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3篇 《一個都不能少》:一場觸動心靈的電影之旅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9.46K

《一個都不能少》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該片以真實的事件為背景,講述了一位鄉村教師崔濟宇帶領學生走出大山的勵志故事。影片以真實、細膩的刻畫,展現了教育的力量和希望的重要性。影片讓人深思,引發觀眾對教育公平性的思考,並喚起了對偏遠地區青少年教育問題的關注。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3篇 《一個都不能少》:一場觸動心靈的電影之旅

第1篇

看影片《一個都不能少》後,我不由得讚歎“多好的一位老師!”

影片中的主人公——代課教師魏敏芝僅僅13歲,國小剛畢業,當時要代替高老師上課了,高老師臨走之前告訴她:全班28名學生,在他回來之前,“一個也不能少”!

內因魏敏芝可以極力克服,而外因卻給魏敏芝帶來了不少的壓力。第一次縣裏選拔明新紅為跑步運動員,她以“失蹤”保住了“一個都不能少”。第二次張家慧因家庭貧寒,突然離校進城打工掙錢去了,這件事可急壞了魏敏芝。為了“一個都不能少”,她小小年紀,又是女孩子,社會交往又少,路途又遠,怎麼辦?魏敏芝首先與同學們一塊兒商量,繼而單獨一個進城尋找,在尋找中,她一整天沒顧得吃飯,一整夜呆在電視台門外,為了“一個都不能少”,她忍耐着,她到長途車站,用身上所有的錢買了紙和筆墨車尋人啟事,又進電視台……

魏敏芝忍飢挨餓,風餐露宿,四處奔波,是什麼力量在激勵着她?是愛我課堂,遵守諾言“一個都不能少”。是忠實黨的教育事業的一顆赤膽忠心。

我今年也是8歲了,我也要長大,看了影片我深受感動與鼓舞,我要向魏敏芝學習,樹立“愛我課堂,勤奮好學,爭做四有親人”的堅定信念,將來更好地為祖國做貢獻!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3篇 《一個都不能少》:一場觸動心靈的電影之旅 第2張

第2篇

水泉國小唯一的老師高老師因為家中有事,不得不暫時請假回家。村長不得不從隔壁的村子找來了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魏敏芝來代替高老師上課。高老師覺得她年紀小,可是無奈找人不容易,只好囑咐魏敏芝每天給他們抄課文,準確點清人數,一個都不能少。原本30多個學生,因為家裏負擔不起,所以只剩下了26個。

學生都覺得這個老師太年輕了,沒有老師的樣子便開始欺負她,整個教室都亂哄哄的。張慧科是班上的學習委員,可是家裏窮,母親又病卧在牀,所以他不得不到城裏打工掙錢。魏敏芝得知情況後,呼籲同學一起湊錢去找他回來。

魏敏芝到達城裏後,歷經辛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找到了張慧科,而且這些山區的孩子得到了社會的很大關注…

?一個都不能少》整套電影以純真、樸實、自然的拍攝手法,帶出現今中國山區的基礎教育推行的實況和問題,流露出真摯的情感、動容的氣氛。片末只以學生用七彩粉筆寫字的情景作結,並沒有交代水泉國小的發展及高老師的復職,給現眾留下了想象的空間,這亦正是我們該對山區教育推行問題加以正視的地方。

第3篇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叫《一個都不能少》的影片,讓我非常感動。

影片中講述的是在一個貧困的水泉國小裏,高老師請假一個月,回家照顧生病的母親,於是請了一名代課老師——13歲的魏老師,剛開始學生們特別調皮,尤其是一名叫張慧科的男生,三天兩頭鬧事,其中又一次還把高老師買的粉筆踩碎了。後來張慧科應為某些原因去了市裏,魏老師也為了尋找張慧科去了市裏,用了尋人啟事和上電視的方法,終於將張慧科找了回來,也應為這樣得到了好心人捐贈的一車文具和捐款,學校從新改建,學生們也終於可以上學了。

看了這部影片我的感受非常深,應為它使我非常慚愧,平困山區的孩子連粉筆都買不起,而我們卻拿粉筆當玩具扔來扔去,太不應該了。那裏的孩子有的連書都讀不上更別説買玩具的錢了,連吃飯都只能吃個半飽,我真應該好好檢討一下自己,我平時總是不懂得珍惜糧食,總要留一點飯在碗裏,寫字時水筆快要用完了我就直接把它扔掉從來沒有把墨用到寫不出來為止,現在想想也許我節約一支筆,將它全部用完反而會更省時間,我真是應該要珍惜現在這麼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