩的句子。

(解説:重點解決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和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的意義。)

4、教師提問:文中兩次提到心,在第一節中説: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在文章最後又説:此之謂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麼?請依據原文回答。

參考答案:本心就是能夠做到捨生取義的心,是心就是這樣的心,其義與本心相同。

(解説:這一部分的教學設計,目的在於嘗試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法,把握整體文意,理解文中的字、詞、句。)

四、小結

在人生面臨抉擇時,應當具備怎樣的價值標準?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應當摒棄自私自利之心,將正義、道義放在首位。

五、佈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所學內容

1、抽查背誦情況。

2、用媒體出示字詞,檢查對字詞的理解。或者由學生相互出題,考查對字詞及語句的理解情況。

二、朗讀訓練,體會文意

1、分組朗讀文中的排比句和對偶句,欣賞整齊而又有變化的甸式美;嘗試刪除某個句子,而後再讀,體會文章論説的氣勢;進行演講式背誦,感受其表達效果。

2、跳讀課文,找出為論證中心論點,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論證方法,並思考本文作者的寫作意圖。

明確:①論證方法:道理論證(第一節)、舉例論證(第二節)。②作者的寫作意圖:讚頌在面臨人生的抉擇時,將正義放在首位,而摒棄利己私心的做法。

3、齊讀全文。

三、課堂練習

1、速讀課文第二節,説説本節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證在面臨人生的抉擇時應將正義放在首位的。

2、對比閲讀以下幾則材料,聯繫課文説説它們各自表現出了怎樣的價值取向。

材料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

材料二: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匈牙利 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材料四: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夏明翰)

(解説:以上材料根據具體情況選用,目的在於促使學生要正確對待生與死、義與利。)

四、延伸思考

思考、討論:

在幾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問題和應當捨生取義的觀點,那麼在我們現代社會,面對愈來愈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當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解説: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思考,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教育。)

五、課後延伸

1、背誦課文。

2、在課外查閲有關孟子、《孟子》的資料嗟來之食的故事以及吳晗《談骨氣》。

六、佈置作業

背誦這篇課文。

[板書設計]

魚我所欲也

?孟子》

文章主題:在面臨人生的抉擇時,

將正義放在首位,

摒棄利己的私心。

論證方法:道理論證、舉例論證

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九年級複習教案篇2

一、學生基本情況

本學期教九(1)、(2)兩個班語文。其中九(1)班大部分學生基礎相對較好,勤奮學習,遵紀守法,總體情況良好;但九(2)班有相當部分學生由於基礎較差,無心學習,貪玩好動;特別是有少部分學生仍沉迷網遊,語文成績很差。這方面仍需嚴格管理,加強教育,端正學習態度,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夯實語文基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提高學生應對會考的各方面的能力。

二、教材總體分析

九年級下冊有6個單元,每個單元有4課,外加一課“寫作、口語交際、作文練習”。

第一單元為詩歌,所選課文的內容都以“土地情思”為主題,其內涵是愛國思鄉。學習本單元可以陶冶情操,淨化心靈,加深學生對祖國和家鄉的感情,對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語文素養能起到促進作用。

第二單元由小説構成,所選的四篇小説在人物刻畫方面各具特色。本單元為閲讀教學,要求在瞭解小説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小説的主題,學習欣賞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進一步瞭解小説多樣化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進而培養學生閲讀和欣賞小説的能力。

第三單元為抒情散文和議論散文。所選的四篇散文描寫了大自然和人類的生命現象,探究了生命的規律和本質。這些課文語言優美,含有哲理,內涵豐富,很適合誦讀和培養學生閲讀散文詩的能力。可引導學生了解和初步學會運用象徵、借物抒情、以小見大等常見的散文表現手法,引導學生感受寫景狀物來抒情寫意的特點。

第四單元為戲劇和劇本。學習本單元主要引導學生欣賞戲劇和影視劇本,瞭解戲劇文學和影視文學的特點,更好地欣賞戲劇和影視,進一步培養文學鑑賞能力。

第五和第六單元是古代詩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都是我國古代文學的優秀篇章。在教學中,除了注重誦讀背誦之外,還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欣賞品味,培養審美情趣。這兩個單元要求注重文言詞語的積累,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會辨析同義詞、多義詞和古今異義詞。

三、教學目標。

1、積累字詞,加強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默讀的質量和速度,培養默讀技能,養成對語言文字進行品味的能力和習慣;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理解關鍵詞句,把握文意,概括要點,進而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培養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多角度理解的能力和探究性閲讀能力。

3、學習和掌握敍事性作品中人物和事件的描述手法和語言的藝術特色;瞭解和掌握敍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敍文語言的特點,進一步提高寫作能力,

4、積累文言詞語,掌握實詞,學生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古詩文大意,藉助註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覆誦讀中,瞭解借景抒情的寫法,體會作品的語言特色。

5、引導學生敬畏生命,熱愛自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懷,激發學生對和諧、對人生、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6、複習國中三年的知識,幫助學生迎接會考。

7、分版塊系統複習語文基礎知識、古詩文、現代文閲讀、作文,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四、教學措施

1、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以及社會發展對語文的新要求,加強語文思想教育,使學生在學習課文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2.在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學習與訓練,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繫,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每堂課教師根據學生實際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好學生,改變繁瑣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和難點。使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避免過細的分析和盲目的練習。

5.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6.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靈活命題,形式多樣,多寫隨筆,讀書筆記,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利用課外實行培優輔差,力爭整體提高。

8.引導鼓勵學生成立課外學習小組,培養合作精神,開展互助互幫,實行一幫一學習語文,幫助中下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成績。

9.優化作業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課代表,小組長的模範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力爭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

五、教學進度安排

第二單元7課時1—2周

第三單元5課時2—3周

第四單元6課時4—5周

第六單元7課時5—6周

六、複習計劃

第一輪整冊複習(3月下旬――4月下旬)

重點知識梳理與,強調——學生練習鞏固——教師例題分析與重點講解

第二輪專題分類(4月下旬――5月中旬)

進行體裁知識、語段閲讀、答題方法與技巧等方面的整體複習訓練

第三輪綜合訓練(5月中旬——5月下旬)

閲讀能力的訓練和模擬考試

第四輪自由複習(5月下旬——6月中旬)

側重點撥指導,並進行知識歸類、考試方法與技巧的輔導。

九年級複習教案篇3

複習目的

l、背誦課文,積累名句。

2、理解課文內容,掌握重點詞句的解釋

3、理解文章的寓意,體會作者所處的社會現實和他的思想感情;

複習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掌握重點詞句的解釋

2、理解文章的寓意

複習過程:

一、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整體回顧。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是:

2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

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

3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是:

4全文的主旨句是:

5點明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決定作用的句子是:

6.本文采用 的寫法。本文的千里馬、伯樂、食馬者各有喻指千里馬指 ; 伯樂指 ;食馬者 指

本文通過描寫千里馬的遭遇,表達韓愈 的憤懣心情和對的抨擊。

三、課堂練習

1.韓愈,字 , 代文學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有《 》。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 並稱 韓 柳 。

2、解釋加橫線的字。

故雖有名馬( )( )只辱於( )駢死於槽櫪之間( ) ( )( )

不以千里稱也 ( ) 一食或盡粟一石( )( )( ) 食馬者( )是馬也( )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 )( ) 安求( )

策之不以其道 ( )( )盡其材( )通其意( )

執策而臨之( )( )15其真無馬邪?

九年級複習教案篇4

一、指導思想

春回大地之時,也是九年級學生學習最緊張的時段到來啦。

如何開展語文的教學與複習工作?怎樣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複習效率?為此,我們經過集體備課,認為在複習階段我們應該以《新語文課程標準》和省考綱為依據,立足教材,立足課內,延伸課外,結合實際,面向全體,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研究複習方法和計劃,力求達到全面系統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技能和綜合素養的教學與複習目標。

二、複習目標

通過複習,使學生對國中階段的語文基本知識有一個明確的、系統的瞭解,掌握必備的語文基礎知識,強化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複習原則

1、明確目標,立足教材。教師分析命題依據,對出題動向和題目類型作出科學的分析和預測,以便在複習的過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複習中,要精選有代表性的訓練題和模擬題進行訓練,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全體參與,分層達標。複習課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應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不能只把目光盯在少數“尖子生”身上,而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提出不同的要求,優等生要“抓”,中等生宜“引”,後進生需“扶”。

3、強化基礎,突出重點。針對考試試題基礎性強的特點,對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掌握的語文知識和基本篇目,教師應進行適當的梳理,只有理清了頭緒,學生才能思路清晰,複習才有更佳的效果。閲讀理解與作文是語文複習的“重頭戲”,教師應加強指導。

4、遞進複習,講練同步。整個複習過程分為四個階段:一、分冊複習(3月中旬——4月中旬):全面複習課內篇目和相關知識;二、分專題複習(4月中旬——5月初);三、模擬衝刺(5月初——6月初);四、梳理調整(考前一週)。

5、團結協作,共同提高。以學科為平台,集思廣益,充分發揮集體智慧,發揚團隊精神,爭取共同進步。

四、具體安排與措施

第一階段:教材過關、打好基礎(約四周)3.10—4.10

梳理整個中學階段1-6冊語文課本的知識,使知識系統化,使以前零散雜亂的知識有條有理,學生理解與記憶。

複習順序:先複習6、5冊,一週一冊;此後是1、2、3、4的順序。2、1共一週;4、3各一週。

複習要點:

①課文中的字、詞、句,理解記憶。

②瞭解記敍文、説明文、議論文的文體知識與區別。(落實到一至六冊課本中的重點篇目中的重點語段的閲讀和理解。)

③古詩文的相關知識與背記。

④綜合性實踐活動的瞭解與運用。

⑤課後附錄的古詩詞、名著和語法知識的熟悉與掌握。

⑥掌握一些重要的文學常識。

第二階段:專題講練、提升能力(大概用時四周)4.10—5.15

a、依據中學語文教材編排,分五大類進行專題複習。

(一)基礎知識及運用專題。

(二)閲讀專題。1.現代文閲讀專題(記敍文、説明文、議論文)

2.古詩文閲讀專題(主要複習課內講讀文言文)

3.語文綜合實踐專題(結合歷年會考題型進行復習)

(三)作文指導與訓練專題。

b、複習措施

(一)基礎知識及運用專題

1、這部分內容範圍廣,內容多、難度較大、分值較高,考點比較多。如:1、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2、正確書寫漢字。3、根據語境準確,得體地使用常用詞語。4、正確運用句式,根據語境進行仿寫、續寫、擴寫、縮寫、對對聯等,做到語言準確、簡明、連貫、流暢。5、辨識、修改常見的語病。6、正確使用標點符號。7、瞭解《課程標準》建議課外閲讀的名著以及其他重要作家作品知識。8、正確默寫古詩文的精彩語句以及其他古詩詞中膾炙人口的名句(考綱要求篇目)9、根據情境,準確、得體地進行語言交際;根據活動情境,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形成自己的假設或觀點。

2、複習方法:知識梳理與強調——例題分析與講解——鞏固練習與檢測——查漏補缺與反饋。

(二)閲讀專題

1.現代文閲讀

通過對近幾年各地會考題研究發現,現代文閲讀選文特點:1)注重文體規範(主題鮮明、結構完整、語言優美等);2)折射時代氣息。(如: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與人缺失的;時代呼喚的;表現現實危機與科技發展的;傳承文化與文明的。)3)貼近學生生活。(如:校園生活、家庭生活,起引領作用的讚美美好的人、事和物,有利於夯實人文底藴,構築精神家園的事件。)

複習原則:按文體複習。對現代文進行分類,即記敍文(包括散文、小説),説明文、議論文三類,精選課外材料,作為複習資料,對學生進行鍼對性的訓練,發現薄弱環節及時進行講練。

複習步驟:

(1)回顧文體知識,明確閲讀考點,掌握解題對策。

(2)對不同文體的題型進行鍼對性的練習與講解。(各地會考試題)

(3)選不同文體的題型作模擬訓練。(當代名文時文)

(4)解題方法指導:整體閲讀——瞭解內容——領會主題——仔細審題——明確考點——篩選信息——找準語句——組織語言——落筆答題——回顧檢查。

2.古詩文閲讀

古詩文閲讀考試要求與現代文閲讀相似,但要重視字、詞、句翻譯的落實。

?課程標準》指出,文言文學習目標是:“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在複習教學中題目的設計上“言”“文”並重,既考查學生文言基礎知識——字、詞、句的理解翻譯,也考查學生對文意(思想內容)的理解和把握。近幾年來,文言文閲讀開始重視對思想內容的理解、分析、概括、評價及古詩詞鑑賞能力的考查。因此,我們在複習教學時也應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複習步驟:

1、將古文按篇制定進度計劃表,將任務分給學生,讓學生按照進度整理。(如常見的重點實詞、虛詞、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及一般句式。)

2、進行專項檢測與講解。

3、注重由課內向課外的遷移運用,引導閲讀程度相當的課外文言文。

複習方法:注重積累——尋找規律——掌握方法——背誦與理解並重——訓練與考查同步。

(三)作文指導與訓練專題

作文是整份試卷中分量最重的一道題(55分),也是語文學習中的重中之重,每年在寫作教學上花的時間最長,投入的精力最多,可收效甚微。近年來會考作文命題的趨勢,總的原則是穩中有變,變中出新。縱觀幾年會考作文命題變化的軌跡,我們不難發現,作文命題正朝着“命題生活化,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熱愛讀書,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理解他人”的角度發展,寫作的內容在不斷擴大,寫作的題材從學校生活走向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寫作的形式由單一走向多元化。還注意突出地方特色。

而學生作文當中存在的問題一是優劣懸殊,差距特大。二是在中等程度的作文中雷同題材多,“老面孔多”;三是審題不清,不符題目要求;四是言之無物,內容空洞;五是缺少真情實感,無病呻吟;六是認識模糊,立足點不高,思考不深。另外還有少數學生還存在情趣低俗、格調低下的問題。

作文複習應該根據考試説明,明確考試目標和基本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有針對性地複習,尤其是要重視中下學生的作文指導。

我們採用“四線並行”法:

1、儲備素材——指導學生如何將閲讀積累化為己用,如何活用材料,通過這樣的方式,充實學生的材料,為考試蓄能。適當講些各種文體的寫作方法、形式技巧,注重學生材料的積累與交流,以及書寫水平的提高。

2、專題輔導——就擬題,審題立意,構思選材,結構佈局等方面,專題輔導。挑選一些優秀作文和近年會考優秀作文讓學生研讀,探究作者是如何審題、立意、組織材料、謀篇佈局的;如何做到角度新穎,取材鮮活,筆法獨到。

3、集中訓練——設計一些貼近學生生活,關注社會熱點,突出地方特色,反映歷史文化的“話題作文”、“材料作文”、“半命題作文”或“選題作文”讓學生訓練,要求儘量在規定時間內當堂作文,並作定時的交流與講評。

4、自我補充——學生要自覺主動多讀書看報,開拓自己視野、瞭解時代信息、把握時代脈搏,充分利用課餘時間涉獵名家作品或課文中指定推薦的中外名著,並學習語言和一定的章法技巧。

第三階段:綜合訓練、模擬衝刺(約三週)

此時離會考的時間已不多了,開始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培養綜合能力。通過讓學生做模擬試卷,營造考試情境,檢測所學,提高心理素質。

教師要把握題目的量和度,認真批閲,精心講評,注重方法和技巧。

第四階段:梳理調整、查漏補缺(考前一週)

學生自主學習,整理消化,梳理知識,查漏補缺。考試方法指導,考前學生心理輔導。

九年級複習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的文言詞句,把握課文大意。

2.體會運用對比、逐層深入的論證方法。

3.理解“捨生取義”的觀點,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激興趣

方法一:生齊背陳毅的《梅嶺三章》,師簡説“取義成仁今日事”中的“取義成仁”借用了古語“捨生取義”、“殺身成仁”,其中的“捨生取義”是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一文中提出的,“捨生取義”是什麼意思,孟子在本文中是如何闡述的?我們一起從《魚我所欲也》一文中尋求解答。

方法二:中央電視台的《藝術人生》欄目,近期專訪了知名主持人倪萍,主持人讓倪萍選取了她主持生涯的幾個關鍵詞,她選中了“選擇”這個詞。倪萍説,她喜歡選擇,也害怕選擇,因為所有的.選擇都是你必須付出的,你想得到東西的時候可能就隨着失去,東西都擁有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在選擇的時候,就得想好了要放棄,而放棄又是痛苦的。人生常常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在關鍵時刻我們該如何作出正確的選擇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魚我所欲也》尋找答案吧。

二、作家作品簡介

1.關於孟子

孟子(約前372一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於孔子,後世常以"孔孟"並稱。他生活在兼併戰爭激烈的戰國中期,主張行"仁政"以統一天下。他曾遊樑,説惠王,不能用;乃見齊宣王,為客卿。宣王對他很客氣,可是也始終不用。於是孟子歸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後,門人萬章、公孫丑等記其言行,為《孟子》七篇。

補充資料:跟孟子有關的小故事,如孟母三千(出示漫畫),激發學習興趣,打消畏難情緒。

2、關於《孟子》

?魚我所欲也》選自《孟子告子上》,題目是編者加的。

?孟子》是先秦諸子傑出的散文著作,

著錄十一篇,現存七篇。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學説、政治活動、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孟子》跟《論語》同是用語錄體散文,但體式有所不同。它篇幅比較長,內容也更具體,描繪也更細緻。《孟子》比喻準確形象,語言犀利酣暢,感情洋溢飽滿,説理深刻透徹。

三、誦讀課文重積累

1.教師範讀課文,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積累文中生字,聽清句讀。

一簞食 一豆羹 蹴爾而與之 乞人不屑也

不為(wéi)苟得也 為(wèi)宮室之美為(wéi)之

①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

② 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

③ 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④ 是/亦不可以已乎

2.自讀課文,疏通文意,注意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積累主要詞語。

如使 由是 是故 蹴 與 加 窮乏 得我 本心 已 苟得 兼 甚 患

①為:今為(為了,介詞)宮室之美而為(接受)之

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做,動詞)

向為身死而不受(寧願)

②得:故不為苟得也(得到) 所識窮乏者得我歟(感激)

③之:呼爾而與之(代詞 他) 為宮室之美(助詞 的)

④而:呼爾而與之 (表修飾,不譯)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錶轉折,卻)

⑤於 :所欲有甚於生者 (對) 萬鍾於我何加焉 (比)

3.分組讀課文,弄通相關語句的大意,積累主要文句。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3)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4)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4、一人一句翻譯課文。

四、整體感知

①請兩三個學生説説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

明確:人生常常面臨各種各樣的抉擇,在關鍵時刻應做出正確的選擇。或:人在進行選擇時,應以義為重;人應保持自己的“本心”。

②文中哪句話可以概括全篇的主旨?(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觀點是什麼?)

明確:捨生而取義者也。

五、抓語言特色,初背課文

1.背誦成組的排比句、對偶句。

方法:學生齊讀課文中的排比句和對偶句,欣賞整齊而又有變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韻美。背誦也以這些句子為基礎,先背誦對稱句,再連句成段,連段成篇,進而達到背誦的效果。

2.教師出示背誦練習,幫助學生背誦。也可以將學生分組進行“對美文”競賽,一組出排比句或對偶句的上句,另一組對下句。

多媒體顯示: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 ; , 。 ,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 , ,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是故 。

呼爾而與之, ; , 。

向為身死而不受, ; , 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 ;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3.學生齊背課文。

七、小結

在人生面臨抉擇時,應當具備怎樣的價值標準?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應當摒棄自私自利之心,將正義、道義放在首位。

八、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師生齊背課文,然後導入)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瞭解了文章大意,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探究文章的主要內容,主題和寫作特色。

二、鑑賞孟子散文的説理藝術

一理清論證思路,把握説理方法

1.本文的論點是什麼?怎樣提出來的?為什麼不直接提出來?

明確:論點是:捨生取義。

這個論點是由比喻引出來的,以“魚”喻“生”,以“熊掌”喻“義”,點明“義”的價值高於生命,提出“捨生取義”的主張。

先設比喻而後提出論點,這是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同理,生命和正義的價值也不同.正義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必須捨棄生命選取正義。這樣由此及彼,由淺入深,運用了比喻論證,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

2.論點提出以後,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 重點引導學生討論本文的論證方法。

明確:首先運用了道理論證,從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捨生取義”,是因為人皆有“欲生不為苟得,惡死有所不避”的思想。然後再從反面説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麼什麼事都可以做得出來;可是事實上,“義”超過了“生”,所以人能夠不貪生,不避死。這裏運用了對比論證,論證了“義”重於生,應“捨生取義”。這種羞惡之心,人人皆有,賢者更能保存而不喪失。

接着從正面舉例論證,自古以來就有寧死不食“嗟來之食”的人。“一簞食”“一豆羹”關係到人的生死,但若用無禮的方式施捨,就是路人、乞丐也不接受。這一事例充分説明,最普通的人即使在飢餓時仍有羞惡之心,寧願餓死也不失義。然後文章陡然一轉,從反面舉例,與前者對比,指出一些顯貴的人“不辨禮義”就接受優厚俸祿。緊接着以一個反問句“是亦不可以已乎”,説明他們接受的原因是利慾薰心,見利忘義,更增加了批判的力量。然後用三個排比今昔對比,批判他們重利輕義、見利忘義的行為。“向為身死而不受”,現在“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這又是為了什麼呢?難道是“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先前為了“義”可以“捨生”,現在卻為了高官厚祿和物質享受就舍掉了“義”,這種行為不是應該停止嗎?

總之,人要做到“捨生取義”,要有羞惡之心;如果不顧羞恥,不辨禮義而受“萬鍾”則失掉了“本心”,這種行為是應該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這一勸勉上。

① 比喻論證:“舍魚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提出“魚”和“熊掌”都是好吃的東西,但如果兩樣不能同時得到,那就舍魚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義”兩樣都很貴重,在兩件事不能同時並得的情況下,就必須擇優而取。

② 正反對比論證: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可惡。又用假設方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與事實做對比,讚揚了捨生取義的人。最後用“不食嗟來之食”與“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做對比,讚揚了捨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③ 道理論證:第一段主要採用的論證方法。

④ 舉例論證:第二、三段主要採用的論證方法,舉“窮人不食嗟來之食”的事例,推理更加有力,強調了要講“義”,不能忍受羞辱,“蹴爾而與之”連乞丐都不接受,何況是把“義”看得很重的人了;舉“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的事例,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

二難點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1.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麼作用?

明確:魚和熊掌兩樣東西的價值不同,魚低賤而熊掌珍貴。二者不能同時得到,必然捨棄魚而選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義的價值也不同。正義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必須捨棄生命選取正義。這裏運用了類比推理,提出了"捨生取義"的中心論點。

2.“所欲有甚於生者”的“所欲” 和“所惡有甚於死者”的“所惡”分別指哪些事情?

明確:這裏的“所欲”應指正義的事業,如 為人民謀解放,為了四化建設,為了別人的安危等。“所惡”應指不正義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變革命,殺人放火等。

3.“故患有所不避”“患”指什麼?明確: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險等。

4.文中兩次提到“心”,在第一節中説:“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在文章最後又説:“此之謂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指什麼?

明確:指側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等這些善心。

5.為什麼説“非獨賢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明確:孟子主張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隻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喪失善心(天性、天良)

6.“一簞食,一豆羹”與“萬鍾”在數量上孰多孰少?在意義上呢?為什麼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明確:“一簞食,一豆羹”在數量上是少之又少,但它關係性命,因而是比萬鍾還要貴重的。然而“蹴爾而與之”就是乞丐也不接受,它強調的是要講“義”,寧死也不能忍受羞辱。而“萬鍾”就接受了的人是見利忘義,失去了本心。

7.孟子有一段話解釋了骨氣的含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那麼“萬鍾則……”這句話應指其中的哪一句?

明確:“富貴不能淫”即高官厚祿收買不了。

8.作者列舉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觀,讚揚了什麼樣的人,斥責了什麼樣的人?

明確:讚揚了那些重義輕生、捨生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苟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

9.孟軻所説的“義”有它特定的階級內容,是儒家提倡的忠君、孝親、尊長等一套封建倫理道德和封建秩序,提倡重“義”的目的,也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者的根本利益。對於後世,特別是今天來説“義”應該賦予新的含義,請簡要歸納。

明確:如在民族矛盾尖鋭的時候,不少仁人志士堅持民族氣節,堅持正義事業,他們的壯舉曾彪炳史冊,他們所堅持的“捨生取義”突破了孟子當時的規範,成為正義事業、正義行為的代稱。現在,我們把“義”可以賦予共產主義精神的具體內涵,“捨生取義”就是一種十分高尚的品質——為了正義事業和真理可以犧牲個人利益,甚至生命。

小結: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捨生取義”是因為人有羞惡之心;如果不顧羞恥,“不辨禮義”而受“萬鍾”,則失掉了“本心”。

三、賞析《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1.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明確:本文主要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等修辭。

比喻。“舍魚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

對偶。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可惡。又用假設方式與事實作對比,最後用“不食嗟來之食”與“不辨禮義而受萬鍾”作對比。

排比。通篇皆是,排比句助於逐層深入分析,又能增強文章的語勢和論辨力量。如“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反問。一個反問句否定了三種不“義”:“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

四、拓展探究

在幾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問題和應當“捨生取義”的觀點,那麼在我們現代社會,面對愈來愈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當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明確:義的價值高於生命,人應該有捨身取義的精神,這一觀點在“上下交徵利”的戰國時代有積極作用,對後世知識分子的精神修養也有極好的影響。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但孟子“捨生取義”的觀點的根據是唯心主義的性善論,他的説理僅止於是否喪失“本心”,有明顯的侷限性。

隨着時代的發展,“義”的內涵發生了變化。我們現在所説的“義”是指社會公義,“利”指一己之私利,即個人利益要服從於集體利益、國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當今社會,面對越來越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該作出正確的抉擇。

1.有人並不贊同“行道之人”不食嗟來之食的做法,請談談你的看法。

2.越王勾踐卧薪嚐膽、韓信忍為胯下夫、司馬遷宮刑處幽居等與孟子的“捨生取義”是否矛盾,請説説你的理解。

參考資料: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匈牙利·裴多菲)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夏明翰)

五、總結:

孟子提倡的“捨生取義”和孔子提倡的“殺身成仁”,一起成為中華民族的道德準則,激勵着歷代仁人志士,慷慨赴難,為國捐軀。孟子由口腹之慾推衍到道德之美的獨特論證方法,則體現了中華民族以善為美、美善合一的獨特審美觀念。

開放性試題

1、我國曆,許多人把文中的觀點作為自己做人的準則,作為自己道德標準來追求。請根據你所掌握的有關知識,舉一個能用本文觀點來讚美的例子。(40字內)

★文天祥面對元朝高官厚祿的誘惑,不為所動(要求:舉例典型,略有分析,只有人名不給分)

2、本文孟子用“ 捨生而取義 ”來表現他的人生追求(選擇)文天祥《過零丁洋》中體現這種追求的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請寫出歷在人生中有正確選擇的人。

★例如:岳飛選擇精忠報國,文天祥選擇忠義守節,布魯諾選擇堅定信念。

3、本文所強調的“義”與市場經濟下的“利”有無矛盾,由此會引發一點什麼樣的啟示,請簡要談談。

★ 不矛盾,在市場經濟下也要講誠信、講道德,不做違法亂紀的事。

4、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熱血和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捨生取義”的正氣歌,請概述一個這樣的例子。

★如抗洪英雄李向羣為保一方羣眾生命財產安全誓鬥洪魔,以生身殉國。 劉胡蘭面對敵人的屠刀毫不畏懼,寧死也不出賣黨組織,最後英勇犧牲; 朱自清病危之際拒絕吃美國救濟糧等。 南宋末年文天祥組織力量堅決抵抗外侵,失敗被捕後,面對元朝威逼利誘,竟毫不動搖,視死如歸,最終被殺,這種高尚的民族氣節和為正義而獻身的精神永遠值得後人學習

5、本文主要闡述了“捨生取義”的道理。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你怎樣理解這個“義”字?

★ 能見義勇為、為正義事業而獻身、做與國與民與人有益的事等。社會上的哥們義氣是與小團體個人私利相關的江湖義氣與本文的“義”不同。

6、讀“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一句,列舉生活中的“一個賢者”並寫出他具有怎樣的“心”?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結合現實生活,給本文補充兩個論據。

★ 論據一:文天祥寧死也不降元,慷慨就義; 論據二: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黨,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 (只要是符合“捨生取義”這一觀點的古今事例作論據都可。)

8、孟子提倡的 “捨生取義”曾經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在的學校教育則強調我們中國小生要“珍愛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就刪掉了“見義勇為,敢於鬥爭”的字樣,對於這些,你是怎樣看待這一問題的?

★我的觀點:(只要言之成理,觀點鮮明即可。)如:人的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應當要珍愛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但並不表示我們不見義勇為,不伸張正義,只是我們在見義勇為時,要量力而行,要在與壞人鬥勇的同時還要鬥智,儘量避免對自己的損害,對生命的威協。

九年級複習教案篇6

1.複習要點

1.基礎知識要理解

政治是一門一定要在選擇題部分保證全對的科目,因為政治選擇題一般比較簡單,基本理解知識就可以了。

2.搭建知識框架

在基礎知識上形成知識網絡,在考試時遇到相關題目,都能調出知識網絡,看是否與材料有聯繫,留下有聯繫的即可。這樣可以限度降低丟點的可能。

當然,除此之外一些適當的總結也是必要的。

3.藉助老師形成答題思路

除了知識記背,政治非常強調答疑。

老師們的答題技巧、解題思路都是很豐富的,在平時的講解試卷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老師的思路,以及總結一些答題技巧。這些在考試中,對我們是會有很大幫助。

2.選擇題策略

選擇題要取得高分,要做到兩點:知識積累+解題技巧。

要掌握解題技巧,首先要清晰基本的出題類型,這樣有助於我們在複習的時候會養成對知識點進行出題預測的意識,並且有利於我們對知識點的關鍵點的掌握。

然後,針對不一樣的題型,我們就要掌握對應的解題思路。

會考政治選擇題的出題基本類型基本為以下8種:

1、概念類選擇題

主要考查對概念的準確理解和把握。

技巧:命題者常在語言的表達上做文章,所以解題的關鍵在於分析比較選項,找出命題中的“陷阱”。正確選項多是立足於對概念內在本質的把握。

例如: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機關是:()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b.人民代表大會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d.國務院

答案為:a

2、選擇題

在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其他選項雖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夠全面或不合題意而不能成為選項。

技巧:先根據題幹要求確定好題目的邏輯推理關係,然後運用優選法,逐個比較、分析備選項,找出答案。謹防以偏概全,或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3、組合式選擇題

此類題目是將同類項按一定關係進行組合,通常在題幹中列出三組或三組以上的歷史知識,並冠以數字序號,然後分解組成備選項。也可以構成否定形式,可據題意從選項中選出符合題幹要求的應該否定的一個組合選項。

技巧:用選基法,首先選定一個絕對正確或絕對錯誤的答案為基點,然後順藤摸瓜,最後正確作答。

4、比較選擇題

題幹把具有可比性的事件或現象列出,在備選項中列出一個或幾個相同或不同的,請你選出符合或不符合題意的。

技巧:把握題意,認清選項中的細微差別。

例如(多項選擇):伴隨着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發展,政治文明建設也在不斷推進。以下能體現政治文明的發展的是:()

①、廣大人民積極參與民主選舉和民主監督

②、參與國家和社會管理的渠道不斷擴展

③、不斷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④開展“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活動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c

5、逆向選擇題

此類選擇題通常要求選出與材料不符的選項。其特點是題幹部分採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無”“沒有”“不正確’等詞語。

技巧:要特別注意逆向思維。

6、因果類選擇題

原因大致可分為根本原因和具體原因:根本原因是指導致事件發生的必然因素,是相對穩定的。具體原因是指影響事件發生的偶然因素,是多變的。

技巧:仔細審題幹,弄清是由原因選結果還是由結果選原因;弄懂選項表示的真實意思。

7、程度型選擇題

題幹中,多有“主要”、“重大”、“重要”、“最主要”“最重大”“最重要”等表示程度的副詞和形容詞。

技巧:解題時應先根據題幹要求,確定好題目的邏輯思維關係,運用優選法,逐個比較、分析備選項,找出答案。解答此類題目應注意避免以偏概全,或者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8、材料型選擇題

材料選擇題是近年來試題能力考查較為全面而靈活的一種選擇題。

技巧:獨立思考,處理材料,準確理解,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

九年級政治一一、本期總複習的規劃

本期總複習採用“三輪複習法”:

第一輪複習:形象地説,這一部分應叫地毯式複習法,即將全部知識點進行總體的全面的複習,突出重點,夯實基礎,構建知識的整體網絡系統。這一階段的複習目標側重於對基礎知識的領會、記憶,並使其系統化。其方法:首先,以課、單元為單位,全面落實雙基,清理知識點,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和基本事實。目的是通過全面複習,系統掌握雙基內容,重點是夯實基礎,這是搞好複習的前提。

第二輪複習:專題複習,將社會熱點問題與所學的知識點之間緊密聯繫,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一階段的複習目標主要是知識綜合應用能力訓練,知識的再提高。

第三輪複習:查漏補缺,實戰演練,做好題型解法專題複習。在最後的衝刺階段通過模擬練習(主要是各縣市質檢卷),提高應考能力,查清自己在知識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緊時間補遺。本階段的複習目標主要是解題方法和技巧訓練,提高審題和解題能力。

二、複習中存在的問題

同學們存在幾種錯誤的心態:第一種:認為政治考試是開卷考,開卷考試就是在考試的時候拿着書本或資料抄,有書或資料誰不會抄,平時就不需要花力氣複習了,有的同學甚至上課不注意聽,課後也極少花時間複習政治;第二種:認為開卷考試就是考查能力,在課本上根本找不到答案,課本知識學得再好也沒用,乾脆放棄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積累;第三種:認為開卷閉卷考試都一樣,只要把知識點都背下來,就沒什麼問題了,課堂上不注意聽老師對知識點的講解,不研究課本知識與時事、社會熱點、生活實際的結合……這些觀念都是十分錯誤的,要想會考政治取得優異的成績,首先要轉變思想觀念,正確認識開卷考試,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科學備考。

三、複習策略

思想政治開卷考試,主要突出以能力立意為主,着重對學生運用能力的考查,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它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老師都不是降低了要求,反而是能力要求的培養和提高。對此,我們就必須採取行之有效的複習策略,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又好又快地搞好會考政治複習,取得理想的複習效果呢?下面談談幾點複習策略。

(一)準確掌握基礎知識,構建知識體系

基礎知識是能力的載體,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前提;能力是對基礎知識的具體運用。會考政治開卷考試突出能力的考查,但必須以紮實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作為鋪墊。近幾年的會考試題中,最能體現課改方向命題趨勢的開放性試題,答案也都幾乎源於教材的知識點(基本概念、原理),通過課外熱點問題考查對課本知識的遷移、靈活運用能力,即考查運用所學概念、原理、觀點和生活經驗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是説,開放性試題絲毫沒有削弱對基礎知識的要求。況且開卷考試的題量大、涉及知識面廣、材料新,來不及翻書,在有限的時間內如果我們連最基本的知識都不熟悉,回答起來是很困難的,無論評分標準多麼寬泛,但答案最終是通過教材的相關原理或專業術語體現出來的。

因此,在平時的學習和複習中:

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書。最起碼要通曉教材,搞清各課的課題,全面複習,理清知識脈絡,並能從整體上把握每一課的內容。

其次,要科學、準確地把握每一個知識點,少背多思,注重理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特別是《會考考試説明》要求理解和運用的內容,往往是命題人設計主觀試題的依據。

再次,要融會貫通,構築體系。對照《會考考試説明》要求,既要抓住貫穿教材的線索並依據其內在聯繫概括、歸納、總結、綜合,使知識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體,系統化,網絡化;又要注重以一個知識點為中心,搜索教材中與之相關的內容串聯在一起,由一個點向周圍發散開來,打破教材原有的秩序,形成新的知識體系。這樣,在具體運用的環境下,就能做到對想用的知識“信手拈來”,快速而又準確。

最後,在複習完某一課或某一單元的知識後,把零散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歸納出來,然後想一想這一課或這一單元都講了哪些問題,可以和其他哪些單元的知識有關聯、還可以和哪些時政熱點、社會熱點聯繫在一起。如:在複習九年級保護資源和環境的基本國策時,不僅要了解我國的資源及環境現狀,如何處理經濟建設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關係,面對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還應聯繫每年兩會對此問題的關注(如:低碳經濟成為兩會熱點首先體現在政府工作報告裏),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具體事例等。此問題的最終落腳點在於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如何從自身做起,從點滴的小事做起。

(二)關注社會“熱點”、學會用教材知識去透析社會現象

緊密結合時事與社會熱點話題,緊扣時代脈搏,與時俱進,是思想品德學科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思想品德會考命題的一大特點。如“兩會”的召開、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召開、新中國成立65週年、和諧社會、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等時政熱點;抗震救災、禁止免費贈送塑料袋、“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民生問題等社會熱點,這些反映人民生活、貼近人民生活和貼近考生實際的素材,都可能成為會考命題選擇的對象。另外,如科學發展觀、環境保護等一些關注人類自身的生存、發展,展望人類未來,探討人類生存價值的問題,它們的內容豐富、時空跨度大,能給試題提供更為廣闊的背景,也備受命題者的青睞。因此,同學們在平時的複習中對時政材料要儘可能地做到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分析,尋找出與之相適應的知識點,理解“熱點”的精髓,並能加以剖析。輪複習教案3

九年級複習教案篇7

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1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到上週為至,國中三年語文新課的教學任務已經基本完成,為搞好明年的九年級會考及會考,為系統地複習好語文知識,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和靈活地運用,增強學生會考應試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我特制定該複習計劃

一、分冊複習

梳理整個中學階段1—6冊語文課本的知識,使之系統化,使以前零散雜亂的知識有條有理,便於學生理解:

1、複習重點:

課文的字、詞、句,理解記憶。

2、複習難點:

①記敍文、説明文、議論文的聯繫與區別。

②瞭解其基本的文學知識,如,記敍文的要素,説明文的説明順序,説明文的結構,説明文的説明方法,議論文的'三要素,議論文的論證方法,議論文的結構等,以此落實到一至六冊課本中的重點篇目中的重點語段的閲讀和理解。

3、複習目標:

①掌握其它文學體裁的常識,如散文、小説、童話、寓言、神話、詩歌、戲劇。

②掌握一些重要的文學常識,側重於一些名人大家,如魯迅、唐宋八大家等。

③分冊複習是對教材的忠實,針對學生來説十分重要和必要,我們一冊書一週,約六週(一個半月),每冊複習完成之後,輔之以選擇的題精練。

4、注意事項:

針對三班的同學,在以上覆習的基礎上,選擇大量的題加強訓練,在知識的運用上加深加寬。

二、專題複習

(一)依據中學語文教材編排,文體於課文分成五大類,進行專題複習,源於教材、高於教材。(大概用時四周)

1、記敍文專題複習

2、説明文專題複習

議論文專題複習

4、應用文專題複習

5、古詩文專題複習

(二)作文指導(大概用時一週)

瞭解説明文、議論文的常見結構模式,重點放在記敍文的寫作指導上面,要求學生能夠準確地審題,正確地選材、立意、結構文章,板書正確,為良好寫作打下基礎。

為使絕大部分學生畢業且成績較好,必須重點落實第一、第二階段的複習總耗時約二個半月。

三、模擬衝刺

此時離會考的時間已不多了,應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又特別是三班,應多發試卷讓學生大量練習,增加見識,提高心理素質,沉着應考。教師必須把握題目的量和度,認真批閲,準確評講,注重方法和技巧的訓練。模擬考試增加考前的觀場感,讓學生能不燥不急地回答完所有題目要求,花時約半月。

四、作文訓練

側重於名篇,摹擬其謀篇佈局,刻意選材新穎,內容新奇,力爭讓每位學生寫好記敍文,能把人或事件完整地交代清楚。

舉行寫作知識的講座,讓學生做到有寫的東西,下筆能心中有數。

找一些典型的寫人、敍事範文,引導學生分析,從審題立意、選材等入手進行詳細評講,讓學生拿到題目不盲目下筆。舉出一些作文內容,適用於哪些題目,讓學生作文不離題,基本能找準方向,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五、猜題、押題,打獨釘子

再次落實一些名篇的閲讀理解,輔之以大量試題,針對性更強,目標更明確,一切為了分數,考前對學生進行答題技巧的培訓,堅決杜絕白卷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