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孔子拜師教學設計方案整理國小語文孔子拜師教案7篇 "致敬古代大師:孔子拜師教學設計方案及實踐"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44W

本文整理了一份國小語文孔子拜師教學設計方案,以孔子拜師為基礎,設計了一系列幫助學生了解古代師徒制度,感受傳統文化的活動和練習,以加深學生對中華文明的認識和理解。

孔子拜師教學設計方案整理國小語文孔子拜師教案7篇

第1篇

?孔子拜師》一課,讓學生從孔子拜師這個故事中,對我國曆史上產生深遠影響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瞭解,激發探索祖國傳統文化的興趣。本課的重點詞語很多,也不是太好理解。還有大篇幅的人物對話。課堂容量應該説是比較大的。反思本節課認為做得比較到位的有這樣幾點:

整體感知環節一直是我們比較頭疼的部分,以往經常用的方法是讓學生説説“這節課講了一件什麼事?”這樣的問題往往會把學生難住或艱難地把課文複述上來。不會真正地收到整體感知的效果。所以在設計本節課時,我大膽嘗試用擴充句子的形式來感知。其實在沒有進入課堂之前還是有很多顧慮的,怕學生不明白要幹什麼?怕學生不會抓不住課文中合適的詞語來補充。做成平時考試的擴充句子……總之有很多的擔心。但事實告訴我們這種方式是可行的,而且在學生交流的同時我都會問“你是讀哪一部分知道的?”這樣既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還初步感知寫作順序,為接下來的課文分析打下基礎。

例如對於“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僕僕”等詞的理解,我先讓學生結合當時的情況展開想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生説説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困難他又是怎樣克服的。正象有的老師評課時説到的“這樣學生説出來的就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而呈現的是一種生活場景了。這不僅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這也正體現了我們平時經常説的無痕教學,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的新的知識和技能。

這一環節我主要採用情景再現的方式,讓學生設想自己就是孔子和老子,通過對人物動作、神態、語氣的分析引領,使學生在朗讀中入境,入境後即會生情。這樣學生既體會人物的品行又把朗讀訓練落到了實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學生交流讀“難讀的句子”時,我引導學生多讀幾遍的同時告訴他們“遇到難讀的句子就要多讀幾遍,才能讀好。”看似簡單,但這也是對學法的一個指導。再如在補充課題環節,我先告訴學生“讀書不能專靠嘴上功夫,腦也要跟上,知道自己讀的是什麼?”這就是指導學生讀書時要邊讀邊想,才是真正的讀書,這又是學法的一個指導。在補充完課題後我引導學生回憶補充的課題是有一定條理和順序的。這同樣也是一個學法的指導。

儘管我很認真地去備課,力求“面面俱到”,但上完課後才發現,還是有很多地方忽視了或者説處理得不到位。反思有以下幾點:

例如在孔子拜師路上的那一句話中,其實除了“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外“上千里路”、“幾個月”、“終於”等詞都能體現出孔子這一路上的艱辛。而自己備課時沒有真正地做到細心,把這些重點詞語給遺棄了。這是自己最不滿意的一點。

在上課前我想象如果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對“學無止境”的理解,學生會因為這方面的經驗少,而無話可説,因此就沒有這樣做。後來在網絡研討的貼子中發現有老師就很好地處理了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結合自己國小——中學——大學——研究生……以及結合老師或家長的繼續教育來體會“學無止境”,這樣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也許我先前的擔心是不存在的,如果加上這樣的處理,相信學生對於“學無止境”的理解會更深刻!今後一定要關注學習夥伴的提示!

課件做為教學的輔助工具,確實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例如在《孔子拜師》這一課,學生在認識了孔子、感受了孔子的好品行後,在最後環節向學生出示了孔府、孔廟的圖片,課堂來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如果能配上音樂以及相應的介紹,效果會更好!

這節課的設計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環節,今後需要我們更加細心、更加專業地去設計。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具有更多精彩的綻放!

最後我還想説:我的教學是幸福的,這幸福不僅表現在孩子的成長讓我幸福,我的成長同樣讓我感到了幸福。

孔子拜師教學設計方案整理國小語文孔子拜師教案7篇

第2篇

1.認讀七個生字,會正確書寫十二個字,正確讀出“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僕僕、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3.培養學生獨立的閲讀能力,體會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2.抓住描寫人物言行的詞句,藉助孔子名言及文中插圖,用聯繫生活實際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人物的品行。

瞭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激發學生對孔子與老子的崇敬以及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學習孔子拜師的經過部分,帶領學生抓住描寫人物言行的詞句,藉助文章插圖,用聯繫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同時感受人物的品行。

抓住描寫人物言行的詞句,藉助文中插圖,用聯繫生活實際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人物的品行。

這篇課文從文題看,直接揭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文章緊緊圍繞“拜”字,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了孔子為什麼拜師,怎樣拜師以及拜師後怎樣學習的過程,這是一條貫穿全篇的主線。事情的經過部分又是圍繞孔子與老子的對話展開的,這又出現一條輔線。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既要抓住主線體會孔子的品行,又要不放輔線,體會老子的品德。在文章結尾處進行小結,把兩條線併攏,讓學生體會先人品行的偉大。教學時可以採取如下策略:

1.沿着作者行文思路,遵循學生閲讀的規律,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文本對話。

2.藉助孔子名言解讀人物品行。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積累這些名言警句,並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要用自己的行動實踐這些名言警句。真正落實積累與運用的目的,使中國傳統文化在學習中得以傳承。

1.同學們,你能依據課件中的提示向大家介紹介紹這位人物嗎?

2.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有關於這個偉大人物的故事──孔子拜師。注意把“拜”字寫準。

3.在這個故事裏,“拜”字的意思是就是很有禮貌地請對方做老師。

?設計意圖】回顧整體,並引導學生在學習交流的基礎上,運用已知,通過提示,整合對孔子的認知。藉助課題中的關鍵字──“拜”字理清行文思路,既對主要人物有了初步感知,又理清了學習文章的思路。

(1)請同學們出聲讀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想想孔子的行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虛心好學)從哪些內容感受到的?(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遠近聞名)

(2)小結:同學們能夠聯繫上下文進行學習。正因為孔子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才使他走上了拜師之路。你知道孔子名言中的哪句話能體現他的這種行為嗎?

(3)孔子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請同學們再來讀一讀決意拜師這段內容。

?設計意圖】強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這一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感受人物形象。把孔子的語言和孔子的行為這兩者進行了緊密的聯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名言解讀人物言行”的教學策略。

(1)請同學們默讀這部分,邊讀邊思考:“孔子是怎樣拜師的?與老子見面時又是怎樣的情景?”

?設計意圖】藉助默讀思考內容,引導學生有層次地讀書,既理清敍述層次又幫助學生明確了本段的重點內容。

(2)孔子的拜師路有着怎樣的艱辛?在文中標畫出相關詞句。這些又讓你有怎樣的感觸呢?(路途之遙,時間之長,行路之艱,求師之切)

出示課件: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

小結:同學們抓住了“上千裏、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終於”這些詞語體會到孔子拜師的艱辛。抓住文中重點詞語學習,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感悟人物的品行。

(3)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盡艱辛之後,孔子終於見到了自己的老師。這就是孔子和老子見面時的情景。同學們,請你們仔細觀察人物的神態、動作。看看,哪位是孔子?哪位是老子?他們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啊?(圖中孔子彎腰行禮,態度恭敬;圖中老子俯首彎背,態度謙和)

?設計意圖】插圖是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觀察,學生會先對兩位人物有一個初步的感性瞭解,再引導他們迴歸到文本,研讀對話內容,使學生逐漸明白,只有通過品讀作者生動的文字,才能在我們的頭腦中形成鮮活的畫面。這樣圖文結合,旨在提升學生對兩個人物品行的認識和理解。

(4)課文中寫到了孔子在見到老子時他們之間的兩組對話。圈一圈孔子的表現,想一想孔子在拜師時的態度是怎樣的?(彬彬有禮:上前行禮、連忙、請、再次行禮;誠心誠意;執着求學)

(5)在孔子的治學名言中,哪些名言體現出了他這樣的言行呢?(學無止境;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6)老子迎接孔子言行時,又是怎樣的?(謙和有禮:迎候;喜悦)

(7)分角色朗讀這兩組對話,再現孔子和老子在相見時的情景。

?設計意圖】聯繫前期瞭解到的孔子的治學名言,來解讀人物的品行。再次運用“名言解讀人物言行”的策略,幫助學生加深對人物的理解,再次感受到孔子確實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

(1)快速閲讀第三自然段,圈畫詞語並交流在孔子向老子求學的過程中,他們各自有怎樣的表現?(孔子很刻苦:每天、不離左右、隨時;老子誨人不倦:毫無保留)

(2)請同學們兩人一組配合朗讀,讀出對他們的敬佩。

?設計意圖】通過圈畫詞語,使學生感悟到求學者的刻苦,傳授者的無私,在孔子與老子身上都有着令人欣賞與敬佩的地方。在交流之後的朗讀可以將理解與情感融入其中。引領孩子們讀文入境,加深對人物形象的感悟。

1.請同學們朗讀最後一段,思考:通過學習孔子拜師的故事,你們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麼品行?(謙和有禮、勤奮好學;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

3.小結:先人們的品行見證了他們的語言和思想,他們就是這樣用自己的言行影響着後人,使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代代傳承。

?設計意圖】藉助積累的孔子名言對人物進行評價,從而加深對人物形象的感悟。讓孔子的人物形象走進孩子的心裏。

1.小結:這篇課文通過一個小故事,讓我們認識了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方面。

2.拓展延伸: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我們會在以後的學習活動中,去感受其他方面的傳統文化。如,精美的民間工藝,古老的民族藝術,獨特的風俗習慣……讓我們在本單元的課內課外學習中,繼續瞭解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感受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光輝燦爛。

?設計意圖】小結語既讓學生認識了孔子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又明確了古代名人的故事屬於我們寶貴的中華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拓展延伸的內容則是引導孩子認識到傳統文化形式多樣,多姿多彩,激發孩子們對光輝燦爛的傳統文化進行了解的興趣,實現課內外遷移,體現大語文教學觀。

2.遷移延伸,再去了解有關傳統文化的名人與知識。

第3篇

那作為孔子要拜訪的老師xx老子,他又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呢?誰來説説。

老子很謙虛?迎候等候,迎候是什麼意思呢?迎就是迎接,候就是等候?那老子為什麼不等候,而是迎候孔子呢?

老子怎麼教?真是無私呀,不怕孔子超過他。老子還會怎麼教?

就像孔子的名言説的那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對孔子和老子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些什麼呢?

再來讀讀這句話,看來要想贏得人們的敬重,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更要有崇高的品行。讓我們以他們為榜樣,不斷努力,有一天,也能成為受人敬重的人。

?孔子拜師》是人教版第五冊的17課,本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求學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在教授這篇課文時,我着力於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體會人物品行。比如:我用查字典的方法讓學生理解了“淵博”的意思。而在第二段中的“上千裏”我則是利用了課件,先讓學生看看地圖上曲阜和洛陽的距離彷彿很近,但實際上孔子要走50萬米,然後在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把50萬米換算成學校操場的2500圈,這樣就體會了孔子去拜師的路途是多麼的遙遠。而“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這兩個重點詞語,先鼓勵學生聯繫上下文初步理解其字面的含義,然後引導學生想象孔子在拜師的遙遠路途中都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他又是怎樣克服的?這樣兩種方法結合起來,學生就準確了理解了這兩個詞的意思。這樣的多種方法的.利用,幫助學生更準確的理解了詞語的含義,體會了人物的品行。同時,我在授課中還注意了拓展教學內容,使教學範圍更為寬泛。在講授“學習是沒有盡頭的”我先幫助學習把這句話概括為“學無止境”四個字,然後再讓學生聯繫課文來説説含義,再向生活拓展,説説身邊還有哪些人也是這樣學無止境的?在講孔子求學時,我把課後的孔子關於學習的名言引入到教學中,利用名言説説,孔子還是怎樣向老子學習的,這樣,不僅處理了課後拓展的內容,而且更豐富了文本內容,加深了理解。

但這節課的設計上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處,例如:課堂上朗讀的比較少,尤其是孔子和老子見面的對話,更是沒有處理,應該把角色朗讀和理解相結合,互相促進,這也是這節的硬傷之處。

第4篇

3、瞭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繫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教學重難點:瞭解孔子拜師的過程,體會孔子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行,並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和老子對簡答的評價。

一、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了不起的古人,他是誰呢?你們看。書上的資料袋一句話來評價孔子?

1、揭題: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有關他的故事,更深入地來了解他。

2、正音:“子”是古代對有學問的人的尊稱,要讀第三聲。跟老師讀“孔子”。、3、全班齊讀生字詞。

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歸納課文的敍述順序:決定拜師xx不怕艱辛去拜師xx認真求學xx受到人們敬重

這樣就把孔子拜師的經過説清楚了,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也要這樣把事情的經過介紹清楚。

4、那孔子是個怎樣的人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孔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孔子:謙虛、好學、有禮。

請大家默讀課文,找一找,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孔子的這些品質,並在書上寫一寫你的感受?

因為孔子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所以才要去拜師。

他是不是真的知識還不夠淵博呢?誰來説説,你從哪裏讀懂的?

小結:是啊,孔子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卻還要去拜師,他多麼好學啊!

(二)、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孔子拜師過程中非常不容易,你又是從哪裏詞語體會到的呢?

a、“相距上千裏”説明路途遙遠。(出示地圖)講解長度單位“裏”:別看地圖上好像不遠,實際上孔子要走大約50萬米。你們平時在操場上跑一圈兩圈有什麼感覺?孔子要走的路程相當於學校操場2500圈。

表示距離很遠很遠的還有哪些詞:遙遠、千里迢迢、迢迢千里……

c、填補文本空白:想一想,孔子走這麼長的路,可能遇到什麼困難?如果你是孔子,你又是怎樣的克服?

兩個成語都可以讓我們想到了豐富的畫面,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也要學會運用積累的成語。 ⑦ “終於”説明他好不容易才走到了洛陽。

⑧想象情景:幾個月後,孔子終於走到了洛陽,這時孔子會是什麼樣呢?用書中的一個成語來説就是(風塵僕僕)

⑨有感情朗讀:孔子堅持不懈,終於走到了洛陽,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我們把這句話讀一讀。

第5篇

1、認識“兼、僕”等7個生字。會寫“聞、塵”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等14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要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1、多媒體課件(孔子畫像、孔子講學、孔子論著以及人們紀念孔子的場景)。

1、談話: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書:孔子)讓我們隨着這段錄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體課件。看了這段錄像,你想説些什麼?(學生根據課件內容自由説説。)

3、引入:為什麼孔子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學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就能揭開這個祕密。

(以課件燃起學生對孔子的景仰之情,併為全文的學習創設情境。)

指名朗讀這些詞語:日夜兼程風塵僕僕納悶風餐露宿毫無保留傳授佩服。(注意讀準加點字的字音)。

1、孔子和老子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請你用“一”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並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學生結合文中的重點語句並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

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

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

孔子連忙説:“學後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披文入情,緣情悟文,舍其一,語文的功能就減少了許多。)

你就是孔丘啊,聽説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

結合課文或課外蒐集的資料談談自己對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節課,班內召開“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讀書彙報會。

同桌交流記憶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與“兵”的區別,“塵”上面“小”字的寫法。然後練習寫生字。

2、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孔子、老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生讀自己感受深刻的語句(提醒學生讀好寫孔子和老子交往時的態度的詞語以及禮貌用語)。

2、推薦小組演一演,進一步加深對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讀讓學生進一步受到情感的薰陶與感染,真情面對人物形象。)

先議論一下哪些字寫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寫完後適當展示、指導。

學生結合蒐集的資料,班內召開“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讀書彙報會,從多方面介紹孔子和老子(鼓勵學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第6篇

學習這篇文章時,我以“孔子誠心拜師”作為主線,“老子熱心收徒”為輔線的雙線教學,在教學中讓學生緊扣在教學設計中“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誨人不倦”這幾個關鍵詞語入手,引導學生進入當時的情境,聯繫生活實際想象情景,走近人物的內心,使學生深刻的感受到孔子的求知若渴、勤學好問,老子的誨人不倦。學生的感悟可謂水到渠成。通過這些詞語學生實現了和文中人物的對話、交流,從而完成了和作者的溝通,最終和作者產生了共鳴。“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課始,學生對於孔子這人物基本不瞭解,最多隻限於他的“三人行,必有我師”這樣的名句,所以,首先必須在上課前介紹關於孔子的一些資料,我特別以孔子的兩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為導入,再介紹他對人類做出的貢獻,從中激發他們學習孔子精神的熱情。課後再引導學生摘抄一些孔子的語錄來背背,效果比較顯著。

在學生的自學能力方面還有待提高,以小組學習形式討論研究孔子、老子的人物形象時,我特別注重指導學生從言談舉止方面,抓住人物的言行來研究人物的品行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學生很容易畫出了語句,但小組體會不到位,教師巡視指導時必須加點功夫,所以我把討論放在第一課時,討論彙報放到第二課時,不知處理適不適當,希望各位同行多提寶貴意見。

第7篇

“三人行,必有吾師焉。”一句耳熟能詳的話語,一句萬事流傳的為學之道。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上一直享有“至聖先師”、“千古聖人”的美譽,他所創造的教育模式,他的教育教學指導思想至今仍為世人所尊敬與推崇,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教師要有“有教無類”的教學思想。作為教師,面對來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成長經歷的性格各異的學生,我們常常會埋怨學生學習習慣差,品質不好,在學習上這個學生太笨,那個總是一竅不通,整天為班裏的“問題學生”而怨聲載道。面對這一問題,孔子作出了回答――“有教無類”,面對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授課時需要一視同仁。孔子的這種收徒思想,即便是現在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教師面對全體學生,這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我們把班內所謂的那些“笨”學生,習慣差的,品質壞的,對照上面孔子的一些學生看看,也許會平靜許多。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去選擇自己的教育對象,更不能去苛求自己教育對象,要真正做到來者不拒,來而有學,面向每一個學生。

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每一次家長會之後,老師們在作總結時總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家長的個別表現,對應他們子女的在校的表現,情形有很多相似之處,這説明家長的行為影響了孩子。老師也是如此,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不僅如此,教師的精神風貌、言談舉止對學生的影響同樣是非常深遠的。所以在“傳道、授業、解惑”之餘,教師要注意自己的儀表風範,一位衣着大方,儀表端莊的老師帶給學生的影響是注重內在美和外在美的結合,是對生活和學習充滿信心,不斷進取的學習精神。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傳授知識,在平時也要嚴格的要求自己,樹立、維護好自己的形象,提高自己的品格,起到“無聲勝有聲”的教育效果。

教師要虛心向他人學習,不斷完善自己。孔子日:“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善就學,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這樣,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都可以為師。這種態度和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運用到教學中,就是要提倡相互學習,比如,年輕教師要虛心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學習,儘快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同齡人之間也要相互學習,見賢思齊,取長補短。(教學論文 )與其同時,在課堂上教師還要組織和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集體觀念,使全體師生都能成為虛心、善學之人。

教師要做到及時反省。孔子的.學生曾參勤奮好學,深得孔子的喜愛,同學問他為什麼進步那麼快,曾參説:“我每天都要多次問自己: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力?與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誠實的地方?先生教的,學生是否學好?如果發現做得不妥就立即改正。”曾參的話讓我們感歎不已,要是我們真正能做到“三省吾身”、“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那就做到了真正的儒者。教師也是如此,而且要多省悟自身:教學方法是否科學?時間分配是否合理?佈置作業是否適當……從而在不斷追問中提高課堂教學與管理的能力。

此外,孔子的“仁者愛人”思想充分體現了教育中愛的奉獻與犧牲精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循循善誘”的思想等等,都是我們學習借鑑的最好教材。

我們要拜師孔子,成就學生髮展,引領學生樂學,始終保持恬淡、寧靜的心境,做一名胸中有溝壑、腹內藏錦繡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