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雨霖鈴》教案7篇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雨霖鈴》優秀教案分享"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4.25K

這篇文章是關於《雨霖鈴》的教案,該文介紹了該文學習的目的、內容、方法等一系列信息。希望通過這一教案的分享,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這一經典古詩,併為教育教學工作者提供有益參考。

《雨霖鈴》教案7篇

第1篇

1.知識和技能 感知作品內容,體會詞中悽清的意境和哀傷的離愁。

2.過程和方法 通過朗讀、意象來掌握寫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詞人傷離別的愁緒,培養健康、敏鋭的審美情趣。

經過必修一至必修三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鑑賞詩歌的方法,能夠在瞭解作者、寫作背景的基礎上,結合對意象、意境的分析,通過煉字、煉句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和詩歌的主題。因而教者的主要任務便成了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作者情感和詩歌主題,挖掘詩歌的深層意藴。

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仁宗景祐元年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他通曉樂律,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是以描寫城市風貌見長的婉約派代表詞人。

柳永對北宋詞的發展有重要的貢獻和影響,對後來的説唱文學和戲曲也有很大影響。柳詞在宋元時期流傳最廣,相傳當時“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更多的時日跟歌妓們一起過着依紅偎翠、淺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瞭解這些歌妓們的生活,深切同情她們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雨霖鈴》便是其中為世人所傳誦的一首,被稱為“宋金十大麴之一”。

(1)聽了這首歌,你覺得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呢?

明確:上闋寫詞人和他心愛的人分別的情景,下闋是詞人想像別後羈旅生活的情狀。

1、詞的上闕描寫了詞人柳永與自己的戀人分別時的情景,請大家找出一個最能打動人心的細節,並體味它的妙處?

明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戀人之間,聚散依依,生離死別,執手相看,傷心淚流,千言萬語,塞滿了喉嚨擠滿了牙縫,卻不知從何處説起。真可謂是“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是“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是“流淚眼對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

2、柳永為了渲染這種離別的相思愁苦,精心選取了那些景和物作為背景呢?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情景交融、寓情於景。這一句表面上看來是單純的寫景,實際上是烘托氣氛,抒發情感。

3、品味“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中“念”字的精妙之處。

明確:一個“念”字,上承“凝噎”,下啟“千里”,由實到虛。別後茫遠、孤寂之境,着實令人不堪設想,難捨難分之情悽婉動人。

4、“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有三個字點明瞭這首詞的主旨,是哪三字?

明確:“傷離別”。自古以來,多情的人,都會因為離別而感覺到悲傷。離別本來就是人生中令人悲傷難過的事,更何況正處在冷落的清秋時節呢!這是詞人在直抒胸懷。

5、明代詞評家賀裳稱柳永這首詞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千古俊句”,你認為這一句中詞人選取了哪三個比較典型的意象?試分析。

楊柳:古人有折柳送行的習慣。“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折柳送行,取其依依之態。“柳””留”諧音,折柳贈人有挽留之意。所以古代文人寫離別之情,往往要寫到楊柳。

曉風:秋日的風是涼的,秋天早晨的風更涼,恰合別後心境的淒涼。

“楊柳岸”“曉風”“殘月”本是無情物,但在滿心愁緒的詞人眼中,卻都成了“情語”。

6、“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良辰好景為何是虛設?千種風情怎麼會無處傾訴呢?

明確:在這裏,詞人想到,從此離去,將要一年之久,在這麼漫長的日子裏,再好的'良辰,再妙的美景,沒有知心人相伴也是形同虛設。就算有千種深情,萬般愛意,又向誰去説呢?只有獨對清風冷月,望空興歎,為伊消得人憔悴了。這樣,詞人就在令人灑淚傷情的抒寫中,結束了全詞。

小結:本詞是一支哀婉纏綿的離別歌,詞人寓情於景,於寒蟬、長亭、驟雨等意象中寄託了哀怨惆悵的別情,情景交融。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離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明確:“草色煙光”寫春天景物極為生動逼真。春草鋪地如茵,登高下望,在夕陽的餘輝下,閃爍着一層迷濛的如煙似霧的光色。這本是一種極為萋美的景象,但加上“殘照”二字,整個意境便帶上了一層感傷的氛圍。

2、王國維在《人間詞語》中談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被他借用來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請結合此詞,説説這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衣帶漸寬”二句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願為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與憔悴。“終不悔”,即“之死無靡它”之意,表現了主人公的堅毅性格與執着的態度.

《雨霖鈴》教案7篇

第2篇

1、通過訓練鞏固詩歌鑑賞的能力,掌握詩歌鑑賞的簡單方法。

2、通過朗讀品味情感,分析作者用通過景物塑造意境表現情感的借景抒情、虛實結合藝術手法。

古代曾有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的説法。但生活是現實的,人的一生中不可能都是順境總要經歷一些磨難與坎坷,悲傷與離別,尤其是離別,南朝的江淹在他的《別賦》中寫道:“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家人團聚是幸福的,情人相會是甜蜜的,朋友相逢是欣喜的,然而一旦這些頃刻間就要離你遠去的時候,你會怎麼樣呢?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柳永的《雨霖鈴》就是一首寫離別的詞,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情感世界。

1作者: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排行第七,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其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他的詞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對宋詞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詞集有《樂章集》。

2創作背景: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適途坎坷不濟,更多的時日跟歌伎們一起,過着依紅偎翠、淺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瞭解這些歌伎們的生活,深切同情他們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雨霖鈴》便是其中為世人傳誦的一首。這首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城(現在河南開封)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別離情景。

3詞牌:《雨霖鈴》,唐太宗時教坊大麴名,後用為詞調。霖,一作“淋”。馬嵬兵變後,楊貴妃縊死,在平定叛亂之後,玄宗北還,一路戚雨瀝瀝,風雨吹打皇鸞的金鈴上,玄宗因悼念楊貴妃而作此曲。《碧雞漫志》卷五引《明皇雜錄》及《楊妃外傳》雲:“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彌旬,於棧道雨中聞鈴,音與山相應。上既悼念貴妃,採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時梨園弟子惟張野狐一人,善篳篥,因吹之,遂傳於世。”這也就是詞牌《雨霖鈴》的來歷。

(1)本詞寫於哪個季節的哪個時間段,當時的氛圍是如何的?

上片:離別時難分難捨的心情(融情入景,虛實相生)

上闕寫的.是一個秋天的傍晚,詞人和他心愛的人在長亭分別時依依不捨的情景。下闕緊承上闕是詞人想象別後的情狀,小船臨岸,詞人酒醒只見習習曉風吹拂楊柳,一彎殘月掛在天空。詞人想到這一別後自己的萬千風情竟無人可説不禁感慨萬分。

要點:“自古”二字把自己的感情賦予普遍的意義,自古以來多情的人為離別而傷心,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下句又推進一層,更何況我在這冷落淒涼的秋季,要和戀人痛苦分別,所以説“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①選取楊柳、風、月這三件最能觸動離愁,象徵離別的典型景物,集中在一起,構成為一幅悽清的畫面,最能勾起離人對往事的回憶,讓人倍感孤單,產生共鳴。

“楊柳岸 ”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習慣。柳””留”諧音,折柳贈人有挽留之意。“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所以古代文人寫離別之情,往往要寫到楊柳。“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曉風” 古人出行多在黎明時分登程送別,曉風意味着離別。清秋的曉風是涼的,和人淒涼冷落的心境相吻合。

“殘月” 圓月象徵團圓,而殘月相對而言就是離別了。殘月清冷的形象暗合悽清冷落之感。

畫面出現在一個特定時刻裏——“酒醒”之後,離人借酒消愁,但舉杯消愁愁更愁,帳飲時已經無緒,更何況酒醒之後?詩人此時,昨晚“執手相看淚眼”的情景尚歷歷在目,而自己卻在“千里煙波”之外,離愛人越來越遠,“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生活中我們也遇到過別離,結合學習本詞的感受談談你對別離的看法。

“寒蟬” “長亭” “驟雨”詞人一開頭就捕捉到有特徵的秋景來渲染氣氛,“寒蟬”透着秋意,而蟬的叫聲更讓人感覺的悲涼,驟雨過後天氣陡然變涼,更使人感到悽切冷落,所以這首詞不僅交代了離別的時間、地點、更是在寫心情。

詞的上闕除“念去去”二句寫的都是眼前的實景實事,已經淋漓盡致地寫出了詞人和他心愛的人不忍分別而又不得不分別的心情;下闕對別後生活的設想,則是虛寫了。虛寫中所着意描寫的是詞人孤單寂寞的心情,連良宵好景也排遣痛苦。讀完下片回過頭來看上片,便會懂得詞人和他心愛的人之間的感情是多麼的深厚,的確是難捨難分啊!

總結:這首千古名詞,通篇圍繞“傷離別”三字構思: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境;次寫離別之時,重在描摹情態;再寫別後想象,重在刻畫心理。全詞情景交融,詞韻諧婉,情深意摯,悽楚動人,具有極強的婉約美,不愧為宋代詞壇上的一件精品。

1 柳條折盡花飛盡, 借問行人歸不歸。(《送別詩》 [隋]無名氏 )

2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3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別董大》 [唐]高適 )

4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

二比較閲讀《雨霖鈴》與《念奴嬌·赤壁懷古》(南宋俞文豹《吹劍錄》中雲“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嘗試歸納出豪放派與婉約派的不同特點。

第3篇

本單元選取的是四位着名詞人的作品。四人中蘇軾和辛棄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傑出的女詞人,四人在詞壇上都佔有一席之地。教材編者可謂用心良苦,編選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詞來學習,通過比較,使學生了解完全不同的兩種詞風,進一步體會四位詞人不同的創作風格。

本單元教學課上努力做到學生、教師、編者和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與交流,在學生理解詞的內容後,教給鑑賞詞的方法。通過鑑賞,體味詞中表達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傳情達意的,進一步瞭解詞的特點和寫法(情景交融、點染、白描、疊字等),讓學生在學習後對詞的鑑賞建立一個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因為必修五模塊已沒有古典詩詞的學習內容,所以本單元的學習還應引導學生對鑑賞古典詩詞的一般方法進行總結,為以後進行詩歌與散文系列模塊的選修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首詞是宋代婉約派的代表作。這首詞寫的是才情卓着、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的柳永離開都城汴京(現在河南開封)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的別離情景。以“離情”為線索,用白描、鋪敍、點染的手法,細緻地描寫了情人話別時留戀難捨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鬱悶心情,景中見情,以情帶景,是柳永的代表作。其中的“楊柳岸曉風殘月”被譽為千古名句。

?教學大綱》要求“培養學生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啟迪”。根據教材特點及《大綱》要求,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1、瞭解婉約派的主要特徵;2、瞭解柳永及“雨霖鈴”詞牌。

能力目標:1、初步掌握鑑賞詞的基本步驟和方法;2、理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3、理解虛實結合的藝術表現手法。

情感目標:培養對古典詩詞的熱愛及純正的文學趣味。

教學重點為:1、“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2、理解虛實結合的藝術表現手法。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的學生,對詞這種體裁併不算陌生。在國中時已有接觸,必修一學過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感受了詞的語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較淺的層面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教師應善於啟發,相機誘導,教學才能獲得成功。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學本身就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據此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啟發誘導式教學法;2、學生討論與教師點撥相結合的方法。

葉聖陶説:“‘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着‘講’,‘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着‘教’。”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授之於魚”,更要“授之於漁”。據此,學習這篇課文,教會學生1種學習方法:學習名句鑑賞法——易詞造意法。

此外還靈活運用提問法、討論法、練習法和板書圖示法。

整體把握察內容,再現意境體詩情,易詞造意賞名句,熟讀背誦多識記。

宋詞作為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學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提及宋詞,不能不提到婉約詞的代表人物柳永;而提及柳永,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鈴》。這是一首飽含了千種風情的別離詩,人生無常,聚散不定,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苦痛。自古以來,分別都是痛苦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形形色色的分別,無不貫穿着一個主題:分別痛苦。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北宋婉約派代表詞人柳永的.“雨霖鈴”又是怎樣寫“別”的呢?

作者柳永才情卓着,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早年屢試不第,生活窮困潦倒,處世抱着一種玩世不恭的態度。更多的時日跟歌伎們一起,過着浪蕩自由、淺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瞭解這些歌伎們的生活,深切同情他們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雨霖鈴》便是其中為世人傳誦的一首。這首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城(現在河南開封)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別離情景。

3.學生放聲朗讀,自行品味。要求:讀準字音,熟悉內容,把握感情,注意語調、節奏,熟讀成誦。

教師點撥名句,深化學生理解:(視學生掌握情況決定詳略分析)

寒蟬淒涼急促第叫着,面對着長亭,正是傍晚的時候,急雨剛剛停歇。

分析:起筆用融情入景、以景襯情的手法不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點,寫出所見、所聞、所感,而且醖釀出足以出動離愁別恨的氣氛和情調。試想:在樹上寒蟬悽切的叫聲裏,在暮色蒼茫而又冷清的景象中,送別時面對長亭,該是多麼動人愁思的境界啊!就在這個時候,陣陣驟雨,剛剛收住了雨腳,好朋友啊,就要走了!這時節,動人的愁思將怎樣地抒發出來呢?

問1、情人的離別,照我們當下的情形,一般採取怎樣的方式?為什麼作者在這裏用“執手”?為什麼不用“吻別”“擁別”“話別”或是“揮手告別”甚至是“揮着手絹”等方式。

學生可能只會注意到作者當時沒有現在開放,不可能“吻別”“擁別”。但這種理解是淺層次的,教師要誘導從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角度去理解,“執子之手,與君偕老”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牽手”,此處“執手”一方面寫出其“不捨”,另一方面,“執手”這一動作大膽直接,充分體現了柳詞“俗”與“直”的一面。

此處用人物的動作表情來揭示內心活動,大膽率直,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問3、既然是“沉沉的暮靄”為什麼“楚天”卻會“闊”呢?這不矛盾嗎?

採用討論的方式,可由學生先提出可供置換的意象或詞語,再進行比較,品評。

此詞不是簡單的寫離情別意,而更多的滲透了作者的“前途黯淡,歸期渺茫,命運難測”的身世之感。這一點是學生最容易忽視的。

典型意象:酒、柳、風、月“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問1:明代詞評家賀裳稱,柳永此詞中有一“千古俊句”,是哪一句呢?

問2:看似尋常的兩句詞,何以冠以“千古俊句”?改為“今宵酒醒何外,芳草地曉風殘月”如何?

如學生有困難可稍作解釋“名句”的特徵,可用流行歌曲中的名句類比。

此環節需要相機點拔,學生很有可能出現“有所感卻説不出”的情況。要通過誘導讓其品出名句的魅力所在。

明確:上片:離別情景,以實寫為主;下片:想象別後情景,以虛寫為主。

建議由學生討論,找意象。學生對意象的分析只要扣住主旨,言之有理即可。對學生未分析的意象,教師可適當提示補充。

人生無常,聚散不定,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苦痛。長亭送別,執手相看,柴門扶杖,汽笛聲催,生命總在演繹着悲歡離合的故事,而當我們輕輕敲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不經意間就會發現一個個悽婉纏綿的動人故事,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了柳永的詞《雨霖鈴》,感受作者了筆下哀婉動人的感情,想必也會有某種特別的感受,寫下來吧。

2、比較《雨霖鈴》與《念奴嬌?赤壁懷古》,體會兩首詞的不同風格。

3、描寫“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場景,不少於100字

第4篇

2. 鑑賞名句,理解善於鋪敍、融情與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點。

學古詩詞貴在誦讀。只有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才能體驗詞人的情感,進入詞的意境,從而獲得獨特的審美享受。

柳詞善於鋪敍。為把個人的離別之情寫得纏綿悱惻、哀婉動人,本詞從時間和地點上進行了鋪敍,不僅寫了離別之際,而且寫了離別之前,甚至還設想了離別之後;不僅寫了眼前之景,而且寫了想象之景。請從時間的角度為本詞劃分層次。

寒蟬、長亭、驟雨;重在勾勒環境,烘托淒涼悲苦的氣氛。

極寫餞別心情,借酒消愁卻無緒飲酒。真是“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兩情依依、難分難捨之際,客船不斷催促。

細節描寫。離別之痛淋漓盡致,令人肝腸寸斷。“執手”能換成“牽手”或“握手”嗎?牽手:和朋友散步時一般會牽手,心情是愉悦的,與這首離別詞的情境不符。握手:用一隻手握,經常只是出於禮節的需要而已,達不到離別時傷心動魄的程度。表情:“淚眼”,兩人相對手握手,眼對眼,淚眼婆娑。“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看斷腸人”。

語言:“竟無語”,此時無聲勝有聲。縱有千言萬語,也被內心巨大的痛苦所淹沒了。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蘇軾〈〈江城子〉〉)

柳永不僅善於鋪敍,在鋪敍時還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既寫眼前實事實景,更寫別後想象之事之景。對分別以後的情況,柳永想象了哪幾幅畫面?如何誦讀?

借浩渺迷茫的煙波表現黯淡的離愁。那千里煙波之上是沉沉暮靄,沉沉暮靄之上是空闊的楚天,無邊廣漠之中,漂流而無所止的一葉小舟,小舟裏面是孤寂的行人,以及行人無比寂寥的內心。

(俞文豹〈〈吹劍錄〉〉雲:“東坡在玉堂日,因問: 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畫面出現在酒醒之後,離人借酒消愁,帳飲時已然無緒,更何況酒醒之後?詩人此時,前晚“執手相看淚眼”的圖景依然鮮明地印在心上,面前路是“千里煙波”,繼續前行離愛人越來越遠,可以想見他的心情。“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古人有折柳送行的習慣。“昔我往已,楊柳依依”,折柳送行,寄託眷眷之情。另外,“柳”“留”諧音,折柳贈人有挽留之意。所以古代文人寫離別之情,往往要寫到楊柳。“客舍青青柳色新”,“年年柳色,霸陵傷別。”“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明寫眼前景,暗寫別時情。清秋的風是涼的,恰合別後心境的淒涼。殘月清冷形象暗合冷落之感。詩人寓景於情,借景傳情,以風之涼、月之殘透露離情別緒。

這首詩的主題句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江淹在〈〈別賦〉〉中説:“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柳永把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詩中,又擴大了這種感受,以“更那堪”襯托自己的離情比古人更深。這兩句敍述全篇本意,是詞的全文。“今宵酒醒何處”兩句點染本意,將詞人的立意渲染為一副清秋羈旅圖。“楊柳岸”“曉風”“殘月”三個典型意象“列錦”式的組合在一起,引起讀者無盡的想象和遐思。這兩句詩暗合旨趣,畫面生動,誘發想象,引起共鳴,因此成為千古麗句。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

以樂景寫哀。以喜襯悲,欲揚先抑。鍾情之殷,離愁之深。照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倍沉痛楚。

三幅畫離分別時刻越來越久,越來越遠,畫面由淒涼到悽麗再到美景,表示無論時間和空間如何變化,無論將來多麼順利,離愁和相思都不會因此而減少。真是“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更生”,“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傷別”為人類的一種普遍的'情感,從個別到一般,得出一條人生哲理:“多情自古傷離別”。自古而然,且是由於多情的緣故,似有自我安慰之意,實為宕開一筆。“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冷落清秋之節的離別更是令人難以忍受,開拓了詞的境界,深化主題,極寫離別之痛。

離別,不是“別時容易見時難”,而是“相見時難別亦難”。這本是柳永在彼地的個人情感,卻讓世世代代的讀者為之動情,為之流淚。除了與柳永的自身的特殊情感經歷有關之外,還與他採用的藝術手法相關:

(1) 善於鋪敍,告別過程逐層展示,離別之痛漸次加深。

(2) 融情於景,“傷離別”與“清秋節”重筆倍寫,便有了雙重悲劇性。

(3) 虛實相濟,眼前實景實事實情與別後虛景虛事實情相結合

2、小結:詞的上下片用特定的意象渲染了悽清的氛圍,既寫了眼前的離情又寫了未來的傷感。“一切景語皆情語”,在情與景的交融中,演繹了一曲悽婉纏綿的離別之歌。

別後-——刻畫心理(煙波暮靄、曉風殘月、良辰美景)

第5篇

2、導入別離之情詩詞中歷寫不衰的主題,如我們學過的李白的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商隱的“相見時難別也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今天來學習一首關於離別的詞《雨霖鈴》(板書

2、教師補充: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他對北宋的發展有重要的貢獻與影響,第一他製作了大量慢詞長調,對宋代慢詞的發展頗有影響;第二他發展了詞的表現手法,善於鋪敍、寫景、抒情密切結合,語言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美。柳詞在宋代時期流傳最廣、相傳當時“凡有井水處,既能歌柳詞。”

柳永雖然才情卓著,但一生任途坎坷。這首詞寫的就是他任途失意心情壓抑,決定離開京城到外地去,但又不得不和心愛的人痛苦分離的思想感情。

(三)學生隨錄音帶自由讀全詞理解詞義,在音樂中進入詞所描繪的情境,並使詞的意境在頭腦中浮現出來,從而把握詞的景與情領悟意境。

2、教師示範:一個秋天的傍晚,一場暴雨剛剛停歇,蟬悽切地鳴叫不已,詞人面對着長亭,心情更覺悲涼。京城門外,長亭邊,一個臨時搭建的蓬帳裏他的心愛之人為他送行,兩人面對美酒佳餚卻毫無心情,正在戀戀不捨之際,船伕催促着“開船嘍——開船嘍——。”兩人雙手緊握,淚眼相對,有千言萬語要説卻哽咽着説不出一句話來。詞人想在即將踏上的旅途中只有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霾,空曠的天空。

小結:上篇寫的是一個秋天的傍晚,詞人和他心愛的人在長亭分別時依依不捨的情景。下篇緊承上篇:是詞人想象別後的情狀,小船臨岸,詞人酒醒只見習習曉風吹拂楊柳,一彎殘月掛在天空。詞人現在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總結:全詞淒涼的意境讓我們感覺的濃濃的別離之情。

過度:我們的生活裏也有別離的苦痛,如何把它用文字表達出來。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雨霖鈴》的寫法。

“寒蟬”“長亭”“驟雨”詞人一開頭就捕捉到有特徵的秋景來渲染氣氛,“寒蟬”透着秋意,而蟬的叫聲更讓人感覺的悲涼,驟雨過後天氣陡然變涼,更使人感到悽切冷落,所以這首詞不僅交代了離別的時間、地點、更是在寫心情。

“念”字表明下面的景物是想象、的虛構的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靄,空闊的楚天這些景物在南方是很平常的。可是這些平常的景物注入深沉的情感之後就變得不平常不了。那浩渺的煙波,另人惆悵;沉沉的暮靄讓人壓抑憂傷,那空闊的楚天與愁緒的無邊無際相似。詞人對景物的描寫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這一句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有人拿它代表柳詞。這沒有一個字寫情,而沒有一個字不寫情。李白詩云“年年柳色,灞陵傷別。”自灞橋折柳的故事產生後,楊柳和離別就似乎有必然的聯繫了。借楊柳抒離情成了常用的手法。如白居易“楊葉比愁眉,愁長比柳絲。”因為有這種習俗的存在,所以離別的人一看楊柳就會湧起離愁別緒,因而“楊柳岸”三個字明寫前景,暗寫別時情,顯得含蓄而有韻味。詞中“曉風殘月”也是最能觸動人的感情的事物,温庭筠在一首送別詞裏曾寫過:“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曹植也曾寫過“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秋月的風是涼的,秋日的早晨的風更涼;月光是清冷的.,殘月的光更加清冷,而早晨殘月就顯得特別淒涼。所以曉風殘月給人一種特別濃重的淒涼冷落之感。

這樣在短短的兩句詞裏,作者集中寫了一件最能觸動離愁的事物,集中成為一幅鮮明的畫面,而這幅悽清的畫面又出現在一個特定時刻裏——酒醒之後,離人飲酒為的是消愁,然而“舉杯消愁愁更愁,”更何況是在酒醒之後。

酒醒之後的惆悵和眼前最能觸動離愁的景象交融在一起,這情景是多麼的淒涼難耐的啊!

詞的上片除“念去去”二句寫的都是眼前的實景實事,已經淋漓盡致地寫出了詞人和他心愛的人不忍分別而又不得不分別的心情;下片對別後生活的設想,則是虛寫了。虛寫中所着意描寫的是詞人孤單寂寞的心情,連良宵好景也排遣痛苦。讀完下片回過頭來看上片,便會懂得詞人和他心愛的人之間的感情是多麼的深厚,的確是難捨難分啊!

第6篇

2、品味語言,理解意境,從而體味其中濃濃的離愁別緒;

柳永,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原名三變,人稱柳三變,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其詞鋪敍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雨霖鈴》《八聲甘州》《望海潮》等。

1、婉約詞:詞的一種流派,在取材上,多寫兒女之情、離別之意;在表現手法上,多用含蓄的方法表現情緒。代表詞人有柳永、李清照、晏殊、李煜等。

“雨霖鈴”,原為唐教坊曲名。相傳唐玄宗因安史之亂入蜀,到斜口,霖雨連日,他經過棧道耳聞鈴聲無比悽切,勾起往事,當時,楊貴妃已死,於是創作此曲悼念楊貴妃寄託哀思。可見,這一詞調悲愴低迴、悽楚欲絕。宋人倚舊聲填詞,遂為詞牌。

雨霖鈴是一首寫別離之情的佳作。當時柳永雖中了進士,但只做了個工部屯田員外郎,是個地方官,仕途不順。再加上要離開心愛之人去赴任,一想到從此將不能跟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心情鬱悶,更覺得痛苦萬分,就揮筆寫下了這首詞。這首詞的基調格外低沉。

1、找出這首詞的`主旨句,概括本詞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3、“一切景語皆情語。”這首詞中哪些語句是景語?哪些語句是情語?

a、柳永本是南方人,在汴京仕途失意,內心充滿惆悵,決計離京赴外地。但一想到要與戀人分別,將失去愛的慰藉,更覺悽苦萬種,無以名狀。

b、全詞基調極其低沉。詩人又善於藉助人物的神態來烘托心情,如“執手相看淚眼”“無語凝噎”等,使低沉的基調更顯低沉。

c、詩人擅長移情於景,擅長渲染氛圍,使人物情感明朗化。像“對長亭晚”與“蘭舟催發”,都是情化了的語言,產生了鮮明的美學價值和誘人的魅力。

d、詩人充分發揮想像,進行了精心構思。上闋面對秋天的傍晚,乃是實事、實景、實情;下闋設想別後情景,無疑為虛寫。全詞正是運用這種實虛結合的手法,塑造了完美形象,提高了藝術品位。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粧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第7篇

1、 通過誦讀感受詞的感情,提高審美能力。(重點)

(一)導入:曾經有一段美好的愛情擺在我面前,我沒有好好地珍惜,世上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的話,我會對她説:“我愛你”如果非要加一個期限的話,我希望是,一萬年。周星馳的對白一時被奉為經典,不知有多少痴男怨女為之報不平,為之流淚難過,覺得這便是最大的痛苦。可是今天我要説的是假如有一段美好的愛情擺一對戀人面前,這對相愛的人好好地珍惜可又不得不放棄,這,對戀人來説又是何等的痛苦呢?這對戀人中的男主人公便是那位“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一代情聖,風流才子柳永。他在仕途的失意之際為了生計不得不離開汴京,到處宦遊,以期謀得一官半職,於是又不得不與佳人分離面對着佳人迷離的淚眼柳永肝腸寸斷寫就了這篇纏綿悱惻、哀婉悽美的《雨霖鈴》。

馬嵬兵變後,楊貴妃縊死,在平定叛亂之後,玄宗北還,一路悽風苦雨,風雨吹打皇鑾的金鈴上,玄宗因悼念楊貴妃而作此曲。

1、詞在古代是配樂來演唱的,我認為在音樂的伴奏下來吟唱最能表達詞作者的情感。可惜,原曲失傳了,值得慶欣的是今人重新譜曲演唱彌補了我們的遺憾,請欣賞《雨霖鈴》mtv,請同學們在歌聲中體會這首詞,並談談觀看後的一個整體感受。(同學們聽了這首歌,你覺得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呢?)

明確:濃情厚意從低徊婉轉、一唱三歎的旋律裏汩汩而出,離愁別恨也從悱惻動人、纏綿哀怨的詩意裏幽幽而瀉。“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讓我們在音樂歎惋的餘聲裏走進作者用文字所營造的意境。

2、請學生概括這首詞的內容——在蕭瑟的秋天裏,詞人和他的紅顏知己傷心地告別。

4、作者用什麼樣的藝術手法將傷別離的淒涼哀婉的感情表現出來我們來讀課文。

①寒蟬悽切——要拖音(“切”字為韻腳,韻腳一般要讀得鮮明;尾音讀長更能讀出詞的悽切情感) (本詞中的韻腳有:切、歇、噎、節、月)

②竟無語凝噎——要稍重、稍停,並讀出哽咽之聲、冷澀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④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何處”要讀出疑問語氣,“楊柳岸曉風殘月”應一景一頓,聲斷氣不斷。

⑤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⑥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學生讀出的地方要予以肯定,沒有讀出的地方教師加以補充)

4、學生聽錄音朗讀(好,我們在獨立理解、交流想法的基礎上再來聽名家朗讀,讓自己靜心凝神的去意會語之精妙、情之精誠。)

5、跟讀(聽了因為不同理解而呈現不同風格的幾次朗讀後,我相信大家一定發展或完善了自己原有的想法,那麼就請帶着你新的感悟一起輕聲跟讀)

下面我們回到朗讀前提的問題上來。作者用什麼樣的藝術手法將傷別離的淒涼哀婉的感情表現出來的?

1、請同學們找出借景抒情的語句和直接抒情的語句。

2、提問:大家一起説説,本詞最大的藝術特色是什麼?

3、“一切景語皆情語”,請同學們試着分析這些景語看看這些語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1)“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我們從此句可以看出別離的時間是秋季,地點在長亭外,時間是傍晚。蟬是寒蟬,蟲之將死其鳴也哀,悽切殘聲使人聞之悲涼。此時,人將別,日已晚,雨乍停、蟬聲切。此情此景讓我們想起了那位慷慨悲歌的壯士,他吟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壯士尚且悲傷更何況多情的柳永面對着痴情的戀人而這一別很有可能成為永別。這句詞表面寫景,實際是在寫情,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情別緒的淒涼悲切的氣氛給人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詞情感的基礎。

驟雨初歇,回答了前面的——“對長亭晚”的原因,我們設想他們坐在帳篷裏聽着外面的雨聲會想些什麼呢?(他們多麼希望這雨一直下下去呀……)驟雨初歇又逼出了“蘭舟催發”既然蘭舟催發那自然“帳飲無緒”了。長亭就在不遠處為什麼還要單獨設帳呢?(特別的愛個特別的你……)“執手相看淚眼”妙在何處?為什麼不是擁抱親吻?(眼睛最傳情,還能有比這悽迷的淚眼更讓人心碎的方式嗎? 兩個人手拉着手兒,含淚相視着,大約是想把心上人的面容身影再最後一次深深地印進記憶中去吧。其次,古人表達愛含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多麼詩意的表達方式呀,再次……)“執手”之精妙還在於緊緊地抓住不願鬆開(能否換成握、牽)。“竟無語凝噎”此句妙在何處?(為何無語?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一切盡在不言中。”此時此地,他們心裏該有多少話啊,然而卻只是默默相對,誰也説不出一個字來,而他們相互真摯深沉的愛和內心極度的痛苦卻正是通過這彼此極力抑制着的無言的哽噎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體現。所謂伊人沒有要死要活,可見真正的愛有時需要放手!)

(2)“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這句寫的是眼前真實的景色嗎?從那個字可以看出來?

“念”字,告訴讀者下面寫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遠的意思。這二字用得極好,不願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離人無限悽楚和無奈。“去去”二字連用,顯示出低沉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

詞人用比喻的修辭方法選取了三種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表現了離別的愁緒:如千里煙波,如暮靄沉沉,如楚地天空一樣無邊無際。這三種景物與詞人離別的愁緒有何聯繫?——浩渺無際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與詞人心頭長時間難以排解的愁腸相似;傍晚雲霧濃重的特點與詞人心情的沉重壓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闊遼遠與愁緒的無邊無際相似。這句不僅襯寫了別後悵然空虛的心情,同時也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後迷茫的前程。真是“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啊!

這組景物既然是想象到的那就屬於虛寫(板書)前面寫到的離別時的真實景物就是實寫(板書)

(3)“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請學生先做鑑賞後教師總結)

“柳”是留的諧音。“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柳既是送別的象徵物,又是送別的見證人,如今獨在旅舟上見柳,怎不惹起滿懷離思?

吹送離人的冷風,“殘”字既是對月的描寫,也是作者心情的寫照。圓月如盤,團團圓圓;殘月如勾,殘缺不全。真是“曉風欺弱柳,殘月隱悲涼。”

這幅畫面又是出現在一個特定時刻裏——“酒醒”之後。句中的“醒”字,更提醒了兩個世界的存在——一個過去沉醉的熟悉;一個醒後對面的陌生。離人飲酒,為的是消愁,然而“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詩句),更何況是在“酒醒”之後!試想,柳永此時不過是他離開心愛的人的第二天早晨,“執手相看淚眼”的圖景依然鮮明地留在心上,面對着眼前的悽清景象,

夾岸殘柳,參差拂動於秋風之中:孤舟離人,黯然獨對天邊殘月,悲劇性加上美感,悽清加上麗景,詞人在舒緩而哀惻的聲調中傳遞出一種抑鬱惝況的悽情和煙水迷離的悽美來,這“綺怨”的風味,正是最典型的“婉約”詞的風味。

1、最能觸動離愁的事物集中為一幅鮮明的畫面構成意境,意境就是籠罩着作者主觀感情的畫面。類似的手法我們在那首詩詞裏學過?

明確:《天淨沙﹒秋思》,師生簡析《天淨沙.秋思》的寫景手法。

2、思想跳躍,時空穿越虛實結合的寫法我們還在那篇作品裏學過?

明確:《夜雨寄北》、《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師簡析這兩首詩和本詞相同的地方。

教師小結語:1、一曲《雨霖鈴》道破了天下有情人難捨難分的那一份眷戀和那一腔離恨。陣陣寒蟬,沉沉暮靄,浩浩煙波,淚眼對淚眼,無言對無言,好一幅悽惻委婉、柔腸百結的揮淚圖;一片殘柳,一彎殘月,一葉扁舟,多情的遠行人,孤獨的異鄉客,好一曲深情脈脈、離恨悠悠的絲竹調。真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八戒雲:多情自古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

七、鑑賞詞的意境:讓學生跟據上、下片的內容,分別作一幅畫,然後用自己的話生動形象的描述出來。(有時間讓學生展示,沒時間留作課後作業)

2、以《讀你》為題用第二人稱的寫作手法寫一段話對柳永進行評價。

2.品味詩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詞中優美的意境;

3.學習柳詞中善於點染、鋪敍、融情於景、虛實相生的藝術特點。

1.詞的起源:興起於 ,盛行於 ,並在 發展到高峯。詞即歌詞,指可以和樂歌唱的詩體,即詞是詩的一種,所以又稱“ ”、“ ”、“ ”、“歌詞”等。

2.詞牌和標題: 是一首詞的詞調的名稱,詞的 是詞的主要內容的集中體現。3.詞的分類:

按字數可分為 (58字以內)、 (59—90字)、 (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為 、 、 、 等。(詞的段落叫: 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風格可分為和 。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 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 ,字景莊,後改名永,字 ,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 ”,以畢生精力作詞。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敍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 ”,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一、結合上下片,試分析作者主要從哪些方面來描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從而描繪了一種怎樣的都市生活景象,進而抒發了他怎樣的感情?

二、這首詞的寫作特色主要有哪些?請結合具體詩句簡要分析。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①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②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2.詞人在結構安排上以上闋寫 與 生涯,純以形象,不着議論,到下闕單寫“而今聽雨”時,則 ,力度陡增。

3.這首詞運用 的藝術手法,高度簡練的概括了人生道路上三個不同階段,充分表現了語言藝術的高妙卓絕。

4.根據詞中所寫作者人生三個階段的不同心境,請把三個階段概括為三幅畫面,分別是:

5.作者用“悲歡離合總無情”來概括晚年的心境,如何理解這個句子?

1.品味詩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詞中優美的意境;

2.學習柳詞中善於點染、鋪敍、融情於景、虛實相生的藝術特點。

1.通讀全詞,試找出你認為最能表達作者心緒的一句話。

一、詞的開頭寫到“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作者這樣寫的目的何在?

二、詞裏描寫了那些離別情景?詞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寫的景物有什麼不同?塑造了怎樣的意境?

三、統觀全詞,分析作者運用了那些藝術手法表達自己淒涼哀婉的離別之情?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粧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2)試分析鑑賞“誤幾回、天際識歸舟”,體會其中意境。

a.該詞上闋寫景,景中寓情。特別是“是處”與“惟有”兩句動靜結合,衰榮相對,又藴涵作者的憂愁。

b.該詞下闋抒情。“想佳人”與“爭知我”兩句對照呼應,刻畫出天各一方的一對戀人的相思之苦。

c.本詞情景交融。景是蕭條破敗之景,與姜夔《揚州慢》中所寫之景幾近相同;情是離別相思之情,與《雨霖鈴》中所抒之情別無二致。

d.本詞中“對”“漸”“望”“歎”“爭”等字都一字領起,稍作停頓,然後下接幾字或一句。

1.品味詩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詞中優美的意境;

2.學習柳詞中善於點染、鋪敍、融情於景、虛實相生的藝術特點。

1.通讀全詞,試找出你認為最能表達作者心緒的一句話。

一、詞的開頭寫到“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作者這樣寫的目的何在?

二、詞裏描寫了那些離別情景?詞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寫的景物有什麼不同?塑造了怎樣的意境?

三、統觀全詞,分析作者運用了那些藝術手法表達自己淒涼哀婉的離別之情?

?學習目標】 1、知識和能力:瞭解柳永詞的特點,感受評賞詞的意境、詞的情韻,學習寫景、敍事、抒情相結合的手法; 2、過程和方法:反覆吟詠,感受兩首詞的節奏美、音韻美;感受柳永慢詞的意境美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領會作者的真摯感情和對杭州西湖的熱愛之情。 【學習重、難點】 領悟作者對杭州西湖的熱愛之情;感受詞的意境,情韻;學習將寫景、敍事、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1作者簡介: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崇安(今屬福建)人。景佑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鬱不得志,獨以詞著稱於世。他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其詞多描繪城市生活的繁華,歌妓悲歡、願望及男女戀情,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敍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對宋詞的發展有一定影響。《雨霖鈴》、《八聲甘州》、《望海潮》等頗有名。有《樂章集》。

2 歷來認為,這首《望海潮》是作者獻給兩浙轉運使孫何的。孫何是柳永的友人,當時駐節杭州。文中表現杭州繁華富庶的題旨,是為了稱頌祝願。來日升遷到朝廷做官,雖然杭州城無法帶去,但把這西湖美景繪成圖畫,可帶回京城去欣賞。 相傳,後來金主完顏亮聽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後,便羨慕錢塘的繁華,從而更加強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為此,宋人謝驛還寫了一首詩:“莫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豈知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見羅大經《鶴林玉露》)説金主亮因受一首詞的影響而萌發南侵之心,原不可信。但是,產生這一傳説,卻可以印證這首詞的藝術感染力是很強的。

詞始於唐代,鼎盛於宋代。它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歌調(詞牌)而改變,句子長短不一,所以有“長短句”之稱;又有“詩餘”“倚聲”“填詞”之謂。詞依字數的多少分為小令、中調、長調,58字以內稱小令;59-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稱長調。一般分上下闋。從風格看,宋詞大致可分為豪放與婉約兩派。明代張綖説:“婉約者欲其詞調藴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弘。”本週學習婉約派最有影響的兩位詞人的作品。

一 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全詞,給下列加點字注音﹙a級﹚

參差﹙ ﹚堤沙﹙ ﹚天塹﹙ ﹚ 珠璣﹙ ﹚ 羅綺﹙ ﹚疊巘﹙ ﹚ 嬉嬉﹙ ﹚蕭鼓﹙ ﹚

千騎擁高牙,________,_________。

① 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杭州的繁榮和美麗的?抒發了他怎樣的感情?

② 結尾的幾句寫了什麼內容呢? 最後兩句是寫給誰的?從哪裏可以看出?

這首詞上闋極力讚美杭州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下闋極力描寫杭州黎民百姓安居樂業的生活景象,歌頌了杭州山水的美麗風光,讚美了杭州人民安定歡樂的生活,反映了北宋結束五代分裂割據局面以後,所顯現的繁榮太平景象。杭州的湖光山色令人神往,讀了柳永的這首詞,領略了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美麗的西湖更加令人心曠神怡,相信你一定會有機會領略那裏美好的風光的。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粧樓望,誤幾回、

這是一首抒寫遊子思鄉感情的作品。詞裏把人生漂泊的悲愁,思鄉懷人的悽苦深摯地表現出來。開篇以江天為背景,暮雨瀟瀟,暝色漠漠,一個“灑”字,讓人聯想起利落而過的風聲、雨聲和濤聲。正清秋時節,秋意蕭疏,一番風雨洗罷,凸顯悽清悲涼的氣氛。“洗”字鮮明而精當,讓人回味起韓愈的“長安雨洗新秋出”。

緊接着,作者筆下灑脱而蒼勁地推出一片撩人心扉的秋色:“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從聽覺、視覺,遠景、近景的交疊中傳遞着開闊博大的空間感受,雄渾剛健的音樂震撼。蘇軾曾為此讚賞説,“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蒼涼的秋,幾乎泯滅了一切生機,處處羣芳凋零,落葉紛飛,美好的景物在漫無聲息中無奈地消亡,連浩浩長江,也哽咽失語,默默東流。作者在字裏行間微妙地滲透着遊子登高臨遠的悲慼與感傷。

詞的下半片真切地抒發作者曲折的心情,寫來跌宕多姿,別有韻致。“不忍”二字,逆勢而起,表現內心世界纏繞不解的矛盾。遠望故鄉,回家的念頭總要浮上心頭,難以抑制,卻愈來愈加強烈。自歎近年來漂泊江湖,百無聊賴,空有歸思,有家難回。其間的苦楚和怨艾,欲説還休。作者巧妙地用“何事若淹留”,把多少辛酸、不平和痛切隱在心底。這一筆委婉地刻畫了內在感情,讀來有纏綿,有深悲。由“望”而“歎”,由“歎”而“想”,詞人層次分明地展示一幕幕情景,想到佳人對自己的期盼,由於主客的轉換,場景的拓展,韻味更為醇厚。傳神的家人粧樓顒望,這一幕油然讓人憶起“過盡千帆皆不是”的惆悵和失落。“誤幾回”三字,直白中顯精到,率真而寓深沉,亦是妙筆。結語回到作者的深情訴説,那滿腔的鄉愁和眷念,滿腹的憂傷和悲涼,誰能體味又該如何傾訴呢?

這首詞狀寫景物,不尚藻飾,白描中風神俱現,得大巧之樸,可謂高妙;抒寫情感,流連頓挫,反覆間淋漓盡致,兼動靜之美,可見高超。如果配以諧婉的音律唱歌,必將曼妙纏綿,令人悱惻,使人陶醉。

2. 鑑賞名句,理解善於鋪敍、融情與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點。

多情自古傷離別,________,________。

① 本首詞分為上、下兩闕,上闕主要寫___,下闕主要寫___。

③ 本詞按什麼順序來寫的?那麼離別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④ 分析“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主要渲染了一種什麼樣的氣氛?

⑤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零噎。”體會這句詞的感情。

⑥“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這句話在上闕的結尾表達怎樣的感情,放在此處有何作用?

⑦.“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在這兩句中,有三個字點明瞭這

⑧:“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這是作者設想的別後孤苦無聊的生活情景。請問詞人這裏為什麼説“虛設”?

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這首詞以冷落的秋景作襯托,精心刻畫難分難捨的惜別場景,進而想象別後的離愁別恨,情景相生。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上闕重點在記別,下闕重點在述懷,前後呼應,渾然一體。(詞作在表現離人分別時,通過離別場面的描寫、鋪敍,讓讀者深切感悟離情)。

從這兩首詞中,我們體會了詩人柳永婉約的創作風格,體會了詞的特色。由此得知:詞,聲韻諧婉,意境優美,是我國抒情文學的最高形式之一。大家多去品味詞,增強自身美的感悟力。 柳永的詞,聲韻諧婉,意境優美,清代詞人馮煦曾這樣評價他:“耆卿詞曲處能直,密處能疏,傲處能平,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 希望大家學會聲情並茂地品讀這些優美的文學作品,你定會受益匪淺。

② 本詞有哪些意象的詞?這些意象的詞起到怎樣的作用?

詞的起頭三句點明時間、地點、景物,事件是與自己心愛的人餞別。晚上,陣雨才停,知了發出悽切的鳴叫,長亭送別,叫人如何能夠忍受這離別的痛苦!這蟬鳴助添悲涼,而一開始即道出“悽切”,為這首詞定了調子。這一層展開了一個淒涼的氛圍。“都門”兩句,極寫餞別時的心情,委婉曲折。兩情依依,難捨難分之際,客船卻不斷催促。心理矛盾,欲飲無緒,欲留不得。由此可窺見留戀之情深。“執手”兩句,再加深塗抹,在“執手”、“相看”、“無語”中更使人傷心失魄。這一層極寫留戀之情。以上兩層極盡迴環、頓挫、吞吐之能事,足以使人為之嗚咽。“念去去”以後,則大氣包舉,一瀉千里,似江流出峽,直馳平川,詞亦直抒胸懷。以“念”這一領字帶起,表明是設想別後的道路遼遠,“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靄,遼闊的天空,全是寫景,實際上全含的是情,襯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見無期,景無邊而情無限。換頭以情起,歎息從古到今離別之可哀,“傷離別”點明這首詞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句又將推進一層,更何況我正在冷落清秋的時節呢,這是多麼難以忍受啊!這是把江淹《別賦》中“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和宋玉悲秋的情思兩者結合起來,提煉出這兩句。把古人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詞句中,更賦予以新的意義。“今宵”二句,又進一步推想別後的淒涼,然而景物清麗真切,真象別者酒醒後在船中之所見。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這首詞寫將別、臨別以及別後的種種設想,以白描的手法鋪敍景物,傾吐心情,層次分明,語意明確,絕少掩飾假借之處。尤其是把別後的情景描寫得比真的還真,又以景視之,使人不覺得是虛構的,足見柳永的藝術手法之高妙。所以有人稱其“微妙則耐思,而景中有情。……‘楊柳岸曉風殘月’,所以膾炙人口也。”。”(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又有人認為“‘千里煙波’,惜別之情已騁;‘千種風情’,相期之願又賒。真所謂善傳神者。”(李攀龍《草堂詩餘雋》)這都道出這首詞的妙處的。但我覺得劉熙載在《藝概》中的“點染”之説,更是值得稱述的。

一參(cēn)差(cī)堤(dī)沙(shā)天(tiān)塹(qiàn)珠(zhū)璣(jī)羅(luó)綺(qǐ)疊(dié)巘(yǎn)嬉(xī)嬉(xī)蕭(xiāo)鼓(gǔ)

②“東南形勝”三句從地理條件、悠久歷史來説的,“煙柳畫橋”六句是從風景美麗和人口眾多來説,“市列珠璣”三句是從人們生活的城市的商業發展來看的。(地理位置、歷史傳統、自然景觀、市井面貌、百姓生活);

抒發了對杭州風物的驚歎、讚美、豔羨。對兩浙轉運使孫何的奉承。

③結尾處詞人達官貴人到此遊樂的場景,以達官貴人的不思離去,烘托出西湖之美。成羣的馬隊簇擁着高高的牙旗,緩緩而來,一派煊赫氣勢。詩人筆致灑落,音調雄渾,彷彿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風流的地方長官,飲酒賞樂,嘯傲于山水之間。

詞中“圖將”是指把杭州美景畫出來,“鳳池”指朝廷。這樣一來,此句的意思就十分明顯了。這裏其實暗含對長官日後飛黃騰達、不斷高升的美好祝願。它是作者純粹的奉承之辭。

④本文是慢詞,所以在藝術手法上與小令有所不同。本詞重在用鋪敍的手法,例如“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户盈羅綺,競豪奢”,前面一句是總説,這幾句是對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

④“寒蟬” “長亭” “驟雨”詞人一開頭就捕捉到有特徵的秋景來渲染氣氛,“寒蟬”透着秋意,而蟬的叫聲更讓人感覺的悲涼,驟雨過後天氣陡然變涼,更使人感到悽切冷落,所以這首詞不僅交代了離別的時間、地點、更是在寫淒涼心情。

⑤ 前一句是實寫不忍別離又不能不別的情況。這六個字明顯地寫出地點、動作和情緒,是高度壓縮的精練的寫法。“留戀處,蘭舟催發”,是説正在留戀不捨的當兒,舟子已經催促他出發了。從“催發”中可以看出他們多麼依依不捨。在這時候,真是縱有千言萬語也給喉嚨噎住説不出口了。只有緊握着手,淚眼相對而已。這一形象的刻畫,看來似很簡單,實則是情感的集中表現,是很真摯動人的。這句要讀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⑥ 邈遠之景,襯托出情人相見無期,自己前途茫茫的惆悵;承上啟下,既是總結上闕的離別情景,又是為下闕寫別後情景作鋪墊。

⑦傷離別。詞作下闋一落筆就點明瞭全詞的主題是“傷離別”。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有感情的人,都會因為離別而感;人生當中,什麼最令人痛苦?那就是生離和死別。離別本來就是人生中最令人悲傷難過的事,更何況正處在冷落的清秋節呢!秋天本來是草枯葉落,《雨霖鈴》中,詞人把離別之事與清秋之氣疊加在一起,融合在一起,非常悲苦,再加上特別淒涼,這就使情感的表達更加沉重。正是“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啊。

⑧因為沒有人陪伴,無論怎樣的良辰好景,對詞人來説都是沒有意義的。請大家注意,詞人在這裏只寫到良辰好景,而沒有寫到平常時日。為什麼呢?因為連良辰好景都形同虛設,那平常日子中的度日如年就可想了,在漫長的日子裏,再好的良辰,再妙的美景,沒有知心人相伴也是形同虛設。就算有千種深情,萬般愛意,又向誰去説呢。

七 ①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這首詞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發他離別的傷感之情。

② a 意象:蟬、長亭、雨、蘭舟、煙波、暮靄、楚天晚、楊柳、曉風、殘月;b作用:渲染悽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班級:高一(7)班(找出傷離別,梳理傷離別,品味傷離別)

課前播放阿寶的西北民歌《走西口》,意在民歌和詩詞的對比。

師:《走西口》的基調哀怨但又蕩氣迴腸,老師很好奇,這首歌中的哥哥和妹妹,兄妹間的一次離別怎麼會這樣呢,這是為什麼呢?給老師一個合理的解釋。

生:他們又不是兄妹。是情人間的分別。是情哥哥和x妹妹。

師:是的,的確是情人間的分別。不管是南方的還是北方的不少民歌,率真坦誠,其中的哥哥妹妹可謂是風情萬種。在哥哥妹妹的聲聲呼喚中,感情、理想、願望就像噴薄而出的一團火,燃燒着,替代了流行歌曲中氾濫的“愛”字,沒有“愛”字的愛更讓人神往。在遙遠的宋朝的娛樂圈中,就流傳這樣的段子。

(出示“ 不願穿綾羅,願依柳七哥;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這裏的柳七就是

師:柳永在宋朝算是一朵奇葩,流連青樓,放蕩不羈,奉旨填詞,名聲大,流傳廣,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官位小,死後淒涼,由紅顏歌姬集資埋葬。

師:如今,當21歲柳永站在湯湯的汴河邊,看着楊柳依依,想着別情綿綿,面對自己的知心愛人吟唱出悽美人間的詞作《雨霖鈴》。師生共同朗讀

師:《雨霖鈴》是宋朝流行音樂排行榜中經典歌曲。這首歌曲的主題是什麼?用文章中的詞語來回答

師:這樣的主題在古代詩詞中很常見,比如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

師:這些離別好像都是同性好友之間的離別,寫異性情人間的離別似乎比較少見,或許是這些大牌的詩人認為兒女私情難登大雅之堂,不屑一顧。雖然他們也喜歡美女,而詞恰恰是寫兒女私情的,越纏綿越感人,越私情越流傳。同學們離別時,有沒有小感傷(學生自由談)

師:現代人也是如此,更何況是信息,交通不發達的古代,青年男女的別離更纏綿悱惻,深沉幽怨。這首詞你認為是誰離開誰?更確切?

生:女生離開男生不太合適,因為古代女子一般不出門,

師:你説女子一出門就出事。作為浪子的柳永,要離開京城,而一位歌伎來河邊送別,古代風塵女子的審美和藝術情趣都極高,書,畫,琴,棋,詞皆樣樣精通。就是這麼一個鏡頭,深深的打動了柳永的心。女子的柔情是柳永永不消逝的記憶,也是永恆的傷痛。哪些地方寫出離別雙方很受傷?

生:從環境來寫傷痛,蟬聲淒涼,更能襯托分別的憂傷,再加上是傍晚時分。

生:寒字是説季節,到了秋季,蟬到了秋季就要死亡,所以叫聲更加淒涼。

生:這個寒不僅僅是蟬寒,通過蟬聲感覺自己的心寒。

師:有道理。季節和這個季節特有的動物很讓人受傷,還有嗎?

生:在長亭邊,因為長亭是人送別的地方,看見長亭知道要離別了,很感傷。傍晚時分,是人的情緒比較低落的時候。

師:長亭是傷感之所,寒蟬是傷感之蟲。傍晚時傷感之時。

師:那無法行路怎麼辦?只能留下來?這就叫做下雨天,留客天,天要留我啊?大雨好不好?

師:這裏的雨跟我們平常的雨剛剛相反,我們一般認為下雨是壞事,雨停是好事,而柳永恰恰相反。為何如此呢,還是和離別有關。這時出現古代詩詞很常見的一樣物品?

師:你喜歡喝酒嗎?老師一般不喝酒,但在大學畢業時也喝醉了。不是一般的醉,而是爛醉。為何?

師:情人間的喝酒也不能解決自己的情緒,是酒不夠濃郁還是

師:這是船伕在催客人要啟程,當然這裏的客人是柳永,經過前面的層層鋪墊,感情突然如噴湧的江水決堤,鍛造出一句很經典的話語

師:把執手換做牽手可以嗎?同桌做這個動作(學生模仿,有點搞笑)

師:對,“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出自《詩經》,前面還有兩句,“死生契闊,與子成説”。意思是“生生死死離離合合,無論如何我與你説過。 與你的雙手交相執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千百年來一直讓人傳誦,成了生死不渝的愛情的代名詞。怎麼會不説話呢?

師 :電視劇《宮》男女主人公分別時,有這樣一段對話

師:還不及柳永有味道。我們現代詩人,寫情人的離別是這樣的。出示徐志摩《沙揚娜拉一首——贈日本女郎》

師:這是徐志摩1924年5月隨泰戈爾訪問日本時所作。全詩僅五句。作者選擇“最是那一低頭的温柔”這一特徵性鏡頭,表現出日本女子告別時的鞠躬姿態,顯示了多情女子的性格和複雜的內心活動。

生:徐志摩可能側重於友情,所以説憂愁是甜蜜的。而柳永側於愛情,感傷就多了。

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真正的感情有時不需要語言來表達。

師:傷離別傷到了新的境界,一切語言是蒼白的。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能代表我的心的,就是沉默。而此時,柳永的眼前出現了一幅畫面。(朗讀,念去去千里一句)你如何理解這段景色描寫?

生:千里煙波暗示離開距離的遠,路途的遙遠,相見困難。

師:誰能看到千里煙波,不是當時的實景,而是柳永的想象,是虛寫。還有嗎?

生:主人的愁緒就好比千里煙波一樣長遠,迷惘。像沉沉的暮靄一樣的沉重。是無限惆悵的離情。

師:傷感之境。這句感覺就像周杰倫的千里之外,我送你離開千里之外你無聲黑白 ,沉默年代或許不該太遙遠的相愛 我送你離開天涯之外你是否還在。

師:這首詞的上篇主要寫了離別時的景和行,把傷離別的傷一層層的渲染,一刀刀的割自己的心。這就是大家的手筆。朗讀詞的上篇。

師:詞的下篇寫的一句詞,被明朝的評論家賀裳稱讚為千古俊詞,你們認為是哪一句?(學生討論自由發言)

生:我認為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直接寫出了中國人特有的感情,在現在也是這樣,秋天是悲涼的季節,只有多情的男女這樣的體會更深刻。

生: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這句不錯,即使我有什麼想法,我現在也沒有想法, 因為在我的心裏只有你。

師:經歷了刻骨銘心的愛情之後,我不再相信愛情。何人説就是

師:無人説就是沒有了知音,很孤寂。你們説的很有理,這些就是賀裳所説的那一句嗎?非也。中國傳統的審美講究含蓄,這兩句還不夠含蓄。

生: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一定是這一句。

生:這裏的酒,楊柳,風、月四樣連在一起。有意思,

師:老師這樣改,今宵酒醉他處,芳草地,悽風明月。可以嗎。

師:老師也可以成為千古俊詞。真的可以嗎,你們太包容我了?

師:説真話了,老師比不上他,説説你的理解,否則我不答應。

生:酒的確是消愁之物,但醉了後什麼也不知道,還不夠傷心,只有醒了,痛苦就來了。還是醒好。

師:你是説,人生最痛苦的事是醒後無路可走,見不到想見的人。

生:楊柳岸比芳草地要好的多,楊柳在古代有特殊的意思。表示離別,柳就是留下的意思。如果是芳草地,就不合常理,剛剛離開了情人,又睡在芳草地,感情變化太快了,不忠心。

師:芳草容易使人想到各色美女,天涯何處無芳草,男人變心了。

生:曉風殘月,曉風是清晨的風,深秋的清晨風很冷,風一吹,酒醒了,酒醒了,痛苦來了。

師:同學們這樣解釋我也就認了。這句詞連當時自視極高的蘇東坡也很佩服。

(出示東坡有幕士,嘗謂柳永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東坡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

師:這首詞的詞牌名是雨霖鈴,沒有標題,你能為她加個標題嗎?(學生自由回答)

師:千年來,寫離別的詩詞太多太多,然而很難找出首超越雨霖鈴的,上篇是別時景,下篇是別後情,雨鈴霖是個傳奇,她美麗而悽清,樸素又含蓄,千古傳誦,撥動着我們的心絃。

4 、柳永詞兩首(望海潮·東南形勝、雨霖鈴·寒蟬悽切)·教案

學生唱李煜詞《虞美人》(以唱代背檢查上節課內容),帶出熱烈的課堂氣氛。

(1)學生展示收集到的有關柳永的資料,教師略加補充。

(2)第二次讀:教師範讀一小節,作節奏指導,學生自主朗讀訓練。

(3)第三次讀:抽檢學生朗讀情況,來個小比賽,看誰朗讀得最好。(先抽兩個學生分別朗讀上片和下片,由同學評價,若認為自己朗讀得更好的,可以向他們挑戰)

第三步:美美地品——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掌握技巧。

(2)語言: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詞句、有象徵意義的詞、用典等。

(1)找意象,説作用。(幻燈片上逐一展示有關意象的詞及其表達的感情)

(明確)意象:寒蟬、長亭、驟雨、蘭舟、煙波、暮靄、楚天、晚、楊柳岸、曉風、殘月

(3)寫作技巧的探討:請同學們回顧詩詞常見的表達技巧,説説本詞寫作上有什麼特色。

補充相關的寫作技巧: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襯情,融情入景,以樂寫哀,以哀寫樂)。

請閉目凝神,通過意象想象離別場面,品味詞中美的意境,然後説説你感受到的意境。(學生各抒己見,同學們評點誰的感悟最好)

鑑賞詞中美的詞句,説説你認為寫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詞句美在哪裏?

(學生開始堂上發言,其他同學評點,教師點評穿插其間)

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賞析發言,要準備足夠的應對材料,以便生動自如地應答學生的發言。如: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美在捕捉到有特徵的秋景來渲染氣氛,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美在用白描的手法,極為傳神地寫出了千言萬語又無言以對,淚眼相看,難分難捨,情意綿綿的眷戀之情。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美在展現了一個別後的暗淡景象,襯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見之無期,充滿無邊無際的離愁之恨。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美在將楊柳、風、殘月三件最能觸動離愁的事物集為一幅畫,使離人勾起對往事的回憶,深感眼前的孤單,並渴望團聚,言盡而意無窮。又讓這幅畫出現在“酒醒”之後,讓離人產生了濃烈的“舉杯消愁愁更愁”之感,昨日離別情景歷歷在目,眼前悽清景象,前路“千里煙波”卻還須前行,離心愛的人更遠,真是“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而“曉風殘月”寫出別後心境的淒涼冷落,“楊柳”則更添愁思。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美在寫出詩人別後的孤寂,藝術地把離別之情推向高潮。

對比同學們談的美句,結合剛才的評價,你認為哪一句是最美、最傳神的千古名句。

明確: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注意不可一錘定音,允許百家爭鳴)

運用本節學到的知識鑑賞張先的《江南柳》,並與本課學的《雨霖鈴》相比較,説説它們的異同。

隋堤遠,波急路塵輕。今古柳橋多送別,見人分袂亦愁生。何況自關情。斜照後,新月上西城,城上樓高重倚望,願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明確) 同:都寫別情,都描寫了別時的典型環境。都寫了別後,都是情景相生。

要求:①體裁不限,也可填詞作詩。②要寫真情實感,不得無病呻吟。

(1)播放flash課件,欣賞美妙的旋律和極富悲情的演唱,品鑑柳詞美妙的意境。

(3)再播放flash課件(去掉圖像和原唱),讓學生在音樂聲中以唱的形式背誦課文。

(1)詞的起源:詞產生於唐,盛行於宋,在唐代廣為流傳,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詞即歌詞,指可以和樂歌唱得詩體,即詞是詩的一種。

詞有很多別稱,如“長短句”“詩餘”“曲子詞”“曲詞”“歌詞”等。

(2)關於詞牌和標題:此的標題是次的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次的主要內容;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

按字數多少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詞的段落叫“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風格可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婉約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周邦彥、姜夔等)

宋真宗咸豐末年,柳永從家鄉前往京城開封應試,途經錢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與孫何是布衣之交,此時孫何正好任兩浙轉運使,柳永想拜訪他,但當時官府之家門禁極嚴,柳永一個平民是很難到孫何家去拜訪的,柳永就寫下了這首詞,並使其在青樓被廣泛歌唱以使孫何知道,第二天孫何就親自前往見面。

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三變”“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且是長調(慢詞)的倡導者,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鋪敍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依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是從地理條件、自然條件着筆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風景很優美,故曰:“形勝”。“三吳都會”,是從社會條件着筆寫的。它是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那裏人眾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因為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下面就對“形勝”、“都會”和“自古繁華”進行鋪敍。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是對“三吳都會”的展開描寫。“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是對“東南形勝”的展開描寫。這裏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市列珠璣,户盈羅綺,競豪奢”是對“錢塘自古繁華”的展開描寫。描寫了兩個方面:一是商業貿易情況——“市列珠璣”,只用市場上的珍寶,代表了商業的豐富、商業的繁榮;二是衣着情況——“户盈羅綺”,家家披羅着錦。“競豪奢”,又總括杭州的種種繁華景象。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寫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遊樂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蘇軾説:“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後雨》)也是寫了山河水量個方面。“重湖”,寫湖本身,西湖有裏湖和外湖;“疊巘”,寫湖岸,山峯重疊。西湖水碧山青,秀美異常,所以説“清嘉”。“三秋桂子”照應“疊巘”二字,寫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應“重湖”寫水裏荷花。紅花綠葉,蓮子清香,也是很能體現西湖特點的景物。南宋楊萬里説:“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三秋”,從時間着眼;“十里”,從空間着眼。桂在秋季開花,蓮在夏季開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的美景。

西湖不論任何季節、任何時間都是美的,所以就有遊人去遊玩。接下來就寫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羌管弄晴”寫的是白天人們悠揚的笛聲,“菱歌泛夜”寫的是人們晚上快樂歡快的歌聲,“嬉嬉釣叟蓮娃”時對前面兩句的總括,所以這一句寫的是杭州人民的遊樂。“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寫的是杭州官員的遊樂,分兩方面寫的,一是“乘醉聽蕭鼓”宴酣之樂,二是“吟賞煙”山水之樂。“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是對官員的祝願。

本文是慢詞,所以在藝術手法上與小令有所不同。本詞重在用鋪敍的手法,例如“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户盈羅綺,競豪奢”,前面一句是總説,這幾句是對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

1通過感受形象,領會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寫法和所表現出來的意境美,體會作者低沉傷感之情。

2品味語言,學習藝術特色,掌握鑑賞詩詞的基本技巧。

培養對古典詩詞的熱愛及純正的文學趣味,使學生感受詞的魅力,感受古人離別時幽怨傷感之情,傷離別,重真情。

教學方法:誦讀法 提問法 點撥法 討論法 自主探究法

一、導入:離別是永恆話題,穿越時空,永駐於歲月長河。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徐志摩《再別康橋》

詞的起源:興起於隋唐,盛行於宋,並在宋代發展到高峯。詞即歌詞,指可以和樂歌唱的詩體,即詞是詩的一種,所以又稱“長短句”、“詩餘”、“曲子詞”、“歌詞”等。

慢詞是宋詞主要體式之一,“慢”是延長引伸的意思,歌聲延長,就唱鍀遲緩了。

按長短規模分,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

有的只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1)(約980--約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變,排行第七,世稱柳七。狂放不羈,擅長詞曲,熟悉許多歌妓,經常流連於秦樓楚館,為她們填詞作曲,表現了一種浪子作風。還説“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當時有人向仁宗舉薦他,但仁宗聞其名説:“此人任從風前月下淺斟低唱,豈可令仕宦!”“何用浮名,且填詞去!”遂落第。柳永在受了這種打擊後,別無出路,只好以玩笑的態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在汴京、蘇州、杭州一帶過着流浪的生活。大約在少年時的“怪膽狂情”逐漸消退時,才改名柳永,54歲方考取進士,做過幾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陽,家無餘財,羣妓合金葬之南外。

(2)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詞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詞史上卻佔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者,也是第一個大量寫作慢詞的詞人。他的詞在當時便為人傳唱,據説“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他精通音律,能自制新曲,變舊聲為新聲,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礎上創制了大量適合於歌唱的慢詞。柳永在與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時他深深瞭解歌伎們的生活,同情她們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反映同她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感情真摯。《雨霖鈴》便是其中的一首, 這首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時與一位紅顏知 已纏綿悱惻、哀婉 動人的別離情景。

?雨霖鈴》詞牌名,也寫作《雨淋鈴》。此曲就是柳永取唐時舊曲翻制而成。相傳,唐玄宗入蜀時因在雨中聞鈴聲而思念楊貴妃,故作此曲。曲調自身就具有哀傷的成分。

1 齊讀《雨霖鈴》(讓學生感受詞的感情基調) 明確:哀婉、悲傷、悽清 ,指導誦讀,糾正字音。

3 説説作者是如何通過寫景(選擇什麼意象)來準確傳情的。

點明季節、時間、地點和事件。勾勒了一個情人離別的典型環境。

2)地點(長亭)時間(晚上)季節(秋季)提到秋季會有怎樣的感覺?(蕭瑟)

明確: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沉,而驟雨滂沱之後,繼之以寒蟬悽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淒涼。景物特點:“蟬”是“寒”的,特指是秋後的蟬,秋有蕭索感受,而蟬在淒涼急促地鳴叫,傍晚時分讓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後帶涼意。再看詞人,一個“對”讓我們聯想到他的動作可能是“呆”對着長亭。所以,起首句已給全詩定下了基調:“悽切”。

1)這寫什麼?(寫情)明確:極寫餞別時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飲無緒,欲留不能,依依不捨,難捨難分。

2)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餚,詞人毫無心思。為什麼?

明確:正專注於戀人,所以詞中接下去説“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衝突何其尖鋭。

你怎麼來看待這句的意境美(引導學生髮言)明確:這句寫情態。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內心獨白。 )

明確:這句寫什麼?(寫景)“念”字後“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路修遠。“千里”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着色可謂濃矣;既日“千里”,又曰“闊”,空間可謂廣矣。這樣的畫面給人怎樣的感覺——壓抑、苦悶。詩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將越走越遠,離心愛的人越來越遠,心越來越苦,愁思也越來越深。全句寫景,又全句寫情。

1)下片換頭寫情,歎息古往今來離情之可悲。“傷別離”點名這首詞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又推進一層,更何況我正在這冷落淒涼的秋季,多麼難以忍受!江淹在《別賦》中説:“黯然消魂者惟別而已矣。”柳永把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詩中,又擴大了這種感受,以“更那堪”襯托自己的離情比古人更深。

明確:前後照應再次點明離別時的悽清氛圍。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1)“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後來竟成為蘇軾相與爭勝的對象。那麼它究竟好在什麼地方?

明確:詞中有畫,景中含情。聯繫特定情境。畫面出現在“酒醒”之後,離人借酒消愁,但舉杯消愁愁更愁,帳飲時已然無緒,更何況酒醒之後?詩人此時,前晚“執手相看淚眼”的圖景依然鮮明的留在心上,而前路是“千里煙波”,繼續前行離愛人越來越遠,可以想見他的心情。

2)在此句中詞人寫到了一些中國古典詩歌中常見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風、月,這些意象給你什麼樣的聯想呢?請同學們給合之前所學,討論3分鐘,談談看法。

明確:關於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後,把一切苦惱拋諸腦後,依依惜別時,“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別。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現實也罷,“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學生自主討論)

總結:柳有“留”意,殘月西掛,伊人不再,曉風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作者組合了最能觸動離愁的景物入詞,釀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濃烈的氣氛,更能展現出微妙的心理活動,挑動讀者的心絃。這兩句敍述全篇本意,是詞的主文,“今宵酒醒何處”兩句烘染本意,將詩人的立意渲染為—幅深秋羈旅圖。“楊柳岸”、“曉風”、“殘月”三個典型意象“列錦”式的組合在一起,引起讀者無盡的想象和遐思。

3)詞人採用了畫家所常用的點染筆法。“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在上兩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渲染這種離別時的悽清。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一性。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

1)“此去經年”四句,構成另一種情境。因為上面是用景浯,此處則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後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悵觸而已。

2)“此去”二字,遙應上片“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益見鍾情之殷,離愁之深。其以問句做結,更留有無窮意味。如此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七 整體歸納:我們再回頭看整首詞,情語在寫情,景語也並非只寫景,每句中都包含無限情思。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誦讀時注意體會詞融情入景的特點。詞中採用了虛實相濟的寫法,別時場景實寫,別後情景虛寫,虛實相結合,營造出一種哀婉、無奈、悽清的別離氛圍。

1 總思路:意象——意境——表現手法——情感(通過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點?描繪怎樣的畫面?表達什麼感情?)

十 總結:今天我們學了婉約詞的代表作《雨霖鈴》,重點讓大家把握詞的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特點。另外還讓大家品味詞中意象,體會作者感情。在此基礎上了解婉約詞的風格。全詞以“離情”為線索來貫穿全篇。以時間而論,先點出“秋天”,後點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遙想到“經年”,不管時間怎樣變化,處處都是隻寫“離情”。以空間而論,從送別都門的“長亭”,到暮靄沉沉的“江上”,到“曉風殘月”的遠方,空間轉換,仍然不離寫“別情”。全篇如行雲流水,自然流暢,主題突出,不愧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