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論語處世之道心得體會5篇 智慧箴言:論語智慧指南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98W

《論語》是古代中國一部珍貴的文化遺產,是我們學習和了解古代智慧的重要書籍之一。而“處世之道”正是《論語》的核心主題之一,它教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處理人際關係、應對困難等問題。本文將通過分析《論語》中的相關章節,探尋其中的智慧和經驗,總結個人的心得體會。

論語處世之道心得體會5篇 智慧箴言:論語智慧指南

第1篇

?論語》是我國的經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着作。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歷代的統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統治中國近20xx年。《論語》當然也就穩坐了20xx年的寶座。直至20世紀初新文化運動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論語》的地位才開始動搖。文化大革命時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進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對人們的束縛,《論語》從此埋沒人間。

?論語》究竟是什麼內容?為什麼他被古人視為經典,而後又成為所謂封建統治者的工具呢?懷着這些疑問,我漫步於《論語》的花園,嘗試着去感受其中的奧祕。

粗看《論語》,不過是一本語錄,和《毛主席語錄》沒什麼差別。可細細品來,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幾乎都包含在語錄的字裏行間。《論語》裏最常見的詞彙,無非是中庸、君子、禮仁云云。

中庸卻是《論語》裏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難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對人處事採取不偏不倚、調和折衷的態度。這種思想體現了當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對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終保持中立。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爭端,但過度的忍卻能使一個民族沉睡,古代中國的發展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據。中庸是儒家的為人之道,體現了儒家學派的軟弱性。

君子是一個意義深刻的詞。從小就聽説什麼君子動口不動手、觀棋不語真君子等,感覺君子就像個呆呆的人似的。事實上,君子就是孔子他們儒家學派的一種自稱,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鬥,都體現了君子的優良品質。與君子相對的當然就是小人了,小人並非是壞人,只是素質沒有君子高罷了。《論語》花了相當篇幅直截了當的闡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點,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質地位往往與小人相差甚遠。毛澤東説過:小人累君子,君子當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可見君子的物質生活是那麼的悲慘!

禮,表現了孔子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孔子生活在動盪不安的春秋時代,諸侯國不遵守周禮,鬧得一團烏煙瘴氣。孔子的禮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孔子致力於維護三綱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當魯國大夫季氏八佾舞於庭時,孔子憤怒地説: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仁,是孔子的道德觀,這後來發展成為了他學生孟子的政治主張。孔子認為,克己復禮為仁。剋制自己,遵循禮,這就便是仁了。仁者愛人,這裏愛的人是指上層社會的王室貴族;尊重朝廷貴族,不犯上,也説明孔子對禮的尊重。此外,孔子還把仁當作人的標準:仁者,人也。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説過:孔子這種所謂仁道,很顯然的是順應着奴隸解放的潮流的。這也就是人的發現。

縱然,《論語》經歷了兩千個春秋,並不能完全適合我們現在的思想,但是它畢竟是經典中的經典。經典永遠不會過期,我們要批判地繼承這些中華傳統文化,讓《論語》為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總之,《論語》是我們必讀之經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論語處世之道心得體會5篇 智慧箴言:論語智慧指南 第2張

第2篇

?論語》這本書雖然只是一些隻言片語和對話,語錄,但卻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會生活等多方面,內容豐富.《論語》中的一些經典名言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鮮矣仁.""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比較熟悉,但文言文件精煉的語言中卻已經藴藏着很多的道理在裏面,這本書中每句話後面都配上了譯文,每篇後面都附上評點,讓讀者更容易接近孔子從中學會一些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去為人處世.

?學而》一篇中孔子談到孝悌忠信等行為規範和做人的原則.比如"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在孔子看來,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個人如果對父母不尊敬侍奉;對兄長不聽命維護,社會就亂套了.君將不君;國將不國……孝,悌,忠,信,是孔子經常涉及到的命題,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他心中正人君子的美德.用今天的道德標準衡量,這些雖然並不是全都適合,但基本是合理的.必竟跟封建社會不一樣了,現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規範,例如我們反對古人的"愚忠""愚孝".

幾千年過去了,孔子在做人與學習的關係問題上,所強調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現在依然受到肯定.

?為政》一篇也談到了人生的修養.孔子把孝的問題,禮節的問題,忠信的問題,義勇的問題看得很重.認為一個人不具備這些品格,就談不上有道德,也就無法立足於社會,更無法治理國家.另為孔子對許多日常言行舉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止,是知也."孔子像我們強調了做人要實事求是,別不懂裝懂."先引其炎而後從之."則交到了我們要有重視實際的求實精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輕言重行的傾向.我們可以從這些言論中學到孔子的思想,而對於我們當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

?論語》所帶給我們後人的啟迪和價值時説不盡的,有空休閒時真該拿出來讀一讀.

第3篇

最近一直在看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首先想要説的是,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

每每去到書店,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關於教人們怎樣做人、怎樣對待人生挫折、怎樣處事的書籍比比皆是,而這些所謂的心靈雞湯迎合了當今複雜社會下處於心靈衝撞中的人們所需要的那種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靈慰籍,而這些書籍中,我認為于丹教授關於《論語》的心得體會卻是最值得一看的。

想起以前讀中學的時候,什麼《論語》《莊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奧的東西,雖然在添鴨式的教育中我背會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問心裏對這些話的理解卻是膚淺和隨意的。或許,沒有于丹,我大腦中不會再想起《論語》,不會想到通過讀《論語》來指導自己的生活,也不會理解先人聖賢為什麼會説出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那種推崇,當看了于丹教授的書後,我知道了孔夫子的偉大,也知道了過去自認為深奧的孔夫子的《論語》並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賢們説的話,穿越滄桑,傳到今天,仍然可以讓我受益匪淺、温暖備至。于丹教授説:《論語》告訴大家的,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所以,當這本書被我認認真真地看完後,心裏很為于丹教授把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生活通過《論語》完美結合後給予的精闢闡釋表示喝彩!

對於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於我這等凡夫俗子來説,不會也不想做任何評論,對我來講,讀懂、讀透、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這裏就姑且把讀到的一些我認為精彩的部分記錄下來和大家一同分享吧!或許,迷茫中的你我,會不經意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和幫助吧!

?論語》,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編錄的孔子的經典語錄,這部曾被譽為治國之本的《論語》,對於我們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生活,還有什麼實際意義嗎?今天還能啟發我們的心智嗎?還能對我們今天的心靈產生觸動嗎?最近讀了北京師範大學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感觸頗多,于丹教授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來解讀《論語》。

大家別以為,孔夫子的《論語》高不可及,現在我們必須得仰望它。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穫一樣。《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説白了,《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座標。這就是于丹教授《論語心得》給我們的啟迪。全書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穿越兩千多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典的平凡智慧。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國》更好一些,她的語言沒有易中天那樣幽默,但絕對值得思考。

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是從天地人之道説起的。從盤古開天地這種變化最終達到的一個境界,叫做神於天,聖於地,她説:這六個字其實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協於現實世界上很多的規則與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去進行他行為的拓展。……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有了這樣一個大的宇宙觀,再將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來,全方位地解讀了孔子及論語的思想以及這種思想對於現代人、普通人及現代社會的需要。

我們從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義,禮,自,信的倫理教育,從孔融三歲讓梨的尊禮,守禮,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憂患意識,無不顯示着儒家學説對國 民成長過程中千絲萬縷的滲透。幾千年來世人仍願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性的準則,我想這與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關係。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温暖的生活態度。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迴。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祕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第4篇

現代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可以説更近了,也可以説更遠了,但無論如何,人際關係是每一個人必須面對的問題,孔老夫子説,過猶不及,在孔子看來,事情做得過頭了和沒有做到位是一樣的效果,那麼在現代社會中我們該如何把握為人處世的分寸,在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時,我們該保持什麼樣的心態,面對自已親近的人,我們又該掌握什麼樣的原則?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環境中,我們怎麼才能保持一個良好的人既關係?

一:孔子不提倡以德報怨,他給的分寸是以直(公正與正直)報怨,以德報德

二: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應該使用的地方

三:當我們關注社會環保的時候,但沒有關注的我們心靈環境的荒蕪,和我們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費

四:避免資源的浪費,就是面對一件事情,迅速地做出判斷,選擇自已最有價值的方式

五:做任何事,要注意,過猶不及,要光意把握住個度,這是人際關係最重要關注的。

六:最恰當的距離是彼此互不傷害又能保持温暖,這就是人際關係分寸的一個度

什麼叫好朋友:你看到他有不對的事,你好好地去告訴他,把忠告告訴他,他不聽你的那就算了,別再説了,再説就是自取其辱。好友也有個度

七:父母對孩子的愛,是越早讓孩子獨立,脱離自已的關愛,這才是父母真正對孩子的愛

八:距離和獨立是對人格的尊重,最親近的人之間也應該保有。人際關係應保持一定的距離。

九:禪宗説人間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開月未圓,留一點以期待,從而產生美。

十:在什麼位置做好本身,不要越過位置做不該你做的事。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為別人操心是錦上添花,自已的工作則是雪中送炭。

十一:做人做事多思多想多看多做事,少指責,少抱怨,少後悔

什麼是君子:先把自已修煉好,修好則影響別人,幫助別人(修已而安人)

十二:自已身經力行的為直接經驗,聽別人所做的事為間接經驗,多聽間接經驗可以讓自已多些直接間接

十三:(小孩子生氣拔釘的故事)與親人朋友之間爭吵,過後可以道歉,但在親人朋友心中永遠留下了傷痕

十四: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做人多做事,少説空話。

十五:説話要動腦子,做事要考慮後果,更重要的是,做人做事要懂得禮節。做好人首要是學好禮

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人抱怨社會不公,抱怨處世堅難,與其怨天尤人,不如躬身自省,如果我們真的能夠做到把握分寸,謹言慎行,禮行天下,修身養性,我們就會少很多煩惱,自然就會懂得為人處世之道了

十六:格物致知誠心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需先端正自心,正心需先誠實自已所發的意念,立念則需學知識,而學知識當研究一切事物的真理。

第5篇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您能告訴我一字,使我可以終身實踐,並且永久受益嗎?如果有這麼個字,那就是恕字吧。就是你自個兒不想幹的事,你就不要強迫別人幹。人一輩子做到這點就夠了。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因為別人欺騙了你,你也就用同樣的方法去騙取別人,這種處世方法實在是不可取的。我曾經與財務經理説過,不能因為有客户不講信譽,不按合同支付車款,一拖再拖,心中產生怨氣,就對我們的供應商也採取同樣的付款方法,也不講信譽,將來公司如何生存呢?無論何時,都要誠信為本,這樣企業才能做得長久啊!

所謂恕字,拓展一點説,恕字是講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傷害,你也應儘量寬容。現實生活中的我,到目前為止,我的人生中曾被兩個所謂的小人傷害過,儘管他們兩個人目前的處境不是太好,只是不知他們是否還象以前一樣天天算計別人,曾經我在內心暗暗發誓,將來有一天我要報復,但隨着鋭意進取的學習和工作,心境不斷地調整,時至今日,心境變遷,以往那種過激的想法已淡忘,甚至想不起來,但內心深處當時的痛楚還隱約記憶。

現如今擁有一份寬容,奉獻一份真誠,執着一份情節,,把持一份矜持,回頭再想想過去的思潮是十分的不成熟,但當時的處境所崩發出來的想法卻是成長過程的真實寫照。所以現在想想,毛澤東主席的講話是很有哲理的:人是在不斷總結經驗基礎上日漸成長成熟起來的,如果一個人不善於總結得失而一意孤行,必將走回頭路,弄不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的!

子貢曾經問老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假如一個人很貧賤,但他從不向富人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傲氣凌人。這怎麼樣?

老師説,這很不錯。但還不夠。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叫做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個人不僅安於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而且他的內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他也不會因為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心快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

現如今,生活中仍有許多的人在進行進取,在激烈的競爭中,努力發展着自己的事業,忘我的工作,不要健康,不要家人,忘記了朋友。收入多少,職位高低,似乎成了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誌?

對照起來,我是否也有相同之處呢,心靈相照的快樂的生活似乎離我不是遙遙無期了?