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必修2醇教案推薦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49W

為了可以讓自己教學的目的明確都是需要進行教案的寫作的,憑藉計劃好教案,可以更好地根據實際狀態對教學進程有合理分析,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必修2醇教案推薦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必修2醇教案推薦7篇

必修2醇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理解大同社會的特徵。

2.理清層次;背誦課文。

3.感受古人敢於衝破現實羈絆,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教學重難點】

1.背誦課文。

2.理解大同社會的特徵。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學生齊背《桃花源記》)對美好社會的不懈追求,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永恆主題。其實由陶淵明再上溯千年,我國就有了名字為“大同”(板書)的美好社會構想。那麼,大同社會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社會?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會?21世紀的中國社會,是不是“大同”社會?讓我們帶着這些疑問學習《大道之行也》。先請學生們自由讀課文,要求讀音正確、停頓正確。好,讀起來——(板書:大道之行也《禮記》)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2.指名讀課文。師生點評。

(1)關注生字讀音。與(jǔ) 矜(guān) 分(fèn) 惡(wù)

(2)關注句子停頓。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是故/謀/閉而不興

三、理解文意

1.默讀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2.屏顯如下練習。

(1)解釋加點的字。

①選賢與能——通“舉”,選拔。

②男有分,女有歸——職分,指職業、職守。女子出嫁。

③貨惡其棄於地也——憎惡。

④是故謀閉而不興 是謂大同——這。

(2)翻譯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

②天下為公。

——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

③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

(3)給文章加標點。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閉是謂大同

3.指導朗讀。對誦讀作具體指導,在誦讀中理清文章層次。

第一層: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頓語氣讀,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內涵;“天下”三句當用分列語氣讀。你認為哪一個是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徵?

明確:天下為公:一個“公”字點出了其他所有做法的出發點和歸宿。

第二層: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組,每組後當作一頓,要讀出層次感。有些字有統領作用,如“故人不獨……”中,“人”統領以下兩句,“使老有所終……”中,“使”統領以下四句,其後均當作一頓。最後一組談“貨”、“力”觀念,此兩字後亦當作一頓。讀至“不必為己”,要作稍長停頓,收住這一層文字。這兩句話是怎樣體現大同社會“天下為公”的特徵的?

明確: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説的是每個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養父母、撫育兒女的心意擴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會親如一家。“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意思是對各種年齡段的人羣都要做出合適的安排。又特別提到,對“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要實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體現了全社會的關愛。

(2)人人都能安居樂業。“有分”,就是有穩定的職業,能安心地工作;“有歸”,就是男女婚配及時,有和樂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織,婦女在家也要從事蠶桑,這樣才能豐衣足食。以上兩個方面主要是就物質生活説的。

(3)貨盡其用,人盡其力。“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這是説人們珍惜勞動產品,但毫無自私自利之心,不會將它據為己有;“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這是説人們在共同勞動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為恥,都能盡全力地工作,卻沒有“多得”的念頭。這主要是就人們的思想觀念説的,因為只有樹公心、去私心,才能達到貨盡其用、人盡其力的境界。

第三層:“是故”用承上作結的語氣讀。“謀閉而不興”中“閉”讀降調。“而不閉”一語後停頓可稍長。末句是全文結論,要讀得字字分明、語氣肯定。

4.指名朗讀。要求讀出理解、讀出層次,直至背誦。

四、合作探究

1.《桃花源記》中所描繪的“世外桃源”與本文“大同”社會相比,有哪些相似之處?

2.聯繫實際思考,你認為我們現在的社會哪些地方達到了“大同”社會的要求?我們還應該作哪些努力?

3.請説一段話描繪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要求人人發言。然後推選代言人,闡述本組看法,全班交流。

(第一題,要啟發學生透過“桃源”中的生活現象來認識這個社會,加深對本文的理解,例如從“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極其幸福、快樂,這就是“大同”社會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由此還可以推知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同樣受到全社會的關愛。

再如,從“往來種作”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那是一個“男有分,女有歸”的理想社會。第二題從正面設問,引導學生挖掘當前社會的積極健康因素,要求學生聯繫歷史知識和現實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三題重在激發學生進行大膽新奇的聯想和想象,營造一種暢遊理想未來的熱烈氣氛,學習古人敢於衝破現實羈絆,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五、齊背課文

?資料寶藏】

1.談談儒家的政治理想

對儒學來講,理想人的培養和和諧家庭的建立畢竟只是為達到最終目的——治國平天下——鋪平了道路,要使國泰民安、歌舞昇平的景象出現,根本上還需要現實政治的努力。天下統一,政治清明;上下有分,等級有序;尊賢禮士,君仁臣義;君民同樂,輕斂薄賦:這既是儒學家們憧憬、瞻望的理想社會的格局,也是他們終身倡導,甚至“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現實政見和主張。

儒家仁政、德治的政治主張,嚴格地説,只是一種管理社會的理想。而儒家所憧憬和企求的理想社會,便是一個安定、和諧與統一的治平之世。從孔子的天下歸仁、近悦遠來、“四海之內皆兄弟”,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樂、百姓“親睦”,到荀子的上下協調、“羣居和一”、“四海之內若一家”等等無不勾畫出一幅社會穩定和諧的美妙藍圖。

先秦儒家這種從仁學的基點出發建構而成的美好社會的圖景,到了秦漢之際,便自然地發展為“大同”理想。“大同之世”顯然是對原始社會的帶有理想化成分的描述,但它表達了儒家對這種理想社會的嚮往,它抓住了“天下為公”這一公有制社會的本質特點,肯定了原始民主、平等和互愛互助的人際關係,為後來的思想家提供了一份極有價值的思想資料。

儒家在提出“大同”理想的同時,從社會現實出發,又肯定“大道既隱”,“天下為公”已被“天下為家”所代替。出現了財產私有,“貨力為己”的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宗法教度,人們“各親其親,各子其子”,官爵、財產世世代代相沿襲,形成君臣、父子、夫婦的等級關係,於是,便有必要“禮儀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

維護宗法等級秩序,區分尊卑上下貴賤的禮儀制度,就這樣應運而生了。儒家把這種需要用禮儀制度、道德規範來調整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社會稱之為“小康”社會,並認為它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才產生的,這實際上是肯定了孔孟所倡導的禮儀之治的歷史必然性,亦表達了儒家的較低一層次的社會理想。

然而,不僅“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是一個烏托邦,就是“天下為家”的“小康”社會,以仁義為法則來協調一切人與人的關係,也具有一定的空想色彩。孔孟學説的遭遇就早已證明了這一點。

孔孟提倡的重德治教化,省刑去罰,一方面固然有利於人民的休養生息,減輕受剝削壓迫的程度,從而對發展經濟和實現社會的穩定和諧產生積極的影響,表現出較多的人民性和歷史遠見。但另一方面,這種善良的願望和主張卻不符合統治者急功近利的現實需要,擴大疆域,稱霸諸侯,一統天下,需要的是暴力、__等更為有力的、現實的手段。

於是,我們便可以看到,儒家這種以仁學為基礎的政治理論和社會理想,其本身的內容和特點就決定了它在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特殊的歷史命運。

(《東方理性之河》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12版,餘式厚主編)

2.關於《禮記》

?禮記》,儒家經典之一,亦稱《小戴禮》或《小戴禮記》,相傳為西漢戴聖編纂。為別於戴德的《大戴禮》,故稱《小戴禮》。全書包括《曲禮》《檀弓》《王制》《月令》《禮運》《學記》《樂記》《中庸》《大學》等四十九篇,除有關我國古代社會情況和各種禮節制度的記述外,還包括了孔子及其門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義,如流傳很廣的“苛政猛於虎”,就出自《禮記·檀弓》篇。《禮記》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情況、儒家學説和當時文物制度的參考書。《禮記》的語言也簡潔生動,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必修2醇教案篇2

學習目標:

1、把握文章抒情線索。

2、理解文章的深刻內涵。(重點、難點)

3、樹立積極的生命價值觀。(重點)

課前準備:

1、學生認真預習課文。

2、學生合作蒐集藝術家勇於面對苦難的例子。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入:

要求學生用成語説出看後的感受。

如心曠神怡、賞心悦目、生機勃勃、朝氣蓬勃、

綠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僅是芸芸眾生喜歡的顏色,也是文人墨客歌詠的顏色。這樣充滿生命力的綠色,我們“求”之不得,可有人卻偏偏要“囚”住它。要想理清其中緣由,請讓我們一起走進陸蠡的《囚綠記》

二、研讀課文

第一塊:與陸蠡相識

學生根據自己蒐集的資料談作家作品。

巴金回憶一位作家時説,他有“優美的性格和黃金的心”,同他談話,“彷彿聽完一曲貝多芬的交響樂,因為,我是和一個崇高的靈魂接觸了”。

陸蠡是一位真誠勇敢的作家,也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現在讓我們一起研讀陸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綠記》,去接觸他那崇高的靈魂。

第二塊:走近那抹綠

1、綠是什麼?“我”為什麼如此熱愛這抹綠?

(圓窗外面長着常春藤。當太陽照過它繁密的枝葉,透到我房裏來的時候,便有一片綠影。)

(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

我忘記了睏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許多不快的記憶。

人是在自然中生長的,綠是自然的顏色。)

2、為什麼要“囚”綠?

(讓綠色和我更接近,更親密。我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於抑鬱的心情。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葱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鬱的年華。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幽囚一隻小鳥,要它為我作無聲的歌唱。)

3、我“囚”住了那抹綠嗎?

(可是每天早晨,我起來觀看這被幽囚的綠友'時,它的尖端總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於一枚細葉,一莖卷鬚,都朝原來的方向。

永遠向着陽光生長的植物

它漸漸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得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象病了的孩子。)

第三塊:評論那抹綠

聯繫當時的社會背景,對作者“囚綠”的行為,對這位被囚的“綠囚”你是如何理解的?

前後四個人討論後回答。

本文是作者在抗日戰爭爆發一年後寫的,作者回顧了一年前在北平寓所將窗關的常春藤囚禁起來的事。

(因為綠蓬勃向上,充滿生機;因為綠永遠向着陽光,固執,堅持已見;因為綠使處於孤獨、寂寞、苦悶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勵,所以,他深深地愛綠——一株常春藤。因而將它囚。

作者那份對綠的渴望,表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對光明的嚮往。常春藤的不屈不撓;顯示了生命不可侵犯。)

全班交流中明確,形成板書

蓬勃 生命、希望

綠 向陽 象徵 嚮往光明、自由

固執 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

小結:作者借一株常春藤,抒發了對光明與自由的嚮往之情。作者以一株常春藤為線索,牽出無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綠色生命之歌。綠色是自然給予人類的審美心理需求,它給人以和平安寧的象徵,給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古詩詞中就有不少寫“綠”的名句,能背幾句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 白居易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萬里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

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賀知章

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白居易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杜牧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這些詩句中寫到綠,體現了詩人獨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傳頌。綠在視覺上給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寧。這就是一般人都喜歡綠,愛綠的原因。而我們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時刻,不僅寫愛綠,更賦予綠以時代需要的象徵意義——(齊讀板書。)我們從中窺見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喚永不屈服於黑暗的“崇高的靈魂”。他確實有一顆——“黃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國的年代,《囚綠記》確實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民族的心靈。

第四塊:拓展“那抹綠”

其實我們每個人就是一抹綠色,免不了要被生活的苦難和痛苦囚住。遺憾的是,有的沒有能夠永遠向着陽光生長,枯萎了!就以一些作家藝術家為例吧……

你能舉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難“囚住”了但“永遠向着陽光生長”的“常春藤”嗎?

自由發言。應該知道的正面的有司馬遷、張海迪、史鐵生、海倫凱勒、保爾柯察金、蘇軾、李白等。反面的有海子、梵高、海明威、川端康成等

總結語:藝術家的心靈和靈魂大都是純淨、複雜、深邃又有很多有痛苦的,有一些人自殺了,原因雖然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對自己對人類對這個世界感到絕望。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有一顆追求真善美之心,擁抱善良和純真,善待生命,珍視生命,善待他人和世界,像司馬遷、張海迪、史鐵生、海倫凱勒、保爾柯察金一樣,在人生的風風雨雨裏,讓生命之樹永遠向着陽光生長!

結束語(生齊讀):當我們的生命之綠被囚住時,我們不能失去生機,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遠向着陽光生長!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麗和輝煌!

第五塊:抒寫“那抹綠”

請同學們從表現手法角度好好品味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寫一段200字左右的鑑賞文字。

必修2醇教案篇3

教學過程建議:

1.《竇娥冤》是元雜劇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典悲劇代表作,具有極高的藝術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學生對此劇的瞭解一般僅限於俗語“比竇娥還冤”,而且古代戲曲離我們的時代較遠,因此,創設情境,課堂激趣就很重要,可採取多種方法導入,如由選擇流行歌曲中有古代戲曲元素的歌曲導入,激發學生興趣。然後順勢引入相關戲曲知識及作者介紹,讀講結合,鼓勵學生收集有關戲曲知識。

2.對本課的大量生僻用字和典故,教學時不要侷限於幫助學生理解字詞,可讓學生課前通過預習自主學習,參看鑑賞提示、註釋,認真閲讀課文,掌握其中的古白話詞語,瞭解劇情。從而使他們更好地把握主人公的形象。

3.戲劇是語言的藝術,本文又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強烈的抒情色彩,因而教學中把誦讀作為首要環節。在弄清字詞,瞭解劇情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的讀,如分角色朗讀、分段輪讀、重點選讀或自由朗讀,形式可活潑多樣,但要進入“角色”,讀出感情。切實感受人物心理。同時讀背結合,抓住重點曲詞,引導學生在背誦的基礎上仔細體會劇作的情味,為深層探究做好鋪墊。

4.本課關鍵是從“冤”字切入,在品味戲劇語言的基礎上,緊扣“冤”字展開教學。教師在引導閲讀的過程中要把握住矛盾衝突,把枯燥的對白和唱詞設計成生動緊張的場景,讓學生成為劇中的主人公或劇場的觀眾。

5.對【滾繡球】及三樁誓願要仔細體味,認真研究,學會辯證分析,全面準確地把握形象的社會意義及其人物性格中所體現出來的矛盾性,從而深刻認識當時社會的黑暗和法制的腐朽性。把重點放在高潮部分第三折,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精讀曲詞,藉助課堂討論,讓學生認識劇中安排“三樁誓願”超現實情節的作用。另外可補充與課文相關的內容,拓寬學生的視野。

6.如有條件,可閲讀《竇娥冤》全劇劇本,觀看戲曲《竇娥冤》的影片或音像資料。

示例:

一、課前預習

1.要求學生閲讀老師分發下去的有關元雜劇知識和《竇娥冤》全劇劇情的相關材料。

2.學生熟悉課文,理清全劇的情節結構。

二、導入

由《刀馬旦》、《唱臉譜》等流行歌曲導入。

三、檢查預習

1.關於元雜劇。

2.生字生詞。

四、作者介紹

重點介紹關漢卿性格及藝術成就,創作《竇娥冤》的過程。

五、概括情節

(一)瞭解全劇劇情,概括情節(先讀後議)

1.綁赴刑場──指天斥地。

繞過後街怕見婆婆。

2.婆媳告別。

婆媳見面補敍原委;婆媳離別悲聲動地。

3.刑場受戮,指天發誓。

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

4.誓願應驗。

六、賞析悲劇形象

從劇中可看出,竇娥是一個苦命人,是一個遇事能忍則忍的弱女子。這樣一個人,一步步被逼上絕路,面臨死亡的時候,她的性格會有怎樣的發展呢?

1.誦讀

⑴朗讀第一場。指導誦讀:感情基調(怨)。

⑵齊讀第二場。指導誦讀:臨刑時,見到唯一的親人,竇娥的感情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悲)

⑶分角色朗讀第三場。指導誦讀:臨死前她不是哀歎求饒,而是發誓願,該用什麼語調朗讀?(怒)

2.討論

請學生談一談:在竇娥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時候。你感受到她的性格有什麼發展?學生髮言。教師點撥。

⑴反抗性突出表現在哪裏?

⑵老百姓遇到冤屈也會呼天喊地。竇娥的不同是什麼?

內容

血濺白練

六月飛雪

亢旱三年

表現

應驗時間

瞬間

一段時間

三年

時間越來越長

應驗地點

法場

荒野

山陽

範圍越來越廣

監斬官態度

答應

呵斥

怒喝

態度越來越強烈

⑶三樁誓願看似臨死前隨興而發。有內在聯繫嗎?

⑷封建社會孝順媳婦很多,竇娥行為的動人之處是什麼?

明確:蔡婆的糊塗是導致竇娥陷於悲劇的一個因素,因此,不得不説竇娥的慘劇蔡婆有責任。竇娥孝順的特殊性,在於她非但不埋怨,不記恨,生命行將終結時,想得最多的卻還是婆婆。直到第四折。化作鬼魂的竇娥還央求父親收留無依無靠的蔡婆,這種以德報怨的孝順凸現了竇娥的善良無辜。

七、挖掘悲劇根源,探討主題

竇娥為什麼會陷於比海深的冤屈之中?竇娥的悲劇能不能避免?我們為她做一點假設。“假如她……不會死”,請同學們設想。

從具體的人物性格和社會狀況分析,竇娥的冤在於她太善良而社會環境太惡劣太黑暗(太守昏庸,流氓橫行)所以悲劇無法避免。

八、作業

?竇娥冤》之所以深受喜愛,就在於它具有恆久的社會意義。今天,人們依然排演它,如果《竇娥冤》即將上演,請為它寫個廣告詞。

™ 建議二採用點撥法、演出課本劇和比較閲讀法

教學過程建議:

1.《竇娥冤》作為自讀課文,放在了話劇《雷雨》的後面。自讀課文,首先要求學生自己閲讀,在閲讀時既讀課文,還要讀“自讀提示”、““課後練習”和“單元知識和訓練”,瞭解課文章法和語言特色,同時記下尚未理解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可要求學生根據已學過的戲劇知識觀照課文,理出文章的脈絡,感悟人物形象的悲劇美。但前提是學生要感興趣,因此本課可採用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在理解劇情的基礎上,通過角色飾演,利用課本劇等形式實現情感體驗。

2.課堂上,可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下提問質疑。學生首先談對課文基本精神的理解;其次,廣泛地提問題。儘可能讓學生都發言,質疑問難,問題擺出後,教師指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梳理,讓學生歸納大類再找出問題的主要方面,抓住有代表意義的問題各抒己見,從不同視點,不同角度去深入思考,展開討論,以便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最後不斷求同棄異,總結提高,這個過程,既是對自讀課文的總結過程,也是培養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

3.職高學生學習基礎不太好,但他們中的大部分性格開朗,表現欲較強。因此,對於難以把握的人物情感,可利用課本劇形式調動學生主動研究課文,自由組合,截取課本中的片段,按照自己的理解演繹作品中人物的悲喜人生。還可利用圖片、電影、錄音直觀展示,獲得真切感受。對於本劇獨特的語言,通過對不同類型語言的比較,獲得對戲曲語言的認識。

4.作為元雜劇的扛鼎之作,教學之前需要讓學生先了解雜劇的相關知識,因為雜劇知識內容較多較雜,除了重視課前預習外,還可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這些知識利用課件的形式展示給學生,此外,我們還可以把課文的主要內容及脈絡通過幻燈片播放給學生看,以此提高教學效率。

示例:

一、導語

中國古代作家燦若星辰,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的為數不多,關漢卿是其中之一;中國古典戲劇作品浩如煙海,被譽為世界十大悲劇的只有一部——《竇娥冤》;直到今天,人們遇到難以訴説的冤屈時,還常説一句話“簡直比竇娥還冤”。魯迅説:“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之中亦無愧色”的古典悲劇精品《竇娥冤》就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竇娥被毀滅的過程。有價值而被毀滅是令人痛苦的,那竇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毀滅呢?

二、關漢卿其人

可將關漢卿與莎士比亞比較:作品數量要多於莎士比亞,並且他使中國的戲劇文學歷史比西方提前了二三百年。

結合課後補充讀物《一枝花·不伏老》瞭解關漢卿:多才多藝,活得瀟灑,性格倔強,自稱是“普天下 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南呂]一枝花·不伏老:“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脱、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會圍棋、會蹴趜、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徒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魂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元雜劇四大悲劇: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紀君祥《趙氏孤兒》、白樸《梧桐雨》。

三、元雜劇常識

四、結合註釋,討論交流,整體把握課文劇情和結構

五、欣賞精彩劇照,認識作品影響

六、問題探究,研讀文本

(一)整體把握

1.三個場面。(找學生概括內容)

2.本折線索及感情變化。(冤,怨arr;悲arr;恨)

3.矛盾衝突(基本主題)把握。

(二)具體賞析

1.討論:在劇本中這位受了冤屈的竇娥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體現在哪些場面,哪些唱詞中?(從人物語言入手把握人物性格。)

2.品味語言,範讀[端正好][滾繡球]兩支曲子,分析第一場面(讓學生體會語言所體現出竇娥的感情及反抗精神)

①在[端正好]中,哪幾個詞語可以看出竇娥的冤情?這支曲子集中表現了竇娥的什麼感情?

②在[滾繡球]中,竇娥質問了什麼?痛陳了什麼?否定了什麼?

3.點撥第二場面,為什麼要突出竇娥冤善良美好的一面?

4.三樁誓願的目的何在?

(三)探討主題

比較閲讀以下三種結局,就表現主題而言,你覺得哪一種最好或最不好。有人説,原作結尾既對官員絕望,又借官員平反,削弱了批判力度,你覺得呢?

1.原作結局:竇娥的父親竇天章中狀元后,作為巡吏,到地方查案,竇娥鬼魂顯靈,最後洗雪了冤情。

明確:作家主觀上雖有侷限性。但客觀上作品處理得很好。原作並非出現了一個清官,主動查清了案子。竇娥最終依靠鬼魂顯靈,使她的冤情在父親的手裏獲得了洗雪。這恰恰是對官吏、對社會的絕望,更揭示出社會的黑暗。至於作家説“與天子分憂”、“王家法不使民冤”的頌詞,是其時代侷限性。從以上分析可見,鬼魂顯靈洗冤,既不影響主題的深刻,又符合民族審美心理。

2.為了更好地表現主旨。有導演做了改編。他認為三樁誓願的浪漫主義手法最利於表現主題,於是讓戲在高潮處結束。

明確:浪漫主義的手法凸現了人物的反抗性,加強了對封建制度的批判,震撼力強,主題深刻,但不符合民族善惡果報的審美習慣,不能滿足觀眾的期待心理。

3.明代人葉憲祖把《竇娥冤》改編成《金鎖記》,竇娥的丈夫並沒有亡。而是赴京趕考途中落水被救。三年後又入京參加科舉考試,一舉狀元及第。而竇娥也在行刑時,因天降大雪,提刑官驚駭,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後竇天章平反冤獄,竇娥得以昭雪獲釋,與丈夫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歡慶團圓。正是“翁做高官婿狀元,夫妻父女重相會”。

明確:滿足了人們的心理期待,但削弱了主題。如此一改,雖然符合人們的願望,但削弱了原劇的戰鬥性。把一出控訴封建統治者迫害無辜百姓的悲劇,蜕變成一出歌頌神明、歌頌清官的庸俗喜劇,落入了一般戲曲的大團圓結局的俗套。

七、學習關漢卿“躬踐排場,面敷粉墨”,演出課本劇。

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組合,自己截取課本中的片段,按照自己的理解演繹作品中人物的悲喜人生。教室是舞台,同學是觀眾和評論家,現演現評。

八、作業

1.背誦《滾繡球》。

2.課後閲讀田漢的劇作《關漢卿》。

附:板書

必修2醇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高壓、低壓系統的活動規律與天氣特點。

2、過程與方法:會運用簡易天氣形勢圖分析各地天氣系統及天氣變化趨勢,並分析其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論聯繫實際,增強防災抗災意識。瞭解科技前沿,樹立學習科學知識為生產生活服務的理念。

教學重難點

1、能根據氣壓分佈圖判斷其氣流狀況及天氣特點;

2、能讀懂簡易的天氣圖,推測近期的天氣變化趨勢,並用規範的語言來表達。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導入

今年的9月3日特別有意義,它是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日,大家都回家看閲兵儀式了吧?這些鏡頭,你們還記得嗎?

?ppt投影】展示閲兵儀式的照片:英姿颯爽的三軍儀仗隊、激動得流着淚的抗戰老兵、踏着“七彩祥雲”而來的空軍方陣。

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閲兵儀式上那道最美的風景——湛藍的天空呢?事實上,如此美麗的天空,來之不易。為了確保閲兵的順利進行,從8月20日起,北京地區正式啟動空氣質量保障措施,通過全市上下共同聯動,積極協調周邊省市協同減排,全力保障閲兵紀活動期間北京的空氣質量。至9月1日,北京空氣質量已連續天天優良,空氣質量保障情況甚至超越了2008年奧運會期間。當然,如果沒有老天爺幫忙,誰也不能保證當天一定是好天氣。就像秋遊之前,你是否也擔心過老天配不配合呢?先讓我們來看看專家9月2日的分析預測吧!

我們之前已經對氣候有所瞭解了,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大氣平均狀況,範圍大,時間長,一般變化不大。但是天氣是指一個地方短時間裏的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天氣是短時間的、多變的。那麼,專家們憑什麼就知道9月3日降水可能性小呢?

學生討論後得出結論:我們發現文中在講到晴的時候,提到了當時“影響北京的天氣系統主要是東移的槽脊”。

?講授】引出“槽、脊、高壓、低壓”的定義

教師引導:其實槽和脊是天氣系統的名稱。天氣系統通常指引起天氣變化的高壓、低壓和高壓脊、低壓槽,鋒面等具有典型特徵的大氣運動系統。而所謂天氣預報就是對各種天氣系統的預報,通過對未來某時段內各種天氣系統的產生、移動和消亡的變化來分析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天氣變化。

請學生根據教材內容瞭解“高壓與低壓”、“槽和脊”,並歸納在這些天氣系統在等壓線分佈圖上的氣壓分佈特點。

學生活動:閲讀教材內容,學習到了“高壓”和“低壓”,“高壓”即中心氣壓高於四周,“低壓”剛好相反。由高壓中心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叫“高壓脊”,由低壓中心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叫“低壓槽”。

教師引導:為了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教師在等壓線分佈圖上可先找到高壓脊,畫與之相垂直的一條線,請同學們説説其與等壓線相交的點上分別對應的數值,對比後發現,脊線上的氣壓值高於兩側。所以脊線本質是氣壓比兩側都高的點集合。

?活動】探究一高壓與低壓的大氣運動特點及其對天氣的影響

活動一案例分析,研究控制北京附近的天氣系統及其對北京天氣的影響

活動一(1)標出控制北京地區的天氣系統的名稱

教師引導:下面讓我們來看看9月3日那天,部分地區的海平面氣壓分佈狀況,請同學們來觀察一下圖上北京附近正被什麼天氣系統控制着?

學生活動:讀圖後,分析北京附近氣壓的分佈情況,找到天氣系統的中心,通過比較中心與四周等值線的數值分佈,結合教材內容,找到了“高壓”中心,並在圖上用“g”標出。在此基礎上,畫出由它延伸出來的高壓脊(脊線)。(一位同學上黑板演示,其餘同學在學案上畫。)

活動一(2)畫出此時北京和伊爾庫茨克的風向

教師引導:先請同學講講風向的畫法。

學生活動:畫過北京的風向的基本步驟,回答要點如下:

1、先確定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壓線,指向低壓。

2、北京在北半球,地轉偏向力偏右(右手定責畫法),風向右偏。

3、近地面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確定風向,用箭頭標出。

4、準確説出風向:西南風。過伊爾庫茨克的風向的畫法類似,為西北風。

活動一(3)(4)完成高壓(反氣旋)示意圖(畫出高壓系統周圍四個點各處的風向以及垂直氣流的運動方向),並用簡要的文字歸納小結。

教師引導:請學生在黑板上標出該高壓系統北部和東部的風向。

學生由此發現,在高壓系統的不同部位風向是不同的。水平方向上大氣好像發生了旋轉。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大氣水平渦旋,我們把它叫做反氣旋。高壓和反氣旋是對同一個天氣系統的不同描述,一個指氣壓狀況,一個是指氣流狀況。畫過北京、伊爾庫茨克等四個風向後,可利用這一方法在高壓系統的模式圖當中將大氣運動的示意圖畫完整。教師最後引導學生做規律小結。

學生活動:(抽兩名學生上黑板畫,一個畫北半球反氣旋示意圖,一個畫南半球反氣旋示意圖。其餘學生在學案上畫。)主要步驟:

1、在高壓中心用“g”標明。

2、畫四點的水平風向。

小結:

1、通過畫圖,我們得出結論:北半球,反氣旋順時針向外輻散,南半球由於地轉偏向力向左,所以逆時針向外輻散。因為近地面水平方向上中心空氣會不斷輻散,於是垂直方向上,由高空空氣下沉來給予補償。

2、關於天氣,高壓區,垂直方向上,高層大氣自上而下來補充,盛行下沉氣流,空氣下沉升温,教師可引導“雲消雨散”,故少雨。描述為,在高壓控制下的地區,天氣一般“晴朗乾燥”。聯繫北京9月3日“秋高氣爽”的好天氣。

?活動】案例分析,研究控制東京附近的天氣系統及其對當地天氣的影響

教師引導:【ppt投影】9月3日上午,部分地區的衞星雲圖

學生活動:觀察北京上空的雲層特點,發現此處晴空萬里。繼而驗證了受高壓控制,天氣晴朗乾燥的規律。

教師引導:那麼在該高壓系統的東面呢?可能正在受什麼天氣系統的控制?

學生活動:該處雲層厚,很有可能是多雲或降水天氣。可能是受低壓(氣旋)的控制。

學生活動:

1、標出低壓、低壓槽

2、畫出此時伯力、東京的風向

3、完成低壓(氣旋)示意圖(畫出abcd的風向以及垂直氣流的運動方向)

4、水平方向向中心輻合(北逆南順),垂直方向盛行上升氣流,天氣陰雨。

小結:教師應引導學生邊畫、邊想、邊理解。自然地理難,往往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但是其科學性強,邏輯性強,一環扣一環。這個活動題中,從確定中心氣壓性質(低壓區),到畫風向(水平方向上,大氣從四面八方向流入中心),到了解垂直氣流方向(中心的空氣上升,盛行上升氣流),最後推測天氣變化(氣流上升遇冷凝結容易成雲致雨,往往形成陰雨天氣),一步接着一步。只要學生能把整個過程從頭到位不折不扣地理通理順,那麼這個問題就解決,掌握了,甚至可以説,以後都很難忘記。

?活動】探究二研究2015年8月6日部分地區海平面氣壓分佈示意圖,分析有關問題。

教師引導: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瞭解到,不同的天氣系統對天氣的影響是不一樣的,而天氣系統的產生、發展和消亡,又時時刻刻使天氣也隨之變化。生活中,我們研究天氣系統,也是為了預測天氣的變化趨勢,從而更好地指導人們安排好生產和生活。

學生活動:觀察、思考、討論:

學生活動1、請根據等壓線數值,標出甲、乙分別是何氣壓中心。

學生答:甲,低壓系統;乙,高壓系統。

學生活動2、圖示時間,影響北京和上海的分別是什麼天氣系統?

學生答:北京受低壓控制,上海受高壓控制。

以上兩題,難度係數都較低。第二題中,學生答出北京受低壓槽控制,超出預計水平,説明對槽脊的概念已經理解掌握,能在圖中判斷並描述出來了。

學生活動3、假如你是天氣播報員,請你來播報一下當時北京和上海的天氣情況。

學生答:北京,陰雨天氣;上海,高温晴朗。

這一題難度係數略高,一方面需要結合之前剛學的規律,從高低氣壓來判斷天氣,這個還不算難;更難的一面是,題目要求“假如你是天氣播報員,請你來播報一下當時北京和上海的天氣情況”,這就需要學生用規範的術語來回答這個問題。普遍的結果是學生知道意思,卻不會表達,或者表達得不夠精確。以此作為機會,可以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所在,既要用準確的文字來表達,也要通過口述,來檢驗其合理和流暢的程度。教師應要求學生儘量用較為簡略的語言來描述,言簡意賅,突出天氣的兩個要素(氣温和降水特點)。

提供當時的天氣預報,ppt展示文字材料,一來驗證學生的推測分析,提高趣味性,二來引導學生作出更精確的歸納。北京:天氣悶熱,降水概率高。上海:高温天氣,且無降水。

炎熱乾燥的伏旱天氣就是由副熱帶高氣壓帶引起的。

介紹:伏旱是指我國長江流域及江南地區盛夏(多指7月8月)降水量顯著少於多年平均值的現象,屬於季風區災害性氣候。一般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控制,且少颱風活動時,容易出現嚴重乾旱。夏季是農作物生育旺盛的時期,伏旱對作物的生長及產量都有重要影響。圖片展示伏旱中,皸裂的土地。伏旱期間雖然晴朗少雨,但因長江中下游和川東地區河網密佈,水汽蒸發很多,低空濕度仍很大,故熱量不易散發。高温加高濕,人體不易排汗,感到悶熱難耐,還可能引發疾病,危害人、畜健康。那麼這個時候最能緩解高温酷暑的是誰呢?

學生活動4、據圖判斷當時影響台灣的天氣系統。

學生答:低壓(氣旋)。

教師引導:這題本身不難,但是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做進一步探究。例如:

1、從該系統等壓線的分佈來看,氣壓值向中心方向急劇下降,中心氣壓值非常之低,這是普通的低壓中心嗎?

2、等壓線排列如此之密集,又反映了什麼?

學生活動:受教師的啟發後,思考並得出結論:這是一個強烈發展的低壓中心,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就大,表示四周風力很大。學生恍然大悟,是颱風。

介紹有關台風的源地、移動路徑等知識。

必修2醇教案篇5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市場主體、企業、股份公司、股票、企業法人和法人代表的含義;闡釋企業必須努力提高經濟效益;闡釋企業依法競爭、優勝劣汰,出現破產、兼併是必然的。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結合《公司法》學習企業有關知識,使學生了解企業成為企業法人,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今後如果申辦企業、公司,至少先準備這些條件,也增強學生法制觀念;

2、通過結合《證券法》學習股票的基本知識,引導學生分析與股票有關的現實問題,增強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參與經濟活動的積極性以及學會運用基本知識、原理,分析現實經濟問題;

3、通過關於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教學,加強學生公民意識的教育,懂得國有大中型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進而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今天的經濟體制改革,堅定社會主義的信念;

4、通過社會實踐、調查活動,在研究調查資料的基礎上,分析企業虧損與企業經營者的關係,懂得成功的企業必須要有高素質的經營者,培養學生社會實踐的能力,收集、整理的能力,懂得運用所學的基本知識觀察、説明經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理論學習以及社會調查、實踐活動,使學生深切體會到我國經濟建設取得的成,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發愛國主義情感,進一步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就及其光明前景,堅定社會主義方向,增強改革、效率、競爭、法律意識。

必修2醇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數列求和的綜合應用

教學重難點

2.數列求和的綜合應用

教學過程

典例分析

3.數列{an}的前n項和sn=n2-7n-8,

(1)求{an}的通項公式

(2)求{|an|}的前n項和tn

4.等差數列{an}的公差為,s100=145,則a1+a3 + a5 + …+a99=

5.已知方程(x2-2x+m)(x2-2x+n)=0的四個根組成一個首項為的等差數列,則|m-n|=

6.數列{an}是等差數列,且a1=2,a1+a2+a3=12

(1)求{an}的通項公式

(2)令bn=anxn ,求數列{bn}前n項和公式

7.四數中前三個數成等比數列,後三個數成等差數列,首末兩項之和為21,中間兩項之和為18,求此四個數

8.在等差數列{an}中,a1=20,前n項和為sn,且s10= s15,求當n為何值時,sn有最大值,並求出它的最大值

.已知數列{an},an∈n,sn= (an+2)2

(1)求證{an}是等差數列

(2)若bn= an-30 ,求數列{bn}前n項的最小值

0.已知f(x)=x2 -2(n+1)x+ n2+5n-7 (n∈n)

(1)設f(x)的圖象的頂點的橫座標構成數列{an},求證數列{an}是等差數列

(2設f(x)的圖象的頂點到x軸的距離構成數列{dn},求數列{dn}的前n項和sn.

11 .購買一件售價為5000元的商品,採用分期付款的辦法,每期付款數相同,購買後1個月第1次付款,再過1個月第2次付款,如此下去,共付款5次後還清,如果按月利率0.8%,每月利息按複利計算(上月利息要計入下月本金),那麼每期應付款多少?(精確到1元)

12 .某商品在最近100天內的價格f(t)與時間t的

函數關係式是f(t)=

銷售量g(t)與時間t的函數關係是

g(t)= -t/3 +109/3 (0≤t≤100)

求這種商品的日銷售額的最大值

注:對於分段函數型的應用題,應注意對變量x的取值區間的討論;求函數的最大值,應分別求出函數在各段中的最大值,通過比較,確定最大值。

一、教材分析

1、《指數函數》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指數函數》是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第一冊第二章“函數”的第六節內容,是在學習了《指數》一節內容之後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指數和函數的概念等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後面進一步學習對數、對數函數尤其是利用互為反函數的圖象間的關係來研究對數函數的性質打下堅實的概念和圖象基礎,又因為《指數函數》是進入高中以後學生遇到的第一個系統研究的函數,對高中階段研究對數函數、三角函數等完整的函數知識,初步培養函數的應用意識打下了良好的學習基礎,所以《指數函數》不僅是本章《函數》的重點內容,也是高中學段的主要研究內容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外,《指數函數》的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有着緊密的聯繫,尤其體現在細胞分裂、貸款利率的計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測算等方面,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還有着廣泛的現實意義。本節內容的特點之一是概念性強,特點之二是凸顯了數學圖形在研究函數性質時的重要作用。

2、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通過國中學段的學習和高中對集合、函數等知識的系統學習,學生對函數和圖象的關係已經構建了一定的認知結構,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知識維度:對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等最簡單的函數概念和性質已有了初步認識,能夠從國中運動變化的角度認識函數初步轉化到從集合與對應的觀點來認識函數。

技能維度:學生對採用“描點法”描繪函數圖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夠為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做好準備。

素質維度:由觀察到抽象的數學活動過程已有一定的體會,已初步瞭解了數形結合的思想。

鑑於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的分析,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如下:

(1)知識目標:①掌握指數函數的概念;②掌握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③能初步利用指數函數的概念解決實際問題;

(2)技能目標:①滲透數形結合的基本數學思想方法②培養學生觀察、聯想、類比、猜測、歸納的能力;

(3)情感目標:①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學習規律,認識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繫與相互轉化,培養學生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②通過教學互動促進師生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抽象、概括、分析、綜合的能力③領會數學科學的應用價值。

(4)教學重點: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5)教學難點:指數函數的圖象性質與底數a的關係。

突破難點的關鍵:尋找新知生長點,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繫,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充分結合圖象,利用數形結合來掃清障礙。

二、教法設計

由於《指數函數》這節課的特殊地位,在本節課的教法設計中,我力圖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達到不僅使學生初步理解並能簡單應用指數函數的知識,更期望能引領學生掌握研究初等函數圖象性質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為今後研究其它的函數做好準備,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我根據自己對“誘思探究”教學模式和“情景式”教學模式的認識,將二者結合起來,主要突出了幾個方面:

1、創設問題情景。按照指數函數的在生活中的實際背景給出兩個實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順利引入課題,而這兩個例子又恰好為研究指數函數中底數大於1和底數大於0小於1的圖象做好了準備。

2、強化“指數函數”概念。引導學生結合指數的有關概念來歸納出指數函數的定義,並向學生指出指數函數的形式特點,請學生思考對於底數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會有什麼問題出現,這樣避免了學生對於底數a範圍分類的不清楚,也為研究指數函數的圖象做了“分類討論”的鋪墊。

3、突出圖象的作用。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圖形始終使我們需要藉助的重要輔助手段。一位數學家曾經説過“數離形時少直觀,形離數時難入微”,而在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時,更是直接由圖象觀察得出性質,因此圖象發揮了主要的作用。

教師活動:①引導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歸納,完成對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等數學方法的歸納;②佈置課後及拓展作業

學生活動:完成對指數函數的概念和性質的課內小結並通過課後作業進一步深化學習目標,有能力的同學完成網上調研並在下節課與同學交流我國在利用14c進行考古所取得的成果。

設計意圖:教師在本環節引導學生對指數函數的知識進行梳理,深化知識與技能目標,並通過作業實現目標的鞏固。

5、板書設計

考慮到板書在教學過程中發揮的功能,本節課我設計了由三個板塊構成的板書,板面分配比例為2:1:1,第一大板塊包含了兩部分,一是指數函數的定義,二是課前準備的畫有座標系和表格的小黑板;第二板塊書寫了例1和例2的第一問;第三板塊由學生完成例2的後兩問、練習和課堂小結組成。

五、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的及時有效能調動課堂的氣氛、感染學生的情緒,對課堂教學發揮着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將教學評價將貫穿於本節課的每個教學環節中。例如情景導入的表達式評價、回憶指數知識的記憶評價、得出指數函數概念的歸納評價、作圖時的準確性評價、解題時的規範性評價、小結時的表述性評價等。在學生交流、討論、探究等環節注意啟發學生完成知識互評、能力互評,通過多種評價方式讓更多的學生獲得學習的自信,在輕鬆融洽的課堂評價氛圍中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和學習任務。

當然教師會通過對學生作業的批改獲得更全面的對學生知識掌握的評價和課堂效果的反思,並在後續的時間裏修訂課堂設計方案,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實現學生的能力發展。以上是我對指數函數這節課的設計和思考,敬請批評指正!

1、稜柱

稜柱的定義:有兩個面互相平行,其餘各面都是四邊形,並且每兩個四邊形的公共邊都互相平行,這些面圍成的幾何體叫做稜柱。

稜柱的性質

(1)側稜都相等,側面是平行四邊形

(2)兩個底面與平行於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邊形

(3)過不相鄰的兩條側稜的截面(對角面)是平行四邊形

2、稜錐

稜錐的定義:有一個面是多邊形,其餘各面都是有一個公共頂點的三角形,這些面圍成的幾何體叫做稜錐

稜錐的性質:

(1)側稜交於一點。側面都是三角形

(2)平行於底面的截面與底面是相似的多邊形。且其面積比等於截得的稜錐的高與遠稜錐高的比的平方

3、正稜錐

正稜錐的定義:如果一個稜錐底面是正多邊形,並且頂點在底面內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這樣的稜錐叫做正稜錐。

正稜錐的性質:

(1)各側稜交於一點且相等,各側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稜錐的斜高。

(2)多個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a、相鄰兩側稜互相垂直的正三稜錐,由三垂線定理可得頂點在底面的射影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b、四面體中有三對異面直線,若有兩對互相垂直,則可得第三對也互相垂直。且頂點在底面的射影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必修2醇教案篇7

一、教學任務分析

勻速圓周運動是繼直線運動後學習的第一個曲線運動,是對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線運動複雜的運動的拓展,是力與運動關係知識的進一步延伸,也是以後學習其他更復雜曲線運動(平拋運動、單擺的簡諧振動等)的基礎。

學習勻速圓周運動需要以勻速直線運動、牛頓運動定律等知識為基礎。

從觀察生活與實驗中的現象入手,使學生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歸納認識到勻速圓周運動是最基本、最簡單的圓周運動,體會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學研究方法。

通過設置情境,使學生感受圓周運動快慢不同的情況,認識到需要引入描述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再通過與勻速直線運動的類比和多媒體動畫的輔助,學習線速度與角速度的概念。

通過小組討論、實驗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 ,創設平台,讓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對幾個實際問題進行討論分析, 調動學生學習的情感,學會合作與交流,養成嚴謹務實的科學品質。

通過生活實例,認識圓周運動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學習和研究圓周運動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發學習熱情和興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2)知道圓周運動;理解勻速圓周運動。

(3)理解線速度和角速度。

(4)會在實際問題中計算線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並判斷線速度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勻速圓周運動概念的形成過程,認識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過學習勻速圓周運動的定義和線速度、角速度的定義,認識類比方法的運用。

3、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1)從生活實例認識圓周運動的普遍性和研究圓周運動的必要性,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2)通過共同探討、相互交流的學習過程,懂得合作、交流對於學習的重要作用,在活動中樂於與人合作,尊重同學的見解,善於與人交流。

三、教學重點 難點

重點:

(1)勻速圓周運動概念。

(2)用線速度、角速度描述圓周運動的快慢。

難點:理解線速度方向是圓弧上各點的切線方向。

四、教學資源

1、器材:壁掛式鍾,回力玩具小車,邊緣帶孔的旋轉圓盤,玻璃板,建築用黃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帶有細繩連 接的小球。

2、課件:flash課件—— 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所經過的弧長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半徑所轉過角度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

3、錄像:三環過山車運動過程。

五、教學設計思路

本設計包括物體做曲線 運動的條件、勻速圓周運動、線速度與角速度三部分內容。

本設計的基本思路是:以錄像和實驗為基礎,通過分析得出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通過觀察對比歸納出勻速圓周的特徵;以情景激疑認識對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不同描述,引入線速度與角速度概念; 通過討論、釋疑、活動、交流等方式,鞏固所學知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本設計要突出的重點是:勻速圓周運動概念和線速度、角速度概念。方法是:通過對鐘錶指針和過山車兩類圓周運動的觀察對比,歸納出勻速圓周運動的特徵;設置地月對話的情景,引入對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描述;再通過多媒體動畫輔助,並與 勻速直線運動進行類比得出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和線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本設計要突破的難點是:線速度的方向。方法是:通過觀察做圓周運動的小球沿切線飛出,以及由旋轉轉盤邊緣飛出的紅墨水在紙上的徑跡分佈這兩個演示實驗,直觀顯示得出。

本設計強調以視頻、實驗、動畫為線索,注重刺激學生的感官,強調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化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概念和規律的教學體現“建模”、“類比”等物理方法,學生的活動以討論、交流、實驗探究為主,涉及的問題聯繫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生活,強調對學習價值和意義的感悟。

完成本設計的內容約需2課時。

六、教學流程

1、教學流程圖

2、流程圖説明

情境i 錄像,演示,設問1

播放錄像:三環過山車,讓學生看到物體的運動有直線和曲線。

演示:讓學生向正在做直線運動的乒乓球用力吹氣,體驗球在什麼情況下將做曲線運動。

設問1:物體在什麼情況下將做曲線運動?

情境ii 觀察、對比,設問2

觀察、對比鐘錶指針和過山車這兩類圓周運動。

設問2:以上兩類圓周運動有什麼不同?鐘錶指針所做的圓周運動有什麼共同特 徵?建立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

情境iii 演示,動畫

情景:月、地快慢之爭。

多媒體動畫 :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所經過的弧長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比較得出線速度表

表達式。

演示1:用細繩捆着小球在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突然鬆開繩的一端,看到小球沿着圓弧切線方向運動。

演示2:通過實物投影演示旋轉的轉盤邊緣飛出的紅墨水在紙上的徑跡分佈,顯示線速度的方向。

情景:變換教室內電風扇的變速檔,看到圓周運動轉動快慢的不同情況,引入角速度概念。

多媒體動畫 :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半徑所轉過角度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比較得出角速度表達式。

活動 討論、實驗、交流、小結。

識別:請同學們説説生活中有哪些圓周運動可以看作是勻速圓周運動。瞭解學生對勻速圓周運動的理解以及是否具有建模能力。

觀察分析:磁帶、塗改修正帶、自行車鏈條等傳動設備中,兩輪軸邊緣各點的線速度有何關係。瞭解對線速度概念的理解情況。

算一算:計算壁掛鐘的時針、分針、秒針針尖的線速度大小和它們角速度的倍數關係。瞭解能否通過實際測量獲取有用數據,靈活運用線速度的公式和角速度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小實驗:提供回力玩具小車,玻璃板,建築用黃沙,通過對實驗的觀察説明汽車車輪的擋泥板應安裝在什麼位置合適,瞭解對線速度方向的掌握情況。

釋疑:評判地球與 月亮之爭。

小結:幻燈片小結。

3、教學主要環節 本設計可分為四個主要的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通過播放錄像和演示,歸納物 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第二環節,通過觀察對比,建立理想模型,歸納勻速圓周運動特徵,類比勻速直線運動得出勻速圓周運動概念。

第三環節,以情景激疑引入用線速度、角速度描述圓周運動,藉助多媒體動畫,類比勻速直線運動得出線速度、角速度定義和公式。

第四環節,以學生活動為中心,針對幾個實際問題開展討論、探究、交流,深化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七、教案示例

第一環節 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創設情景] 播放錄像:森林公園三環過山車的運動。

[提出問題] 1、請同學們説説過山車都做了哪些不同性質的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勻加速直線運動、勻減速直線運動、曲線運動、圓周運動等)

2、什麼條件下物體將做曲線運動?

[演 示] 讓乒乓球從斜面上滾下到達水平桌面上做直線運動,請一個同學向着與球運動不一致的方向用力吹球,觀察球的運動軌跡有何變化?

[結 論] 當物體受到的合力與速度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時,物體就做曲線運動。

[引 言] 運動軌跡是圓的曲線運動叫做圓周運動,下面我們就從圓周運動開始學習如何對曲線運動進行研究。

第二環節 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

[觀察討論] 鐘錶的時針、分針、秒針的圓周運動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它們與過山車的圓周運動有什麼不同?

(鐘錶的時針、分針、秒針的圓周運動,它們的共同特徵是勻速轉動的,而過山車的圓周運動列車的速度大小是不斷變化的)

[提出問題] 怎樣給勻速圓周運動下定義呢?(引導學生類比勻速直線運動定義勻速圓周運動)

[結 論] 質點在任何相同時間內,所通過的弧長都相等的圓周運動叫做勻速圓周運動。

勻速圓周運動是最基本最簡單的圓周運動,它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引 言] 我們如何對圓周運動進行研究呢?

第三環節 線速度、角速度概念

[創設情景] 地、月快慢之爭

地球:我繞太陽運動1秒走29.79千米,你繞我1秒才走1.02千米,你太慢了!

月亮:你一年才繞一圈,我28天就繞一圈,你才慢呢!

[提出問題] 怎樣定義 描述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引導 學生與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類比)多媒體動畫 :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所經過的弧長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

[結 論] 線速度定義:質點經過的圓弧長度s與所用時間t的比值,叫做圓 周運動的線速度。

公式: 單位:m/s(米/秒)

[問 題] 速度是矢量,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方向是怎樣的?

[演 示] 1、用一端連有細線的小球,將線的一端套在釘子上,釘子豎直立在桌面上,給球初速讓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圓周運動,突然向上抽出釘子,看到球沿圓周的切線方向運動;

2、通過投影儀觀察旋轉圓盤邊緣紅墨水飛出的情景以及落在紙面上的徑跡分佈;

[結 論] 線速度方向:沿圓弧的切線方向

線速度表示圓周運動的瞬時速度,它是矢量;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方向是不斷改變的,所以勻 速圓周運動是變速運動,勻速圓周運動中的“勻速”是“勻速率”的意思。

[情 景] 打開教室內的電風扇,變換不同的檔觀察它轉動的快慢。(引導學生認識要引入與線速度不同的、描述圓周運動轉動快慢的物理量)

Tags:必修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