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學反思8篇 "反思課堂教育:我們需要銘記的“吃水不忘挖井人”精神"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5.24K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我們學校勵志故事教材中的一篇,並被廣大師生所熟知。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是否能夠真正做到挖掘故事背後的深刻價值,讓學生受益匪淺呢?本文將從教學反思的角度,探討如何更好地教授這篇故事。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學反思8篇

第1篇

昨天就《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進行了授課,備課時發現這一課不好備,而且是第一課時,要想出彩,真的是要下功夫。拿着課本,帶着教參,對着課件,我在家苦惱了兩個夜晚,還是理不順這篇課文的思路,週四匆匆忙忙上了這一課,感覺存在的問題很多!

1、導入的時間太長,大約用了十分鐘,一節課也就四十分鐘,用了四分之一的.時間,從井導入,用圖片,引出井,認識象形文字,導出課題,繞了一圈,其實沒有這個必要,簡單點,直接導入就行。

2、識字環節,重在於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但老師牽的太多,學生的思維未被激活,這一環節的課堂氛圍有些沉悶。

3、朗讀指導還不夠,這一節課的朗讀目標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讀文,但學生讀書的面還不夠,是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達到目標?怎麼樣讀,是流利地朗讀?方法是什麼?老師要和學生一起在讀中發現,重在讓學生歸納總結。這節課,朗讀環節,匆忙而過,彷彿蜻蜓點水,不深入。

4、寫字環節,觀察的方法是什麼?看結構、比寬窄,比高低,找佔位,這樣的方法並沒有交給孩子,所以只有部分學生觀察很仔細,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認真觀察了,寫字教學枯燥,時間不夠,孩子們注意力不夠集中。

1、深入瞭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看看每一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什麼,讓課文的課時備課與單元備課緊密結合,同時要多看名家課例,舉一反三,要會學習,還要多學習。

2、備課要備詳案,尤其是重難點知識的講解,如這一課的識字環節,識字方法有哪些,學生會提到哪些?哪些學生不知道,也需要掌握,執教老師自己要知道,課堂預設要精、準、細,在備課上一定要下足功夫。

3、要了解學生的知識缺口,知道學生哪方面是薄弱點,課堂的訓練重點是什麼,要把握住,不能偏離,若是學生扯得太遠,要及時地學生拉回來。

4、課堂流程要完整,時間要把握準,板書設計要體現這節課的重點,各個環節的知識點之間要能通過板書串連起來。

5、要學會用兒童的語言鼓勵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真正讓課堂動起來,讓學生有所收穫。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學反思8篇

第2篇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的第一篇文章。這篇課文講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時幫助鄉親們挖水井,解決了吃水困難。解放後,鄉親們在井邊立碑,表達對毛主席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吃水不忘挖井人”,本來意思上是我們每天從井裏取水上來飲用,享受勞動成果,但是不能忘記那起先挖井的人。可是課文所描述的年代對於我們來説,都很遠了,何況我們的學生,他們更是生在幸福中,長在幸福裏,他們根本不能明白。所以揭示課題前,我用生活當中的問題引入:同學們,當你們在受到別人的關心和幫助下,你會怎樣呢?學生馬上答出:不會忘記他(她),會在心裏想起他(她)引導學生體會現在生活幸福,要在生活中學會感恩。

於是在板書課題後,我又設置了一個問題:看到題目你想問什麼呢?結果學生全部愣在那,不知道如何去答。怎麼辦?我知道這個問題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説確實非常難。我又不想馬上放棄,於是引導,慢慢的有一兩個學生説了出來。我馬上就引出了問題:

(3)為什麼要挖井呢?於是讓學生去讀課文,邊讀邊想,並把課文中的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再讀課文,分出自然段標出序號,初步理解課文內容,以回答上面的問題做好鋪墊。果然在教師“適時點撥”這個環節中,在回答上面設置的三個問題時,回答的很流利,我隨着學生的回答及時的板書。並簡單的.説了説當時的背景。於是引導學生感悟,以體驗到鄉親們因為村子裏沒有井,所以他們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挑水吃,再引出偉大領袖毛主席為了幫助鄉親們解決吃水的困難,而親自挖了一口井。而鄉親們為了感恩、為了記住毛主席,所以後來立了一塊石碑——(學生讀出)“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而在學習“我會認”的生字時,也是放手讓學生學習,不懂的地方適當點撥。這個環節學生學得很好,主要原因是“小老師”發揮了作用。達到了學生自學、互學,教師點撥的效果。

總之,大體而言在“高效課堂”中是一個較好的起步,雖然效果不是很好,可也是跨出了艱難的第一步。因為他們難以想象當時那樣的年代,而我卻設置了一個針對一年級而言難度很大的問題,這也是我考慮不周,不足之處當中的問題,但我不會感到遺憾,因為這給學生在今後的“高效課堂”中奠定了一個很好的起點。

第3篇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紅色革命”故事。主角——毛主席!説心裏話,我是不怎麼喜歡這篇課文的——語言平淡,記敍的內容遠離我們生活實際,要一年級的孩子讀懂這篇課文,似乎不容易。類似的還有《要好好學字》、《菩薩兵》、《朱德的扁擔》等,教這些課文,我常常感到困惑——學生對這些領袖人物,大多隻是聽過名字,瞭解的並不多,最重要的是,這些讓我們的爺爺奶奶輩人聽起來如雷貫耳的領袖人物的名字,對我們的孩子來説,是那麼的陌生。陌生就會產生距離,確實,學生對此感興趣的.也不多。這也為我的教學帶了一定的難度。如何讓孩子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瞭解當時的背景呢?我靈機一動,從介紹毛澤東這個為人入手,我大肆地宣揚了毛主席的豐功偉績,學生一下字對主席產生了一種敬仰的心情,繼而我轉入話題,這篇文章也講毛主席故事的。學生馬上興致高漲,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狀態。下面是我對《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該怎麼上呢?我想了很久,就從這句話入手吧。“村子裏沒有井,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這句話寫出了鄉親們吃水的困難。在《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學過程中,為什麼沙洲壩的人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呢?這個問題不是這節課的重點,我想我要讓孩子體會當時鄉親們理解這口井的重要性,才能體會毛主席對人們的熱愛。所以我用了多媒體,展現當時人們挑水吃的困難場景。

主席來了,他看到了,就決心為老百姓做事情,他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這時,我再讓學生想像鄉親們喝着這井裏打上來的水,是怎樣一幅歡樂的場面啊!

“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多麼熟悉,多麼親切的話語!主席給鄉親們挖井,鄉親們在井邊立碑,表達他們對主席的思念之情。此謂“飲水思源”!如何很好地理解這句話呢?我想還是利用一下書上的插圖,如果你是老爺爺身邊的那個孩子,站在井邊,聽老爺爺講這“石碑”的故事,你想説些什麼?這樣,讓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理解文本,體驗情感。

通過老師創設的這些情景,學生很快就能理解文章,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的。

第4篇

這節課的內容跟學生的生活實際離得較遠,現在的學生對那一段歷史的瞭解知之甚少,在學時學生很容易覺得沒意思。“吃水不忘挖井人”,本來意思上是我們每天從井裏取水上來飲用,享受勞動成果,但是不能忘記那起先挖井的人。

課文要告訴我們學生的肯定也就是它的比喻意思。但是如果只靠讀課文來理解,告訴學生是肯定不行的。在第二自然段中的重點句是“村子裏沒有水,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現在我們現在生活條件優越,水資源充足,就這麼一句話,學生很難體會到沙洲壩缺水的嚴重程度。所以我問學生:同學們,如果現在開始,大家回家之後就用不到水了,你會遇到哪些困難?學生有的説:沒辦法洗手;沒辦法吃飯,更沒辦法做飯;可能好幾星期不能洗澡;衣服髒了也不能洗;每天都很渴…….還有: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要多遠?有的説:可能要幾天幾夜;還有的'説:也許不用那麼遠,但是要翻山,如果在山裏過夜的時候遇到老虎獅子怎麼辦?

從這一個簡單的問題,學生很快回到了那個缺水的時代,想象到他們沒有水用的困難,還想到要吃水,不僅僅是困難,可能還會付出生命的待價。

第5篇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篇傳統革命題材的文章,它與我們現在的生活有些距離,學生比較難以想象。在教學中,我設法讓孩子瞭解偉人,體會沙洲壩村民對毛主席的恩情世代不忘的情懷。

讓學生學會感恩,想象練説課文最後在碑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中昇華。學生在個性化閲讀中,認知經驗的限制,他們的理解、體驗往往不能一步到位。於是我問學生沙洲壩人們有了這口井會幹哪些事?藉以帶給學生幾種人物,村婦、農婦、行人,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進閲讀中來,從多角度、多層次交流中感受這口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與當初沙洲壩吃水難構成了鮮明的比較,從心中湧起感謝毛主席的情懷。“吃水不忘挖井人”真正成為學生感於內而發於外的現實語言。

隨文分散識字是課程標準低段識字教學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在解決“識”和“寫”的問題上,我校採取了“分散識字、集中書寫”的原則,即教材要求學生會認的字,我們透過多次的呈現分階段識記;要求學生正確書寫的字,我們一般安排一個相對集中的時光讓學生書寫。

就本課而言,筆者主要分三個階段完成識字的任務。第一階段在課前預習,學生根據各自的知識水平和識字潛力記必須量的'生字,如不少學生透過預習記住了想念的“念”、戰士的“士”、井水的“井”等。第二階段在課堂教學,老師結合相應的教學資料,分散、適時地安排必須量的識字教學。如,開課時,指導學生多次朗讀課題,旨在認識生字“忘”“挖”和“井”;進行重點性的朗讀指導時,老師特意挑選生字相對集中的第二自然段;結束教學前,讓學生多次大聲朗讀課文中的碑文等,其目的都在於透過反覆的“讀”到達識記足量的漢字。

革命題材課文敍述的故事與當今兒童的生活體驗存在比較大的距離,學生閲讀課文的行為實際上是橫向單一的平面性閲讀,它給予學生的閲讀信息比較少。

第6篇

在本課教學中,我吸取《騎牛比賽》中集中出示詞語的教訓,牢記生字詞的教學要看具體情景,採用邊理解課文內容邊板書詞語,在這個過程中識記生字、理解詞語,感覺效果比較好,但是我又反思,學生對字詞掌握得比較好了,但是對正文的閲讀感知又變得比較弱,會不會在理解課文過程中安排這麼個環節,顯得有些瑣碎?因為識記、理解不是一句話就帶過的東西,常常要停下閲讀課文的思路來進行教與學,會不會破壞了課文的整體感,出現“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局面?另外,我改正《騎牛比賽》中主持人式的教學,穿插進行組詞、擴詞、造句、説話訓練等能力訓練,感覺學生積極性較高,都搶着説出自己的詞語或句子,課堂氣氛較好。

第7篇

?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講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時幫助鄉親們挖水井,解決了吃水困難。解放後,鄉親們在井邊立碑,表達了對毛主席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我在教學本課時,採用直觀形象的手法讓學生認識“井”字,並隨課題識字,分散了識字的量,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學生體驗到識字的快樂。在學文中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引導想象,體會人民喝水的.困難,知道毛主席帶領人們挖井的原因,在讀中體會人們喝水的艱辛,體會毛主席對人民羣眾的關心,並用自己的朗讀表達出對毛主席的崇敬。

接着告訴同學們《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是沙洲壩的人民對毛主席心存一份感恩,立碑傳世。現實中,為我們付出的有很多無名英雄,他們名聲並不顯赫,但也讓我們滿懷感激,我讓學生模仿課題的説法,自由表達:

過橋不忘一,吃菜不忘一一,穿衣不忘一一,一不忘一﹣等,學生在表達中,活化了語言,滋養了心靈,課文中隱含的思想因為與學生的情感交匯而得以復活。

第8篇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篇傳統革命題材文章,它離現在的學生生活久遠,學生對毛主席是何人都不太瞭解,在以前的教學中,大多數孩子只能説出“毛主席是個好人”,其他一無所知,所以整節課孩子一點興趣都沒,就在死讀書,一節課下來效果極差。所以在這次的教學中,我想如果讓孩子親眼看看那樣的年代,會不會對他們有所感觸呢?於是試着找了些資料,在教學課文時,我先給學生們展現了那個艱苦的年代,讓他們通過觀看去設身處地地體會當時的場景。

課的開始我就直接用簡單的話語帶着孩子們一起跟隨着視頻、圖片回到了幾十年前:艱苦的生活,破破爛爛的東西、瘦瘦的人們……我最後把畫面定格在鄉親們為了吃水,挑着擔子,來回走上好遠的路,擔回水。畫面是神奇的,孩子們的眼睛睜得大大的,一開始嬉笑的表情沒有了,交頭接耳的小動作也沒有了,臉上的.表情也變了。趁着機會,我引導孩子們從畫面中回到課文中,來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文中那句話説了我們畫面中的場景啊?”孩子們很快找到了“村子裏沒有井,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有了直觀的感受,讓孩子們來理解:為什麼要“吃水不忘挖井人”就容易多了。孩子們也有話可説了。

隨着對課文的理解,我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跟隨毛主席挖井的小戰士,把教室又變成了另外一幅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小戰士,你拿的是什麼工具?”“咦?小戰士,你的手怎麼這麼髒?”“小戰士,瞧你,滿頭大汗,休息一下吧?”“哎呀,小戰士,你的肩膀上都起水泡了,快停下來吧?”我邊和孩子們對話,邊和孩子們一起做動作,孩子們在這個情境創設中很快就體會到了當時挖井的不容易。

最後由文本聯繫生活,引導學生體會現在生活的幸福,談談“我們在享受他人方便的時候,又應該不忘哪些人”,如:“穿衣不忘織布人”、“吃飯不忘種田人”、“住房不忘建房人”等等,讓孩子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感受到他人的深深愛意,學會感恩,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語文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一個感悟、體驗的過程,一個生活的過程,語文教學就是一個將語文還原到一個具體的語文生活情境中,激活學生本原的語感和語用,在感性的實踐過程中發展和形成語文素養。在此方面,對課文的延伸方面還不夠到位,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注意這方面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