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雨霖鈴》教案6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17W

教案應該結合實際的教學目標和要求,確保教學活動的可行性和實效性,教案的編寫過程可以促使教師深入思考教學策略和方法,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雨霖鈴》教案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雨霖鈴》教案6篇

《雨霖鈴》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以真摯的感情品讀作品,培養詩歌興趣和文學素養

2、通過課堂教學進行自主式、探究式學習,開拓知識面,豐富教學內容

3、通過反覆誦讀,感知作品內容和思想感情

4、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虛實結合的寫法

5、鑑賞意象,掌握婉約派的特點

重點與難點:

掌握古典詩歌傳統意象在作品中傳情達意的效果

教學方法:

以學生活動為主,點撥啟發,引導討論,朗讀背誦,檢查落實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如果把我國的古代文學比做一個花園的話,那麼其中開的最美最大的兩朵就是唐詩和宋詞,前兩單元我們領略了唐詩的美妙,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體味宋詞的別緻之美。提到宋詞,就不能不提到第一位專力寫詞的作家——柳永,提到柳永,就不得不提到婉約派,提到婉約派,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鈴》。多年來,它常誦不衰。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這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二、作者簡介:

明確三點:

(1)名字:柳永、柳三變、柳七、柳屯田。

(2)特點:精通音律,擅長詞曲,創制慢詞,貼近市民,“變一代詞風”。

(3)影響:“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

背景介紹 :

這首詞的基調格外低沉。作者當時由於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壓抑,決定離開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從此將不能跟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愛的慰藉,更覺得痛苦萬分。這首詞就集中地反映了他這種複雜的心情。

詞牌由來:

“雨霖鈴”原為唐教坊曲名。相傳唐玄宗因安史之亂入蜀,路上發生兵變,楊貴妃死。當時陰雨連日,棧道中聞鈴聲,無比悽切,作《雨霖鈴》曲以寄託離恨。宋代人依舊聲填詞,遂為詞牌。

三、整體感知:

(一)自瀆詩歌,感知內容,回答問題

1.這一首詞的基調是什麼?(感受是什麼)

淒涼、傷感、悲涼、憂傷、痛苦

2.這一首詞寫的是什麼內容?————離別

3.這一首詞按什麼順序來寫的?————時間順序

4.那麼離別可以分為幾個階段?————離別前、離別時、離別後

離別之前: 勾勒環境

離別之時: 描寫情態

離別之後: 刻畫心理

(二)生讀,其他同學點評,老師指導閲讀

寒蟬悽切---要拖音(“切”字為韻腳,韻腳一般要讀的鮮明,尾音讀長更能讀出詞的悽切感情)

竟無語凝噎---要稍重,稍停,並讀出哽咽之聲,冷瑟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何處”要讀出疑問語氣, “楊柳岸曉風殘月”應一景一頓,聲斷氣不斷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三)學生再嘗試閲讀,老師示範

四、重點分析(邊朗讀邊進行)

第1句:寫景。通過寒蟬悽切痛楚的叫聲、令人傷感的時間和地點以及驟雨初歇後的蕭條冷落的景物,映襯出離人此時內心深沉的痛楚。景中有情,字字含情。點明時間、地點、天氣。

第2句:寫人。京城門外,情人臨時搭起帳篷,設宴餞行,然而離人心情不好,食之無味。正當二人難分難捨之時,船公卻催促登船。兩個轉折句,足見其留戀之情深。不管是寫景,還是寫人,都是為了勾勒出離別前的環境:悽清、蕭瑟(板書:悽清、蕭瑟)

第3句:寫景。用白描手法,神情逼真地寫出了二人分手時的情況,刻畫出“別亦難”時的悲痛心情。“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與蘇軾的《江城子》中的“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有異曲同工之妙,(可提問),簡直使人柔腸寸斷,悲痛欲絕,“語雖不奇,而意致綿密”。

第4句:過渡。一個“念”字,説明下面所寫的景物是想象的,是虛寫。雖無語凝噎,但思緒萬千: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靄、遼闊的天空。

?提問】此處的景物描寫應如何掌握?是否給人以寬廣雄偉的氣勢之感?

?解説】不是。結合寫作背景,不難看出此處是藉此景襯托離愁的無邊無際、離人前途的渺茫及情人相見之無期;也反襯離人孤舟行駛的飄零渺小、孤苦伶仃。由此可以想象出離人在離別時雖無無語凝噎,但望空凝思、情意綿綿之態,自然引出了下文對別後漂泊孤寂的聯想,承上啟下。(板書:留戀、難捨)

第5句:點題。用 “傷別離”點題(板書),並用對比手法,襯托出自己的離愁比古人更深更重。

第6句:名句。是作者的想象。“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作者的名句,它好在哪裏?古人:折柳相贈,暗“留”之意楊“柳”—“留”的諧音 離人:見柳思人,離愁又生。 眼前景 曉 風 —“涼”(特點),襯別後心情之淒涼。別後情 (明) (暗) “殘”月— 不團圓,透出淒涼冷落之感。景中有情

第7句:高潮。兩個讓步假設句,把離別之情推向高潮。縱有“良晨美景”,誰與共歡?縱有“千種風情”,誰與共話?設想細膩,語出辛酸,痛切地道出相期之願,重聚之難。多麼傷感!多麼苦澀!(板書:傷感、苦澀)

五、小結歸納:

離愁別緒是我國古代詩歌的傳統題材。顯然,這一首詞膾炙人口不是以題材取勝,而在於它能夠“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把“自古傷別離”和“冷落清秋”的景巧妙地結合,把“千種風情”和“良辰美景”巧妙結合,相互穿插,情景交融。

六、課外作業:

1、揮自己的想象,把這首詞改編成其他文學形式。

2、寫一段真情實感,情真意切的離別文字

《雨霖鈴》教案篇2

一、導入新課

我們一起來聽首歌,放鬆下。(幻燈1:“音樂”)

鄧麗君甜美、深情的演唱深深地打動了我們,那麼是誰為她作的詞呢? 柳永。柳永是北宋第一位專業詞人,“凡有井水處,都可歌柳詞”。他的歌覆蓋了當時所有的官家和民間的歌舞晚會,美麗的詞句和優美的音律征服了所有的歌迷。《雨霖鈴》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以至於鄧麗君和柳永穿越時空合作了這首歌曲呢?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歷史的煙雲,回到宋朝,去聆聽柳永的歌曲吧!(板書:課題、作者)(幻燈2:“課題、作者”)這節課我們主要目標“品鑑藝術手法、體味作者情感”。(幻燈3:【學習目標】)

二、整體感知

1、好,我們走近文本,觸摸一下柳永的情感脈搏吧!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聽錄音範讀,可以跟着默讀,邊聽邊圈畫出你認為最能直接表達作者離別心情的一句話。(幻燈4:“文本、錄音”)(播放曹燦範讀)

2、詞中哪句話集中表現了作者和戀人離別的心情呢?請大家找出來。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板書,並提醒同學在書上標畫出來)(幻燈5:【整體感知】 “多情自古傷離別”)大家齊讀一下這句話。

3、這句話表露出作者的心情、心境是怎樣的呢?

傷心,淒涼。

4、是啊!佛言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悔、愛別離、求不得。其中最苦是“愛別離”。“多情自古傷離別”就是對這種心情的經典概括。大家還知道哪些表現離別的名言呢?請同學回憶,舉幾個例子。除了同學們説的,還有這些經典句,齊讀。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江淹《別賦》)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李煜《相見歡》)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吳文英《唐多令》)

5、由此可見,自古以來多情之人因離別而感傷的心情是非常普遍的。而柳永的這種“傷離別”又有什麼獨特之處呢?我們投入感情再來讀讀這句話,品品柳永獨特的離別情。

(齊讀)“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6、大家品出柳永與眾不同的情感來了嗎?想好了,請和大家分享一下。

柳永的“傷離別”比一般人更重,“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説明柳永的離別是在淒冷的秋季。文人感秋則悲,更何況是在這樣一個場景下和心愛的人離別呢?真是雙重的痛苦啊!

三、重點探究

1、柳永和愛人的離別時的情景是怎樣的呢?我們來看看詞的上片,請同學們自由誦讀,邊讀邊標示出詞中的意象。

寒蟬、長亭、驟雨、蘭舟、煙波、暮靄、楚天(板書)

2、這些意象具有怎樣的特點呢?

渲染了送別時淒涼氛圍,詞人此刻到了長亭,正值“驟雨初歇”,眼前的景物變得更加悽清,他聽着悽切的蟬聲,看到河兩岸的柳樹和河邊的小舟,離情自然更濃,作者將離別的傷感寓於景中,寓情於景。

3、在作者哀婉傷感心情的籠罩下,“以我觀物,則物皆着我之色彩”。那麼,這些意象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實景嗎?哪些是實寫,哪些是虛寫?

不全是實寫,“煙波、暮靄、楚天”是作者的想象語。

作者把眼前的實景和想象中的虛景——路途中的蒼茫,結合起來,用虛實結合的寫法更能表達內心“傷離別”的心情。

4、一切景語皆情語,寓情於景也是詩詞創作常用的手法。上片有一句典型的“情語”,你找到了嗎?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5、文學的魅力在於細節的真實,這是一處經典的細節,值得我們用心品味。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品味。

(1)一個“竟”字,突出強調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態?

(2)把“執手”換成“牽手”“握手”好嗎?為什麼?

(3)此時無聲勝有聲,説是“無語”,實際上有千言萬語。此時柳永和戀人“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悲痛得説不出話來。你能否試着代他説兩句?展開想象寫一寫,和大家分享。(幻燈6:【重點探究】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三個問題)

(就上述問題分組展開討論,然後和大家交流。)(請大家不要笑,如果你笑着説,説明你沒有換位思考,未將自己當做柳永,自然也體會不到他説此話時的傷心。一個和自己心愛的人即將分別,山高水遠,不知何時再聚,此種情景,怎會有笑聲?)

6、文學是想象的藝術,大家豐富的想象填充了柳永留下的藝術空白。那麼,與戀人離別後,作者的痛苦有沒有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淡忘呢?請位同學為大家朗誦詞的下片。

7、好,讀得很有感情。思念是一種説不出口的痛,而柳永又是如何表達的呢?你認為哪句最能代表柳永的心聲呢?為什麼?説説你的看法,與大家分享。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作者直抒胸臆,把離別後的痛苦酣暢淋漓地説出來了!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幻燈7:【重點探究】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作者想象,借景抒情,“酒”“楊柳”“風月”這些意象集中烘托出了作者借酒澆愁、苦悶難捱的愁苦心情。

這一句被詞評家賀裳稱為“千古俊句”,經你一分析,當之無愧啊!“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玉樓春》)”“酒”無味,“柳”留人,“曉風”清涼,“殘月”悽迷,作者的心自是悲苦的。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紅塵萬丈,我非你不愛。戀人離開,百無聊賴,連“良辰美景”也不能為他排遣痛苦。正可謂“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有一種“知音少,絃斷有誰聽?(岳飛《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的無奈與孤寂在裏面。以問句作結,引人思考,餘味無窮。

8、能用所學知識相印證,並有自己的感悟。很好!我們無論選哪一句,都能體味到柳永那種“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隱《無題》)” 的離別情和相思苦。帶着柳永的離情別緒,我們再一次來齊讀這首詞吧。

四、綜合領悟

師:這首《雨霖鈴》只有詞牌而沒有題目。假設讓你為它取個題目的話,你會擬個什麼樣的題目呢?請説明理由。(幻燈8:【綜合領悟】 “問題:擬題目”)

秋別。因為這是一個發生在秋天的關於離別的故事。

傷別。因為整首詞的情感基調就是“傷離別”。

“相思”是不是更好呢?我覺得柳永和戀人是彼此思念,這樣更能説明兩人情深意長。

五、總結

有人曾在《憶柳永》中這樣寫道:“忍把浮名換淺唱,只為兒女道情長。煙花巷陌君常在,倚翠偎紅平生暢。奉旨填詞無冕王,井水歌罷美名揚。多情最是雨霖鈴,至今想念柳七郎。” (幻燈9:【總結】“《憶柳永》”)什麼是經典呢?我想應該是指那些歷經時光打磨和歲月淘洗而依然名之為典範的作品。一曲雨霖鈴,千古離別情。這就是經典的魅力吧!讀這首詞,我們知道,人世間有一種情感叫離別,有一種感覺叫心痛,有一種心情叫相思。字裏

行間瀰漫的是柳永説不盡的離別情,道不盡的相思苦。在這樣的經典裏沉醉千年又何妨!讓我們投入地走進《雨霖鈴》,用我們的深情誦讀向那位偉大的詞人柳永致敬吧!(師生齊讀)

六、拓展應用(幻燈片10)

蝶戀花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闌 通 欄)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閲讀柳永的《蝶戀花》,該詞的詞眼是什麼?是怎麼表現的?

詞眼是“愁”。

第一,通過動作寫“愁”。(登樓。因愁登樓,登樓更愁)

第二,通過意象、環境寫愁,借景抒情。(風,草色,煙光,殘照。) 第三,通過生活行為寫愁。(疏狂,對酒,強樂)

第四,通過人的形象寫愁。(衣帶漸寬)

《雨霖鈴》教案篇3

教學目標:1. 反覆誦讀,流暢背誦,感知次詞的聲韻之美

2.學習借景抒情、虛實結合的手法

課時安排:1課時

一. 播放音樂

趙薇的《離別》

二. 導入:關於離別的詩句

1.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2.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3.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4.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

5.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6.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李叔同《送別》

三.背景介紹

這首詞的基調格外低沉。作者當時由於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壓抑,決定離開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從此將不能跟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愛的慰藉,更覺得痛苦萬分。這首詞就集中地反映了他這種複雜的心情。

四.“雨霖鈴”詞牌名的由來

“雨霖鈴”原為唐教坊曲名。相傳唐玄宗因安史之亂入蜀,路上發生兵變,楊貴妃死。當時陰雨連日,棧道中聞鈴聲,無比悽切,作《雨霖鈴》曲以寄託離恨。宋代人依舊聲填詞,遂為詞牌。

五.聽錄音並正音

六.學生齊聲朗讀

七.分析詞

(一)整體感知

1.問生:同學們,你們聽了錄音且自己讀了一遍,本詞的基調是什麼?(感受是什麼)

淒涼、傷感、悲涼、憂傷、痛苦

2.本詞寫的是什麼內容?————離別

3.本詞按什麼順序來寫的?————時間順序

4.那麼離別可以分為幾個階段?————離別時、離別後

5.在腦中想象別時、別後的情景,並還原成語言描述出來。

(二)老師簡單串講詞

使學生理解詞的大意

上片:離別時的情景

下片:離別後的情景

(三)拓展

問生:本詞好在哪裏?哪幾句話能引起你的共鳴?

1.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這二句寫:當登舟分袂之際,兩個人手拉着手兒,含淚相視着,大約是想把心上人的面容身影再最後一次深深地印進記憶之中去吧。此時此地,他們心裏該有多少話啊,然而卻只是默然相對,誰也再説不出一個字來,而他們相互真摯深沉的愛和內心極度的痛苦卻正是通過這彼此極力抑制着的無言的哽噎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體現。一個“竟”字,突出地強調了這種極為矛盾複雜的感情表達方式。蘇軾在悼亡詞《江城子》裏,這樣寫他夢見了死去十年的妻子:“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粧。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異曲同工,也具有特別能打動人心的藝術力量。“此時無聲勝有聲”“一切盡在無言中”

2.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多情”是指多情的人。自古以來,多情的人都是感傷離別的,更何況是在悽清冷落的秋天時節。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李商隱《無題》詩云:“相見時難別亦難”

3.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三句是膾炙人口的名句。承上面“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一層所開拓出的意境,進一步設想分別後的淒涼處境。今夜喝了別酒以後乘船而行,朦朦朧朧的,酒醒後,將到了什麼地方呢?大概已是拂曉,到了枯楊岸邊,冷風吹面,殘缺的月亮掛在天邊。岸柳,容易使人想起霸陵折柳贈別,且是枯柳,曉風(寒),殘月(冷),景物是孤單單、清冷冷的。景物的清冷,又使人想起昨晚“都門帳飲”、“執手相看”的眷戀之情,更覺得自己形單影孤,前途渺茫,所以這裏雖不言愁,但景物已經打上了詞人濃重的哀傷、悲愁之情,就連詞人的精神狀態都寫出來了。

八.藝術特色

融情於景、情景交融

鋪敍

虛實結合

1. 什麼是虛,什麼是實?

三種説法:(1)現在是實,將來是虛

(2)眼見為實,想象為虛

(3)正面描寫為實,側面描寫為虛

2.分析本詞的虛實結合

上片的別時為實,下片的別後為虛

3.虛實結合的好處————設置情景,留下想象的空間,有回味餘地

九.當堂背誦

《雨霖鈴》教案篇4

一、導入

我國古代文學藝術寶庫中有四顆璀璨的明珠,“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到了宋代,詞進入繁盛時期,並且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藝術流派——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蘇軾,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就是柳永。

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欣賞柳永和他的代表作《雨霖鈴》。

二、 通過朗誦,整體感知。

詞是極具音樂性的詩體,在古代是用來傳唱的。現在雖然樂譜已失,但我們可以通過另外一種方式來體會並且傳達詞的情感——朗誦。

自由朗讀。要求:讀出你對詞的感受。

學生讀——學生評價

這首詞寫的是什麼?(感受;原因)——————和心上人離別的傷感。

用詞當中的一句話説————“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三、 通過討論,具體分析。

詞人是如何來寫離別情的呢?(以學習小組的形式討論)

(用語言表達你的看法。)

(一) 典型環境

寫景。

寫了什麼景,傳達了什麼情感。(請舉例説明)——還有哪些景,投影

1、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學生回答,並補充。

提示:寒蟬——什麼時候的蟬?為何不是夏天?叫聲如何?

初秋,生命將終時的寒蟬的淒涼叫聲。

長亭——是什麼地方?

分別的地方;“長亭外,古道邊”;是分手處,傷心地。

驟雨——詞人希望這樣嗎?

難受,雨天留人日,雨停得啟程去遠方,不得不分別。

(想象畫面)在一個清秋的傍晚,大雨剛剛停歇,耳畔是寒蟬淒涼的叫聲,面對着長亭古道,一對相愛的人就要離別了。

你體會到了什麼情感?——用你低沉的聲音為大家演繹一下。——評價,指導。

2、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學生回答。

提示:“念”——想象之景。虛實相生。

景象——浩渺的江面,沉沉的暮靄,空闊的楚天。

“闊”“舒”——對比《水調歌頭游泳》“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這裏是空闊,使人感到惆悵憂傷。

情——是和情人離別的久遠,是前途的暗淡。

你體會到了什麼情感?——用你輕柔的聲音為我們演繹一下。——評價,指導。悽切中有蒼茫。

3、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學生回答。

提示:楊柳——諧音“留”。古人折柳相送表示離別難捨。“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送元二使安西》(大學聯考之後)

曉風——什麼時候的風?感受?秋日拂曉的風是微涼的。心境更涼。

殘月——

酒醒——因愁而喝酒,酒醒卻更添愁緒。“借酒消愁愁更愁”。

你體會到了什麼情感?——用你粗壯的聲音為我們演繹一下——評價,指導。(似乎有體會)

4、小結:柳永通過選取典型的.景物——寒蟬、長亭……,無一不在烘托、渲染離別的傷感之情。沒有一個字寫情,卻又無處不再寫情。這種表現手法我們稱——情景交融。

5、拓展延伸——柳永《蝶戀花》(投影);杜甫《旅夜抒懷》

問題:描繪了什麼圖畫?表達了什麼情感?

(二) 典型細節

提示:如果我要用一幅畫來展現男女主人公的離別,你覺得給這幅畫旁配上哪兩句詩最好呢?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此句甚妙,妙在何處?(討論)

提示:執手——為什麼不是擁抱?手連着心。愛情的美不是“我愛你”,而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淚眼——有淚,但又沒有哭出來?

竟——説明想不想哭?為什麼想哭卻沒有哭出來?

傷心到極處,沒有辦法哭出。是“此時無聲勝有聲”,是“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是離別悲痛心情的再現。是一種內斂的情感表達,是婉約。

總結:作者選取了離別時典型的細節——執手、淚眼、飲酒……來展現離別的傷感。

誰朗誦?要求:效果要好。

(三) 齊讀。

我一直在思考,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標準來評判我們是否已經真正報我了一篇文學作品。我覺得大家可以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在讀文學作品的時候,我們的心是不是和作者的心以同一個頻率在跳動,我是否被感動了。你感動了沒有?(感動了)

一起朗誦,用聲音來傳達感受。

理解後的朗誦真的不一樣啊。

四、比較不同。

柳永和蘇軾開闢了詞的豪放和婉約兩種不同的風格。

如果我請你從他們的詞中各選一句來表現他們各自的風格,選哪兩句?

“大江東去”

“楊柳岸曉風殘月”

《雨霖鈴》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 感受詞中濃濃的別離之情。

2. 鑑賞名句,理解善於鋪敍、融情與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點。

3.分析意境,提高學生理解和鑑賞詞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把握意象,探究意境,體味情感

教學方法:感悟法、鑑賞法、討論法

教具:多媒體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江淹;“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

李白;“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柳永: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二、 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 誦讀、感悟

學古詩詞貴在誦讀。只有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才能體驗詞人的情感,進入詞的意境,從而獲得獨特的審美享受。

(一)學生結合註釋自由誦讀。

(二)聽朗讀錄音。體會本詞的情感。

(三)理思路,分層次。

柳詞善於鋪敍。為把個人的離別之情寫得纏綿悱惻、哀婉動人,本詞從時間和地點上進行了鋪敍,不僅寫了離別之際,而且寫了離別之前,甚至還設想了離別之後;不僅寫了眼前之景,而且寫了想象之景。請從時間的角度為本詞劃分層次。

(四)分層指導誦讀。

1、 別前:[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2、 前三句借用哪些意象,勾勒出怎樣的意境?

寒蟬、長亭、驟雨;重在勾勒環境,烘托淒涼悲苦的氣氛。

2、別時:[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極寫餞別心情,借酒消愁卻無緒飲酒。真是“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兩情依依、難分難捨之際,客船不斷催促。

讀出依戀-矛盾、痛苦、無奈、埋怨。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細節描寫。離別之痛淋漓盡致,令人肝腸寸斷。“執手”能換成“牽手”或“握手”嗎?牽手:和朋友散步時一般會牽手,心情是愉悦的,與這首離別詞的情境不符。握手:用一隻手握,經常只是出於禮節的需要而已,達不到離別時傷心動魄的程度。表情:“淚眼”,兩人相對手握手,眼對眼,淚眼婆娑。“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看斷腸人”。

語言:“竟無語”,此時無聲勝有聲。縱有千言萬語,也被內心巨大的痛苦所淹沒了。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蘇軾〈〈江城子〉〉)

“欲語未先流。”(〈〈五陵春〉〉)

“欲説還休。”(李清照〈〈鳳凰台上憶吹簫〉〉)

情感的高潮:悲傷、悽楚、痛苦。

3、別後:

柳永不僅善於鋪敍,在鋪敍時還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既寫眼前實事實景,更寫別後想象之事之景。對分別以後的情況,柳永想象了哪幾幅畫面?如何誦讀?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詩句中用到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樣的意境?

借浩渺迷茫的煙波表現黯淡的離愁。那千里煙波之上是沉沉暮靄,沉沉暮靄之上是空闊的楚天,無邊廣漠之中,漂流而無所止的一葉小舟,小舟裏面是孤寂的行人,以及行人無比寂寥的內心。

“秋正緊,添離索;天正遠,傷漂泊。”

“千里雲峯千里恨,萬頃波濤萬頃愁。”

孤獨、迷茫、痛苦、無奈。]

[今宵酒醒何處?揚柳岸,曉風殘月。]

“千古麗句”“古今俊句”

(俞文豹〈〈吹劍錄〉〉雲:“東坡在玉堂日,因問: 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1) 聯繫特定的情境

畫面出現在酒醒之後,離人借酒消愁,帳飲時已然無緒,更何況酒醒之後?詩人此時,前晚“執手相看淚眼”的圖景依然鮮明地印在心上,面前路是“千里煙波”,繼續前行離愛人越來越遠,可以想見他的心情。“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2)感受典型意象藴涵的情感

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古人有折柳送行的習慣。“昔我往已,楊柳依依”,折柳送行,寄託眷眷之情。另外,“柳”“留”諧音,折柳贈人有挽留之意。所以古代文人寫離別之情,往往要寫到楊柳。“客舍青青柳色新”,“年年柳色,霸陵傷別。”“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明寫眼前景,暗寫別時情。清秋的風是涼的,恰合別後心境的淒涼。殘月清冷形象暗合冷落之感。詩人寓景於情,借景傳情,以風之涼、月之殘透露離情別緒。

(3)結合全詩旨趣

這首詩的主題句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江淹在〈〈別賦〉〉中説:“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柳永把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詩中,又擴大了這種感受,以“更那堪”襯托自己的離情比古人更深。這兩句敍述全篇本意,是詞的全文。“今宵酒醒何處”兩句點染本意,將詞人的立意渲染為一副清秋羈旅圖。“楊柳岸”“曉風”“殘月”三個典型意象“列錦”式的組合在一起,引起讀者無盡的想象和遐思。這兩句詩暗合旨趣,畫面生動,誘發想象,引起共鳴,因此成為千古麗句。

淒涼、冷落、優美、悽情與麗景的統一。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

以樂景寫哀。以喜襯悲,欲揚先抑。鍾情之殷,離愁之深。照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倍沉痛楚。

聲音有意無意揚起,讀出對比。

三幅畫面之間有何聯繫?

三幅畫離分別時刻越來越久,越來越遠,畫面由淒涼到悽麗再到美景,表示無論時間和空間如何變化,無論將來多麼順利,離愁和相思都不會因此而減少。真是“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更生”,“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傷別”為人類的一種普遍的情感,從個別到一般,得出一條人生哲理:“多情自古傷離別”。自古而然,且是由於多情的緣故,似有自我安慰之意,實為宕開一筆。“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冷落清秋之節的離別更是令人難以忍受,開拓了詞的境界,深化主題,極寫離別之痛。

歸納藝術手法:

離別,不是“別時容易見時難”,而是“相見時難別亦難”。這本是柳永在彼地的個人情感,卻讓世世代代的讀者為之動情,為之流淚。除了與柳永的自身的特殊情感經歷有關之外,還與他採用的藝術手法相關:

(1) 善於鋪敍,告別過程逐層展示,離別之痛漸次加深。

(2) 融情於景,“傷離別”與“清秋節”重筆倍寫,便有了雙重悲劇性。

(3) 虛實相濟,眼前實景實事實情與別後虛景虛事實情相結合

四、總結

1、自由朗讀,再次體驗詞人情感。

2、小結:詞的上下片用特定的意象渲染了悽清的氛圍,既寫了眼前的離情又寫了未來的傷感。“一切景語皆情語”,在情與景的交融中,演繹了一曲悽婉纏綿的離別之歌。

別前——勾勒環境

板書: 別時——描繪情態

別後-——刻畫心理(煙波暮靄、曉風殘月、良辰美景)

意象——意境——情感(鑑賞方法)

《雨霖鈴》教案篇6

學習目標

1、繼續感悟婉約詞風。

2、品味語言,理解意境,從而體味其中濃濃的離愁別緒;

3、體味情景交融、虛實相濟的藝術特點。

4、背誦全詞。

學習方法

1、因聲求氣,以聲傳情;

2、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一、知人論世:

柳永,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原名三變,人稱柳三變,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其詞鋪敍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雨霖鈴》《八聲甘州》《望海潮》等。

二、文體知識:

1、婉約詞:詞的一種流派,在取材上,多寫兒女之情、離別之意;在表現手法上,多用含蓄的方法表現情緒。代表詞人有柳永、李清照、晏殊、李煜等。

2、“雨霖鈴”詞牌簡介:

“雨霖鈴”,原為唐教坊曲名。相傳唐玄宗因安史之亂入蜀,到斜口,霖雨連日,他經過棧道耳聞鈴聲無比悽切,勾起往事,當時,楊貴妃已死,於是創作此曲悼念楊貴妃寄託哀思。可見,這一詞調悲愴低迴、悽楚欲絕。宋人倚舊聲填詞,遂為詞牌。

三、寫作背景:

雨霖鈴是一首寫別離之情的佳作。當時柳永雖中了進士,但只做了個工部屯田員外郎,是個地方官,仕途不順。再加上要離開心愛之人去赴任,一想到從此將不能跟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心情鬱悶,更覺得痛苦萬分,就揮筆寫下了這首詞。這首詞的基調格外低沉。

四、文本探究:

1、找出這首詞的主旨句,概括本詞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概括上下闋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3、“一切景語皆情語。”這首詞中哪些語句是景語?哪些語句是情語?

4、欣賞文中寫景的文字

(1)“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2)“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3)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5、本詞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

6、本詞是如何做到虛實結合的?

五、練習鞏固:

1、《雨霖鈴》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柳永本是南方人,在汴京仕途失意,內心充滿惆悵,決計離京赴外地。但一想到要與戀人分別,將失去愛的慰藉,更覺悽苦萬種,無以名狀。

b、全詞基調極其低沉。詩人又善於藉助人物的神態來烘托心情,如“執手相看淚眼”“無語凝噎”等,使低沉的基調更顯低沉。

c、詩人擅長移情於景,擅長渲染氛圍,使人物情感明朗化。像“對長亭晚”與“蘭舟催發”,都是情化了的語言,產生了鮮明的美學價值和誘人的魅力。

d、詩人充分發揮想像,進行了精心構思。上闋面對秋天的傍晚,乃是實事、實景、實情;下闋設想別後情景,無疑為虛寫。全詞正是運用這種實虛結合的手法,塑造了完美形象,提高了藝術品位。

2、閲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下列問題。

八聲甘州(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粧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1)上闋的景物描寫對抒發感情有什麼作用?

(2)簡析“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