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醛選修5教案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39W

寫教案是一件能夠鍛鍊我們邏輯思維能力的事情,在寫教案的時候,需要遵守考慮變化性原則,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醛選修5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醛選修5教案8篇

醛選修5教案篇1

1、在哈金森工廠

一、教學要求:

1、瞭解鄧小平在留法勤工儉學時的情況,分析鄧小平同志高貴的精神品   質。

2、歸納要點,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瞭解傳記的相關知識,歸納分析鄧小平的優秀品質。

三、教學時數: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歸納文中所寫的有關傳主的事情,分析人物的優秀品質。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學生速讀文章, 思考:本文是以什麼為順序進行組材的?

?主要是以時間為序。】

(三)學生抽取文中的主要信息,討論文中寫了鄧小平的幾件事?從中可見出傳主的哪些精神品質?

◎藉此理清文章的層次。學生概括,教師便形成板書。

(四)討論:文章是由傳主的女兒寫的,你認為由傳主的親人寫傳好不好?

?提示:1長處:①資料更為詳實可靠。②敍述更真實生動。2、可能存在的不足:難免有所偏愛,作品的客觀性或許會受到影響。】

(五)你所瞭解的鄧小平是一個怎樣的人?

(六)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概括主要內容,總結寫法,與影片作比較。

二、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新課

(二)找出文中使用的檔案資料,説説使用這些資料有什麼好處?並根據文章的內容,製作鄧小平1922-1923年的年譜。

?具體的檔案資料見課文。提示:好處:使用文獻資料,使傳記內容真是可靠,可信度高。   鄧小平1922-1923年的年譜:1922年2月14日,進哈金森橡膠工廠做工。6月,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10月17日,辭去哈金森工作。11月3日,離開夏萊特。】

(三)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作者用親人的眼光,講述了鄧小平1921年來到巴黎一直到1923年離開哈金森工廠的打工歷程,表現鄧小平堅強不屈的意志,堅忍不拔的毅力,勤奮好學的品質和開朗樂觀的個性。】

(四)分析本文的寫作特點。

?1、正面與側面相結合。2、引用文獻資料,增強真實感。3、記敍、議論、抒情相結合】

(五)讓學生課外自行觀看這部影片,引發影視片《我的法蘭西歲月》資料,試與本文所刻畫的人物形象比較,看看有何異同。

(六)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2、鐵肩擔道義

一、教學要求:

1、瞭解李大釗的革命活動,分析李大釗的革命精神,瞭解他的生死觀。

2、學習文中刻畫人物的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分析李大釗的革命精神,瞭解他的生死觀。 學習文中刻畫人物的方法。

三、教學時數: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理清層次,初步瞭解人物的精神。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解題。“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是李大釗撰寫的一副對聯。明楊繼盛與奸臣嚴嵩對立,置生死於度外。據説,楊繼盛臨刑前曾在監獄中的牆上題了兩句述志詩:“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李大釗對此只改了一字,便可見出他的志向和追求。上聯“道義”是指為國為民的理想和志向,“鐵肩擔道義”就是以救國救民為己任;下聯“文章”是指宣傳馬列主義,抨擊反動軍閥統治,歌頌革命和共產黨的作品。“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來宣傳革命。

2、簡介作者。

(二)學生速讀文章,理清層次。

?全文可分三部分:一、講述李大釗被捕前國內的大局勢及其所做的主要工作。二、講述李大釗被捕後的遭遇及其思想歷程。三、對李大釗的精神進行總體評價。】

(三)研讀課文。

1、閲讀第一部分,討論思考:李大釗被捕前的主要工作有哪些?從中可見出他怎樣的精神?

?李大釗當時所處的國內局勢是軍閥混戰,敵人白色恐怖極為嚴重,但他仍然積極投身於革命活動;主要的工作有:①參加抗議示威遊行;②從事地下活動;③在《政治生活》發表文章;④從事北方統戰工作。    從上面可以看出李大釗同志為了革命事業,臨危不懼,堅守戰鬥崗位的品質。】

2、閲讀第二部分,討論思考:李大釗被捕後,他的表現怎樣?從何見出?

?提示:從他在監獄裏的《獄中自述》,法庭上(審訊處)的“供詞”絞刑架下的表現,可以看出李大釗一心為革命,大智大勇,捨己救人,置個人安危於度外,堅貞不屈,大義凜然,從容就義。】

3、李大釗被捕後,在獄中絕不提家事,最後一次見面也沒有對妻子、女兒説一句話,從這種做法你體會到了什麼?【李大釗在死亡面前表現出的無私無畏的氣概,來自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也來自他對人生的透徹認識。雖然最後也是唯一一次見到自己的妻子女兒時,李大釗沒有説一句話,但是他的內心對親人是飽含真情的。傳記裏提到他“靜靜地看了看她們”,在鎮定與 沉默中含有關懷與保護之意。他相信他的親人能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事業,他的這種鎮定與沉着,其實是寓濃情於平淡之中的。】

(四)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總結全文,分析文章的一些寫法。

二、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新課

(二)學生齊讀11-19段,思考李大釗是怎樣思考生死問題的?他的慷慨赴死體現了一種怎樣的精神境界?

?提示:從這些文字裏,我們看到李大釗對於生死處之泰然,渴求生命超越的精神。他的慷慨赴死體現了用真理化解生死,用精神贏得不休的崇高革命境界。】

(三)找出文中作者的評論性文字,談談其作用。

?具體文字見課文。提示:評論性的文字評價公允,既是對事實的闡釋,同時也是作者自我態度的呈現,這些文字對理解傳主的性格、思想,對認識傳主的精神價值具有重要的點睛作用。】

(四)找出文章中李大釗的一些文章,被捕後的自述及新聞報道等資料,説説李大釗是怎樣一個人。

?提示:從李大釗寫的《自然與人生》《犧牲》《獄中自述》的有關段落,引用《北京檔案史料》中的《李大釗獄中供詞》及新聞報道等這些資料中,可以看出,李大釗是個超越生死、革命意志堅定、百折不撓、大智大勇,富有崇高社會聲望的人。】

(五)概括寫法:

?文章截取了李大釗革命活動的最後一段時光,記述了他的革命活動及被捕表現出的無私無畏革命精神,闡述他的生死觀,表達了他的生死觀,表達他為革命勇於獻身的精神。】

(六)歸結寫作特點。

?1、引用資料充實課文,真切表現人物的精神。2、於記敍中穿插評論,有助讀者理解人物的精神境界。

(七)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3、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

一、教學要求:

1、瞭解沈從文先生的生活經歷,及其對這段生活經歷的認識,正確認識沈從文的這一段逃學經歷 。

2、學習文中的細節描寫,進一步學習傳記的寫法。

二、教學重難點:

學習文中的細節描寫,正確認識沈從文的這一段逃學經歷 。

三、教學時數: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簡介作者。

(二)學生速讀文章, 思考:

1、“小書”是指什麼?“大書”是指什麼?

?提示:“小書”指的是課本知識。“大書”指的是大自然和人間生活。】

2、理清層次。

?提示:本文可分為三部分。一主要追述自己轉入新式國小之前的讀書、逃學生活。二、主要是細緻講述自己上新式國小以後的讀書、逃學生活。三、自我評述早年的讀書、逃學生活,對其收穫及影響進行總結。】

(三)精讀課文。討論思考。

1、從文中看,沈從文逃學的原因是什麼?

?提示:①對舊式教育的本能的反抗,因為舊式教育對孩子是一種虐待。②我認為我的心總得為一種新鮮聲音、新鮮顏色、新鮮氣味而跳。我得認識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我的智慧應當以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卻不需從一本好書一句好話上學來。  或簡單説:私塾的虐待、教育方式僵化;對外面的社會生活渴望瞭解(好奇心)】

2、逃學對沈從文有哪些影響?

?提示:①同一切自然相親近,學會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的一切。形成了一生性格與感情的基礎。②玩水,使我認識美、學會思索,造就了我感情流動而不凝固。③使我不安於當前事務卻傾心於現世光色,對於一切成例與觀念皆十分懷疑卻常常為人生遠景凝眸。】

(四)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分析文中的細節描寫,學生談體會。

二、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新課

(二)學生默讀課文,並找出文中的細節描寫,分析其作用。

?文中的細節描寫比較多,可以然學生擇要而談。這些具體生動的細節描寫把逃學中經歷的人事富有情趣的展現出來,使讀者可以深刻的領略大自然和社會生活對作者的人生觀所產生的巨大影響,體會到“大書”的博大精深、奧妙無窮。】

(三)討論:沈從文在逃學過程中捕捉到了大自然裏的聲音。顏色、氣味,在於大字染的親近與薰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本真和快樂。請談談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人與自然的關係應該是怎樣的。你如何看待本文所寫到的兒童身上表現出來的“野性”?

?示例:從作者的描述看,作者觀察敏鋭,記憶超強,對現象世界十分傾心,對大自然的聲光、色味、社會上的人與事懷有濃厚興趣。他把大自然與社會生活稱為一本“大書”,他從這本“大書”中得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活的東西,他在自然和社會中傾心體驗,尊重生命本真的做法,對高中生的學習與生活仍然是有積極意義的。沈從文的逃學並非不愛學習,而是為了更好的學習。從沈從文的經歷可以看出,人與自然的關係應該是一種親和的關係。人應該取法自然的活力,汲取自然的營養,完善自己的精神品行。孩童的天性是遊戲,兒童身上的“野性”正是其天性的有機組成部分。沒有了適當的“野性”,也就沒有了生命的敏感、好奇,也就不可能產生真正的創造力。】

(四)表達交流:談談你從沈從文逃學、讀書經歷中得到的體會。

(五)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4、在尋找“野敗”的日子裏

一、教學要求:

1、找出文章的要點主旨,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學習科學工作者為科研的勇於獻身的精神,永不放棄,對生活充滿希望,用樂觀的態度來面對一切。 3、掌握通過景物描寫表現人物的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學習科學工作者為科研的勇於獻身的精神 ;、掌握通過景物描寫表現人物的方法。

三、教學時數: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學生速讀文章, 思考:

1、理清文章的層次。【本文分為四部分:一、交代袁隆平隨時調整自我、不急不躁的研究心態,為下文寫他進行雜交水稻研究的艱辛歷程作鋪墊。二、描寫袁隆平及其助手在1970年仲秋季節的研究情況。三、描寫袁隆平及其助手找到“野敗”的過程。四、評述“野敗”發現的意義。】

2、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本文描繪了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尋找“野敗”的艱辛歷程,從中表現了他和他的助手不怕艱苦、積極進取、勇於突破、認真執着的治學精神。】

(三)找出文中能反映袁隆平性格特點的有關描寫及其相關的議論。

(四)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尤其是對人物精神品質方面起襯托作用的地方。

?示例:文中的第7、8段,以環境襯托人物愉悦的心情,反映袁隆平等樂觀的精神--將單調枯燥寫成了趣味盎然的生活場景。12-14段的環境描寫,反映了袁隆平對工作的執着精神,為工作而獻身的精神美質與環境的美相諧。30段的景物描寫表現出人物見到“野敗”前急切而激動的心情,31段用擬人手法反映袁隆平對“野敗”的情有獨鍾。】

(五)“上帝給的並不多,上帝只給袁隆平三穗“野敗”,然而,他抓住了,他成功了……”袁隆平是怎樣抓住機會的?機會對於每個人是否公平?你是否抓住了屬於自己的機會?請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提示:“野敗”的發現,為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事業打開了突破口,這株“野敗”為雜交水稻科研事業的發展帶來了契機。 機會面前人人均等,只要能抓住就會帶來人生的轉機,擔機會只偏愛那些有準備、付出過努力的人,像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他們之所以能發現“野敗”,是和他們長期艱苦的努力分不開。】

(六)學生歸結寫法特點。教師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5、 遨遊建築天地間

一、教學要求:

1、學習樑思成、林徽因知難而進的可貴品質。

2、感受樑思成、林徽因兩人對中國建築的摯愛深情。

3、 學習文中引用資料的多樣性對錶現人物的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學習樑思成、林徽因知難而進的可貴品質;學習文中引用資料的多樣性對錶現人物的作用。

三、教學時數: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學生速讀文章,理清文章的層次。

?本文可分為三個部分:一、描述樑思成與林徽因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些情況。二、講述樑思成與林徽因之間的分歧與妥協。三、講述樑思成與林徽因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取得的學業收穫。】

(二)學生閲讀相關段落,討論思考:

1、林徽因在求學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怎樣克服?從中可見出她是怎樣的女子/

?提示:林徽因先遇到的難題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只收男生,因為建築系學生常要徹夜趕圖,而無人陪伴的女生不太方便。面對難題,她“不肯就此妥協”,結果“大學檔案顯示,自1926學年春季班開始,林徽因已是建築設計教授的助理,而下個學期又當上了建築設計課的輔導員”。費慰梅在課文是這樣敍説的,“她究竟是怎麼辦到的?如何打破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規定?這點我們不得而知。反正從第一年開始,她就和思成一起上建築課了。” 此外,兩人的個性和脾氣南轅北轍,在婚前的這段時期,彼此仍有待調適。但在工作方面,卻達到了很好的和諧。“上大學的頭一年,徽因和思成之間經歷了一番感情的掙扎,有時竟爆發為激烈的爭吵。他們倆的個性和脾氣南轅北轍,坐在婚前的這段時期,彼此仍有待調適。”在林徽因讀書期間,父親猝然去世,對她也是一個考驗。上述難題,她都克服了,並且她的個性還得以保存。從中可以看出,她是一個聰慧能幹、有個性、有事業心的現代女性。】

2、本文采擇了梁啟超的家信、樑思成的作業、林徽因的訪問記,説説這些素材在文中各有什麼作用。【具體內容見課文。提示:梁啟超的家信既反映了樑思成在追求學問過程中的困惑,也表達了梁啟超對於勤奮與天才關係的正確認識。  樑思成的作業説明了他成績優秀、學習刻苦、做事細膩認真。  對林徽因的訪問記則從側面反映了林徽因的活潑聰明以及熱愛自由地的性格。】

(三)表達交流:梁啟超在給樑思成的信裏説:“你覺得自己的天才不能符合你的理想,又覺得這幾年專做呆板工夫生怕會變成工匠。你有這種感覺,就是你的學問在進步的象徵……”你同意這種看法嗎?樑思成是怎樣做的?從梁啟超寫給樑思成的這封信裏你體會到了什麼?

?提示:梁啟超給樑思成的家信裏提到的情形,正是所有人在追求學問和事業當中會遇到的疑問。任何人的學問都不可能僅靠天賦一蹴而就,做學問離不開勤奮嚴謹的精神。勤奮有時候就表現在重複練習,耐心探究上。這個過程表面上似乎是磨損人的興趣和靈感,但實際上它卻是天分的必要補充,學問的進步必須紮根於這種反覆甚至枯燥的練習中。】

(四)歸結寫法:本文善於使用各種各樣的資料(書信、筆記、同時同學、國際友人等),從材料的角度各異的觀察中,可見出傳主的精神面貌,增強作品歷史深度與情感力度的作用。

(五)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6、在畫布裏搏鬥的人生

一、教學要求:

瞭解傳主頑強、拼搏的精神,並從中得到教益。學習文中的細節描寫。

二、教學重難點:

學習傳主頑強、拼搏的精神,學習文中的細節描寫。

三、教學時數: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學生速讀文章, 理清文章的層次。

?本文可分為五部分。一、講述自己如何攻克色彩的難關。二、講述自己如何克服生理上的障礙。三、講述自己如何在學畫的跑道上贏得自己。四講述自己如何忍痛作畫。五、講述自己作畫中獲得的人生啟迪。】

(三)精讀文章。討論思考:

1、從文中描寫的來看,謝坤山是怎樣贏得自己,克服困難的?找出文中相關的細節描寫,想想從中可見出他怎樣的精神品質?

?細節主要有:學畫開始,學調顏料;為了堅持聽課,憋尿;用嘴咬筆開始作畫,更是艱辛異常等。(具體見課文)從中可見出他從不放棄,嚴格要求,勤奮好學,就這樣,謝坤山贏得了自己。】

2、討論交流:謝坤山的身體是殘疾的,但心靈沒有殘疾。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身體是健康的,但心靈卻有各種各樣的毛病,而這些毛病使得這些人不快樂不幸福不成功。請你結合現實説説你對此的理解。

?示例:健康人也有不同程度的“心靈殘疾”。人的自我侷限,自我限定就是殘缺。精神貧乏就是殘疾,生命中缺乏激情和愛,缺少對他人、朋友,對民族以至於自己生命的熱愛,是生命中很大的貧血狀態。活着不能創造價值,沒有創造,沒有熱力,生命常常處於昏睡麻木狀態,活得渾渾噩噩,不清不醒,不明不白,無光無彩,無趣無動,這是比身體殘疾更為可怕的心靈殘疾。】

(四)試模仿史鐵生評價謝坤山的話,用一個簡短優美的句子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畫像。(“當靈魂在他的畫中鋪展,處處顯示着一個生命的遼闊與強大。”)

(五)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7、為世界工作

一、教學要求:

1、認識馬克思具有的普通人的一面,瞭解馬克思的偉大精神品質,從中獲得新的認識。

2、學習文中的一些寫法。

二、教學重難點:

認識馬克思具有的普通人的一面,瞭解馬克思的偉大精神品質,從中獲得新的認識。學習文中的一些寫法。

三、教學時數: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學習文章的一二部分。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學生速讀文章,思考:本文從什麼角度選材展現馬克思的偉大之處?據此理清層次。

?從日常生活瑣事落筆:體格、飲食、業餘閲讀、兒女家事等,他的偉大,不是脱離世俗、不食人間煙火,而是立足於日常生活中。本文由此可分為四個部分:一、主要講述馬克思晚年的健康狀況以及他本人對這個問題的態度。二、主要介紹馬克思對文學和數學的愛好與看法。三、描述了馬克思獨特的人際交往情形。四、簡説1875年馬克思遷居以後的情況。】

(三)學生閲讀第一部分,討論思考:

1、馬克思生命最後十年曾被稱為“慢性死亡”,作者為什麼認為是過分誇張?

?馬克思生命的最後十年,身體健康十分糟糕,幾乎無法挽回,這確實是在逐步走向死亡,但馬克思這十年裏仍在為人類的解放事業而工作,這又決不能説是一種慢性死亡的狀態。】

2、從文中看,馬克思是怎樣對待自己的身體健康?

?馬克思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的態度是以工作需要為準的,為了工作,他會盡量鍛鍊身體保持體力;但同樣也是為了工作,他又無暇顧及身體健康,過度工作以致損害身體的健康。這是一種忘我的工作精神,只要生命不息,就戰鬥不止的獻身精神。】

3、從文章第5段的這些細節看,馬克思是如何處理工作與休息的關係的?

?從文中細節看,馬克思的體質本來是很好的,有一個相當強壯的身體,且自己也很懂得休息的作用以及如何休息,並且絕不缺乏這樣的能力。但在他心裏,革命事業才是第一位的,工作的重要性壓倒一切,他讓自己的身體健康與休息都服從工作的需要。】

(四)閲讀第二部分,討論思考:

馬克思在文學、數學方面有怎樣的觀感?他評判文學的標準是什麼?

?馬克思把欣賞文學當作精神上的休息,他有深厚的文學素養--愛好反映時代的文學家,精通上至中世紀的德國文學,對法國文學、英國文學都有精到的認識。他閲讀評判文學的標準和他的革命思想緊密聯繫着。他也很喜歡數學,“在精神痛苦和遭遇重大不幸的日子裏,他常到數學中趣尋求逃避,因為數學對他有一種鎮靜的效力。”】

(五)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學習第三、四部分

二、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新課。

(二)學生閲讀三、四部分,思考:

1、在13段中,介紹了馬克思是怎樣的一個人?【“為世界工作”,“他總是一個最隨和、愉快而有風趣的談伴”,“是一個談笑自若的俗世的人”。】

2、“當他激怒地談到自由黨、特別是談到它的愛爾蘭政策的時候,這位老戰士的深邃的小眼睛像火一般地燃燒起來。他皺着濃眉,寬大而堅強的鼻子和整個面孔都由於激動而抽搐……他盛怒時的激動同他轉而闡述自己對當代經濟事件時的寧靜態度恰成鮮明的對照。他毫不費力地從預言家和猛烈的譴責者一變而為寧靜的哲學家。”從這些描寫中,可看出馬克思怎樣的特點?

?他的激怒,表現了他作為革命者、戰士,對敵人的疾惡如仇,説明他性格熱烈,富於感性,表明馬克思也是一個有七情六慾的普通人。他的寧靜,表明了他作為學者和科學家所具有的冷靜、沉着、專注乃至痴迷的品格。】

3、馬克思為何能這樣輕易的從激動轉換為哲學家的寧靜?

?這種由盛怒的激動輕而易舉的轉換為哲學家的寧靜,説明他性格熱情,但很能自我剋制,這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才能擁有的素質。】

4、馬克思在人際交往方面有哪些獨特之處?

?提示:仍舊遠離所謂的社交生活,但他的家卻成了一個極其活躍的交往的中心,成了公社流亡者的一種“正義避難所”;對自己的不同女婿也有不同的情感。】

(三)表達交流:閲讀這篇傳記後,你對馬克思有什麼新的認識和感受?

(四)歸結中心及寫法。

◎本文主要描述馬克思晚年生活的一些片段,從中顯示出馬克思忘我的為人類解放事業奮鬥終生的精神。

8、幸福從細小處開始

教學目標:

1、從文中細小處感悟幸福。

2、體會自傳中富蘭克林簡樸凝練、準確明瞭的文風。

3、瞭解自傳的特點,掌握自傳的寫法。

4、訓練學生的“説”的能力--演講能力

“聽”的能力--快速捕捉演講內容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從文中細小處感悟幸福。

(2)瞭解自傳的特點,掌握自傳的寫法。

教學難點:

瞭解自傳的特點,掌握自傳的寫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圍繞傳主的主要業績展開演講,拓寬學生對傳主的認識:

由三位學生分別從學習、道德和科學三個不同的角度對富蘭克林展開介紹,拓寬學生對富蘭克林的瞭解,進而引起學生對富蘭克林的興趣。

(通過聽講學生的複述一方面引導學生在聽演講時要集中注意力,適當做筆記以增強聽的效果,這樣才能有所收穫。另一方面引導演講者在介紹人物的過程中,一定要儘可能的通過相關細節的描寫來強化人物的性格,而非泛泛而談,此外,也可適當引導演講者適當運用重音、重複、語調的變化來強化重點內容的能力。真正使學生的演講成為課堂有機的組成部分,提高課堂的效率。)

(二)導語:

在《從文自傳》中,我們看到了一本“大書”--大自然和社會生活對沈從文一生所產生的影響,在《畫布裏搏鬥的人生》中,我們看到了謝坤山對繪畫那種執着不輟的狂熱對他的藝術人生所產生的影響。那麼,又是什麼造就瞭如此優秀的富蘭克林呢?我們只要認真地讀他的自傳就可以讀到很多很多,今天我們就藉助他的自傳節選部分的學習,來感受一下究竟是什麼造就了富蘭克林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幸福從細小處開始》

(三)預習檢測:--多媒體課件顯示

朗讀下列詞語,注意加點字的讀音。

泥淖nào       瀰漫mí         酬金chóu       羸弱léi       碾踏 niǎn       渲染xuàn       熾熱chì          喝令hè        毗鄰pí      體己tī

(四)整體感知:

1、分析文章的題目。

從分析文章的題目入手,引導學生尋找文中與文題相對應的語句,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2、明確全文的主旨句。

明確:“人類的幸福,並不是由百年難遇的巨大機遇帶來的,而是由每天產生的細小利益彙集而成。”

3、請細讀全文,找出作者是從哪些事情上得出這個結論的?請用幾個短語來概括這幾件事。

參考答案:路面的修整、路燈的改造、街面的清掃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訓練學生在文中提取取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在完成了這個環節的教學之後,引導學生將學過的幾篇自傳的結構展開橫向的對比,比如《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和《畫布裏搏鬥的人生》,讓學生通過對比明確在寫作自傳的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寫作目的巧妙的構思謀篇,也即在“學習鏈接”中提到的“手巧”。並暗示學生同自己寫作的傳記在結構上展開對比。)

(五)重點研讀:--多媒體課件顯示

1、從文中哪些細節描寫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非常注重細小之處的人?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深入到文本中更加深刻地體會傳主的精神,同時也是為了引導學生在寫作自傳的時候能夠有意識地融入細節描寫來突出自已的性格特點。)

2、請同學們談談自己在學習了這篇傳記之後,富蘭克林給自己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麼,對自己的現實人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這一問題的提出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了傳記之後,對傳主的人格精神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同時也引導學生明確學習傳記的目的就是要讓自己從中獲得人生啟迪。)

3、我們除了可以感受到富蘭克林是一個觀察敏鋭,對公眾利益十分關心的具有實幹精神的政治家之外之,通過文本的的閲讀,還能感受到富蘭克林其他方面的性格特點嗎?請談談你的看法。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在基本上了解了傳主的主要性格特徵之後,能夠更加深入到文本之中。因為對於傳記的閲讀,不同的人從文本中所受到的啟發是不盡相同的,很多時候是從個人的實際出發,取己之所需,所以帶有很強的個性色彩,因此希望藉此引導學生能夠從傳主身上得出自己人性化的理解,培養個性化閲讀的習慣,不要人云亦云。)

(在這一環節中,對於自傳寫作的引導重點在“眼細”上,希望學生能在自己的人生經歷中挖掘出一些細節來刻畫自己的性格,使傳主的形象能夠更加豐滿突出。)

(六)從比較中明確自傳的寫法並加以小結:--多媒體課件顯示

1、藉助所學過的自傳,談對創作自傳的看法。

寫自傳文應做到“心誠”、“眼細”、“手巧”。(見“學習鏈接”)

(1)寫自傳的目的:

明確:刻畫真實的自己,讓他人認識自己、瞭解自己。

記錄自己獨特的人生及情感體驗,傳達對人生的思考感悟,促使自己反觀人生,規劃人生。

(2)寫好自傳的方法:

(先由學生藉助所學的自傳,談這些自傳對自己的啟發,在學生談的基礎上由教師小結。)

明確:要選擇和組織好材料;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有助於更好地塑造人物;應藴涵一定的人生哲理。

2、從學生的自傳習作中選取有代表性的兩篇,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討論,明確在自傳的寫作中存在怎樣的不足以及提出切實可行的修改意見,為修改自已的傳記做準備。

參考:沒有學會選擇有代表性的事件來刻畫自已的性格,缺少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沒有折射出一定的人生哲理。

(七)作業:在自己原來所寫的自傳的基礎上圍繞老師提示的問題進一步加以修改,並定稿。

9、一個學派的誕生

教學要求:

1、 費米學派形成的特點。

2、人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及所起的作用。

3、 科研團體對培養學者、推動學術發展作用。

教學重難點:

1、科研團體對培養學者、推動學術發展作用。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學生速讀文章, 思考:

◎ 費米學派是怎樣形成的?它有什麼特點?

?形成的過程:首先是意大利物理學家、參議員柯爾比諾有一個雄心--復興意大利的物理學,為此,他着手建立羅馬學派。其次,費米和他的朋友拉賽蒂,尤其是費米,擁有出類拔萃的物理學天才,以及對物理學,尤其是現代物理學的超乎尋常的熱情。而他們的學生阿馬爾迪、塞格雷和馬約拉納,也被導師們的天才和熱情、被物理學本身吸引到學派中來。在這個過程中,始終洋溢中一種熱情,對物理學的熱情,對富於挑戰和創造性的人生的熱情。

特點:由於年齡、性格的相近,這個團體充滿了歡樂與活力。拉賽蒂、費米阿馬爾迪還共同具有一種頑皮的態度。儘管學派中每個人的個性都很鮮明,但在這個團體裏,這些個性都能得到發揚,各得其所,教學和研究的方式都十分個性化。】

◎文中説費米學派的成員“共同具有一種頑皮的態度,那是一種對開玩笑和無聊行為的天真愛好,他們把這一點帶進了他們的嚴肅工作裏”。你覺得科學工作中可以容許這樣的態度嗎?為什麼?

?科學研究是嚴肅的,需要認真的態度。但嚴肅認真並不意味着不能擁有自己的個性。相反,科學研究是最需要人們發揮自己的創造力的。而創造力的發揮與一個人的個性的成長有着密切的關係。費米學派的成員都擁有鮮明的個性,並把這帶進了自己的科學研究中,實際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學習風氣和研究風格,這對學派的成長是有益的。值得一提的是,費米等人的玩笑仍然是緊緊圍繞這物理學以及其他科學的問題的並不是空虛無聊的遊戲。如課文中他們問焦韋內小姐的問題,就是一個物理學問題。這表明費米等人對待科學研究的態度仍然是十分認真、十分執着的。】

◎現代科學研究工作很少是單個科學家獨立完成的,常常需要若干科學家的合作。根據費米學派的情形,談談科研團體對培養學者、推動學術發展有何作用。

?現代科學研究越來越依賴團體的合作,像上個世紀後半期諾貝爾獎的自然科學獎項很多都是幾個研究夥伴共享。科學學派更是對現代科學的發展有着重要意義。學派是指在學術上圍繞集中的問題、聚集了優秀的人才、採取了新穎的視角、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的研究羣體。重要的科學學派不僅是做出奠基性、里程碑式和開拓性的工作的羣體,而且也是湧現新的學界領袖的搖籃;既是科學知識的生產基地,又是培植新的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温牀。像李比希學派在有機化學領域、哥本哈根學派在量子力學領域都起到了這樣的作用。費米學派也是如此。它不僅培養了費米這樣劃時代的科學家,也培養了拉賽蒂、阿馬爾迪等科學骨幹,導致了一系列核物理學方面的重要發現。這是費米學派通力協作的成果。】

◎寫作特色。

?一、文章的敍述緊緊圍繞着羅馬學派的形成這條線索,主幹十分清晰。二、文章先按人物的主次、出場的先後,分別介紹學派的成員。三、在宏觀描述整個學派的共同活動的同時,又散點凸顯出各個人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及所起的作用,這不僅使記敍筆法統一中有變化,嚴整中有散漫多姿的韻致,而且令這篇費米學派的合傳既有全面的宏觀觀照,又不失個性的亮點渲染】

10、扼住命運的咽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梳理文章,瞭解貝多芬的生活經歷。

(2)分析貝多芬的性格特徵及其根源。

(3)培養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

(4)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能力,思考傳主的生命價值。

2、過程與方法:

(1)運用對話式教學,讓學生與傳主、作者對話。

(2)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獲取知識。

(3)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貝多芬的精神魅力,從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

?教學重點】

(1)分析貝多芬的性格特徵及其根源。

(2)學習貝多芬面對苦難時的精神,從中汲取精神力量。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貝多芬面對生活的苦難所體現出的精神,從中汲取人生教益。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命運交響曲》,讓學生感受貝多芬作品中的生命激情。

二、整體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情節,瞭解貝多芬的生活經歷。

問:節選部分寫的是貝多芬哪個階段的哪些人生經歷?

提示:生命前期(1770-1802)-- 艱苦的童年(2-4)

法國大革命的他的影響(5-7)

耳聾      (8-11)

失戀      (12-15)

三、問題探究,領悟貝多芬面對苦難時的精神。

1、羅曼羅蘭對貝多芬一直非常敬仰。他尤其傾心於貝多芬身上的那種“力”,這種力是貝多芬堅毅的性情、蓬勃的生命激情的集中體現。分組討論在文章中從哪些方面來體現貝多芬身上的那種“力”。

提示:(1)語言描寫

(2)外貌描寫

(3)童年時擔起家庭的重任

(4)與疾病作鬥爭

(5)在失戀的痛苦中掙扎並最終戰勝

2、討論分析貝多芬的性格特徵及其根源。

小結:(1)性格特徵--性格倔強,不屈不撓、積極進取,富於責任心,熱愛生活,充滿自信,同時也充滿憂鬱。

(2)根源--童年的生活

四、拓展延伸,從中獲取人生啟示。

1、讓學生結合本冊所學的傳記人物及課外的積累,談談最欣賞的“人生的英雄”是誰?為什麼?

2、學生結合自身的體會,暢談如何面對人生的挫折。

五、總結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

--羅曼羅蘭

六、佈置作業:

1、羅曼羅蘭的《巨人三傳》

2、選擇你喜歡的一個成就突出的音樂人,用自己的理解與感受,以自己的視角為他寫一篇評傳文章,15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扼住命運的咽喉

性格倔強

熱愛生活

富於責任心

不屈不撓、積極進取

充滿自信,同時也充滿憂鬱

來源於童年生活

11、遠行希臘

一、教學要求:

1.學會從細節分析傳記人物的性格與氣質(重點)

2.他傳與自傳的區別

3.感受不同的敍事風格(難點)

二、 教學時數:

二課時。

三、基本解讀。

本文選自鄧肯的《自傳》。鄧肯是現代舞蹈的創始人之一,也是婦女解放的先驅。她本人個性十分鮮明,生活經歷富有傳奇色彩。

鄧肯的現代舞一向被看成是對西方傳統的叛逆。但這並不意味着她的舞蹈是傳統文化的斷裂。恰恰相反,鄧肯的現代舞正是在融會消納了西方文明結晶的基礎上才創建起來的。在這個過程中,古希臘文化對她的影響尤其突出。古希臘藝術的自然、樸實曾是她對抗僵化的經典芭蕾舞程式的有力武器。《遠行希臘》便記錄了古希臘文化對她的強烈吸引和深刻影響。

古希臘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頭,古希臘的文明成就一向被西方傳統視為至高無上的典範。鄧肯遠遊希臘,目的是“朝聖”,也就是到西方文明的起源地,去與西方文化傳統的經典做一次“親密接觸”。這並不是獵奇,也不是單純的懷舊,而是去追隨她一直追求着的藝術與美的理想,追尋藝術與美的永恆的祕密的答案。

鄧肯的希臘之行是在對古希臘文化的熟悉和嚮往的背景下展開的。這使得她對整個旅程的描述充斥着一種熱烈的情緒:不厭其煩的讚美,天馬行空的想像,一發而不可收拾的抒情……文章的結構因此看來有些散漫。但“形散神不散”,作者的情感--她的率真、浪漫、熱烈,貫穿始終。

這篇文章實際有兩條線索,一條是鄧肯實際的旅行線路,另一條是她的回憶以及想像。這樣,不同的時空就交織在這篇文章中,形成一個立體的複式結構。另外,文中還穿插了大量的詩歌,這對所描繪的事物起到了補充説明的作用,並且賦予了文章一個濃厚的文化背景,進一步揭示了作者的旅行的宗旨。

本文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到“加上城裏的許多百姓都想來瞧瞧我們”,講述自布林迪希港至卡瓦薩拉斯之行的見聞及感想。第二部分,自“我們天一亮即啟程離開”到“在小輪船的甲板上看着這座城市漸漸變模糊、遙遠,而我們開始航向帕特拉”,講述自卡瓦薩拉斯至帕特拉之行的見聞及感慨。第三部分,為餘下的段落,講述自帕特拉至雅典之行的見聞與審美感受。

12、電腦神童蓋茨

一、教學要求:

1.掌握傳記快速閲讀法。

2.體會本文善於選擇和運用典型材料表現人物精神的寫法。(重點)

3.向偉大人物學習,吸收富有教益的養料,更好把握自我人生航向。

二、教學時數:

二課時

三、基本解讀。

比爾蓋茨是當代的一位傳奇人物,他的成功與財富是當代社會的一個神話。本單元選人他的這篇傳記,意在順應時代潮流,激發學生的興趣。

本文選自《富豪之王--蓋茨傳奇》。蓋茨是以其財富而引起世人矚目的。但與其他富豪相比,這位富豪中的富豪有個特點,他是靠自己的知識致富的。因此,這位富豪之王的成長之路,也就較其他富豪有所不同。精明的商業頭腦、大膽的冒險精神、吃苦耐勞的品質,等等,這些在其他富豪身上最為重要也最被他們的傳記作者所關注的品質,在蓋茨身上就退居二線了。在他身上,更為光輝熠熠的是他的創新意識與天才之舉。本文正是從這個角度去講述這個青年富豪的人生旅程的。本文展現了蓋茨少年時代的生活。其中重點介紹了兩方面的情況:他的閲瀆情況以及他與電腦的結緣。前者着重突出蓋茨閲讀興趣的廣泛,以及他對想像力豐富、富於創造性的作品的鐘愛.反映了他“強烈的進取心和旺盛的生命力”。後者主要講述了兩個事件:在湖邊中學超時使用“電腦時間”和為“電腦中心”公司“捉蟲”。這兩個事件表明,蓋茨與電腦結緣靠的是他對電腦的興趣,這個嶄新的事物,給予了蓋茨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好奇心與創造性的無窮空間。如此一來,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蓋茨的閲讀興趣與他對電腦的熱衷之間一條清晰連貫的線,那就是他“強烈的進取心和旺盛的生命力”。這也是蓋茨的基本精神,也是他成功與財富的源泉。

這篇文章語言樸實,材料豐富,並且在文中穿插了大量的電腦知識。這對烘托人物事件的時代背景、拓展深化文章的主題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本文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到“這是少年蓋茨身邊的人的共同看法”,講述少年蓋茨的閲讀與學習情況,從中看以看出他強烈的進取心和旺盛的生命力。第二部分,為餘下的部分,講述蓋茨在湖邊中學超時使用“電腦時間”和為“電腦中心”公司“捉蟲”的情形,從中看以看出他對電腦具有濃烈的興趣和超常的掌握能力。

13、項羽本紀

教學要求:

1、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藝術技巧。

2、把握歷史事實,理清文章脈絡。

3、 對項羽少年時代描寫的作用 。

教學重難點:

(要求中的1、3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學生速讀文章, 思考:

※本文中“少懷壯志”一節中,項羽的壯志是在何處體現的?

?1、項羽少時不滿足於學一人敵,要學萬人敵。2、秦王出遊時,項羽羨慕秦始皇作為一國之君的氣派和威風,發出了“彼可取而代也”的豪言。】

※在“少年壯志”中對對項羽少年時代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提示:司馬遷對項羽少年時代的描寫,揭示了人物性格,從而具有統領全篇的作用。“不成”“不肯竟學”看似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它揭示了項羽性格方面的兩個主要特點:“萬人敵”的英雄氣概以及他的粗和暴。是“不成”“又不成”導致了項羽以後的“大成”;也是其“不成”之中潛藏最終的失敗的必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項羽的這種性格決定了他後來的命運,最終釀成了自刎烏江的歷史悲劇。】

※“叱吒風雲”一節中,項王的威風八面是怎樣體現的?

?1、樓煩懾於項王的氣勢不敢復出。2、圍鍾離昧之漢軍畏項王而退走。3、攻城略地勢如破竹。】

※“該下悲歌”一節,淚別虞姬對錶現項王性格的作用是什麼?

?表明威武勇猛的項王也有柔情的一面。既增強了人物的真實性,又使人物形象更加血肉豐滿。】

※寫“該下悲歌”有何作用?

?正如吳見思在《史記論文》中所説:“可奈何奈若何,若無意義,乃一腔怒憤,萬種低迴,地厚天高,託身無所,寫英雄失路之惡,至此極矣。”“該下悲歌”渲染了濃烈的悲劇氣氛,將項羽定格於特定的環境中。把項羽演出的人生悲劇推向高潮。】

※體會文中層層對比的手法渲染氣氛,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以“該下悲歌”為例:1、多處突出楚軍與漢軍及諸侯兵人數的對比,襯托出項羽的神勇善戰。開篇即寫項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項羽突圍時只率八百餘人,追兵卻達五千人之多,漢軍追上項王時,項王部下亦只有二十八騎,而追兵仍有數千人。這種對比,顯示出雙方力量的懸殊之大,更是為下文寫項羽的神勇張本,在與數千敵軍的往來廝殺衝突中,項羽憑藉四支每部七人的“部隊”斬殺漢軍兩員將領,數十百名士兵,二十八騎只損失了兩騎。項羽及其部下的戰鬥力之強於此可見一斑。   2、項羽在垓下之圍時的態度與烏江自刎時態度的對比。在垓下,面對美人與寶馬,禁不住慷慨悲歌,潸然淚下,引得“左右皆泣,莫能仰視”,氣氛何等悲悽。而在烏江邊,面對生路,主動放棄,談笑自若。有生不求生,與亭長談,與故人談,將個人生死置於度外,將個人名節視為至上,毫無悲色,從容坦蕩。  3、項羽與赤泉候等的對比。赤泉候為漢軍騎將,在追趕項王時,項王未及動手,只是瞪眼大吼一聲,赤泉候便連人帶馬退避了幾里路。赤泉候非等閒之輩,而在項羽面前竟像老鼠見貓,項王殺漢軍一都尉及數十百人。這些對比都顯出項王的勇武。  4、項王與呂馬童的對比。呂馬童作為追兵,項王是被追者,兩相對峙時,呂馬童竟不敢正視項羽,見出呂馬童作為一個叛徒的卑劣、膽怯,項王的光明磊落,正氣凜然。】

14、蘇武傳

一、教學要求:

1、把握歷史事實,理清文章脈絡。

2、分析人物性格,重點剖析傳主的性格特徵,體會傳主的人格魅力。

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藝術技巧。

4、對傳主的功過得失和價值意義進行討論、評價。

二、教學重難點:

三、教學時數: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分析人物性格特徵,體會傳主的人格、精神。

課前預習:

運用古漢語工具書,結合課文註釋,通讀課文,理解文章大意。

(一)導入:欣賞歌曲《蘇武牧羊》:

蘇武留胡節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飲雪,飢吞氈,牧羊北海邊。心存漢社稷,旄落猶未還,

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夜坐塞上時聞笳聲入耳痛心酸。

轉眼北風吹,雁羣漢關飛。白髮娘,盼兒歸,紅粧守空幃。三更同入夢,兩地誰夢誰;

任海枯石爛,大節定不虧。終教匈奴驚心碎膽共服漢德威。

這是一首廣為流傳的民歌,歌曲裏所歌唱的蘇武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漢武帝時,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蘇武歷盡艱辛,持節不屈,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現在,就讓我們走近蘇武,走進他充滿血淚而又輝煌無比的人生。

(二)安小標題,理清脈絡

很多同學閲讀這篇文章的時候總有一個感覺,就是拿起容易放下難,總想一口氣把文章讀完,因為這篇文章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那麼我們現在給文章的情節發展添加小標題,這樣一來,曲折複雜的情節就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文章的脈絡也就出來了。

方法:同學們先各自提出自己概括的小標題,然後全班進行討論篩選,評選出最佳的小標題。

要求:小標題要準確概括情節變化,並儘量展現人物性格特點,同時注意語言的通順凝練。

小標題(僅供參考,答案不限):

1、初使匈奴,單于受禮。 2、緱王謀反,禍及漢使。 3、捨生取義,以死明志。

4、衞律勸降,威武不屈。 5、飲雪吞氈,此志不渝。 6、李陵勸降,忠貞如一。

7、武帝駕崩,慟哭數月。 8、漢匈和親,請還蘇武。 9、歷盡艱難,發白歸漢。

(三)分析人物,總結手法

1、小標題概括文章情節,因此我們從小標題中就能概括出蘇武的性格特徵:忠君愛國、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忠貞不渝、堅韌不拔(答案不限)

2、從小標題概括出的蘇武的性格只是其性格特徵的概貌,如果要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我們還需從細節的分析入手。

◎ 文章並不具體描述蘇武的每一事蹟,而是有詳有略,比如文章對衞律和李陵勸降的部分就描寫得特別詳細,為什麼作者要這樣處理,用意是什麼?

?衞律和李陵對蘇武的勸降是最能表現蘇武的氣節的,所謂“真金不怕火煉”,面對威逼利誘,面對死亡威脅,多少所謂的英雄好漢都經受不住考驗而變節投降,唯有蘇武始終信念如磐石般堅定,寧死不屈,忠貞不渝。】

3、既然衞律和李陵對蘇武的勸降是文章的重頭戲,那麼我們且仔細研讀這部分。

這部分主要是人物對話,找幾個同學進行分角色朗讀,務必讀出每個人物各自特有的語氣。

4、通過分角色朗讀,我們體會到了每個人物極具個性的語言,那麼這些語言都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個性?

?衞律:傲慢自大、陰險狡詐,是個賣國求榮的小人。他先是“威逼”蘇武,用殺死虞常的行為企圖“殺雞儆猴”結果嚇倒了張勝,卻嚇不倒蘇武。接着他又用死亡來威脅蘇武投降,誰知蘇武毫無畏懼。衞律見“威逼”不行,於是就“利誘”,想用榮華富貴來打動蘇武的心,誰知蘇武不但不吃這一套,還義正詞嚴地指責衞律通敵叛國的可恥行徑。衞律惱羞成怒,悻悻離去。】

?李陵:李陵和衞律不一樣,他不是徹底的賣國之人。他對漢朝還有感情,對自己叛國的行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夠堅定,對國家不夠忠誠,因為一己之私背叛祖國而投靠匈奴,而後又後悔不已,説明這個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堅定。因此李陵對蘇武的勸説不像衞律那樣威逼利誘,而是企圖以情動人,用肺腑之言打動蘇武。他先是説漢武帝年高而昏庸,蘇武的兄弟為國盡忠卻枉死,蘇武自己也已是妻離子散,而後他又現身説法,敍述自己剛剛投降時的心情和調整過程。李陵企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肺腑之言打動蘇武,但蘇武卻始終忠貞如一,不為所動。李陵見狀,慚愧不已,更加自責於自己的背叛祖國的行為,痛哭而去。】

? 由此可見,李陵從情感上是贊同甚至是崇拜蘇武的寧死不屈,只可惜,他由於自己意志不堅已經投降了匈奴,鑄成大錯,所以他一直處在這種矛盾、痛苦的狀態中。李陵的矛盾、痛苦在蘇武歸漢之際表現得最為淋漓盡致。他且飲且歌,且歌且舞,長歌當哭,淚如雨下,蘇武十九年持節不屈的堅貞讓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叛國變節的可恥卑劣,羞愧悲痛之情無以復加。這就是李陵,一個矛盾痛苦的悲劇人物。】

?蘇武:面對衞律的威逼利誘,甚至是死亡的威脅,蘇武不但無所畏懼,而且對盛氣凌人的衞律反脣相譏,義正詞嚴地指責衞律的賣國行徑,用南越、大宛和朝鮮殺漢使而終遭漢朝懲罰的歷史教訓來警告衞律,多行不義必自斃,使得衞律的威風一下子就沒了,灰溜溜地走掉了。在這場勸説的鬥爭中,蘇武取得了精神上的勝利。】

?面對李陵切中要害的真摯勸説,蘇武的內心也一定翻騰着情感的浪花,親人的慘死、妻離子散也一定讓蘇武倍受痛苦的煎熬,但為國效命的信念終於戰勝了一切,蘇武向李陵再一次表明自己忠君愛國至死不渝的信念,使得李陵羞愧而去。】

? 不管是威逼利誘,死的威脅,還是肺腑之言的勸説,都打動不了忠貞如一的蘇武,他實在是一個鐵骨錚錚的硬漢子,愛國忠誠的真君子!】

5、除了用個性化的語言表現人物,文章裏個性鮮明的各種人物對蘇武也起了對比映襯的作用,請同學們把文章裏各種人物的性格和蘇武作一個對比,看看他們的映襯分別凸現了蘇武怎樣的性格特徵。

?(1)張勝:糊塗地幫助了緱王的謀反,事情敗露後又經受不住考驗,叛變投降。

蘇武:清醒地認識到使節行為不當會引起兩國紛爭,欲以死息禍;面對匈奴的勸降始終保持着可貴的民族氣節。

(2)衞律:賣國求榮,陰險狡詐,氣焰囂張,不可一世

蘇武:為國效命,忠貞不二,不卑不亢 一身正氣,光明磊落

(3)李陵:為一己之私而叛國,懦弱,意志不堅,矛盾,痛苦

蘇武:以國家的利益為先,忠貞不渝,堅韌不拔,無怨無悔】

小結:在各種人物的對比映襯下,我們看到了一個豐滿立體的蘇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識,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對威逼利誘堅貞不二,長達十九年守節的堅韌不拔。蘇武的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對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攝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

6、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在把握文章脈絡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各種人物特別是傳主的性格特徵,我們為這樣一個有血有肉、不卑不亢、忠貞不渝的蘇武而深深感動着。同時我們還點出了文章塑造人物的藝術手法:詳略得當的情節、個性化的人物語言、次要人物的對比映襯。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評價傳主的功過和價值。

教學過程: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深深體會到蘇武的人格魅力,但人無完人,蘇武的行為也未必完全是對的,下面我們就圍繞幾個問題對這個人物的功過和價值進行討論。

討論方法:分小組討論,小組長負責組織討論並記錄小組討論觀點,最後全班彙總,將每個小組討論的觀點進行對比、評價,以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一)問題一:

先看一段文字:“齊莊公到大臣崔抒的家裏,竟跟崔杼的太太通姦,崔杼不甘戴綠帽子,當場把齊莊公殺了。晏子是齊國大臣,皇帝被殺,別人不敢去看,但他要去吊,他到了崔家,他的左右問他:你為君死麼?晏子答得好,他説皇帝又不是我一個人的,為什麼我要一個人為他死?左右又問他:那麼,你離開齊國逃走嗎?晏子答得好:皇帝的死又不是我的罪,我為什麼要逃?我為什麼要出國?左右又問他:那麼你就回家嗎?晏子答得好:皇帝死了,回到哪兒去呢?晏子真是中國第一流的大政治家,看他這三段答話,不死、不逃、也不想回家,説得又識大體、又有感情、又義正詞嚴。當時他去吊皇帝,大家以為崔杼必定殺他,但是他仍然去吊、去哭,並且‘枕屍股而哭’,一點也不怕刺激手裏拿刀的崔杼。晏子識大體,是大智;有感情,是大仁;不怕死去哭,是大勇。晏子為什麼有這種大智大仁大勇,我認為他是真正深刻洞悟‘死事’和‘死君’理論的人。他的理論是:做人君的,豈是高高在百姓之上的?而是主持社稷;做臣子的,豈是為領俸祿混飯吃的?而是維護社稷。所以人君死是為了社稷而死,做臣子的,就該和他一道死,‘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如果做人君的,死的原因不是為了社稷而是為了他自己,那麼陪他死的,只合該是那些在他身邊,跟他一起混一起謀私利、謀小集團利益的寵幸和親信,才有份兒,堂堂大臣是不幹的。齊莊公被殺以後,崔杼決定立齊靈公的兒子做皇帝,就是齊景公。那時景公年紀小,崔杼自立為右相,慶封為左相,他們把所有大臣都找來,在太廟裏歃血發誓,説:‘諸君有不與崔慶同心者,有如日!’大家一一發誓,可是輪到晏子,晏子卻要改變誓詞,只發誓:‘諸君能忠於君、利於社稷,而嬰不與同心者,有如上帝!’當時崔杼他們要翻臉,高國趕忙打圓場,説:‘二相今日之舉,正忠君利社稷之事也!’高帽子一戴,弄得崔杼他們也只好接受晏子的大條件……”(選自《北京法源寺》作者李敖)

這段文字提出了一個問題:什麼是真正的值得提倡的忠誠?晏子認為真正的忠誠是忠誠於國家、人民,而非忠誠於君主。換句話説,就是要忠誠於明君(因為明君善治國),而非昏君。而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服從君主,為君主作無謂的犧牲的行為我們稱之為“愚忠”,那麼你認為蘇武的忠誠是愚忠嗎?

參考觀點:蘇武的忠誠不能説是愚忠。首先,他忠誠的對象是國家是人民,身為漢使,當捲入匈奴的政變時,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漢使身份,不能引起漢匈兩國的不必要的誤會和紛爭,他甚至願意以性命來平息禍端,可見他是把邊界的和平、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保持民族氣節十九年,始終忠貞如一,這種忠誠表面看起來是對漢武帝,但實際上是對國家人民的,因為漢武帝是一個善於治國的明君,忠誠於他就是忠誠於漢武帝治理下的國家。

但是蘇武的忠誠裏有沒有愚忠的成分,我認為還是有一些的。比如:李陵勸降時曾經提到蘇武的兩個兄弟盡心為國卻枉死,但蘇武卻一味堅持漢武帝對他們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願意為皇帝肝腦塗地。我認為,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應該感激報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應該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皇帝對親人的傷害之過,該報的恩要報,該澄清的事實,該爭取的權利也還是要爭取。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説的權利與義務的問題。不過話又説回來,我們不能苛求蘇武,因為他畢竟是古代人,他的思想有着那個時代的歷史侷限性,如果他能生活在今天這個時代,説不定也能像我們這樣爭取自己的應有的權利。

(二)問題二:

前段時間,國家教育部對高中歷史教科書的教學大綱進行修改,其中備受爭議的是如下一段文字:“中國歷史上的民族戰爭,…是國內民族之間的戰爭,是‘兄弟鬩牆,家裏打架’,有正義與非正義的區別,不宜有侵略和反侵略的提法… 對於岳飛、文天祥這樣的傑出人物,我們雖然也肯定他們在反對民族掠奪和民族壓迫當中的作用與地位,但並不稱之為民族英雄。”

按照教學大綱的説法,蘇武也就不能稱之為民族英雄,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參考觀點一:反駁岳飛是民族英雄的人,一般是從民族英雄的定義出發,然後導出結論的。至於民族英雄的具體定義是什麼,人民羣眾不關心,但似乎專家的定義和廣大羣眾的不一樣。是讓專家修改定義,還是人民改變認識向專家看齊,值得探討。但是一般來講,在諸多英雄稱號中,諸如打虎英雄、抗洪英雄,民族英雄的稱號是最高的,我想凡是對於民族、國家的獨立、解放和發展作出過巨大貢獻、並且具有巨大人格力量的人,都應該稱作民族英雄。尤其是民族英雄身上所體現的愛國和獻身精神,是構成一個民族靈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的文化傳承的關鍵內容。民族英雄的英雄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甚至敵我雙方。所以康熙給袁崇煥平反,乾隆給史可法立祠,日本人給抗日英雄送葬。因此,有人所説的稱岳飛為民族英雄,不利於民族團結,純屬無稽之談、庸人自擾。事實上,好象也沒有哪個少數民族對稱岳飛為民族英雄提出過異議,或覺得傷害了誰的民族感情,金人的後代乾隆還拜謁過嶽王廟呢。      【參考觀點二】:如何描述中華民族的起源和演變,看起來容易、做好卻很難。既要反映當時歷史情況,又要反映中國地域和民族合併、共處、融合的演變,也要照顧到少數民族和漢族的感情,有利於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

更微妙的是,太多去談各民族間紛爭的痛苦和少數民族被兼併的詳情,恰好啟蒙了少數民族和族羣(甚至包括中國南方和邊遠地區)被兼併的意識,激發了他們對屬於歷史上外來民族(特別是漢族或北方民族)的怨恨,導引少數民族和地方的分離傾向。

從歷史的處理來看,一個帶積極性的做法,是承認民族之間曾經出現過壓迫或掠奪與反壓迫或反掠奪的歷史,承認各民族有一些特有文化。指出特有文化的有些方面豐富了中華民族。但是,更加強調民族合併、融合、共處、互助、互利、共同發展的歷史,更多去挖掘民族融合歷史積極的方面和必要性。老去挖歷史傷疤,只能讓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各兄弟民族間善意和兄弟情感淡漠,互相指責,相互的怨恨加深,引起民族大家庭的分裂。

如果説岳飛、文天祥是民族英雄,他們首先是漢族英雄,在當時反抗外族壓迫和掠奪時,其事蹟勇氣令人敬佩。在當今各民族共處和形成的中華民族,在反抗外敵人入侵時,可以發揮他們的精神。但是,在描述民族衝突和民族融合歷史時,有必要了解少數民族的感受,方法應講究,需要微妙和成熟。中華民族需要有理性包容的民族主義和民族觀,也需要屬於各民族的民族英雄。

課後作業:(任選一項)

一、蒐集一些外交官(古今中外皆可)的資料,為他們寫一篇傳記,要求兼顧歷史真實性和文學藝術性,可適當運用《蘇武傳》裏刻畫人物的藝術手法。字數在800字以上。

二、瞭解《左傳》及其作者的有關知識,閲讀《左傳》裏的其他人物傳記,瞭解人物歷史事實,學習傳記的學作技巧。

15、馬鈞傳

教學要求:

1.掌握文言知識。

2.從馬鈞革新和發明的事例中,理解馬鈞身上刻苦鑽研的實踐精神。

教學重點:

1.文言字詞的正確運用。

2.正確認識傳主身上美好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

聯繫當今社會,深刻地理解馬鈞的實踐精神。

教學時數: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生置疑,掌握文言知識,疏通課文內容。

一、圖片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這幅圖是什麼?

指南車是中國古代用於指示方向的一種輪車式機械,又稱“司南車”。 傳説遠古時期,黃帝在與蚩尤作戰時遇到大霧,黃帝的部落雖然英勇善戰,卻也無法取勝。為此,黃帝特意製造了一輛指南車,利用它來識別方向,終於打敗了蚩尤部落,為統一華夏奠定了基礎。但傳説終歸是傳説,因未能見到實物,這個迷一直蒙蓋了兩千年,到三國時期才被解開。我們可以在《三國志》裏看到馬鈞覆原指南車的記載。

二、簡介《三國志》

?三國志》是一部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其中,《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歷史。作者是西晉初的陳壽。

?馬鈞傳》(選自《三國志》卷二十九《杜夔傳》裴松之注),這是一篇比較完整的文章。原文開頭還有這樣幾句話:“時有扶風馬鈞,巧思絕世。傅玄序之曰”,然後才是“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這篇傳記記載了一位古代科學家的生平事蹟,反映了作者對善於創造發明的科技人物的同情,對那些只説空話、不重視科學實踐的豪門貴族作了批判。

三、學生置疑,師生共同答疑(重點難點見練習)

四、課文梳理

1.總概傳主出身

2.科學革新精神

3.歎息未得重視

五、小結

六、作業:

你是如何評價馬鈞的科學實踐精神的?請寫一篇600字的小短文表達你的觀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評價傳主

一.導入:

我們昨天已經理解了課文的大概內容,這節課我們來對傳主進行評價。

二.學習本文的一些寫法。

1.這個時期的作者更注意為下層人物立傳,更注重情節和效果,頗有小説的意味。

2.表述帶有主觀色彩。傳記除了在敍述傳主事蹟的字裏行間直接表明作者的愛憎感情外,文末常有一段文字,供作者作總結性的評價用。本文的結尾處説:“用人不當其才,聞閒不試以事,良可恨也。”便表現了作者對馬鈞身懷絕技而不被世用的憤慨。

三.問題探討:

1.課文中眾人對馬鈞的發明創造有什麼不同的態度。

?裴先生:以表面看人,不重實踐檢驗,空談理論。

安鄉候:虛心接受意見。

武安候:不重視,也不去考驗製作。

傅玄:講求實際,注重實效;認為執政者不應隨意聽信人言,應給機會人才去實踐展示。】

2.從眾人的態度和聯繫當時的社會環境來看,馬鈞的革新和發明在當時得不到重視的原因是什麼?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風氣是重玄學和談玄論道,導致了一股不注重實際而空談的社會風氣。歷史上的封建統治者多數輕視科學技術,或者説,注重理論多於實踐。

馬鈞,天下莫不服其工巧,馬鈞在手工業、農業、軍事等方面有很多發明創造,是三國時代最優秀的機械製造家,就是在我國古代幾千年的歷史當中,也不多見,堪稱一代機械大師,然而執政者“用人不當其才”,由於封建統治階級腐敗沒落,馬鈞的許多發明創造沒有得到重視。也沒能製造和推廣。他的一生,從少年到老年,一直不得志,雖然他曾作過給事中官,但他的工作仍然受到阻撓和蔑視,技巧一直未得到順利發展的機會。儘管文學家傅玄曾幾次在魏國貴族安鄉侯曹義、武安侯曹爽那裏推薦他,也還是沒有受到重視。傅玄對此感慨頗深地説:“馬先生的巧,雖古時的公輸般(魯班)、墨翟,以及近代的張衡,也比不過,但公輸般和墨翟都能見用於時,張衡和馬鈞的一生卻不能發揮其長,真是最可痛心的事。”傅玄的話道出了在封建社會裏多少發明家被埋沒了的事實。其雲“虛爭空言,不如試之易效也”,所指亦不僅在為政,更着眼於經濟與技術。在古代社會,尤其在崇尚虛無放誕之論的晉世,博玄的講求實際、注重實效,是難能可貴的。

馬鈞對人類的貢獻,雖然沒有被封建貴族所重視,但他的發明創造卻得到了廣大勞動人民的歡迎,幾千年來,他的功績和美名一直被勞動人民所傳頌。】

四.課堂練兵

聯繫已經學過的歷史知識,結合現實生活,談一談馬鈞這個人,寫在你的練習本上。

五.作業。素材積累:積累有關注重實踐而成功的人和相關的事例。

18、 譚嗣同傳

?教學目標】

學習譚嗣同捨生取義、視死如歸的崇高品質,認識人物思想的侷限性;學習本文運用多種手法刻畫人物以及記敍、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作方法;瞭解“新文體”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正確分析、評價歷史人物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語

南海先生在戊戌變法失敗後,曾吟聯一副憑弔友人:復生不復生矣;有為安有為哉?讓康有為因為他的離去一度萬念俱灰的人就是譚嗣同(字復生)。         二. 作者、背景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近代資產階級改良派的政治活動家、資產階級宣傳家、學者。他的一生經歷了晚清與民國兩個時期;他的業績包括了政治和學術兩個方面。

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簽訂以後,與康有為聯合1300多名在京參加會試的舉人,發動了著名的“公車上書”,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創辦維新團體“強學會”,與康有為共倡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作為改良派的主將,與革命派論戰,遭到反對。

引進介紹西方文化,發起領導了“詩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説界革命”和戲劇改良運動,成為“五四”文體改革的先導,創造了一種新的散文體裁“新文體”,將小説提高到“文學之最上乘”的地位。作品結集為《飲冰室文集》。

戊戌變法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政治改良運動,由康有為、梁啟超領導,得到要鞏固清朝統治、急於從慈禧手中將國家權柄奪回來的光緒皇帝的支持。戊戌年(1898)6月11日,光緒帝宣佈變法。封建頑固派首領慈禧太后和舊官僚感到這是對他們最大的威脅,立即採取措施,派奸詐陰險的榮祿任直隸總督,統率北洋三軍以重兵控制北京政局,9月21日發動政變。新政只維持了103天,史稱“百日維新”。

三. 解讀課文

(一)介紹譚嗣同的出身、性情,交代其初學新學的情況。

倜儻:豪爽灑脱。淹通:深通。故操心危,慮患深:語出《孟子盡心上》,內雲:“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意思是説,受疏遠的大臣和地位卑賤的兒子,經常操心着危難的事,深深憂慮着禍患的降臨,所以能通達事理。

補充:古代年齡稱謂

襁褓-- 不滿週歲  黃口--本指雛鳥,後比喻幼兒,10歲以下。 總角、孩提--幼年泛稱。

垂髫(tiáo)、始齔(chèn)--童年泛稱。  幼學--10歲  束髮--15歲左右

弱冠--20歲 而立之年--30歲  不惑之年--40歲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歲

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60歲 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歲

杖朝之年--80歲 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十歲的年紀 鮐背之年--90歲

期頤(jīyí)之年--100歲

(二)介紹譚嗣同撰述《仁學》的由來及其在湖南從事新政的情況。

需次:挨着次序,等待補官。 冥探:深探。 心法:思想方法。 衍繹:發揮。

提倡桑梓:(在)家鄉提倡(新學)。省略句、狀語後置句。

(三)介紹譚嗣同北上從事新政的情況。

國是:國事,國家大事。 闢:由君王徵辟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大病:名詞活用作動詞。患重病。

入覲:朝見皇上。超擢:破格提拔。少:同“稍”,稍微。鋭意:意志堅決,勇往直前。

問題討論:

1.課文寫光緒與慈禧矛盾緊張,有兩個字十分傳神,是哪兩個字?

光緒對慈禧是“畏”,因手中無權,“不敢行其志”。

西后對光緒則是“忌”,雖然大權在握,但光緒畢竟是皇帝,一旦得勢,無可挽救。一個力圖守舊,一個意欲維新,矛盾不可調和。

2.課文寫光緒破格提拔譚嗣同有什麼作用?

一是表明光緒急切地推行新政,實施變法。二是交代光緒與慈禧之間的矛盾必然激化。三是為譚嗣同自甘犧牲“以酬聖主”埋下伏筆。

四、總結本堂課內容。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節課內容,導入新課。

二、講讀課文四、五、六段。

1、第四段:介紹譚嗣同密謀袁世凱,以圖解救光緒帝的情況。

君不之信:他不相信這件事。賓語前置。故事:舊例。無所為計:

[傳記選讀(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 人教版八年級浮力教學設計

★ 中學歷史人教版八年級教學設計

★ 八年級人教版農業教學設計

★ 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2教案

★ 八年級下物理教學設計人教版

★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壓強教學設計

★ 八年級下人教版語文教學設計

★ 人教版八年級莊子二則教學設計

★ 人教版美術八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文檔為doc格式

醛選修5教案篇2

高中第三冊第一單元學案(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1、《詩經》三首

第一課時

背景追溯

我國是一個詩的王國。《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記錄了西周到春秋中期幾百年間豐富的社會生活,共305篇。當時人們只稱它為《詩》或《詩三百》,孔子把它作為道德教育的教材,漢代儒家尊奉它為經典,才稱它為《詩經》。《詩經》的內容廣泛,富有現實精神,多用四言,大多數詩如《國風》是反映生活、風土、人情的。因此《詩經》又成為我國現實主義的源頭。這個時期的詩歌基本上還是民歌的性質。從采詩和作品的性質上看,它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從藝術手法看,它突出的特點是“賦”、“比”、“興”,後來人們把《風》、《雅》、《頌》和“賦”、“比”、“興”合稱為“詩經六義”。在春秋時期,隨着私有財產的不斷形成和父親社會的進一步確立。愛情的不自由和男女不平等逐漸產生和發展,《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給女性造成的巨大創傷。

自主*合作*探究

??引讀導入

孔子曾經説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什麼叫“思無邪”呢,就是思想純正的意思,並由此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同學們想不想作文質彬彬的君子啊?那麼什麼是“文質彬彬”呢?(請你查閲《現代漢語詞典》,理解語義)

同學們,讓我們就來學習,接近“文質彬彬”吧。

??自讀感知

1. 關於《詩經》

⑴《詩經》是我國第一部                 ,共收詩       首,包括從        到       約五百年間的詩歌創作。按作品的性質與樂調的不同,可分為       、      、         三個部分。

⑵《詩經》的主要表現手法是        、           、               、,按朱熹的説法,“賦”是                                  ,“比”是                             ,

“興”是                                                  。

⑶《詩經》的創作手法主要是                              。本課的              和                     兩首詩就採用了這種結構。

2、誦讀課文,要求邊讀作圈畫,把書中關鍵詞語的註釋到課文中。

⑴給下列加點詞語注音並釋義(括號中注 音,橫線上釋義)

匪我愆期(     )                        將子無怒(       )

無與士耽(     )                        自我徂爾(       )

漸車維裳(     )                         女也不爽(      )

士也罔極(      )                         言既遂矣(     )

及爾偕老(     )                          言笑晏晏(     )

⑵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通       士之耽兮,猶可説也        通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通

⑶指出下列加點詞語的古今不同含義。

語      句 古    義 今     義 語     句 古    義 今     義

至於頓丘 將子無怒

秋以為期 以我賄遷

泣涕漣漣 總角之宴

⑷指出下列詞語活用現象並釋義。

其黃而隕                                士貳其行

二三其德

3、整體感知

本詩通過追憶女主人公被遺棄,受虐待的遭遇,塑造了一個      、       、       、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勞動婦女追求          和         的強烈願望。一定程度上講,本詩是女主人公追求人格獨立的宣言書。同時,詩歌也揭示了古代婦女受歧視的不公平現實。

??研讀探究

1、《氓》是一首敍事詩,共六章,可分為三個部分,請分別用兩個字概括每一部分的內容。

2、作者運用第一人稱順着婚戀三部曲的順序寫,採用的是什麼樣的寫作方法和表達手法?

寫作方法:

表達方法:

3、隨着情節的變化,女主人公的感情有什麼變化?

4、探究本文的結構思路(填空)

結          構                     基     調

歡快、幸福

氓                                        (       )

(       )

(四)品讀鑑賞

1、《氓》中有一些至今仍用的成語,請你找出來,理解這些成語?

2、                                王風  黍離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未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未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人何哉?

★ 學案教學

★ 高中第三冊第一單元學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 七年級下語文教學工作計劃

★ 學案教學總結

★ 學案教學心得體會

★ 《第八單元統計(二)》教學設計

★ 六年級數學下檢測試

★ 《風箏》教學設計二(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 如何備課與書寫教案講座稿下「轉載」

★ 二教案

文檔為doc格式

醛選修5教案篇3

一、教學目標:

1、瞭解三個經濟地帶的劃分依據,掌握各地帶的位置和範圍;瞭解三個地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等方面的差異;瞭解地帶性經濟差異的影響因素。

2、理解地帶性經濟差異是自然、社會和經濟等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培養學生綜合、辯證地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1)三個地帶的經濟差異;(2)地帶性差異的影響因素

2、難點:如何理解三個經濟地帶差異性的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以及各地區未來的發展方向。

三、教學課時:1課時

四、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投影儀,等。

五、教學方法:講授法,啟發法,討論法等。

六、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同學們!前兩節我們從自然方面看了我國的區域劃分和各區的差異。現在讓我們從經濟方面來看一看我國的區域劃分又是怎樣的?讓我們來比較一下它和從自然方面劃分有何不同,它們之間的聯繫又是什麼?好,帶着這些問題我們來開始本節內容的學習。

[板書] 1.3 我國的三個經濟地帶

一、三個經濟地帶的劃分

[提問] 請同學回答一下我國三大自然區是如何劃分的?(可找同學回答,也可同學們集體回答)。

[承轉] 對。三大自然區的劃分主要以自然因素為依據,在我國,氣候和地貌是決定我國自然地理環境差異的兩個基本因素。那麼經濟地帶的劃分依據是什麼呢?是依照各省級行政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同來劃分的。

[板書] 劃分依據:各省級行政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東部(12個省市區);中部(9個省區);西部(10個省市區)

[活動] 取出教學掛圖《中國的三個經濟地帶》

[設疑] 請同學們看圖,想一想經濟地帶的劃分和自然地域的劃分有什麼不同?它們又有何聯繫呢

[總結]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他們的不同之處:1、劃分依據不同。(前面已説)2、界線不同,自然區的界線是與自然因素有關的,而經濟區是以省級行政區界限劃分的。3、範圍不同,(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東部和中部經濟區的區域大致和東部季風區重合(其中中部包括西北乾旱半旱區的一部分),西部經濟區包括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大部分和整個青藏高寒區。

它們的聯繫:自然條件的優劣有經濟社會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同學們還可以繼續考慮自然區域經濟還有什麼差別和聯繫)。我們談了自然區和經濟區的差別,那我們來看看各個經濟區之間有什麼差異呢?

[板書] 二、三個地帶的經濟差異

[敍述] 三個經濟地帶在許多方面都有差別,其中比較突出的是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速度。

[板書] 1、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1)gdp:是一個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它通常代表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

(2)三區比較:

東部中部西部最發達較發達較落後2、經濟發展速度:(它可以反映一個地區國民經濟的發展潛力)

東部中部西部最快較東部慢西部較慢[敍述] 同學們可看三個地帶gdp的增長 並回答提出的問題。為什麼同在一個國家,不同區域會有差別呢?而且差別可能還很大呢?帶着這些問題我們來看一看地帶性差異的影響因素。

[板書] 三、地帶性差異的影響因素

[敍述] 我們講了三大自然區的的各區特點,由於氣候和地貌的不同,使得對農業、工業和其他產業受到和大的影響。如青藏鐵路的修建要比其他地區就要困難,農業更是顯而易見了,東部農業發達,中西部農業發展水平就不很高了。區位上,東部臨海,具有開放和便利的海運。中西部距海較遠,長期處於閉塞狀態。

[板書] 1、自然因素

(1)自然條件:氣候、地貌、土壤、水文等

(2)地理區位:是否臨海、交通區位等

[敍述] 我們看了自然因素對地帶性差異的影響,下面我們看一看社會和經濟原因。

[板書] 2、社會和經濟原因

[敍述] 請同學們看課本p11的內容,然後我們總結一下。

[板書總結] (1)歷史原因:使社會經濟基礎不同;

(2)人的思想觀念:東部較開放;

(3)產業結構:東部較優;

(4)政治原因:我國改革開放是從沿海開始的。

[總結] 同學們本節我們就講完了。但留給我們思考的內容卻是紛繁複雜的,需要我們多讀書,多思考才能使我們學的知識更紮實,進一步達到學以致用。現留一個思考題請同學們思考,討論。問題:如何理解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先富共富重要理論?(提示:請從地理學角度加以思考)。

醛選修5教案篇4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用詩來記錄歷史,深刻反映社會現實,揭示民生疾苦、官吏暴虐,抒發了憂國憂民的情懷,形成沉鬱頓挫的風格。此類以“三吏”、“三別”為代表。此外,他還寫了許多描寫自然的詩歌,往往聯繫自己也聯繫時事,如《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也寫了一些時代氣氛不濃,感情比較淡泊的詩,在成都草堂,長期漂泊後得到暫時的安定,期間對花草、樹木、鳥獸、蟲魚進行了細膩的觀察描寫,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出示目標)

二、交流討論

誦讀《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和《望嶽》,比較兩詩在寫景上有何不同特點。

要點提示:

1、《絕句》描寫,《望嶽》先寫景後抒情。

2、《絕句》句句寫景,一句一景。

3、《絕句》感情含蓄,《望嶽》感情直白。

三、交流欣賞方法

面對寫景詩我們如何去欣賞它呢?學生髮表意見,教師歸納。

1、把握形象

把握詩歌意象,意象是指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意象對於意境的形成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讀者進入詩歌的意境總是從感受意象開始的,詩人對意象的選取與描繪,正是作者主觀感情的流露,因此,鑑賞詩歌時,只有抓住意象並反覆揣摩,方能體味詩歌意境,進而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練習:改寫《旅夜抒懷》前四句。要求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細緻描寫。

教師巡視,注意發現正誤例文,以便交流比較。

學生宣讀例文:

(1)岸上細草微風,江上停泊着一隻小船,遠處天與地似乎相接了,天邊的星宿眨着眼,探下身來,彷彿來到人間;原野的廣闊無邊,給人以開闊之感,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蕩蕩東流,一輪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隨着江水的流動而浮蕩着,靜謐非凡,好一幅雄闊寧靜的江邊夜景圖。

(2)岸上的小草在微風中飄搖,江面上孤零零地泊着一隻小船一,豎着高高桅杆,靜靜地停泊在朦朧的夜色中,周圍一片冷寂。遠處,星空低垂,原野遼闊無邊;近處, 悽清的月光下,江水洶湧澎湃,奔流不息。天地空曠無際,一葉小舟顯得更加孤單、渺小,在悽清的江面上任由湍急的江流擺佈,寂靜和孤獨籠罩着一切,深夜無眠的詩人面對眼前的景象,孤獨寂寞之感不由湧上心頭。

面對同樣的文字為什麼會有不同的感受?哪種理解更準確合理呢?引導學生髮表意見。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意境。

2、體味意境

通過描寫景物來抒發感情,是中國古典詩的一大特色,寫景詩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經詩人攝入筆端,就必然帶上了詩人的感情色彩。要準確把握意境,必須從詩歌形象的特點入手,進而從整體上把握景物的意境。

引導學生關注表現形象特點的詞語。

提示:

前兩聯寫景,詩眼在“獨夜舟”三字上,其餘全屬烘托。舟泊於岸,所以首句寫岸,次句寫舟。稱“獨舟”者,僅此一舟之謂也,“夜”,用於點明泊舟時間。整個畫面清冷沉寂。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這兩句寫景的詩句,歷來為人們所稱道。無垠的星空,平曠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樣的雄渾闊大,讓人心曠神怡,難怪有人認為這兩句詩是“開襟闊遠”(浦起龍《讀杜心解》),甚至有人認為是寫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見《唐詩論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其實只要聯繫本詩寫作背景和全詩的意境不難看出,這兩句詩是在以樂景寫哀情,作者正是以自然的遼闊無邊反襯一葉可憐小舟的孤單與渺小,面對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過去,望望無光的未來,何處才是自己的歸程,怎不悲從中來?

3、領會情感

一般的寫景詩,字裏行間透露出的情感都是比較容易把握的,尤其是先寫景後抒情的詩作,只要注意詩中的直抒胸臆的詩句就能把握作者情感。

學生分析“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所含情感,也可從材料中找其他例句分析。

表面上純粹是寫景的小詩,就不那麼好理解了。這就要求我們對作者的身世,當時的時代背景有一定的瞭解,即知人論世,並瞭解詩歌的常見表達技巧,才可能準確地領會詩人寫景所表現出的情感。

簡介寫作背景

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攜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給嚴武做節度參謀,生活暫時安定下來。但不料第二年四月嚴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離開成都草堂,乘舟東下,在岷江、長江一帶飄泊,這首詩是杜甫乘舟行經渝洲、忠州時寫下的。當時的杜甫已53歲,且常年有病,國家時局不穩,自己生活沒有着落,又行無定蹤,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這首詩集中表現了他的這種心情。

學生分析後四句所抒之“懷”。

提示:“名豈文章著”,聲名不因政治抱負而顯著,反因文章而顯著,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説“豈”,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實現的憤慨。説“官應老病休”, 詩人辭去官職,並非因老而多病,什麼原因,詩人沒有直接説出。説“應”當,本是不應當,正顯出老詩人悲憤的心情。 面對遼闊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無依,在這靜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間無所依存的一隻沙鷗。以沙鷗自況,乃自傷飄泊之意。這跟他剛離成都時寫的“萬事已黃髮,殘生隨白鷗”(《去蜀》)語意相同。以形象比喻作結,鮮明深刻地傳達了詩人深沉的感慨。天地雖大,卻無自己安身之處,景色遼闊,卻反襯出詩人孤寂而悲憤的心境。“一沙鷗”照應“獨夜舟”,對比鮮明,比喻貼切。

我們已把握了本詩的形象、意境和情感,那麼應該用怎樣的語調來讀這首詩?讓學生指出。——緩慢、低沉的

分析原因:“旅夜”書“懷”,有感而生。這首詩是感歎身世之作。前一層寫旅夜風景,其實是寓情於景,為下文抒懷作鋪墊,應當讀得緩慢一些。後一層直抒胸臆,飄泊四方,居無定所,要讀出壓抑感。

學生齊讀,揣摩作者抒發的情感。

四、課堂小結

表面上純粹是寫景的小詩,一般較難理解。瞭解詩歌的常見表達技巧,才可能準確地領會詩人寫景所表現出的情感。特別是不瞭解寫作背景的情況下,要對詩歌做出正確的解讀,這點就顯得尤為重要。寫景的方法有很多,鑑賞時應注意寫景的常用技巧。 如虛實結合、以動襯靜、以小見大、粗筆勾勒和細節描寫相結合、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一切景語皆情語,一般詩作是樂景寫樂、哀景寫哀。若是樂景寫哀、哀景寫樂必有直抒胸臆之句。

學生分析《絕句(遲日江山麗)》並與《旅夜抒懷》寫景部分比較。

分類作業 A類: 背誦本詩,有興趣的可從材料中自由選背。

B類:jc,温習寫景詩的欣賞方法。

預習佈置 預習《新城道中(其一)》

板書設計 把握形象 首聯—近景—孤舟夜泊

頷聯—遠景—雄渾闊大—反襯

尾聯—比喻—自傷漂泊、孤獨寂寞

體味意境 冷寂空曠

領會情感 直抒胸臆—頸聯—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

分析技巧 樂景寫樂、哀景寫??

樂景寫哀、哀景寫樂

醛選修5教案篇5

一、基因突變(閲讀教材p80~82)

1.概念:dna分子中發生鹼基對的替換、增添、缺失,而引起基因結構的改變。

2.時間:主要發生在有絲分裂間期和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

3.原因外因物理因素:如紫外線、x射線等化學因素:如亞硝酸、鹼基類似物等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等內因dna分子複製偶爾發生錯誤dna的鹼基組成發生改變

4.特點普遍性: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隨機性:可以發生在生物個體發育的任何時期和部位不定向性:可產生一個以上的等位基因低頻性:在自然狀態下,突變頻率很低

5.意義

(1)新基因產生的途徑。

(2)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

(3)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

6.實例——鐮刀型細胞貧血症:患者紅細胞由正常中央微凹的圓餅狀變為彎曲的鐮刀狀,易發生紅細胞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貧血。

二、基因重組(閲讀教材p83)

1.概念: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

2.類型比較

類型發生的時期發生的範圍

自由組合型減數第一次分裂後期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

交叉互換型減數第一次分裂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隨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換而交換

3.意義: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來源之一,對生物進化具有重要意義。

重點聚焦

1.鐮刀型細胞貧血症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2.基因突變的原因是什麼?

3.基因突變有哪些特點?

4.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有哪些重要意義?

醛選修5教案篇6

一、教學目標

1.在物理知識方面要求.

加深理解電場強度、電勢、電勢差、電勢能、電容等重點概念.

2.在熟練掌握上述概念的基礎上,能夠分析和解決一些物理問題.

3.通過複習,培養學生歸納知識和進一步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習一定的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

二、重點、難點分析

概念的綜合性運用.

三、教具

投影片(或小黑板).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新課

1.提問:

靜電場一章中的概念有哪些?它們如何表述?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

2.歸納上述內容.如下表(見投影片).

適當講述後,應着重講清每個概念的物理含義以及概念間的聯繫和區別.

(二)主要教學過程設計

1.靜電場特性的研究.

研究方法(一).用電場強度e(矢量).

從力的角度研究電場,電場強度e是電場本身的一種特性,與檢驗電荷存在與否無關.e是矢量.要區別公式e=f/q(定義式)、e=kq/r2(點電荷電場)、e=u/d(勻強電場)的物理意義和適用範圍.e既然是矢量,那麼如何比較電場中任兩點的場強大小和方向呢?

啟發學生用多種方法判斷.然後將學生回答內容歸納.可能方法有:

(1)判斷電場強度大小的方法.

根據定義式e=f/q;

點電荷電場,e=kq/r2;

勻強電場,場強處處相等,且滿足e=u/d;

電場線密(疏)處場強大(小).

(2)判斷電場強度方向的方法.

正電荷所受電場力的方向即是該點的場強方向;

電場線上每一點的切線方向即是該點的場強方向;

電勢降低最快的方向就是場強的方向.是非題(投影片)(由學生口答並簡要説明理由):

(a)若將放在電場中某點的電荷q改為-q,則該點的電場強度大小不變,方向與原來相反.(×)

(b)若取走放在電場中某點的電荷,則該點的電場強度變為零.(×)

(c)無論什麼電場,場強的方向總是由高電勢面指向低電勢面.(√)

(d)已知a、b為某一電場線(直線)上的兩點,由此可知,a、b兩點的電場強度方向相同,但ea和eb的大小無法比較.(√)

(e)沿電場線方向,場強一定越來越小.(×)

(f)若電荷q在a處受到的電場力比在b點時大,則a點電場強度比b點的大.(√)

(g)電場中某點電場線的方向,就是放在該點的電荷所受電場力的方向.(×)

研究方法(二):用電勢u(標量).

從能的角度研究電場,電勢u是電場本身的一種特性,與檢驗電荷存在與否無關.u是標量.規定:無限遠處的電勢為零.電勢的正負和大小是相對的,電勢差的值是絕對的.實例:在+q(-q)的電場中,u>0(

電勢能是電荷和電場所組成的系統共有的.規定:無限遠處的電勢能為零.電勢能的正負和大小是相對的,電勢能的差值是絕對的.實例:+q在+q(-q)的電場中,εp>0(

提出的問題:

(1)如何判斷電勢的高低?

啟發學生用多種方法判斷.然後將學生回答內容歸納可能方法有:

根據電勢的定義式u=w/q,將+q從無窮遠處移至+q電場中的某點,外力克服電場力做功越多,則該點的電勢越高;

將q、εp帶符號代入u=εp/q計算,若u>0(

根據電場線方向,順(逆)着電場線方向,電勢越來越低(高);

根據電勢差,若uab>0(ub(ua

根據場強方向,場強方向即為電勢降低最快的方向.

(2)怎樣比較電勢能的多少?

啟發學生用多種方法判斷,將學生回答歸納,可能方法有:

可根據電場力做功的正負判斷,若電場力對移動電荷做正(負)功,則電勢能減少(增加);

將q、u帶符號代入εp=qu計算,若εp>0(

醛選修5教案篇7

一、教學目標:

?知識】初步瞭解分子與生物學之間的關係瞭解中國合成牛胰島素事件。

?技能】培養分析分析資料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瞭解中國是首個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機物的國家,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瞭解分子生物學的成果,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目標;閲讀訪談,學習科學家們實事求是、艱苦鑽研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激發學生對高中生物的興趣是本課的重點。

三、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

四、教學準備

五、教學過程:

(一)以概述《細胞與分子》模塊作為引入。

師:比較國中階段所學習的生物知識特點,大家拿到課本可能會想,國中的時候不是已經學過細胞了嗎?為什麼高中還要再學呢?國中的生物知識着重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的大概情況,而且因為學生沒有相關的化學知識和足夠的空間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識在國中階段是沒有辦法説明白的。

就拿細胞結構來説吧,國中的時候,老師只能讓學生知道動物細胞是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構成,至於細胞為什麼是有生命的,細胞是怎麼樣生活的,都沒有辦法説得清楚。只有在同學們在九年級、高一學習了化學的基礎知識後我們才可以對生命進一步的學習。學習科學就是這樣,當你掌握的知識越多時候,反而覺得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就更多。

這個學期開設的《分子與細胞》模塊,將為我們在化學分子的層面上,解釋細胞的結構以及生命活動。解答在國中階段沒有辦法解開的謎團,也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事件以及科學家訪談錄

師:要了解分子與生物學之間的關係,我們先來看一個我們國家在這方面的傑出成果。(展示出我國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背景資料)。

學生閲讀背景資料和閲讀課文中的訪談錄,以問題引導: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在生物學上有什麼重大的意義?從訪談錄中,你認為造就了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麼?閲讀完了這些資料,你覺得對於你學習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麼啟發呢?

(三)簡單介紹高中生物的教材、學習方法和意義

1.教材分為必修3個模塊、選修3個模塊。必修: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簡述三者之間知識結構上的關係;

2.高中新教材的特點:需要學生更多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增加了探究活動(什麼是探究活動、探究活動的流程:發現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作出結論)、模型製作等,這些都要求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

3.學習生物學的意義:生物學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和相關領域的成果,各個學科之間

的邊界已經模糊,而出現了多學科的交叉;學習生物學不僅僅是知識的互動,更加是能力培養和思維方式不斷完善的過程。

醛選修5教案篇8

中國的行政區劃

教學目標

使學生知道我國的三級行政區的劃分,記住我國33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及位置,並且會在“中國政區圖”上正確填圖。

教學重點

1.準確記憶我國的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位置。

2.培養填繪地圖確認地理事物空間位置關係及空間想象、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方法

學習指導法。

教學手段

每人一份“中國政區圖”,黃、綠、橘黃、粉四色彩色筆,剪刀,若干單個省區政區輪廓圖,8開大的中國空白政區圖(每個學生一張)、“中國政區掛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中國的疆域十分遼闊,為了便於管理好這樣大的國家,我們要進行行政區的劃分。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中國的行政區劃。

?板書】 第二節 中國的行政區劃

一、三級行政區劃

?講授】 我國的三級行政區劃的劃分

?承轉到省級行政區的學習】

?板書】 二、33個省級行政單位

(出示“中國政區掛圖”,同時學生將書翻到第6頁)

?教師指導下師生共同活動】 下列行政區,按(1)至(3)的教學步驟進行。

山西、湖北、廣東、雲南、青海、黑龍江、沿海岸線的行政區

(1)認形狀:教師出示一個輪廓圖,讓學生在課本的政區圖上找出該行政區的名稱,掌握輪廓的特徵,如山西像平行四邊形,湖北像民警的帽子等;

(2)定位置:在空白地圖找到該行政區的位置,並塗上顏色,寫出名稱,注意該行政區與長江、黃河的位置關係;

(3)找鄰居:從北部順時針找起,每找出一個,都要注意指導學生觀察輪廓的典型特徵,塗上顏色,寫出名稱。

?轉入行政區簡稱的教學】

?板書】 三、各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

請學生將書翻到本節的附表。

?講授】 簡稱的由來

學生在已上色的地圖中填寫簡稱。

?展示投影】 簡稱和全稱連線。

學生練習。

課後練習

練習1.拼圖:把上好顏色的地圖粘在硬紙片上,分行政區剪下製成拼圖。

練習2.不看政區圖,獨立完成下列問題:

(1)按沿海、沿江、沿陸上國境線(底圖上畫有長江和黃河)拼圖;

(2)按課本本節末“課堂活動(一)”的要求,進行拼圖遊戲比賽。

板書設計

第二節 中國的行政區劃

一、三級行政區劃

二、33個省級行政單位

三、各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

Tags:選修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