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孔子拜師》第一課時教學實錄6篇 《至聖孔子親授》初學者第一堂課實錄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15W

本文為《孔子拜師》第一課時教學實錄,記錄了授課過程中的重要內容。通過講述孔子如何向老師拜師學習,以及老師對其教育的重要影響,本文將幫助讀者深入瞭解孔子教育思想和傳統文化。

《孔子拜師》第一課時教學實錄6篇 《至聖孔子親授》初學者第一堂課實錄

第1篇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zōu)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學生編成《論語》一書,流傳於世。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及世界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由於孔子的卓越貢獻和深遠影響,他被中國人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我國政府決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

我國台灣地區把孔子的生日9月28日作為教師節;美國也於1971年由美國兩院法定通過把每年的9月28日定為教師節。

孔子曾經向老子請教過歷代禮樂制度方面的問題,這在歷史上是很有名的故事,不僅見於《史記》等正史記載,也見於老子彩圖(相傳春秋末期)和漢畫像磚。在洛陽市東關大街北側有一座碑樓,據傳就是孔子入周問禮處。

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創始人。春秋末年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人)。關於他的生平,史料記載不多,先秦古籍如《莊子·天下》,稱老子為老聃,以老為姓,以聃為名。還有一種説法是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據司馬遷《史記》記載:“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老子曾任周朝的守藏史,著《道德經》五千言。他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後世道教將他尊奉為祖師。太上老君是道教對老子的尊稱。老子思想不僅對中國影響深遠,在世界上的影響也很廣泛。

古人的名、字與號:中國古人的姓名比現代人要複雜一些,大體有姓、名、字、號四項。名,是嬰兒出生後由父親取的。字,是男子二十歲成年舉行冠禮,及女子十五歲舉行筓禮時取的,是人的正式稱謂。號,是有一定名望和文化的人,為表示自己的思想志趣而取的。

古人在名、字、號的使用上,有一定原則和習俗。不論尊卑,自稱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示自己謙虛有禮;對別人則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稱。

曲阜“三孔”:曲阜市位於山東省中部,我國曆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11世紀春秋戰國時期魯國的都城,是儒家學派始祖孔子的故鄉。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孔府,舊稱“衍聖公府”,是孔子後裔的官署和邸宅。佔地16公頃,各式建築463間,所藏曆史文物十分豐富。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逝後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其故宅改建為廟。後來,歷代帝王對孔子不斷加封,孔廟規模也隨之不斷擴大。佔地21.6公頃,各式建築466間。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佔地二百多公頃,古木參天,碑揭林立。

曲阜“三孔” 以其豐厚的文化積澱和悠久的歷史而著稱,於1994年12月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孔子拜師》第一課時教學實錄6篇 《至聖孔子親授》初學者第一堂課實錄 第2張

第2篇

師: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書:孔子,並正音子讀zi輕聲)今天老師帶來了孔子的畫像,學生觀看,貼於黑板上。為什麼孔子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學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就能揭開這個祕密。請你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師一起寫拜。

生:孔子拜師、孔子拜師……(學生隨教師手勢的齊讀題目,聲音逐步提高。)

師:同學們課下已經預習過課文,現在老師檢查一下你們對詞語的掌握情況,開火車讀詞語。(出示卡片)注意加點字。

生:日夜兼程 風塵僕僕 納悶 風餐露宿 毫無保留 傳授 佩服

[評語:導入自然,引導貼切,環節很普通,過程中學生掌握了知識。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其實這就是我們教師所要努力的方向。注意了學生的年齡特點,適合三年級教學。]

師:現在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第一段。要聲音洪亮、用普通話。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老子的畫像。先請你在課文中找出描寫老子的句子,想一想老子是什麼模樣,再和老師帶來的這副畫像比較,看誰的想像力更豐富?

(邊在黑板上移動老子畫像,由離孔子很近的地方移到離孔子很遠的地方,貼於黑板上。)

[評語:引用教具自然、恰當。教態自然,一移,更加形象直觀表現了上千裏的遠,可見教師的備課的功夫,窺一斑而知全豹。]

師:讀課文,想一想,孔子是怎樣去洛陽的,由哪些詞語表示的?

師:他對知識的不滿足,促使他去那麼遠的地方去學習。同學們咱們現在的環境要好很多,你應該怎麼做?學習他的什麼精神?

師:你能不能把他不怕苦、迫切學習的心情讀出來。自己先練習一下。

(指名讀)讀的真棒!老師都能聽出他的艱苦了,能聽出他迫切地想學習的心情了。

[評語:聯繫實際,寓教寓學,生活既學習,學習更要從生活中來。教學過程中授之以漁而非魚,是課堂教學的一個亮點。]

師:孔子走了上千裏的路程,終於見到了老子,小組討論,分角色試着讀一讀。(師巡視指導,提示學生注意行禮時的、納悶時的語氣。)

師:問老師好尊敬老師是要做的,送禮物可就不好了,老師是不會收你禮物的。

[評語:大語文教學就是要孩子們真實地瞭解課文中的感性因素,語氣引導很重要。孩子是天真的,想到什麼説什麼,接觸了社會中的不良因素,正確引導是我們所有老師應當努力的側重點。教書更要育人是教師的重要職責。這個地方應多加教育內容,正確引導,不能為教學而教學,忽視學生這種可怕思想的萌芽。]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孔子對知識的不滿足,歷盡艱辛也要學習的故事,通過學習,我們下節課要舉行我心目中的孔子 我心目中的老子讀書會。請同學們課下注意蒐集資料。最後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兩份小禮物:一副對聯,兩本書。

師:同學們要注意,對聯的上聯是在右邊的。一起讀……

師:兩本書是記錄孔子言行的《論語》和記錄老子言行的《老子》,老師推薦給你們只讀譯文就可以了,相信在以後學無止境的路上,我們還會深入學習這兩本書中的內容的。

[評語:讓學生知道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必要,相對於三年級的學生譯文也是有些深奧,有畫蛇添足之嫌,可以學生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不可抹殺學生興趣。對聯右上左下是一個小知識,教師教授是很有必要的,課外知識拓展很重要,這也是教學中的一個亮點。有一些細節方面需要教師更加深入鑽研,教師基本功不錯,引用這堂課的話説,學無止境,教師也要如此。總起説來,這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課。]

第3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制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17課

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 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1.會認7個生字,正確讀出“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僕僕、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3.瞭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繫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1.導入:今天我們來學習17課《孔子拜師》,昨天佈置大家預習,不知道大家預習得怎麼樣,老師現在要檢查一下.

生:老師,我還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老師板書相關內容)我還知道孔子的《論語》.

生:老師,在我們的課文後面有個資料袋,我讀了以後知道的.

師:哦,老師還沒有注意到呢!那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好不好?

師:除了課本上介紹的,你還了解有關孔子的哪些知識?

師:孔子不只是教育家,他還是我們老師的祖師呢!(課件展示有關人們祭孔活動的圖片)可是就是這樣一 個學識淵博的人卻要去拜師,他拜的是誰呢?

師:(板書老子),那老子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孔子為什麼要去拜他為師?

師:這兩位大思想家之間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仔細來研讀課文.

在上這節課之前,我聽到同級部的老師説,她剛剛上過這課,孩子們對於孔子和老子知之甚少,所以理 解起課文來,有些難度,所以我就調整了自己的思路,在導入部分和學生一起來詳細地瞭解孔子的有關知 識,使學生對孔子有了初步的認識,雖然花費的時間比較長,但是對於後面理解課文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不 過孩子預習的情況不太好,沒有蒐集多少資料.倒是我展示的圖片引起了孩子很大的興趣.

師:現在讓我們走進課文,來了解故事的經過.老師給大家提一個小小的要求:讀準課文中的生字詞語.

學生搶着舉手,指名幾個平時較弱的孩子來讀.請其他學生認真聽.

師:今天這幾個同學讀得都有明顯的進步,不過有幾個詞語讀得不太準,咱們一起來讀一讀.

選相對較弱的孩子來讀課文,只要他們能讀下來,其他的孩子一般就不會有問題了.關於學習生字詞 語,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把本課的生字詞語全部出現來認讀,因為這些生字孩子們已經不是第一次見到, 都比較熟悉,我們所應該糾正和學習的是孩子們還不能熟練掌握的部分.所以孩子讀書過程中出錯的才是 應該重點教學的,這樣一來也相對減少了課堂上的不必要的時間的浪費.

師:剛才我們讀到了兩個詞語:風餐露宿和風塵僕僕,你知道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嗎?誰來説一説?

師:大家都知道,餐是吃飯的意思,宿是住宿的意思,露在這裏可不是露珠---

師生一起笑:大家還記得嗎?百花齊放是説一百朵花一齊開放嗎?

生齊讀: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餐風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

師:除了餐風露宿,還有那些詞語能看出孔子走得很辛苦?

師: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的走,孩子們,那時候可是2000多年以前,沒有發達的交通工具,孔子走了上千 里路,終於走到洛陽,"終於"是説---

師:孔子這麼有學問,卻費了千辛萬苦來拜老子為師那麼老子又是怎樣對待他的呢?

1生:我找到的是: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

師:很好,還有其他的地方嗎?誰還找到了和這個同學不一樣的地方?

2生:老師我找到的是:你就是仲尼阿.........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

師:有個詞語叫:學無止境(板書),你可以從這句話中找到他的解釋嗎?

師:所以阿,大家當取得好成績的時候可千萬不要驕傲,要知道:天外有天

師:在孔子和老子的對話中,有一對近義詞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沒有?

師:那我説句話,大家聽合適不合適:媽媽,請你到學校門口迎候我.

[教學評析]:這一部分中我抓了幾個重點的句子,通過重點句子中的重點詞語來幫助學生對孔子和老師有一個更深入的理解,從而體會人物的品質.在詞語的理解上花費了不少功夫,尊重了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但是課文讀得比較少而且有些支離破碎,所以對於學生對整個拜師的經過的整體認識有些欠缺.

師:那就把你對他們的評價用語言表示出來,我們來一起讀讀整篇課文.

因為前面花費的時間比較長,在這裏沒有讓學生儘量多的發表自己的意見,而且課文沒有讀完就下課了.

在教學本過程中,我重點抓住了課文中出現的兩個知識泡泡引導學生來理解課文,對人物做出正確的評價.而且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通過聯繫課文內容來理解詞語,個人認為,我們教語文不是為了教給孩子一篇文章,分析幾個人物,重要的是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首要的任務是幫助孩子學會怎樣讀懂文章. 但是本節課中在注重詞語理解的同時忽略了孩子對整篇文章的理解,特別是拜師的過程,關於孔子和老子見面的一部分讀得很少,甚至沒有讀到,孩子對拜師的經過沒有形成完整的一個過程.課文讀得也比較少,除了開始自由讀了2遍,在最後一次通讀全文的時候已經到了下課的時間,受教室外面的影響,讀的效果不是特別好.

第4篇

語文教學的本質是什麼,汪潮教授在《語文教學專論》中回答:語文教學的本質是語言習得。語言習得,是語文教學的本義之所在,是對語文教學本質的返璞歸真。在本課教學中我將努力構建一個以語言習得為主軸,以語言知識、語言能力為兩翼的簡約、高效課堂。課中緊握“語言習得”脈搏,規範語文課堂,正如於永正老師所言“用語文的方法學語文”,讓孩子們在語言的海洋裏去感受語文真正的魅力。

?孔子拜師》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學期第五組教材第一篇講讀課文。本組安排了《孔子拜師》、《盤古開天地》、《趙州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四篇課文,為我們走進傳統文化寶庫打開了一扇門。

?孔子拜師》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這課通過對孔子和老子語言、心理、動作的描寫突出了他們的品質。其中,作者運用了“淵博”、“遠近聞名”、 “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毫無保留”等詞語折射出孔子、老子的高尚品行。而這些詞語正是孩子們理解的難點,年段目標訓練的重點(理解重點詞語)和本課的語言習得訓練點。所以,在教學以“感受孔子、老子品行”為經線,以相應的語言習得訓練為緯線開展教學。在教學資源上,可鏈接經典誦讀《論語》,結合單元導語、插圖,引發孩子閲讀期待;學文中結合資料袋和孩子們自己收集的有關孔子、老子資料潛心會文。學文後延伸閲讀背誦《論語》和孔子、老子有關故事,為語文園地五口語交際和習作《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打下基礎。

三年級上學期是第二學段的起始學期,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完成學段銜接過度。教學本組教材,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默讀理解詞語,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悟我國的傳統文化。與此同時,還要培養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積累語言習慣,運用語言的能力。

綜合學段特點、單元目標和教材文本的分析,本課第二課時教學目標整合為:

1、 複習鞏固“兼、僕、納、丘、毫、授、佩”七個生字。能正確理解積累“遠近聞名”“學問淵博”“學無止境”“風塵僕僕”“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毫無保留”七個詞語。

2、 品讀二三自然段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重點感受孔子的謙虛好學、彬彬有禮、學無止境等好品質。

3、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通過“想象小練筆”“選詞填空”和“填寫對聯”積累和發展語言。

其中,“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來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如此教學目標的確定,既有語言學習目標,又有情感薰陶、思維訓練目標。而語文課最重要的“語言習得目標”得到準確彰顯,為後面語言習得教學起到方向性引領作用。

三、“簡、實、活、效”理思路——梳理語言習得線索。

本着“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的基本理念,以讀為主線,鼓勵學生讀中感悟、品味、積累語言,讀中質疑、啟思、探究問題。在教學中把第二自然段作為感悟的重點段,把“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僕僕”等詞,作為感悟句羣的抓手,一線串珠一詞經緯,突破教學重難點,體現“簡單、紮實中有亮點,簡單、紮實中求實效”的教學特色。

以語言習得為主線,組織課堂教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語言習得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基於以上種種分析,《孔子拜師》第二課設計為以下四個板塊。

1、開火車複習詞語。老師關注點:1、生詞中讀音難點,孩子是否讀準,不正確,採用老師示範、小老師引領的方式及時糾正,然後請讀錯的孩子自行糾正,體會進步的喜悦;2、後進生參與學習,和參與學習的質量。鼓勵後進生的點滴進步。

2、選詞介紹孔子、老子。用“遠近聞名”“學問淵博”等詞介紹孔子、老子這一教學環節,其一,提升學生對孔子、老子的認識(第一課時學生利用查資料介紹過孔子、老子,同學們對孔子、老子的認識停留在紙上、書上,還沒有進入自己的腦海。);其二,鞏固並運用第一課時所學詞語“遠近聞名”“學問淵博”。讓詞語的理解運用這一語言訓練點得到落實。

我的第二個板塊是直奔中心,提煉問題。一篇課文是一個整體,我們要在這個整體中找中心點,然後確定一條主線,來貫穿全文的學習。在這堂課中我就抓住課文的最後一節。再回到全文讓學生找出孔子和老子有什麼品質得到人們的敬重?在學習完二、三兩自然段,學生通過品讀感悟了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後,再次讓學生讀這一句中心句,這樣以一條線帶到整個面上,讓課堂教學簡約、清晰、高效。

1、充分自讀,勾畫出讓你感受最深的語言。(3分鐘左右)充分地靜思默讀,是學生進入文本,深入思考的前提。給學生足夠長的時間獨自思考,課堂就遠離了浮躁與膚淺,寧靜的心態自然會造就精心,智慧的閲讀品質。

在引領學生靜靜地閲讀過程中,我耐心地等待和積極的巡視,發現學情,及時校正相關的教學策略。其實,學生醖釀的過程也是老師進行下一步教學準備的過程。真正智慧的課堂必定出在老師敏鋭的觀察與深刻的思考中。

“創設情境想象”解詞“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僕僕”:字、詞、句的理解我們提倡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不能脱離語言環境。這也是對學生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本堂課中的“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的理解。我先讓學生找出能表現孔子拜師艱辛的詞語,再通過讀一讀這些詞語,播放風雨雷電聲讓學生感受孔子拜師路上遇到的惡劣天氣,展開想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小練筆:

結合學生拓展想象中語言,呈現出孔子拜師途中“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堅持不懈”等具體的一幅幅生活場景。此時,老師水到渠成地引導:孔子這樣在風中隨便吃些東西,在露天住宿、休息,就叫——“風餐露宿”;“這樣不分白天黑夜地加倍趕路就叫——“日夜兼程”。這不僅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

(2)“聯繫生活實際”解詞“學無止境”:在教學“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句話時,我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聯繫生活中熟悉的人來理解就變得容易多了,並在此基礎上結合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進一步感悟孔子的學習態度,這樣,既符合重視句子訓練的要求,又通過詞句的學習,進一步進行朗讀的訓練。

課文中有一段描寫老子與孔子的對話,充滿哲理,又生動有趣,讀好了,老子與孔子的形象、老子的誨人不倦和孔子的學而不厭的精神自然而然地進入孩子視界、進入孩子的心靈。於是,我就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如同桌讀,指名讀,全體學生合作讀等多種形式層層深入地讀,讓學生在讀中品味、感悟。第一層:看圖讀,關注孔子動作:讀出“一拜再拜”的謙遜;第二層:分角色讀,關注孔子語言,讀出孔子心中的彬彬有禮;第三層:進入情境,區別詞語讀,關注用詞“拜見”“拜訪”, “迎候”、“等候”,進一步讀出孔子、老子謙遜有禮、熱情真誠的美好品行。

(4)結合生活實際聊出孔子的好學,老子的誨人不倦。

在同學們彙報第三自然段時,我預設:讀了這段,哪些詞語給你留下深刻印象?你將把哪些詞送給當老師的我,哪些詞留給做學生的自己。如此設計,進一步鞏固學生剛才抓關鍵詞理解的方法,提升學生思維和語言訓練點:把“不離左右”“毫無保留”等詞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結合生活實際的運用。在贈送詞語中無疑也是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如此一問再次整合了教學目標訓練點。

1、這一環節由“孔子拜師“一幕流傳千古,文中哪些話語,哪些場景打動了你,請帶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自讀,展示讀。此時,老師讓學生帶着自我感受再次回讀,目的:1、整合全文,迴歸整體;2、尊重多元解讀,讀出個性感悟;3、詞語積累、情感昇華,等語文素養得到再次迴旋上升。

在學生交流中,重點回擊“學習是無止境”一句,提煉出“學無止境”一詞。並在孩子們對詞語有深刻領悟的基礎上工工整整書寫本課生詞:止境。讓學生在一筆一劃中迴盪着課文的人文精神。

2、結合傳統文化單元主體,設計對聯總結全文。教學中讓自己預設的對聯逐字逐字緩慢出示,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大膽猜想傳創編。在大家異口同聲喊出:“孔子拜師學無止境,老子授徒毫不保留”後,相信孩子們發出了成功的歡呼“耶——”。這一環節逐字逐字出示,既給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又給了學生參與創作的快樂。並把本課主要內容與語言運用整合在一起,並把本單元又一傳統文化——對聯滲透到教學中,為本單元教學打下了伏筆。

總之,四個板塊,環節簡約,方法簡便,訓練務實,力求緊握“語言習得”脈搏,規範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當然,再好的教學設計也只是預設。在實際教學中,我會根據課堂學生生成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調控,相應地改變教學策略。以真正促進學生“一課一得”。

第5篇

師:同學們好!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板書:孔子)我們要學習他(板書:拜師)的一件事。

生: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他是我國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據説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氣很大。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紀錄下來,編成《論語》,這本書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師:老師特意蒐集了老子的資料,子(約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創始人。一説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著《老子》也稱《道德經》。

生:老師,為什麼孔子,名丘,字仲尼,老子也叫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而我們則稱他們為孔子和老子?

師:其實呢,在古代“子”,是對成年男子的尊稱,在春秋戰國時期,是特別有學問或者較有道德的貴族才能用的尊稱。

師: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本中,只要我們仔細認真的讀課文,一定能找到。

師:讀完課文後,你從書中知道了什麼?我們一起來找到答案

生:他總覺的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訪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師:他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你覺得他的知識怎麼樣?

師:那豐富也是很多的意思,為什麼不用豐富?多到怎麼樣才算淵博。

師:既然他遠近聞名,為什麼還要拜師呢?從這能看出什麼?

師:正因為孔子的謙虛好學,使他走上了拜師之路。孔子在哪?

師: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盡艱辛之後,在洛陽城外,孔子終於見到了自己的老師,你是不是很急於知道他見到老師後的情況?

師:從課文中找出他們的對話,談談,看看你能從對話中讀出什麼?

師:好,我來分配一下,女生讀孔子,男生讀老子,我呢,旁白,不過,不要搶,一句一句得來,邊讀邊體會。

師: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問道:

師:老人見這位風塵僕僕的年輕人一眼就認出了自己,有些納悶。

師:在描寫哪些情況,些前提會用到風塵僕僕這個詞?

師:風塵僕僕就是形容旅途勞累的。以後寫作文,你也可以用到這個詞。

師:納悶,就是因為不懂、不會而產生的不理解。説白點,就是不明白的意思。

女生:“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吧。”

師:所以讀這一句時,語氣一定要很有禮貌,很誠懇。自己再試一下。

師:大家説的都很棒,老師能聽出你們都很有誠意,有禮貌。我們接着看老子是怎麼説的。

男生:“你就是仲尼啊,聽説你要來,我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

生:老子是老師,孔子是要來拜老子為師的,可老師卻在洛陽城外迎候學生,就是從這看出的。

師:對呀,老子沒有因為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的孔子來拜他為師而驕傲自滿,而是在城外迎候,老子真是謙和、知禮。

女生:“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生:爺爺年紀已經很大了,每天晚上幹完活後還要帶着老花鏡看書。

師:老子作為老師對學生的這種毫無保留的態度用哪個詞概括最形象?

師:正因為孔子如此謙虛好學,老子如此誨人不倦、愛護學生,所以……我們一起來讀最後一自然段。

師:這就是孔子拜師的經過,(對照板書)學完課文,我們也要學習孔子、老子,有禮貌、謙虛好學的精神,也成為受人們尊敬的人。

師:翻開課本52頁:孔子的名言,看看誰最棒,,最先記下來。下課後大家可以蒐集更多關於孔子和老子的名言。

這節課我準備了好幾天,請教了很多老師,在這裏首先要謝謝孫主任、董主任、侯老師、彩霞老師、房姐姐、權姐姐等老師給我的幫助,侯老師用一天的時間幫我想導入,整理過程。直到聽課的頭一節課,還在彩霞老師班講了一遍,讓我心裏有底。講完課後孫主任和董主任還給我分析了我的課。

其實這節課,並不成熟,特別是孔子如何拜師這一段,我不知道如何讓學生抓出能體現孔子有禮貌、謙虛好學的關鍵詞,只好一句一句,邊讀邊分析,這樣的結果是課顯得很亂,感覺是老師在牽着學生走,可我不知道應該如何組織,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講這節課之前,我很害怕,頭一天晚上睡覺時,我還在默默想着過程,記不起來,就用手機看一下,當天早上4點起牀,在辦公室默默地背,生怕還像第一年那樣,課堂上什麼都記不起來。終於要講了,在講台上站好,抬頭看這台下,我的腦子一片空白,可是一講起來,我的記憶又恢復了,能夠把我備的課,流利的講下去。雖然我很害怕,可這樣的活動很好,可以學習其他優秀老師的課,還可以看到自己的缺點。

第6篇

回顧《孔子拜師》這堂課的教學,覺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基本是按照備課思路進行的,從導入到新授再到重點突破。

教學伊始,我創設一個小的情境,將學生帶入高山流水,探訪聖人的意境,瞭解孔子,為進一步學習做鋪墊,但是在設計提問: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想説點什麼?有些不妥,這畢竟侷限了學生的認識,若能讓學生談談你對孔子還有哪些瞭解,想必學生一定會積極交流,也將使學生對孔子的認識更加全面,促進學生主動的探究學習。接下來檢查預習,在初讀課文之後,檢查詞語的掌握情況,列出了本課16個詞語,量比較大,檢查的遍數比較多,對於“風塵僕僕”等易讀錯的詞語,朗讀落實的還不夠,應當將讀不準的多讀幾遍,能讀好的,一帶而過。我想對於在今後的教學中,詞語的落實也應把時間用在難讀詞語的教學上,不能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

在研讀課文學習時,我基本上能通過把握一段話中重點句,重點詞語來指導學生學習體會。例如第一段抓住“遠近聞名、不夠淵博”,第二段抓住“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於”指導學生體會,孔子的謙虛好學、為求學不怕吃苦的精神。在體會之後,再次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這樣,既符合三年級重視詞句訓練的要求,又通過詞句的學習,進一步進行朗讀的訓練,收到較好的效果。但是在重點學習第二段對話時,本想設計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自主的學習,但在學習之後,學生學習的結果,表現讓我意外,因此,慌亂中只顧按照已定思路進行,而沒有采取能夠及時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解決學生對課文內容不熟悉的問題,比如:“再讀對話,説説自己體會到什麼?”或“你通過讀對話體會到孔子老子是怎樣的人?”,以致在第二次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結果,仍然不能令人滿意,並且,耽誤預先設計的教學內容,沒能從整體上使學生把握課文,對於重點學習的詞句“學習是沒有止境的”,“等候、迎候”學的倉促,落得不實。本課教學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於課堂上沒能靈活的進行教學操作,只限於備課思路,而沒能很好的關注學生學的狀況,並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出適當的調整,來以學定教。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認識到無論課備得再好也不能照搬,應隨時關注學生學的情況,真正做到為學生的學服務。

同時,教學中有些內容的設計,只顧自己教的方便,省事,而沒有從教學達到的目的出發來設計。例如對於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紹,我怕學生談得不夠全面,不夠生動,只想讓學生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沒有把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資料,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無從表現,學生的學習就不會深刻。再如,對於曲阜的介紹,我只考慮,通過介紹曲阜引出孔子文化節向本單元主題*攏,因而影響了教學的主旋律。節外生枝的教學,並沒對學生的學習帶來多大益處。我想,今後在教學中,我一定要多從學生學的角度設計教學,靈活掌握教學,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服務,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收穫。

中年級語文教學一定要落實重點詞句的訓練,加強朗讀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教學中更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並根據學生的學,恰當的調整教學策略,真正做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並在學習中學有所獲,學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