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水和洞科學活動大班教案精選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6.84K

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很大,因此在教案中要靈活考慮不同的教學策略,以便各種能力水平的學生都能受益,教案的詳細性有助於其他教師理解和使用它,以實現一致的教學標準,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水和洞科學活動大班教案精選7篇,感謝您的參閲。

水和洞科學活動大班教案精選7篇

水和洞科學活動大班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一些常見恐龍的名稱以及生活習性。

2、有主動探究恐龍祕密的積極性,能大膽表達對恐龍的認識。

3、激發幼兒熱愛科學,勇於探索的精神。

活動準備:

1、《恐龍》圖片 大記錄紙一張;幼兒用書2、在家和父母一起收集有關恐龍的資料,嘗試提出問題。

活動過程:

1、 導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恐龍嗎?現在請小朋友來説一説:你知道有哪些恐龍?它們是什麼樣的?它們有什麼本領?

——幼兒交流講述。

2、 設疑:我還想知道什麼。

——教師:小朋友真能幹,已經知道了這麼多恐龍的知識。那除了這些我們已經知道的,你們還想知道哪些恐龍的知識呢?你可以把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大膽地提出來,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解答。

——鼓勵幼兒大膽提問,教師對幼兒的提問用文字的形式及時地記錄在大記錄紙上。

3、 觀看《恐龍》flash,解答幼兒疑問。

——小朋友提了這麼多恐龍的問題,怎麼辦呢?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象,找一找有沒有我們要的答案。

——幼兒觀看錄象後,教師針對記錄紙上的問題讓幼兒自己解答。

4、閲讀幼兒用書教師:我們知道了那麼多恐龍的知識,現在請每個小朋友看一看畫冊,對你邊上的小朋友説出三種恐龍的名字,一起進入時光隧道回到恐龍時代吧!(雷龍、樑龍、劍龍、三角龍、魚龍、翼龍、霸王龍、鴨嘴龍)

5、 恐龍是怎麼滅絕的?

——可是,這樣的龐然大物在地球上稱霸了一億七千萬年以後卻一齊消失了,它究竟是怎麼消失的呢?請你想一想、猜一猜、説一説。

——幼兒自由討論、猜測並交流。

——教師小結:就象你們的猜測一樣,我們的科學家也作了各種猜測,但卻都沒有找到恐龍消失的原因,所以恐龍的滅絕,至今為止,仍然是一個沒有解開的謎。小朋友,這就是我們神祕的恐龍。希望我們小朋友努力學習,不斷地去探索、研究恐龍,早日找到答案。

6、 結束活動:欣賞各種恐龍圖片,激發幼兒繼續探索恐龍的祕密。

——小朋友,今天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很多的恐龍圖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水和洞科學活動大班教案篇2

設計思路:

今年春天,在我園的科技節活動中,幼兒對一種會發光、發聲的陀螺很感興趣,孩子們討論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覺到可以抓住幼兒的興趣點來進行一次“轉動”的活動。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瞭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發現轉動的很多有趣現象,感受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有發明創造的慾望。

3、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1、每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輪子、繩子、風車、火柴棒、蓋子、紙片等。

2、學具:手巾花、陀螺、發條玩具、錄音機、轉椅、鐘錶等。

活動過程:

1、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驗。

(1)幼兒操作教師提供的各種能夠轉動的玩具,鼓勵幼兒發現轉動的各種有趣現象和同伴交流,並能夠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

(2)教師投放半成品,幼兒再次探索操作。鼓勵幼兒想辦法,做個會轉動的小玩具:使不能夠轉動的物品轉動起來。玩的時候邊玩邊看,看看你能發現什麼有趣的現象?”

(3)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告訴同伴,並請想法奇特的幼兒演示,鼓勵幼兒為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2、遊戲“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轉動的興趣及創新的慾望。

(1)幼兒自由討論:聰明的人,讓許多東西都轉動起來,來方便我們的生活,請小朋友互相説一説,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能轉動的物體,以及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好處?

(2)集體交流,

你發現了什麼能轉動?××轉動了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3)、幼兒觀看幻燈:轉動在現代科技中應用。

3、發散思維:

如果你是小小發明家,你想讓什麼轉動起來?轉動以後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呢?”

4、通過遊戲,讓幼兒發現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1)師:“你能讓自己的身體也轉動起來嗎?”

(2)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有那些部位也能轉動起來,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傷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讓身體的那個部分轉動起來了?請你來試一試。

(4)“如果我們身體的一些部位(如頭不能轉了)不能轉動了,行不行?”

(5)“我們的身體真了不起,有那麼多的部位都能轉動起來,讓我們做事、運動更靈活!”

活動延伸:

1、老師和幼兒一同到室外尋找可以轉動的物體。

2、利用談話鼓勵幼兒繼續尋找、探索、發現日常生活中有關轉動的物體。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轉動的知識經驗。在交流中,我採取了自由交流、小組交流、集體交流的形式,讓幼兒去探索發現。但在交流時,我對幼兒的問題太單一,只是問問孩子是怎麼把物體轉起來的,忽視了物體轉動時的有趣現象,沒有作很仔細的觀察。

水和洞科學活動大班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萌發愛護環境、保護地球媽媽的情感。

2、瞭解關於地球的簡單知識,知道地球是人類的家園。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重點

瞭解有關地球的`簡單知識,萌發護環境、保護地球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蒐集有關地球的資料

物質準備:地球儀,錄像帶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課題

不用發動日夜轉,春夏秋冬按時換,一日行程八萬裏,滿載人類千千萬。

二、地球長什麼樣

1.觀察地球儀。

2.觀看錄像。

小結:地球是圓圓的,在不停地轉動,自轉的同時還繞着太陽轉,因為地球很大,所以感覺不到它的轉動。四季的交替,晝夜的出現就是轉動的結果。

三、地球上住着誰

1.看錄像,提問:企鵝、北極熊、熊貓、鯨魚生長在地球的什麼地方?地球上除了動物還生長着什麼?

2.讓小朋友在地球儀上找出中國和其他所知國家的地理位圖置,知道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四、地球媽媽生病了

結合幼兒美術作品講故事:有的人把地球媽媽的頭髮剪掉了;有的人把地球媽媽的衣服弄髒了,扯破了;地球媽媽的身體發燒了。讓幼兒理解樹木的砍伐,水的污染,空氣污染和臭氧層的破壞是地球媽媽生病的主要原因。

五、爭做地球的小醫生

自由討論:怎樣保護地球媽媽?人們為了保護地球,規定每年的4月22日為地球日,讓全世界的人們一起行動來保護我們的地球。

活動延伸

把地球儀放在科學角,讓幼兒在自由活動時觀察、互相交流。

水和洞科學活動大班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瞭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發現轉動的很多有趣現象,感受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有發明創造的慾望。

3.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坐過轉椅、旋轉木馬的經驗;玩過“迷迷轉”的遊戲。

2.每組一份操作材料:筷子、輪子、塑料玩具、繩子、小碗、傘、圓紙片、牙籤、木片、蓋子、水彩筆、彩色紙等。

3.學具:陀螺、電風扇、發條玩具、錄音機、磁帶、轉椅、鐘錶等。

過程實錄與分析

一、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驗。

1.請幼兒猜謎,引起幼兒興趣

師:“説它是輛車,可它不是車,風兒一吹來,腦袋隨風轉。猜猜是什麼?”幼:“我知道,是風車。”

出示風車。

師:“你是怎麼猜出來的?”

幼:“我玩過風車的,風一吹,它會轉的。”

2.幼兒第一次探索、操作,鼓勵幼兒想辦法轉動物體。

(1)師:“除了風車能轉,你能想辦法讓籃子裏的東西轉起來嗎?”

(幼兒操作時,幼兒顯得很興奮,許許多多奇特的想法都是在“玩”中產生,他們想出了用嘴吹、用手轉、用手撥、用手搖,甚至還想到了藉助一些輔助材料如牙籤、繩子、筷子等。)

(2)交流,鼓勵幼兒為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師:“你是怎麼玩的?”

幼a:“我用筷子穿過木條,用手一撥,長木條就轉了。”

幼b:“我用牙籤穿過紙條,用手一捻牙籤,紙條就轉起來了。”

幼c:“我用嘴用力吹大花片,轉得很快。 ”

(3)師:“小朋友真會動腦筋,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讓籃子裏的東西轉起來。”

3.幼兒第二次操作、探索,引導幼兒發現轉動時的有趣現象。

(1)師:“請你們在木條上、紙片上、蓋子上、小碗上塗上各種顏色或粘貼上彩色的紙,或在紙片上剪一條縫,再轉動一次,看看會發生什麼有趣的現象?”

(2)操作後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告訴同伴,並請想法奇特的幼兒將做法演示給其他幼兒看。

幼a:“木條上面的紅條變成了一個圓圈。”

幼b:“紙條上的花紋看不清,變模糊了。”

幼c:“用力吹,大花片上的縫隙看不見了。”

(個別幼兒演示,讓每個幼兒觀察到同伴發現的轉動的有趣現象,將幼兒的思維推向了高潮。)

師:“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些有趣的現象嗎?”

幼:“因為它們轉得很快。”

(3)師小結:“由於物體轉得快,看上去五彩的紙片變成了各種顏色的混合色,小塊的顏色看起來變成了圓形。由於物體轉得非常快,各種物體我們看上去都像是圓形的。”

二、通過遊戲,讓幼兒發現轉動是運動的方式。

1.師:“你能不用籃子裏的東西,讓自己的身體也轉動起來嗎?”

幼a:“身體能轉嗎?不成了玩具嗎?”

幼b:“會倒的!”

2.師:“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有那些部位也能轉動起來,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傷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

師:“你讓什麼轉動了起來?請你上台試一試。”

幼a:“我的舌頭也能轉動。”

幼b:“我的手臂轉得圈可大了。”

幼c:“我的辮子也能轉動。”

幼d:“我的屁股會轉的。”

(整個環節滿足了幼兒好動的慾望,在動動、玩玩中,充分調動幼兒全身的感官直接認識和感受轉動帶來的有趣感覺,讓幼兒的探索更深入,更貼近幼兒的生活。)

4.師:“如果我們身體的一些部位(如頭不能轉了)不能轉動了,行不行?”

幼a:“不行。”

幼b:“頭不能轉了,看東西時和身體一起轉,那就成了木頭人了。”

5.師:“我們的身體真了不起,有那麼多的部位都能轉動起來,讓我們做事、運動更靈活!”

三.遊戲“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轉動的興趣及創新的慾望。

1.師:“聰明的人,讓許多東西都轉動了起來,方便我們的生活,今天,就請你到周圍去找一找哪些東西能轉動,找到了,想一想,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好處?”幼兒自由地尋找、探索、發現、交流。

2.交流。

師:“你發現了什麼能轉動?××轉動了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幼a:“這張椅子會轉。”

幼b:“我知道那叫轉椅,我家裏有的,坐着可舒服了!”

幼c:“這隻卷筆器我家也有,是用來卷鉛筆的。”

幼d:“小電風扇一按開關就轉了,真風涼!”

四、擴展。

師:“在我們的周圍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能轉動?”

幼a:“理髮店外面有一個燈會轉的。”

幼b:“油煙機上有一個會轉的,象電風扇一樣的東西。”

幼c:“洗衣機裏面的桶會轉。”

師:“如果你是小小發明家,你想讓什麼轉動?轉動以後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呢?”

(這兩環節主要是擴展幼兒對會轉動物體的認識。由於活動內容來源於生活,幼兒列舉出許多日常生活中見過的會轉動的物體。並通過自己的想象,幼兒設計出了許多會轉的物體,充分激發了幼兒的創新思維。)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從關注幼兒的興趣入手,尋找活動與幼兒生活的結合點,活動的內容來源於生活,且緊密圍繞着“轉動”這個有趣的現象而展開,讓幼兒在活動中充分體驗轉動的樂趣,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使幼兒在玩中獲得了知識、發展了思維能力。

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就是要解決如何將不易被觀察到的、抽象的轉動現象傳遞給幼兒,並通過幼兒自己的探索,感知轉動以後產生的有趣現象。為了能讓幼兒自己動手、親身體驗、發現轉動的祕密,我收集、製作了大量的可操作、多種不同類型的材料,並請幼兒在材料上粘貼上彩色的紙或塗上色彩,讓幼兒留意轉動後顏色的變化,為幼兒的思維留有了空間,更為幼兒的創新提供了條件。

整個活動我注重讓每一個幼兒都“動”起來、“活”起來,我嘗試將獲得知識、動手操作、創新思維三者有機結合,讓幼兒自己想辦法讓這些材料都轉動起來,這種與材料互動的學習方法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引發了幼兒的表現慾望,激發幼兒的創新思維,幼兒對材料的再創造和尋求多種答案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得到充分表現。

此外,我注重活動的拓展和延伸,讓仍有興趣的幼兒可以繼續在活動區內進行探索,打破以往把一個活動孤立起來,使教育形式能夠多樣化,更符合不同層次幼兒的需要。

水和洞科學活動大班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螺旋形,發現粗細會影響紙條長短的變化。

2.養成做事細緻的好習慣,體驗成功的快樂。

3.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一人一把剪刀,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片。

2.螺旋形實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操作:認識螺旋形1.出示圓形紙片,請幼兒幫圓紙片變成長條形。

2.引導幼兒自由探索操作方法:順着圓形一直往下剪。

3.展示幼兒的作品,引導幼兒認識螺旋形。

(1)圓紙片變好了,你覺得圓形變成了什麼?(蝸牛殼、棒棒糖)

小結:對了,這個和小朋友説的蝸牛殼差不多,它從中間往外,一圈一圈,越變越大,就變成了螺旋形。

(2)誰來介紹一下你的圓紙片是怎麼變成螺旋形的?

小結:順着圓的形狀從外往裏一直剪,剪的時候一邊轉紙片一邊剪,就能剪出螺旋形。

二、第二次操作:變長長的螺旋形幼兒剪完展示作品,讓幼兒觀察、提問:螺旋形有什麼不同?(長短不同)為什麼同樣大的紙片剪成的螺旋形會不一樣長?(粗細不同)提問:讓你剪出一條長長的細細的螺旋形你會怎麼剪?

老師小結:一條長長的螺旋形要細細的剪,剪的時間長一點,不要剪斷。

三、第三次操作:

1.觀察並討論如何變出長長的螺旋形。

2.提出比賽要求,幼兒再次操作。

3.引導幼兒觀察黑板上的螺旋形,評出冠軍。

4.觀看ppt5.我們剛剛認識了螺旋形,那我們還在什麼地方看到過和螺旋形差不多的形狀?(螺絲玩具、螺絲釘、電話線、電燈)

總結:原來,在同樣大的紙片上,小朋友在剪的時候,剪得越細,螺旋形就會變得越長。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區角活動時用其他形狀的紙片剪出螺旋形。

大班數學《紙片變變變》教學反思1、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語言一定要簡練,到位,否則孩子們會對教師過多的語言產生反感,越聽越糊塗。

在《紙片變變變》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滲透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從探索中發現規律得出結論,每次的提問都是簡經營簡練,明瞭,讓孩子得出結論,老師再小結。

2、各個環節要清晰,環環相扣,符合數學教學邏輯。

從第一次操作,讓幼兒試着剪出長條形,從而過渡螺旋形,這裏我講評的比較快,過渡比較緊湊,但第二次操作,讓幼兒通過操作剪螺旋形從而發現長短不一,為什麼同一圓方剪出的螺旋形會長短不一呢?(粗細不一)從而引導幼兒比賽,誰剪得螺旋形又長又細。幼兒的動手能力強,剪得都較長也細細的,個個環節比較清晰,層層遞近,目標效果已達到。

3、在聯繫實際生活中什麼東西是螺旋形的,我班幼兒擴散思維強,想了很多,(如圓棒、樹的紋路、髮型等)我們老師也一下想不到的,幼兒都能回答出,發言積極,以上是我本次活動的反思,還有許多不足之處,請老師們給予指導,以便使活動能更有效的開展。

水和洞科學活動大班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感知蚯蚓的外形特徵,學習簡單的記錄。

2、初步瞭解蚯蚓的生活習性及用途。

3、培養幼兒細緻觀察的習慣,體驗發現的樂趣,產生探究的慾望,萌發愛護蚯蚓的情感。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多媒體(有關於蚯蚓的生活習性的介紹)

2、兩、三條蚯蚓放置在大盤中,放大鏡、鑷子、小刀、筷子若干。

3、有關蚯蚓的圖片若干佈置在牆面上。

4、記錄用的紙和筆。事先學習觀察記錄表格。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發幼兒觀察蚯蚓的興趣。

1、師:今天老師帶來的一個彎彎曲曲的動物朋友,你們猜一猜是誰?引起興趣。教師在白板上倒序地畫出蚯蚓、再畫泥土、最後畫泥土上種植的樹。

2、引導幼兒細緻觀察、想象、並互相質疑。(它像蛇,但沒有眼睛;它像毛毛蟲,但沒有腳。)

二、通過觀察瞭解蚯蚓的外形特徵。

師:那我們來看一看蚯蚓到底長得什麼樣子。請小朋友觀察桌上的蚯蚓你能來説説它長的是什麼樣子?請大家把觀察蚯蚓的樣子請小組長在記錄紙上記錄好嗎?

1、每組記錄(教師注意巡迴觀察,並注意引導、幫助引導一些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的,鼓勵幼兒互相交流。)

2、代表性的孩子講解自己的記錄。(教師引導幼兒認真傾聽,並鼓勵幼兒提出自己的問題、質疑別人的觀點。)

3、將幼兒記錄的表格以視頻形式展示給幼兒。

4、小結:蚯蚓的身體是細長的、一節一節的、彎彎曲曲的,頭部有點尖,便於鑽土,最在最前面,沒有眼睛、鼻子、耳朵、腳。他靠皮膚來感覺,靠“蠕動”來“行走”。

三、初步瞭解蚯蚓的生活習性以及用途。

師:那蚯蚓生活在哪裏呢?(泥土裏)它吃什麼呢?看讓我們來看一看蚯蚓是怎樣在泥土裏生活的。看ppt(圖一),讓幼兒講述。你們知道蚯蚓有一個什麼特殊的本領?(鬆土)蚯蚓有用嗎?觀察ppt(圖二)

(引發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你喜歡蚯蚓嗎?為什麼?小結蚯蚓的用處。

四、拓展知識經驗。

1、什麼時候會出現許多蚯蚓呢?(下雨過後)。為什麼下雨天會有這麼多蚯蚓。觀察ppt(圖三)拓展幼兒的.知識經驗。

2、激發幼兒扮演小蚯蚓的興趣,模仿蚯蚓爬以及鬆土的遊戲!

【活動延伸】

帶着工具到户外去挖蚯蚓。

最後讓幼兒看着大哥哥姐姐手拿小工具外出挖蚯蚓的情景圖,再次激發幼兒積極探索的慾望。

【活動反思】

?綱要》中提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今天的科學活動中我的教學掛圖一出示出來,孩子們就開始大聲嚷嚷起來:“蛇!快來看呀!好大的蛇啊!”“不對,是蚯蚓呢!”“是蚯蚓,蚯蚓比蛇小好多的。”…… 由此可見,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還是挺多的。這個活動不僅使孩子們觀察到了蚯蚓的外形特徵,瞭解了蚯蚓的生活習性,使他們掌握了蚯蚓的作用,還知道了蚯蚓的一個神奇的本領。

相信孩子們對蚯蚓還只是表面上的瞭解了一些相關知識,所以今天我給孩子們佈置了一項任務,就是週末和爸爸媽媽一起到户外去找一找蚯蚓,在做進一步的觀察,並要求他們親自操作通過自己的觀察去了解蚯蚓的再生本領,希望能得到家長們的配合。

水和洞科學活動大班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體驗與同伴一起利用樹葉裝飾身體的樂趣。

2、發展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用樹葉裝飾身體

活動準備:

1、學過用雙面膠粘貼的技能

2、樹葉項鍊、樹葉手鐲、許多樹葉(背面粘雙面膠)、夾子、鈴鐺等

3、歡快的音樂

4、玩具照相機

活動設計思路:

在主題活動“落葉飄飄”中,豐富多樣的樹葉給幼兒提供了探索、發現、表達的廣闊空間。搖曳飄落的、多姿多彩的落葉就是一方天地、一個世界。孩子、家長、我們一起進入落葉的世界,去拾落葉、看落葉、踩落葉,去思考、去想象、去表現。

在充滿興趣的活動中,孩子們發現落葉真的很美、很可愛。它可以裝飾我們的教室,還可以粘貼成漂亮的圖畫。在區角活動中,顧靈潔、汪帥還發現落葉還可以用來裝飾打扮自己,在交流分享時,孩子們紛紛要求也要用樹葉來打扮自己。於是,針對孩子的興趣、需要,預設了此活動。通過欣賞落葉裝飾,用落葉打扮老師、同伴、自己,表達表現落葉裝飾的美,來體驗與同伴一起操作的樂趣。激發幼兒初步表達表現的慾望。

活動流程:

欣賞——動手操作——表達表現

一、 欣賞

1、賞教師、幼兒製作的樹葉項鍊、手鐲,説説這是什麼,是怎麼做成的?

2、討論怎樣打扮教師,幾個幼兒試着用一些現成的樹葉項鍊、手鐲打扮教師。

3、我們可以怎樣用樹葉打扮自己?

二、 動手操作

1、你想把自己打扮成什麼樣子?樹葉可以粘在哪裏?

2、

幼兒挑選喜歡的落葉粘帖在自己身上,自己夠不到的地方可請同伴幫助。

3、教師在觀察幼兒的同時打扮自己,引導幼兒用輔助物裝飾,與幼兒一起活動。

三、 表達表現

1、引導幼兒互相欣賞,説説像什麼人,大膽造型留影

2、教師帶領幼兒在歡快的音樂聲中一起舞蹈

3、延伸: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