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科學鹽和糖的溶解教案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23W

有了教案使教師能夠更好地安排課堂的互動和討論時間,促進學生的參與和思考,編寫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科學鹽和糖的溶解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科學鹽和糖的溶解教案7篇

科學鹽和糖的溶解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發現糖和鹽能溶解於水的現象,同時發現攪拌能加快溶解。

2、使幼兒知道有的物體在水裏能溶解,有的物體在水裏不能溶解。

3、培養幼兒對溶解這一現象產生好奇心和激發幼兒產生濃厚的觀察興趣。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杯子若干、筷子若干。

2、實驗材料:白糖、小米、鹽、沙子、紅糖、石子、温水。

活動過程:

一、情景故事“小鴨子買東西”導入。

故事ppt內容:有一隻小鴨子非常懂事,老是幫媽媽幹活。有一天,鴨媽媽讓她幫忙買一袋白糖和一袋米,小鴨子答應了。小鴨子高高興興地買了白糖和小米,到了河邊,一不小心,把裝糖和裝米的袋子弄破了,糖和米都撒到了河裏,小鴨子會游泳,連忙到河裏去撈,可是她在河裏翻了個遍,也沒有找到白糖,但是小鴨子找到了米。小朋友們,你們想一想為什麼白糖找不到了,米還能找到?

二、實驗操作:溶解現象。

(一)教師示範實驗

1、觀察糖和米在水裏的溶解現象。

老師做實驗,小朋友們觀察。

(1)先用小勺舀一勺白糖放入空杯子裏,讓幼兒看看杯子裏的白糖顏色和形狀?。(白色的、顆粒狀)教師拿出一杯清水讓一位幼兒嚐嚐温水的味道?(無味的)再向盛白糖的杯裏倒入温水,讓幼兒觀察白糖在水裏,教師用小勺攪拌幾下,這時幼兒觀察,白糖有啥變化?(白糖不見了)

(2)讓幼兒嚐嚐杯子裏的水有什麼變化?(變甜了)

(3)教師小結:白糖在水裏過一會不見了,水變甜了,我們就説白糖在水裏溶解了。

(4)教師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米,讓幼兒觀察米放進水裏怎麼樣了?(還能看見、不溶解)

(二)幼兒動手操作實驗,進一步探索。

出示(鹽、紅糖、小石子、沙子圖片)這些東西會不會溶解呢?

(1)教師提出操作要求:老師將小朋友分成四個組,每個組的實驗材料都是不一樣的。每組小朋友都有一個裝有實驗材料的杯子、一根筷子。等老師幫忙倒入水後,幼兒用筷子攪拌,看這些東西在水裏溶解了還是沒有溶解。操作時要注意小心攪拌,一隻手抓住杯子,一隻手進行攪拌。

1)介紹活動材料,讓幼兒知道實驗材料的名稱。

2)讓幼兒做小實驗,觀察結果如何。

3)請做實驗的幼兒説一説你水裏放的是什麼?溶解了沒有?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在溶解的材料圖片下面劃對勾,沒有溶解的材料圖片下面劃錯誤)

3、教師小結:小朋友真能幹,都發現了有的東西能在水裏溶解,有的東西不能在水裏溶解。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可以溶解,也有許多東西不可以溶解,小朋友們可以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發現。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説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説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鬆、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科學鹽和糖的溶解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多種感官初步感知:糖、奶粉、果珍粉能溶解在水裏,感受水的“變化”現象;

2、能將自己在活動中的發現大膽地表述出來;

3、願意參與實驗活動,對科學實驗有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師調製好的各種味道的水。

2、温開水,奶粉、果珍粉、白糖、紅糖若干盤,小勺、水杯人手一個,吸管、一次性紙盤紙杯、紙巾。

活動過程

一、觀察活動,引入課題

教師出示多杯白開水,請幼兒觀察然後猜猜是什麼?請幼兒進行品嚐。

(師:小朋友們,用你們那機靈的小眼睛看一下,老師給你們帶來什麼好東西了,

再用你們的小鼻子聞一聞,用小嘴嘗一嘗它們的味道,看哪個小朋友猜的最快最準。)

(沒品嚐前可能説出:水、酒。品嚐完以後説:水。)

(小朋友們真聰明,這個算是簡單的,老師給小朋友出點難題,看你們能不能猜出來)

二、教師出示調製好的各種飲料

(教師用透明的杯子出示一杯杯不同味道的水,讓幼兒猜猜是什麼水?

請個別幼兒品嚐,説説是什麼味道的,猜測活動:水怎麼會是甜的?

(學生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

三、實驗活動:水娃娃的魔術

師:這是老師給小朋友們變的魔術,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學這個魔術呢?

師,在變這個魔術之前,小朋友們先來認識一下桌子上擺好的這些東西是什麼?

教師出示白糖、紅糖、奶份、果珍粉,引導幼兒説出,必要時教師告知。

引導小朋友這個魔術師將水和這些東西放在一起,自己自由選擇方法。並用吸管攪拌,加快溶解。

自由選取一種飲料分進行魔術注要求:

1、只能選擇一種飲料粉進行衝調。

2、水倒得不要太滿。

3、使用過的物品(小勺、水壺)要放回原處。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幫助。

做完後互相觀察交流,比較、探討“飲料粉”到哪兒去了。

(幫助幼兒理解“溶解”,並引導幼兒發現:怎樣才能使飲料粉溶解的方法。)

絲、品嚐活動説説調配好的水是什麼味道的。

可以請其他小朋友或聽課老師進行品嚐,參與學生的活動,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4、表述結果,教師記錄

請個別幼兒説説自己的衝調方法、步驟。

(讓孩子大膽的説,激發其他幼兒對另外的飲料粉產生興趣,為再次試驗做準備。

5、再次衝調飲料

提出要求:

(1)選擇另一種材料進行衝調。

(2)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衝調。

6、幼兒操作。品嚐,交流。

四、教師總結:小朋友們把糖、奶粉、果珍粉放在水裏,就會藏起來,看不見了,是他們溶解在水裏了。

五、請小朋友們把自己手裏的東西整理好。

科學鹽和糖的溶解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孩子觀察、比較和探究的過程使孩子初步瞭解物質的溶解現象,瞭解溶解這個詞的含義。

2、通過幼兒大膽描述自己在實驗中看到的現象,培養傾聽他人的能力。

3、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一次性杯子、綠豆、米、鹽、糖、果珍、攪拌棒

活動過程:

一、引出部分

1、老師:今天我們要一起做一個有趣的遊戲。

我們一起去看一看,聞一聞,説一説,摸一摸,看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麼東西,請吧。

2、幼兒活動,教師巡迴指導

老師:大家輕輕地走回來,坐好,乖。誰願意舉手告訴我你都看到了什麼?

二、大膽猜測材料的溶解性

1、 老師:猜猜,這些東西分別放到水裏會怎樣?

老師:到底會怎樣呢?我們等會再試試。現在請小朋友看看老師這杯水裏有什麼東西?

2、老師:我請一個小朋友來嘗一嘗,誰願意來試試。好,你來!

一名幼兒上來嘗水的味道。

三、幼兒大膽操作嘗試,驗證自己的猜測

1、教師請幼兒自己嘗試探索,讓這些材料融解,如果鹽暫時溶解不了,我們請小木棒來幫幫忙,幫我們攪拌一下,看看會怎麼樣?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個別交談。

老師:現在請小朋友把桌上的東西都用上,看看哪些能取出來,哪些取不出來了。

3、幼兒活動,教師巡迴指導

老師:做完了的小朋友誰來講一講,你發現了什麼?

三、教師小結

1、老師:這些東西躲到水中了,我們把這個現象叫什麼?剛才非非説的是對的,它們都被水溶解了。這些水時間長了會變質,顏色會發生變化?到底會怎樣呢,我們把它們放到陽台上去,過幾天再去看看有什麼變化,好不好?

集體:好!

2、帶幼兒到陽台上擺放水杯,活動結束 。

科學鹽和糖的溶解教案篇4

設計意圖

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每個人離不開它,正因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觸並認識了它,可以説,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象。

活動目標

1、能發現糖能溶解於水的現象,同時發現攪拌能加快溶解。

2、知道有的物體在水裏能溶解,有的物體在水裏不能溶解。

3、對溶解這一現象產生好奇心和對操作產生濃厚的觀察興趣。

重點難點

1、能發現糖能溶解於水的現象,同時發現攪拌能加快溶解。

2、知道有的物體在水裏能溶解,有的物體在水裏不能溶解。

活動準備

1、記錄卡紙一張,圖片。

2、每組一個水壺、每位幼兒一個杯子,一把勺子。抹布一條。

3、實驗材料:白糖、鹽、麪粉、大米、綠豆、沙子、温水等。

活動過程

一、情景故事“小鴨子買糖”導入。

故事內容:一隻小鴨子相幫媽媽做事,媽媽讓她幫忙買一袋白糖,小鴨子答應了。小鴨子高高興興地買了白糖,到了河邊,一不小心,把糖袋子弄破了,糖都撒倒了河裏,小鴨子會游泳,連忙到河裏去撈,可是她在河裏翻了個遍,也沒有找到白糖,小朋友你知道白糖到哪裏去了嗎?

二、實驗操作:溶解現象。

1、教師示範實驗,觀察糖在水裏的溶解現象。

小朋友想一想,小鴨子袋子裏的白糖和鹽哪兒去呢,(河水裏去了)?先用小勺舀一勺白糖放入空杯子裏,讓幼兒看看杯子裏的白糖顏色和形狀。(白色的、顆粒狀。) 教師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讓幼兒觀察白糖放進水裏怎麼樣了,(看不見了、溶化了)

(1)讓幼兒嚐嚐温水的味道,是無味的。再向盛白糖的杯裏倒入温水,讓幼兒觀察白糖在水裏,教師用小勺攪拌幾下,這時幼兒觀察,白糖有啥變化,(白糖不見了)那白糖到哪兒去了呢,(跑到水裏了)?讓幼兒嚐嚐杯子裏的水有什麼變化,(變甜了)?教師小結:白糖在水裏過一會不見了,水變甜了,我們就説白糖在水裏溶解了。

(2)教師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讓幼兒觀察小石子放進水裏怎麼樣了,(還能看見、不溶化)

問:請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時見到的什麼東西放進水裏也能溶化,(鹽、果珍、奶粉等)

(3)出示ppt (奶粉、鹽、綠豆、紅糖圖片))圖片上的東西會不會溶解呢?

2、幼兒動手操作實驗,進一步探索。

教師提出操作要求:老師為每位小朋友準備了一個杯子、一把小勺。每組都有好多實驗材料放入碗裏,一大水壺温水,操作實驗時自己自由選擇。

一樣材料放入杯子裏,每組的小朋友所選的材料應不同,在向杯裏倒入温水,用小勺攪拌,看這些東西在水裏是不是像白糖一樣,在水裏就不見了,溶解了。操作時要注意互相合作,不要爭搶。

(1)介紹活動材料,讓幼兒知道實驗材料的名稱。

鹽、麪粉、果珍、雞精、油、樹葉、沙子、綠豆、醋、小石子、沙子等。

(2)個別幼兒試一試,選擇一種材料放進水裏,觀察結果如何。

三、讓幼兒做小實驗(任選一種)

1、提問個別幼兒

請個別幼兒説一説你把什麼東西放在水裏了,怎麼樣了,

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2、交流實驗結果

知道有的東西放進水裏看不見了,溶化了,有的東西不溶化能看得見。

3、請幼兒將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

教師小結:小朋友真能幹,都發現了有的東西能在水裏溶解,有的東西不能在水裏溶解。

四、延伸活動

(指導語:請幼兒回去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會溶解在水中,哪些東西不會溶解在水中,並説説它們的原因。教師讓幼兒帶着問題繼續探索,為什麼水的顏色變了,味道不一樣了?不同的物體放入水中後,有的停留的位置也不同。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並尋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活動反思

1.科學活動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之一.活動多會運用了情境化的方法導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2.讓幼兒通過實踐操作,通過觀察、感知和思考來體驗事物變化的過程。

3.活動中親子互動環節,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情感.

4.幼兒還沒有養成收放操作材料的習慣。

科學鹽和糖的溶解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幼兒對“溶解”和“飽和”現象產生興趣,有探究的慾望。

2、幼兒能夠大膽動手實驗並會記錄實驗中的發現。

3、讓幼兒在實驗中觀察、記錄,理解“溶解”和“飽和”現象。

活動重點:

理解溶解和飽和現象

活動難點:

幼兒親手做實驗和做記錄

活動準備:

1、實驗用品:白砂糖、記號筆、攪棒(一次性筷子)、教師用記錄紙、一次性透明杯若干。

2、幼兒對溶解現象有初步的接觸。

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

老師:小朋友們,大家好!請小朋友們看一看桌面上都有什麼東西。

幼兒:有杯子、白砂糖。(讓幼兒猜白砂糖)

老師:對,我們的桌面上有水杯、白砂糖和筷子。那麼,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要當小小科學家來做一個實驗遊戲。一會小朋友們拿到杯子後排隊接水,接水的時候接這麼多就可以了(老師示範接水的過程),接完水後輕輕地晃一晃,注意晃動的時候不要把水灑在地上了,然後看看會發生什麼現象。

1、幼兒操作並充分感受溶解的現象

老師:小朋友們看到了什麼?

幼兒:糖化了

老師:對,這些一粒一粒的白砂糖都化到水裏了,白砂糖被水吃掉了。就像小朋友吃掉米粒一樣,水也把白砂糖吃掉了。

2、幼兒繼續操作並感受飽和

老師:如果我們繼續往水裏加糖,小朋友們看會怎樣呢?

幼兒:會化掉。

老師:老師繼續往杯子裏放白砂糖,小朋友們又會看到什麼呢?(老師繼續往孩子裏的被子裏放白砂糖,並讓幼兒繼續操作)

幼兒:化掉了。

老師:白砂糖都化到水裏了嗎?

幼兒:還剩下一點點。

老師:大家覺得白砂糖還能夠完全化到水裏嗎?請小朋友們繼續晃動,親手試一試。我們可以用小棒攪拌一下,攪拌可以讓白砂糖化得更快。(請另一位老師幫忙發攪棒)

幼兒:白砂糖無法繼續化在水裏了

老師:為什麼化不了了呢?請小朋友舉手回答

幼兒:糖太多了

老師:就像小朋友的胃吃飽了以後就再也吃不下東西了,所以,水吃飽以後就再也無法吃下更多的白砂糖了。

小結:白砂糖放到水裏化掉,水把白砂糖吃掉的現象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溶解,小朋友們跟着老師説一遍,“溶解”。

3、對實驗結果進行記錄

老師: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做了一個關於溶解的實驗,老師感到非常高興,知道了白砂糖會溶解到水裏,如果繼續往水裏加白砂糖的話,水呢就會飽和。但是,科學家做實驗的時候對於實驗的結果需要記錄下來,以便讓其他人也知道這個實驗結果,所以老師想把我們的發現白砂糖會溶解的現象記錄下來。誰能夠幫助老師想個辦法,用一個符號表示白砂糖呢?

幼兒:用點點,用圓圈,用方塊

老師:謝謝你們的想法,老師覺得白砂糖是白色的,所以用小白圓圈來表示白砂糖。(老師在白板上畫小的圓圈)當然,小朋友們可以用其他方式記錄。

老師:老師還有一個困難需要小朋友們幫忙,那就是,老師用什麼符號表示溶解呢

幼兒:用對號、用笑臉……

老師:老師用一個簡單的對號來表示吧。(老師在黑板上演示記錄過程)

4、小遊戲

老師:在生活當中還有什麼東西會溶解在水裏呢

幼兒:糖、藥粉、果維

老師:石頭和沙子會溶解嗎

幼兒:不會。

老師:小朋友們的知識真豐富,那我們來做一個小遊戲吧。當老師説道一個溶解的東西時,例如老師説道白砂糖的時候,小朋友們回答“溶解”並趴到自己的椅子上裝作化掉了。當老師説到一個不溶解在水裏的東西時,例如沙子,小朋友們説“不溶解”,然後端坐在自己的椅子上。

5、結束

老師: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做了溶解和飽和的科學實驗,顆粒跑到水裏不見了的現象叫做什麼呢?(幼兒回答)當繼續往水裏加東西,水吃不掉更多的東西,這些東西跑到水外面去的現象叫什麼呢?(幼兒回到)請小朋友們回家告訴爸爸媽媽我們今天學到的溶解和飽和的知識。

科學鹽和糖的溶解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

(2)、初步瞭解物體的溶解現象,並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幼兒的團結協助能力。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重難點

(1)、教學重點:瞭解物體的溶解現象。

(2)、教學難點;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設計意圖

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象。本次活動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教學準備

各種操作材料:水杯人手四個、筷子、沙子、鹽、玉米粒、糖、粘帖紙、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記錄材料:水的溶解記錄卡、記號筆。

活動環節

一、認識實驗材料。

二、猜測:

三、認識活動標誌

四、操作活動

五、分類活動

六、交流總結活動

七、延伸活動

老師:今天我們要一起做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看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哪些實驗材料?教師介紹所準備的材料。

幼兒思考:這些東西如果放在水裏誰會不見?誰放在水裏還存在?

師:請小朋友先來猜一猜,想一想,如果把這些材料分別放進四個有水的杯子裏,然後用筷子用力地、充分地攪拌,想想最後什麼東西不見了?什麼東西還存在?

師通過講解、示範讓幼兒認識了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會溶解”的標誌。

師:如果不見了,我們用這個符號來表示,(×)。還存在呢,我們就用這個符號來表示,( √ )

師: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沙子,鹽,糖,玉米粒,分別放到這四個杯子裏,用筷子進行攪拌,看看他們會怎麼樣的變化?哪些東西會溶解,哪些東西不會溶解,請你用標記記錄下來,(出示記錄表)

師:剛才小朋友都做了實驗,都瞭解了,什麼在水裏會不見,什麼還存在,

你把會不見的物體與存在的物體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不見了我們給他貼上星星,存在的我們給他貼上花朵。

師:今天通過做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質放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象發生。像沙子和玉米放進水中,通過攪拌還是存在的,鹽和糖放進水中,通過攪拌就不見了。像這種現象,有個詞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

師:誰能告訴我,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幼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

師:這些東西到底能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不知道。因為我們沒有做實驗,小朋友們剛剛看到了,猜想的結果和實驗的結果有時候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不能亂猜,要進行實驗。剛剛小朋友們説了那麼多,回家後做做實驗,明天告訴我和大家。

猜測活動(指導語:請你用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再猜一猜,這些東西哪些會溶解,哪些不會溶解?)剛開始,教師為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通過猜測活動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為後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認識活動(指導語:你知道這是什麼標誌嗎?)在這裏,教師通過講解、示範讓幼兒認識了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會溶解”的標誌,為接下來的操作記錄活動做好準備。

操作活動(指導語: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這個環節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並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分類活動(指導語:請你把會溶解與不會溶解的物體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分類活動,讓幼兒對物體的溶解現象有所鞏固。

交流總結活動(指導語:説説記錄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發現了什麼。)在這裏,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寬鬆的環境,讓幼兒自己記錄結果,幼兒可以盡情表達,不僅發展了幼兒的友語言,還拓寬了幼兒思維。

延伸活動:(指導語:請幼兒回去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會溶解在水中,哪些東西不會溶解在水中,並説説它們的原因。)在這裏,活動還沒有結束,教師讓幼兒帶着問題繼續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並尋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此課設計意圖及對課堂環節的反思:

1、從幼兒感興趣的角度出發,幼兒對於“水”一向來都是比較熱情的,所以我想這節跟“水”有關的內容應該不會出現冷門、不願參與的現象

2、從平常科學區情況的觀察來看,現在孩子接觸實驗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越來越少,讓幼兒失去了自發探索的慾望。

所以我選擇了以實驗為主的科學課,從課堂結果來看,我可以肯定幼兒對於課堂內容的選擇非常感興趣,參與也非常積極。通過第一環節的猜測,幼兒的注意力被教師吸引,沒有一位幼兒遊離,能夠盡情地猜測。這麼好的開頭給我對以下的環節有了信心,對於實驗任務及規則的講解對於第一次做實驗又要學習記錄的幼兒來説是有難度,所以在實驗之前,我也詳細講解了實驗的步驟,要求5樣物質要分別放入5個不同的杯子裏,這樣幼兒在觀察的時候能夠一目瞭然,還便於後面的對比及分類,雖然課堂上還是出現了有幼兒將幾種物質放入同一個杯子裏,但是在教師的及時發現與提醒下,幼兒能夠馬上改正。

對於實驗的記錄是這節課的一個難點,在設計課程之前,我也思考過很多,應該是能夠溶解的畫 “√”, 不能溶解的畫“×”好呢,還是能夠溶解的畫“×”,不能溶解的畫“√”。按照常理説,肯定是第一種方法才是比較被接受的。但是我考慮到了,孩子在做實驗時候根本還不瞭解物質放入水中是什麼反應,而且這些現象叫什麼也不知道,所以我只能跟幼兒這樣交流:“當物質放入水中並充分攪拌,物質才存在或者是物質已消失。”幼兒習慣於從顯性的角度分析問題,所以能會看到物質還存在或消失的現象。所以對於還不知道知道是溶解,溶解是怎樣的現象的時候,我們採用後面的記錄方式是比較科學的。同時,從同事的經驗那裏瞭解到,中班幼兒還不太會畫“√”,所以最後我對實驗的記錄解説是:如果物質放入水中,充分攪拌後物質還存在的請畫“o”,物質消失了的話請畫“×”,意象表示物質消失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從課堂上來看,幼兒對於這個記錄方式還是很容易接受的,面對杯子裏的物質一看就一目瞭然是否消失或存在,記錄顯得簡單很多。

但是,在幼兒瞭解了水的溶解的這個特性之後,知道物質消失表示物質可以溶解在水中,如果物質還存在表示物質不能溶解在水中。在我們班區域活動中我繼續投放了這個實驗,幼兒在記錄時就發生了跟課堂上截然不同的結果,幼兒習慣在物質放入水中消失的後面畫“√”,而在物質放入水中依然存在的物質後面畫“×”,其實看到這樣的記錄方式時我感到很開心,這表明幼兒已經很清楚物質是否能夠溶解的祕密。

從這個看似簡單的記錄方式來看,科學課不盡需要嚴密的課堂過程設計,教師嚴謹的教學語言,還需要站在幼兒的立場上換位思考一些容易被忽視的方面。

第二個部分就是實驗活動。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孩子們在實驗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活動重難點所在。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完全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嘗試,自己去尋找結果,在整個活動中需要老師幫忙的孩子很少,大多數孩子在實驗的過程中,他們能找到自己的答案,知道如何操作、如何解決自己遇到的困惑,同時做好正確的記錄。通過記錄,使幼兒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溶解還是不溶解一目瞭然,還為後面的總結交流活動提供了依據。在這個環節中,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實驗結果的講解對於實驗後的幼兒都能容易接受,因為大多數幼兒都從自己的實驗中得到結論:紅糖和食鹽在水裏可以溶解,沙子、黃豆、玉米粒在水裏是不能溶解的。但是在實驗過程和記錄結果中,教師發現個別幼兒對於食鹽是否能夠溶解發生了一點小小的分歧:有個別幼兒認為食鹽放入水中還存在的,不能溶解在水中,也有幼兒發現剛開始時食鹽是一日存在的,但是後來發現食鹽消失了。在分析結果的時候教師提出介意:請這位小朋友等會再去觀察一下放食鹽的杯子裏有沒有什麼變化,食鹽是否依然存在或者食鹽是否比剛才變少了。(遺憾:課後沒有請這位幼兒觀察,在整理時發現這杯放了食鹽的杯子和不能溶解的物質放在一起。在班級區域活動中,後來也有幼兒發現食鹽是可以溶解的,但是如果放得很多的話它就會溶解得很慢。所以,更多的祕密還要孩子在課外更多的探索中得到。

第三部分是延伸活動:在這裏,活動還沒有結束,教師讓幼兒帶着問題繼續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並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可以講不同物質放如水中,觀察是否能夠溶解,有條件的話還可以製作飲料,嚐嚐不同物質放入水中會變成不同的味道等等。並在活動過程中幫助孩子發現新的問題:溶解的快和慢,怎樣可以加速物質的溶解速度……讓孩子在持續的活動中保持這種對探索的熱忱!

科學鹽和糖的溶解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實驗操作,使之了兒解有的物體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體雖改變了原有模樣,但性質不變。

2、通過實驗活動,激發幼兒觀察事物變化的興趣,訓練幼兒手腦並用的能力。

3、豐富詞彙:溶解、結晶體、固體、粉末狀、鹽、味精、調味品等,促進幼兒邏輯思維與連貫講述能力的發展。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實驗用具、用品。每個幼兒一隻小碗、一隻食用匙;每組三隻小碗,分別裝有結晶體的果珍飲料、方糖、紅糖;一盆熱開水。

2、教師準備一隻玻璃杯、一段蠟燭頭、六支長蠟燭、一盒火柴、一隻塑料桶、幾隻熱水瓶。

3、將雨花石、鵝卵石等物浸泡在水中放在自然角。

活動過程:

1.觀察引導,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一小段蠟燭,再將其放入裝水的玻璃杯中,讓幼兒觀察有什麼變化。

(2)請幼兒思考:蠟燭在水是沒發生什麼變化,那麼其他東西放入水中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2.觀察瞭解實驗用品。

(1)教師:請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麼實驗用具和用品?

(2)請幼兒觀察:碗內的果珍、方糖、紅糖各是什麼樣子(形狀),什麼顏色,什麼滋味?(豐富詞彙:結晶體、固體、粉末狀)

3.開始做實驗。

(1)讓幼兒從上述三種食品中各取少許放在自己的小碗中,再加些熱水。

(2)引導幼兒觀察:不攪拌飲料,看看有什麼變化?(提示:顏色怎樣,滋味如何?)用食匙攪拌後,又有什麼變化?然後讓幼兒將自己配製的飲料喝完。

(3)請每組幼兒就以上問題展開議論,請幾個幼兒小結,教師補充,同時學習“溶解”一詞。

4.舉一反三。

(1)教師提問:還有什麼食品也是用開水沖泡解後飲用的?

(2)教師提問:媽媽燒菜時用哪些東西使菜更有滋味?(豐富詞彙:鹽、味精、調味品)

(3)教師提問:媽媽平時做家務時還使用哪些會溶解的東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5.教師小結:世界上有許多東西在一定條件下都會發生變化。有的原來是固體狀或粉末狀的東西,遇到水就會改變它原來的樣子。人們可以利用這些東西的特點來創造美好的生活。

6.觀察熔化實驗,激發探索科學奧祕、學習新知識的慾望。

(1)請幼兒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東西放在水裏都會溶解?(提示浸在水中的蠟燭)

(2)請幼兒討論:蠟燭在水是不會變化,那麼用什麼辦法可以使它發生變化呢?

(3)教師點燃六支蠟燭,分給每組一支,供幼兒觀察:蠟燭在點燃後發生什麼變化?(啟發幼兒觀察火焰下熔化了的燭油)

(4)教師:小朋友做的實驗和老師做的實驗有什麼不同?糖的溶解和蠟燭的熔化需要什麼不同的條件?請小朋友活動後自由討論,老師下次再告訴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