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中班教案語言教案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54W

編寫詳細的教案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組織教學內容和活動,編寫啟發性的教案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興趣,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中班教案語言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中班教案語言教案8篇

中班教案語言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能用普通話較清楚地朗誦詩歌,正確發出“穿、種、説、桌”等翹舌音。

2.會按節奏、有表情的朗誦。

3.體驗自己長大的喜悦心情。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幫助收集幼兒小時候的用品、照片等。

2.在發現區佈置“我小時候”的展覽,展覽的內容為幼兒小時候的照片、物品、身高體重增長的圖表及小班的美術作品等。

3.掛圖《別説我小》一幅。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組織幼兒音樂律動《我的好媽媽》,集中幼兒注意力,引入主題。

2、談話

師:“小朋友們,我們的媽媽這麼辛苦,我們在家中應該怎麼做呢?”

幼:幫媽媽掃地、搬凳子。

幼:給媽媽錘錘背...

師:你們説的真好!真是媽媽的好寶寶。

(引導幼兒體會父母的辛苦,懂得孝敬父母,)

二、説説自己的變化

(1)幼兒討論在家的情況

師:告訴你們個小祕密,小動物幼兒園裏的小烏龜也升中班了,他覺得自己一下子就長大了很多,所以它決定,不但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做爸爸媽媽的小幫手呢!可是呢,爸爸媽媽還是什麼也不讓它做,還是説,小烏龜,你還太小,太小!我想知道你在家的時候,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會説你小嗎?為什麼?他們説你小,你承認嗎?

幼:媽媽總説我小,其實我已經長大了。

幼:上學時我想自己走,可奶奶總説我還小,老揹着我...

師:小朋友現在長大了,會做很多事情了,那你現在和過去有什麼不同?

幼:小的時候我不會穿衣服,現在我會自己穿衣服了。

幼:我過去很矮,現在我長高了...

(2)觀看並講述圖片

師:圖片上的小朋友也長大了,看一看他們在幹什麼?(逐一出示圖片,幼兒講述)

幼:小朋友在穿衣服。

幼:小朋友在洗腳...

師:你能夠做到嗎?

幼:能。

(引導幼兒發現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小了)

三、我長大了

1、請幼兒互相交流:現在學會了什麼本領,取得了那些進步等。

2、肯定幼兒的進步,引導幼兒説説自己的成長和進步離不開誰的關心、照顧和培養?

幼:我的成長離不開媽媽的關心。

幼:我的成長離不開奶奶、媽媽、老師...的培養。

(引導幼兒進一步體驗自己長大了)

四、學習兒歌《別説我小》

1、老師將圖片和兒歌結合在一起,把兒歌有感情的朗讀一遍。

2、講一講詩歌裏説了些什麼?鼓勵幼兒用詩歌裏的語言回答。

幼:我會穿衣和洗腳。

幼:我會擦桌把地掃...

3.採用集體、分組等形式,用普通話有節奏、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老師注意幫助幼兒發準“穿、種、説、桌”等翹舌音)

五、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回家把兒歌讀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聽,告訴他們自己已經長大了,會幫他們做事情了,在家做他們的小助手好嗎?

(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在家裏自己的事情都要自己做,可建立一個記錄表,請幼兒在做到的內容上作記錄,與同伴一起分享。

附:兒歌

別説我小

媽媽你別説我小

我會穿衣和洗腳

爸爸你別説我小

我會擦桌把地掃

奶奶你別説我小

我會給花把水澆

現在我都長大了

會做的事情真不少

活動反思:

“別説我小”是為了讓幼兒體驗自己長大的喜悦心情。活動通過師幼間的談話交流,使幼兒感知了自己的成長變化,體驗了自己已經長大了,增強了幼兒“我長大了”的意識,從而懂得了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老師。

在活動中,通過學誦詩歌幼兒知道了長大了要養成的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並表示以後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再依靠大人幫忙,這對於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

附:中班語言教案

★活動目標:

1.大膽想象,嘗試為生活中各種常見的事、物找關聯。

2.能遵守遊戲規則,體驗競賽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美麗的花兒)、墊子(附有圖片),活動場地。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兒歌導入。

二、給花兒找朋友。

1.兒歌裏講到有一個動物會和花好,是誰呀?(蜜蜂)小蜜蜂會和花好,其實你們知道嗎?花還想找很多很多的朋友。

2.幼兒完整講述誰和花好並説出理由。(幼兒説對一個,花瓣就會變出一種顏色,直到八朵花瓣變出顏色為止)。

3.這次我們的本領真大,幫花找到了那麼多的朋友,小朋友們找找看,到底找了多少個朋友(幼兒點數説出十片花瓣),一共有十片花瓣開了,我們給它找了十個朋友,這一次你們都贏了。

三、遊戲:《誰和誰好》。

1.接下來我們再來玩一個遊戲好嗎?(好)這個遊戲也叫誰和誰好。怎麼來做呢?我們要把小朋友分成兩組(師將幼兒分成兩組分別坐在兩邊)。

2.(1)請每組排頭報告人數。

(2)請排尾報告人數。

(3)請每組第三位幼兒報告人數。並取好兩隊名字。

3.接下來我們要用這些卡片來做遊戲,看看老師都請來了誰和我們一起作遊戲好嗎?(三棵柳樹、三個小女孩、三輛小汽車、三盒牛奶、三朵花、三個太陽、三隻小鳥、三台錄音機、三部電話機。

4.遊戲《誰和誰好》。

中班教案語言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的感知經驗,學習替換歌詞,嘗試跟着節奏説唱。

2、用説唱和歌表演的形式表達對春天喜愛的情緒。

活動準備:

1有對春天特徵感知的經驗

2多媒體課件一套.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小鴨”

以愉快的情緒進入活動主題。

二、嘗試用説唱的形式為歌曲“春天”替換歌詞

1、説唱歌曲“春天”

摘句説唱,跟着節奏把每個字説清楚。

2、改編歌詞

(1)、説説春天的特徵

“春天來了,小草綠了,花兒開了,春天還有哪些變化呢?”

(小草長出綠頭髮、桃花塗上紅胭脂、茶花戴上小紅帽……)

(2)、自主探索,共同討論,替換歌詞。

選擇合適的句子填進歌曲並説唱。

*替換歌曲第一段中的“花兒都開了”這句。

春天天氣真好,蝌蚪找媽媽;

春天天氣真好,青蛙呱呱呱;

春天天氣真好,小朋友呀去郊遊;

……

指導要點:幫助幼兒積累替換歌詞的經驗。如:句子太長可以去掉一些詞或説得快一點等。

*替換歌曲第一段的“楊柳樹兒對着我們彎彎腰”

指導要點:替換的句子加長了,引導幼兒互相討論,選擇合適的詞句,共同完成歌詞替換。

三、用複合節奏演唱“春雨”

1、春雨滴滴答,……滴答……

2、用新編的歌詞演唱。(鴨子、青蛙……)

四、來來來,恰恰恰,一起舞起來。

在愉快的歌舞中結束活動

背景介紹;

最近我班正開展“春天真美麗”的主題活動。在主題開展初期小朋友多次在校園裏尋找春天的祕密。有的找到迎春花象喇叭,有的説小草變綠了,還有的發現白玉蘭悄悄地開放了。小朋友親眼目睹茶花的花苞想吹氣球一般變成一朵朵燦爛的小花;光禿禿的樹枝上苞出嫩芽。就象看着一個嬰兒慢慢長大一樣,小朋友對春天的情感尤然而生。春天的美是多姿多彩的:有自然景色的美、小朋友服裝的美、動物有趣的變化和小朋友快樂的郊遊。於是大家分別去了解收集一些相關的資料。有讚美春天的詩詞、散文以及許多優美動聽的歌曲等。我們欣賞了散文詩春雨的色彩、春天的祕密,古詩:春夜洗雨、春曉……等。

小朋友對用音樂的各種形式表現春天特別感興趣。我們唱了歌曲春天、我是一朵小花、春雨、小鴨洗澡……用舞蹈、説唱、樂器等多種方式表現對春天的瞭解和喜愛之情。其中歌曲“春天”是一首家喻户曉的老歌,我在想,能不能給老歌注入新的活力,讓這首歌曲更富有時代氣息呢?於是我借鑑流行的元素,嘗試用hip pop的説唱形式來表現歌曲春天。小朋友十分喜歡説唱,那歡快的(節奏、與眾不同的演唱形式激活了小朋友的表現慾望。他們對春天喜愛的熱情也越來越高漲。我在思考,可否讓幼兒把對春天的相關經驗用説唱的形式,替換歌詞的方法表現出來呢。從而通過活動促進師幼和幼兒之間的多向交流,使得他們各自的經驗能夠互相遷移又互相重組。同時也培養大家共同合作協商解決活動中題難的能力。今天的活動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進行的。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的感知經驗,學習替換歌詞,嘗試跟着節奏説唱。

2、用説唱和歌表演的形式表達對春天喜愛的情緒。

活動流程:

第一個環節:導入主題律動“小鴨洗澡”

以詩句“春江水暖鴨先知”引出律動小鴨,師生共同愉快地表演把幼兒情緒、情.感以下子調動起來,很快進入活動主題。

第二個環節:嘗試用説唱的形式,為歌曲春天替換歌詞

這個環節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把歌曲中“春天天氣真好,花兒都開了中的花兒都開了”替換成春天其他的事物。小朋友的思維很活躍,有的説唱道“春天天氣真好,燕子飛來了”;有的説唱:“春天天氣真好,青蛙呱呱呱叫”;還有的説:“春天天氣真好,小蝌蚪呀找媽媽”……

第二部分是替換歌曲中“楊柳樹兒對着我們彎彎腰”這一句。這一句比前一句長,對幼兒又是一個挑戰。中班幼兒已經具備好勝心,因此,面對進一步的挑戰,他們表現出越發激動和高度的創作熱情。他們思維的火花被激活了。這些他們的成果——“小朋友呀去郊遊,真呀真高興”;“小草長出綠頭髮,癢得咯咯笑”;“大狗熊呀睡醒了,出來找吃的”……在這一環節的重點開是拓幼兒思路鼓勵幼兒求異思維,但是幼兒的思路有時會狹窄,會被先前的幼兒所影響,這時老師要用一些開放性問題來開拓幼兒的思路。如:“還有其他的嗎?有不一樣的嗎?除了花、草,動物有變化嗎?我在此時提供了一個多媒體畫面,選取了一些與春天有關的動植物的圖片組合成一幅春天的畫,我沒有把春天所有的事物都呈現出來,這樣會禁錮幼兒的思維,提供畫面是有拋磚引玉的作用,幫助幼兒打開思路,多向思維。

這一環節的難點在於。小朋友要把腦子裏想的歸納成簡短的一句話,並填進固定的樂曲中,很可能會出現字多了,字少了的現象。比如:“春天天氣真好,美麗的茶花紅彤彤”。一開始唱不進歌曲中,於是我啟發小朋友一起想辦法,他們有的交頭接耳,有的自言自語,還有的拍手跺腳打節拍,就這樣你言我一語,師生共同出點子找竅門,最後終於成功了。在成功後大家悟出替換歌詞的訣竅了:原來字少就説得慢點,字多句子太長可以去掉一些字,也可以説得快一點。在替換歌詞時幼兒肯定會有失敗或出現困難,這些都是正常的,在經歷了失敗——嘗試——成功的探索過程中幼兒的編唱經驗和愛春天的情感更進一步得到了提升。在討論的同時更幼兒感受到合作學習的快樂和重要性,這是隱性的教育而非顯形的。

第三個環節:歌曲“春雨”幼兒分成兩組用複合節奏把歌曲中春雨滴答聲的快和慢同時演唱。在合作成功之後啟發幼兒改編歌詞把與春天有關的動物唱進歌裏。這個內容是對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因為只有有良好的合作意識是才能把兩種不同的節奏在同一時間裏合唱成功。

第四個環節:律動“來來來恰恰恰”

春天裏大地萬物復甦的季節,春天是萬紫千紅的季節,春天也是森林裏動物最熱鬧的是後,以動物狂歡的律動把整個活動推向高潮,使幼兒感受到春天是生機勃勃的,充滿活力。

整個活動以春天為主線,音樂為載體,讓幼兒充分表現對春天的感受。不僅是為了替換歌詞、唱幾首歌,而是通過音樂活動中的每個環節培養孩子們一些終身受益的能力。在音樂活動中孩子們學會經驗地遷移,合作與交流的技巧,以及對音樂的感受和多元的表達與表現的方式,這是極為重要的。另外,尊重孩子、承認差異、優勢互補是我音樂活動中的支持策略。這些才是我設計的音樂活動所要追求的。

中班教案語言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懂得故事中有趣的情節,知道故事的大概內容,瞭解小蛋殼的心願。

2、學説故事中角色間的對話。

3、知道不同的小動物的家也是不一樣的。

活動準備 ppt課件--小蛋殼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圖片--小蛋殼

1、欣賞小雞出殼的圖片。

提問:這是什麼?(一個雞蛋)

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小雞出殼走了)

2、出示小蛋殼傷心的圖片。

教師:現在,小雞到雞媽媽的身邊去了,雞媽媽的翅膀就是小雞的家!

小蛋殼覺得很孤單,要去找一個小寶寶做它的家。那他會碰到哪些小動物呢?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出示故事中的小動物,請幼兒猜想。

1、猜猜看,小螞蟻的家在哪裏?小螞蟻是怎麼説的?

小朋友一起來説一説。

小蛋殼碰到小蝸牛會説些什麼?小蝸牛有沒有家呢?它的家在哪呢?

2、小蜜蜂、小螞蟻、小蝸牛都有自己的家,它們都不要小蛋殼,小蛋殼心裏覺得怎麼樣?

你有什麼辦法幫助它嗎?

那最後小蛋殼會怎麼樣呢,我們一起來聽故事!

教師小結:小蛋殼做了金龜子寶寶的搖籃,它的心願終於實現了!好開心哦!

三、完整欣賞故事。

讓我們來完整的欣賞一下故事吧!

四、集體表演故事。

1、剛才我們又完整地欣賞了一遍故事,現在誰來告訴老師,故事裏主要講到了誰呢?

2、根據幼兒的講述出示相應的角色圖片。

故事《小蛋殼》

“噼噼啪!”一直小蛋殼裂開了,從裏頭鑽出來一隻毛茸茸的雞寶寶。

雞媽媽帶着雞寶寶出去散步。颳風了,雞媽媽就張開大翅膀,讓雞寶寶趕快點鑽進去。這是它的新家啊。

小蛋殼開始覺得孤單了。“現在我已經不是雞寶寶的家了。對了,我要再去找一個小寶寶,做它的家。”它咕嚕咕嚕地滾走了。

一隻蜜蜂在採花粉。“蜜蜂寶寶,我做你的新家吧!”“謝謝你,小蛋殼。我不是蜜蜂寶寶,我是蜜蜂阿姨。我的家在大樹上,那個圓圓的蜂巢就是我的家。”

一隻螞蟻在拖蟲子。“螞蟻寶寶,我做你的新家吧!”“謝謝你,小蛋殼。我不是螞蟻寶寶,我是螞蟻姐姐。我的家在田埂上,那個小小的泥洞就是我的家。”

一隻小青蛙在唱歌。“青蛙寶寶,我做你的新家吧!”“謝謝你,小蛋殼。我不是青蛙寶寶,我是青蛙哥哥。我的家在前面的小池塘裏。”

一隻小蝸牛在散步。“蝸牛寶寶,我做你的新家吧!”“謝謝你,小蛋殼。我有家呀,你看我的家在背上呢。”

誰也不要它,小蛋殼開始難過起來。

這時候,一隻金龜子路過這裏。“太好啦,我的寶寶正缺個搖籃,這隻蛋殼做搖籃剛剛好!”金龜子銜來一片花瓣鋪在小蛋殼裏面。多舒服呀!

“快快睡,小寶貝。”金龜子向睡在蛋殼搖籃裏的小寶寶唱起了歌。小蛋殼聽着聽着,也睡着啦。

中班教案語言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感知幽默有趣的故事情節,體驗童話故事中誇張的情節所帶來的樂趣。

2、學會仔細觀察畫面,比較畫面上出現的動物形象和大小,把握故事情節發展的順序,並樂意講述畫面和情節。

3、能簡單複述故事。

4、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活動準備:

1、角色圖片:蛇、小老鼠、小狗、小猴子、小熊、老虎、獅子、大象。

2、ppt課件。

3、一段歡快的《看那大蛇》音樂,馬戲團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動物朋友,猜猜會是誰嗎?(小蛇音樂)

教師演示圖1邊説:哈哈!你們猜對了。它就是一條蛇,名字叫斯萊克,而且它還是一條貪吃的蛇呢!誰能説説“貪吃”是什麼意思?

(導入故事主角,孩子們喜歡並熟悉這條小蛇,因為這是蛇年送給孩子的禮物,陪伴在孩子們許多活動中。這裏,老師拿出“貪吃”,孩子們能夠結合自己切身體會,用語言和動作表達對詞的理解,進入繪本的情緒被充分地激發出來了。)

二、猜測畫面,感知故事。

1、師:小朋友説得真對!這不,今天一大早斯萊克就出門去找東西吃了。你們猜猜看它找到東西吃了嗎?會是什麼東西呢?

2、打開課件(圖三)設置懸念讓幼兒看着剪影猜測它的肚子裏有什麼?師:呀!這是什麼地方?(黑洞洞的,原來是在斯萊克的肚子裏呀!)快看,斯萊克吃了些什麼呀?

幼:大象……

師:哦!從哪兒看出來的?

(通過繪本前置,讓幼兒先觀察剪影,初步感知、猜測被吃進肚子的動物,為後續情節買下伏筆。孩子觀察非常細緻,甚至找出動物明顯特徵,以及肚子凹凸的不同,在肚子裏閃爍的幾雙眼睛等等。)

三、集體閲讀,理解故事。

1、師:它到底吃了些什麼呢?又是怎樣吃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教師打開課件,引導幼兒逐一仔細觀察畫面,對故事進行大膽猜想和講述。

3、師(出示圖一(老鼠):畫面上有誰?發生了什麼事?從哪裏看出的?假如你是小老鼠,你會怎麼做?

4、斯怎麼吃小動物的?學一學。為什麼要説吞着吃呢?(幼兒理解並學做“吞”的動作)

5、老師做小老鼠,小朋友扮斯萊克,學一學。

(第一次的吃,師幼重點觀察圖片細節描述,有的幼兒説小老鼠在抖,非常怕;有的説小老鼠嘴巴張得大大的,好像在説:“別吃我。”;有的説斯萊克好開心,説明孩子樂意講述細化的畫面和情節,這時,老師有針對性地追問,有助於幫助幼兒調整觀察範圍,提高仔細觀察的能力。)

6、接着引導幼兒觀察圖二、圖三(小狗小猴):斯萊克又發現了誰?(出示剪影)?猜猜看,小朋友一起喊出來,斯萊克會怎麼做呢?一起學一學,(幼兒用叫出出示狗、猴,並模仿兩動物特徵,模仿“啊嗚”一口,誇張的“吞”的動作,師幼互動)

(這裏的情節與前面的基本一樣,這次以動作語言並存,師幼積極互動鞏固、進行情節發展,則是讓幼兒講述願望得以滿足基礎上的一次再提高,是一種講述能力的提升。)

7、師做蛇摸肚子狀:我一口吞下了小老鼠、小狗、小猴,肚子還是餓餓,再去吃點啥?

8、幼兒自由討論、猜測。

9、觀察圖四(小熊、老虎、獅子、大象):呀!你們看!貪吃的斯萊克又一口氣接連着吃下了那些動物?(教師演示課件逐一出示各個動物讓幼兒説出名字來)(先出示剪影讓幼兒觀察後猜測,再呈現原形)

(《綱要》指出:教師要做幼兒活動的支持者,採用自由講述在前,個別講述在後的方法,主要是滿足幼兒當時急切想講述的願望,較好地滿足了幼兒急於表達的內在需要。)

10、師:貪吃的斯萊克總共吃了哪些動物?

(隨幼兒的回答教師逐一出示角色圖片)。

師:那它第一個吃掉了誰?第二個吃掉了誰???誰願意上來排列一下呢?(請個別幼兒上台按動物出場順序排列圖片)

師:你有沒有發現斯萊克吃的動物有什麼有趣的地方?

(引導幼兒感知比較畫面動物的大小,把握先後順序。通過回憶、排序,比較畫面上出現的動物形象和大小來梳理故事發展情節)

11、斯萊克吃得飽飽的,你們猜猜看它吃飽了會幹什麼?

幼兒自由説。

呼嚕聲

師(出示圖六):這時,小動物們在斯萊克的肚子裏會幹什麼呢?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上的動物的眼睛)(出示圖五同時伴隨打呼嚕的聲音幼兒學)

12、師(出示圖七):我們再來看看斯萊克。咦?這是什麼呀?毛毛蟲爬到了斯萊克鼻子上,你們覺得斯萊克會有什麼感覺呢?肚子裏的小動物們呢?(讓幼兒結合平時生活談談並學打一聲響亮的噴嚏)會發生什麼事情呢?(讓幼兒猜測後出示圖八)

(對幼兒提出了推想性的問題,是為了讓幼兒對畫面以外的內容進行有根據的合理猜想,進行由表及裏的分析。)

13、師(出示圖九):快看!小動物怎麼了?它們會被噴到哪裏去呢?

播放歡快的馬戲團音樂

幼兒與同伴開展討論,自由猜測小動物會去哪裏?

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説説後教師點出在音樂聲中的馬戲團外觀,讓幼兒觀察後得知是馬戲團

14、師:小動物們在馬戲團會做些什麼呢?幼兒猜測

15、小朋友是團長,開始宣佈,幼説。

(教師點擊鼠標逐一出示小動物,讓幼兒再次感受動物形象的從小到大疊羅漢的排列順序。)

師:小朋友們看到了這樣的表演會怎們説呢?馬戲團的團長會説些什麼呢?

四、完整欣賞,加深理解。

五、開展討論,提升經驗。

師:你覺得故事裏哪裏最有趣?為什麼?

師:你喜歡斯萊克嗎?説説你的理由。

活動延伸:

師:現在貪吃的斯萊克肚子裏又空蕩蕩的了,它又要去找東西吃了。又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呢?讓我們也變成一條小蛇跟着斯萊克到外面去看看吧!(音樂,師幼一起隨音樂邊做小蛇邊游出教室,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剛剛升入中班的幼兒在語言表達上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他們能夠做到想説、敢説、願意説,可是他們還不能做到很好地組織語言與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也不能做到按順序一頁一頁地翻看,需要教師的引導。因此,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定位為對閲讀有興趣,初步感知故事的幽默、有趣,學會認真看圖尋找故事情節的發展,能大膽而合理的想象,學會用恰當的語言表達把握故事情節發展的順序,並樂意講述細節畫面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1、環節緊扣、設置懸念。教師在每一個環節都能及時的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講述畫面,進行對話閲讀、猜想閲讀、共情閲讀。能抓住閲讀活動的主要教學特點,閲讀中教師真正把自己也變成了孩子來閲讀畫面,並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孩子去觀察、對比、想象、猜測、驗證、最終獲得與猜想吻合的的`驚喜或不符的驚奇。很好的調動了幼兒的閲讀興趣,幼兒的積極性較高。

2、關注細節,動靜結合。本次活動的設計是一節以閲讀教學為主的語言集體教育活動,故事中很多擬聲詞“啊嗚”、“吞”的反覆出現,使故事充滿了趣味性,斯萊克滑稽、貪吃的模樣深深吸引着孩子,適合孩子的模仿與表演。整個教學活動以遊戲貫穿始終,教師牢牢抓住故事形象斯萊克“餓、貪吃”的特點,引導孩子用自己能夠理解的方式去感受斯萊克的滑稽,體驗斯萊克的貪吃,模仿斯萊克的稚笨與好玩,並支持幼兒用簡短的詞語、短句去描述自己觀察到的內容及表述自己的猜測與想象,強調發生在斯萊克身上的一系列的有趣事件所帶給孩子們的童真與童趣,讓孩子真正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最終體驗到繪本閲讀的快樂。

中班教案語言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看圖學習詩歌,感知詩歌所表達的秋天的色彩美。

2.嘗試根據詩歌的句式結構,講述的方式仿編詩歌。

3.樂意在集體面前有表情的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1.圖片:黃色的菊花、紅色的楓葉、綠色的松樹、彩色的大地。

2.彩色筆。

活動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引導幼兒看圖編詩歌,瞭解詩歌的內容

1.師:現在是秋季了,你們覺得秋天美嗎?(美)那在你們的眼裏秋天是什麼顏色的?

(讓幼兒自由回答)

2.出示菊花的圖片

師:看,菊花姑娘來了,我們來聽聽她認為秋天是什麼顏色的?

“菊花説:秋天是黃色的。”(帶領幼兒一起説。)

師:為什麼菊花説秋天是黃色的?

3.組織幼兒討論,幫助幼兒説出菊花本身是黃色的原因。

4.出示楓葉的圖片

師:瞧,楓葉也來了,你認為楓葉會説秋天是什麼顏色?

鼓勵幼兒編一編詩歌。

5.依次類推

三、朗誦詩歌。

師:我們一起把這些句子編成一首好聽的詩歌吧。

教師和幼兒一起有表情的朗誦詩歌。

四、啟發幼兒仿編詩歌。

師:秋天還有什麼顏色?

師示範:蘋果説:秋天是紅色的。請你們也來説一説好嗎?

鼓勵幼兒大膽地進行仿編活動。

教師將幼兒仿編的內容話在黑板上,並帶領幼兒完整地朗誦仿編的詩歌。

五、結束活動

師:請小朋友根據詩歌裏的內容在白紙上畫一畫,在念一念詩歌。

詩歌:秋天的顏色

菊花説:

秋天是黃色的。

楓葉説:

秋天是紅色的。

松樹説:

秋天是綠色的。

大地説:

秋天是彩色的。

中班教案語言教案篇6

設計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應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老師、同伴及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深深體會到:會學勝過學會,學會學習已經成為幼兒園語言教育培養目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我組織的語言活動“落葉”,正是通過為幼兒創造一個以看、聽、説為主體的語言環境,讓幼兒在環境中產生對語言的興趣,調動幼兒想説、愛説、願説的慾望,促進幼兒積極、主動的去學習語言。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欣賞散文,感受散文的語言藝術美,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要求幼兒能跟着老師較有表情地朗誦散文。學習詞彙:“飄落”。

2,理解散文內容,產生聯想,促進幼兒想象能力的發展。

3,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冊《兒童用書》。

2,多媒體課件及有關錄音。

3,頭飾:小蟲、螞蟻、魚、燕子。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看、聽、説等多種教學形式,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容,初步學會有表情地朗誦散文,感受散文的語言藝術美。

難點:在理解散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引題

採用大風車欄目組為小朋友寄來禮物的形式引入課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探索散文內容:

(1)提出閲讀要求。

(2)幼兒自由閲讀。

(3)提問:你在書上看到了什麼?

2,幼兒完整欣賞配樂朗誦散文(錄音)。

提問:散文叫什麼名字?

散文裏有哪些小動物?(有-有-還有)

3,出示多媒體課件,通過聽、看、説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容

(1)教師有表情地完整朗誦散文一遍。

(2)分別出示課件理解內容:

a、課件1,提問:秋風吹來了,樹上的樹葉發生了什麼變化?

(豐富詞彙:飄落)

b、課件2,提問:樹葉落在了哪裏?誰看見了,把它當做什麼?

c、課件3,提問:樹葉又落在了哪裏?誰看見了,把它當做什麼?

d、課件4,提問:樹葉還落在了哪裏?誰看見了,把它當做什麼?

e、課件5,提問:樹葉最後又落在了哪裏?誰看見了,把它當做什麼?

是怎麼説的?

(3)組織幼兒討論:落葉可以當做房子,當做小船,當做傘和信,落葉還可以給誰當什麼?誰能想的和別人不一樣?

4,幼兒學習朗誦散文:

(1)教師領讀,幼兒跟讀,要求幼兒第一遍跟着老師讀,第二遍鼓勵幼兒聲音響亮一點,第三遍要求用喜悦的心情朗誦,並正確發出“風、落、涼、當”的音。

(2)分角色朗誦。

5,再次完整欣賞配樂朗誦“落葉”。

(三)、結束部分

中班教案語言教案篇7

中班語言活動設計——家

藍藍的天空是白雲的家,

密密的樹林是小鳥的家,

綠綠的草地是小羊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小魚的家,

紅紅的花兒是蝴蝶的家,

快樂的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家。

?活動目標】

1. 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 引導幼兒信編詩歌,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3. 讓幼兒知道幼兒園是個大家庭,每個小朋友要關心愛護幼兒園。

?活動準備】

1. 畫有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幼兒園大幅背景圖。

2. 製作好的白雲、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貼絨學具。

3. 根據內容製作的頭飾若干

?活動指導】

一、 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階段

1. 出示“家”的背景圖,嘗試討論:圖上有哪些景物?它們各是誰的家?

2.教師有感情地朗誦整首詩歌。

3. 讓幼兒嘗試一下白雲、小鳥、小羊、小魚、蝴蝶等回家的動作。

4.教師指圖朗誦,幼兒輕聲跟念。

5. 傾聽配樂詩歌《家》,要求幼兒傾聽時想像詩歌的畫面,也可嘗試用身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二、反覆聆聽作品階段

幼兒在午睡前躺着聆聽配樂詩歌錄音,每次聽兩遍,4天左右,幼兒就能流暢背誦詩歌。

三、 交流討論、表演、表現階段

1. 集體朗誦交流討論:

詩歌裏講了哪些

家?(幼兒回答後,教師出示背景圖)

詩歌時説的這些家,分別是誰的家?(幼兒回答後,師生共同粘巾,把白雲、小鳥、小羊、小魚、小蝴蝶、小朋友分別送回家)

提出嘗試問題,引導幼兒討論:你最喜歡認的家?

教師讓幼兒充分發表看法後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讓幼兒知道,幼兒園是我們每個小朋友的家,每個小朋友要關心愛護幼兒園。

2. 表演遊戲

教師放錄音,幼兒戴着自己喜歡的頭飾自由表演,通過嘗試自身的動作表演,提高幼兒對詩歌的感受力。

例:當詩歌裏説“藍藍的天空是白雲的家”時,扮演白雲的幼兒便可想像白雲回家的動作,飄呀飄地回到藍藍的天空上去。(注:藍天也由幼兒扮演)

3. 出示嘗試題,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詩歌裏説:“藍藍的天空是白雲的家,密密的樹林是小鳥的家”,藍藍的天空除了是白雲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密密的樹林又可以是誰的家?(幼兒自由發言後,教師對幼兒的`仿編詩句進行組合,並把詩歌念給小朋友欣賞)

例:

藍藍的天空是小鳥的家,

密密的樹林是蘑菇的家,

綠綠的草地是小兔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水草的家,

紅紅的花兒是密蜂的家,

快樂的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家。

幼兒嘗試着把仿編內容畫下來,再交流仿編的詩句。

幼兒編出:

藍藍的天空是太陽(飛機、月亮、星星、宇宙飛船、外星人、直升飛機……)的家。

密密的樹林是狐狸(孔雀、大象、大灰狼、長頸鹿、啄木鳥……)的家。

中班教案語言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體驗春天大自然的美和詩歌的語言美。

2、能使用一些優美的詞句進行創編。

3、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4、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活動準備:

1、音樂帶《春天在哪裏》

2、配樂詩朗誦,音樂磁帶,錄音機。

3、幼兒多次觀察過春天的景色,初步瞭解春天的特徵。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播放音樂《春天在哪裏》幼兒邊唱邊跳進入草地。

2、欣賞配樂朗誦詩歌。

1)教師有表情的朗誦。

提問:詩歌裏説春天是什麼?春天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

2)第二次欣賞,幫助幼兒理解記憶詩歌內容。

分別提問為什麼春天是一本彩色的書、會笑的書、會唱的書?

3)集體朗誦詩歌3、幼兒結伴在草地四周邊觀察邊創編。

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根據原詩歌的創編形式,使用優美詞句進行表達,言)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4、請個別幼兒朗誦自己創編的詩歌或詞句。

5、將一些好的詞句組合成一首優美的詩歌集體朗誦。

活動延伸:

1、鼓勵幼兒用繪畫方式表達詩歌內容,相互欣賞。

2、利用散步户外觀察等活動,引導幼兒繼續觀察想象春天是什麼樣的。

3、集體制作一本圖畫書《春天的故事》。

4、結合動作進行朗誦表演。

教學反思

從整節課來看,孩子都能比較好的回憶和發表自己所看到的春天的樣子,也都能發揮想象把自己所理解的春天的樣子以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在這方面,有一定的發揮自由的空間。孩子能通過在看、聞、摸的基礎上去想一想,説一説,並動手畫一畫,充分的體現了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次活動的隨意性較強,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春天的熱愛,鼓勵孩子更多的嘗試,孩子通過繪畫的形式在紙上記錄着自己對春天的理解。通過這次活動,我感到以分組教學的組織形式有利於老師的觀察與指導,也有利於孩子的參與與實踐,提高了師幼互動的質量,讓每位幼兒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如果重新上這節課,在表現春天景象的細節上,可以利用音樂、圖畫、動畫的形式來展示給孩子,讓這樣便於孩子在作畫的時候有更好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