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最大的“書”説課稿2篇 《一本看懂世界的大書》——最大的“書”説課稿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31W

本次説課將以“最大的‘書’”為主題,介紹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規模最大的藏書樓——大報恩寺藏經樓。通過深入剖析,讓讀者瞭解古代中國的圖書館文化和藏經文化,認識這段文化歷史的價值與意義。

最大的“書”説課稿2篇 《一本看懂世界的大書》——最大的“書”説課稿

第1篇

?最大的“書”》是國小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第四冊第五組教材。這是一篇科普性的文章。緊扣本單元“身邊的科學”這一主題,課文記述了川川在爬山過程中和一位地質勘探員相遇、相識的過程。借兩人的對話,介紹了關於巖石的一些知識。巖石上的字和畫,巖石所體現的科學知識和研究價值。科學性的內容,課文極具啟發性的學習小夥伴的提示,利於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自然奧祕的科學態度。文本的人物對話很多,其中一些語言運用得非常準確,如表示時間的一些詞語,可以引導學生積累、品味,習得課文準確的語言表達。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字所傳達的一些自然科學知識。教學難點是:體會課文準確的語言,學習課文科學、準確的表達方式。

二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讀能力,對這類題材的課文很感興趣,而他們的思維還以形象思維佔主導。根據這樣的分析,我預設如下的教學目標:

1、認識“質、勘”等12個生字,會寫“冊”等12個繩子。聯繫上下文,結合圖片,理解“刨根問底、雨痕”等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自主研讀和交流討論中瞭解一些關於巖石的自然科學知識。

3、培養探索身邊科學的一種精神,從小激發對科學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本課的教學,就以此為理念,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整合知識、能力、情感等目標因素,力求給學生創設生動的語言實踐情境,讓他們在一系列的語文實踐活動中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切實得到語文素養的提升。

基於這樣的理念,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板塊的教學。

?最大的“書”》,這個課題特別吸引學生的眼球。讀了課題,請學生根據課題質疑。我預設學生會提出這樣一些問題:最大的“書”為什麼要加上引號?最大的“書”到底是什麼?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書有什麼不一樣?是怎麼形成的?最大的“書”裏究竟有些什麼?告訴我們一些什麼知識?……根據這樣的回答,我引導學生梳理問題,然後聚焦以下幾個主要的問題:1、最大的“書”是什麼?2、最大的“書”裏有些什麼?告訴我們什麼?3、最大的“書”是怎麼來的?圍繞課題,讓學生提問,巧妙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而且這種根據課題猜想文本主要內容,是面對龐雜信息的現代人很重要的閲讀品質。此環節的設計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引發了學生強烈的閲讀期待,為下文的學習打好了鋪墊。

記得有位教學專家説:閲讀教學,要加強初讀,延時開講。此環節,我設計了兩次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讀書。第一次,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讀通每一個句子,遇到難讀的多讀幾遍。第二次,請學生分小節輪讀課文,對文中一些地質學專用術語進行歸類的正音,如:地質勘探隊員、巖石、煤炭、礦物、寶藏,將初讀反饋和字音教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利於更好地瞭解學情,並且立足具體的學情開展與之相適應的教學。閲讀一般都要經歷一個整體——部分——整體的過程。初讀以後,我引導學生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説説課文的大意,利於培養學生一種整體把握的能力,同時這種將厚書讀薄的能力必將讓學生受益終生。

這裏我將分三步,引領學生走進這本大書,探尋這本大書的神奇和奧祕。

抓住文中勘探員叔叔的一句話:“你看,這巖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我請學生將文中的語言和“你看,這巖石一層一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進行比較,學生通過朗讀體會,肯定能夠感悟到文中的反問句比陳述句具有更強烈的感情和語氣,從而對反問句有了一個更深切的體悟。

關於“書”上的字,課文中有這樣的語言:“有。你來看,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波痕;這是波浪的足跡,叫波痕;還有這些閃光的、透明的,是礦物。它們都是字呀!”

我請學生讀這句話,找到一組近義詞:“足跡、腳印”,體會文本用詞的不重複和漢語的豐富性。“雨痕”、“波痕”是非常抽象的詞語,和學生的生活又有着較為遙遠的距離,我就出示形象直觀的圖片,將這些抽象的詞語賦予形象的內容。同時,我還利用逼真、形象的插圖,引導學生説説這是怎樣的波痕和雨痕,進行語言的補充練習。關於“書”上的畫,課文中有這樣的句子:“有。你看,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

文中是運用“有……有……還有……”的句式來介紹“書”上的畫的,我引導學生在不改變意思的基礎上運用不同的語言方式進行表達。如:樹葉、貝殼、小魚都是“書”上的畫;“書”上的畫有樹葉、貝殼和小魚……不同的語言表達,卻傳遞着相同的信息,學生進行了語言的轉換,同時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們中國的語言文字是如此的富有變化,充滿神奇,在學生幼小的心靈深處播撒了一顆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種子。

關於“書”的成因,課文是這樣寫的:它告訴我們,在很久很久以前,這裏是一片長滿樹木的陸地。後來,陸地沉下去了,這裏就變成了大海。又過了很多很多萬年,海底慢慢上升,這裏又變成了高山,就是我們腳下的這座山。

這段文字較為淺顯,卻藴涵着一個關於地殼運動的抽象的變化過程。我先讓學生找出這段文字中表示時間的詞語:在很久很久以前、後來、又過了很多很多萬年、慢慢。在初步感受了形成時間的漫長後,我向學生播放課件,演示動態的變化過程:一大片長滿樹木的陸地,鬱鬱葱葱。有一天,陸地往下沉,往下沉,地下的水漫上來,淹沒了陸地,席捲了一切,這裏便變成了一片汪洋大海。慢慢地,海底上升了,上升了,海水漸漸地退去,這裏又變成了高山。這樣一演示,學生肯定從直觀上明白了這裏曾經發生的一切,相信有的學生還會發出這樣的感歎:“地球的變化可真神奇啊!”“原來那麼多年以前,這裏有如此大的變化!”……接下來,我就請學生用自己的朗讀表現出這一切所經歷的漫長歲月和巨大演變。學生可能讀得很平淡,我就引導學生特別注意那些表示時間的詞語。根據他們的朗讀,進行風趣的,且有針對性的指導:“你讀得好快啊?很多很多萬年就這麼快過去啦?”“這海底也上升得太快了吧?”……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變化的巨大和緩慢。

文中的川川問了很多很多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也是一次次不斷地深入。因此,“刨根問底”一詞的理解,我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找找川川向叔叔提出了哪些疑問,引導學生讀出問的語氣,川川這種強烈的求知慾,體會這些疑問是層層深入的,不斷地直達事物本質的。文中最後川川的一句話:“等我長大了,也要讀懂這本最大的“書”!文中的小夥伴也有這樣的提示:“你能猜出川川長大以後想幹什麼嗎?”讓學生在猜想中體會川川對這本大“書”的濃厚興趣,對科學的探索慾望,也在不經意間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和願望。最後,我還結合文後資料袋裏的內容,引導學生了解關於化石的有關知識,我還請學生在課後繼續去關注,去搜集一些關於地質方面的相關知識,在課堂上進行一些適當的展示,以激發學生課外學習的不竭動力。

最大的“書”説課稿2篇 《一本看懂世界的大書》——最大的“書”説課稿 第2張

第2篇

這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十九課。本單元以“美麗、神奇的大自然“的主題來整合課文,本課處於一個重要的教學地位上,是一編講讀課文,它以地質勘探隊員叔叔和川川的對話為主線,向小讀者們展示了巖石這本"書"的無窮魅力。通過叔叔的介紹,描繪了"書"中的"字"、"畫"以及這本"書“的作用,從而激發了學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識。

1、知識與技能;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想像能力,表演能力。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體會川川對大自然充滿興趣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詞。準確把握人物心理,讀好人物對話。瞭解"書”中的內容,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

課前準備:課件、學生蒐集的有關化石和巖石的相關資料、生字卡片、小黑板

新大綱提倡:“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所以本節課主要採用媒體演示、自主讀書,合作學習、合作解疑的教學方法。

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可採用“問一問,説一説,讀一讀”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問”自己不懂的地方,“説”自己理解地內容,“讀”文中“川川”和“地質探究員”的重點對話。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本課文安排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第二課時:朗讀感悟,學寫生字。這裏我單説第一課時。

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怎樣才能做到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呢?我緊扣“讀”、“悟”二字,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地讀,在讀中發生感悟,啟發學生由淺入深地悟,並巧用多媒體幫助學生進入良好的意境,讓學生與文本之間進行輕鬆、愉快的對話,獲得審美體驗。

“興趣是求知獲藝的先導。”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呢?課的開頭,我用多媒體播放化石和巖石的照片,學生邊欣賞,老師一邊引導和介紹。我相信學生都會被生動精彩的畫面深深吸引了,他們情不自禁地就會翻開課文,這時師問:課題中的書為什麼要加引號?課文中的叔叔是什麼人?結合理解勘探隊員。然後全班讀課題,讀準“最”、“書”二字。我因勢利導讓學生自讀課文,提出自讀要求,並讓他們在喜歡的句子或不懂的地方分別作上記號,他們以高漲的熱情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而且經過三個學期的生字學習,他們都掌握了生字的識記方法,所以先讓學生同桌學習生字,為了幫助他們對生字詞語進一步加深印象,我又設計了“摘水果,兔小弟”的識字遊戲和“比一比誰的花朵最漂亮”的擴詞遊戲鞏固生字和拓展新詞。注意引導學生理解“雨痕”“波痕”和“刨根問底”等重點詞語。

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強,但文章是靠語言文字塑造形象抒發感情的,而要使國小生通過文字來體會文中的情境,先得儘量讓學生把書中描繪的畫面與具體形象掛起鈎來,增強文字的形象性學生才會想讀。我藉助多媒體給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能動能靜的教學環境,再採用小組自讀解疑﹦﹥分角色﹦﹥師生分角色等朗讀形式,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讀出形象從而解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